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最苦与最乐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序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5011.最苦与最乐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者:梁启超加油呦?2/50关于议论文常识什么是议论文?议论文亦称说理文、论说文,就是讲道理、论是非。作者经过事实材料和逻辑推理来说明自己观点,表明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3/501、表示方式:2、三要素:(1)论点:(2)论据:(3)论证:议论论点、论据、论证。作者看法和主张。1、标题2、文章开头3、结尾4、中间①一个中心论点。②有有几个分论点,用来补充证实中心论点。提出论点理由和依据。①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用论据证实论点过程和方法。详细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身经历等。名人名言、谚语、古代文件、经典著作、自然科学原理、定律、公式等。

4/50议论文常识简介常见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①举例论证:②道理论证:③比喻论证:④对比论证:3、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处理问题(结论)提出论点——分析论点——得出结论经典事例。经典著作精辟看法、名人名言、公认科学原理、定理、公式等。

打比喻。正反相互对立事物比较。

5/50议论文常识介绍: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构提出问题处理问题分析问题(本论)(引论)(结论)6/50议论文表示方式1、议论文中记叙,往往概括性很强,作用:用事实证实某一观点或主张。2、议论文中时而有生动形象描写,作用:更鲜明生动地证实了某一观点。3、议论中抒情,会使议论更有感染力,更深入人心。议论文语言严密、准确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7/50作者梁启超生卒年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籍贯广东新会社会地位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代表作《饮冰室合集》《李鸿章传》《清代学术概论》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认一认8/50解释词语:

失意:如释重负:莫若:达观:

注音:契约()揽()悲天悯人()

qìlǎnmǐn不得志。形容心情担心后轻松愉快。不如。对不如意事情看得开。字词检测

9/50

哀叹时事艰危,同情人民疾苦。证实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文书。悲天悯人:契约: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顿。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人,品德高还有志向有理想人。

字词检测10/50

用最喜欢方式自由朗诵课文并填空。_______是人生最大痛苦。_______是人生最大高兴。负责任尽责任整体感知11/50人生当___________,而不能__________。勇于负担责任逃避责任

用最精练语言概括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整体感知12/50

文章能够分为几部分?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理清结构一、(1、2段)论“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痛苦”。

二、(3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高兴”。

三、(4、5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13/50研读课文(一)谈苦14/50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原因是

,失意而不苦原因是

,老、病、死不苦原因是

。作者认为真正痛苦源自

。依据课文内容填空:知足

安分

达观

责任

谈苦15/50

为何“身上背着一个未了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谈苦16/50

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证实自己观点呢?

个人对他人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谈苦17/50

作者认为责任有种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个责任吗?对人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谈苦18/50

对自己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自己和未来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谈苦19/50

(二)论乐20/50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来形容尽责任之后乐呢?请找出来,并讲讲它们含义和作用。论乐21/50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古语——如释重负含义:好像放下了沉重负担。形容心情担心后轻松愉快。含义:原来担心或害怕担心心情得到了缓解。论乐22/50

作用:利用引用论证方法,有力地证实了尽责任是人生最大高兴这一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含义:不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论乐23/50

作者认为这种乐决定权在谁呢?结合文中语言谈谈你了解。

相关句子: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乐处。

高兴之权,操之在己。论乐24/50(三)担责任25/50

找出作者引用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含义以及要证实什么。担责任26/50孟子——君子有终生之忧

含义:君子一生担心对社会国家所负责任没有做好,因而终生都处于忧虑之中,但不会有一朝一夕对个人遭遇激愤。担责任27/50曾子——任重而道远

曾子——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含义: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含义:一直走到死时候才放得下,不也是很远了吗?担责任28/50

证实天下事从苦中得来乐才是真乐,从而得出了“人生当勇于负担负责”结论。引用名言作用:担责任29/50

作者为何说“仁人志士忧国忧民”、“诸圣诸佛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尽得大责任,就得大高兴”,“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担责任30/50

最终一段证实了什么内容呢?“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一样?

“卸却责任”指未尽责任,丢开不论;“解除责任”指尽了责任,再无负担。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证实了“人生不应该逃避责任”。担责任31/50

文章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最终一段中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合作探究32/50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尽得大责任,就得大高兴;尽得小责任,就得小高兴。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合作探究33/502.文中利用了哪些不一样句式和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句式:陈说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必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合作探究34/50

即使本文谈是严厉话题,但因为句式、论证方法改变,使得文章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好处:合作探究35/503.本文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好处:大量排比,使文章流畅,气势磅礴;设问能够引发读者注意和思索;反问使语气更强烈,增强语言说服力。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合作探究36/50分说

最苦:未尽责任

最乐:尽了责任

有苦才有乐苦中有真乐责小得小乐责大得大乐总说

负担责任取得高兴

板书设计37/50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A.对他人责任:B.对事责任:C.对自己责任:②.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③.请从最终一段中找出与“高兴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一句:④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考考你38/50①用文中相关语句填空:对人责任:

对事责任:

对自己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自己和未来自己立了一个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39/50②中心论点是: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高兴。

原文回答:尽得大责任,就得大高兴;尽得小责任,就得小高兴。③相符合句子:尽得大责任,就得大高兴;尽得小责任,就得小高兴。④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第3自然段),引用论证。解答举例论证:答应事、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没赔礼对比论证:负责任之苦与贫困老死之苦40/501.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词语、俗语、谚语。

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拓展延伸41/502.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看法,说说作为学生应尽到什么责任。

您虽不能左右天气,但您能够改变心情。您虽不能改变容貌,但您能够展现笑容。您虽不能逃避现实,但您能够勇敢面对。您虽不能样样如意,但您能够事事尽力。拓展延伸42/50提醒:①培养热爱集体、自觉维护集体利益责任感。②建立自信,要有毅力,勇于面对失败。③培养学习责任感。拓展延伸43/50反馈练习44/50读名言,说含义,举实例。例:(1)孔子:无入而不自得句义:不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举例:如安贫乐道颜回、笑口常开弥勒佛……反馈练习45/50(2)孟子:君子有终生之忧。

句义:君子一生都有还未尽完责任忧虑。

举例:孙中山——革命还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反馈练习46/50(3)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句义:我天天用下面三件事情来反省自己。为他人做事,有没有不尽力地方?和朋友交往,是不是都守了信用呢?老师所教课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呢?举例:桃园三结义、一诺千金……反馈练习47/50(4)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义:在天下人都还未忧虑之前,就先忧虑;在天下人都以为高兴之后,才觉高兴。

举例:屈原等爱国仁人志士……反馈练习48/50四、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