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高分作文是改出来的-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及作文系统升级解读_第1页
15 高分作文是改出来的-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及作文系统升级解读_第2页
15 高分作文是改出来的-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及作文系统升级解读_第3页
15 高分作文是改出来的-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及作文系统升级解读_第4页
15 高分作文是改出来的-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及作文系统升级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如何有效修改一、导入古今写作大师都很重视文章的修改。宋代大作家欧阳修晚年时,常常认真修改平日所写的文章,老伴儿见他用功过度,说:“何必自苦到这个程度,你的文章还怕老先生骂?”欧阳修笑道:“不怕老先生骂,却怕后生耻笑。”曹雪芹写《红楼梦》,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剧作家老舍的话剧剧本《春华秋实》,从头到尾重写过10次,手稿达50万字,相当于最后定稿字数的10倍。散文家杨朔的散文《雪浪花》,全文近3000字左右,发表前反复修改多次,共修改了200多处。到发表时,初稿一次未改的只有15句。二、中考作文阅卷老师如何给作文评分

在中考的作文阅卷中,平均每篇作文的阅卷时间大约是40秒左右。也就是说,不到一分钟,你的600-800字的作文就被老师打上了一类文、二类文、三类文的标签。这么短的时间,真的可以判断一篇文章的好坏吗?老师们又是怎么判卷的呢?他们最看重的是什么?下面就来带你一一攻破!

流程一:看篇幅

首先,一份作文拿到手,作为阅卷老师,会先大致看一下文章篇幅,比如题目要求“不少于600字”,那么考生不要只写600字,而要超出一两百字,直观地说,就是要写到答题卡上“600字”标记下面四至八行。作文字数没达到底线的,扣分绝对不只“每少50字扣1分”;字数刚达到底线的,也会给人一种“挤牙膏、凑字数”的感觉;超出底线一两百字,会给人一种内容充实的感觉。流程二:看标题其次看的是标题,如果是规定好的题目,这个环节就省了,如果是自拟题目,而你的文章标题起得新颖别致又有内涵,那么现在你的作文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类文。流程三:看点题接下来,老师的眼睛就会在第一段里找,找什么呢?找你有没有点题!看开头是否简短吸引人,如果开头写了半天,没有点题,完了,你就掉到二类文了,这时,老师还不会认为你跑题了。这时,老师会把目光快速定位到文章结尾,最后一段你再次点题、总结、升华并且独立成段,好,如果开头结尾都不错,那么恭喜你,你的作文至少在二类文里了。如果你结尾拉拉杂杂写了一堆,抒情不到点上,只是为了堆字数,而你开头又没点题,那么可以肯定,老师的阅卷已经进入十秒倒计时了。可能会是三类文甚至是四类文。点题形式多样,既可以点出完整的主题(或话题、标题),也可以点出主题的关键词,还可以把主题稍作改动但保留其关键词。流程四:看分段最后,看了开头和结尾,现在开始看正文了吗?no,还不是。这时老师会把整个卷子大致看一眼,看看你的分段情况,如果你分段清晰,错落有致,那你又为自己增加了一些分数。如果你没有分段,就中间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老师的印象就会是:条理不太清晰,文章结构安排有问题。流程五:看正文一般判卷到这时候,作文好或不好,老师心里的预判分数都出来了,再下来开始看你的正文。如果是记叙文,你描写生动细腻,抓住了人物特点,运用了修辞手法;如果是议论文,你逻辑清晰,有意识地运用了各种论证方法,那么,你的作文就是一类文。至于扣分多少,就看你的文章能否投老师所好了,这是有主观因素的,但差别不会太大。好了,这就是整个作文的阅卷过程。