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上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认读“榆、畔、聒"3个生字,“更”1个多音字,能够流利地读通句子,读出词的节奏。

2.通过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能正确理解并完整说出词句的意思。

3.借助不同的媒介,有感情地朗读词,能想象并说出词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词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能正确理解并完整说出词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借助不同的媒介,有感情地朗读词,能想象并说出词句描绘的景象,体会词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感受纳兰性德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第七单元带领我们我们一起感自然之趣,品动静之美。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体会了闲适与欢悦之情;相处于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共情了诗人的愁怨之思。今天我们将一起欣赏边塞雪景,体验家国情怀。准备好上课了吗?

一、解诗题,忆方法

1.诗词引入

师:从古至今,思念,是诗人、词人永恒的话题。

你们看,在李白的笔下,思念,是一轮皎洁的明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王安石的笔下,思念,是一缕春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笔下,思念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首——长相思。同学们,齐读课题。

师:从课题来看,这是一种怎样的相思?(指着长问)

师:这相思是长相思,思念是绵长的,你能读出来吗?一起读。

2.回顾方法

师:学习之前,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吧!

(明体裁,知作者,晓背景;读准音,读节奏,读词韵;明词意,想画面,悟诗情。)

那我们就借助这些方法去学习今天的这首词。

二、明体裁,知作者,晓背景

1.回顾体裁

师:《长相思》是一首词,这种体裁,我们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了,说说你对词的了解。

教师引导:观察《长相思》和前两首诗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预设:《长相思》是一首词,“长相思"是词牌名,词分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师:长相思是一个词牌名,它经常用来表达离别之情,相思之苦。这首词比较特殊,长相思既是它的词牌名,又是它的题目。

2.了解作者和背景

师:首先让我们走进作者纳兰性德,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查阅了资料,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吧!

总结:是啊,纳兰性德博学多才,他的词写景逼真传神,写情真挚浓烈。他的才学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次随驾出巡。这首词就是写在他随帝王出关祭祖的途中。

三、读准音,有节奏,知词韵

学习任务一:字正腔圆读美词

1.读准音

师:读词和读文章一样,我们要先把字音读准确。让我们走进第一个学习任务:字正腔圆读美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长相思》,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多读几遍,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请你来试试(找2个学生读)

师:读得非常流利,特别是文中标注出的四个读音都读准确了。再请一位同学来读。

2.学习、感受“更"

师:读得很准确,字正腔圆。同学们,看,本课有个多音字,在词中它念?(一声)

师:他还读什么?请你组个词。这里读第一声,代表什么意思呢?念一声是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两小时。

师:你还知道哪些含有“更”字的成语或诗句?(深更半夜、三更半夜、更改、子午更;更这个字在诗句中也出现过,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我们把更字带进诗句再读一读,“风一更,雪一更"。

3.感受押韵,读出节奏韵味

师:词在古代是用来配乐吟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有很强的韵律感。这要求我们在读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本身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哪位同学能读一读,试一试?

预设1:读得好,读出了节奏韵味。师生合作朗读

预设2:读出了节奏,但是速度太快。读词的时候要缓缓的读,还要注意声断气连,师范读“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引导读这一句读得慢一些。(有进步)“风一更,雪一更"中间不要换气。

师:无韵不成诗,词也讲究押韵,再轻声读一读,读着读着你一定会有发现。这首词押eng韵,读起来音律和谐,这就是中国诗词的独特魅力,下面我们来合作朗读,你们来读蓝色部分,老师读红色部分。

师:读中要有思,思中明真意。下面我们一起来到第二个学习任务:知事议词明词意。

四、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学习任务二:知事议词明词意

1.自主学习,理解诗意

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学过的理解古诗词的方法有哪些?(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查资料,抓关键词,询问他人……)大家的方法可真不少。

下面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师:怎么样,可以交流了吗?

