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教案:8 蒲柳人家(节选)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教案:8 蒲柳人家(节选)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教案:8 蒲柳人家(节选)_第3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教案:8 蒲柳人家(节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蒲柳人家(节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熏陶、隐匿、掂量、一气呵成、两肋插刀、天伦之乐〞等词语。2.了解作者刘绍棠及其充满浓郁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的乡土文学创作。3.把握课文内容,欣赏文中刻画的鲜明饱满的人物形象。4.体会小说中精彩的人物肖像、语言和动作描写,揣摩作者语言运用的高妙之处。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诵读课文。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小说情节。2.通过合作研究探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仔细体会并深入理解小说语言的运用之妙。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阅读经验,研讨交流,进一步把握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从而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岸边农村的世态民情,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征,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感受其中浓郁的民族传统气息,进一步理解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古运河图片)同学们,阅读古典小说?水浒传?,其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令人荡气回肠。比方“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一丈青〞扈三娘。今天,我们学习刘绍棠的?蒲柳人家?就是一篇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形成独特风格的乡土作品。让我们一起走近刘绍棠,走近他笔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刘绍棠(1936—2019),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荷花淀派〞代表作家之一,堪称“铁心务农〞的乡土文学大师。他长期坚守“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的创作风格,作品深受读者喜爱。代表作品有?蒲柳人家??京门脸子??运河的桨声??蛾眉?等。2.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痱子(fèi) 擀面杖(gǎn)腌臜(āza) 捯气(dáo)筵席(yán) 名讳(huì)戏谑(xuè) 荣膺(yīng)坍塌(tāntā) 呱呱坠地(gū)两肋插刀(lèi) 嘬(zuō)剜肉(wān) 抡(lūn)烙(lào) 烟囱(cōng)驾驭(yù) 掂量(diān)(2)词语释义白瞪:翻白眼,表示轻蔑、厌恶。勒令:用命令方式强制人做某事。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荣膺:荣耀地接受或承担。膺,承受、承担。腻歪:方言,厌恶,厌烦。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道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一气呵成:形容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实质内容)。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芒刺在背: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形容坐立不安。望眼欲穿: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不知好歹: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多形容不辨是非,不知轻重利害。也指不懂得别人的好意。两肋插刀:指为朋友敢于冒险,甚至牺牲性命。形容重情义、讲义气。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本文集中刻画了哪几个主要人物形象?答案例如:何满子、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2.课文是整部小说的前两节,但情节相对独立完整。请找出能串起全文的一句话。引导学生根据这句话,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提几个问题。答案例如:“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人物角度:何满子是个怎样的人?爷爷何大学问是个怎样的人?一丈青大娘是个怎样的人?情节角度:何满子为什么会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环境角度:这件事发生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社会环境又是怎样的?3.通读课文,归纳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各自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答案例如:作者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刻画了三个人物的音容笑貌、喜怒悲乐。何满子:聪明机灵、活泼顽皮。奶奶一丈青大娘:泼辣大胆、豪爽坦诚、口利心甜、溺爱孙子。爷爷何大学问:仗义疏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好说大话、喜戴高帽子、爱讲排场、爱摆阔气。4.何满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在小说中起着什么作用?答案例如:何满子是一个好动顽劣、聪明机灵、好学爱问、伶俐可爱的孩子。他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由他串起了整个故事。用一个小孩的眼睛看世界,可使故事场景连贯、情节简明,易于读者感受并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小说第1自然段运用了什么描写?从全文来看是什么表达顺序?分别有什么作用?答案例如:①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渲染当时家里紧张的气氛、人物内心的恼怒,增强故事的悬念。②倒叙。作用是把最后发生的事情或结局提到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一丈青大娘性格鲜明,课文第6~8自然段主要表现了她哪些方面的性格特点?为表现这些性格特点,采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答案例如:主要表现了一丈青大娘泼辣、疾恶如仇、善良能干、热心助人的性格特点。采用了外貌、神态、语言、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如“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动作描写:如“挽了挽袖口,手腕子上露出两只叮叮当当响的黄铜镯子,一阵风冲下河坡,阻挡在这几个纤夫的面前,手戳着他们的鼻子〞“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语言描写:如“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神态描写:如“一丈青大娘火了起来〞“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除了以上这些正面描写外,作者还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之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3.第9自然段通过哪些事情表现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条不超过5个字。答案例如:①洗三摆小宴。②满月摆大宴。③亲缝百家衣。④打造长命锁。这些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一丈青大娘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更突出了她对孙子的疼爱和珍视。4.第10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答案例如:结构上: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写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自然引出下文她与儿媳妇的矛盾。