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_第1页
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_第2页
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_第3页
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_第4页
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一、概述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作为近代中国历史变迁的重要节点,历来受到中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受限于各种历史条件和资料的缺失,对这一时期鸦片贸易状况的研究,往往存在着不准确和不完整的问题。鉴于此,本文试图借助新发现的文献资料,如发行于广州的英文《广州纪事报》和《广州周报》等,对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进行再研究,以期更全面、准确地揭示这一时期的鸦片贸易状况。通过对新资料的挖掘和分析,本文发现,在鸦片战争前的18年中,平均每年有1万多箱鸦片输入中国,同时有1000多万两白银被掠夺。这一数字虽然不及以往一些研究所揭示的那么庞大,但仍然足以揭示鸦片贩子和其背后的利益集团的掠夺本性。本文还将探讨鸦片贸易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以及鸦片贸易与晚清关税制度的变迁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及鸦片贸易如何成为改变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直接原因。同时,这一研究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问题,以及如何在保护本国利益的同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1.简述鸦片贸易的历史背景。鸦片贸易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至16世纪,当时欧洲的商人为了获取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商品,不惜长途跋涉来到亚洲。由于当时交通不便,长途贸易给欧洲商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些欧洲商人开始尝试从印度引进鸦片,作为嗜好品向中国出售以换取丝绸和其他商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鸦片贸易逐渐成为了中英之间的重要贸易之一。到了18世纪,英国在工业革命后,海外开拓市场成为了其新工业的急迫需要。自由贸易的学说也开始兴起,英国人对于以往贸易上的限制和阻碍感到不满,要求打破这些壁垒。同时,英国在拿破仑战争后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其对于中国的通商制度也持有更为强硬的态度。传教士们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们带着传播福音的使命,与商人一同要求中国开放市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经营鸦片贸易,揭开了真正鸦片贸易的序幕。鸦片商人通过贿赂中国缉私官吏,将鸦片走私进入中国,使得鸦片的走私贸易在鸦片战争前发展极快。随着鸦片贸易的扩大,清朝政府对鸦片贸易的限制越来越严格,导致英国商人开始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如发动战争来迫使清朝政府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和降低关税,以便更好地进行鸦片贸易。这一历史背景为我们理解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也揭示了鸦片贸易如何逐渐演变成为中英之间的重要贸易,并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2.阐述研究鸦片战争前鸦片贸易的重要性。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研究对于理解中国近代经济的形成与演变至关重要。鸦片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贸易的兴衰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的结构和走向。通过对鸦片贸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市场结构、贸易政策以及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互动。鸦片贸易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与冲突。鸦片的大量流入导致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从而加速了社会的变革。通过对鸦片贸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冲突,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研究对于理解中外关系的复杂性也具有重要意义。鸦片贸易是近代中外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通过对鸦片贸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当时中外关系的复杂性和互动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近代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角色。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研究还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毒品问题仍然是全球性的难题,而鸦片贸易的历史则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鸦片贸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毒品的危害和影响,从而为当前和未来的禁毒工作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对这一历史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揭示社会的变迁与冲突,理解中外关系的复杂性,并为当前的禁毒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3.提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鸦片战争前鸦片贸易的历史背景、经济影响和社会后果,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的鸦片贸易问题。通过对鸦片贸易的深入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以及鸦片贸易如何影响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际关系。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在研究方法上,我们将综合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计量经济学方法以及跨学科的研究视角。通过梳理和分析鸦片战争前的历史文献和资料,我们将尽可能还原当时的鸦片贸易全貌。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我们将对鸦片贸易的数量、价格、来源和流向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鸦片贸易的经济影响。结合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我们将对鸦片贸易的社会后果进行深入探讨。二、鸦片贸易的起源和发展鸦片贸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那时的欧洲商人为了获取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穿越遥远的海洋来到亚洲。长途贸易的艰辛和经济负担使得他们开始寻求一种更具经济效益的贸易方式。