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五单元货币与赋税制度单元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高效整合与解题技法特色讲练知识“路线图”线索“互联网”解题“金钥匙”知识“路线图”货币与赋税制度货币与赋税制度1.货币的使用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式中国古代以金属货币为主,开始为铜币,宋代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白银为主要货币。民国时期,货币发行较为紊乱。新中国成立后,以人民币为主要流通货币。世界货币最初形成金本位制,二战后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相对衰弱,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但美元仍然是国际主要货币,欧元、人民币等地位也在上升。2.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赋税主要包括田赋、人头税和徭役等,总体比较繁重。在新的王朝建立之初,政府会减轻赋税和徭役。沿革规律大体上体现在征收标准、征收物品和征收时间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关税完全自主,之后关税受到外国的控制,民国时期开展收回关税主权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完全实现关税自主。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线索“互联网”整合一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时间概况商周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商朝后期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使用蚁鼻钱、布币、刀币和圜钱秦秦朝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此后被长期沿用。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汉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唐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宋以铜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元纸币成为单一流通货币,称为钞明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明朝中期起,白银成为法定货币清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整合二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1.古代赋役制度(1)秦汉:赋税含田赋、人头税和徭役。(2)隋唐:经历由租调役到租庸调再到两税法的过程。(3)宋元:宋朝征收两税,后行募役法;元沿袭租庸调与两税法,另有“科差”。(4)明清: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人头税,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2.关税(1)西周:关税最早出现。(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宣告关税自主,自1928年起发起“改订新约”运动,虽取得进展,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4)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并逐步完善关税基本制度。3.个人所得税(1)民国时期(起步阶段):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没有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条例。(2)1936年:国民政府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3)1980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正式确立。整合三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与演变1.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8世纪中期至1944年(1)工业革命后确立: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动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由债权国变成债务国,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英镑与美元同为世界货币。(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崩溃: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经济受到严重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2.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4年以后(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崛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伦敦和纽约都是世界金融中心。(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弱,同时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资本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3)1973年后解体:1973年石油危机,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3.世界货币体系多元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国际金融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解题“金钥匙”一、高考选择题满分导练[解题技法]——选择题解题通用排除法选择题包括材料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图表类选择题、比较型选择题等多种题型,也有诸多解题技巧,但最通用的是排除法。排除法是高考中最有效的解题方法之一,解题时首先排除本身错误的备选项或本身没有错误但与题干要求无关的备选项;如通过排除尚不能得出答案,则需对剩余备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得出答案,逆向选择题则要求选出说法错误、不正确、不准确或不符合史实的选项,把说法正确的排除即可。[经典示例]——技法支招,有章可循[技法点拨]

巧用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含义:掌握我国不同时期货币形制的变化及其原因。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B项为正确答案。[模拟演练]——创新应用,立竿见影1.[2021·新高考天津卷,9]凯撒执政时期,罗马发行的一些货币上,一面是凯撒的侧面头像,另一面记载着他的功绩,且内容时有变化。可见罗马货币(

)A.兼具了经济政治功能B.彰显了皇权至高无上C.显示了铸造工艺高超D.体现了帝国实力强盛[尝试解答]

________[点拨]

题干的关键信息:货币本身具有经济功能,罗马货币上刻印凯撒头像及其功绩起到政治宣传的作用,显示凯撒的威严,排除与题干不符的选项。答案:A2.[2021·新高考湖南卷,7]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

)1867年和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

1867年1894年数量货值(海关两)数量货值(海关两)铁113,441(担)264,5031,185,411(担)2,467,590锡33,502(担)582,14697,008(担)2,046,897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B.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尝试解答]

________[点拨]

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表格中从1867到1894年部分进口商品的数量与货值均大幅度上升,说明这一时期,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海关并不能有效维护本国利益,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火柴79,263(箩)71,3846,615,327(箩)1,638,931煤113,430(吨)992,649486,295(吨)3,21,343糖186,176(担)754,6091,823,890(担)9,507,153答案:D3.[2021·新高考广东卷,4]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尝试解答]

