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文字版笔记1-10集_第1页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文字版笔记1-10集_第2页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文字版笔记1-10集_第3页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文字版笔记1-10集_第4页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 文字版笔记1-10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集中华道路主要内容:从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军事战争、对外交流、民族融合与分裂等角度概括中华民族的演变历史。中国的传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儒、法、释、道等各种思想相互交融、相互演变。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间,东方和西方群星璀璨,在西方这个时代被称为轴心时代,在东方则称为百家争鸣。无论东西方,这个时代都被称为人的发现和觉醒时代。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等。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兼爱:没有任何亲疏贵贱的爱,非攻:反对战争。)道家(庄子清净无为,顺应自然。法家:以法治世。阴阳家:主张将世界万物变化归结于阴阳五行。纵横家:游说各国。儒家(孔子主张仁义、礼乐、德治教化,追求个体、家国、天下的和谐。孔子的主张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社会最重要的思想。但孔子在世时,思想主张始终不能为各诸侯国所用。孔子逝世一百多年后,亚圣孟子再次行走在宣扬儒学的道路上,然而他的仁政主张依然没能被任何一位君王接受。秦朝时期,大儒荀子的学生李斯主导焚书坑儒,儒学坠入深谷。汉高祖刘邦用太牢礼祭拜孔子,似乎召示着儒家思想重获生机,但刘邦只是需要用儒家的礼来彰显帝王的威仪,刚走出战乱的汉王朝需要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才是汉初统治者所需要的思想。汉武帝时期迎来儒家思想的真正复兴,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称为经学,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政治统治思想。在东汉后期,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盛唐时期,儒学和佛、道教均活跃在政坛与民间,但随着唐王朝的衰落,儒学又一次走入低谷。宋朝,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继续秉持着以礼治国的儒家基本思想,成为最能稳固宋朝统治的官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由此再度振兴。明朝前期,程朱理学的思想变得保守与僵化。后王阳明推行心即理、知行合一,构筑阳明心学,完成了儒家思想的又一次自我更新。封建制度的本质是专制主义,如果中央集权出现衰落或者皇帝本人出现昏庸,再好的制度也很难坚持下去。公元前361年,商鞅向秦孝公提出以法家为主导的变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138年后,秦始皇统一六国,然而严刑峻法既成就了秦的统一,也导致了秦的迅速灭亡。公元前89年,汉武帝颁布《轮台诏》,宣布了以明休息、思富养民的新国策,挽救了即将覆亡的汉王朝。北魏时期颁布实行均田制,促使百姓大量垦荒种田,后均田制被隋唐所继承。隋朝时期确定三省六部制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官制,并开启了科举制度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人才选拔方式。户部(主管户籍、土地和赋税等)、礼部(主管礼仪、科举等)、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狱)、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等)。明朝朱元璋在位时期极重反腐。南京明城墙上,几亿块墙砖上都刻写着府州县三级地方官及相关文书的名字,责任到人。3、军事战争历代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军事上的保证与胜利,才有了如今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宋太祖赵匡胤从乱世中走出,仅用十二年就通过陈桥兵变实现黄袍加身,文武共治。五代十国时期,兵变与政变成为时代主旋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出兵伐纣,牧野之战大胜,周朝取代商朝,中国人从迷信天命与鬼神的世界中走了出来。公元前133年开始,汉匈之间展开长达52年的战争。李广、卫青、霍去病等英雄先后诞生。汉南、河西、漠南三大战役后,基本解决了匈奴的边患问题。4、对外交流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都展示着中国人探索、创新、包容、开放的精神风貌。公元前138年,长达23年的艰苦探索中,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中原与更远的西亚、南亚、欧洲、非洲等建立起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丝绸之路由此成为连接东西方世界的最重要的通道。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形成。明朝初期,航海的黄金时代来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积极传播中国人和平友好的价值观,并将各种各样的先进技艺带到四方。5、民族融合与分裂中华民族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中唯一不曾断裂,延续至今的文明,无论是文学、宗教、艺术还是历法、各种文化蔚为大观,互相影响,共同发展。公元493年9月,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激烈的改革激化了矛盾,北魏政权迅速消亡,鲜卑族群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当中。公元640年,唐朝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成为首领松赞干布的夫人。