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_第1页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_第2页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_第3页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_第4页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7《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邹忌讽齐王纳谏文学常识作者作品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历史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旧传是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左传》《战国策》等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是甲骨卜辞(刻在甲骨上的占卜之事),再由《尚书》到《春秋》发展到《左传》,被确定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背景资料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都在今山东境内。齐是一等国,在春秋时期并国三十五;鲁是二等国,曾并九国。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前此两年,齐桓公(即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jǔ)国的公子小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齐桓公后来却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成为历史佳话)。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当时齐胜鲁败,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第二年春又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雅词积累常考实词师、伐、将、见、食、间、鄙、安、从、信、属、逐、视、故、国、再、作其他常见实词谋、测、靡、伏常考虚词而,其,与,何,之,以,为,者,于,乃其他常见虚词弗、既、察多音字间、乘生僻字刿(guì)

鄙(bǐ)

孚(fú)

徧(biàn)

靡(mǐ)成语一鼓作气古今异义1.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空隙)2.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3.弗敢<加>也(古义:虚报今义:增加)4.<牺牲>玉帛(古义:用来祭祀的牛、羊、猪今义:为革命事业献身)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目光短浅今义:轻视)6<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译:能,行)7牺牲玉帛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8忠之属也忠:(古: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忠诚。)9小大之狱狱:(古:诉讼案件,罪案。今:监禁罪犯的地方。)10可以一战可以:(古:可以凭借。今:表示许可,可能。)11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古:实情。今:感情。)12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第二次。今:又一次。)词类活用【神弗福也】

一般“福”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一词多义安:养(衣食所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而:1承接关系,就,然后登轼而望之2转折关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鄙:卑鄙目光短(浅肉食者鄙)出身卑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其:1他的(谓其妻曰;其乡人曰;帝感其诚)2他们的(下视其辙)3其中(公问其故)与:1连词,和(吾与汝毕力平险;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介词,跟(公与之乘)故:原因、缘由(公问其故)所以(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何:1怎么(如太行王屋何;徐公何能及君也)2为什么(又何间焉)之:1他们(公将驰之;跳往助之)2这件事(肉食者谋之;暮寝而思之)3此,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4的(小大之狱;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在河之洲;)5主谓间不翻译(吾妻之美我者;汝心之固;虽我之死)6补充音节(公将鼓之)7表示对时间或方位的限制(期年之后)7它,他,她(寤寐求之;溯洄从之)加:更加(而山不加增)好处(万种于我何加焉)虚报(弗敢加也)信:1实情(必以信)2信用(小信未孚)3相信(忌不自信)从:1由,自(客从外来)2跟随(战则请从;溯洄从之)3听从(民弗从也)属:类(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忠之属也)嘱托(嘱予作文以记之)视:1看(孰视之;窥镜而自视)2察看(下视其辙)者:1……的人(肉食者谋之;齐国之美丽者也)2表停顿(北山愚公者;吾妻之美我者)于:1在(战于长勺;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到(皆朝于齐;达于汉阴)3向(欲有求于我;告之于帝)见:1拜见(于是入朝见威王)2接见(曹刿请见)以:1认为(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2凭(何以战;可以一战;一君之力)3按照(必以情;必以信)4把(必以分人)5修饰关系,来(河曲智叟亡以应)间:1间或,偶然(时时而间进)2参与(又何间焉)雅句积累

判断句夫战,勇气也。“也”,表判断语气。省略句1、省略主语: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省略了主语“曹刿”。2、省略宾语:必以分人。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必以之分人。”3、省略动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面省略了动词“鼓”。“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倒装句1、宾语前置:

何以战?“何”是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

2、状语后置:

战于长勺。“于长勺”,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长勺战”。

归纳探究

主题归纳课文以具体的史实阐明必须取信于民。运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

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

而且,段落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度到第二段的从战;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题得承接自然,一气流转,使文章浑然一体。

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

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

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而全文却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以少胜多的战役先秦时期:牧野之战:→周武王、姜尚[兵约10万]VS商纣王[士兵约17万,一说70万];结果:商军大败,士卒倒戈,纣王自焚。秦汉时期:巨鹿之战:→楚项羽[兵2万]VS秦章邯、王离[兵30万];结果:楚军以一当十,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活捉了王离,摧毁了秦军的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官渡之战:→东汉曹操[兵约2万]VS东汉袁绍[兵10万];结果:歼灭和坑杀袁军7万余人,袁曹双方力量转变,是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赤壁之战:→东汉孙权、刘备联军周瑜[兵约5万]VS东汉曹操[兵约20万];结果:曹军几乎全军覆没,惨败北归,同时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