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1页
古诗词诵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2页
古诗词诵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3页
古诗词诵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4页
古诗词诵读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约6月之古诗词诵读——吟哦讽诵而后必得之dalaogao1/87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诗歌表现了怎样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赞扬和战士杀敌报国决心。2、简明评析一下本诗表现手法?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荒凉来反衬战士杀敌报国英勇精神。②用战士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戍边为国情操。3、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作点赏析。答:比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艺术感召力。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反应了怎样物候现象,为何会这么?答:适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严寒,没有浪漫鲜花,这是因为高低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9年级上册2/87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1.诗中“怨”内容是什么?答:戍边者不得还乡怨情。2.“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答:“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即使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慷慨。3.谈谈开头两句诗妙处。第一句观察次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使画面含有动感关键词是“上”。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角度看,这一句利用了“反衬”修辞手法。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假如说“孤城”是“画卷”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答:首句是“孤城”背景画面。5.请用简练语言概括这首诗意境。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辽阔胸襟。3/87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字允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唐代大历十大才子之一,诗名远播,但却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他广泛交游使他成为一个活跃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描绘出一幅富有悬念战场追歼场景。从末句可知,这是一个大雪纷飞夜晚,月黑雁飞,单于遁逃,刚才同敌人拼杀鏖战将军和士兵伫立疆场,望着敌人狼狈逃窜方向充满了胜利者骄傲。豪情之下,一股乘胜追歼残敌信念油然而生,“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两句表现出将士们昂扬奋发斗志和誓歼残敌决心。尤其是:“大雪满弓刀”一句,不但显示了气候严寒征战艰辛,而且形象地渲染了将军所率骑兵雄壮阵容,在漫天飞雪里纵横驰骋。由此完成了对将军果断、果断和所率士兵英勇杀敌精神赞颂,给人以激昂振奋之感。4/87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从诗中哪些词中能够看出描绘是早春景色?答:三两先知短欲上2、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想象?这么写有什么妙处?答:“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暖”、“欲”是画面所找不到,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景物变得生机生机勃发,情趣盎然。3、“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反应了一定哲理意义,你知道吗?答: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者才能取得真知。5/87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诗歌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有什么作用?诗句利用了比兴手法引出君子追求淑女故事,自然贴切,意境感人。2.诗歌利用了虚实结合写法有什么作用?这么把追求者对情人无尽思念抒发得感情深挚,真率自然。3.从哪些诗句看出君子苦苦思慕荇菜之女而又不可得那种忧伤苦闷强烈感情?这么诗句有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等。6/87《关雎》为《诗经·国风》第一篇,同时也是《诗经》首篇。这是一篇爱情诗佳作。诗歌开篇以雎鸠鸟和鸣于河之洲上起兴,引发出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咏叹,接着抒发追求者对情人无尽思念,极写“求之不得”痛苦,感情深挚,真率自然。诗中“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是写实,“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构想,由实境及于幻觉,生动真切地展示了主人公神态、心理,虚实相映,感人至深。7/87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浊。1.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答:主人公执着追寻意中人景况。2.这首诗歌景物描写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衬托人物内心哀怨怅然之情。3.《蒹葭》这首诗歌和《诗经》中许多诗篇一样,采取了重章叠句表现手法,三章不停转换字面和声韵,但它所写景物、环境和人物、事件却基本未变,它们只经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来表现重复咏唱和缠绵无尽感情。请举例说明。答:比如:“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写出了主人公眼中女子幻象出现在不一样地方,表现了主人公对思慕之深。

8/87《蒹葭》是一首凄美爱情诗。此诗共有三章,每章意思大致相同,前两句都是点明时令场景,后六句诉说自己追求与苦恼。萧瑟秋风中摇曳芦荻、芦荻上白露透着寒意,流水静静地流向远方,梦中情人在其中扑朔迷离,情景交融幻境令人感动,让人遐想。全诗一唱三叹,韵味悠长。9/87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停,理还乱,是离愁。别是普通滋味在心头。1、谈谈你对词上阕中表现景与情认识。答:景是凄冷秋夜、如钩残月,梧桐遮蔽下幽深小院组成孤寂凄凉之景;情是被幽禁作者浓重愁情。清景中人,人眼中景,彼此衬托渲染,使景与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环境气氛,愁苦之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2、词下阕用了

