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_第1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_第2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_第3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_第4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住五变化快愎的描述——速度

目标体系构建

明确目标•梳理脉络

【学习目标】

1.通过抽象概括,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的定义式、单位和方向。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初步体会极限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

和意义。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及速率的含义。

4.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5.理解。-f图像的含义,能用实验数据绘制。一t图像,并会根据?一/图像分析物体

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思维脉络】

物理观念

*

I

H豆屋后物'理'熹反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适鹿的立江/

科学探究

科学思维

平均速度一2=器,4表示一段时间

_:透度向口A

一:分类L瞬时速度一v=告表示一段非常

|速度'------非北常在小爪的出时足间向a

―:4T图像一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科学思维

j速率]平均速率—V=T^^表示路程

一[一~九瞬时速率一瞬时速度的大小

靠盘

~~(,1图像)

课前预习反馈

教材梳理落实新知

知识点1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_皿_的物理量。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定义式:0=_»_。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r;常用单

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或km.hF)、厘米每秒(cm/s或cm.sF)等。

5.矢量性:速度是一矢量一,方向与时间加内的位移Ax的方向_相同一。

知识点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r

I.平均速度:由常等求得的速度。,表示物体在时间加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瞬时速度

(1)当X非常非常小时,我们就把学叫作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2)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

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C7知识点3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根据纸带计算平均速度

用刻度尺测出n个点之间的间距Ax,n个点之间的时间A/=(n—l)X0.02s。则平均速

度片一。

2.根据打点计时器计算瞬时速度

取包含某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Ar,根据。=学测出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用

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一般地,取以这个点为中间时刻.的一段

位移来计算。如图所示,E点的瞬时速度可用D,尸两点间的平均速度代表,即。£=_票

I/知识点4速度一时间图像

1.速度一时间图像的意义:直观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

v/(ms-«)

Of/s

时间—变化的规律。

2.速度一时间图像的获得:用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建立直角坐

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

。一,图像。如图所示:

思考辨析

『判一判』

(1)时间变化量一定为正值。(J)

(2)由公式。=却知,运动物体的位移Ax越大,速度越大。(X)

(3)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Ar-0时的平均速度。(J)

(4)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X)

(5)因为2>—3,所以2m/s>—3m/s。(X)

(6)子弹以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瞬时速度。(J)

『选一选』

(2020.山西省太原市高一上学期月考)如图为京港高铁车厢内可实时显示相关信息的显

示屏照片。关于显示屏上的甲、乙两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甲表示时刻,乙表示动车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B.甲表示时刻,乙表示动车从起动到该时刻内的平均速度

C.甲表示动车运行的时间,乙表示动车在该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甲表示动车运行的时间,乙表示动车在该时间内的平均速率

详细分析:甲表示的是时刻,乙表示此时刻的速度,所以是瞬时速度,故A正确,B、

C、D错误。

『想一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物体运动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定义为物体运动的平均速

率。某同学假日乘汽车到南京观光,在公路上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所示,则该同学乘坐

的汽车在该段时间内行驶的平均速率是多少呢?

答案:60km/ho

详细分析:20minh,故平均速率v=辞=竿km/h=60km/h»

3

课内互动探究

细研深究•破疑解难

探究

对速度的理解

II情境导入・

⑴如图甲,30min内自行车行驶了8km、汽车行驶了50km,应该如何比较它们运动

的快慢呢?

(2)如图乙,百米赛跑,优秀运动员跑10s,而某同学跑13.5s,应该如何比较他们运动

的快慢呢?

