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革命烈士简介_第1页
姜堰革命烈士简介_第2页
姜堰革命烈士简介_第3页
姜堰革命烈士简介_第4页
姜堰革命烈士简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姜堰革命烈士简介第一篇:姜堰革命烈士简介革命烈士孟致祥孟致祥(1893—1933.5.13.)原名孟启和,蒋垛乡蒋垛村人,贫农出身。一九二六年参加沈毅创办的塾师联合会。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姜堰市早期的党员,历任溪河岸支部长、蒋垛区区委书记、泰兴县县委委员、泰县县委委员等职,领导群众打土豪、反联军。一九二八年“五•一”农民前夕,孟致祥为筹集枪支在黄村被捕,一年后获释,他百折不挠继续组织蒋垛一带的农民运动。一九三O年红十四军失利后,他坚定共产主义信念,领导农民赤卫队顽强地与敌斗争,不久再次被捕,关进镇江国民党监狱,一九三三年五月十三日病故于狱中,忠骨掩埋在北崮山下。革命烈士徐克强徐克强(1908—1942.7.2.)乳名开甲,学名世祥,上海宝山县殷行乡南徐家湾人,一九二七年春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共青团吴淞区委委员。后两度入狱,“八•一三”事变后获释,经组织审查转入共产党,并进入第一国际难民收容所工作,任支部组织委员、支部书记。一九三九年十月赴苏南敌后,先后任苏州县委组织部长兼肖陆区区委书记、县委副书记,苏、常、太工委组织部长。一九四一年底调来泰县,任县委书记兼组织部长,次年五月任县委书记独立团政委。多少年来,他虽身患严重肺结核病,但一直呕心沥血,忘我工作,一九四二年七月二日晨,县团驻在缪家野被日伪军包围,突围中徐克强病体不支,毅然决定让通讯员带着文件冲出去,自己开枪自尽,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时年三十四岁。革命烈士鲍刚鲍刚(1920.5.26.—1947.6.12.)张甸乡沙梓桥人,中共党员。一九四O年参加革命,历任张甸区游击连特务长、区委组织干事、组织科长、一九四四年五月任区委书记。一九四七年春,张甸一带敌情严重,大批干部转移北撤,鲍刚同志坚决要求党组织,让他留在南线坚持敌后斗争,同年六月十日,由于富农分子告密,遭敌包围,鲍刚为保护群众生命财产被捕。在张甸镇敌人刑场上,他宁死不屈,痛斥顽敌,最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七岁。革命烈士林兴海林兴海(1919.6.21.—1947.8.16.)王石乡人,中共党员。一九四二年参加新四军,先后任班长、乡民兵中队长、姜南区游击连排长、泰兴独立团二营四连副连长等职。解放战争期间他成为威震海泰线的民兵英雄,受到苏中区党委的表扬。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三日,为恢复阵地,夺取南线坚持的新胜利,在泰兴周家院的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二十八岁。革命烈士高凤英高凤英(1925—1947.1.16)姜堰乡前堡村人,出身渔民家庭,中共党员,曾任双堡乡妇联主任。高凤英是闻名全国的女民兵英雄,一九四七年“三八”节,党中央在《解放日报》社论中号召解放区的妇女向她学习。一九四四年双堡乡一带革命政权建立后,她被选为乡妇联主任,光荣入党。一九四六年七月,国民党反动派占领姜堰后,高凤英参加了姜北区游击队,她不畏强暴,勇敢战斗,多次深入敌占区,袭扰敌人,一九四七年一月十五日,她在高家垛战斗中负伤,因叛徒出卖被捕,在凶恶的敌人面前,她坚贞不屈,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二岁。革命烈士李德宏李德宏(1959-1991)烈士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兴泰乡党委秘书、宣传员,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因连续奋战,极度疲劳,1911年7月11日晚10时许,在为群众装运救灾煤炭回村时,不幸落水,为了人民利益光荣献身,年仅32岁。1991年年6月底以来,家乡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李德宏分工在地处偏僻、灾情最重的储楼村,7月6日水位高达2.74米,储楼村第一到圩堤漫水,他立即召集干群奔赴现场抢险,并和群众一起打桩筑坎,加固第二道圩堤,由于连日奋战,几天几夜没合眼的李德宏身体十分虚弱,出现一阵阵晕眩,但为了圩堤的安全,他仍然坚持奋战在第一线。11日凌晨起。储楼村灾情恶化,肆虐的洪水铺天盖地而来,部分群众被迫转移到村学校。