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二单元第4讲课时跟踪练_第1页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二单元第4讲课时跟踪练_第2页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二单元第4讲课时跟踪练_第3页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二单元第4讲课时跟踪练_第4页
高考总复习地理练习第二单元第4讲课时跟踪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地球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2017·保定模拟)读某地全年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回答1~2题。1.该地可能位于()A.20°N B.20°SC.30°N D.30°S2.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昼夜平分C.正值高温多雨季节 D.正值寒冷干燥季节解析:第1题,图示正午日影全年大部分时间朝南、少数时间朝北,说明正午时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正北、少数时间位于正南,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为南北回归线之间,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结合选项,B项正确。第2题,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正午日影在直射时最短。因为该地位于南半球,故正午日影最短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因郑州为温带季风气候,北半球冬半年正值寒冷干燥季节。答案:1.B2.D(2017·海南中学模拟)下图为某日某时刻沿40°N太阳高度分布图,其中乙地位于(40°S,20°W)。读图,完成3~4题。3.该日,北京(40°N)的昼长约为()A.9小时20分 B.10小时C.12小时 D.14小时40分4.该日该时刻,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乙地物影朝向西北B.甲的数值小于60°C.太阳直射点接近(23°26′N,90°E)D.南半球极昼范围最大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某日某时刻沿40°N太阳高度在20°W向东到160°W,跨越经度220°的范围太阳高度大于零,即为白天的长度,所以该日同纬度的北京昼长为220/15=14小时40分。第4题,读图可知该日该时刻,90°E的太阳高度最大,为正午12时,甲的数值大于60°,乙地此时为日出时刻,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日出东北方向,此时物影朝向西南,根据上题结论,北京昼长到达14小时40分,接近北京白昼最长的时期,即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太阳直射点接近(23°26′N,90°E),南半球极夜范围最大。答案:3.D4.C(2017·辽宁部分重点中学作协体模拟)沈阳(123°E,42°N)某学校地理研讨小组连续三个月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的测量数据如下图。据此回答5~6题。5.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B.这三个月当中的第一次测量当日正值北半球的春分日C.正值田纳西河各水库蓄洪期D.三个月中正值长江汛期6.在第二次测量时间的前一周,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北极出现极昼范围最大B.全球昼夜平分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D.北京时间是正午12点整解析:第5题,认真阅读地图可知,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说明该地昼长越来越长,A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的纬度可计算出第一次测量当日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20°S,不是北半球的春分,B错;田纳西河雨季为冬春季,12月至次年4月降水较多。此时节正值田纳西河各水库蓄洪期,C正确。长江汛期为夏季,应该在这之后是长江的汛期,D错。第6题,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和当地的纬度可计算出第二次测量当日太阳直射的地理纬度2°N,在第二次测量时间的前一周,大约是春分日,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全球昼夜平分。选择B。答案:5.C6.B(2017·重庆二诊)左图为我国某地(40°N,112°E)南坡的植树造林整地模式示意图,右图为沿左图中PM一线所做的剖面图。该模式是先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挖沟,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右图中A处),再用沟上沿的活土回填到沟的下方(右图中B处),最后在内斜坡一例(右图中C坡)栽种小树苗。根据图文材料完成7~9题。7.如图中A埂的作用是()A.改变沟内光照 B.拦蓄地表径流C.升高沟内温度 D.增加地表粗糙度8.一年中正午时分,右图中沟内小树苗能全部被阳光照射的时间约为()A.60天 B.100天C.180天 D.340天9.6月22日,A.1小时 B.2小时C.3小时 D.4小时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图中A埂是将沟内挖出的底土在沟前培埂,位于南面,可以减少正午阳光对沟内小苗的照射,有利于成活,A对;树苗种在沟内,本身就有拦截地表径流的作用,没有必要再培土到树顶,积水过多,不易成活,B错;A埂遮挡了光照,对于沟内温度影响不大,C错;增加地表粗糙度主要是为了防风,而小树种在沟内即可防风,D错。故选A。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沟内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说明只要正午太阳高度达到60°,沟内小苗即可全部被阳光照射,该地位于北纬40°,计算可得,太阳直射点位于北纬10°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的时间为(23.5°-10°)/47°×2×180天,约100天,故选B。第9题,该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太阳高度为0°,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40°+23.5°)=73.5°,则该日太阳高度变化为147°,而当太阳高度大于60°时,沟内小树苗能够被全部照射,期间太阳高度变化幅度为(73.5°-60°)×2=27°,该日北纬40°昼长为15小时,计算可得,该日沟内小树苗能够全部照射的时间为3小时,故选C。