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详细解读_第1页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详细解读_第2页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详细解读_第3页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详细解读_第4页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规程JGJ/T357-2015》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检测仪器4测试5数据处理6检测报告附录A仪器核查与标定附录B保温材料含湿率微波法测试contents目录附录C保温材料含湿率质量法测试附录D动态分析法附录E蓄热修正热容计算方法附录F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含湿率修正系数本规程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制订说明011总则01021.1目的和意义通过现场检测,获取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准确数据,为建筑节能评估提供可靠依据。明确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的目的和意义,确保建筑节能设计和施工质量。1.2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适用于不同气候区域和建筑类型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遵循科学、公正、准确、可靠的原则,确保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遵循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3检测原则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确保检测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检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检测方法和设备操作,确保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1.4检测机构和人员022术语和符号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K)Q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量,WA围护结构的面积,m22.1符号ΔT围护结构两侧空气的温差,Kt时间,sq热流密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传热量,W/m22.1符号2.2符号α围护结构内表面或外表面的换热系数,W/(m2·K)Ti、Te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或Khi、he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对流换热系数,W/(m2·K)Ri、Re围护结构内、外表面的热阻,m2·K/WR围护结构的总热阻,m2·K/Wδ围护结构的厚度,m2.2符号03c围护结构的比热容,J/(kg·K)01λ围护结构的导热系数,W/(m·K)02ρ围护结构的密度,kg/m32.2符号时间常数,sτ热流量或热流率,W或W/m2φ围护结构的总传热系数,W/(m2·K),与K意义相同,但U更常用于表示包括两侧空气边界层在内的整体传热性能。U2.2符号f保温材料的蓄热系数,W/(m2·K),表征材料在周期性温度波动下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D扩散系数或渗透深度,m,表征不稳定传热过程中温度波在材料内部的传播速度。Fo傅里叶数,无因次量,表征不稳定传热过程的无因次时间。2.2符号Bi毕渥数,无因次量,表征内部导热热阻与外部对流换热热阻之比。Nu努塞尔数,无因次量,表征对流换热强烈程度的准则数。Pr普朗特数,无因次量,表征流体物理性质对流传热影响的准则数。2.2符号格拉晓夫数,无因次量,表征自然对流换热强烈程度的准则数。雷诺数,无因次量,表征流体流动状态的准则数。GrRe2.2符号033检测仪器包括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种类根据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响应时间等因素进行选择。选用原则应确保传感器与被测表面紧密接触,避免空气间隙和热阻,同时考虑防水、防晒等措施。安装要求3.1温度传感器原理基于热电效应或热阻效应测量热流量。种类包括平板式热流计、针式热流计、热线式热流计等。使用注意事项应定期进行标定,确保测量准确;避免在强磁场、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下使用。3.2热流计03操作要点应确保热箱和冷箱的密封性,避免热量散失;同时合理布置温度传感器和热流计,确保测量准确。01组成包括热箱、冷箱、试件框、加热系统、制冷系统、测控系统等。02工作原理通过加热系统和制冷系统控制热箱和冷箱的温度,模拟室内外温差,测量试件框内试件的热阻和传热系数。3.3热箱仪作用01模拟实际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风速等。种类02包括恒温恒湿箱、高低温箱、盐雾箱等。使用要求03应根据实际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环境箱,确保其稳定性和均匀性;同时考虑试件的尺寸和形状,确保试件与环境箱内壁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热量传递受到影响。3.4环境箱044测试0102044.1一般规定测试前应对测试仪器进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测试时应选择典型天气条件,避免极端天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测试过程中应保持测试环境的稳定,避免外界干扰。测试数据应详细记录,包括测试时间、地点、仪器编号、测试人员等信息。03空气温度的测量应使用精度不低于0.1℃的温度计。测量高度应与围护结构表面相距一定距离,一般不少于0.5m。测量位置应选择在不受阳光直射和其他热源影响的地方。空气温度的测量应在稳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连续测量时间不少于30分钟。