文成公主的嫁妆极为特殊,都是当时世上最先进的文化成果:有纺织工具、农具、农作物种子,而最重要的是还有大量的图书典籍,科学技术,陪嫁队伍也与众不同,在随行的600多人中,有铁匠、木匠、农艺师等能工巧匠和技术人员,文成公主的远嫁对西藏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为500年后西藏纳入中国版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公元1124年,金灭辽后,辽朝的皇族成员耶律大石带领部下西行,落脚到今日的吉尔吉斯斯坦的古城巴拉沙衮,建立西辽,后成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主要内容:讲述由人类祖先由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铭记梦归处,不忘来时路。人类进化四个阶段:1、南方古猿2、猿人(直立人)3、古人(智人)4、新人(现代人)时间:大约200万年前地点:泥河湾遗址群(河北省阳原县是我们远古祖先最北端的活动地点。发现:1978年,在泥河湾小长梁遗址,发现了石制品和哺乳动物化石,这是泥河湾首次发现史前遗物。2001年,泥河湾遗址发现远古猛犸象骨骼化石,发现了打制石器、刮削器痕迹,展现出200万年前人类餐食大象的场景。南方古猿时间:距今约800万年地点:云南禄丰县名称:腊玛古猿禄丰种发现:1975年,在云南禄丰境内发掘出一具残缺的古猿头骨、若干个颌骨和上百颗牙齿,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人类最为接近的物种,但它们还是生活在树上的猿类。活动原因:德国著名古植物学家汉斯认为是大型气候变化导致食物短缺,古猿从树上来到地面寻找食物,前肢逐渐分化成手、后肢分化成脚,开始直立行走。直立行走让我们祖先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劳动促使古猿四肢分化,出现直立行走的猿人。猿人(直立人)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地点:云南元谋县、北京周口店发现:1965年在元谋人遗址发现两颗牙齿化石、七件人工打制石器,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学者命名为:元谋直立人。1929年北京周口店发现头盖骨化石、石器碎片和燃烧过的灰烬层(约6米此时的北京猿人已经可以直接行走、制造武器和使用火。古人(早期智人)时间:从200万前年到距今约4、5万年(旧石器时代中期)发展:经过几十万年的发展,人类体质上遗留下来的原始特征逐渐趋于消失,石器制作技术也有很大的改进。中国境内的古人化石和遗迹分布较广,特别重要的有陕西大荔人、山西丁村人和许家窑人等。1996年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开始对广西喀斯特地区进行勘察,在广西崇左发现大量哺乳化石,其中一块残缺的古人类下颌骨化石是最重要的发现,是早期智人出现的一个证据,距今约11万年前,这证明中国古人类的进化是连续的。新人(现代人)时间:距今约4、5万前发展:我们的祖先从古人进化到了新人,也就是现代人阶段。古人体质特征完全消失,现代人体质逐渐形成,主要有内蒙古河套人、山西峙峪人、四川资阳人、山东泰安人、吉林榆树人、云南丽江人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山顶洞人。1936年贾兰坡院士在龙骨山山顶洞里发现较完整的头盖骨化石,山顶洞人的脑容量约在1300-1500毫升,这说明山顶洞人的神经中枢与我们处在相同水平。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左右的亚间冰期,以渔猎和采集为生。骨针的发现,证明山顶洞人已经穿上服装,满足保暖的需求,这让它们可以走得更远。家族墓地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原始的松散群落转变成持久而固定的大家族,并最终导致氏族公社的产生。第3集农业起源主要内容:讲述在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人类开始驯化野生植物、种植和食用粮食的过程。背景:在距今约1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走出丛林,种植农作物和定居,渐渐放弃他们擅长的采集和捕猎活动,最终由食物采集者变成了食物生产者。1、丛林中的危险:在生存的博弈中,人类不仅仅是狩猎者,也是大型食肉动物的被猎食者。2、气候变化: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地球上出现冰川运动。随着冰期的结束,人类作为食物的食草性动物逐渐减少,人类开始寻求稳定的食物来源。人类在中国南方将野生稻驯化成水稻,北方将狗尾草和野糜子驯化成谷子,这就是整个人类文明的起源。发现:1993年,美国著名农业起源研究专家马尼士博士认为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遗址是水稻的起源地,他认为人类农业文明的起源应该是在洞穴居住时期出现的。因为人类从采集狩猎经济到农耕经济的转变过程,往往伴随着从洞穴遗址到平地遗址的转变。两年后,在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找到了水稻腐烂后的植物硅酸体,被认为是当时世界上最早栽培稻遗存,距今约12000年。2004年,在湖南省道县玉蟾岩发现了5颗实物稻子,是最原始的栽培稻类型,距今约2001年,在浙江省余姚市三七镇相岙村,距河姆渡遗址7公里处发现大量瓦片和陶罐。在2004年经过一百多天的考古发掘,一个6500多年前的空间-田螺山遗址出现在世人面前。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等文物,并在土壤中发现几十万颗碳化稻米。在发掘出的骨器发现古代耕作用具-骨耜。生产工具的使用标致着当时的生产力已经大大提高,这是农业起源发展过程中的一次重要技术革命。1976年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现了数量众多的远古生产生活工具,距今7400年左右,其时代处于新石器的时代早期,其后粮窖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共发现窖穴548个,其中80个窖穴存有粟和黍。陶盂和鸟头形支架是磁山人的炊具,也是磁山文化的代表性器2002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发现一千五百多粒碳化籽粒,黍占百分之九十,粟占百分之十,呈人工栽培形态。经C14验证,距今八千年,比欧洲地区发现的谷子早了二千七百年。同时在敖汉旗发现人猪合葬墓。发展:6000多年前,宁绍平原诞生了当时中国最发达的稻作农业。6000多年前,生活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人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的落后状态,发展到使用成套稻作生产工具,普遍种植水稻的阶段,它的稻作农业耕作形态,堪称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发达的耜耕农业。良渚文化: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距今约5300-4000年。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犁,进一步加快了人类农业文明的进程。