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_第1页
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_第2页
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_第3页
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_第4页
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高考小说阅读常考九大题型汇编

必备知识梳理

【小说要素】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核心)

完整的故事情节(小说的骨架)

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依托)

深刻的主题意蕴(小说的灵魂)

精妙的写作技巧(小说的手段)

【何为小说的“真实"】

尽管小说设定的具体环境是虚构的,但这个环境依然是我们或历史的、或现实的真实反映。

尽管小说叙述的情节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情节是符合事理逻辑的,具有真实性。

尽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虚构的,但这些虚构的人物形象都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的真实写照,具有真实性。

最后,小说的情感是真实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是真实的。

所以说,尽管小说是虚构性的文学体裁,但小说同样具有真实性。

小说的真实是艺术性的真实,小说是虚构与真实相统一的一种文体。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有人说,这篇小说在荒诞中藏着真实。请从“荒诞”和“真实"两个角度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荒诞:①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作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②环境荒诞。小说环境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中的小米开尔却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环境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1点2分,2点3分)

(2)真实:①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话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②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超然客公众号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弗的近视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③反映的社会生活真实。底层百姓在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都是现实的真实反映。(1点2分。2点3分)

【知识体系建构】

小说叙事艺术

一、人称和视角(第一三人称、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特殊视角)

二、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三、情节安排技巧(开头设置悬念、抑扬、伏笔和照应、对比、烘托、铺垫、线索的安排、结尾的突转)

四、某一篇章独特的叙事技巧(历史/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场景集中、某种描写特别突出如心理描写或侧面描写或对话,由……切入、蒙太奇等)

五、基于文体特征的艺术特色(散文化、诗化、故事与新编等)

【相关题型梳理】

题型一小说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解题思路】

方法:“一巴掌扇出人物来"

①作者直接交代评论。

②环境烘托。将人物置身于特定的、乃至变化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人物身上自然就有了环境的烙印。

③以事写人。在情节的发展中(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所作所为)展现人物性格。

④各种描写手法的综合运用。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外貌、心理、细节等。侧面描写:他人的评价、态度等。

⑤他人(或自身表里、前后)的对比衬托。同一件事不同人的不同的做法,高下美丑立见;表里前后不一,体现性格的复杂性或发展性;前后的抑扬,突出人物性格,加深读者印象。

例1:《理水》怎样塑造大禹等“中国的脊梁”的形象的?(6分)

①外貌描写。将禹及其随员描写为“乞丐似的大汉”,大禹不穿袜子,光脚板,有茧子等,写出坚苦卓绝的实干家形象。②语言描写。文中的禹坚毅寡言,一但说话,则刚直有力。体现他果决坚毅,行胜于言的形象。③对比手法。始终在同众大员的对比中塑造禹及其随员,突出他们的尚实干、不空谈,从而凸现其“中国的脊梁”形象。④由事见人(通过大禹的所作所为展现大禹的性格)。大禹亲自深入治水一线考察,征询百姓意见,又耐心听取大臣们的考察结果和意见,创造性地提出以“导"代“湮”的治水策略。体现他虚心务实、开拓创新的形象。

例2:《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①用特征鲜明的细节凸显人物的个性,如老舞蹈师过时的穿戴、木偶似的舞姿等,表明他是一个怀旧的人;②用个性化的对话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老舞蹈师与“我"的交谈,流露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③用典型化的场景烘托人物状态,如被人遗忘的苗圃,村托了老舞蹈师失落的心态。

题型二小说作用题

【解题思路】

方法:“五体投地”出答案。

问某个人物、某段景物、某个物象、某个情节、某段描写等的作用,大多都可以从“环境、形象、情节、主题、效果"五个方面去考虑问题,其中总有两三款适合你。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朦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鲁迅《祝福》结尾

结尾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主题上:以集中代表封建礼教的祝福带给鲁镇人的是幸福带给祥林嫂却是毁灭的巨大反差,突出主题。

②情节上:从祝福起,以祝福结,首尾呼应,结构圆合。

③表达效果上:以节日的喜庆反衬祥林嫂在痛苦绝望中死去的悲凉,增加小说悲剧气氛。

高考题:峡谷(阿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环境)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活动的主要空间,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超然客公众号互为比照映衬,对塑造骑手的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形象)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对峡谷原始沉静的描写,能产生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的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主题)

★注意★

①区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②区分环境的特点和环境描写的手法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自然界的景物,如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题型三环境描写的手法(小说如何写景)