修辞手法,用

来写离愁,形象地表现离愁。比喻一团乱丝线(丝)纷繁杂乱,无故无绪,难以解开。10/873.“无言”、“独上”可见词人之浓重愁情。

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寂寞者,实非梧桐深院,人也。“锁清秋”,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内心寂寞、凄凉。

5.“剪不停,理还乱,是离愁。别是普通滋味在心头。”词人直抒胸臆。利用比喻将抽象离愁详细化,写出了离愁纷繁和难以解开。“别是普通滋味在心头”一句,写出离愁滋味,是一个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人最为真切体验。

6.词上阙写出了诗人怎样内心世界?结合词内容加以分析。答:词上阙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痛苦内心世界。“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苦内心。“月如钩”,.借缺月象征人缺憾。“清秋”,“寂寞”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悲愁无尽,内心寂寞、痛苦。7.这首词对“离愁”描写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结合词内容,说说词人是怎样把抽象离愁写得详细、可感?答:利用比喻。“剪不停,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写出了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11/871、这首词表示了作者

感情。2、“剪不停,理还乱”利用了

修辞手法,把

比作

,表示了作者

心绪。这两句后人多用来比喻

.3、

你怎样了解末句“别是普通滋味在心头”?没有明言离愁滋味,却表示出说不清道不明沉痛和辛酸之情,尤为感人.

亡国哀思

比喻

纷繁离愁难理麻丝

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烦乱

事情难以处理12/87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能够看出来?答: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答出2句即可)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情感?答:落寞、孤独3、这首词多处用到对比写法,请你找出其中一个例子,并简明说说这么写好处。答:“新”与“旧”对比;(“去”与“来”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怅惘情思。(“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时光流逝惋惜之情。)4、“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合全篇作用是什么?答: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络,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愈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之情。13/875.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夕阳,飘落花瓣、重归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诗人,组成一幅优美画面,把自然春光和人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示了伤别怀旧情怀,这是利用了以景传情,情景交融表现手法。6.从格调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名旬,这一句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对偶这一句时仗工整,音韵友好,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因而成为千古传诵名句。14/87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为士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千里马,即使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依然激荡着驰骋千里豪情。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人,即使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消沉,一个对宏伟理想追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感叹,继发壮怀激烈高唱,复而回到哲理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对人生看法颇有一点辩证思维,他首先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接着讲人在有限生命里,要去主动进取,建功立业。最终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一个人寿命长短即使不能违反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假如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能够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主要,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顿理想追求和主动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精神原因对健康主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养生论吗!2.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些人生哲理四言诗。全诗表达了作者达观、主动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奋斗精神.尤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千百年来曾引发无数读者感叹和共鸣。15/8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解释下面加点字词意思。(1)狐裘不暖锦衾薄 裘:____________ 衾:__________(2)散入珠帘湿罗幕 罗幕:__________(3)都护铁衣冷难着 着:____________(4)瀚海阑干百丈冰 瀚海:___________ 阑干:___________2、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苦寒生活?这么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经典事物,而且不停变换角度。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终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作用:写军营将士苦寒生活,反应了战争艰辛及其给人民带来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3、试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或写法上妙处。答: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写法上:用对偶、夸大和寓情于景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景象,表示了对友人担忧之情。皮衣被子用丝织品做成帐子穿沙漠纵横交织样子16/87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何说这两句诗是咏雪千古名句?答:“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感人。雪压枝头,如同雪白梨花,不但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压枝欲低。一片银白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春光,给人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千古名句。5、“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情景?答: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画面上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严寒。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边塞。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感情?答: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与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很多相同之处,请简明说明。答:表示感情相同:都表现了诗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心情;表示感情方式相同:都借助凝望友人远去背景表示感情。17/87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

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yí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七律长征》它全方面再现了(红军长征)这一伟大革命史实,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过五岭)、(过乌蒙雪山)、(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过岷山雪山)。

2、总领全诗句子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写水句子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4、充分表示出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广大指战员殷切希望和信任句子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这首诗押(an)韵,韵脚有(难,闲,丸,寒,颜)。

6、这首诗中采取对仗修辞手法有哪几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

7、“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暖和寒这对反义词用好吗?为何?答:用得好。“暖”和“寒”相对比,首先细致刻画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衬托出环境险恶,另首先也侧面衬托了红军将士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8年级上册18/87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中“更喜”“开颜”两词表示了红军将士怎样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答:两个词表现了红军将士不怕艰难险阻英雄气概,和对革命必胜乐观主义精神。