流程六:看选材比如,一个东莞的考生写发生在欧洲某国的故事,写发生在祖国西北边陲的故事,写发生在上千年前某朝的故事,写求职场上某大学生遭遇的挫折,都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感觉——这个故事是从哪本杂志上抄过来的。也不要照搬作文题目中的材料,因为那只能证明作者文思匮乏。中考作文的选材其实很简单,基本上是以“我”为圆心,以“我”的活动为半径来画圆,要能突出作为初中生的“我”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当然,写“我”并不意味着“我”所经历的一切都可以写,也并非要原原本本地写,而要有取舍、有变形、有重组地写。考生可以将“我”不同时空的言行写在一件事里,可以省略某个环节而放大某个细节,也可以将同学的见闻嫁接到“我”的身上。

这并非“造假”,因为写作(不包括新闻报导)从来都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经过艺术加工的文章,人物形象更鲜明,故事情节更生动,作品主题更深刻。流程七:看立意考纲和评分标准对“立意明确”有要求,但对“立什么意”却没限定,只是要求考生感情真挚,写出自己独特而真切的体验。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是真实的就可以写呢?不是,中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所以,作文要以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宣扬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为基调。利用中考作文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对教育制度的鄙视、对父母师友的厌恶等不良情绪,或者在文中为自己追求刺激、贪图享乐、逃避责任的行为作辩护的,得分会很低。【记住一条规律:越是高分作文,老师看的时间越长。】

三、文章有效修改说到作文修改,我们往往只会想到写好后的,修改其实它应该是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近年来,中考作文的评分开始追求科学化和量化,与此相应,作文的评分标准制定得非常详细具体。但是,在实际阅卷时,老师判分的依据主要还是对一篇作文的总体印象和感觉,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偏题跑题主题是修改一篇文章首先需要关注的,因为切题与否关系到一篇文章的成败。一篇考场作文即使别的方面没有问题,完全跑题的文章得分一般都在30分以下(以满分60分算),偏题的作文最多得到及格分数,主题是失分的大项。所以写作前的审题,写作中的扣题,写作后检查时都要时时注意文章有没有切题。2、选材和立意喜欢听新鲜有趣的故事始终是人类的天性,即使别的方面都没有问题,一篇选材不新颖的作文至多只能得到比及格多一点的分数。我们在选材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诸如“妈妈深夜送我去医院”、“爸爸送自己来考试的途中遇到了车祸不幸离开了人世”、“老师灯下给学生批改作业”、“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等老掉牙的素材。同时还要主题和材料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像一个人精神与身体错位了一样。所以一定要围绕着文章的主题进行选材。3、缺乏描写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使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记叙文中如果没有描写,或描写不细致不精彩,那肯定写得不具体,空洞,语言平淡;而如果记叙文中运用大量描写,就会将人物写得生动形象,使文章生动活泼起来。4、结构混乱初中生作文结构上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段到底,缺少层次感;故事平铺直叙,缺少起伏;条理不清,详略不明。5、有病句和错别字病句和错别字说起来好像是小问题,实际上它往往影响阅卷人对文章的整体印象。