在这种背景下,鸦片作为一种具有高额利润的商品,开始被引入贸易体系,用以换取中国的丝绸和其他商品。随着时间的推移,鸦片贸易逐渐发展并成为了中英之间的重要贸易之一。英国商人通过印度引进了大量的鸦片,并大量销往中国。清朝政府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始终是禁止的,认为鸦片会对国民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的危害。这种禁止政策导致了中英之间在鸦片贸易上的矛盾和冲突。为了规避清朝政府的禁令,英国商人开始采取走私等非法手段进行鸦片交易。他们利用中国的腐败官员和走私网络,将鸦片秘密运入中国。这种非法贸易不仅加剧了中英之间的矛盾,也加剧了清朝内部的腐败和社会不稳定。鸦片贸易的发展对中英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英国而言,鸦片贸易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加剧了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对于中国而言,鸦片贸易不仅导致了白银外流、经济受损,还加剧了社会的腐败和不稳定。鸦片的大量流入也使得中国民众陷入了身心健康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鸦片贸易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了经济利益的追求,也涉及到了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通过对鸦片贸易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关系和中国的社会状况。1.鸦片的产地和早期使用。鸦片,这一具有深远历史和社会影响的物质,其源头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罂粟,这种能够提取鸦片的植物,其原产地主要在南欧及小亚细亚。早在公元前4000年,罂粟的种植就已开始,而公元前5世纪左右,希腊人发现了它的镇静、止痛等功效,开始将罂粟的花和果实榨汁,用于医疗目的。这种提取后的成分,后来被称为阿片,其在传入印度后再传入我国时,被称为鸦片。鸦片在中国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将鸦片带回国内,自此,鸦片开始在中国的古代中药学中被应用。此时的鸦片并未像后来那样成为大规模交易的商品,而主要是作为药物使用。唐代时期,鸦片开始有少量流入,主要用于药用。据《旧唐书》记载,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东罗马帝国(拂菻)的使者曾向唐朝进献底也伽,这是一种当时西方认为具有万能解毒效果的药品,其主要成分即为鸦片。这是鸦片传入中国的最早文献记载。鸦片并未在唐代得到大规模使用。其真正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和使用,是在明代以后。明代时期,中国海关将鸦片列为药材项下征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鸦片在中国的流通。到了17世纪,吸食鸦片的方法从南洋传入中国,鸦片的使用开始逐渐普及。此时的鸦片仍主要被用作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疼痛、腹泻等。随着鸦片使用的普及,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鸦片含有大量麻醉性的毒素,一旦吸食上瘾,便难以戒除,使人精神萎靡,骨瘦如柴,甚至可能导致死亡。尽管如此,鸦片在中国的使用并未因此停止,反而愈演愈烈。鸦片的早期使用主要是作为药物,其产地主要在南欧及小亚细亚,后来传入印度,再经由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传入中国。随着鸦片在中国的普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为后来的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2.鸦片贸易的起始阶段,包括主要的贸易路线和贸易国家。鸦片贸易的起始阶段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的主要贸易国家是英国。英国在18世纪后期对中国的丝茶需求激增,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英国的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难以找到销路。为了弥补贸易逆差,英国商人开始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在这一阶段,鸦片贸易的主要路线是通过海上运输,从印度的鸦片产地孟加拉出发,经过长途的海上航行,抵达中国的沿海城市如天津、广州等地。这些沿海城市成为鸦片贸易的重要节点,英国东印度公司等远洋贸易公司负责将这些鸦片运送到中国,再通过洋行和中国内地的分销商,最终流入到中国的城镇和农村烟馆以及居民手中。除了英国,美国商人也参与了这一阶段的鸦片贸易,他们同样通过海上运输,将鸦片运送到中国的沿海城市。与英国相比,美国在这一时期的鸦片贸易规模较小。在这一阶段,鸦片贸易成为了中英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中英贸易的格局。无数的黄金、白银由中国人手中反向流回到英国商人的手中,使得中国白银大量外流的情况有了根本性的改观。这种贸易格局的病态平衡,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鸦片贸易的起始阶段是英国为了弥补对华贸易逆差,通过海上运输将鸦片大量走私到中国的过程。这一过程改变了中英贸易的格局,也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奠定了基础。3.鸦片贸易的逐渐扩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不仅规模逐渐扩大,而且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的鸦片贸易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平均每年有1万多箱鸦片输入中国,导致了大量白银的外流。这一状况加剧了中国的财政危机,使得国家财政状况日益恶化。鸦片贸易的扩大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产生了重大冲击。鸦片贸易导致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的财政危机。随着鸦片输入的增加,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逐渐扩大,白银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白银作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其短缺直接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鸦片贸易的扩大也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当时,清军的士兵中也有人吸食鸦片,这使得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受到了严重影响。在广东水师等军队中,官兵不仅吸食鸦片,还大量受贿,这使得军队的腐败问题更加严重。鸦片贸易还对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了烟馆林立,成千上万的人沉迷于鸦片,身心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这不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也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鸦片贸易的扩大还腐蚀了中国的统治机构。许多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后,变得更加腐败。他们接受贿赂,包庇鸦片走私,利用增加租值税等手段将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到人民身上,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这使得统治机构的公信力受到了严重损害,加剧了社会的矛盾和不稳定。鸦片贸易的逐渐扩大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导致了大量白银的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并腐蚀了统治机构。