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威宁县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押题生物预测卷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威宁县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押题生物预测卷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威宁县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押题生物预测卷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威宁县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押题生物预测卷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威宁县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押题生物预测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威宁县市级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押题生物预测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的措施是()A.回收旧纸张、旧报纸B.绿色出行、低碳生活C.垃圾分类处理D.毁林开荒2、小莉同学在视野中看到图像在右下方,她想将图像移到正中央应将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A.右上方 B.左上方 C.右下方 D.左下方3、下列属于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化B.外来物种入侵C.大气污染D.以上三项4、“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这说明变异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下列变异现象中,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是A.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患白化病的儿子B.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C.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D.杂交水稻产生的高产性状5、能通过三条途径排出体外的是()A.水B.二氧化碳C.无机盐D.尿素6、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免疫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免疫能力越强对人体越好B.春天,好多人对花粉、柳絮过敏,对他们来说,柳絮和花粉属于抗原C.计划性免疫是保护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属于特异性免疫D.麻疹痊愈后,人体内会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麻疹病毒抗体7、在消化道中,淀粉、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A.口腔和胃 B.口腔和小肠 C.食道和胃 D.小肠和大肠8、如图为某些科学概念间的关系,表格中符合该关系的是()ABCDⅠ消化道微生物无性生殖生物圈Ⅱ消化腺细菌有性生殖生产者Ⅲ肝脏真菌克隆分解者A.A B.B C.C D.D9、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染色体的数目是()A.30对、30对 B.30对、30条 C.30条、30条 D.30条、30对10、下面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防止水分丢失无关的是()A.蛇的体表有鳞 B.狮子的体表有毛 C.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 D.龟的体表有甲11、下图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A.膈肌从甲到乙时,呼气B.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C.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D.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12、图为小麦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分别在光下与黑暗条件下进行B.②过程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需同时促进①②过程D.①②过程均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3、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缩回,这一反射活动的受大脑的支配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通过反射弧这种神经结构来完成的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由导管运送到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D.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会导致血糖浓度低于正常水平14、下列免疫活动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消化液将食物中细菌杀死B.抗体抵抗天花病毒C.皮肤的分泌物杀死细菌D.白细胞吞噬病菌15、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B.植物的生长只需要含氮、含磷、含钾的三种无机盐C.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 D.许多植物的茎含有形成层,可以不断长粗16、植物的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是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成熟区17、下图是染色体和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DNA,②是蛋白质B.每条DNA上只有一个基因C.人体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D.体细胞中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18、如图是人眼瞳孔不同状态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黑色部分表示瞳孔,是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B.光线从瞳孔进入,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产生视觉C.瞳孔状态由图乙变化到图甲,说明光线在增强D.光线从瞳孔进入,透过晶状体,晶状体对光线具有折射作用19、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以下叙述能用这一观点解释的是()A.神经分布到全身各处,有利于对刺激作出反应B.肾小管外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对血液的滤过作用C.仙人掌具有肉质茎、刺状叶,有利于在沙漠地区吸收更多的水分D.沙漠中的蝎子白天常藏在数厘米深的沙中,有利于躲避地表的高温20、腐烂的水果会散发出酒味,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和酒精B.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C.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D.在有氧条件下,乳酸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和酒精21、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的含量为5ⅹ11-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数量分别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监测种类

A

B

C

D

E

农药含量(×11-6)

1.1115

2.1

1.5

3.5

1.14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2)该农药对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受危害最严重的是。(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B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4)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经逐级流动,到第营养级的能量最少。22、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因此,我们要在山上多栽树。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加快规划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对突破三条线、仍然沿用粗放增长模式、吃祖宗饭砸子孙碗的事,绝对不能再干,绝对不允许再干。“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水多它能吞,水少它能吐。”___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绿色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___区吸收水分,经___运输水分,再通过叶片上的___散失水分。森林有天然“氧吧”之称,是因为绿色植物通过___这一生理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___”。大面积砍伐森林,会导致山体滑坡、水土流失,说明森林在___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森林中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雨后,森林里会长出蘑菇,蘑菇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

参考答案1、D【解析】地球是人类惟一的家园,自然环境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的同时,也遭到了人类极大的破坏,只有当自然环境处与一种生态平衡的和谐状况时,人类的前景才是乐观的,我们要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入的需求。如绿色出行、低碳生活、回收旧纸张、旧报纸、垃圾分类处理等都利于环境保护;而毁林开荒属于破坏环境的行为。点睛: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其方法和手段有工程技术的、行政管理的,也有法律的、经济的、宣传教育的等。2、C【解析】

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解答即可。【详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下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点睛】对于玻片的移动方向,可总结规律,即与物像的位置一致。3、D【解析】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详解】栖息地被破坏如人类的乱砍滥伐、不合理的垦荒种田、围湖造田、过度放牧、不法分子滥捕乱杀和滥砍乱伐等;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多,导致生物资源逐渐减少,是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尤其是水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更大,严重时会使水生生物灭绝。因此环境污染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故选项中全球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大气污染,都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4、C【解析】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详解】ABD、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下白化病的儿子,太空育种形成的太空椒个大质优,杂交水稻产生的高产性状都是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可以遗传给后代,是遗传的变异;C、爱美女士手术后形成的高鼻梁是环境条件变化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不能遗传给后代,是不遗传的变异。故选C。5、A【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排泄的概念和途径的有关知识,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分析解答。【详解】人体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尿素等,它们属于代谢终产物,它们排出体外过程称为排泄,其途径主要有三条:呼吸系统呼出气体、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水能通过三条途径排出体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人体细胞代谢废物的排出和途径。6、A【解析】

