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文言文(二)内容理解(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文言文(二)内容理解(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文言文(二)内容理解(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文言文(二)内容理解(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课内备考与专项复习(部编五四制)(上海专用)13文言文(二)内容理解(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二)内容理解(一)考题分析一般会采用选择或填空的考查方式进行判断考查;也会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1.常考题型:(1)注意“具体体现”类问题。(2)原因类,“根本原因类”问题。(3)“写作手法类”问题。(4)具体情节的分析与概括题。(5)道理启示类。2.主要考查能力:对文言文的理解,提取信息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其写作意图、原因或理由等。解析:(1)这种题型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然后把握文章的内容。(2)要审清题目,一些题目需要用原句回答(不能少答,不能多答)。(二)答题技巧答题步骤:1.概览全文,整体把握。(1)先抓住标题:一般讲,如果有标题的寓言故事,我们要特别注意标题对我们的启示作用。(2)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看哪一部分比较特殊,就尽量抓住展开,通常来说,起因很重要,因为有因才有果,有时候过程也非常重要。(3)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4)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5)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2.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第一步:审清题干,划定原文信息范围第二步:理清思路,提取重点信息。第三步:组织语言文字,规范表述。3.归纳概括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人物+事件+结果;内容完整,语言简洁4.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归纳中心可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如,重在叙述故事的,可从故事结局分析作者的价值取向;侧重写人物活动变化的,可从分析人物行为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讲述生活现象为主的,可从个别现象分析反思作者褒贬倾向。寓言抓住故事中最夸张最不可能的部分,思考短文要借此讽刺什么;最后,逆向思考总结出要告诫人们的道理。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解题方法: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试题,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题目类型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方法一:逆推思维法,即用倒推法思考,从结果出发,并一步一步得出关键词。方法二:这一过程称为正反思维法,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方法三:这一过程称为角色思维法,即从各个角色、各个角度来加以思考。建议:先积累一些启示类的概括语言,然后再通过文本分析来训练对于文本中心和内容的判断的训练。(三)课外常见的道理启示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因材施教,不能拔苗助长;3、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4、实践出真知;5、对待别人的错误应该宽容仁慈;6、要学会感恩;7、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8、做事要把握机会,才能事半功倍;9、做事不能目光短浅,要有远见;10、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该退则退。11、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12、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或如果环境险恶,人们也会裹足不前)13、背弃诺言没有好下场。或: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出尔反尔。14、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盲目行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做事不能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解决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15、凭一己私利为人处世,最终受害的反倒是自己。16、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或家长、学校、社会注重孩子教育,则不能束缚他们,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17、人难免犯错误,知错能改仍不失为人才。18、人有宽容之心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我们要有宽容之心。19、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20、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21、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22、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23、一个人无论水平有多高,只要患得患失,就难以成功。或:做事情不能患得患失。或做事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成功24、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鲁莽从事要不得)25、要实事求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要清醒地认识事物的本质。26、人和人之间交往不能仅仅为利,应该讲究信用。27、要珍重眼前的真实的人与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实际的东西。(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28、学习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29、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30、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31、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32、有时用善良和宽容来感化身边有错误的人,或许会更有效。33、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34、不要妄加猜疑;或不要胡乱地怀疑自己人;不要被敌人的假象所蒙蔽。