4.2空气温度热流计应安装在围护结构内外表面,且应与表面紧密贴合。在测试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并记录热流计读数,以计算传热系数。热流计的测量范围应满足测试要求,且精度不低于0.02W/m²。热流计法适用于各种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测量,但需要注意避免热桥效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4.3热流计法热箱应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密封性能,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在测试过程中,应实时监测并记录热箱内外的温度和热流计读数。热箱法适用于测量围护结构的总传热系数,但需要注意热箱尺寸和形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同时,热箱法还可以用于测量围护结构的热阻和热惰性指标。热箱内应安装电加热器,以模拟室内外温差。4.4热箱法055数据处理ABCD5.1一般规定原始数据应及时记录、整理,确保数据完整、无误。数据处理应遵循准确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原则。处理后的数据应进行合理性分析,排除异常值,确保结果可靠。数据处理过程中,应采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准确性。01热流计法数据处理包括热流密度计算、传热系数计算等步骤。02热流密度计算应根据测量得到的温差和热流计系数进行,确保计算准确。03传热系数计算应考虑围护结构两侧温差、热流密度以及围护结构材料热物性等因素。04数据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单位换算和误差分析,以提高结果准确性。5.2热流计法数据处理5.3热箱法数据处理热箱法数据处理包括箱内外温度测量、热流量测量以及传热系数计算等步骤。箱内外温度测量应采用高精度温度传感器,确保测量准确。热流量测量应根据测量得到的温差和热流量计系数进行,注意排除环境干扰因素。传热系数计算应考虑围护结构材料热物性、箱内外温差以及热流量等因素,确保结果可靠。数据处理过程中,同样应注意单位换算和误差分析等问题。066检测报告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测定结果详细列出各测点的传热系数值,包括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等。温度和湿度记录提供检测期间室内外温度和湿度的详细记录,以分析对传热系数的影响。检测方法和仪器说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和使用的仪器,包括仪器型号、精度和校准情况等。检测条件和限制描述检测时的实际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限制,如天气、建筑使用状况等。报告内容报告格式和要求报告应采用书面形式,由检测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报告应使用标准计量单位,数据应准确、可靠,图表应清晰、规范。报告应包括以下部分:封面、目录、正文、结论、附图、附表等。报告应客观、公正地反映检测结果,不得有虚假或误导性内容。07附录A仪器核查与标定123明确适用的温度传感器类型,如热电偶、热敏电阻等。温度传感器类型阐述温度传感器的核查方法,包括比较法、校准法等。核查方法规定温度传感器的核查周期,确保传感器准确性。核查周期A.1温度传感器核查热流计类型明确适用的热流计类型,如平板式热流计、针式热流计等。核查方法阐述热流计的核查方法,包括标定法、比较法等。核查注意事项强调热流计核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避免损坏、确保安全等。A.2热流计核查热箱仪类型明确适用的热箱仪类型,如稳态热箱、动态热箱等。标定方法阐述热箱仪的标定方法,包括温度场标定、热流场标定等。标定周期规定热箱仪的标定周期,确保热箱仪准确性。同时,强调标定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A.3热箱仪标定08附录B保温材料含湿率微波法测试基于微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与材料含湿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微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来推算材料的含湿率。标定原理需要用到微波发生器、微波接收器、信号处理器等专用设备,以及用于标定的标准试样。标定设备首先制备不同含湿率的标准试样,然后分别测量微波在试样中的传播速度,最后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含湿率与传播速度的关系曲线。标定步骤在标定过程中,需要保持环境温度、湿度的稳定,避免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同时,标准试样的制备和保存也需要严格控制条件。标定注意事项B.1含湿率标定测试原理同样基于微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与材料含湿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测量微波在待测材料中的传播速度来推算材料的含湿率。测试设备与标定设备相同,需要用到微波发生器、微波接收器、信号处理器等专用设备。测试步骤首先对待测材料进行预处理,如切割、打磨等,使其符合测试要求。然后将材料置于微波发生器与接收器之间,测量微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最后根据标定曲线推算出材料的含湿率。测试注意事项在测试过程中,同样需要保持环境温度、湿度的稳定。此外,待测材料的厚度、密度等因素也可能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修正。同时,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可以对同一材料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B.2测试方法09附录C保温材料含湿率质量法测试质量法原理通过测量保温材料在干燥前后的质量变化,计算其含湿率。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种保温材料的含湿率测试,如聚苯乙烯、矿棉、岩棉等。测试原理用于对保温材料进行干燥处理。干燥箱用于测量保温材料在干燥前后的质量。天平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干燥剂,如硅胶、五氧化二磷等。