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敦煌莫高窟飞天形象的发展与演进_第1页
浅谈敦煌莫高窟飞天形象的发展与演进_第2页
浅谈敦煌莫高窟飞天形象的发展与演进_第3页
浅谈敦煌莫高窟飞天形象的发展与演进_第4页
浅谈敦煌莫高窟飞天形象的发展与演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 目录TOC\o"1-2"\h\u1670摘要 124694关键词 116686Abstractt 116160KeyWords 125065前言 227870一、飞天艺术 222148二、飞天形象的发展与演进 23252(一)兴起时期的稚拙与西域化 26318(二)鼎盛时期的创新与中国化 34427(三)没落时期的混乱与公式化 56467参考文献 6PAGEPAGE1浅谈敦煌莫高窟飞天形象的发展与演进姓名:。。。。。学号:。。。。。系别:。。。。专业:。。。。。指导老师:。。。职称:。。。。。摘要:飞天形象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代名词。飞天,在印度文化中指的是在空中飞行的天神。而在现在大家眼中的飞天则说的是画在敦煌莫高窟中,集合了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特色的,被中国广大人民所认可的飞神形象,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敦煌壁画艺术专用名词。通过对莫高窟壁画中飞天形象的了解研究,进而了解中国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国内地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希腊文化之间的交汇与融合。在此按照以佛教为基础开凿的莫高窟在中国的兴起、鼎盛与没落的时期划分,来探究飞天艺术的变化与发展。关键词:敦煌莫高窟;飞天;发展与演进Abstract:Flyingimageisthemogaogrottoesofdunhuangcard,isthepronounofdunhuangart.FlyinginthemiddlefingerofIndiancultureisintheairofthegods.Whileflyingintheeyesofthepeoplenowsayispaintingsindunhuangmogaogrottoes,settheIndiancultureandwestcultureandcentralplainsculture,acceptedbyChinesepeopleflyimageofgod,iswithcharacteristicofChinesecultureindunhuangmuralartspecialnouns.Throughtheunderstandingofthemogaogrottoesmuralsintheflyingimageresearch,tounderstandwesternChinaethnicminoritycultureandChineseculture,theancientIndianculture,intersectionandintegrationbetweentheancientGreekculture.InthecutoutaaccordingtoonthebasisofthebuddhistmogaogrottoesinChina'srise,peakanddeclineperiod,toexplorethechangeanddevelopmentofflyingart.KeyWords:Dunhuangmogaogrottoes;flying;developmentandevolution方向绕窟飞翔,体态轻盈,自由飘逸,动感十足,富有生气,可以看出当时的民众生活的精神图四面貌是非常饱满积极的。值得注意的是隋代的飞天多以群体出现,不再像前期一样单个的出现在画面中。如图四是佛传故事画“夜半逾城”,在图中出现了马的四蹄由飞天托举的造型。图四图五唐代的飞天主要是画在大型经变画之中,宣扬社会美好和谐。造型表现越来越向人间靠拢,初唐的飞天面容丰满圆润,服饰颜色艳丽多彩,整体感觉是欢乐、进取、自由奔放的,飞动姿态变化无穷。这与当时王朝的整体风貌是一致的。最具有唐代前期风格中特点的飞天,是画在初唐第321窟的双飞天(图五),飞翔姿态优美,身材修长,双腿上扬,双手散花,裙带飘飘,由上而下,轻盈飘逸,动态十足。图五武周时期形象作女性相貌,并且整体格调由朴实无华转变为雍容华贵,整体形象与当时的贵妇相似,面部成为非男非女相,既有女性的慈善,又能看到男性的刚强,非常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心理,在这点上很容易看出统治阶层对宗教的影响。图六唐代后期的飞天,由于政治的原因姿态上欢快和自由的动感已经消失了。