35、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36、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37、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38、人与人交往时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39、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自以为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否则就会造成工作和学习的失误。40、我们不能不辨是非、听信传言、盲目从众,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41、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只会遭到失败;遇到突如其来的困境时,要冷静沉着,要善于思考,积极应对。例题解析砚眼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①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备注:①鸲鹆:鸟名,俗称“八哥”。8.解释加点字。(1)尝于市遇一佳砚:____________(2)以一金易归:____________9.翻译句子。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10.“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陆庐峰为什么会对门人买回的砚感到惊讶?11.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砚眼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①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注释:①鸲鹆:鸟名,俗称“八哥”。1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向观砚有鸲鹆服:____________12.翻译句子(3分)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文中门人的行为用一个成语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1分)练习(一)(10分)小儿饲雀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顿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是乃吾之过也。”8.解释加点词(1)鹊育二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不为猫所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句子。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10.文中“早知是”的“是”意为“这样”,它在文中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11.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6分)鹦鹉扑火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①是山,禽兽善行②,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③,即为灭火。(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注释】①侨居:寄居,寄住。②善行:行为善良。③嘉感:赞扬并受感动。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便去()(2)对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皆为兄弟,不忍见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从鹦鹉扑火的行为中学到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正午牡丹宋沈括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②,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③。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④也。【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披哆而色燥:松散下垂颜色发干。③房敛而色泽:花房收敛色彩鲜艳润泽。④笔意:这里指画作的意境。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何以明之(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7.吴公能一眼指出画是“正午牡丹”的依据是:(用原文语句回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识画之妙,非得______________不可。(四)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5.解释下列加点词(1)俱为安思顺牙将()(2)乃跪请曰()6.请翻译划线句“即荐之为节度使”。7.郭子仪为何要“握其手”?请说说你的看法。(五)(10分)孔子北之山戎氏,有妇人哭于路者,其哭甚哀,孔子立舆①而问曰:“何为哭哀至于此也。”妇人对曰:“往年虎食我夫,今虎食我子,是以哀也。”孔子曰:“嘻,若是,则何为不去也?”曰:“其政平,其吏不苛,吾以是不能去也。”孔子顾子贡曰:“弟子记之,夫政之不平而吏苛,乃等于虎狼矣。”注释:①舆,本来是指车厢,这里是指车。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则何为不去也_______(2)孔子顾子贡曰___________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曷为哭哀至于此也?8.文中妇人的夫死于虎,子死于虎,但她仍留在山里生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六)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8分)躁急自败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行则阖②。”予愠③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④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选自《春酒堂诗文集》【注】①庚寅:表时间。②阖(hé):关(门)。③愠:恼怒。④就:完成。⑤牡下:指上了锁。13.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徐行之()(2)趋行及半()14.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让小书童听从命令,用木片捆绑好书籍。B.(我)命令小书童用木片捆绑好书籍听从要求。C.(我)命令小书童用木片捆好书籍,跟从在后。D.(我)命令小书童把木片捆好,书籍跟从在后。15.文中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行则阖”的依据是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6.读完这则故事,我们得到的启发:_______________。(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8分)枭将东徙枭①逢鸠②。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①枭:猫头鹰。②鸠:斑鸠。1.解释文中加点字(2分)⑴子将安之?()⑵以故东徙。()2.解释划线句子(2分)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3.理解:枭将东徙的原因是(2分)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八)阅读下文,完成题目(8分)争山名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云:“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1\*GB3①谓己是=2\*GB3②,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注】=1\*GB3①妄:胡乱。=2\*GB3②是:对的,正确的。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4分)老者可甲而否乙。。2.本文故事情节有趣,情节曲折,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同游太行————决于老者————老者解疑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