对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进行再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鸦片贸易状况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演变和发展。三、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状况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状况,是一个复杂且深远的历史问题。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对中国市场的觊觎,鸦片贸易逐渐成为了中英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贸易的背后,隐藏着深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从贸易数量来看,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输入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据《广州纪事报》和《广州周报》等历史文献记载,从1821年至1839年,平均每年有超过1万多箱的鸦片被输入到中国。这一庞大的数字,不仅揭示了鸦片贸易的繁荣,也暗示了背后利益集团的巨大贪婪。从鸦片价格和贸易额来看,鸦片贸易为英国等西方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在鸦片贸易的推动下,英国等国的对华贸易逆差逐渐缩小,甚至出现了顺差。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西方国家更加热衷于对华鸦片贸易,从而加剧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鸦片贸易的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深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据统计,从1823年至1837年,每年外流的白银数量从数百万两急剧增加到了约3000万两。白银的大量外流,不仅加剧了中国的“银荒”现象,还使得百姓的生活负担更加沉重。另一方面,鸦片的大量吸食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鸦片吸食者出现了各种惨烈的症状,如心神不安、烦躁、全身发寒等。这不仅使得吸食者本人痛苦不堪,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深重的负担。鸦片贸易还加剧了清朝政府的腐败。一些清朝官员为了个人利益,纵容甚至参与鸦片走私活动。这不仅使得鸦片贸易更加猖獗,也加剧了清朝政府的腐败程度。这种腐败现象的存在,不仅削弱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力量,也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1.鸦片战争前鸦片贸易的规模和分布。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令人痛心的篇章。这一时期的鸦片贸易规模之大、分布之广,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更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深远影响。在鸦片战争前的清代,鸦片贸易经历了由少到多、由隐到显的过程。最初,鸦片只是作为药材被少量进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作为毒品的属性逐渐显现,贸易规模也不断扩大。尤其是到了嘉庆、道光年间,鸦片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据统计,嘉庆五年(1800年)英国商人由印度运至中国的鸦片已达4570箱,而到了道光十九年(1839年),竟高达40200箱。这些鸦片主要来自印度,通过广州等口岸大量涌入中国,严重破坏了国家的经济秩序。在鸦片贸易的分布上,广州成为了鸦片贸易的中心。由于广州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口岸之一,加之当时清朝政府的海关制度不完善,使得鸦片贸易得以在此地大肆进行。随着鸦片贸易的兴盛,吸食鸦片的群体也从上层社会逐渐扩散到各个有钱有闲的阶级,包括士兵、商人、文人和妇女等。鸦片在这些群体中迅速传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进一步推动了鸦片贸易的发展。鸦片贸易的疯狂增长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相反,它导致了大量白银的外流,加剧了国家的财政危机。同时,鸦片的大量吸食也使得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社会风气日益败坏。鸦片贸易的规模和分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也成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重要导火索之一。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是一场灾难性的贸易活动。它不仅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更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对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进行再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更能够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2.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状况。在鸦片战争前的时期,鸦片贸易主要集中在中国与英国之间,但也涉及到了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英国作为主要的鸦片出口国,其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从18世纪开始,英国对华贸易逐渐扩大,并在18世纪末达到了高峰。英国商人将大量的鸦片运往中国,以换取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除了英国,荷兰、美国等国家也参与了鸦片贸易,但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小。中国市场对鸦片的需求巨大,尤其是上层社会和一些富裕阶层。鸦片在中国的吸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和消遣方式,这也促使了鸦片贸易的繁荣。这种贸易对中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白银外流、官吏腐败、百姓负担加重等问题。除了中国,印度也是鸦片贸易的重要市场。英国在印度设立了鸦片加工厂,将鸦片制成适合吸食的形式,并大量出口到中国。印度成为了英国鸦片贸易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成为了鸦片贸易受害者的代表。印度人民因鸦片贸易而陷入了贫困和苦难之中,这也加剧了印度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鸦片贸易也呈现出不同的市场状况。在东南亚地区,荷兰和英国等国家通过贸易和殖民扩张,将鸦片带入了当地市场。在美洲地区,美国商人也参与了鸦片贸易,但他们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鸦片贸易情况各异,但都对当地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体来说,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涉及到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和印度是最主要的市场。这种贸易不仅对当地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也加剧了国际间的矛盾和冲突。这也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3.鸦片贸易的经济利益分配及其对各方的影响。