病句和错别字连篇的文章,哪怕你的立意和选材再好,往往会被降低一个或两个分数段,再加上扣掉的病句和错别字的单项分。最终,它所影响的分数可能会有十几二十分。6、审查文章体裁在动笔写作文之前,我们需要认真审查试卷作文题目中关于文体的要求。题目规定什么文体我们就写什么文体,不过,纵观这些年中考作文的要求,基本上都是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但是有的作文题目是有文体倾向性的,这样我们就需要认真审读,读出出题者的弦外之音。8、注意详略得当我们都知道,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写,一些必要的交代或铺垫要略写。但有时写作文时,写着写着,就忘了要表达的中心,就把本该略写的内容写得太具体和详细了,本该详写的内容限于篇幅,却不能展开去写了。破土而出“孩子,要坚强,只有经过了磨练,才能享受破土而出的喜悦,勇敢一点儿,妈妈一直都陪伴在你的身边。”临行时妈妈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她说,我长大了,于是放开怀抱,让风儿带我去经历所谓的磨练。于是,伴着风儿的步伐,妈妈的叮咛,我来到了这空旷的土地。一层又一层的泥土向我铺过来,我被掩埋了。在这泥土中,不知沉睡了多久。睁开眼,四处漆黑一片,沉重的泥土压在我身上,一点儿也动弹不得,我呻吟,没有人理会我的呼喊。泪水从眼角里滑下。听妈妈说过,我们整个大家族都会经历这样的磨难。如果想开花结果,就得深入大地母亲的怀抱,从那宽广而又肥沃的土地中获取营养。而结局有两种:要么,历尽艰辛勇敢地顶破这厚厚的土层,去见见五彩缤纷的世界,那里充满着传奇,充满着诱惑。要么,屈从命运永远被埋在这黑黑的土层里,过着不见天日的日子,孤独终生。泪水再一次从眼角流下,妈妈,没有您的陪伴,我该怎样去冲破这厚厚的土壤?四、问题作文修改我吃力地移动着脑袋,去顶那厚厚的地层。可那坚硬的地层竟像是和我作对似的,越顶它就越往下塌。原来这只是疏松的土壤,妈妈说这样的土壤利于我的生长。我翻了个身,用手撑在地上,拼命地直腰,可我越使劲,动作越大,土就向下渗得越厉害。终于,还是把我压趴下了。再试一次。一次次地撑起,一次次地失败。我太脆弱了,我已精疲力竭。休息一下,有劲那就以后拼吧。静静地趴在黑黑的土层里,忽然,听到外面有什么哗哗地响着。接着一道道水便流了下来,啊,原来是下雨了。妈妈说过,雨水能滋润我们的身心。于是,我使劲地吮吸着养料。两天过后,我又是精力充沛。哎,我的胳膊怎么变粗了,脚上好像也多了几根脚趾。抓地更稳了。我又试了一次,竟然很轻松地就站了起来。接下来是破土。我用头顶,用手抓,一层层的土被我刨掉了。活动空间也大了,我的头上冒出了小苗,脚趾也越来越多。只剩最后一层了。我双手举起,纵身一跳,这封存我已久的土层终于裂开了。阳光照着我的脑袋,好温暖哦!【症结所在】本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结构不紧凑。题目是“破土而出”,但作文前三段,即全文一半的篇幅写的都是“我”如何进入土层及当时的心理活动,这些可以作为“破土而出”前的铺垫,但是铺垫过长,这就导致行文拖沓,前松后紧,重心偏离。【升格佳作】

破土而出不知沉睡了多久,睁开眼,四处漆黑一片,沉重的泥土压在我身上,一点儿也动弹不得。我呻吟,没有人理会我的呼喊。泪水从眼角里滑下。听妈妈说过,我们整个大家族都会经历这样的磨难。要么,勇敢地顶破这厚厚的土层,去见见五彩缤纷的世界,获得重生,那里阳光灿烂,充满温暖;要么,就永远被埋在这黑黑的土层里,过着不见天日的日子,孤独终生。泪水再一次从眼角流下,妈妈,没有您的陪伴,我该怎样去冲破这厚厚的土壤?“孩子,要坚强,只有经过了磨练,才能享受破土而出的喜悦,勇敢一点儿,妈妈一直都陪伴在你的身边。”临行时妈妈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她说,我长大了,于是放开怀抱,让风儿带我去经历所谓的磨练。于是,我开始吃力地移动着脑袋,去顶那厚厚的地层。可那地层竟像是和我作对似的,越顶它就越往下塌。原来这只是疏松的土壤,妈妈说这样的土壤利于我们的生长。我翻了个身,用手撑在地上,拼命地直腰,可我越使劲,动作越大,土就向下渗得越厉害。终于,还是把我压趴下了。稍微歇息一下,我又鼓起劲重头再来。我摇摇头,抖掉头上的泥土,再次直接腰,拼命往上顶。可是那厚厚的土层也再一次随着我的用力猛烈地塌洒下来……一次次地撑起,一次次地失败。