艳丽的衣饰消失,出现了清新淡雅的服饰,人体由丰腴圆润变得清瘦,神态也变得安静平和,早期的进取向上的意境也以消失。最有代表性的飞天形象是图六中的样子,这个是在第158窟西壁《涅磐经变》图上方的几身飞天,神情庄重肃穆,表现得很平和,隐隐透漏出一丝哀伤,飞行姿态已无唐代前期那样激奋轻盈,显得有些沉重。侧面反映了唐朝后期的国力衰微,人民生活悲苦。图六唐代壁画人物造型更加的写实,面部肌肉以及躯体更加的圆润,这些变化使得画面中的人物更像现实生活中的人。造型浓丽丰满,风格更加中原化,比例匀称和谐,神态端庄文静,造型丰腴健美。此时期的印度佛教文化已经被强大的中原文化所潜移默化,越来越符合中国人民大众的审美,被大多数人所喜爱。唐代的飞天在经过不断吸收印度飞天特色,结合中原人民喜好的基础上进入了成熟时期。在隋朝以及隋朝之前的时期,人们修筑洞窟,绘制壁画都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信仰供佛礼佛,是纯粹的崇尚佛教的行为。而从隋末开始,能很明显地看出统治阶级的喜好对于飞天形象的影响,开凿石窟铸造塑像绘制壁画的目的发生了偏移,从纯粹的宗教信仰转为迎合统治者或者赞颂皇恩。(三)没落时期的混乱与公式化敦煌在隋唐后的二百多年间,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期间经历了吐蕃政权和义军政权,壁画中的内容大多是当时事件的仿制照搬,整体形象漠然,面无表情,毫无生气可言。这个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已经完全失去了人物形象的质朴、深沉和内向,表现的更为世俗化、情绪化,反映了敦煌人内心的不平衡,反对战争,渴望重新回归原来的生活。从五代至元代,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创新已经停止,继承唐朝的风格造型,逐步定型公式化,失去了强健的生命力。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这一时期的飞天继承了唐代飞天的欢快自由的风格,没有创新之处,看不到飞天发展的生气。图七莫高窟现存的洞窟中有85个西夏和元代的洞窟,风格基本上都是在延续前朝。现存的西夏洞窟多是在前朝的洞窟中进行修缮,但是在壁画中却出现了回鹘人和密宗的内容,飞天形象一部分是宋代的风格,一部分则具有独特的西夏风格。西夏的飞天形象最大的特点是融入了党项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和该民族的民俗民风,有很强的世俗性。具有代表性的是第97窟中的童子飞天(图七),完全拥有党项族男童的形象:脸部呈圆形,有细细的眉毛,丰满的唇部,身体肌肉发达,体格强健,身穿党项族服饰。图七元代的洞窟艺术多于西藏密宗有关,而在藏传密宗艺术中并没有飞天形象存在,汉传密宗艺术中现存的飞天也不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画在第3窟南壁和北壁《千手千眼观音经变》图上方两角的四身飞天,这四个飞天形象两两对称,脸形丰腴饱满,眉目清秀,上半身裸露,手里拿着象征安静平和的莲花,在姿态上已经没有了之前佛教飞天的飘逸感,飞行的动态感不强。北宋期间三百七十年,从始至终对佛教都持反对态度。这个时期所绘画的壁画大多与佛教无关,只有极少数的变形菩萨像,而无飞天存在。菩萨像被画成极其悲哀苦闷的样子,表现了当时佛教发展的艰难。敦煌飞天经历了由模仿印度飞天模式、到开始进行符合中原审美、最后完全中国化的漫长历程,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作为敦煌名片的美丽形象。通过莫高窟大量的飞天艺术品可以看出,各朝代壁画表现出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印度文化、希腊文化、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以及中原内地文化之间相互碰撞交融,直至形成一种新的被大多数人认可的新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不断融合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它以强大的融合力对外来的、企图影响传统本土文化的”侵略者”进行潜移默化,最终使得这些外来文化本土化、中国化,得到本土人民的接受。参考文献:[1]贺西林、赵力编著.中国美术史简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宏著.敦煌莫高窟佛教壁画雕塑之兴起、发展与演变[R].文史杂志,1995.[4]师娟.莫高窟艺术中“飞天”的本土化研究[D].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