在良渚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考古遗址数量巨增,分布的异常密集,这种区域性人口的突然大幅度增长,与稻作农业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因为只有依靠稳定的农业生产,才能维持在相对狭小区域内聚焦大量人口的生存。在良渚文化中突出的新农具是三角形石犁、破土器和耘田器等,先进的生产工具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时期与河姆渡文化时期相比,稻作农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高。良渚古城的发现表明在良渚文化时期,长江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生产,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发达的程度,为当时的社会提供充足的粮食,稻作农业成为了当时古代社会的经济主体。在距今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一带已经大量种植谷子。野生狗尾草最初是作为饲料种植,后逐步驯化为栽培谷子的最早类型,在我国古代农业中,谷子居于首要地位,当时的谷子又名粟,禾,夏朝和商朝也被称为是粟文化的王朝,直到明代以后,由于小麦种植面积扩大,玉米和甘薯的引入,谷子的种植才相对减少。在8000前的敖汉旗兴隆沟遗址中发现人猪合葬墓。猪温顺、繁殖能力强,圈养的生猪可以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饲养生猪成为定居生活的标志。在兴隆洼文化中出现了最早的龙形图腾,很多都与猪有关,证明了在先古时代生活中猪的重要性。在驯化猪以外,人类又先后驯化了狗、鸡、鸭、牛、马、骆驼等一系列动物,至今仍然是肉类食物中主要的食物补充来源。考古证实小麦起源于西亚农业起源中心区,在距今约4000年前从西亚传到中国,逐渐取代小米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在距今3800前左右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小麦的出土量不足1%,但在距今约3500年左右的二里岗时期,小麦的出土量突然增加到了10%-20%,已经成为仅次于粟和黍的重要粮食作物。至此距今5000-4000年间,涉及农业生产的主要资源全部出现在了中国,粟、黍、水稻、小麦、大豆等五谷,猪狗羊牛等也都出现了。五谷:谷子、糜子、稻谷、小麦和大豆六畜:狗、猪、鸡、羊、牛和马农业和畜牧业的兴起对人类摆脱野蛮状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兴隆沟聚落遗址共有房址150余座。通过对该遗址的整理研究,发现居住的先民有了等级之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史前社会形成了部落联盟,不断扩张,内外部矛盾日益激化,一些已经改进生产技术的农业部落联盟,成功完成了从原始文化向邦国文明的过渡,标志着人类文明形成的国家随之产生。世界文明史上,农业的发明与定居聚落的涌现,正是历史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河文明与中国文明。第4集文明起源主要内容: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名称:仰韶文化(称彩陶文化)时间:距今约7000-5000年地点:河南省渑池县发现:1921年4月人们在仰韶村发现史前文化的彩陶片,瑞典人安特生决定安排在此发掘。10月份时,在接下来36天中,发掘出大量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尤其是精美的彩陶,从未出现在中国任何的文献里。仰韶文化是中国考古史上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远古文化体系,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安特生由于看到仰韶文化的彩陶与中亚地区彩陶文化的相似性,于是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观点。名称:庙底沟文化时间:公元前3300年(属于仰韶文化中期)地点:河南省灵宝阳平镇铸鼎原边上西坡遗址发现:2004年在西坡遗址发现大型墓葬和巨型房址,总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为当时最大的单体建筑,也是公众聚会的场所。庙底沟文化虽然存在的时间比较短,但对周边的文化影响却比较大,尤其是彩陶文化的传播,掀起中国史前艺术浪潮。由于彩陶的传播在当时辐射很广,随着中国野外考古的发展,安特生的中国文化西来说逐渐瓦解。因为他的学说是建立在中国西部有比仰韶更早的史前文化基本上的,但经过考古发现,中国西部的彩陶文化都是仰韶传播过去的。名称:凌家滩文化时间:距今约5600多年地点:安徽省含山县凌家滩(凌家滩遗址)发现:1987年在凌家滩墓地正式进行发掘,在M23大型墓葬中发掘出玉石籽粒-玉猪,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体型最大和最重的玉雕猪形器。在随后的发掘中共出土330件随葬品,其中玉器达到200多件。墓葬中用大量玉器覆盖尸身,是我国玉敛葬的前身,开启了以玉器厚葬之风。在另一座墓葬中发掘出三件玉人,是中国最早的玉人,玉人的雕刻水平堪称精湛。在其他墓葬中发掘出玉版,玉版中部有一个圆圈,圈内雕刻着方心八角星纹,被称原始八卦图,是中国最早的原始八卦,早于周文王的八卦。名称:红山文化时间:距今5000多年地点:辽宁省建平县和凌源市交界处(牛河梁遗址)发现:1983年考古工作者开始对牛河梁遗址进行发掘,人们发现很多由石块堆砌而成的方形或圆形,这些被称作积石冢,在积石冢内发现了大量墓葬。积石冢是埋葬红山文化时期特殊死者的地方,兼有祭祀的作用。在墓葬中出土大量玉器,其中最著名的是玉猪龙。C形玉龙,被称为天下第一龙,这是中国首次出现龙的形象,是祖先图腾崇拜的标志。在积石冢周围还发现圆形祭坛,石块堆积而成,并被分为三圈,代表了中国最早的盖天图解,能够反映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种关系,跟明清时期的天坛一脉相承。但在牛河梁遗址周围并未发现红山文化人类生活的遗迹。地点: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兴隆沟遗址)距离牛河梁130多公里发现:考古人员在兴隆沟发现大量红山文化聚落。2012年在兴隆沟的一处红山文化房址里发现一尊陶人,是目前发现最大的红山文化整身陶人,是红山先民对先祖进行崇拜的重要证据。由此可见,居住在兴隆沟的红山人就是牛河梁祭坛的主人,牛河梁是它的祭祀中心和埋葬中心。礼仪中心远离居住中心,这也是中华文明延续下来的习俗,是中华民族祭祀文化的起源,类似于北京的十三陵和天坛。名称:大溪文化时间:距今6300多年地点: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遗址)发现:城头山古城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城,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古城墙使用时间超过一千年,跨越大溪文化(距今6300年到5300年)和屈家岭文化(距今5300年-4800年)两个时期。