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导学案_第1页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导学案_第2页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导学案_第3页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导学案_第4页
纲要(上)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导学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朝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速亡的原因。【课程导学】[问题导学]1.有学者认为,秦朝的第一个改变是为统治者设计了一个新制度,成为“大一统”所需的一种能够超越地域联系的制度和价值观,这种制度和价值观的绝对权威是半人半神的统治者。试指出“这种制度”及其突出特点。提示:制度:皇帝制度。特点:皇权至上。2.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应如何认识这一权力运行机制?提示: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皇帝听取多方意见后集思广益,作出最终裁决,这一权力运行机制有助于减少皇帝决策失误。3.分封制下,实行“世卿世禄制”。而立郡县以后,只要平民的才能得到皇帝或上司的赏识,不但有机会到郡县当官,还有机会到中央官僚机构当官,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从统治基础上看,郡县制的推行有何重大意义?提示:郡县制使得普通人可以获得做官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知识梳理]一.秦的统一(1)条件客观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各地域经济的发展;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主观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商鞅变法后,秦国日益强盛;远交近攻的策略(2)过程灭掉六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定都咸阳开疆拓土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在北方,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14年,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确立政治制度及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①皇帝制度:嬴政自称“始皇帝”,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背景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秦王嬴政自认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内涵丞相和诸大臣听命于皇帝,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其自称“朕”,命和令分别称为“制”与“诏”,印称为“玺”。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礼仪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地位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②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分掌具体事务。职责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九卿三公之下是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决策方式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③郡县制度: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背景战国时期郡县制已经形成;秦始皇总结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历史教训。内容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县丞、县尉。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长官任命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构图解史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2)巩固统一: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行法律,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3)民族关系中央机构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民族治理①北逐匈奴,修筑长城。②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4)文书制度: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5)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6)法律与教化: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律的编纂。三.意义(1)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2)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3)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易混辨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是指一种决策方式,其特点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等大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独断性。中央集权是针对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言的,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分权相对。其特点是全国军、政、财等大权都归属中央,地方必须绝对听命于中央,没有任何独立性。四.秦朝的灭亡秦朝暴政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征发繁重,民不聊生;刑法严苛,摇手触禁;焚书坑儒,文化专制农民起义①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建立张楚政权,结果遭镇压②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日益壮大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约法三章”赢得民心,项羽刚愎自用,最终被刘邦击败[问题探究]探究点1秦朝“帝国体制”的特点材料秦王朝统一全国后……在政治体制上,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体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在“帝国体制”的政治结构中,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等所有一切权力都掌握在皇帝手中。皇权是帝国政治的核心,官僚是皇权统治的工具。一种新型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摘编自《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朝“帝国体制”在政治上的主要构成和特点。提示:构成: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特点:皇权至高无上,皇位世袭,官僚是维护皇权的工具(或为皇权服务)。【拓展深化】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官僚政治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贵族政治皇权独尊皇权至高无上;帝位终身和皇位世袭;皇帝称号和使用的物品都具有专一性高度集权地方绝对服从中央;中央官员各司其职、相互牵制,最后集权于皇帝两对矛盾始终贯穿两对矛盾:一是中央内部矛盾,主要表现为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二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家国同治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是为皇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探究点2郡县制的形成与影响材料下表为部分古人对郡县制的观点观点出处“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柳宗元《封建论》“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顾炎武《郡县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思考: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以“郡县制”为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提示:(示例)观点:郡县制的形成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论述:郡县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先进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图强的产物,郡县制是中央集权发展的产物,是大一统国家基本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的优势(相较于分封制):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严格服从中央,以郡统县的二级管理体制效率极高,从中央到地方政令畅通,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直接便捷,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②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不能世袭,不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而危及中央,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郡县制的作用、影响:①标志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革;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基本沿用,且不断完善发展。②改变分封制造成的分权体制,实现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③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④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拓展深化】秦朝大规模推广郡县制的原因及评价原因政治上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初步形成和推行,奠定了政治基础思想上法家思想奠定了秦朝推行郡县制的思想基础疆域上秦朝疆域空前扩大,为推行郡县制提供了现实可能文化上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局面,促进了秦朝郡县制的推行评价(1)进步性: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2)局限性:郡县制过分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地方缺乏权力和自主性,不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课后练习】1.《汉书·主父偃传》中提到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此“功”指的是秦始皇()A.行郡县制 B.统一货币,统一文字C.修筑长城 D.灭掉六国,实现统一2.秦朝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等官员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权力运行机制()A.有助于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B.极大地削弱了君主专制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使民主观念渗入政治体制3.有学者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犹存”是指()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事务,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这反映了秦朝政体的本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