鸦片贸易在鸦片战争前的中英经济交流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从经济利益分配的角度看,这场贸易为双方带来了不同的影响。英国作为鸦片的主要输出国,通过鸦片贸易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中国,作为鸦片的主要进口国,则在这场贸易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于英国而言,鸦片贸易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还推动了其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英国商人将鸦片大量运往中国,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商品,再通过贸易将这些商品销往世界各地,从而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同时,鸦片贸易也促进了英国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为其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对于中国而言,鸦片贸易则是一场灾难。鸦片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白银作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其大量流失不仅导致国内物价上涨,还使得百姓负担加重。鸦片贸易还导致了中国国内资源的大量外流,对本土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面对廉价的鸦片,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等传统出口产品失去了市场竞争力,经济活力减弱,工商业普遍萧条和衰落。除了经济上的损失,鸦片贸易还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鸦片的大量流入导致官员腐败加剧,许多文官武将沉迷鸦片,失去了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鸦片贸易还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大量百姓因吸食鸦片而倾家荡产,甚至丧失劳动能力。鸦片贸易的经济利益分配对中英两国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英国通过鸦片贸易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资本积累,推动了其工业制造业的发展。而中国则在这场贸易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经济、政治和社会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这也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揭示了中英两国在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上的矛盾冲突。四、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的关系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纯的因果关系,而是复杂的交织过程。在鸦片战争前的时期,鸦片贸易成为了中英之间贸易不平衡的重要推手,导致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进而加剧了社会的经济压力。这一压力不仅体现在普通百姓的生活困苦,也体现在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官员腐败等问题上。鸦片贸易的兴起改变了中英之间的贸易格局。在鸦片大量涌入中国之前,中英贸易以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奢侈品为主,中国处于贸易顺差地位。随着鸦片贸易的兴起,中国的贸易顺差逐渐转为逆差,大量白银流入英国。这种贸易逆差不仅导致了中国白银的流失,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鸦片贸易使得中国陷入了贸易困境,白银外流,国库空虚,给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深重的打击。鸦片贸易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鸦片的大量输入不仅败坏了社会风尚,也摧残了人民的身心健康。鸦片吸食导致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如家庭破裂、犯罪率上升等。同时,鸦片贸易也加剧了官员的腐败。为了获取鸦片贸易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一些清朝官员纵容甚至参与鸦片走私,导致了清朝吏治腐败之风的加剧。鸦片贸易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1839年,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执行禁烟任务。他坚决销毁鸦片,引发了英国商人和政府的不满。1840年,英国以林则徐的禁烟行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资源而发动的,也是鸦片贸易导致的中英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鸦片贸易改变了中英之间的贸易格局,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官员腐败,最终成为了鸦片战争的导火索。这场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对鸦片贸易与鸦片战争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认识中外关系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1.分析鸦片贸易如何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鸦片贸易在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政治、文化和社会问题的体现。在深入探讨鸦片战争为何爆发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鸦片贸易如何逐步演变成为这场灾难性战争的导火索。从经济角度来看,鸦片贸易的兴起和扩大是英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加剧的结果。19世纪初,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高峰期,对原材料和市场的需求急剧增长。中国对英国的工业产品需求却相对较低,这导致了英国对华贸易出现巨大的逆差。为了弥补这一经济失衡,英国商人开始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期通过这种非法贸易来平衡贸易逆差。清政府的禁鸦政策和对鸦片走私的打击,使得英国商人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进一步加剧了英国对华贸易的困境。从政治和文化的角度来看,鸦片贸易成为了英国对华扩张和“文明传播”的工具。19世纪初的英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野心十分强烈。中国作为一个庞大而富饶的国家,自然成为了英国扩张的目标。中国的封闭政策和排外态度,使得英国难以通过和平手段实现其扩张目标。英国试图通过鸦片贸易来打开中国市场,并通过鸦片的力量来腐蚀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道德观念。鸦片贸易成为了英国对华扩张和“文明传播”的重要工具,也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解体的催化剂。从军事和法律的角度来看,鸦片贸易的冲突导致了中英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在鸦片贸易问题上,中英两国的法律立场存在严重冲突。英国认为鸦片贸易是正当的商业活动,而清政府则坚决禁止鸦片贸易。这种法律冲突最终导致了中英两国之间的军事冲突。19世纪初的英国军事力量强大,而中国则相对落后。英国利用其军事优势对中国施加压力,强迫中国接受其贸易要求。清政府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拒绝屈服于英国的武力威胁。