时间:距今5300年-4300年地点: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莫角山遗址)发现:1977年考古学家苏秉琦预言这里是古代的杭州。1986年反山良渚文化贵族墓地被揭露,发现大量墓葬11座。1987年瑶山墓地被揭露,发现大型墓葬12座。1991年在汇观山遗址发现4座良渚文化大型墓葬。这些墓葬中出土的精美玉器数以千计,琮王、钺王、神人、兽面轰动学界。良渚文化中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富人的墓葬中出现大量玉器。玉琮,内圆外方,有些还雕刻有神人兽面纹。玉琮是一种礼器,它是沟通天地之间的媒介。琮,外方象征地,内圆象征天,中孔穿的柱子为天地柱,象征天地之间的贯穿。在红山文化中出土的斜口筒形器与玉琮有相同的作用,象征贯通天地之意。辽宁省岫岩县偏岭镇细玉沟盛产的河磨玉就是红山人用来制作玉猪龙的原料。2007年发现良渚古城,其建筑工程量之浩大证明当时已经迈入文明的时代,良渚遗址群是王者之都。在五千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辽河流域都出现了文明的飞速发展,呈现了文明的曙光,整个中国文明起源呈满天星斗之势。这三个地区的文明有很多相似之外,凌家滩文化和红山文化的墓葬中都发现了同样的玉人和斜口筒形器。各个地区在密切而深入的交流中逐渐形成并共享着相同的文化精粹,中国相互作用圈逐渐形成,中国史前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出现,最初的中国喷薄而出。第5集邦国时代主要内容:介绍辉煌的地方文明如何衰落及中原地区的存续发展历程。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前后,整个中华大地进入了万邦林立、城堡四起、争奇斗艳的邦国时代。四千多前的众邦国及其联盟以文明和战争为纽带,通过不断整合重组推动社会变革,孕育着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名称:石家河文化时间:距今约4600-4000年地址: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遗址)发现:1954年冬天,在湖北天门、京山两县发现陶器,经考古发现了石家河遗址群。石家河遗址群规模多达五十余处。规模达一百二十万平方米的石家河中心聚落内部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包括手工作坊区、居民生活区、祭祀区和墓葬区等,经推算城内当时居住约3万-5万人。遗址发现有铜块、玉器,类似于文字的刻划符号和城址,表明它当时已经进入文明时代,这一时期石家河聚落已成为江汉平原的统治中心。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人头,可能是当时神人或者巫师的形象反映,当时人们已经选择玉作为与上天沟通的器物。令世人惊叹的玉人头,玉虎头,玉鹰和玉蝉,显示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石家河文化中期以后,石家河城几乎全部废弃,再以后竟连人的踪迹也难以见到,而石家河文化后期则呈现出另一种面貌。衰落原因:在石家河遗址发掘出北方礼器牙璋,这是夏民族的标志物,由此可以得出中原文化南下,最终导致石家河文化消亡。距今约四五千年前,中华大地已经形成若干部落联盟:生活在黄河中游及临近地区的华夏集团以泰山为中心的东夷集团以长江中游地区为中心的苗蛮集团等名称:陶寺文化时间:距今4300年左右地点: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发现:陶寺遗址宫殿区,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祭祀区,仓储区,手工作坊区等一应俱全,红铜铃的出土标志着金石之声时代的即将来临。当时富人拥有大量财富,但普通人仍一贫如洗,社会显著的阶层分化形成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在陶寺遗址出土的扁壶,在壶的正面和前面分别有朱红符号,专家推测是与唐尧或夏禹有关的文字,据古史传说,包括陶寺在内的临汾盆地,是帝尧陶唐氏的居地,而陶寺遗址作为都邑而存在的时间约为距今4400-4000年,属于尧、舜时期。人们将它和尧舜之都联系起来。2002年发掘的IIM22墓地规模宏大,出土有彩绘陶簋、彩绘大陶盆、玉兽面、大厨刀以及玉圭、玉琮、玉璧和彩绘陶壶等王者之器,说明在陶寺墓地存着国王级别的高级墓陶寺遗址发现了古观象台,古人通过柱与柱之间的11道缝隙,确定当时的20个节令立法。比公认的英国巨石阵观测台还要早近500年。圭表是我国古代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直立于平地上测量日影的标杆叫做表,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据古史记载,尧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一件事就是制定历法,制定了与今天相似的一个太阳回归年的节令划分。陶寺遗址古观象台和圭表的发现,再次表明陶寺遗址很有可能是帝尧古都之所在,同时考古学家推测圭表标出地中的位置,标榜地中的目的在于体现出一个国家的都城所占有的地中的位置,也就是通过地中位置的占有来垄断与上天沟通的唯一的通道,来体现君权神授的正统地位和正统思想。都城定在地中,将自己的国家放在中土,所以地中之都、中土之国,就是中国这个概念最初的缘起,证明最初中国的概念是在陶寺文化时期形成。衰落原因:可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外部势力入侵和内部的暴力革命导致陶寺城邦衰落。名称:石峁遗址时间:距今4000年左右地点:陕西省神木县石峁村发现:1979年在位于陶寺遗址西北方向发现石峁遗址,石峁遗址是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组成,发现有房址、灰坑、土坑墓、石棺墓、瓮棺墓等,面积425万平方米,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史前规模最大的城址,全部由石头砌成,可容纳四万人居住和生活。在2012年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在外城东门发现了壁画的身影。石峁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年代,几乎是处于同一历史时期,二者之间至少也有三百年的共存期,石峁遗址的社会地位或许略低于陶寺,如果说陶寺遗址是帝尧之都,根据《史记》、《汉书》有关黄帝陵墓的记载提出石峁遗址可能是黄帝或其后人的居驿。衰落原因:石峁遗址地处农牧交错带上,比其他区域受环境影响更明显,因此石峁遗址的衰亡应该和当地的环境变化有关,因气温降低、粮食减产、人口减少、石峁人弃城迁移。时间:距今5300年-4300年地点:杭州市良渚镇发现:据古史记载,良渚文化集团的武力强大,天下无敌。良渚出土的玉器令人惊叹,玉琮象征神权,玉钺象征军权,良渚玉器工艺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的高峰。