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件07342_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件07342_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件07342_第3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件07342_第4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件0734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精卫填海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看拼音,写字词。dì炎(

)

ài(

)

jiē

tóu(

)

fǎn

huí(

)3.选一选。(1)“炎帝之少女〞中“少女〞的意思是(B)A.小女孩 B.小女儿(2)“溺而不返〞中“溺〞的意思是(B)A.漂浮 B.溺水、淹没(3)“故为精卫〞中“故〞的意思是(A)A.因此 B.故事(4)“以堙于东海〞中“堙〞的意思是(A)A.填塞 B.距离4.词语综合练习。精卫填海的意思是

精卫衔来木石,填平大海

。比喻

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含有这个意思的词语还有

愚公移山

锲而不舍

5.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C)A.美丽的少女去东海游泳,沉醉在美景中,不愿意回家。B.漂亮的姑娘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C.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6.对“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解释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B)A.女娃是炎帝的女儿。B.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C.女娃是炎帝家的美少女。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篇文章选自?山海经·北山经?,写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人物)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常衔来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感人故事。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一)课内片段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下面句中加点字“于〞的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C)A.乃设九宾礼于庭B.女娃游于东海C.业精于勤、荒于嬉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意思是: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到东海里。3.文中画线句子表现了女娃(B)的精神。A.勤劳能干 B.坚韧不拔 C.不辞辛苦4.这那么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A)A.不畏艰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B.希望征服水患的愿望C.希望孩子能死而复生的美好理想(二)课外美文欣赏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假设此,不亦惑乎!1.选一选。(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中“自〞的意思是(B)A.自己 B.从(2)“是吾剑之所从坠〞中“坠〞的意思是(A)A.掉 B.坠落(3)“而剑不行〞中“而〞的意思是(A)A.但是 B.而且2.理解文中画线句子,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1)这句话的意思是: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却没有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2)“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3)“求〞是追求的意思。(×)3.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突出了这个人的死板、愚昧。

4.读了这那么寓言故事,我明白了(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