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

师:经过你们的自主学习,不仅理解了词意,还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

学习任务三:情景交融抒真情

2.品读上阕,想象画面,感受路途遥远

师:文字有温度,诗词知冷暖,那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让我们一起完成第三个学习任务:情景交融抒真情。我们先来看上阕。请同学们默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并思考:词人的“身”在哪里呢?

预设:身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在山上、在船上/还在帐篷里

师:无论是崇山峻岭还是山川河流,无论是在山海关还是在去往山海关的路上,这都说明纳兰,身在征途。【板书:身在征途】

师:你想象到了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山(崇山峻岭、悬崖峭壁、陡峭、巍峨);水(波涛滚滚、巨浪滔天、冰冷刺骨、汹涌湍急)我感受到了他们跋山涉水、路途艰险,非常辛苦,路程非常遥远。

师:文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路途的遥远?(一程)

师:一程又一程,作者用了两个一程写出了山高水长。一座座的山,一道道的水,千山万水,万水千山,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哪里前进呢?(榆关/山海关)

师:古代交通不便,这一路到底有多遥远、多艰辛呢?让我们重走纳兰的行军路线:1682年,康熙帝从北京出发,这里是北京,在清朝,这里也是我们的首都,皇帝所在的地方,他们前往盛京祭告先祖,到达盛京以后,又继续向东北方向走,最终到达吉林省。纳兰作为御前卫士,陪同康熙一行七万人,队伍绵延20里,他们跨越了三个省,往返共80多个日日夜夜。同学们,这么多的人,这么远的路,这么长的时间,该多艰难,你仿佛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行军的路上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呢?

预设:将士们跋山涉水、路程艰辛、饥饿难耐、天气恶劣,但是克服困难继续前。(找两个学生说,分别带着感受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师:这是我们想象到的困难。和他同行的大臣高士奇在他的书中也记录了那种艰辛。你们看,这是当时真实的情况,一起读——

晓雾弥蒙,咫尺不辨,行乱山中。——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

师:早晨大雾弥漫,眼前的东西都看不清楚,这样的天气,行走在乱山之间,行走在悬崖峭壁之上,多么的危险,多么的艰难。带着你的理解,请你再来读(指生。)

师:我觉得还不够遥远,不够艰险。请你再来。(指生。)

师:长路漫漫,路程艰险,但是他们仍然在坚持,我们一起读。(生齐读)

师: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夜晚安营扎寨,又是怎样的画面呢?我们来看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样的画面,纳兰就用五个字概括——夜深千帐灯。

师:同学们,七万人的营帐呀,看图,这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营帐,你能读出这种壮观的感觉吗?谁来?指名读(1-2个)我们一起来读。

师:此时,夜已深,我们轻轻走进将士们的营帐,你看到千帐灯下,他们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师:我想,也许他们奔波了一天,劳累不已,想着尽快休息,可就在入睡前脱下毛衣的瞬间,又想到了自己离家前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的场面,不禁潸然泪下。

战士们还可能在干什么?谁来说?

生:他们应该在看家书,因为他们很思念家乡

生:他们可能在看着自己妻子编制的手绢,孩子送给他们的礼物,睹物思人。

师:这么多的画面,就在这五个字中蕴含着。

生读(夜深千帐灯)

师:同学们,白天将士们跋山涉水,读(身向榆关那畔行)

师:夜晚,安营扎寨,读(夜深千帐灯)

师学法小结:白天的动与夜晚的静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在上阕的学习中,我们通过抓山、水和千帐灯这几个关键词,发挥自己的想象,初步体会到了将士们丰富的情感。

3.品读下阙,抓住关键字词,感受思乡之情

那下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你又感受到了什么?接下来我们依然借助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下阕。

师:读了词的下阙,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将士们很思念家乡。

师:你从哪里感受到作者正在思念家乡呢?从哪句话?或者哪个词?