这种军事和法律冲突的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贸易之所以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于其背后所蕴含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法律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和冲突。鸦片贸易的兴起和扩大加剧了中英两国之间的经济失衡和贸易冲突英国试图通过鸦片贸易来实现对华扩张和“文明传播”而在军事和法律层面上,中英两国之间的冲突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深入研究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再研究,对于我们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背景具有重要意义。2.探讨鸦片贸易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影响。鸦片贸易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影响是深远且多方面的。从经济角度来看,鸦片贸易造成了中英两国间巨大的贸易逆差,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种经济压力促使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限制鸦片进口,包括颁布禁令和加强海关监管。这些措施未能有效解决贸易逆差问题,反而激化了中英之间的矛盾。鸦片贸易加剧了社会矛盾。鸦片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社会各阶层对鸦片产生了严重的依赖,鸦片成瘾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对社会道德风尚产生了负面影响,还加剧了社会矛盾,激化了民众对鸦片贸易的反抗情绪。在政治和外交方面,鸦片贸易成为中英两国之间的重要议题。英国为了维护鸦片贸易的利益,不断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开放更多通商口岸和取消鸦片禁令。而清政府则坚决反对鸦片贸易,试图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这种分歧和矛盾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鸦片贸易还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落。鸦片贸易导致的白银外流和社会矛盾激化,使清政府面临巨大的财政压力和社会压力。同时,鸦片成瘾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清政府的统治能力和决策效率。这些因素共同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落,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鸦片贸易对鸦片战争爆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方面。鸦片贸易的负面影响加剧了中英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落,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深入研究鸦片贸易对鸦片战争的影响,对于我们理解这段历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3.讨论鸦片贸易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鸦片贸易在鸦片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话题。这一话题涉及到多个层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以及文化等,而每一个层面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鸦片贸易对于英国政府来说具有极高的经济利益。在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政府通过鸦片贸易从中国获取了大量的白银。这一经济利益驱动了英国对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张,从而加剧了中英之间的矛盾。蓝诗玲从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认为鸦片仅仅是一种商品,尽管英国强行将此商品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向中国销售,但不能抹杀鸦片本身的商品属性。当这种贸易导致中国出现严重的白银流失问题时,中国政府开始禁止鸦片贸易,最终引发了战争。从政治和社会角度来看,鸦片贸易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危机,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埋下了伏笔。清朝末期,中国社会已经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包括官僚腐败、农民生计困难等问题。而鸦片贸易的繁荣,使得白银大量流失,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同时,鸦片的大量流入也导致了中国社会的道德沦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这些因素都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提供了条件。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鸦片贸易也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冲突和碰撞。中国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对外部世界保持着一种封闭和排斥的态度。而鸦片贸易的开展,使得大量的西方文化和观念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突和碰撞。这种文化冲突也为鸦片战争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鸦片贸易在鸦片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涉及到经济利益、政治和社会危机以及文化冲突等多个层面,而且这些层面之间又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要全面理解鸦片战争及其后果,就不能忽视鸦片贸易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五、鸦片战争前鸦片贸易的社会影响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更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鸦片贸易导致的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地威胁了清政府的财政收人和经济稳定。白银作为当时中国的主要货币,其大量流失直接导致了国内市场的货币短缺,物价上涨,民众生活困苦。同时,这也削弱了清政府的财政能力,使得政府在处理国内外事务时捉襟见肘,难以应对各种挑战。鸦片在中国的泛滥,对民众的健康和社会道德造成了严重冲击。大量民众,包括官僚贵族,沉迷于鸦片,这不仅使得他们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损害,更导致了社会风气的败坏。在鸦片的影响下,许多人丧失了斗志,放弃了劳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生产力和稳定性。鸦片贸易还严重腐蚀了中国的统治机构。一些官员为了私利,纵容甚至参与鸦片走私,导致了官场腐败的加剧。这些官员利用职权,中饱私囊,将购买鸦片的费用转嫁到人民身上,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军队中的士兵吸食鸦片,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使得中国在面对外来侵略时难以抵抗。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不仅导致了白银的大量外流,加剧了财政危机,还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危机。