9、五岭逶迤腾细浪,五蒙磅礴走泥丸。赏析?答:巍峨险要五岭山脉在红军脚下不过像细细水浪,雄伟乌蒙雪山也不过像小泥球。用夸大手法进行对仗,在描写山川险峻、河流凶猛同时愈加衬托出红军大无畏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英勇精神。

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诗是全诗总纲,写极有气势。高度概括了红军所表现出来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勇敢精神。

11、(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是写长征最终旅程,是全诗高潮。

12、怎么了解“尽开颜”含义?答:“尽开颜”字面意义是指历经路途上困难险阻后露出笑脸,从久远看是中国革命必胜。

13、“远征难”你能想象到哪些艰辛?答:自然环境险阻,要克服雪山草地困难,还要阻挡国民党一路上追击。红军对待这些困难是什么态度?答:作者在诗中态度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从这两句诗里你以为全诗基调是什么?答:基调是昂扬乐观

14、请你以山为基调写两个夸大句。

答:毛泽东《十六字令》: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飞跃急,万马战犹酣.19/87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sāo)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1、选出对《春望》赏析有误一项()

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内容。诗人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楚。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迫切心情。尾联以诗人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

2、“破”和“深”二字写出了怎样凄凉情景?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墙断壁;乱草遍地,人烟稀少。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和“惊”可谓用语传神,请体会它们妙处。见到可娱之物,听到可娱之音,不是高兴,而是“溅泪”、“惊心”。“溅”“惊”从程度上突出了感时伤怀之情、久别思家之苦。C20/874、读上面诗,请简明说说作者是怎样经过写景来表示内心世界。描写破败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明评析。用对偶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战火连绵不停,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一封家信显得极其宝贵,能够胜过万金,表示了诗人眷念家人深切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紧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想法,很自然使人产生共鸣。6、“情景交融”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完美表示,从诗中任选一联加以赏析。首联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即使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创造了气氛。7、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诗人形象?表示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翘首望景,低头沉思愁苦悲伤诗人形象,表示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美好情操。8、联络全诗及当初史实,描述一下“我”在接到“抵万金”“家书”时产生心理活动。朝思暮想家信终于来了,快、快看,战火接连三个月没有停息,家人现在还好吗?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团聚呢?21/87《春望》9.破题诗句是国家何在,城春草木深。10.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流泪,听到鸟鸣而感动惊心诗句是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11.写烽火遍地,想念亲戚凄惨之景诗句为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12.诗人刻画本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语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2/87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诗中用典诗句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用生动语言描绘出诗前两句所展现迷蒙冷寂画面。如烟雾气,朦胧月色,笼罩在河面以及水边沙滩上。523/8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语句是:把现实与梦境巧妙地结合起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诗句是__________。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24/87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劳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面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依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四个字是2、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灾难和个人困厄两个短语是3、诗中有不少绝好比喻,试选一例简明分析。“山河破碎风飘絮”“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败局无可挽回,比喻十分恰当。“身世浮沉雨打萍”“雨打萍”比喻个人命运,是作者政治生涯和抗元生涯写照。身世浮沉比雨打萍还要惨。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诗一直脍炙人口,请说说它能够流传千古原因。这两句诗以激励人心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节操和舍生取义生死观,显示了高尚民族气节。5、试简明分析颈联艺术特色。利用两个带有感情色彩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心情,极为巧秒新奇。辛劳遭逢

。风飘絮和雨打萍25/876“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7.写出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了解,并举一个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事例。

举比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等8.“辛劳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面星”:写出了两件大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____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26/8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说明不要“共沾巾”原因句子是?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2、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首联中“辅”气势宏大;“望”以实写虚,因为从长安实际上是望不见“五津”,是作者想像。

B.颔联是劝慰朋友话,意思是说既然离乡“宦游”,离别是常事,无须感伤。

C.尾联中“儿女”指是男子和女子:我们在分别时无须像他们那样哭哭啼啼。3、远隔两地朋友经惯用诗中哪两句来相互勉励和鼓舞?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了解。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真挚情谊能够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这首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这两句则全无伤感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抚慰和勉励,这种对待离别主动态度值得称道。A27/87已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1、怎样了解诗中“离愁”?诗中“离愁”是指当初作者离别亲朋挚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对亲朋挚友依依不舍之情。2、为何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恰好与作者当初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初国势渐颓社会现实。3、作者拿