试剂测试设备与试剂测试步骤样品制备从保温材料中取样,制备成适当大小的试样。初始质量测量使用天平测量试样的初始质量。最终质量测量取出干燥后的试样,使用天平测量其最终质量。含湿率计算根据试样的初始质量和最终质量,计算其含湿率。干燥处理将试样放入干燥箱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处理。应根据保温材料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干燥温度和时间,避免试样在高温下发生变形或化学反应。干燥温度和时间试样应制备成适当的大小和形状,以便于测量和干燥处理。试样制备天平的精度应符合测试要求,以确保含湿率计算的准确性。质量测量精度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干燥剂,并注意干燥剂的再生和更换周期。干燥剂使用注意事项10附录D动态分析法概述动态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围护结构在动态条件下的传热性能,来推算其传热系数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墙体、屋面等围护结构的现场传热系数检测。动态分析法基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测量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的动态变化,来推算其传热系数。该方法考虑了围护结构的热惰性、内外表面换热系数等因素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原理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围护结构内外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其他辅助设备如绝热材料、密封材料等,用于保证测量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温度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设备与仪器操作步骤根据推算出的传热系数,判断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规定。如不符合要求,需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结果分析与判断在围护结构内外表面和环境中布置温度传感器,确保传感器与围护结构紧密接触,且不影响围护结构的正常传热。安装温度传感器启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实时采集温度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根据采集到的数据,推算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数据采集与处理11附录E蓄热修正热容计算方法VS蓄热修正热容是指考虑围护结构蓄热作用后,对传热系数进行修正的一个参数。物理意义反映了围护结构在稳定传热过程中,由于蓄热作用而对传热过程产生的影响。定义蓄热修正热容的概念根据传热学原理,推导出蓄热修正热容的理论计算公式。理论公式针对实际工程应用,对理论公式进行简化,便于现场检测操作。简化计算蓄热修正热容的计算方法在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中的应用通过测量围护结构的表面温度、热流等参数,结合蓄热修正热容的计算,得到更为准确的传热系数。在建筑节能评估中的应用利用蓄热修正热容对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进行评估,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依据。蓄热修正热容的应用12附录F保温材料导热系数含湿率修正系数VS修正系数是用于调整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一个因子,考虑了含湿率对导热性能的影响。通过应用修正系数,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保温材料在实际使用条件下的保温效果。修正系数的定义和意义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分析,确定不同含湿率下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拟合曲线或公式,得出含湿率与导热系数之间的关系式,进而确定修正系数。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修正系数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保温材料,包括有机材料、无机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在进行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应用修正系数进行调整。修正系数的应用范围在确定修正系数时,应充分考虑实验条件和实际使用条件的差异,以确保修正系数的准确性。应用修正系数时,应注意其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避免误用导致评估结果失真。注意事项13本规程用词说明围护结构01指建筑物或构筑物外围的墙体、屋面、地面等,起到保温、隔热、防水、防潮等作用的构造层。传热系数02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单位为W/(m²·K)。现场检测03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实际使用条件下,对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进行的实地测量。术语和定义用词规范01本规程采用的术语和定义应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一致。02在描述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时,应使用专业术语,避免使用模糊、不准确的词汇。在编写检测报告时,应使用规范的计量单位和符号,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0314引用标准名录《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及采暖供热量检测方法》该标准为本规程的核心引用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