鸦片贸易的泛滥,不仅腐蚀了中国的统治机构,也削弱了国家的战斗力,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对鸦片战争前鸦片贸易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的意义。1.鸦片贸易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且复杂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经济、文化和政治方面均有体现。经济方面,鸦片贸易导致了中国与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贸易逆差急剧扩大,白银大量外流。据不完全统计,从1823年至1837年,中国每年外流的白银数量从数百万两激增至约三千万两。这种白银短缺的现象,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压力。鸦片贸易也助长了官吏的腐败,许多清朝官员纵容甚至参与鸦片走私,这不仅削弱了政府的财政,也对统治阶级的统治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文化方面,鸦片贸易的泛滥导致了社会思潮的巨变。鸦片吸食者陷入身心崩溃的境地,许多家庭因鸦片而破产。同时,鸦片贸易也促进了西方文化的传入,使中国人开始接触并接受新的思想、文化和制度。这种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为后来的新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播下了种子。政治方面,鸦片贸易加剧了清政府的内外矛盾,最终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国家的尊严和地位,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长期危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鸦片战争的失败也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引发了社会政治改革和革命运动的兴起,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运动对中国后来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格局,也引发了文化的变革和政治的动荡。这些影响共同构成了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复杂而多元的历史画卷。2.鸦片贸易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如鸦片成瘾、社会道德沦丧等。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生活带来的危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鸦片成瘾现象迅速蔓延,无论是贵族、官僚、商人,还是军队官兵,甚至是普通百姓,都受到了这一灾难的侵蚀。据1835年的估计,全国吸食鸦片的人数高达200万人,而实际受鸦片影响的人数更是数以千万计。鸦片成瘾者大多面色铁青、骨瘦如柴,晨昏颠倒,身体衰弱,精力耗散,神志萎靡,逐渐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倾家荡产,妻离子散。这种毒品不仅摧毁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更让他们陷入了无法自拔的精神困境。鸦片贸易的泛滥,也对社会道德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吸食鸦片成为了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许多文官武将、宫廷内部人员都沦为了鸦片的奴隶。他们贪污受贿,道德败坏,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同时,鸦片贸易也导致了大量的白银外流,使清政府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筹集资金购买鸦片,政府不得不加重赋税,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更加深重的苦难之中。更为严重的是,鸦片贸易的泛滥导致了社会价值观的崩塌。人们为了追求私欲,不惜牺牲道德和伦理,诚实、正直和公正等价值观被严重践踏。这种道德沦丧的现象,使得社会风气日益败坏,人们的心灵也变得越来越空虚和迷茫。在这种环境下,社会的信任基础被严重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而疏远。鸦片贸易给中国人民生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它不仅摧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让社会道德沦丧,人们的心灵变得空虚和迷茫。这种深层次的危机,比任何物质上的贫穷都更加可怕。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鸦片贸易的危害性,坚决抵制毒品,加强道德教育,弘扬社会正气,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3.鸦片贸易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如国际关系紧张、外交纠纷等。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不仅对中国内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国际关系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将鸦片大量输入中国,以期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中国政府对鸦片贸易实施了严格的禁止政策,认为其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和人民的身心健康。这种贸易摩擦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并间接引发了其他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关注。随着鸦片贸易规模的扩大,中英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英国为了维护其商业利益,不断向中国走私鸦片,而清政府则坚决打击鸦片走私活动。这种对立状态最终导致了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战争期间,英国军队使用先进的武器和战术,而中国军队则因装备落后和战术陈旧而处于劣势。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使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而且也使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幅下降。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际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西方列强纷纷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通商、领土、领海和司法等特权,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另一方面,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大幅下降,无法有效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这种不平等的国际关系格局不仅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鸦片贸易还加剧了国际社会的紧张氛围和外交纠纷。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各国纷纷采取强硬措施来打击鸦片走私活动。这不仅导致了国际关系的紧张,也引发了多起外交纠纷和冲突。例如,在鸦片战争期间,英国政府派遣军队对中国进行攻击,并在战争结束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些行为不仅加剧了中英之间的矛盾,也引发了其他西方列强对中国的觊觎和侵略。