衰落原因:1、良渚文化过度开发资源,把社会财富过度用在毫无实用价值的玉器生产上面,玉矿衰竭导致良渚文明衰落,最终诱发社会崩溃。2、很大程度是受生态环境及自身地理位置影响,由于良渚遗址所处海拔较低,被洪水淹没。公元前2000年前后,数百年异彩纷呈的中原文化周边文化先后走向衰落,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以中原文化为依托,覆盖广大地域的核心文化,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各地文明因素迅速崛起。名称:二里头文化地点:河南省偃师发现:二里头遗址是中国第一个王朝都城所在地,上演过夏的繁荣、和夏、商、周三代王朝更迭的壮阔史诗。二里头国家属于广域王权国家,是可以掌控广大区域的王权比较兴盛的国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包括偃师在内的洛阳平原,称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中国文明开始从多元无序经过百川归海走向多元一体。第6集夏王朝觅踪主要内容:讲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发展历程。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既传承着龙山时代诸邦国都邑创造的早期文明,又作为上古夏商周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朝代:夏朝时间:公元前2070年-1600年,有470年历史地点: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村(二里头夏都遗址)发现:在河南省禹州市的禹王庙,是一处涉及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遗迹。人们在禹王锁蛟井上塑像立庙,以此感谢禹王的恩德。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在尧时代,禹的父亲鲧也是治水能手,但因治水失职被杀,大禹继承其父遗志,改变治水方法,经过十几年艰难的努力,成功治理了水患,至今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精神,被世人传颂。四川省阿坝自治州汶川县几千年来,当地的羌族百姓将大禹视为自己的祖先,于岷山之畔建有大禹铜像,至今羌族仍有与大禹相关的文化习俗,例如“禹步”。在每年的六月初六,羌族人们也会举行纪念大禹诞辰的活动。治水成功使禹的威信空前提高,他不仅通过禅让制成为舜的继承人,更是把原本较为分散的邦国与部落联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以夏后氏为中心的邦国,让夏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王为天下共主的时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相传大禹死后安葬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的会稽山上,现今会稽山上仍存禹庙、禹陵、禹祠等与大禹相关的历史遗迹。1959年发现二里头遗址,是夏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面积约9平方千米,所发现的宫殿基座,是中国目前被确认的最早宫城建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具有中轴线规划的建筑基址群,开辟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制度的先河。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出的器物表明夏代后期农业有显著的发展,五谷在夏代已经形成。随着夏代国家机制的产生,中央与政权的建立,与之前尧舜禹时期相比,夏朝的社会资源和社会劳动力更加集中,农业的发展,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专门从事生产工具制造的手工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二里头遗址中发掘出来的部分陶器上刻有类似文字的刻符,专家推测可能是比商代甲骨文更早的中国文字。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自治州荔波县,水族文字水书上的部分字符与夏代陶器上的刻符类似。墓葬是判断社会分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不同规格的墓葬呈现出夏王朝等级的分化,二里头文化墓葬中已经形成依照等级高低而等差有序的使用礼器,是夏朝社会分化的重要标夏王朝中期以后,夏朝统治者渐渐失去民心,夏桀在位时,夏王朝内忧外患,其统治的部落邦国纷纷离散,当夏桀完全失去人心时,商汤趁机发动进攻,夏桀被放逐于南巢而死,夏朝灭亡。在夏朝470年的历史中,共有十七位君王,第一位王是禹,最后一位是汉代启母阙记载,禹临终前按照尧舜禹时代禅让制的传统,将首领之位传给东夷人的首领益,然而益的威望和实力远不如禹的儿子启,最终启取代益,并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的传统开始确立,标志着以夏后氏为中心的中原地区邦国联盟正式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名称:新砦遗址时间:公元前1750年-1850年(夏启至少康所处的时代)地点:河南省新密市发现:新砦期文化处于二里头文化之前。1999年,在新砦遗址上,一块带有奇特图案的具有强烈东夷文化特色的器盖残片引起考古工作者的注意,饕餮纹陶器盖上兽面纹的主题文化来自于山东龙山文化晚期,这是东夷族最高等级权力的象征。新砦遗址强烈的东夷文化属于在龙山文化向二里头文化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很重要的历史事件,就是太康失国、后羿寒浞代夏、少康中兴。太康(启的儿子)在位时不理朝政,东夷首领有穷氏后羿带领他的东夷部落统治了夏朝。但据文献记载,后羿当上国王后同太康一样荒于国政,于是血腥事件再次上演,后羿被大臣寒浞所杀。当寒浞夺取王位时,太康弟弟的孙子少康力量逐渐变得强大,他在年长后投奔到了实力强大的虞氏部落并得到信任,手握重权的少康在寒浞渐失民心之时集结夏部族余众收复夏朝都城。名称:王城岗遗址时间:夏代始年地点: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王城岗发现:1997年开始,考古学家方燕明便一直在此研究,据考王城岗遗址很有可能与夏朝最初的发源地有关。但经发掘出的城堡面积只有一万多平方米,且城内遭到后期破坏,只留下一些奠基坑基址,并没有宫殿建筑之类的遗址。所以排除是夏朝的都城。直到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后,在原有小城的西北,考古人员发现一处面积达三十多万平方米的大城,大城的年代晚于小城,经测定大城的年代正好与夏代始年相符,此大城应是禹都阳城的所在地,而小城则是夏禹之父鲧的住所。第7集殷商兴亡主要内容:讲述商代从建立到走向衰败的历程。