为五保户解决燃料,已连续三天三夜没合眼的李德宏不顾村干部劝阻,亲自带船去乡政府搬运救灾煤炭。11时46分,当装运煤炭的小船驶进闸口时。李德宏已筋疲力尽,他用右手支撑着剧烈疼痛的肝部站起来,可是,一个趔趄,人昏倒,栽入湍急的水中。23时22分,李德宏终因溺水时间过长,抢救无效,光荣牺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李德宏为革命烈士。第二篇:革命烈士邹斌简介革命烈士邹斌同志简介邹斌:1949年出生于原盐都区鞍湖镇九曲居委会五组,儿时在父亲邹凤来的影响及党的教育下他就立下了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的崇高志向。在1955年至1961年读书学习的六年间,他学习刻苦勤奋,成绩优异,每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大顾农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邹斌同志体谅父母,主动要求回家务农。在务农期间,曾经为了保护“三水一萍”的种,年少的他被冻得生了一场病。转眼间,到了入伍的年龄,为了实现儿时的梦想,他积极报名参军,于1968年3月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战士,刚到部队时,他并没有被分配到骑兵连,组织上要求他去养马驯马,他没有埋怨,而是愉快地接受了组织上的安排,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一匹匹战马膘肥体壮,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养马标兵和优秀的骑兵,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决定从步兵中选召一批优秀的陆军战士为空军飞行员,经过严格选拔,邹斌同志被选中了,这着实让他兴奋了好几天,在新疆航校训练时,他不怕吃苦,夜以继日地勤加训练,不久就掌握了基本的飞行理论和技术,并于1971年9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2年组织上把邹斌同志从新疆调到广东的遂溪机场,保卫祖国的南大门,时光到了1975年10月9日,这天晚上八时许,邹斌同志在执行战备飞行后安全地飞回了机场,部队领导还表扬了他的出色表现,当部队安排一名四川藉的战士去执行飞行任务时,由于该同志身体不适,不能执行战备飞行任务,邹斌同志见此情形,当即主动请示领导,让他替该同志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到了深夜10点多钟,天气突然恶变,狂风怒吼,雷电交加,云层厚度达到了2700多米……就这样,邹斌同志在守卫祖国南大门的战备飞行中壮烈牺牲。在部队期间,邹斌同志每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就在牺牲的前一天,还荣获了战备飞行三等功。第三篇:革命烈士1.黄继光(1930~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2.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沫源县出现了一位全国闻名的抗日小英雄,他的名字叫王二小王二小牺牲时才七岁,在日本鬼子扫荡一条山沟的时候,为了掩护几千名老乡和干部,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干部和老乡脱离了危险,小英雄王二小英勇牺牲了。王二小的动人事迹很快传遍了解放区,每一个老乡都含着眼泪,歌唱二小放牛郎,《晋察冀日报》在头版报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晋察冀边区的文艺战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创作了后来传唱全中国的著名儿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3.刘胡兰(1932年-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当时的山西省国民政府主席阎锡山派军于1947年1月12日将刘胡兰逮捕,因为拒绝投降,被铡死在铡刀之下,时年15岁。随后,刘胡兰被中共晋绥分局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1947年3月26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曾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第四篇:革命烈士血战上甘岭——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事金秀雯1952年10月,朝鲜战争交战双方的谈判到了关键时刻,由于美方在战俘遣返问题上坚持无理要求,致使谈判陷入僵局。