A、遇事要勤学好问。B、要善于理解他人。C、不能故意去害人。D、不能偏执与错误。(九)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并州①有人姓纥干②,好戏剧③。邑传言有狐魅④,人心惶。一日,纥干得一狐尾,遂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密持斧,欲斫之。纥干云:“吾非魅。”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仗逐之。纥干叩头谢:“我纥干也,第⑤戏剧饵,何意专杀我?”注释:①并州:山西太原。②纥干(hégàn):复姓。③戏剧:开玩笑。④狐魅:狐狸精。⑤第:只,仅仅。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1)好戏剧()(2)遂缀于衣后()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仗逐之。A.(他)妻子不相信,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用刀棍打他。B.(他的)妻子不讲信用,(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用刀棍打他。C.(他的)妻子不相信,(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他。D.(他的)妻子不讲信用,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他。3.“其妻欲斫之”、“邻家又以刀仗逐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王充市肆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1.解释下列画线词(1)乡里称孝()(2)好博览而不守章句()2.翻译下面句子。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本文的介绍,王充读书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章原句回答)4.从王充读书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一)课外文言文阅读(7分)祖莹偷读祖莹,字元珍,范阳遒①人也。莹年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②学生,好学耽书③,以昼继夜,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常密于灰中藏火,俟④父母寝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内外亲属呼为“圣小儿”。(选自《魏书·祖莹传》)【注释】①范阳遒:范阳郡遒县。②中书:即中书省。官署名。③耽书:酷爱读书。④俟(sì):等待。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1)好学耽书(2)呼为“圣小儿”7.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父母害怕他会生病,想要禁止他读书,但还是没有去禁止。B.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读书,但还是不能阻止他读书。C.父母害怕他读书太快,想要禁止他读书,但还是没有去禁止。D.父母害怕他读书太快,禁止他读书,但还是不能阻止他读书。8.祖莹读书时为防止“为家人所觉”,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样,他“声誉甚盛”,他的“声誉”是__________________。(二)(7分)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补;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②门阀:名门贵室。③事冗:事务繁杂。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2)如是者数年()7.文中画线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B.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C.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D.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8.作者在家书中,以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为例,劝诫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二)内容理解(一)考题分析一般会采用选择或填空的考查方式进行判断考查;也会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1.常考题型:(1)注意“具体体现”类问题。(2)原因类,“根本原因类”问题。(3)“写作手法类”问题。(4)具体情节的分析与概括题。(5)道理启示类。2.主要考查能力:对文言文的理解,提取信息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其写作意图、原因或理由等。解析:(1)这种题型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然后把握文章的内容。(2)要审清题目,一些题目需要用原句回答(不能少答,不能多答)。(二)答题技巧答题步骤:1.概览全文,整体把握。(1)先抓住标题:一般讲,如果有标题的寓言故事,我们要特别注意标题对我们的启示作用。(2)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看看哪一部分比较特殊,就尽量抓住展开,通常来说,起因很重要,因为有因才有果,有时候过程也非常重要。(3)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4)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5)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2.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第一步:审清题干,划定原文信息范围第二步:理清思路,提取重点信息。第三步:组织语言文字,规范表述。3.归纳概括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人物+事件+结果;内容完整,语言简洁4.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归纳中心可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如,重在叙述故事的,可从故事结局分析作者的价值取向;侧重写人物活动变化的,可从分析人物行为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讲述生活现象为主的,可从个别现象分析反思作者褒贬倾向。寓言抓住故事中最夸张最不可能的部分,思考短文要借此讽刺什么;最后,逆向思考总结出要告诫人们的道理。