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第1页第10课苏联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苏联解体第2页课程标准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八一九事件”和苏联解体基本史实,深入分析和探索苏联解体原因。知识与能力分析赫鲁晓夫改革成败,分析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经过对苏联解体过程分析,学会把握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络,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进行思索,学会利用比较和综合方法。第3页重点

赫鲁晓夫时期改革。难点

苏联解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比较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深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意义,初步锻炼学科综合能力。第4页一、赫鲁晓夫改革二、苏联解体第5页一、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患脑溢血逝世,终年74岁。第6页斯大林逝世,苏联高层送葬,包含赫鲁晓夫和中国总理周恩来第7页1.赫鲁晓夫为何要进行改革?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了怎样成绩?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改革为何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情况?4.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其后果是什么?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第8页1.赫鲁晓夫为何要进行改革?“斯大林时代”存在严重弊端,改革势在必行。2.赫鲁晓夫在经济领域进行了哪些改革?取得了怎样成绩?内容:提升农产品收购价格、削减农业税、增加国家对农业投资、扩大集体农庄经营自主权等。成绩:调动了农民生产主动性,使苏联农业形势有所好转。第9页3.赫鲁晓夫在经济方面改革为何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农业落后情况?原因:改革只是在详细做法上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修补和调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改革缺乏深思熟虑和重复试验;赫鲁晓夫个人性格存在着独断专横、急于求成毛病。第10页4.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采取了什么做法?其后果是什么?做法: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根源归结为斯大林个人品质,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所以,他即使从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办法,但只是在原有体制框架内进行小修小补。后果: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第11页第12页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全名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1894—1971),前苏联领导人。他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1918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31年由区委书记爬到了苏共莫斯科州委和市委第一书记职位,1938年担任乌克兰共产党第一书记,隔年进入了中央政治局。1949年到1953年,任苏共中央委员会书记。1953年9月,他第13页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赫鲁晓夫在1956年2月主持召开了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会上,赫鲁晓夫抛出“三和”(和平过渡、和平共处、和平竞赛)路线,并在所谓“反对个人迷信”幌子下大反斯大林,推行一系列路线。1958年底,赫鲁晓夫又担任了苏联部长议会主席职位。1959年他经过苏共“二十一大”深入自己改革政策,清洗老布尔什维克。1960年他片面撕毁苏联与中国签署几百个协议和协议,撤走在中国全部教授。1961年苏共召开“二十二大”,赫鲁晓夫提出“全民国家”、“全民党”方针与政策。1963年,在赫鲁晓夫大肆反华同时,苏联与美、第14页英签署了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1964年,勃列日涅夫等人策划发动了宫廷政变,免去了赫鲁晓夫一切职务,他被强迫退休,成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自此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下台后郁郁寡欢赫鲁晓夫在乡间隐居,他在这段期间撰写了回想录,详细记述了自己政治生涯,披露了很多重大事件内情,他家人在苏联官方试图没收书稿情况下,秘密将书稿运输到西方出版。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赫鲁晓夫因心脏病在寂静中病死,当初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显著突出他名字。第15页赫鲁晓夫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第16页苏联食品短缺,人民排长队购置食品。第17页1956年在莫斯科红场上阅兵式上,已经看不到斯大林头像。第18页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1906—1982),前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和军队最高领导人。1906年12月19日,勃列日涅夫出生于今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1931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升为少将。1952年任苏共中央书记。第19页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改任苏军总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任哈萨克党中央第一书记,主动推行赫鲁晓夫垦荒政策。1956年再次当选为党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1957年开除马林科夫集团后,升任主席团正式委员。1960年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1964年10月14日参加推翻赫鲁晓夫政变,任苏共第一书记。在结束了赫鲁晓夫无序而带有自由化色彩改革之后,勃列日涅夫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其领导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在任期间,苏联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数量超出美国,成为军事上超级大国,不过苏联国内福利也有很大发展。在他统治后期,因为超高军费开支和失败计划经济,苏联经济已经停滞。第20页戈尔巴乔夫二、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原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总统。1931年出生于俄罗斯一个农民家庭。1952年加入共产党。1955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做过多年党务工作。1980年当选为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第21页