我太脆弱了,我已精疲力竭。静静在趴在黑黑的土层里,有些灰心。也许还是自己不够强大,再努力地汲取养分积蓄力量吧。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听到外面似乎有什么哗哗地响着。接着一道道水便流了下来,啊,原来是下雨了。妈妈说过,雨水能滋润我们的身心。于是,我使劲地吮吸……两天过后,我又精力充沛了。哎,我的胳膊怎么变粗了,脚上好像也多了几根脚趾。抓地更稳了。我又试了一次,竟然很轻松地就站了起来。接下来便是破土。我用头顶,用手抓,一层层的土被我刨掉了。活动空间也大了,我的头上冒出了小苗,脚趾也越来越多。只剩最后一层了。我双手举起,纵身一跃,这封存我已久的土层终于裂开了。我,一粒瘦瘦弱弱的种子,终于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破土而出,看到了土层外的世界里的第一缕阳光。阳光照着我的脑袋,好温暖哦!【升格点评】修改后的作文与原文相比有了很大变化:首先,原文开头妈妈的话插入了文中,作为种子处于黑暗之中的回忆,不仅更合理,而且使文章结构紧凑。其次,修改后的作文的结尾增加了一句话,点明了“我”的身份,解开贯穿全文的悬念,使结构更圆满。最后,修改后的作文还在部分段落上进行了调整,使作文层次更清晰。雨中荷暑假来临,我又获得了自由。我便请求妈妈让我到舅舅家去玩。妈妈允许我去,但让我必须在一星期内回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次日下午,我便坐上前往舅舅家的班车。舅舅住在农村,离我家有点远,但我仍兴奋异常。因为我好久没到舅舅家。我非常喜欢和舅舅家的两个姐姐一起玩。她们总会带我到外面去玩。傍晚时候,终于到了舅舅家。舅舅一家十分高兴地欢迎我。两个姐姐对我尤其好,一个看我满头大汗,忙着给我打洗脸水;另一个怕我口渴,忙着给我杀西瓜。我让她们带我出去玩。她们说现在不能出去了,天已经有些灰色,估计要下大雨,出去很危险。我便让她们明天带我去山上玩,她们答应了。第二天,吃完早饭,我就找两个姐姐出去玩,她们看看云,有些灰,天上黑白相间的云彩交错着,好像要下雨,天气也有些闷,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拉着她们出去了。三、问题作文修改我们正准备跃过一片茂盛的荷塘时,忽然下起了大雨,雨势还十分猛烈,雨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似的往下落,把地面打得哗哗响。两个姐姐立马跑去塘边,摘了三片较大的荷叶,我们三个举着荷叶站在一棵大树旁。这时,塘里的荷花被打得东倒西歪,强风又在吹着,使它们那弱小的杆子快要受不住风雨的袭击。终于,有一棵被风吹折了,不过,还连在杆子上面。我想,这些荷花逃不过今天的恶运了。我和姐姐在那灰暗的天空和豆大的雨中渐渐消失了身影。第二天,艳阳高照,我跑去看那些荷花。出乎我的意料,它们仍然直挺地站在那里,珍视骄阳,无视昨天的风雨。荷花,不仅有那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美丽,还有这风雨中不低头的坚韧。那细小的杆子中竟有如此大的力量,使我震撼。荷,它那精神,应使我学习。在经历风雨后的荷变得更纯洁,更美丽,让人对它的爱意更增一分。【症结所在】本文以“雨中荷”为题,但前面却详写舅舅一家对“我”的热情招待,铺垫过长,导致了详略不当,主次不分。【升格展示】

雨中荷暑假来临,我又获得了自由。我央求妈妈让我到舅舅家去玩,妈妈犹豫了一会,最终允许,但条件是我必须在一星期内回来。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因为我终于可以和作业分别几天了!舅舅住在农村,离我家有点远,但我仍兴奋异常。傍晚时候,终于到了舅舅家。第二天,吃完早饭,我就找两个姐姐去逛小镇上的集市。大姐指指天空,说:“不行吧,估计要下暴雨了。”我抬头看去,天空中有些灰色的云朵,天气也有些闷,看样子真要下雨了。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拉着她们出门了。没等我们走多远,果然下起了雨。开始两三点雨滴,紧接着就哗哗地下起来,雨势十分猛烈。正巧,我们走到一片茂盛的荷塘边,大姐立马跑过去,摘了三片较大的荷叶,给我们一人一个。我们三人举着荷叶站在路旁的大树下,正对着那片荷塘。