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解题方法: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试题,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题目类型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方法一:逆推思维法,即用倒推法思考,从结果出发,并一步一步得出关键词。方法二:这一过程称为正反思维法,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方法三:这一过程称为角色思维法,即从各个角色、各个角度来加以思考。(如《黔之驴》可以从老虎和驴子的角色得出不同的结论。)建议:先积累一些启示类的概括语言,然后再通过文本分析来训练对于文本中心和内容的判断的训练。(三)课外常见的道理启示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因材施教,不能拔苗助长;3、要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4、实践出真知;5、对待别人的错误应该宽容仁慈;6、要学会感恩;7、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8、做事要把握机会,才能事半功倍;9、做事不能目光短浅,要有远见;10、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该退则退。11、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12、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或如果环境险恶,人们也会裹足不前)13、背弃诺言没有好下场。或: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出尔反尔。14、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盲目行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做事不能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解决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15、凭一己私利为人处世,最终受害的反倒是自己。16、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或家长、学校、社会注重孩子教育,则不能束缚他们,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17、人难免犯错误,知错能改仍不失为人才。18、人有宽容之心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我们要有宽容之心。19、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20、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21、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22、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23、一个人无论水平有多高,只要患得患失,就难以成功。或:做事情不能患得患失。或做事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成功24、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鲁莽从事要不得)25、要实事求是;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要清醒地认识事物的本质。26、人和人之间交往不能仅仅为利,应该讲究信用。27、要珍重眼前的真实的人与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实际的东西。(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知错能改,善莫大焉!)28、学习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29、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30、只要以已之长攻敌之短,就能克敌制胜,弱者也可以战胜强者。或:弱有所长,强有所短,弱者要相机而动,善于斗智,就能战胜强敌。31、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32、有时用善良和宽容来感化身边有错误的人,或许会更有效。33、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34、不要妄加猜疑;或不要胡乱地怀疑自己人;不要被敌人的假象所蒙蔽。35、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36、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37、天下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多思考,多观察,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38、人与人交往时要友善对待,不能贪图小利,让利益蒙蔽了双眼。39、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自以为是、一知半解、不懂装懂,否则就会造成工作和学习的失误。40、我们不能不辨是非、听信传言、盲目从众,否则会给自己带来重大损失。41、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骄傲自大,否则只会遭到失败;遇到突如其来的困境时,要冷静沉着,要善于思考,积极应对。例题解析砚眼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①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备注:①鸲鹆:鸟名,俗称“八哥”。参考译文: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已经到了官办的旅店之后,他让仆人前往集市,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让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十分惋惜。原来这个砚台的价值就在于这个“八哥眼”。8.解释加点字。(1)尝于市遇一佳砚:____________(2)以一金易归:____________9.翻译句子。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10.“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陆庐峰为什么会对门人买回的砚感到惊讶?11.上文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海市浦东第四教育署2020-2021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3月月考语文试题8.①.曾经②.用9.我嫌弃它微微凸起,路上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下的银两,叫(石工)磨过使微凸处平整。10.因为原先看到的砚台上有块凸起的地方(“八哥眼”),而买回的砚台上没有了。11.凡事不能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作主张。【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台。尝:曾经。(2)句意:用一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以: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嫌,嫌弃;值,遇见;幸,幸亏、幸好;平,使动用法,使……平。【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联系后文“向观砚有鸲鹆服,今何无之(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可知陆庐峰对门人买回的砚感到惊讶的原因是,自己在集市上看到的砚台上有“鸲鹆眼”(像八哥鸟的眼一样的凸起的部分),现在门人带回来的砚台上却没有那个八哥眼。