自况,表示了

4、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是什么?不想舍又是什么?诗人想舍是当朝者黑暗与腐朽,不舍亲朋挚友和国家前途命运。5、这首诗形象地表示了诗人复杂情感。诗一二句写是_______,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_________。(每空只填一个词语)落红自己即使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离愁志愿或志向28/87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精华所在。请自选一个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写一段鉴赏性文字。(40字以内)①从语言上谈,这两句诗语言精美,用新奇比喻表现自己理想和信念。这两句移情于物,表示了对新生命赞美。

②从含义上谈,这两句诗是说飘落红花并不是无情物,即使化作春泥,也要去滋养呵护着花儿。③从情感上谈,这两句诗表现了主动人生态度,意境高远,表示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执着追求。④从哲理上谈,花落归根,化为春泥,正能够孕育新春天,反应了大自然生生不息规律。29/877.这首诗一二句写____________,三四句借花____________。8.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京城、回归故里时复杂心情:现有

,也有回归喜悦,更有

。9.此诗第一句写诗人离别忧伤,其中直接表现离愁深重词语是:_____

。10.请你说说对三、四句诗了解。以落花自喻,表明了诗人即使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仍乐于为社会做贡献心态。11.从三、四句诗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人生价值在于贡献。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采取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么样思想感情?借景(物)抒情(间接抒情),诗人抒发了继续为国家(民族)效力(或:对理想和信念执著追求)思想感情。离愁

喻人离别京城忧伤乐于贡献情怀浩荡

30/87望岳

唐杜甫

岱dài宗夫fú怎样?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诗中表现杜甫蓬勃朝气和远大理想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相近诗句是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4.《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高大。5.《望岳》中岱宗复怎样,齐鲁青未了借齐鲁大地来衬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6.本诗每一联都有“望”意思,但角度不一样,试分别指出。首联是从远处望整座泰山,颔联则是从山侧面望泰山,颈联又从山顶远眺,尾联则是从山顶俯视全景。7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理想和理想?尾联表现了作者主动健康生活态度,渴望施展才能,展示自己报国之心。8.找出本诗韵脚,指出它们押何韵?了、晓、鸟、小iao31/87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32/8733/87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诗中“

”与《望岳》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2、.《登飞来峰》一诗含有哲理性意义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7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1、明夏完淳《别云间》“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诗中“南冠”指是意思。2、明夏完淳《别云间》诗中“

”写出了作者战争生涯。“

”点出了作者此时所处地方是上海松江。“

”写出了作者视死如归高昂斗志。

3、“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这是全诗主题升华。诗人表示,自己就义后,魂魄会返回故乡,到时定能看到抗清战旗在空中飘扬。这两句诗,既表示了视死如归、死而无憾决心,也对故乡人民寄予了殷切希望。此两句和首联“三年羁旅客”一句也有照应之意。囚犯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35/87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1、诗中表明“云”与己都有凌云壮志诗句;诗中李白用比兴手法写出愁多诗句:2、李白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面对挫折主动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不过与之相反是,《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思想。3、在“中国当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以为最有可能一句是:。

4、情感改变:诗中诗人心理改变历程是什么?

愁苦烦忧——振奋——愈加愁苦

8年级下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6/87

渔家傲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心。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用写实笔法详细展示出塞外风光,而着重渲染战时肃杀气象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抒发征夫戍难归无奈和对故乡眷念之情诗句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王维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突出了边塞壮美,范仲淹在《渔家傲》中用相同景物却描写了边塞悲凉,这句词是长烟落日孤城闭。2、下阕抒情。其情爱国思乡,把这两点统一起来,用典表现句子是:燕然未勒归无计。37/874.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表现了作者守边御敌英雄气慨,同时也反应了守边战士思乡之情。本词格调:意境开阔、苍凉悲壮。5.塞下秋来风景异交代了____,____,____,."异"字领起下文____句。

6.“无留心"暗里突出了什么?“孤城闭”闭字又强调出什么?(无留心突出了时间飞快流逝,以及作者心系国家焦虑闭字强调了战争情况)

7.上阙景物描写诗人所见所闻,所见是____,景色特点为严寒、荒凉、戒备森严,所闻是____,衬托一个____气氛。8.浊酒一杯家万里表示诗人____________之情,而羌管悠悠霜满地景物描写又渲染了一个____________气氛。9.词上阕写景,以一“异”字统领,其“异”表现为:①雁去将士留②秋风边声起③落日孤城闭。