答案:7.A8.B9.C(2017·江苏南京模拟)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图中最能示意立冬这天南京(约32°N)太阳视运动的是()11.下列节气中,关于南京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若大寒节气日降雪,则可能受冷锋影响B.若雨水节气日降水,则多为对流雨C.白露和寒露节气日,南京日出方位相同D.惊蛰和清明节气日,南京日出时间相同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立冬为12月5日前后,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太阳直射南半球,因此南京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选项图中太阳视运动中的实线位于偏东方向,为中午之前,虚线为中午之后,据此可判断出C正确。第11题,据图可知,大寒为冬至日后大约1个月,为北半球冬半年,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易形成寒潮而带来降雪;雨水大约为2月份,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不易形成对流雨;日出方位相同的两天昼长相同,白露到寒露北半球昼长逐渐变短,昼长不同,日出方位不同;惊蛰到清明,南京昼长逐渐变长,昼长不同,日出方位不同。答案:10.C11.A二、综合题12.(2017·北京模拟)读图1“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圭表示意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测“圭”上“表”影的长短变化可确定节气。(1)图1中当地球运行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2)图1中当地球从b位置运行至c位置时,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____________,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________。(3)图2中“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图1中__________位置(填字母)正午“表”影长度。安放圭表时,“圭”的两端应指示________方向。(4)如图所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________地区(填纬度范围)。(5)对利用圭表确定节气的优点或缺点进行简单评价。解析:第(1)题,根据地轴的指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a为春分,b为夏至,c为秋分,d为冬至,所以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第(2)题,夏至到秋分,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北京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逐渐减小。第(3)题,“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一年中影子最长的时候,圭影始终朝北,所以该地应该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冬至日是一年中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也就是圭表的最短长度应大于此时的影长。安放圭表时,当地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所以正午时“圭”的两端应指示南北方向。第(4)题,圭影始终朝北,所以该地应该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第(5)题,利用圭表确定节气的优点或缺点是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缺点是受圭表的规格限制较大。答案:(1)赤道全球昼夜平分(2)减小减小(3)d南北(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5)优点: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方便直观,便于观测,直接指导农业生产等)。或缺点:精度受圭表的规格限制较大(用时长,效率低;受天气影响大)。13.图1和图2表示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1所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2)该日正午时分杭州(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3)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且此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________。(3)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M地昼长为________。(5)Q地对跖点是________,在下图中画出此日Q地对跖点的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折线)解析:第(1)题,太阳直射点和出现极昼或极夜的纬度之和是90°,据图可知,北半球出现极夜的纬度是北纬69°,所以90°-69°=21°,又因北半球出现极夜,所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所以是南纬21°,平分昼半球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经线,所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1°S,105°W)。第(2)题,由第(1)题得知,太阳直射在21°S,根据公式可以算出该日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9°,由此可以得出,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最合适的夹角为39°;由此进一步可以推出夹角一年中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46°52′。第(3)题,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为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第(4)题,此时太阳直射21°S,所以越往北黑夜越长,故Q地夜长大于P地夜长;M地昼长要先算出M地所在经线的时间为4点,说明M地此时为4点钟日出,故昼长为16小时。第(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