据此分析,简要概括即可。【11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根据“尝于市遇一佳砚”“盖此砚佳处即在鸲鹆眼也”可知,在陆庐峰看来,这块砚台最出色的地方是因为有个像鸲鹆眼一样凸起的图案,因此他让门人买回来;砚台因为有独特的个性,才比普通的砚台更有价值;联系“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可知,在仆人眼里平整的砚台才美观,所以他找人把“鸲鹆眼”当成多余的凸起给磨掉了,结果这块砚台因此而失去了独特的价值。从仆人的做法分析,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多向人请教,不要不懂装懂,自作聪明,更不要自作主张地去莽撞行事,以免弄巧成拙。根据以上分析,简要概括作答即可。砚眼明有陆庐峰者,于京城待用。尝于市遇一佳砚,议价未定,既还邸,使门人往,以一金易归。门人持砚归,公讶其不类。门人坚称其是,公曰:“向观砚有鸲鹆①眼,今何无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注释:①鸲鹆:鸟名,俗称“八哥”。1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向观砚有鸲鹆服:____________12.翻译句子(3分)幸有余银,令磨而平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文中门人的行为用一个成语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1分)上海市罗南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1.(2分)之前,先前12.(3分)幸亏我有剩下的银两,叫(石工)磨过使微凸处平整。(主语,“平”各一分)13.(1分)自以为是、自作聪明,自作主张。练习(一)(10分)小儿饲雀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顿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是乃吾之过也。”庭院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个鹊巢,喜鹊抚养了两个孩子,(自己)整天在树上呱呱地叫着。后来碰上狂风的时候,树枝折断,巢穴被毁,两只小喜鹊坠落在了地上。一个小孩看见了,非常高兴,把小鸟抱在怀里带回了家。每天早晚,(他)都会喂养它们,很喜爱(它们)。(它们)稍稍长大了一点,能开始飞了。一只猫袭击过来,抓走小鸟就离开了,小孩急忙追赶它,没有追上,他边跺着脚边哭泣,说:“早知道这样,我就把你们放回林间,而不是让他们被猫吃掉。这是我的过错呀。”8.解释加点词(1)鹊育二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不为猫所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9.翻译句子。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10.文中“早知是”的“是”意为“这样”,它在文中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11.读了这篇短文,你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南片15校联合体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8.①.哺育②.吃9.一个小孩看见了,非常高兴,把小鸟抱在怀里带回了家,每天早晚,(他)都会喂养它们,很喜爱(它们),(它们)稍稍长大了一点,能开始飞了。10.“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或一只猫袭击过来,抓走小鸟就离开了,小孩急忙追赶它,没有追上。11.每个人、每样事物都应处在合适的环境中。(二)阅读下文,完成1-3题(6分)鹦鹉扑火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①是山,禽兽善行②,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③,即为灭火。(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注释】①侨居:寄居,寄住。②善行:行为善良。③嘉感:赞扬并受感动。【参考译文】有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禽兽都相处很好。鹦鹉自己想:虽然很快乐,但不能久住。于是就走了。后来,山中着大火,鹦鹉远远看见了,就飞入水中,弄湿自己的羽毛,飞到山上,洒水(灭火)。天神说:“你虽然有志气,但这哪里值得说起呢。”鹦鹉回答说:“我即使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寄居在这座山,禽兽们的行为都很友善,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看它们被大火烧毁啊!”天神很感动,随即将火灭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便去()(2)对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皆为兄弟,不忍见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从鹦鹉扑火的行为中学到了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离开;回答2.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看它们被大火烧毁啊!3.①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②人要有毅力,不管这股力量是多么的微小,持之以恒的应对,一定会有回报的。③我们要知恩图报,不要忘恩负义。(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正午牡丹宋沈括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丞相正肃吴公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②,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③。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④也。【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②披哆而色燥:松散下垂颜色发干。③房敛而色泽:花房收敛色彩鲜艳润泽。④笔意:这里指画作的意境。译文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精良和粗劣。丞相吴育一看到这幅古画就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正当午阳光照射下花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房收敛色彩鲜艳润泽。猫在早晨和傍晚,瞳孔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画作的意境!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1)何以明之(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7.吴公能一眼指出画是“正午牡丹”的依据是:(用原文语句回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识画之妙,非得______________不可。【答案】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6.(1)证明,说明,明确(2)善于,擅长7.①.(1)其花披哆而色燥②.(2)猫眼黑睛如线8.善于观察(意思相近即可)【解析】【6题详解】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①句意:根据什么来证明它(是正午的牡丹)呢?明,证明、说明、明确。②句意:这是善于研究古人笔下的意境!善,善于,擅长。