10.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两句原因是什么?原因在于戍边将士悲苦,归家之日遥遥无期,将士们头发都白了,夜深人却不能入睡,思念故乡而暗暗落泪11.有些人说“将军白发征夫泪”写出了边关将士厌战情绪,使得整首词感情显得消极而低沉,你是这么认为吗?不妨结合全词,谈谈你看法。季节地域环境4雁长烟落日角声战争悲凉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国破家亡悲凉38/87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1.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句子是“断肠人在天涯”;能侧面表现游子长久漂泊异乡诗句是古道西风瘦马。2.杂剧四大家: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马致远3.曲中,暗含题中“秋”字三个最直接景象是:枯藤

老树

西风

,与“夕阳”相呼应是:“昏鸦”,与“天涯”相呼应是:“古道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景物是:“人家”。表达“思”字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39/874.将文中意象还原成画面:某个深秋黄昏,一个风尘仆仆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晚秋西风,在古道上缓缓独行。他走过缠满古藤老树,看到即将归巢乌鸦在一棵老树上跃动,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小桥,来到溪水边人家门前……5.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感凄凉,衬托出沦落异乡游子那内心彷徨无助客子之悲。6.这首小令之所以取得如此高赞誉,首先是因为它描绘了一幅绝妙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孤寂愁苦之情,情调即使低沉,但却反应了当初沉闷时代气氛,含有一定社会意义。另首先,更主要是它有很高艺术成就。7.写作特点:1、简约与深细相依

2、静景与动景相映

3、景色与情思相融40/8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精析:这是一首以男女相思离别为题材爱情诗。描写了别离伤感和别后悠长思念,表现了诗人对爱情执著而缠绵强烈感情。①②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诉说难舍难分感情和爱情坚贞。③④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构想和希望。①句抒情用景物作衬托,以花喻美好年华将逝。②句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喻真纯、执著爱情,含有浓郁悲剧色彩。③句转为叙述别后构想,先说对方,后说自己。写相思之苦。④句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寄语。寄意青鸟,再写相思。全诗诗眼是“别亦难”一语,诗人以低回往复手法层层深入地开拓“别难”境界,如同一支感人歌。41/87典故含义:用王质烂柯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长久,又表现了世态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怀旧空吟闻窗赋”意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朋友,不胜思念。42/87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丝方尽”中“丝”在文中谐音“”,属双关语,暗指。2.试分析一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含义及艺术特色。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用以歌颂贡献精神思对情人思念43/874.对《无题》(李商隐)了解不正确一项是:()A、“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衬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悲凉气氛。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示人们那种无私贡献精神。因而古今之间并无内在联络,故此种引用属于断章取义。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情人分别后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D最终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寄语。也是男主人公自慰之词。全联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能够互通音问。5.按提醒默写诗句。(l)重点写思念之深两句:,。(2)重点写思念之苦两句:,。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44/876.假如把此诗当爱情诗来读,那么,“蓬山”在诗中喻指什么?7.有些人认为“春蚕”两句是写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构想女方,你同意这个观点吗?8.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可有各种了解.你还能够用来形容什么人?说说你理由。9.你认为诗中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索10.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作品优点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详细内容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空间,更能引发不一样读者多方面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示情感以及叙述事件。11.能否再举出几首含有朦胧美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45/87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1.成语:剪烛西窗

2.重复“巴山夜雨”,更是作者匠心独具表现,它表现了时间和空间回还往复意境美,到达了内容和形式完美结合。第一次写“巴山夜雨”,在于渲染环境与相思,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是作者想像夫妻相见后秉烛长谈画面,夫妻追述往事,回味无穷。

这种重复,恰好组成了音调与章法上书回环往复之妙,恰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上回环往复之美。是作者有意打破常规成功尝试。从时间上看,今宵—他日—今宵,回环往复;从空间上看,此地—彼地—此地,即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从意境上看,未来乐,反衬今夜苦;而今夜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材料,增添了重聚时乐。深婉、隽永,余味无穷。3.在古代诗歌中,利用想像手法,写时当今日而想他日诗歌,为数更多,比如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46/874.“君问归期未有期”,诗一开始,就摆出了不可解脱矛盾。归期希望与未有期失望,两相对立。悲怆沉痛,笼罩全篇。“巴山夜雨涨秋池”,表面上看,是即景点题。不过这一景象把归期未有期沉痛情绪,渲晕得更形象、更浓郁了。独在异乡异域巴山,是秋天,又是深夜,又是夜雨。这一情境本身就是令人伤感。尤其是“涨秋池”三字,秋雨绵绵,把池水都涨满了。诗人抓住了这一精细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画面,调动读者想象,似乎秋池里涨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痛苦。5.李商隐大部分诗,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这首《夜雨寄北》,表现了李商隐诗另一个格调:质朴、自然,却一样含有“寄托深而措辞婉”艺术特色。