提示:(1)相同时间内通过位移大的运动得快。

(2)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II要点提炼,

1.对速度的理解

(1)这里的速度指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而不再是初中所学的路程与时间

的比值。

(2)两种速度的定义并不矛盾,因为初中只研究匀速直线运动,不注重运动方向,此时

路程与位移大小相等。

2.对定义式。=制的理解

(1)公式。=学中的A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

(2)。=言是速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不能认为。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3.速度是矢量

(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此时刻的运动方向。

(2)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特别提醒

(1)分析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既要计算速度的大小,又要确定速度的方向,不可只关注

速度的大小。

(2)初中的速度概念实际是物体路程与相应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与高中的速度概

念是不同的。

II典例剖析・

■典题1(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D)

A.物体运动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速度的匀速直线

思路引导:-I定义式

物理意义运动的定义

详细分析:由。=言知,物体运动的位移大,时间长,其速度不一定大;同理,物体运

动的时间短,其速度也不一定大。A、B错误;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

中,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速度,其大小、方向不变。C、D正确。

思维升华:

(1)比值定义法:用两个基本的物理量的“比”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的方法。如速度、

压强、密度等。

(2)比值定义法的特点: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往往不随定义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

有无而改变。

II对点训练,

1.(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m/s,

乙质点的速度为一4m/s,则可知(ACD)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率大于乙质点的速率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m

详细分析: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选项C正确;速

率是标量,等于速度的大小,甲、乙的速率分别为2m/s、4m/s,故选项A正确,选项B

错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10s后的距离等于两者位移大小之和,

计算可得选项D正确。

探究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II情境导入・

小明、小红和小兵由家到学校选择了3条不同的路径,所用时间如图所示。三人同时出

发•

(1)小明、小红和小兵在运动过程中哪个物理量是相同的?谁更“快”到达学校?这个

“快”是怎么比较的?可以用哪个物理量来表示?

(2)能说小红在任何时刻的速度都大于小明和小兵的速度吗?

提示:(1)位移;小红;通过相同的位移,小红所用的时间少;平均速度

(2)不能。

II要点提炼・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项目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比较

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

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

物理意义慢程度,与一段位移或一段时间相

与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相对应

对应

—Av

别大小由公式V=于■求出。一:2极小)

与该段过程的位移方向相同,与运

方向该状态物体运动的方向

动方向不一定相同

(1)瞬时速度总为零时,平均速度一定为零;平均速度为零时,瞬时速度

不一定为零

联系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3)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平均速_曲位谭移近出、出力路程

定义平均速率-时间

标矢性矢量,有方向标量,无方向

都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

联系

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小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

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但此时也不能说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

特别提醒

(1)我们平时所说的速度有时指平均速度,有时指瞬时速度,应根据前后文判断。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因此,求出的

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II典例剖析・

■典题2某质点由A出发做直线运动,前5s向东行驶了30m经过8点,又向

前行驶了5s前进了60m到达C点,在C点停了4s后又向西行驶,经历了6s运动了120m

到达A点西侧的。点,如图所示,求:

(1)最后6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和方向;

(2)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3)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平均速度公|

思路引导:|确定研究过程的位移I-时同一式生一平均速率=箫

详细分析:⑴最后6s时间内物体从C到。的位移大小为A%3=120m,则平均速度为

。产T=71=20m/s,万向向西。

(2)全程中质点初位置为A点,末位置为。点,其位移是AO,方向向西,大小AX=A%3

—Ajq—AX2=120m—30m—60m=30m,所用时间fS=5s+5s+4s+6s=20so

则平均速度大小为

Ax30m.a人人亦

。2—一.八一1.5m/s,方向向西。

r总,us

(3)全过程的总路程S=AXI+AX2+AX3=210m

所以全过程的平均速率。3=手=笔?=10.53。

£总2US

答案:(1)20m/s,方向向西;(2)1.5m/s,方向向西;(3)10.5m/s

思维升华:

(1)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因此在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

明确所求的是哪一个时间段的平均速度,要紧扣平均速度的定义。

(2)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II对点训练,

2.(2021•浙江嘉兴市高一期末)据报道,浙江省将全面启动高速公路匝道限速测速工作,

如图所示。2020年11月15日上午9时40分,一车主驾驶车辆在匝道内通行时,车速达到

91km/h,因超过该区域限速80km/h的规定而被处罚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前方