10月8日,美方蛮横地单方面中上了谈判。“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得不到。”美军不能接受这个现实,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挽回他们的败势。在横贯朝鲜二百多公里的战线上,东线,美军惨遭连败;西线,我方的守备如铜墙铁壁。美军选择了地势平坦,有利于机械化部队运动作战的中部防线。五圣山地势险峻,是整个中部防线制高点,对敌方十多公里内部都有钳制作用。它面临成康平原,东扼金化经金城通往通川的公路和铁路,对敌人的威胁极大,因此,它成了交战双方争夺的首要地区。上甘岭位于五圣山以南一个前伸的突出部,其西侧为597.9高地,山势陡险,与敌相距500米,被称为“铁三角”,东侧为537.7高地北山,与537.7高地主峰山背相连,敌我各据一半,对峙相距仅150米,美国人称之为“狙击岭”,两高地并列前伸,三面临敌,自然突出楔入敌方阵地,是五圣山前沿阵地的支撑点,也是我军整个中部防线的前大门。10月14日早上4点30分,宁静的上甘岭被敌人的炮弹轰醒,战斗开始了。美军集中了大量的飞机和大炮,向我上甘岭地区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两个仅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上一天发射了30万发炮弹、500枚重型炸弹。美军在上甘岭投下了巨大的赌注,他们势在必得。美军指挥官范佛里特把美军第七师、第二十五师、李承晚军第二师、第九师和哥伦比亚营、阿比西尼亚营等共5万余人投入了战斗,并动用了17个野战炮营(仅大口径炮就有300余门)和5个坦克连,每天还出动飞机70余架次。把这样巨大的兵力投放到如此狭小的地区,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十分罕见的。上甘岭战役开始时,刚调到营部当通信员的黄继光,日夜在炮火下奔跑,送信、传达命令、接电线、背伤员。在战斗打响后的4天4夜中,他都是在敌人炮火封锁的道路上度过的。战争以人们想象不到的惨烈方式进行着。在敌军的猛烈进攻下,19日志愿军全部转入坑道,开始了和敌军的争夺战。白天,敌人攻占我方的阵地,晚上,我军又在坚守坑道部队的配合下用反击战夺回来。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向上甘岭的597.9高地反击。下午5点30分,滚雷般的炮声突然笼罩了上甘岭,我方的反击开始了。两个营的“喀秋莎”一齐向597.9高地齐射。接着,各种山炮、野炮、榴弹炮一起开始向敌阵地急袭。在离597.9高地不到半里远的无名高地的坑道里,六连的战士们正挤坐在一起等待着突击命令。今夜,他们要担负起夺回597.9高地上的六号、五号、四号和零号阵地的任务。营参谋长带着参谋、步话机员和黄继光,就在离前沿很近的地方指挥战斗。炮火足足打了半个小时。突然,两发红色信号弹划破战场上空,我方炮火立即开始向前方延伸。“冲啊!”弹幕还没落下,早已等得心急的六连战士们已经冲上了六号阵地,刚被炮火打得晕头转向的美军还没清醒过来,志愿军战士们的手榴弹已经飞过来了。六号阵地顺利地拿下来了。勇士们乘胜追击,相继占领了五号阵地和四号阵地。激烈的战斗正在向零号阵地发展。零号阵地紧挨着和主峰平行的十号阵地,是597.9高地的一个制高点,由于它紧靠主峰,既能居高临下控制四、五、六号阵地,也可以向左封锁我一号阵地的大坑道口。同时,它又是这条山脉的最后支撑点和主峰的最后屏障。美军十分清楚,这个阵地一旦丢失,他们将不仅失去反击机会,而且十号阵地和主峰也危在旦夕。因此,他们利用有利地形,设置了完整的防御体系,企图固守这个险地。从晚上10点钟开始,六连先后组织了四个爆破组对零号阵地上的四个火力点进行四次爆破,炸毁了其中的两个,战士们的伤亡也很大。现在,剩下的就是敌中心火力点和东侧火力点,仍以密集的火力封锁着突击队的前进道路。五连五班长李炳舟上去了,他握着手雷和爆破筒,顺着山梁向敌人东侧火力点前进,敌人的枪弹在他的前后打得土地“噗噗”作响,李炳舟身上六处受伤,但他仍然坚持着接近了地堡,把爆破筒插入了地堡内,拨掉了东侧火力点。敌中心火力点的枪声更加紧密了,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凶猛地扫射,突击队还是无法上去。连队只剩下16个人了!连长万福来和指导员冯玉庆立即把剩下的九名战斗员分成三组,继续进行爆破,但全部没有成功,九名同志全部牺牲。