47/87论诗·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戏为六绝句·杜甫

王杨卢骆①当初体,轻薄为文哂②未休。尔曹③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①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初唐四杰”。②哂(shěn):嘲笑。

③尔曹:你们。1.甲诗中“

”也是“才人”出色代表,乙诗中“

”对王杨卢骆诗歌哂笑不止。2.甲诗一二句与乙诗三四句都采取了对比手法。二者是怎样对比?分别突出了什么观点?

甲诗古今对比古今之人李杜诗篇态度对比突出了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观点。

乙诗王杨卢骆与轻薄者对比突出了王杨卢骆之文会像长江黄河之水那样万古流传观点。李杜轻薄48/87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飘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确保“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但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这句诗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能够构想,假如在曲波折折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么小景是难得出现。假如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么小景也是难得出现。诗句妙在经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做到点面结合。

7年级上册49/87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1.《赤壁》一诗中,蕴含机遇造人哲理诗句是:_____________,2.《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叹诗句是___________,3.《赤壁》中抒发历史感叹,以小见大句子是:______________,50/871、《赤壁》开头为何从一把很不起眼折戟写起,这么写有何作用?

提醒: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络,很自然地引发后文对历史咏叹。其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意念。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出岁月流逝物存人非感叹。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因为发觉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所以他要磨洗并识别一番,发觉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遗物。从而为下文作铺垫。

2、全诗最精彩最终二句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提醒:最终两句波折地反应出他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空有才能而不得施展。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个逼人英气。

51/87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全词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1.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别名。

2.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小词,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人生态度。

52/87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沙石小路,经过春雨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由来。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叹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东流不返,正如人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兰溪水,却产生奇妙遐想:既然溪水能够西流,人为何不能够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个年轻乐观心态。53/87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明月。不知那秋天思念之情会落到谁家,小诗借用中秋赏月这一习惯,巧妙含蓄地把诗人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整首诗利用形象语言,丰美想像,渲染了中秋望月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意境,将别离思聚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感人。54/8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北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搞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希望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上片写中秋赏月,因月而引发出对天上仙境奇想。起句奇崛异常,词人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诗意,用一问句把读者引入时间、空间这一带有哲理意味辽阔世界。词人提问,似乎是在追溯明月起源、宇宙伊始,又好像是在赞叹中秋美景、造化巧妙。其中蕴涵了词人对明月赞美和向往之情。作者之所以要化用李白诗意,一是李白咏月诗流传甚广,二是苏轼经常以李白自比,这里也暗含此意。李诗语气比较舒缓,苏词改成设问句以后,便显得峭拔突兀。苏轼将青天作为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豪放性格与非凡气魄。“不知”二句承前设疑,引导读者对宇宙人生这一类大问题进行思索。“天上宫阙”承“明月”,“今夕是何年”承“几时有”,针线细密。继续设疑,也将对明月赞美向往之情推进了一层。设问、思索而又不得其解,于是又产生了“我欲乘风归去”遐想。李白被称为“谪仙”,苏轼也被人称之为“坡仙”。词人至此突发奇想,打算回到“天上”老家,一探这时空千古奥秘。苏轼生平自视甚高,以“谪仙”自居,所以他当然能御风回家,看看人间“今夕”又是天上何年?仙境是否胜过人间?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奇想,首先来自他对宇宙奥秘好奇,另首先更主要是来自对现实人间不满。人世间有如此多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在神仙生活。苏轼以后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以及《前赤壁赋》描写自己在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感觉,皆产生于共同思想基础。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个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个相反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琼楼玉宇”即使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有意找出天上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能够体会到月亮美好,以及月光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矛盾心理。这种矛盾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热爱生活思想感情,显示了词人开阔心胸与超远志向,所以为歌词带来一个旷达作风。“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根本原因,“起舞搞清影,何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能够与自己清影为伴。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心理转折开阖中,展示了苏轼情感波澜起伏。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必定,雄健笔力显示了情感强烈。55/87下片写望月怀人,即兼怀子由,同时感念人生离合无常。换头由中秋圆月联想到人间离别。夜深月移,月光穿过“朱阁”,照近“绮户”,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这里既指自己思念弟弟深情,又能够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一切离人。月圆人不圆是多么令人遗憾啊!词人便无理埋怨圆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相形之下,愈加重了离人愁苦了。无理语气深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手足深情,同时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同情。词人毕竟是旷达,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便转而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如此,又何须为暂时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故结尾“希望”便推出了美好祝福。“希望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突破空间阻隔,让对明月共同爱把彼此分离人结合在一起。这两句并非普通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空间以及人生这么一些重大问题所持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丰富博大。张九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苏轼就是把前人诗意化解到自己作品中,熔铸成对天下离人共同美好祝福。全词设景清丽雄阔,如月光下广袤清寒世界,天上、人间往返驰骋开阔空间。将此背景与词人超越一己之喜乐忧愁豁达胸襟、乐观情调相结合,便经典地表达出苏词清雄旷达格调。56/87