名称:商朝地点:河南省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商成汤墓)背景: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是《诗经》商颂中的一首诗,名为《玄鸟》,描写的是商族人的始祖契的传奇出生。契因辅佐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商地,赐姓子氏。这个黄河流域以商为族名的上古部落从此登上人类历史舞台,并于公元前1600年左右,创建了共传17世31王历时500多年的商朝,开创了一个让世界震惊的青铜文明时代。以始祖契为开端的商的先公时代大致与夏朝同时,而夏朝国势自孔甲当王便日趋衰微,在夏的诸侯国中,商的势力逐渐壮大,到十四世汤继位商候,正逢末代夏王桀暴虐无道,汤在名相伊尹、仲虺的辅佐下,于鸣条之战中,商汤攻占了夏朝的王都斟寻,活捉桀,并就地举行祭天仪式,正式宣告了夏朝的灭亡。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就此结束。汤灭夏以后,商人的国家发展有了一个飞跃,标志就是有很大的城址的都城的设立,从国家来讲,他的国家结构、国家形态都有所发展,因为一个中心的城市,政治的、文化的、祭祀的中心对当时的一个国家来讲是很重要的,商融合了夏的部分文化,发展了自己。青铜器的大量发现是商前期文化产生飞跃的重要标志。经过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商汤最后消灭了夏朝,统一了自夏朝末年开始纷乱不已的中原地区,控制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其势力所及远远超过了夏朝,奠定了商王朝疆域的基础。商汤上台后实行的改革措施:改正朔:改变夏王朝每年开始的第一天,夏称一年为一岁,以夏历正月为岁首,以每年正月初一为一岁的开始。汤改称一年为一祀,以夏历十二月为岁首,每年十二月初一为一祀的开始。易服色:把衣服颜色由夏朝的尚黑改为尚白。朝会以昼:朝见由原来的夜间改为白天进行。商汤将商王朝内外政事治理大致就绪之后,就命人将夏禹时在涂山大会诸侯后铸造的九个铜鼎,即夏王朝的镇国之宝,搬到了商王都,这九个象征国家政权的铜鼎易主,即意味着夏王朝彻底灭亡,商王朝开始登上中国历史大舞台。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代表,它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的载体。早在四千多年前,我国就有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到商王朝已经达到顶峰,由此开启了中国青铜时间。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也是旌功记绩的礼器,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人物伊尹故乡: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空桑村(猜测)贡献:伊尹辅政期间,共辅佐商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位商王。太甲即位后,不理朝政、安于享乐,伊尹放逐太甲三年,后太甲悔过自责,伊尹亲自迎回太甲,让他重登王位。太甲重新做王后痛改前非,以德治民,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四方诸侯年年前来朝贡。据传伊尹出身奴隶,擅厨艺,创立五味调和说和火候论,被称中国烹调界的祖师爷。影响:伊尹在成汤推翻夏王朝、对王位继承以及巩固上和贯穿成汤的制度和法治上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盘庚贡献:盘庚为挽救商王朝的衰落,实行了自汤以来第六次迁都。约在公元前1320-1300年的二十年间,盘庚率领满朝文武官员和奄都的民众迁到黄河以北洹水之滨的殷,此后商王朝被叫做殷商王朝。史学上以盘庚迁都作为先后两个时代的的分界,前面叫做商前期,后面叫做商后期、殷代。殷墟是二十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自19世纪末以来共出土甲骨15万片,震惊世界。考古证明这里就是自商王盘庚迁都直到商王纣灭亡的273年间的商代都城殷都,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被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影响:盘庚迁殷后,商王国逐步走向强盛,大量的出土文物不仅反映了三千多年前当时商人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提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这是商朝的极盛时期,也是中国上古文明的一个高峰。武丁经历:少年时期被父王小乙下放农村生活,让其隐姓埋名生活于黄河岸边的民间,亲自参加农业劳动。武丁在农村生活时期结识了甘盘和傅说,两人成为其日后的左右臂。有了贤臣辅佐,殷国大治,很快改变了商王朝此前衰弱的局面,国家逐渐兴旺发达起来。武丁的妻子妇好是十分有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经常主持占卜、祭祀等重要的政治活动,妇好还经常参加军事活动,亲自带兵打仗,为商王朝拓展疆土立下汗马功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英雄。贡献:在贤臣的辅佐下,武丁对内整顿吏治、改进税收、发展农业生产,国家逐渐富强,随即对外征伐四方。随着武丁时期对外战争的不断胜利,商王国国力达到历史鼎盛期,邦畿千里,史称武丁盛世。商的衰亡:在武丁盛世之时,周族逐渐崛起,据古书记载,周族人的祖先历任尧、舜和夏的农官,周族因此擅长农业。夏朝末年,周人迁居至今陕西旬邑地区,历九世,又迁居到今陕西岐山的周原地区。商王位传至武乙,此时商周关系融洽,商王武乙授予季历征伐大权,季历于是西征北伐,声威大震,到武乙的儿子文丁继位,周部落继续发展,文丁开始猜忌周,并趁机囚禁季历,季历气死在商都。季历的死导致商周矛盾进一步恶化,商王位又历一任后,商朝最后一个王-商纣王帝辛继位。帝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季历的儿子姬昌,季历死后,姬昌继位为周侯,决心为父报仇。他韬光养晦,仍以臣的地位事商,暗地里笼络人心、以图大事,周族日益昌盛,威胁到商王朝的统治。在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公里的羑里城遗址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监狱遗址。因崇侯虎向帝辛报告姬昌说他的坏话,所以帝辛将姬昌囚禁在羑里。姬昌被囚期间采蓍草推演八卦,结合自己的天道、地道、人道的思想,将伏羲氏的先天八卦推演出64卦,并对每一卦的六爻分别配以吉凶利否的卦辞和爻辞,随后编成一部博大精深的奇书《周易》。姬昌被关押七年后,周大臣向帝辛进贡美女珍宝,帝辛释放了姬昌。姬昌回周后更得人心,并得姜子牙辅佐。姜子牙故乡:河南省新乡卫辉市(太公故里)影响:史书记载姜子牙博学多闻,是一位满腹韬略的贤臣和非凡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姜子牙的辅佐下,周人更显强大。