鸦片贸易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加剧了中西方的矛盾和紧张关系,也导致了国际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和压迫,但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深入研究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问题对于理解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系史具有重要意义。六、结论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是一个复杂且深远的历史议题。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深入挖掘和新的研究方法的运用,我们重新审视了这段历史,得出了新的结论。鸦片贸易的兴起并非单纯的商业行为,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包括了英国等西方国家为弥补对华贸易逆差的经济需求,也包括了清朝统治阶层对鸦片的依赖和腐败,以及民间吸食鸦片现象的普遍存在。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鸦片贸易的繁荣。鸦片贸易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除了导致白银外流、财政困难等经济问题外,更重要的是,鸦片腐蚀了社会的肌体,加剧了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民族危机。鸦片贸易的泛滥,使得清朝的统治力量被削弱,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再者,我们对鸦片贸易的研究,需要超越简单的道德批判,从更深层次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去理解。鸦片贸易的兴起和泛滥,既是清朝统治阶层腐败和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也是当时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动的反映。对鸦片贸易的研究,应当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去考察。通过对鸦片战争前鸦片贸易的再研究,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进程并非单一线性的发展,而是由众多复杂的因素交织而成。鸦片贸易作为其中的一部分,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也预示了未来历史的走向。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研究历史,以期从中获得更深的启示和洞见。1.总结鸦片战争前鸦片贸易的特点和影响。鸦片战争前鸦片贸易的影响也是深远的。鸦片贸易加剧了中国的白银外流,破坏了中国的经济稳定,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落。鸦片贸易导致了中国社会问题的加剧,大量白银的流失和鸦片的大量输入,使得中国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鸦片贸易也推动了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争夺,加速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程。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具有多重特点和深远影响,不仅改变了中英两国的经济关系,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2.对当前鸦片贸易的启示和反思。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深刻的教训和启示。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禁要对当前的鸦片贸易现象进行深刻的反思。历史上的鸦片贸易凸显了国家之间权力的不平衡和利益的冲突。这种不平衡和冲突在当今世界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日益紧密,但也更加复杂。我们需要更加警惕,避免因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国家长远利益的考虑。历史上的鸦片贸易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病态。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其危害不仅在于对身体的摧残,更在于对精神的腐蚀。同样,现代社会中,各种形式的“鸦片”也在侵蚀着人们的灵魂,如网络成瘾、赌博等。我们需要加强社会教育和道德引导,提高人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道德素质。历史上的鸦片贸易也提醒我们,贸易应该是互利共赢的,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剥削和压迫。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应该建立在平等、公正、互利的基础上,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贸易的监管和管理,避免因为贸易问题而引发冲突和矛盾。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不仅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和贸易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反思意义。我们应该从中吸取教训,加强自我约束和管理,推动全球贸易的健康发展。3.对未来鸦片贸易及相关研究的展望。回顾鸦片战争前的鸦片贸易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深远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影响。尽管对于鸦片贸易的研究已有一定的积累,但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期待能有更全面、更深入、更跨学科的探讨。对于鸦片贸易的量化研究仍待加强。我们需要更详细、更准确的贸易数据来揭示鸦片贸易在当时的真实规模、流向和影响。同时,结合经济学、统计学的方法,可以更深入地分析鸦片贸易对当时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其他经济活动的互动关系。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将在未来的鸦片贸易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医学、法学等多个学科都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对鸦片贸易进行解读。例如,从法学的角度看,可以研究鸦片贸易与当时法律制度的冲突与融合从医学的角度,可以探讨鸦片对当时社会公共卫生和个体健康的影响。再次,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鸦片贸易与当时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鸦片不仅仅是一种商品,它也承载着特定的文化符号和意义。研究鸦片贸易,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揭示其与当时社会风俗、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的互动关系。对于鸦片贸易的研究也需要关注其对后世的影响。鸦片战争虽然结束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地位,但鸦片问题在后世仍然时有出现。研究鸦片贸易的历史,可以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的毒品问题提供历史的借鉴和启示。对于鸦片贸易及相关研究,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全面、更深入、更跨学科的探讨,以揭示其更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更深远的社会影响。