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情景。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大雁正擦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乡思愁绪。

这首五律即使以第三联驰誉当初,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友好,相当优美。57/87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特点。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写早春,要写出特点,与繁花竟放春景就有不一样,“物以稀为贵”,早春时节春草之色也是很娇贵。“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韩愈《春雪》)。这是一个心理状态。严冬方尽,余寒犹厉,突然看到这美妙草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这一些些轻淡绿,是当初大地唯一装饰;可是到了晚春则“草树知春很快归”(韩愈《晚春》),这时那怕柳条儿绿得再好,人们也无心看,因为已缺乏那一个新鲜感。韩愈紧紧围绕“早春”主题,写草刚出芽时有嫩色,一场清新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茸茸,邀望可知是春草出露嫩芽,蒙蒙茸茸,清新可爱,又正因是早春,草还没有长高长大,走近再看,才见稀疏初芽,并不能形成绿色一片,人们说好诗如画,韩愈这首诗写草色传神之笔,恐怕是画也难以表现境界。后两句说这初春生机,带给人欣喜和柔美生命意识,是远远胜过暮春烟柳之色。

58/87同是春景,诗人却进行比较,评出高低,显然他喜爱早春,当是因为早春是期望了一冬春消息最先透露者,早春是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有力证实,早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诗人观察细致,表示新巧,语言自然,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热爱和赞美之情。所以,诗人就在第三句转折时提醒说:“最是一年春好处。”是呀,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天最好处却又在早春。

这首小诗,诗人只利用简单文字,就常见“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奇,给人一个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59/87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是一首题壁诗,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清幽脱俗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隐逸情怀。2、由本诗演化出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3、了解性背诵:(1)其中有四个字成了以后中国园林艺术、文学艺术美学追求,蕴含这一美学追求两句诗是

。(2)既写出环境极静极美,又表达出诗人内心旨趣,富有言外之意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问题正当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时,突然出现了转机,生发出新希望了。我们可用《游山西村》中“

”来形容这种境界,也可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

”或《西江月》“

”(4)借写景抒发隐逸之情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5)描绘山寺幽深清寂景色,意境深邃诗句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诗句是(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诗句是:______________。

(6)大自然漂亮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7年级下册60/87(1)《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你读后有怎样感受?试着将其改写成一段写景散文。景物有古寺、初日、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水,可谓步步有景。这些景物都幽雅、宁静、安闲,即使有鸟儿欢跃、钟筹声响,也只是以动村静,更增添了一份肃穆与淡然之气。使人读后好像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净地,心中杂念、浮躁消失殆尽,不禁沉醉于这么幽林清潭、山光花色之中。清晨我漫步走到这座古寺,初升太阳照耀着高耸丛林。一条波折小路通向幽静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禅房。山光明净,鸟儿欢悦地歌唱,深潭倒影,更使人以为心境空灵。万物一片寂静,只听到那悠悠钟磬回声。(2)《题破山寺后排院》中“曲径通幽处,排房花木深”是从来为人所称诵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曲径”一句,写出了禅房位置及环境,诗句妙处于于“曲”“幽”“深”三字程度都是不确定,它们只是点出了景物主要特点。诗句留给读者无限暇想空间,读者会身不由己地进入境地,使原来“无我之境”成为“有我之境”,读者心灵也受到这种清灵幽深环境吸引与净化,人与自然成为友好一体。诗句既给人美妙想像、愉悦感受,又给人心灵净化与升华,而且这一切全在不动声色之中进行,这便是其超人之处了。(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写出了哪些感受?两句中"悦"和"空"各是什么意思?"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从内心感受来描绘后禅院清静幽美。迷人山光景色使小鸟儿怡然自啼,山光和白云在潭水中倒影更是秀美无比,令近潭观水者忘却心中一切杂念。这就愈加衬托出其景之幽静佳绝。一个"悦"字,赋予鸟儿以人灵性,向读者传达了鸟音关关画外音。一个"空"字,深入增强了画面静趣。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中“悦”与“空”都是使动使用方法,应了解为“使……欢悦”“使……消除”不然整句诗歌意义将无法把握。(4)"曲径通幽处"有版本作"竹径通幽处",你以为"曲径"和"竹径"哪个愈加好?为何?曲径通幽处好,小路是弯曲,含有曲线美61/87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情感:“表达了忧国忧民,伤时忧世情怀”。2、了解性背诵:(1)古代诗文中描写洞庭湖胜景名句很多,如