听得见雨滴打在荷叶上啪啪的声响。荷叶努力地向上伸展,像一个倒撑着的伞,又像一只巨大的碧玉碗。很快,雨水积满了荷碗,我不禁有些担心,那细弱的荷杆快要受不住暴雨的袭击了吧。终于,有一株被积水压倒了。不过,叶子还连在杆子上面。雨水顺着倾倒的荷叶哗哗地流进荷塘,似是荷的眼泪。这些荷叶也许逃不过今天的噩运了。正想着,舅舅给我们送雨伞来了。于是,我和姐姐丢掉荷叶撑起伞,在灰暗的天空和豆大的雨中又往回走去,心里还想着:雨后,这荷塘会是一片狼藉吧?下午,雨停了。竟然艳阳高照。心里牵挂着那片荷塘,于是又拉着小姐跑去看那些荷叶。没想到青绿的荷叶竟挤挤地立了一塘,经过暴雨的洗礼,似乎更显精神了。有些荷碗里还残留着一些雨水,随着微风,在荷碗里晃来晃去,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似乎是一粒粒珍珠在调皮地滚动。“姐姐,下雨时这些荷叶里不是装满了水吗?那么大的雨,它们怎么还没被压断?”我疑惑不解地问。“哈哈,荷叶哪那么容易就断了?当荷碗里的雨水太多的时候,它就会微微一斜,把雨水倒出去,只有少数杆子不硬的才会在倒水的时候被折断。”哦,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上午我看到的只是荷叶中的少数不坚强者。小姐还说,被打折的荷叶下面的藕以后会腐烂在泥里。因为没了荷叶,就没有东西能帮藕吸收阳光。望着那铺满水塘的荷叶,我不禁羞愧起来:如果说学业是一场暴雨,也许我就是那株被打折的荷吧。面对多一点的作业就叫苦连天,一放假就想到处“避难”。将来,我的“藕”也会腐烂在泥里吗?我不禁害怕起来。最终,我在舅舅家没玩过三天,因为那些雨中的荷叶让我明白,白白胖胖的莲藕不是轻轻松松就能长出来的。【升格点评】修改后的作文简化了一部分与“雨中荷”关系不大的铺垫性文字,增添了雨中荷的描绘,凸显了主角,做到了详略得当。肩膀父亲是个不顾家的人。他每天闷闷不乐,眉心总是皱成“川”字形,令人毛骨悚然。在家里,他惜字如金,一天几乎不言不语,十分严峻的样子。只有在和领导打电话时,脸上才荡漾出笑容。那是一个夜晚,大约半夜十二点,我抱着手中的《简·爱》缓缓进入梦乡。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睁开朦胧的睡眼,瞥见书桌上的书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桌边试卷的褶皱也被抚平了。怎么回事?难道我昨天晚上自己整理书桌了吗?没有啊,而且妈妈前天出差去了,至今还未回来,难道……?迷迷糊糊中,我听见房门发出“吱呀”声,房门被打开了,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地传来。他小心翼翼地来到我的桌前,拿起一张有很大进步的语文试卷,眉间的“川”字渐渐舒展开来,脸上荡漾出前所未见的笑容,小声嘀咕道:“我的儿子,真棒!”随后又缓之三、问题作文修改又缓地来到我的床前,将我杂乱的发丝理顺到耳后,轻声说道:“宝贝,你是我的骄傲!”我透过朦胧的睡眼,隐约地瞧见父亲在一泓微弱的灯光下所映照出的沧桑脸庞,其中透露着岁月的蜡黄色。我极力压抑鼻间的酸楚,可一滴晶莹的泪珠,仍肆意地从我的眼角滑过,打湿了我的衣襟……【升格展示】

肩膀常常羡慕别人家的父亲。小时候别的孩子骑在自己父亲的肩膀上玩耍的时候,有谁知道我羡慕的眼光。当别人的父亲用坚实的肩膀扛起整个家庭重担的时候,而我的父亲……(“开篇扣题”直接点名是谁的家帮,引出描写对象)哎!我向来不喜欢父亲。(欲扬先抑)父亲是个不顾家的人。他每天闷闷不乐,眉心总是皱成“川”字形,令人毛骨悚然。在家里,他惜字如金,一天几乎不言不语,十分严峻的样子。(删掉“只有在和领导打电话时,脸上才荡漾出笑容。”这些与要表现的主题没有关系。)那是一个夜晚,大约半夜十二点,我抱着手中的《简·爱》缓缓进入梦乡。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睁开朦胧的睡眼,瞥见书桌上的书整整齐齐地摆放着,桌边试卷的褶皱也被抚平了。怎么回事?难道我昨天晚上自己整理书桌了吗?没有啊,而且妈妈前天出差去了,至今还未回来,难道……?又是一个午夜,窗外,月亮异常的皎洁,与周围的星辰相得益彰,隐隐现现,构成一幅与众不同的夜景图……我半伏在床头,眯着眼,想睡却不敢睡着,生怕错过了……(通过该段内容连接两件事情,表现父爱的持久性。)