【7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吴公的分析“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可提取句子“其花披哆而色燥”“猫眼黑睛如线”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8题详解】考查对故事主旨的理解。文章写欧阳修从牡丹丛和猫古画中看出时间为正午的故事,告诉我们: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亦非善于观察不可。(四)郭子仪初与李光弼郭子仪初与李光弼①俱为安思顺牙将②,不相能③,虽同席不交谈。后子仪代思顺为将,光弼恐见诛,乃跪请曰:“死所甘心,但乞贷④妻子。”子仪趋堂下,握其手曰:“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因涕泣勉以忠义,即荐之为节度使,遂同破贼,无纤毫猜忌。【注释】①郭子仪初、李光弼:唐朝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要将领。②牙将:副将。③不相能:互相看不起。④贷:宽恕。参考译文:刚开始郭子仪与李光弼一起担任安思顺麾下的将领时,二人(关系)不融洽,即使坐在一起也不交谈。后来子仪代替思顺当上将军后,光弼恐怕被诛杀,于是(对子仪)下跪请求说:“我甘愿一死,只希望(你)宽恕我的妻子儿女。”子仪走下堂来,握住他的手说:“如今国家动乱,皇帝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于是一边流着涕泪一边(对李光弼)用忠义之道加以勉励,(郭子仪)便推荐他担任节度使,两人一起攻破乱贼,没有丝毫猜忌。5.解释下列加点词(1)俱为安思顺牙将()(2)乃跪请曰()6.请翻译划线句“即荐之为节度使”。7.郭子仪为何要“握其手”?请说说你的看法。【答案】上海市黄浦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5.①.一起②.请求6.郭子仪便推荐他担任节度使。7.因为李光弼是可用之才,郭子仪是以国家大局为重、顾全大局、不计前嫌【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一起担任安思顺麾下的将领。俱:一起,一同。(2)句意:于是(对子仪)下跪请求说。请:请求,请罪。【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关键词有:即:便,就。荐:推荐。为:担任。【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语段内容。通过郭子仪自己的话“今国乱主辱,非公不能定,仆岂敢怀私忿哉!”(句意:如今国家动乱,皇帝受人侮辱,不是您不能平定,我子仪又怎能心怀私怨呢!)可知,郭子仪握住李光弼手的原因有:①“国乱主辱”,即国家动荡,皇帝受辱,以国家利益为重;②“非公不能定”,即李光弼有平定天下的才能;③“仆岂敢怀私忿”,即“我”怎么敢心怀私怨呢,郭子仪放弃私人恩怨,顾全大局,不计前嫌。(五)(10分)孔子北之山戎氏,有妇人哭于路者,其哭甚哀,孔子立舆①而问曰:“何为哭哀至于此也。”妇人对曰:“往年虎食我夫,今虎食我子,是以哀也。”孔子曰:“嘻,若是,则何为不去也?”曰:“其政平,其吏不苛,吾以是不能去也。”孔子顾子贡曰:“弟子记之,夫政之不平而吏苛,乃等于虎狼矣。”注释:①舆,本来是指车厢,这里是指车。参考译文孔子到北方的山戎地区去,看见有个妇女在路边哭,她哭得十分伤心,孔子站在车上间道:“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呐?”那位妇女答道:“前年老虎吃了我的丈夫,现在老虎吃了我的儿子,因此我伤心啊。”孔子说;“唉,像这样,那你为什么不离开此地呢?”妇人答道:“这儿的政治公正,官吏不凶狠暴虐,我因此不愿意离开这里。”孔子回头对子贡说:“弟子记住,政治不公道、官吏凶狠暴虐,竟然比虎狼还厉害呐。”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1)则何为不去也_______(2)孔子顾子贡曰___________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曷为哭哀至于此也?8.文中妇人的夫死于虎,子死于虎,但她仍留在山里生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答案】上海市静安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6.①.离开②.回头看7.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呢?8.“其政平,其吏不苛”;或虽然老虎吃了我的丈夫和儿子,但这里政治平和,没有苛税,所以不离开。【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为:那你为什么不离开此地呢?去:离开;(2)句意为:孔子回头对子贡说。顾:回头看。【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曷:同“何”,什么。曷为:宾语前置,即为曷。至于:到。此:这,这样。【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其政平,其吏不苛,吾以是不能去也”(意思是这儿的政治公正,官吏不凶狠暴虐,我因此不愿意离开这里)可知,她仍留在山里生活的原因是:其政平,其吏不苛。或答:这儿的政治公正,官吏不凶狠暴虐。(六)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8分)躁急自败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行则阖②。”予愠③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④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选自《春酒堂诗文集》【注】①庚寅:表时间。②阖(hé):关(门)。③愠:恼怒。④就:完成。⑤牡下:指上了锁。13.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徐行之()(2)趋行及半()14.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让小书童听从命令,用木片捆绑好书籍。B.(我)命令小书童用木片捆绑好书籍听从要求。C.(我)命令小书童用木片捆好书籍,跟从在后。D.(我)命令小书童把木片捆好,书籍跟从在后。15.文中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行则阖”的依据是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16.读完这则故事,我们得到的启发:_______________。(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13.(1)慢慢地(2)达到14.C(让书童用夹书的木版捆着书跟着我15.示例一:摆渡的人了解前面路程的情况;示例二:他观察到了小书童“以木简束书”不大牢靠的情况,估计走得快了就会“束断书崩”。16.示例:告诉了我们欲速则不在的道理。做事不能急躁冒进,否则会欲速则不达的。急躁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毁了自己,如果放慢脚步或许会平静下来。(七)阅读课外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8分)枭将东徙枭①逢鸠②。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注释】①枭:猫头鹰。②鸠:斑鸠。【参考译文】猫头鹰遇到了斑鸠鸟。斑鸠鸟问它:“你将要到哪里去?”猫头鹰回答说:“我将要向东迁移。”斑鸠鸟问:“为什么呢?”猫头鹰回答说:“因为同乡的人都厌恶我的叫声,所以我要向东迁移。”斑鸠鸟说:“你能改变你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你)不能更改你的叫声,(即使你)向东搬迁,(人们)仍然厌恶你的叫声。”1.解释文中加点字(2分)⑴子将安之?()⑵以故东徙。()2.解释划线句子(2分)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3.理解:枭将东徙的原因是(2分)4.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参考答案】1.哪里原因(缘故)(2分)2.(如果你)不能更改你的叫声,(即使你)向东搬迁,(人们)仍然厌恶你的叫声。(2分)3.乡人皆恶我鸣(或翻译此句)(2分)4.对待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要从根本上加以改正,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回避矛盾,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要知错就改,不能逃避;要积极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逃避。答到以上一点都能得满分(2分)(八)阅读下文,完成题目(8分)争山名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曰:“本大行,何得称太行?”乙曰:“本太行,如何称大行?”共决于老者,老者可甲而否乙。甲去,乙询云:“奈何公亦颠倒若是?”答曰:“人有争气者,不可与辩。今其人妄=1\*GB3①谓己是=2\*GB3②,不屑证明是非,有争气矣。吾不与辩者,使其终身不知有太行山也。”