①(孟浩然《临洞庭》)②

(杜甫《登岳阳楼》)③

(范仲淹《岳阳楼记》)(2)⑴诗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磅礴气势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络在一起,意境深远诗句是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62/871.全诗写了作者登楼时所见所感,他见了什么景有何感受?洞庭湖壮阔之景——孤苦漂泊无依与忧国忧民之情2.关于首联,有两种了解,一个是得偿所愿喜悦,一个是今非昔比百感交集,你怎么了解?诗开头两句有两种了解:一是认为“昔闻”是渴望已久;“今上”是如愿以偿甚喜,也就是说表示了杜甫终于实现登楼宿愿愉快。“昔闻”

“今上”,喜初登也。二是认为,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漂泊天涯等许许多多感触,才写下这两句:过去只听说有洞庭水,到迟暮之年才真上了楼。这是沉郁之感,不是喜悦之情。假如是喜悦之情,与结尾“凭轩涕泗流”也连不到一起了。3.赏析“坼”、“浮”“坼”字,诗人写得有力,好像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磅礴气势。(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而“浮”字,含有十分鲜明动态感,在诗人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而且主宰着它们沉浮,日月星辰都伴随湖水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4.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景和情有什么关系?译文:吴越两地被辽阔浩瀚湖水分割于东南;沧茫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景:洞庭湖辽阔无垠,烟波浩淼。情:诗人有不灭济世博大胸襟。他眼中不只是一个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乾坤;他胸中不但仅有他自己,而是天下百姓。这就使他这两句诗比起孟浩然两句诗“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更显得气势非凡,惊天动地。63/875.从意境来说,三、四句宽敞,五六狭窄,似乎不大相当。这是为何?其实,空阔境界往往能激发人们飘零之感。6.尾联作者为何不直接抒发爱国感情?自己越惨,越想着国家,更显伟大胸襟,古代文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即使在困厄时也想着国家“穷也兼济天下”,在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7.杜甫、范仲淹笔下洞庭湖,你更观赏哪一个?说说理由。示例:杜甫诗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写出洞庭湖壮阔,景色宏伟。范仲淹描写洞庭湖利用了“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概括湖面壮阔。8.杜甫、范仲淹都是借景抒情,但所抒情有所不一样,请简单加以分析。(2分)杜诗抒发出远离故乡,思念亲人悲愤之情;范文利用对比手法,表现出那种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政治胸怀。64/879.读关于岳阳楼一幅对联,完成练习。上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句,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散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下!下联: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会来?(1)上联写了四个著名历史人物与岳阳楼相关事,四个人物即 、 、 、 .(2)“杜少陵五言绝句”指是杜甫所写 ,“范希文两字关情”中两字是指 和 。(3)“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下”化用 诗《登幽州台歌》,“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会来”化用 诗《饮酒》。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杜甫范仲淹滕子京吕洞宾《登岳阳楼》忧乐陈子昂陶渊明65/87蝉

唐虞世南

垂緌ruí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jiè秋风。1、这是一首咏物诗,从

等三个方向写出了蝉特点。这首诗表面上是写蝉,其实是用了

写法,表示含蓄,寓意深刻。2.党领导干部当如唐代诗人虞世南《蝉》诗所言“_________,_________”依靠自己高洁品行赢得人们广泛赞誉。3、对下面这首唐诗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

A.首句写蝉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形象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