匝道

测速

A.”上午9时40分”指的是时间间隔

B.匝道限速“8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车速达到“91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

D.研究汽车过图中路标所用时间时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

详细分析:”上午9时40分”指的是时刻,A错误;匝道限速“80km/h”指的是瞬时速

度的大小,B错误;车速达到“91km/h”指的是瞬时速度的大小,C正确;由于路标尺寸较小,

汽车大小不可忽略,研究汽车过图中路标所用时间时不可以把汽车看成质点,D错误。

探究

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II情境导入・

如图所示,在测量8点的瞬时速度时、AC和0。都可以求出,哪个更接近真实值?

L---------------------15.64

k-------9.78---------------

「6.43-------h

提示:AC两点更接近B点,算出的平均值更接近8点的瞬时速度。

II要点提炼・

一、知识储备

1.读数规则

在下图中,根据刻度尺的刻度可以读出点A的位置心。从图中看出,使用分度值为1mm

的尺,并且估读到毫米数的下一位,得到XA=13.3mm。其中的末位数3是估读的、不可靠

的,XA的真实值在13mm和14mm之间。但是这个不可靠的数字3还是有用的,仍要写出

来,因为它表示点A在13mm和14mm两条刻度线之间,靠近中点但离13mm刻度线稍近

一些的位置。

I]।Ti।]11*।P।M।r11r।.

|0mm1020

读数的基本规则就是测量仪器最小刻度以上的数值是可靠的。最小刻度以下的是不可靠

的,需要估读,并且只能估读到最小刻度以下一位数字。

2.有效数字

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作有效数字(significantfigure)«例如,13.3mm

是三位有效数字,改写成1.33cm或0.0133m仍然是三位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位数:一个数字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往右算有几位数就是几位有效数字,如

0.01000是四位有效数字,左边的两个零不算,右边的三个零都是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只有最末一位数是不可靠的。特别大或特别小的数字都要用科学计数法。如月

地距离为3.84X108m是三位有效数字。鸨原子的半径为1.37X10小皿也是三位有效数字。

二、实验思路

1.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学生电源(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50Hz交流电

源)、刻度尺、纸带、复写纸、导线、坐标纸。

2.实验步骤

(1)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套在定位轴上,并且

压在纸带上面。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接到8V的低压交流电源上。

(3)接通电源开关,用手水平拉动纸带,使它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纸带上就打下一系列

点。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开始,往后数出若干个点,如果共有〃个点,那么”

个点的间隔数为"一1个,则纸带的运动时间加=(〃-l)X0.02s。

(5)用刻度尺测量出从开始计数的点到最后的点间的距离Axo

(6)利用公式。=/计算出纸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数据处理

(1)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

(2)把纸带上能看得清的某个点作为起始点O,以后的点分别标上A、B、C、O…作为“计

数点”,如图所示,依次测出。到A、A到3、3到C…之间的距离xi、M、口…

(3)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则A、B、C、。…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办=3奈、

X2+X3_xyj-X4X4+X5

2T、27*、2T***

(4)利用V-t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

4.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1)实验前,应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好,以免拉动纸带时晃动,并要先轻轻试拉纸带,应

无明显的阻滞现象。

(2)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拉动纸带。

(3)手拉动纸带时速度应快一些,以防点迹太密集。

(4)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

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5)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如打出点较轻或是短线,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

(6)打点计时器不能连续工作太长时间,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7)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

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II典例剖析・

■典题3在测定速度的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用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测小

车的速度,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0,123,4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

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图上标出.图中还画出了实验时将毫米刻度尺靠在纸带上进行测量的

情况,读出图中所给的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10.00cm、12.60cm、22.60cm和