【注】=1\*GB3①妄:胡乱。=2\*GB3②是:对的,正确的。【参考译文】甲乙二人同游太行山。甲说:“本来是‘大行’,怎么能叫‘太行’呢?”乙说:“本就是‘太行’,为什么称‘大行’?”双方一起请一位老者来评断。老者认可甲(的“大行”)却否定乙(的“太行”)。甲离开之后,乙问老者说:“怎么您也如此颠倒是非?”老者回答说:“有人好争口气的,不值得与他分辩。今天这个人狂妄地自以为是,我不屑于向他证明真正的是非,就已经是争了这口气了。我不与分辩(真相),让他终身不知道有太行山。”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4分)老者可甲而否乙。。2.本文故事情节有趣,情节曲折,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同游太行————决于老者————老者解疑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2分)

A、遇事要勤学好问。B、要善于理解他人。C、不能故意去害人。D、不能偏执与错误。【答案】1.老者认可甲(的“大行”)却否定乙(的“太行”)2.争辩太行(发生争执、争执不休亦可)乙询缘由(询问理由、追问缘由亦可)3.D(九)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并州①有人姓纥干②,好戏剧③。邑传言有狐魅④,人心惶。一日,纥干得一狐尾,遂缀于衣后,至妻旁,侧坐露之。其妻疑为狐魅,遂密持斧,欲斫之。纥干云:“吾非魅。”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仗逐之。纥干叩头谢:“我纥干也,第⑤戏剧饵,何意专杀我?”注释:①并州:山西太原。②纥干(hégàn):复姓。③戏剧:开玩笑。④狐魅:狐狸精。⑤第:只,仅仅。参考译文:山西太原一带有个人姓纥干,喜欢开玩笑。当时外面正闹狐狸精,大家都很害怕,人心惶惶。一天,他得到一条狐狸尾巴,就缝在了衣服后面。来到妻子身旁,他侧身而坐,故意将狐狸尾巴露在外边。妻子见了,暗自怀疑他是狐狸精,于是便悄悄操起斧头向他砍来。他马上说:“我不是狐狸精!”妻子不相信。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逐他。他磕头道歉说:“我是纥干,这仅仅只是一个玩笑,你们为什么一心要杀死我呢?”1.解释下列画线的字。(1)好戏剧()(2)遂缀于衣后()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妻不信,走,至邻家,邻家又以刀仗逐之。A.(他)妻子不相信,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用刀棍打他。B.(他的)妻子不讲信用,(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用刀棍打他。C.(他的)妻子不相信,(纥干)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他。D.(他的)妻子不讲信用,跑到邻居家,邻居们又拿起刀棍追他。3.“其妻欲斫之”、“邻家又以刀仗逐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喜欢、爱好(2)用针线缝(联结、连接)2.C3.“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4.启示:开玩笑不可太过分,否则自找麻烦。【解析】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缀:联结、连接。点睛: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1、联想推断法。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2、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3、语法推断法。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4、音形推断法。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从形旁可推知字义。5、邻词推断法。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信:相信。补出省略的成分(纥干)。逐:追。故选C。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根据“邑传言有狐魅,人心惶。”当时外面正闹狐狸精,大家都很害怕,人心惶惶。4.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纥干喜欢开玩笑,于是狐狸尾巴,就缝在了衣服后面,加上当地的传言,引得妻子和邻人,操起斧头向他砍来,拿起刀棍追逐他。启示人们开玩笑不可以太过分,否则自找麻烦。(十)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王充市肆博览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参考译文: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因在乡里以孝顺母亲被称赞。后来到京城,在太学里学习,拜班彪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板地拘泥于文章的章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铺,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时间久了,他就广泛地通晓了诸子百家的著作。后来回到乡里,隐居教学。1.解释下列画线词(1)乡里称孝()(2)好博览而不守章句()2.翻译下面句子。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本文的介绍,王充读书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章原句回答)4.从王充读书的史实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家乡的人(2)喜欢2.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时间久了,他就广泛地通晓了诸子百家的著作。3.好博览而不守章句。4.要博览群书,读书要有批判思维或读书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守章句)【解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乡里”,家乡的人;“好”,喜欢。2.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辄”,就;“诵忆”,记住并背诵;“遂”,于是,就;“通”,通晓;“百家之言”,诸子百家的著作。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意思“(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板地拘泥于文章的章句。(由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铺,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记住并背诵。时间久了,他就广泛地通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