参考资料:鸦片贸易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者为掠夺中国人民的财富而经营的毒品贸易。鸦片由罂粟之汁液加工而成,俗称大烟。原产于南欧及小亚西亚,后传到阿拉伯、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唐代已有少量鸦片流入,供药用。明代以来,中国海关援例将鸦片列入药材项下征税。17世纪,吸食鸦片的方法从南洋传入中国。鸦片含有大量麻醉性的毒素,一旦吸食上瘾就不易戒除,会使人精神萎靡,骨瘦如柴,甚至死亡。18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向中国非法输入鸦片的走私贸易和强迫中国承认的鸦片进口贸易。鸦片作为嗜好品大量输入中国,开始于17世纪。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经营鸦片,揭开了真正鸦片贸易的序幕。这种贸易以鸦片战争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多次颁布禁烟诏谕,但东印度公司或将鸦片在印度售给英印散商,由港脚船只运入广州销售,或经过设在港口外的趸船中转后再运入中国内地。同时,鸦片商人还向中国缉私官吏行贿。通过这些方法,鸦片的走私贸易在鸦片战争前发展极快。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权取消以后,鸦片输入中国更多。英美商人最初到广州交易,以货易货范围有限,从中国输出的丝绸和茶叶,主要是用运进的现金采购,后来销售鸦片所获得的大量现金便可用于支付丝绸、茶叶等货价款。进口鸦片数量猛增后,西方殖民主义者销售鸦片所得现金超过备办回程货物的需要,而中国则从现金入超转化为现金出超。由于白银外流数量激增,银钱比价出现银价不断上涨和钱价不断下跌的趋势。鸦片大量输入,不仅使几百万中国人民感染恶劣的嗜好,在身体和精神上受到严重的毒害,而且也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遭受重大的破坏和损失。19世纪30年代后期,中国除少数在鸦片走私贩运中获利者外,包括统治阶级在内的国内各阶级都反对鸦片进口。道光十九年(1839年)正月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严厉执行禁烟谕旨。但是英商拒不接受中国方面的规定,最后英国政府还以遏制贸易、危害英国臣民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1842年强迫中国缔结的《南京条约》和《虎门条约》,使英国殖民主义者取得了打开中国门户所需要的一切条件。英国侵略者在和约谈判中一再企图用威胁利诱方法使中国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在这种活动失败以后,就听任私商鸦片走私继续进行,并且加以庇护,借此来迫使中国就范。战后的鸦片贸易,以香港为走私基地,长江以南沿海各个口岸都可作为走私据点;新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更给走私非法活动以法律保护。因此其规模更大,活动也更猖獗。在1858年英法等国强迫中国签订的《通商善后条约》中,规定鸦片以“洋药”名义进口,从此鸦片一直作为合法进口商品,在中国行销近60年。鸦片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只是税额多寡的争论。在20世纪初的爱国运动中,反对吸食鸦片和其他毒品也是一项重要内容。严禁毒品,已经成为国内外的一致舆论。鸦片早在唐代已有少量输入﹐元明时南洋诸国贡品中也有此物﹐但均作为药材使用。西方殖民国家向中国贩运鸦片﹐最早有葡萄牙和荷兰﹐他们以澳门为据点向中国输入。到18世纪后期﹐英国对中国丝茶的需要日益增加﹐而其工业产品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国却很难找到销路。为了扭转必须以现金抵消贸易差额的局面﹐英国及其商人就积极发展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贸易。1757年﹐英国占领了印度鸦片产地孟加拉﹐177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了鸦片专卖权﹐1797年又垄断了鸦片制造权。在这个机构的操纵下﹐英国对华鸦片贸易迅速发展起来。进入19世纪以后英国人运华鸦片逐渐增加﹐从每年三四千箱递增为每年一二万箱。与此同时﹐美国商人也大量向中国贩运鸦片。从19世纪初开始﹐各国商人历年运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估计如下表所列﹕其中以英国商人贩运的为大宗﹐其次为美国商人。美国商人主要是贩运产自土耳其﹑波斯的鸦片。在1806年至1834年﹐根据缩小了的报关数字﹐美国商人从土耳其运到广州的鸦片共有8901箱。鸦片贸易给英美资产阶级带来了巨额利润。1817年﹐一箱印度鸦“公班土”成本仅二三百卢比﹐在印度的拍卖价格为1785卢比﹐在中国的卖价达2618卢比﹐因此﹐输运印度鸦片进中国被视为发财快捷方式。怡和洋行﹑沙逊洋行等外国企业均以私贩鸦片起家。鸦片贸易使英国改变了对华贸易的入超地位﹐单靠鸦片一项﹐就接近抵消从中国进口的全部货值。而鸦片贸易又为英属印度政府增加了一笔巨大的收入。1829年鸦片税收超过100万英镑﹐占英印政府岁入的1/10。英国商人以走私鸦片所得资金﹐从中国向英国本土输入茶叶﹐使英国政府每年增加数百万镑茶叶税收。英国资产阶级一面强迫印度农民种植鸦片﹐输往中国﹐一面又向印度大量倾销棉纺织品﹐利用印度农民种植鸦片的收入﹐为英国的工业品寻找出路。给中国带来的灾难早在1729年清政府就曾禁止鸦片进口﹐1796年清廷以输入渐多﹐白银外流﹐影响国计民生﹐再次下诏禁止鸦片输入。但是﹐外国鸦片贩子在其本国政府的支持下﹐采取偷运和武装走私的手段破坏清政府的禁令﹐又用贿赂方式﹐收买清朝官吏﹐使得鸦片贸易得以通行无阻。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鸦片的大量入口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收支中的地位﹐中国从出超变成了入超﹐每年须以大量白银支付贸易上的差额。19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白银外流成了经常现象﹐而且数字越来越大﹐1826~1827年白银外流估计为350万两﹐30年代平均每年流出白银达五六百万两﹐银贵钱贱的现象日趋严重。中国农民出卖农产品得来的是铜钱﹐但交纳赋税必须用银。银贵钱贱大大加重了广大农民的负担﹐刺激了物价上涨﹐也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鸦片流毒中国﹐吸食者日众﹐使广大人民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由于把大量金钱消耗在鸦片上﹐人民日益贫困﹐社会购买力萎缩。两次鸦片战争及其结局1838年﹐鸿胪寺卿黄爵滋(1793~1853)等吁请制止鸦片贸易﹐湖广总督林则徐(1785~1850)也强调指出:“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集.奏稿》)。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的利益﹐于次年再次下令严禁﹐并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粤查办。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当众焚毁了英美烟贩的二万多箱鸦片。英国遂即发动了鸦片战争(1840~1842)。外商私运鸦片更加猖狂。1842~1849年平均每年进口33000余箱﹐1850~1854年增加到每年50400余箱﹐1855~1859年又增加到每年64200余箱。仅在鸦片战争后10年中﹐白银外流量竟达5亿两以上。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清政府于1858年被迫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准许外商在通商口岸销售鸦片﹐并以“寓禁于征”为名﹐同意以“洋药”名目缴税﹐每百斤纳税银30两﹐从此鸦片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鸦片输入量随之剧增﹐1863~1864年为69800担﹐到1879年就增至104900多担﹐其货值等于当年外货进口总值的半数。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对华商品输出大增﹐鸦片已不再是平衡贸易逆差的手段﹐而且国内川﹑滇等地也大量私种鸦片﹐再加上中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和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鸦片进口数量逐步减少。1899年为59000担﹐1909年为50000担﹐到1921年减至333担。在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