迷迷糊糊中,我听见房门发出“吱呀”声,房门被打开了,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地传来。他小心翼翼地来到我的桌前,拿起一张有很大进步的语文试卷,眉间的“川”字渐渐舒展开来,脸上荡漾出前所未见的笑容,小声嘀咕道:“我的儿子,真棒!”随后又缓之又缓地来到我的床前,将我杂乱的发丝理顺到耳后,轻声说道:“宝贝,你是我的骄傲!”我透过朦胧的睡眼,隐约地瞧见父亲在一泓微弱的灯光下所映照出的沧桑脸庞,其中透露着岁月的蜡黄色。(原材料中的部分可以删除,主要是突显出所要写的人物。)常常听人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虽然我的父亲很平凡,但是他也在用他的肩膀为我扛起一方天地。(“扣题换尾”法。根据文题将原有结尾进行更换,前后照应,结尾点题。)【问题作文】我不喜欢伪装的她她,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农村妇女,每天伴着日出日落做好本职工作——照顾好自己的子女。但她的世界里的阳光总是不能那么灿烂,外面总蒙有一层阴云。刻意隐蔽自己的内心世界,说出“口是心非”的话。这样的生活是很累的。为人父母,这难道就是她的宿命吗?总是说姐姐不听话,让她操碎了心,希望姐姐早点去上学,让她过点清静的日子。可是,姐姐走后,常能看见她呆坐着,心不在焉地说:“怎么感觉家里空空的。”问她是不是想念姐姐了。她却说:“才没有呢,她走了,我轻松多了。省了不少心,只是突然觉得耳根清静了,不习惯而已啊!”然后若无其事地去做事。我不明白,明明关心挂念,为什么要掩饰呢?四、课堂练习爸爸外出打工一年了,虽然隔周都会打电话回家,但相隔一年,连面都见不到,那是很痛苦的。今天,爸爸在挂电话之前,深情地问妈妈想念他吗?妈妈笑着说:“我想你干什么,我只想你多给我们寄点钱回家,我们就能过得好点了。”爸爸无语,失望地挂了电话。看得出,那是很勉强的笑容,再次问她想念爸爸吗?她像开玩笑似的说:“想什么啊?都几十岁了!”但是,我知道她是挺想念爸爸的。几十年的夫妻感情,难道能用钱衡量吗?我不懂,明明想念,为什么要伪装自己的情感呢?女儿远离,明明很牵挂,却要装作若无其事;丈夫在外,明明很思念,却要装着满不在意。难道就不能做一个坦荡的人,清清爽爽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舒舒畅畅地过日子吗?我不喜欢这个“伪装”的她,我喜欢任何事情都能坦坦白白的,敞开心扉的她,与孩子多交流的她,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希望以后的阳光能够格外绚烂,绽放出没有任何阴云能遮挡的璀璨光芒。【症结所在】通读全文,可以感受到文中充满对妈妈的不满和指责,使本来应该很温情的作文变得怨气十足,这和我们一直倡导的“真、善、美”的作文主题大相径庭。

【升格佳作】

嘴硬心软的妈妈她,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农村妇女,每天伴着日出日落,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事田里活。但她总是笑眯眯的,把许多的牵挂与思念藏匿在心中。这个人,就是我那嘴硬心软的妈妈。总是说姐姐不听话,让她操碎了心,希望姐姐早点去上学,让她过点清静的日子。可是,姐姐走后,却常常能看见她呆坐着。偶尔还会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话来:“怎么感觉家里空荡荡的啊?”问她是不是想念姐姐了。她却大笑着说:“才没有呢,她走了,我轻松多了。省了不少心,只是突然觉得耳根清静了,不习惯而已啊!”然后若无其事地去做事。瞧,这就是我那嘴硬心软的妈妈,明明关心挂念,却非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为自己挣足面子。爸爸外出打工一年了。虽然隔周都会打电话回家,但相隔一年,连面都见不到,那是很痛苦的。尤其是每当田里有什么重活、家里农具电器坏了的时候,妈妈总会说:“要是你爸爸在家就好了,这些活就不用我操心了。”爸爸每次打电话回来,总在挂电话之前,会深情地问妈妈想念他吗?这时,妈妈却笑格格地说:“我想你干什么,我只想你多给我们寄点钱回家,我们就能过得好点了。”弄得爸爸好失望,啪地一下子挂了电话。问她真的不想念爸爸吗?她却一下子红了脸,并呵斥道:“想什么啊?