30.00cmo1.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0.625m/s,1,4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0.725

m/s,2点的速度更接近于0.625m/s。

思路引导:|确定两相邻点的时间间隔两相邻点的距离|f。产”产

详细分析:由毫米刻度尺可读出0,1,3,4点的读数分别是10.00cm,12.60cm,22.60

cm,30.00cm。

由题意知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f=4X0.02s=0.08s,由读数可得1,3两点和1,4两点

间的位移大小分别是

AJVI=22.60cm—12.60cm=10.00cm,

A%2=30.00cm-12.60cm=17.40cm,

则1,3和1,4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分别是

.10.00义10一2m

v1—=0.625m/s,

一Nt,0.16s

-2

—AX217.40X10m

”2=就=―而不—=。725爪

1,3两点更接近于2点,故2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1,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0.625m/s。

思维升华:

(1)利用平均速度来代替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会带来系统误差。为减小误差,应取以计数

点为中心的较小位移Ar来求平均速度。

(2)分段测量计数点间的位移x会带来误差。减小此误差的方法是一次测量完成,即一

次测出各计数点到起始计数点。的距离,再分别计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

II对点训练,

3.(2021•全国高一开学考试)如图所示,这是用手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点迹,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使用电源的周期为T,要计算打点计时器打E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下列

做法中误差最小的是(D)

ABCDEFGHI

A.测量出A,/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看

O1

B.测量出8、H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奇

C.测量出C,G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令

D.测量出。、尸两点间的距离X,利用平均速度的公式,得出。=会

详细分析: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方=/可知,当。无限趋近于零时,平均速度就等于

瞬时速度。所以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于瞬时速度,误差越小,D正确,ABC错误。

探究

利用。-/图像描述物体的运动

II情境导入・

百米赛跑时运动员的速度自始至终不变吗?如果有变化,你估计是怎样变化的?某位运

动员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0.57s,按照你的估计画出他在这段时间的o—f图像的草图。如果

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他的v-t图像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1tq二

■;—

提示:运动员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其速度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达到一个比较大的数值,

然后一段时间内速度大小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直至完成百米赛跑。其O-f图像可由图

甲表示。

如果是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跑百米,其速度的最大值较小,另外也不能较长时间维持比

较大的速度,其。一,图像可用图乙表示。

II要点提炼・

1.。―f图像:

用横轴表示时间f,纵轴表示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

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一f图像。

2.。一/图像的应用

(1)由图像能看出每一时刻对应的瞬时速度,判断速度大小的变化及其方向。

(2)根据图线斜率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示速度变化越快。

如图所示,①做匀速运动,②③都做变速运动,但运动方向相反,②的速度变化更快。

(3)截距:v-t图像的纵轴截距表示初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横轴截距表示物体速度

为零的时刻。

(4)图线交点:两条图线相交,交点表示两物体此时的瞬时速度相同。

II典例剖析・

■典题4图1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瞬时速度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从0

点开始按照打点的先后依次标为0,1,2,3,4,5,6…现在量得0、1间的距离制=5.18cm,1、2

间的距离12=4.40cm,2、3间的距离亢3=3.62cm,3、4间的距离”4=2.78cm,4、5间的距离

^5=2.00cm,5、6间的距离n=1.22cm。(每0.02s打一次点)

198765丁32101

图1

(1)在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一启动电源一再释放纸带一(填“释放纸带”或

“启动电源”)。

(2)根据上面的记录,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1、2、3、4、5点时小车的速度值并填在表

中。

位置12345

v/(m-s-1)2.402.011.601.200.81

(3)根据(2)中表格,在图2中画出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

思路引导:|明确两相邻点间的时间间隔力一|两点间距|一用0=斯1;+|求速度

f描点作图

详细分析:(1)使用打点计时器应先启动电源,后释放纸带,若先释放纸带,则纸带的

有效利用长度将减小。

(2)某点的瞬时速度可用包含该点的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表示,打相邻两计数点的时