影响:比干是商王帝辛的叔叔,从政四十多年,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帝辛两代帝王。帝辛远贤臣、亲小人、听信谗言、陷害忠良贤臣,比干因此去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被帝辛杀死并剖视其心,比干以死谏君,因此被称为天下第一仁,北魏孝文帝感念其忠心,建比干庙纪帝辛性情残忍、残害忠良,由此各诸侯渐渐疏远商王朝。帝辛为享乐,在朝歌(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建摘星台。姬昌的儿子姬发继位,周族继续稳步发展,姬发在姜子牙、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等贤臣辅佐下,力量不断积蓄壮大。公元前1046年正月,姬发出兵伐商,大军直抵朝歌城下,商周两军在河南汲县的牧野展开大战,商军大败,商纣王帝辛在鹿台自焚而死。从公元前16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共历31王、前后500余年的商朝正式宣告灭亡,享祚长达800余年的周朝自此开始。第8集商代文明主要内容:讲述商代文明的发展。商代,以玄鸟做图腾,以甲骨做占卜,以青铜为礼器。虽然商代的名字常常出现在史籍当中,但却没有一直没有证据证明这个时代的真实存在,直到近代甲骨文的发现及大量考古发现才证明中国历史上不仅有这个朝代,而且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丰富灿烂的文明,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古老文明之一。解释:甲骨文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商朝人占卜记事所用,也叫甲骨卜辞,占卜用的卜骨多为牛的肩胛骨,占卜用的卜甲则是乌龟的背甲和腹甲。来源: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发现:1899年,晚清翰林院编修、金石学家王懿荣偶染痢疾,在抓药时发现一味中药龙骨(古老的龟甲或兽骨)上刻着一种从未见过的古文字,似乎比篆文还要古老。于此王懿荣开始收集龙骨。经研究,王懿荣鉴定龙骨上的文字就是商代的文字,这是中国发现和研究商代甲骨文的开始,王懿荣因此被称为甲骨文之父。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国近世以来文化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然而它的发现过程却非常曲折。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王懿荣自杀殉国,他的甲骨文研究也因此结束。幸好王懿荣的好友刘鹗同样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他收藏了王懿荣留下的甲骨并继续收购和研究甲骨文。三年后出版了《铁云藏龟》,其著作记录了有字甲骨1058片,这是考释甲骨文的第一部书,有力地推动了甲骨文和商代文明的研究。在《铁云藏龟》出版的第二年,国外学者开始收集甲骨,甲骨开始流向世界各地。自1928年至1937年,在殷墟先后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工作,合计所得甲骨24918片以及大量铜、陶、骨、玉、石器等遗物,并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宫殿和王陵遗址。中国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被称为六书。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有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不同书写形式的变化,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方块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使用空间最广的汉字。甲骨文中隐含着祭祀、田猎、农业、天象、征伐、王事等商代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且含有不少人名、称谓、地名、方国名等字、词,堪称商代的百科全书。甲骨文的发现让我们在发现了商代文明的同时,也让我们发现了古文字的源头,由此逐渐寻觅到中国智慧的源头。甲骨文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们的内容都与祭祀有关。商王朝视宗教祭祀为治国头等大事,整个商代社会充满浓郁的宗教气息。名称:历法发现:商代的时候,先民就已经意识到天文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天文制定了完善的历法。商朝历法以太阴(月)记月,以太阳纪年,干支纪日,大月30天,小月29天,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在早期卜辞中,闰月放在年终,叫作十三月,称为年终置润法,这是中国设置闰月的开始,为中国传统历法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并大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名称:酿酒发现:农业的发展让粮食有了大量剩余,于是商人开始用粮食大量酿酒。中国是个造酒古国,早在夏朝之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已经出现了自然发酵的果酒,到了商代,中国人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延用至今。因为商人宗教崇拜非常发达,用酒来祭神,这也是酒文化在当时的重要作用。在商代的现代考古发现里,酒器是非常发达的。名称:青铜器发现:商代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在商代,青铜器铸造已成为最重要的手工业部门,尤其到商代后期达到高峰,其高超的青铜器制定工艺让后人叹为观止。商代的青铜器往往与权威和地位相伴,它的种类虽然繁多,但却很少用于农具,也很少铸造人物或动植物,这反映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思想,显示出商代统治者最重视的还是宗教、政治、军事,并将它们与器物文化高度结合在一起。现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代表了当时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司母戊鼎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公斤。青铜器上不仅有神秘化的纹饰,还有铭文,刻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旧称金鼎文。名称:音乐发现:在商代,青铜器除了被铸造成礼器和兵器,还被用来大量铸造乐器,其中有打击乐器铜铃、铜铙等。商代的文艺非常发达,出现了专门学习音乐、舞蹈的乐人。据音乐学家研究,商代的音乐已经有了半音观念,可以奏出曲调,已有比较固定的音高。