生按照“我通过抓住(乡心、故园、碎、聒等)这个字/词,想象到了的画面,体会到了词人_____的思想感情。"有序交流。

师:为什么梦不成啊?请你用词里的话来说一说。

预设:“风一更,雪一更”。这风雪声让纳兰性德感觉怎么样?生:很嘈杂,严重影响休息。师:从哪里看出来很嘈杂?生:聒。

更字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风雪交加、下了一夜又一夜,风雪很大)请读出你的感受。

这一路不仅跋山涉水,耳畔更响起了风雪交加的声音【播放bgm】

师创设情境读:

一更天了,狂风咆哮着、怒吼着,一阵比一阵猛烈,女生1读。

三更天了,雪花飞舞着,摇曳着,似鹅毛般越下越大,男生1读。

五更天了,风雪交加着,呻吟着,肆意蹂躏着,一起读。

纳兰性德就是行走在这样的风风雪雪中,一更一更又一更,相信你们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再来读。【去掉bgm】

师:夜深人静时,正是这风声、雪声,扰乱了将士们的心神,使得他们无法进入梦乡。纳兰性德的身在征途,他的心又在哪里呢?(故园)

你们是从哪里看出作者心系故园的呢?(故园无此声)北京真的没有风雪声吗?(有)那他为什么说“故园无此声呢"?

引导:诗人在家里听到风雪交加的声音和在塞外征途中听到有什么不同?

(家里是温暖舒适、宁静祥和的。家乡有亲人、朋友相伴。不会觉得孤单冷清。但是在这塞外听到的却只有嘈杂的风雪声)你体会到了什么?(诗人这个时候会格外思念家乡。)是啊,因为他思念着自己的家乡,心系故园【板书:心系故园】

师:风雪交加夜,难以入眠时。在这个夜里,纳兰性德连一个回家的梦都做不成。请你想一想,这嘈杂的风雪声扰乱的是作者怎样的梦呢?

师师范:他梦到,那是一个春天的午后,他悠闲地坐在庭院里,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荡秋千。微风吹过,满院的花草飘来阵阵清香。

他梦到,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谁来说?(他和妻子在院子里的树下乘凉、喝茶玩乐)(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他梦到,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银杏叶缓缓飘落下来,他和朋友们在院子里一起闲话家常、欣赏美景、吟诗作乐。)(多么惬意的生活啊)

他梦到……

师:故园的生活其乐融融,所以纳兰性德沉浸其中,不忍梦醒。梦境正是作者真实生活的体现啊,他分明记得,傍晚,他的故乡是这样的【课件】

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

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

——纳兰性德《渌水亭》

他分明记得,雨后,他的故乡是这样的【课件】

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纳兰性德《南乡子》

他分明记得,晴天,他的故乡是这样的---------

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纳兰性德《河传·春浅》

师:故乡熟悉的一切,都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一一闪现。可是,风一更,雪一更,让纳兰性德连一个回家的梦都做不成。睁开眼,这里没有亲人的絮絮关怀,没有故乡的鸟语花香,这里只有,女生读。

这里没有春花秋月,没有和儿女依偎在一起的那份温暖,这里只有,男生读。

这里没有郊外的踏青和牧童的短笛,没有院子里被风吹动的秋千,这里只有,我们一起读。

师:故园无此声。面对此情此景,纳兰性德情不自禁在词中写下了这个触动人心的“碎”字,同学们是什么碎了(生答)将士们的思乡梦碎,思乡心碎。

师:长相思,相思长,常常思念,思念长长,故园有多美好,关外就有多恶劣。纳兰的身体虽然早就已经远离故乡,可是他的心还留在了那里。谁能想象作者身、心分离的画面,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呢?请你读。此刻,你就是纳兰性德,谁还想再读一读。老师已经被你的朗读深深吸引了。

师:读到现在,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纳兰性德虽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虽心系故园,却又坚定地行走在征途上,保家卫国。

师:同学们,诗词语义隐晦,常常会有多元的解读。纳兰性德一行去榆关祭祖,包括我们在内的大多数便认为“故园”就是指的北京;而清朝是满族统治的天下,榆关正是他们入关前的老家,所以也有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