【解题思路】

方法:两巴掌扇出景物来。

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静为动)

虚实(虚实结合、化虚为实、以实写虚、虚写)

正侧(正侧结合、侧面描写)

点面(点面结合)

多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相结合)

多视角(远、近、俯、仰)多色彩(各种色彩互相映衬)

多修辞(各种修辞手法)多层次(移步换景,逐层展开)

多意象(选取富有代表性的意象铺陈渲染)

题型四抒情手法(小说如何抒情)

【解题思路】

方法:二指戳出眼泪来。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事、人、物、典、细节、修辞等)抒情。

题型五“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

【解题思路】

参考答案:①“我”作为叙述者,讲述故事:使小说真实可信,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②“我"作为参与者,推动情节发展: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③“我"作为亲历者,衬托人物:主人公王有福的形象正是通过“我”的所见所做所感才一点点地展现出来,“我"的存在也凸显了王有福的思想性格特点,使他的形象更加鲜明。

注意人称和视角

1、人称(1)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事情,突出的艺术效果是亲切自然,能自由生动地表达情感,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同时作为次要人物,“我"的作用还有:(1)从情节结构看:“我”是参与者,是线索式人物,串联起情节,贯穿全文。或者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2)从人物塑造看:“我"是亲历者,或者陈述者,见证人物的活动,对人物有关切,有思考,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3)从主旨表达看:“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引领着读者去思考探索,有助于揭示或深化主旨。

例(2019年潍坊模考)《老校长的雨靴》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对老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①“我”是参与者,是事件的亲历者,使老校长的形象更加真实可感。(用“我"塑造人物的艺术效果)②“我”是叙述者,超然客公众号小说以我的观察为主线,突出了老校长以苦为乐、乐观豁达的形象。(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③“我"是感受者,“我”前后的心理变化,强化了老校长对我的感染与影响,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用“我"塑造人物的意义,即主旨)(6分。每点2分)

2、视角视角,是观察讲述故事的角度,同一事件在不同人看来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意义。

(1)全知视角:叙述者无所不知,可以不出现,也可以使用第三人称。效果是叙述全面、灵活。

(2)有限视角: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第二人称极少见)

(3)特殊视角(比如孩童、动物、旁观者、身份特殊的人等)

《孔乙己》是采用第一人称,选择“我”这个小伙计作为限制视角。

“我"是伙计,能够更全面地观察店里客人,从而展示人性。“我”年龄小、单纯,更容易看到迂腐无能的孔乙己的可怜和善良之处,使主人公形象更加立体。同时,借“我"的所感,也传达出鲁迅“哀其不幸”这一主旨。如果选择酒客、掌柜或其他人,恐怕达不到此效果。

《城南旧事》孩子内心更加澄澈干净,英子看待妞儿、疯女人、兰姨娘等都有自己作为孩子的善良的判断。他们眼中的世界更纯粹,更温暖美好,更富有童真童趣。

典例引领(叙述方式)

《永远的军人》小说在叙事上有怎样显著的特点?有何作用?(6分)

参考答案:①使用第三人称。(特点)以讲述故事的口吻,使小说叙事更加灵活自由。(分析作用)②倒叙手法。(特点)先交代结局,穿着军装而终,再回头交代这个愿望的过程、原因(分析特点)。倒叙有强烈的悬念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作用)③以“军装"为线索,叙事脉络清晰,结构紧凑。④小说倒叙之中,又在最后补充交待郝爷不是真正的军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小说又起波澜,更强化了人物形象与主旨。有强烈的表现力。(3个点就可以)

题型六叙述方式

【解题思路】

顺叙:按照故事发展的时间先后展开情节。好处是:情节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倒叙:先将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者结局交代出来,再按照顺序叙述故事。好处是:容易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暂时中断正在叙述的时间,插入与该事件或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好处是:(1)补充交代内容情节,使内容丰富;(2)衬托、表现人物形象;(3)结构完整,或者起到铺垫、照应等作用;(4)突出主旨。

补叙:在行文中用一小段话对故事前面已经交代过的人或事件进行补充交代。好处是:使故事内容更加完整,跌宕起伏,还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平叙:平行地叙述两件或者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好处是:使故事发展的头绪更加清楚,照应更加得体,但要交代清楚时间的始末。

题型七情节安排技巧

1、线索

线索类型:人、物、事、情、时空。能够串起情节,使之依次展开,并环环相扣。

双线结构:明线与暗线。明线: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

明线能使故事集中,人物形象突出。

暗线: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出小说的矛盾,使主题得以深化。

双线索的作用答题思路:

(1)情节安排上:结构清晰,情节集中紧凑,跌宕曲折。

(2)人物形象上:通过对比或衬托,可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3)主题表达上:巧妙安排结构,能够揭示、丰富、深化主题。

典例引领(线索)(2015年全国一卷)《马兰花》问题: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小说内容是麻婶病重,引出主人公马兰花及其丈夫对她借钱的事的矛盾冲突,小说主要描写丈夫催着要债,马兰花不忍去追债,以至于二人吵架的过程。结局是麻婶女儿在麻婶去世后主动寄来钱和信。

参考答案:(1)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2分)(2)好处: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以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4分)

2、常见技巧

突转:结尾部分常采用的形式,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形成性格的急剧改变。接近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方式,对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悬念:叙述中设置一个谜面,在适当的时候再予以点破。好处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抑扬: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从而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强可读性。

伏笔和照应: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并与下文形成照应。二者结合使小说结构严谨,情节连贯,脉络清晰。

对比: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较。作用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主题。

烘托:描绘一物来表现另一物的手法,分为正衬和反衬。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为了衬托某一对象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可以积蓄气势,突出主旨。

题型八某一篇章独特的叙事技巧

1、历史/回忆与现实的交织

典型例题:(2018全国一卷)《赵一曼女士》作者借助史料详细还原了赵一曼被捕后牺牲前的一段生活,又穿插描写现实中她的遗迹。问题: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2、场景集中

典型例题:(2019全国二卷)《小步舞》问题: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欢喧闹,而老舞蹈师又天天来这里,两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苗圃既是表演的舞台,也是人生的舞台。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铲平了,故事自然结束,但主人公怎样了,让人牵挂。

3、某种描写特别突出,如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对话等。

典型例题:(2014年全国卷)《古渡头》

文章切口很小,自始至终就“我”——年轻不谙世事请假回家探望病母的士兵和渡夫两个人,情节依靠一问一答的方式在推进,地点始终没离开渡船,但刻画出洞察世事、艰难求生的老渡夫,折射出兵荒马乱、盗匪横行的时代背景。

问题:作品以对话形式叙述渡夫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①“我"是对话的一方,而且以“我”的视角来叙事(分析),超然客公众号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好处);②采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历(分析),使叙事更加集中(好处);③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苦难,让读者能更切身感受到主人公的痛苦,体会到社会黑暗笼罩下底层百姓的不幸,以及作者的同情悲悯(分析),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好处)。

4、繁简

典型例题:(2015年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

问题: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参考答案:①(开头)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下文“老头"的出场作了铺垫。②(结尾)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③(综合艺术效果)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5、蒙太奇

时空转换和场面组接的方法。如《昔日之光》借助“大屏幕”“光幕"平板电脑”三个载体,描述了三个场景。好处是突破时空局限,省去冗长的交代,使(情节)画面衔接紧凑自然,也给予了读者更大的思考空间。

题型九基于文体特征的艺术特色

考查把握文本基本特征的能力。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的本质是“虚构性”,目标是反映生活。分析小说文体特征可以从小说的基本构成入手,内容方面如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形式方面如语言、独有的艺术特色,选择典型的展开分析。

这与很多文体的命题有异曲同工之妙。如诗歌中“分析这首诗的‘豪’体现在哪些方面”,需要从意象意境、情感主旨、语言风格等展开。现代论述类文本中“论证上有何特点”,需要从论点的提出、论证方式、论证方法、论证结构等入手。

1、散文化小说

小说创作的审美倾向之一。主要指小说改变古典小说重叙事的传统而以抒情为主导。这类小说以广义的散文体式和非韵体语言抒情,在抒情的主导下兼及叙事写人,表现出一种情感丰富,韵味浓郁,形式自由,灵活多变的新风格。

典型例题:《一个人的名字》

内容简介:父亲冯七趁儿子十五岁摆酒席,求乡亲们叫儿子冯三的大名—冯得财。可惜仍然无人叫大名,冯三自己叫了一次自己的大名。王五爷细说此村的叫小名风俗:叫了别人,自己福气就会减少。作者紧跟着评论大名小名和人一生的关系。

问题:有人称本文为“散文化小说”,请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6分)

①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

②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大不同。

③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

④抒情性味浓。小说语言叙事性弱化,多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6分,每条2分,答对任意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