5.第11自然段中交代何满子父亲、母亲的故事是否多余?为什么?答案例如:不是多余的情节。因为这些故事情节是为后文写婆媳之间的矛盾做铺垫的。只有把这些故事情节交代清楚,才能更好地表达下文。6.就全文来看,第13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例如:这一段在结构上与第1自然段遥相照应。在内容上解释了爷爷为什么把何满子拴在了葡萄架的立柱上,解开了文章开头设置的悬念。7.何满子的爷爷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被叫作“何大学问〞?答案例如: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由于职业关系,他见多识广,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8.课文第15~26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答案例如:运用了插叙。介绍爷爷何大学问外号的由来,主要的营生和性格特点,对孙子的期望等,使故事情节更加充实,人物形象更加饱满。9.第21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例如:这一段是心理描写,写出了何大学问对自己人生、家境以及家族未来的思考。因为他自己“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表现了他急于通过知识来改变家族命运。10.为什么何满子不喜欢跟着老秀才念书,反而跟着洋学生周檎学了一大堆字?答案例如:因为老秀才迂腐寒酸,满口之乎者也,教学方法陈旧老套,枯燥无味。而且总是高高在上,还总是敲他的头体罚他,令何满子感到压抑,毫无乐趣,所以逃学。而周檎是个年轻的学生,充满朝气和活力,思想进步新潮,孩子自然喜欢。这其实是两种教学方法的对照,暗示了旧式教育逐渐被淘汰的趋势。11.第26自然段是插叙的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段在文中的作用。答案例如:何大学问对孙子的疼爱。作用:与下文严厉惩罚何满子的情节形成鲜明比照。(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分析“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中加点词句的妙处。答案例如:这句话在口语化的表述中参加了书面语,诙谐幽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一丈青大娘骂人比喻为“雨打芭蕉〞和“鼓点〞,形象生动地写出一丈青大娘骂人出口成章、毫不费力的特点。2.第7自然段中的动词用得生动传神,找出来并体会其中的表达作用。答案例如:“挽了挽〞“一阵风冲下〞“阻挡〞“手戳着〞等一系列动词,逼真地写出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豪气。“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威武勇猛和力气之大。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从侧面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3.体会第10自然段中“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一句的特点。答案例如:这句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俗语,说明了何满子在奶奶心目中的地位,凸显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乡土气息。4.第12自然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分析其作用。答案例如:运用了夸张、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这句话运用夸张,写出奶奶对孙子的溺爱程度之深。“长到四五岁,就像野鸟不入笼,一天不着家〞,运用比喻,写出了何满子的淘气。“奶奶八样不放心,怕让狗咬了,怕让鹰抓了,怕掉在土井子里,怕给拍花子的拐走〞,运用排比,表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牵挂和疼爱。5.第15自然段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答案例如:“名讳〞是书面语,“叫得山响〞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为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的色彩。6.第17自然段中“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一句有什么特点?答案例如: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评书艺术的表现手法,多用四字句,讲究押韵和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7.第20自然段“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句中的“真〞应如何理解?答案例如:他有真正的行动: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何大学问所下的这些功夫,表现出他对文明进步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渴求知识而不得的贫苦百姓的心声。8.赏析句子:“何满子就像春蚕贪吃桑叶,一册唱本不够他几天念的。〞答案例如: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何满子学习唱本〞比作“春蚕贪吃桑叶〞,形象生动地写出何满子学习、领会知识的速度之快,表现了他的聪明伶俐。(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主旨。答案例如:本文节选的是小说中的前两节。这两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书中三个主要人物——六岁男孩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光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热情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多情重义的劳动人民。2.作者在塑造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这两个人物形象时,寄托了怎样的感情?答案例如:作者在这两个人物身上寄予了深厚的感情。这些朴实的农民,生活是贫困的,精神却是富足的;物质是匮乏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可以说,小说正是透过一幅幅风俗画,热情地赞颂了京北运河畔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歌颂了他们的朴素单纯、热诚正直、义侠血性、慷慨豪宕和博大宽厚的灵魂。(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蒲柳人家?是刘绍棠独具风格的乡土文学的代表作。你认为它独特的民俗情调表达在哪些方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熟悉的古典文学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说岳全传?等进行比照、交流)答案例如:(1)从人物形象来说,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性格特点和传统美德。这从“一丈青大娘〞这个外号和爷爷何大学问“一副关公相貌〞,乃至为人处世的方式上,都显示了作品的民族本色。(2)从情节设计来说,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在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如一丈青大娘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古北口等传奇笔墨,正是典型的对古典文学传统的继承。(3)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民族的。小说的结构颇得?水浒传?神韵,即前几节分别介绍一位人物,最后由一个故事将人物串联在一起。再如多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用外号概括人物性格特点等,这些都是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常见的表现手法。(六)课外拓展,比照延伸1.试用拟写对联的方式,概括文章情节。答案例如:(1)对乡邻、伙友及弱者的友爱:一丈青治病救人妙手回春,大学问仗义疏财古道热肠。(2)对无理人、盗马贼的态度:一丈青大闹运河滩,大学问威震古北口。(3)老两口对何满子的亲情:一丈青疼孙儿千方百计保平安,大学问请先生三餐一壶望成龙。2.说说身边的“他〞或“她〞。回忆身边有典型特征的人,具体描述他(她)的一两个生动有趣的细节,不超过100字。学生互评,教师点拨。3.趣谈中国四大名著中的人物绰号。如?水浒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