(1)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与抗原的区别是抗体是后天自身产生的特殊蛋白质,而抗原是外来的物质。

(2)计划免疫是指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计划免疫即接种疫苗,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如对刚出生的婴儿注射卡介苗、幼儿服用糖丸、对幼儿注射麻疹疫苗预防麻疹都属于计划免疫。

(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据此解答。【详解】免疫对人体有保护功能,但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对人体健康不利。例如防御功能过强,会导致过敏反应;防御功能过弱,会出现反复感染等,A错误;

抗原,是指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所以小李吃鱼虾过敏,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是抗原,B正确;

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C正确;

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就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以后再有麻疹病毒侵入人体,该抗体就会与此病毒结合,使其失去致病力,人体就不会患病了,D正确。【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抗原、抗体和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点。7、A【解析】

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作用下转变成能溶于水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详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A符合题意。【点睛】考查消化的过程。8、A【解析】图中Ⅰ与Ⅱ之间是并列关系,Ⅱ与Ⅲ之间是包含关系。消化道和消化腺都属于消化系统,是并列关系,消化腺包含肝脏,A符合题意;微生物包含细菌、真菌和病毒,细菌、真菌之间是并列关系,B不符合题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之间是并列关系,克隆属于无性生殖,C不符合题意;生物圈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是并列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名师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各概念之间的关系。9、D【解析】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同都成对。染色体数目变化可总结规律: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2n:n:2n。【详解】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成单存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所以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染色体数是30条、30对。故选:D。【点睛】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10、B【解析】

由于陆地环境相对比较干燥,陆地生活的动物体表具有角质的鳞、外骨骼或甲,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而狮子的体表有毛具有保温作用,维持恒定的体温。【详解】蛇的体表有角质的细鳞,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故A正确;狮子的体表生有大量的毛,可以起到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与防止水分丢失无关,故B错误;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和支撑体内柔软的器官的作用,还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故C正确;龟的体表有甲,可以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故D正确。故选B。【点睛】关键知道动物体表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的结构,如甲、外骨骼和细鳞等。11、B【解析】从甲到乙,胸廓的容积扩大,是在吸气,吸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12、D【解析】

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公式为: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图中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详解】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图中②表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条件是所有的活细胞,有光无光都能够进行,A错误;①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决定了小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错误;因为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生产上欲使小麦增产,应该促进光合作用①,减弱呼吸作用②,C错误;①光合作用和②呼吸作用都参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正确。【点睛】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13、B【解析】手遇到烫的东西会缩回,这一反射活动的不受大脑的支配,是一个非条件反射,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物质—激素直接进入到毛细血管中,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不能转化为糖元,浓度高。14、B【解析】试题分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消化液将食物中的细菌杀死,属于第一道防线;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这些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接抗体抵抗天花病毒,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结核杆菌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分,解题的关键是知道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性的,包括人体的第一和第二道防线,而特异性免疫是后天性的,主要指人体的第三道防线。15、B【解析】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A正确;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需要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B错误;植物在不同生长时期需水量不同,C正确;许多植物的茎含有形成层,可以不断长粗,D正确。16、C【解析】因为根尖的结构中,伸长区的细胞伸长能力强,所以伸长区是根尖生长最快的部位。17、D【解析】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等组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详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蛋白质和DNA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个存在的。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核、染色体同DNA和基因的关系,结合图进行分析。18、B【解析】在眼球的结构中,瞳孔位于虹膜中央的小孔,是光线进出的通道,图示黑色部分表示瞳孔,A正确;

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B错误;

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瞳孔是变小的,以避免过强的光线刺伤了眼睛,据此可知瞳孔状态由右图变化到左图,说明光线在增强,C正确;光线从瞳孔进入,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结构都对光线有折射作用,但具有折射作用的主要结构是晶状体。D正确。19、A【解析】

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据此解答。【详解】A.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接受刺激并传达刺激,A正确。B.肾小管外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对血液的重吸收作用,B错误。C.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C错误。D.沙漠中的蝎子白天常藏在数厘米深的沙中,因为沙漠表面温度在日晒下很高,但是内部深层的温度较低,比较凉爽,适合动物生存,不能反应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D错误。【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0、B【解析】

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可以把糖类分解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酵母菌分解水果中的果糖,产生了酒精。【详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就是因为水果中的酵母菌在无氧时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的缘故。B正确。【点睛】关键点: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21、(1)A→E→C→B→D(2分)(2)D(3)D(4)太阳能五【解析】试题分析:(1)从图中各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含量就可以确定,位于食物链最前端的应是A,往下依次是E、C、B、D,因为在食物链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会随着食物链浓度级别的升高而增加,越到食物链的末端,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受危害越严重,这叫生物富集现象;(2)食物链的写法是: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凶猛的肉食动物,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则此食物链的写法是:A→E→C→B→D;(3)若食物链中的全部B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