高度发达的商代音乐,是中国丰富的礼乐文化的先声。名称:雕玉发现:在商代遗址中,考古专家发现了大量的玉器,这其中既有琮、圭、璧、珏、璜等礼器,也有戈、矛、大刀、戚、钺等仪仗类玉器,还有文化用品、生活用品等各种物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足以证明玉在当时贵族心目中的地位。直到商代,制玉工艺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手工业制作,真正的玉文化也由此开始形成。在当时玉不仅被制成国之重器,象征天命、威权、等级,也被制成家庭中的把玩,与个人的形象品行融合为一起,美玉文化由此更多普及。名称:交通发现:商代的交通包括水路、陆路两种,水上交通工具是船,陆路交通使用车,马架的两轮大车是商朝时期主要的陆路交通工具。名称:货币发现:拥有先进的交通工具,使商王朝与遥远的外邦建立了贸易联系。商朝先民善于经商,贝壳作为商代中晚期的货币仅在妇好墓中就出土了大约4000个。名称:瓷器发现:出土于殷墟的商代白陶可以称之为原始瓷器,商代制陶业已成为商代主要的手工业部商代距我们已经有3000年之久,然而那个时代创造的文明,并没有因为年代久远而与我们产生距离,无论是文字、历法、农耕、音乐还是青铜器、玉器、瓷器,都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9集武王克商主要内容:讲述商朝的衰亡过程及周朝的崛起。周朝崛起:在周原(现陕西省宝鸡市)自70年代以来,这里出土了大量的卜骨、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国宝青铜器,这里是周文化的发源地,西周故都。周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绵》具体记载了周族人在他们的部落首领古公亶父的带领下迁居周原的故事。大约在商朝武乙时期,原本定居豳地的周人因不堪戎狄的侵扰而迁居到岐山脚下的周原。在周原,几代周人韬光养晦,谋划着未来,正式打起了克商的主意,这就是《诗经》中的另一首诗《閬宫》所写:“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后稷:周族人的祖先,据史书记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他有意传位于小儿子季历,因为他经观察认为季历的儿子姬昌,将是周人兴起的关键人物,为了让位给季历,古公亶父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虞仲便出奔荆蛮,断发文身,建造城郭,建立国家,成为吴国的始祖。古公亶父死后季历继位,不久被商王杀害,他的儿子姬昌继位,这就是后世为众多儒家经师和封建帝王推崇的周文王。周文王时期周族蒸蒸日上,综合实力突飞猛进。周族日渐强大,但仍坚持韬光养晦,以取得宗主国的信任。商王纣封周文王为西伯,使之成为商西的一方之主,并委以征伐大权。周文王利用纣王赋予的权力征伐周边商的附庸国,为周军东进打开了通道。在周原,周文王敬老慈少,为政以德,礼贤下士,赢得了许多诸侯的支持。据《史记周本记》记载:虞、芮两国的国君因国土问题发生争执,找周文王仲裁,进入周境后,发现周人互相谦让,种地的人相互谦让田界,走路的人相互让路,两位国君目睹这一切非常羞愧,于是各自回国相互谦让原先争执不下的土地。文王为成就大业,邀吕尚(姜太公)出仕,辅佐周邦。周文王得到吕尚,如虎添翼,周朝的力量得以大增,为进一步东进克商,周文王将都城从歧下东迁到丰邑。周迁都丰的第二年,姬昌病逝,周武王姬发继位,吕尚继续辅佐。另有周公旦、召公、毕公等贤人辅佐,周的政治如日中天,归附诸侯越来越多,力量愈加壮大。为更有利进攻商都朝歌,消灭商朝,武王再次迁都,将周的都城由丰迁到位于今陕西西安西南的镐。商的衰亡:当文王和武王父子为克商殚精竭虑的时候,商王纣贪杯好酒、迷恋女色、残暴统治臣下。商王纣的荒淫无道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各路诸侯开始疏远商,这更加削弱了商王朝的统治。而长期的东夷之乱,使周得到顺利发展机会。东夷之祸一直是商的心头大患,纣继位之后,举全国兵力进攻东夷,经数十年,最终商战胜东夷。但此时的商王朝,国力已消耗殆尽,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东夷之乱对商的全盘牵制,造成了王国在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顾此失彼,纣王只能眼看周在西部的征伐中不断壮大实力。周商决战:武王为了检验自己的号召力,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和商王纣的反应,决定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扣马村)观兵。周军长驱直入,直指孟津,恨透了商王纣的各国诸侯听闻武王出兵,以为是在灭商,纷纷前来助战。但有几个大的诸侯并未前来,所以武王判断灭商时机未到,毅然收兵,继续等待时机。两年后(公元前1046年),武王决定出兵伐商。占卜兆象显示这次伐商并不吉利,在吕尚支持劝说下,武王决定出兵,在孟津观兵的地方与友军再次会师,以上次不同的是,这次来助阵的诸侯更多,伐商的力量因而更加强大。公元前1046年正月甲子日,武王陈兵牧野,但商朝主力还在征伐东夷回归的路上,一时无法回来救主,于是商王纣派出由奴隶和囚犯临时拼凑的一支军队迎战周军,不料军队临阵倒戈,天还未亮周军便已取胜,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我国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众叛亲离的纣王逃回朝歌,在鹿台自焚而亡,六百年的商王朝自此终结。后世影响:商周王朝尽管看起来是先秦时期两个王朝的更替,但西周王朝与商朝相比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政治上,国家的结构形式不一样了,商朝疆域是一块集中的领土,但西周时期疆域更大,且采用封建分封制度,为后世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在思想文化上,周人的天命观是商人没有的。周人在总结商朝灭亡的原因和教训时,就会产生与之对应的治理方式,由此打破了商时期人们一味的只相信神的决定性因素。周人认为天命降世是有标准的,对自己有德行的要求。周人贵族要尊奉德行,这样才能得到天的保佑。这证明在周朝时,宗教观进一步政治化,为政治服务,这种天命观对后世历代王朝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周人“天以德为标准,来为人民选择君主”这一朴素看法,破除了此前神权至上的观念,开始了对人自身努力的关注,对敬德保民的敬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此看法作为警示明言,一直昭示后人:天命即民心,天命不可违,民心不可抗,失德者必亡。主要内容:讲述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统治天下时期制定的各项措施、成就及对后世的影响。周公生平: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不仅以政治家的身份闻名于世,在中华文明史中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