都几十岁了!”看,这就是我那嘴硬心软的妈妈,明明牵挂、思念,却羞于表达。妈妈就是这样一个乐观坚强而又传统的女性。总是喜欢把牵挂思念藏在心里。可是,她似乎不知道,爱,很多时候是需要表达出来的。如果姐姐知道了妈妈的牵挂,也许再回到家里就不会惹妈妈生气了;如果妈妈对爸爸说出了自己的思念,爸爸一个人在外面干起活来是不是更有劲呢?所以,妈妈,勇敢地说出你的心里话吧,让你心中那满满的爱溢出来吧。爱,不仅体现在行动里,也要让它流淌在你的话语中。这样,更好,对吗?【升格点评】修改后的作文与原文比起来,我们会发现,修改后的作文不仅为我们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一位乐观坚强而又传统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女儿对母亲的理解和期盼。同时,我们也能在文中感受到一家人之间的脉脉温情。这就启示我们今后在写作文时,一定要去挖掘和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多一份理解和宽容。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主题才能彰显正能量,也才能温暖感人。题目:从那一刻开始要求:(1)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思路提示】1.要学会抓住文题中的关键词来展开思考,要学会掂量和咀嚼词语。这个文题中,关键词是显而易见的:“那一刻”“开始”。此题容易写成流水账的形式,导致内容单薄、主题浅显。所以在选材上要具体可感,要充分,要有生活的真实感。另外在叙述时切忌平铺直叙,“文似看山不喜平”,所以要在曲折之中彰显生动,只有叙述生动起来,文章才能丰富。2.在习作中,如果牵涉到人物的描写,一定要使人物的形象饱满圆润。所以必须在写作手法上做到多管齐下,比如,细节的刻画,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可以通过环境的渲染来烘托人物的形象,因为人物是一篇文章内容是否丰富的关键性因素。3.好的文章大多意蕴丰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使主题丰富、博大、厚重起来,所以在写作时要把情与景有机的融合,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效果。五、课堂练习病文修改从那一刻开始(二类文)学习书法已经好几年了,但总是找不到方向。(开头过于突兀,让整篇文章产生一种不和谐的韵律,逼仄的开头不利于主题的丰富。而且和下文的衔接也不是很顺畅。)这或许是我学习书法这么长久以来遇到的最大瓶颈。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将近四个月,但老师总说缺少些什么,我不停地练习,但是结局是不行,然后揉碎一张张载满希望的宣纸。(你在临摹时到底缺乏什么?这种简单的叙述很难使主题丰富,要通过细节的描写和个体情感的体现来完成文章内容的丰富性。)颜真卿之所以能如此泼墨是因为他当时的心情,(而我)自然体会不到颜的情感。并且我始终认为,书法最高境界不在于相似,而是一种自创的风格,如今我却被困在这框架之中,丝毫追(找)寻不到方向。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来到了上海市博物馆,欣赏了米芾的《多景楼记》,在千万幅作品中,我唯独倾心于它,当之无愧的“刷字”,笔锋很重,完全不受拘束。在看似隔断又意味相连的数十字之间,我竟体会到一种方向(搭配不协调,可改为“我竟感受到一种方向的召唤”)。从那一刻开始,我似乎抛开了颜真卿的死板,从“刷字”中深受启发。(文章的关键词是“那一刻”,你在写与米芾的《多景楼记》相遇那一刻的感受和触动很为重要,这段的描写要细腻。在选材上,要为体现内容的丰富性而渲染,千万不能蜻蜓点水般的掠过,只有这样你选择的材料才能具有张力,把本来单薄的主题突现出来,真正做到让材料充实起来,让主题丰盈起来。)当我重新提起笔的一刻,墨汁竟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地散开了,虽然还有原先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