1985年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同年兼任苏联国防会议主席。在职期间,对外推行以“新思维”为关键政策,对内实施所谓“公开性”、“民主化”政策,对东欧以及苏联国内产生了很大消极影响。1990年3月当选苏联总统。“八一九”事件后,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99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2月25日正式辞去苏联总统职务。戈尔巴乔夫第22页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后,针对苏联经济现实状况,开始了逐步改革,不过最终其改革办法也没有改变苏联经济现实状况和人民困苦生活现实状况;之后,戈尔巴乔夫又对政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行“新思维”和“人道、民主社会主义”,实施多党制,这些改革不但没有取得成效,反而使苏联社会愈加混乱,国家权力分散,各个加盟共和国趋向分离状态,最终造成了“八一九事件”暴发。第23页叶利钦叶利钦1931年2月1日出生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南乌拉尔),俄罗斯族。他自1955年从乌拉尔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后,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工作了30年,曾任该市住房建筑联合企业总工程师、经理,1976年任苏共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书记。叶利钦于1985年调往莫斯科担任党、第24页政要职,1985年12月至1987年11月任苏共莫斯科市委第一书记,1987年11月至1989年5月任苏联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叶利钦于1989年3月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1990年5月在俄罗斯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俄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1991年6月,叶利钦在全民选举中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1991年12月,他同原苏联其它10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一起发表联合宣言,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996年7月,叶利钦再次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他曾屡次访问中国。第25页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和其它几名苏联高级官员组成了“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并经过电视台和电台向全国宣告苏联进入“紧急状态”,企图夺取苏联最高权力,但在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及其支持者和西方国家反对下,政变不到三天即宣告失败,此次事变之后,叶利钦快速掌握了俄罗斯境内全部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第26页八一九事件中莫斯科第27页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第28页俄罗斯国旗第29页15个加盟共和国独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吉尔吉斯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达维亚俄罗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克兰乌兹别克白俄罗斯第30页1990年3月,立陶宛首先脱离苏联,宣告独立。接着,格鲁吉亚也宣告独立。1991年8月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相继宣告独立。12月下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顿存在。俄罗斯联邦接管克里姆林宫。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苏联国旗悄然下降。苏联解体第31页由列宁创建、拥有1900万组员苏联共产党毁于一旦,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超级大国之一苏联瓦解,这一现实令世界瞩目和震惊,并引发世人议论和深思。请同学们想一想:苏联解体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第32页苏联解体主要原因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根本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原因西方和平演变——外部原因第33页苏联解体对世界局势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世界:标志着以两极格局和集团反抗为基本特征旧国际格局终止,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巨大挫折与打击,同时也说明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失败,客观上促进了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探索。第34页独联体是独立国家联合体(CommonwealthofIndependentStates—CIS)简称。1991年12月8日,苏联三个加盟共和国——白俄罗斯、俄罗斯、乌克兰三国领导人在白俄罗斯别洛韦日签署了一项关于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定。21日,除波罗海三国和格鲁吉亚外,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当初首都阿拉木图会晤,经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议定书》等文件,宣告苏联已不复存在,并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正式解体。

独联体第35页独联体没有中央领导机构,不含有国家性质,不是凌驾于国家之上实体,它以主权平等为基础,为各组员国深入发展和加强友好、睦邻、友好、信任、谅解和互利合作关系服务。独联表达有12个组员国,分别是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格鲁吉亚(2008年8月14日,格鲁吉亚议会经过退出独联体决议)、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独联体主要机构有国家元首理事会、政府首脑理事会、跨国议会大会、协调协商委员会等。其中,国家元首理事会是独联体最高机构。独联体总部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第36页独立国家联合体形势图第37页1991年独联体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举行会晤第38页年9月,独联体国家首脑会议在阿斯塔纳举行第39页历史启迪为何中国和苏联改革会造成不一样结果?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应不停经过改革来完善;社会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第40页概况:中国改革苏联改革

时间:1979年至今1985年—1991年

领导人:邓小平戈尔巴乔夫

背景中国刚才经历十年动荡,经济倒退,为了处理这些问题,所以实施改革

苏联在美苏争霸中渐处劣势,为了摆脱困境,所以实施改革

方针:中国改革方针:改革,包含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含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含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点之一,是我国走向富强必由之路。中国改革与苏联改革比较第41页苏联改革:1.改革社会主义理论。2.改革经济体制。3.改革政治体制,在公开性、多元化、民主化思想指导下,放弃了改革社会主义方向。4.调整对外政策,实施对外关系“新思维”。

特点:中国经过改革渐进式地完善社会主义,在经济飞速发展前提下,不停提升综合国力。而且改革先是在沿海一些地域进行试验,降低了全方面改革可能带来风险。

苏联进行是全方位改革,严重偏离了社会主义,在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时,又把重心转移到政治改革,使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处理。

结果:中国国力飞速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成为世界强国之一,至今还在发展当中。

苏联解体,俄罗斯经济几乎瓦解。第42页二战后国际格局改变日本西欧美国苏联东欧国家亚非拉瓦解着两极格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最终结束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第43页课堂小结戈尔巴乔夫改革苏东剧变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经济改革引发经济危机政治改革引发思想混乱改革最终造成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俄罗斯等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成立独联体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根本性质改变东欧剧变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赫鲁晓夫改革第44页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能力拓展延伸探究第45页1.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将改革重点首先放在了

)A.政治领域

B.经济领域

C.思想领域

D.外交政策2.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八·一九事件”。以下对此事件叙述正确是()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