________[点拨]

材料“元政府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知元代的税收政策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分析这一社会现象的影响,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答案:B4.[2020·新高考浙江卷,25]有学者在研究中注意到,唐朝立国后重铸新币(见右示拓图)。这种新币是唐近三百年间流通的主要货币,唐以后仍继续流通了七百多年。不唯如此,钱的大小与轻重都成为后来铸钱的范例,对后世货币的铸造影响很大。有趣的是,关于此钱的读法,名曰“开元通宝”抑或“开通元宝”,历来各执一词,成为一件历史的悬案。有学者认为,应读成“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称呼,但考虑到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故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

)A.钱货可议,应注意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避免各执一词B.文献记载语焉不详,造成研究信息不对称,原本是一个不成其为问题的问题C.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不仅要有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还要有对材料的考证与辨伪D.史料存在“记忆之殇”,需要采用新技术以“唤醒”,进而解释历史如何被表象的问题[尝试解答]

________[点拨]

本题以唐代货币“开元通宝”考查史学理论。题干关键信息:有学者认为读“开通元宝”,有学者则认为“开元通宝”是正确的读法,但唐宋时社会上称呼“开通元宝”已约定俗成,也不能说是绝对错误。这说明我们研究历史要有相关文献资料和其他根据,要对史料进行考证与辨伪。判断正确选项,排除干扰选项。答案:C二、高考非选择题高分导练[材料解答型][解题技法]——非选择题解答“四要,四不要”一、要认真审题,紧扣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关键词),不要草率作答。二、要依据并利用材料作答,不要偏离材料胡诌乱侃。有些非选择题的答案已经“明明白白”地写在材料中,材料与高考参考答案的区别,不外乎一个详一点,一个略一点。只要认真阅读、准确理解材料,将相关文字摘抄出来“对号入座”,便可比较圆满地完成答题任务。三、要注意动态回答,不要用静止的观点答题。学会多用“越来越……”“剧增”“骤减”“大幅上升”“迅速减少”等词语。四、要注意行文的规范。高考阅卷评分是将采点与采意相结合的。答题时不要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让阅卷老师在茫茫字海中寻找要点,而要力求做到三化——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1)要点化:根据题意,写清要点,如要回答原因,写出“原因”。(2)序号化:在每一个要点前面标出序号,有几个要点就标几个序号,这样就可以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如:“(1)原因:①……②……(2)过程:①……②……”等等。(3)段落化:一个层次答完后,自然另起一个段落,这样答题思路就显得很清晰,同时便于老师阅卷,也容易得高分。[经典示例]——技法支招,有章可循[例]

[2021·新高考湖南卷,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经济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近出现的事物。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就处于不断扩张之中。从19世纪后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如表所示)。现有研究表明,1870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等年份贸易指数(以1913年为100)贸易总额(单位:10亿法郎)18702445.518803668.818904994.2190068118.2191085162.41913100192.4材料二

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以1900年为100)——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在1870到1914年间达到小高潮的原因。(6分)[参考答案]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普遍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垄断组织的出现;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通信技术的创新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基本历程。(9分)[参考答案]一战后到二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发展总体呈下降趋势。(1分)原因:两次世界大战阻碍了经济发展;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对其实行经济封锁;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造成货币贬值、汇率混乱;很多国家提高关税,构筑贸易壁垒。(每点1分,共4分)二战后至今:经济全球化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1分)原因:战后和平的国际环境;美苏冷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一体化和移民;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战后世界经济从无序到有序,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市场经济发展;各国注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的推动。(每点1分,任答三点得3分)[技法运用]根据材料二展示了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三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找到三项指标的发展趋势以及转折点,能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命题立意]

选取1870年到1914年间经济全球化达到一个小高潮的文字和表格材料,世界贸易开放度、金融一体化程度,移民指数的图示材料,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对重建战后货币体系,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认识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模拟演练]——创新应用,立竿见影5.(14分)关税水平指一个国家的平均进口税率,用以衡量或比较一个国家进口关税的保护程度。关税水平值越大,国家的贸易保护程度就越高。下图是1820年到1980年美国关税水平变化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如图为美国关税水平变化图曲线(1)表示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