离上级要求天亮前夺下这个阵地的时间只差40多分钟了,要是此时还不能拿下零号阵地,天亮后敌人就会依托这个阵地进行反击,今天的反击作战的战线就要全部泡汤,牺牲了无数战友们的六、五、四号阵地也难以保住。参谋长心急如焚。这时,站在一旁的黄继光挺身而出,坚决地说:“请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只要我能动弹,就一定能完成。”同是通信员的吴三羊、肖登良也站了出来。“好,黄继光同志,现在我任命你为六班代理班长,率领吴三羊、肖登良同志去完成任务!”营参谋长说完,与他们三人一一握手,“我相信你们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黄继光兴奋地对战友们说:“让祖国人民听我们的胜利消息吧!”说完,他立即提起手雷,带着两个战士向山顶地堡冲去。随着照明弹一明一暗的间隙,他们巧妙地前进着,3人一会就像箭一样飞奔,一会伏在地上一动不动,直冲到距地堡五六十米的地方。敌人机枪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他们周围,突然吴三羊扑倒了,肖登良也倒了下去,紧接着黄继光也中了子弹,跌倒在山坡上。见此情景,几名战士抓起手雷就要跳出战壕。参谋长一把抓住他们喊道:“你们看,小黄在爬。”黄继光左臂被打穿两个洞,忍着伤痛艰难地向前爬行。他回头望了望,两个战友再也不能与自己同行了。他用脚蹬着山坡上的虚土、碎石和敌人的尸体,向着火力点一步又一步地爬去。地堡里惊恐的敌人机枪打得更凶了,子弹溅起的碎石打到他的身上。战友们都盯着黄继光,单等他爆破成功,马上冲上阵地消灭敌人。只见黄继光霍地抬起身体,右手高高举起手雷,就在这一瞬间,一串了弹射进了他的胸膛。他又倒下了。一阵冷雨落下,黄继光苏醒过来,他吃力地将手雷向地堡扔去。“轰”的一声,手雷在离地堡不远的地方爆炸了,敌人机枪哑巴了,黄继光又被气浪震昏了。一声号令,部队箭也似地发起了冲锋。突然,敌机枪又叫了起来。原来地堡虽被炸塌了,但残存的敌人凭借两挺机枪,还要做垂死的挣扎。进攻部队又被压住了。照明弹照着阵地像白天似的。参谋长和战士们又一次看见黄继光的头从地上抬起来。他没有一件武器了,剩下的只是一个对敌人充满仇恨的带着7处枪伤的身体,各还没有停止跳动的心。突然,黄继光猛一下爬起来,像虎一样向敌人的火力点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正在喷着火光的机枪口……他用年轻的生命,为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为黄继光同志报仇,冲啊!”担任攻击任务的战友们,踏着烈士开辟的道路,像愤怒的浪潮一新卷上零号阵地,全歼守敌1200余人。当指导员冯玉庆把黄继光从阵地上抱下来时,我们这个伟大的战士已经为战斗流尽了他最后一滴血,全身重伤七处,胸前被打成了拳头大的一个洞口。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役结束了。这是一场世界军事史上罕见的激烈战斗,在这个面积不到4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双方共出去了数十万军队,仅美军就出动了近6万人,3千余架次飞机,投掷了重磅炸弹和凝固汽油弹1万枚,大口径炮弹近200万发。在双方不停轰击下,整个山头被削低了2米,山上的岩石被炸成了一尺多厚的黑色粉末,山上所有的东西都被炸碎了,唯独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还在上面坚守着,并使美军撂下2.5万多具尸体。在志愿军的强大打击下,美国人终于走到了谈判桌前。1953年7月27日,美国不得不同朝中正式签订军事停战协定。美军统帅克拉克沮丧地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为表彰黄继光烈士的伟大精神和不朽的功勋,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给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他“特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还将黄继光的名字刻在五圣山巅的一块高耸的石壁上,让人民永远司令和瞻仰。第五篇:革命烈士杨开慧烈士杨开慧烈士是毛主席的爱人。她1921年入党,在长沙郊区开展农民运动。1930年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了严刑拷打,但敌人丝毫无法动摇她对革命的信心。1930年11月,年仅29岁的杨开慧英勇就义。毛岸英烈士毛岸英烈士是毛主席的大儿子,8岁就和母亲一块儿坐牢,后被救出。1936年当组织找到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