间间隔Af=2X0.02s=0.04s,则打1点时:5=*以:2=2.40m/s

...X2+X3八

打2点时:0=-^-22.01m/s

..,X3+X4,八

打3点时:。3=zz=1,60m/s

,,,X4+X5

打4点时:-4=2△/=1.20m/s

打5点时:05=」2加Q0.81m/s

将数值填入表格中:

位置12345

u/(m-s-1)2.402.011.601.200.81

(3)描点并连线得小车的速度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小车速度逐渐减小。

思维升华:

作图像的规范要求

(1)明确坐标轴的意义并选取合理标度,既要把数据标注在图像上,又要匀称直观。

(2)图像中的点要用平行于坐标轴的虚线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其位置。

(3)如果图像是直线,要求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

线两侧。

(4)如果图像是曲线,物体在各个时刻都有速度,速度随时间是连续变化的,观察描出

的点的分布特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表示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一过程称为“拟合”.

II对点训练■

4.(多选)某同学出门乘坐公交车去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公交车出发加速,飞速地奔驰

着,到站减速。如果将公交两站间的行驶进行简化,f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CD)

A.图像0A段表示物体的速度均匀增大

B.图像AB段表示物体静止

C.在0〜3s内与6〜9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D.在6〜12s内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详细分析:图像OA段表示物体的速度在增大,但是速度增大的快慢程度不同,故A

错误;图像AB段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在0〜3s内与6〜9s内速度均为

正值,则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故C正确;根据图像可知,6〜9s内物体向正方向运动,9〜

12s内物体向反方向运动,故D正确。

核心素养提升

以题说法•启智培优

对除时速度中极限思想的理解

»■案例(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201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在日本大阪夺

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这是她们队史上的世界杯第5冠。比赛中主攻手朱婷凌厉的扣

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她某次发球时一位摄影爱好者从侧面给她拍了张全身照,朱

婷的实际身高为1.98m,相机的曝光时间为卷s,在照片上朱婷身高5.00cm,排球在照片

上留下了0.50cm的径迹,根据以上数据可估算出她发球的速度约为(B)

A.12m/sB.24m/s

C.36m/sD.48m/s

2

详细分析:估算时可认为朱婷的身高为2m,则排球在曝光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尤=焉

X0.50m=0.2m,因为照相机曝光的时间很短,可以认为该段时间内排球的平均速度近似等

于朱婷发球的速度,即。=:=半=2411^,故B正确。

120s

核心素养科学思维

瞬时速度是运动的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但是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可以认为瞬时速度是

物体在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是物理学中的极限思维,体现了新课标对同学们的物理学

科素养的要求。

课堂达标检测

沙场点兵•名校真题

1.(2021•全国高一期末)现在很多人手机上都有能记录跑步数据的软件,如图所示是小

宝跑步时软件截图,根据图中信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6.06千米”指的是该同学的位移

B.平均配速"5'18"”指的是平均速度

C.运动时间“00:32:07”指的是时刻

D.这位跑友平均每跑1千米用时约317s

详细分析:根据题图中地图显示,跑的轨迹是曲线,故“6.06千米”指的是路程,故A

错误;平均配速"5'18””指的是运动的时间与路程的比值,故B错误;”(X):32:07"

指的是所用时间,是指时间间隔,故C错误;6.06千米共用时(32分07秒),故每跑1千米

平均用时约,=F^S017S,故D正确。

2.(2021.河南高一月考)超级高铁(又称“胶囊高铁”)利用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漂浮”

在真空管道中,由于没有摩擦,可获取远大于目前高铁的运行速度。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胶

囊高铁”将于2020年在阿联酋的阿布扎比运行。在某次测试中,“胶囊高铁”在一个曲线

路段加速行驶了9.6公里,用时28.8s,达到了最高速度I500km/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150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在加速过程中,胶囊高铁的平均速度是1200km/h

C.由于胶囊高铁与轨道不接触,轨道对其弹力为零,因此胶囊高铁所受重力也为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