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卷(A卷)-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_第1页
天津卷(A卷)-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_第2页
天津卷(A卷)-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_第3页
天津卷(A卷)-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_第4页
天津卷(A卷)-2023年高考语文考前模拟金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天津模拟考(A卷)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它们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对音乐美的努力追求。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诗歌与音乐都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两者(),互为一体。尤其是诗歌中对音乐的()描写,更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因此,“音乐入诗”便成了文人常谈的话题。(摘自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有改动)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精妙 B.风流云散水乳交融精细C.风流云散融会贯通精细 D.行云流水水乳交融精妙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B.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C.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D.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或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七音。《荆轲刺秦王》中的“变徴之声”是徴音的变调,声调激扬。B.《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C.古代文人常用“号”命名作品集,比如袁枚,号随园,作品集故曰《随园诗话》。以此相同方式命名作品集的,还有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归有光的《震川文集》等。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孔子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及理念,颇有可取之处。孔于虽说“生而知之者上也”,自己却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似乎孔子并不真正承认有“生而知之者”。孔子到了周公庙,事事都向人请教,有人讥笑他不知礼。孔于答复是,不懂就得问,正是礼。孔子还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在交往的人中总有我的正面老师,也有我的反面教员。还有我们现在说“活到老,学到老”,依孔子自述的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就是说学习不晓得老。不管时代怎么不同,如何发展,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孔子自己说“诲人不倦”,而且毫无隐瞒。元好问《论诗》诗说:“鸳鸯绣了从教看,英把金针度与人。”过去不少工艺和拳术教师,对学生总留一手,不愿意把全部本领尤其是最紧要处、最关键处、俗话说的“最后一手”“看家本领”传授下来。孔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因而赢得学生对他的无限尊敬和景仰。孔子死了,学生如同死了父母一般,在孔子墓旁结庐而居,三年而后去,子贡还继续居住墓旁三年(《孟子•滕文公上》)。有这种“诲人不倦”的老师,才能有这种守庐三年、六年的学生。我们当然反对什么守庐,但能做到师生关系比父子还亲密,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在解答学生的疑问时,纵然同一问题,因问者不同签复也不同。《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因材施教,在今天的教育中还是可以用的,只看如何适应今天的情况而已。孔子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某些教学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今天,也还有可取之处。孔子所招收的学生,除南宫敬叔和司马牛两人出身高门,其余多出身贫贱。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路“冠雄鸡,佩猴豚”。据《史记•游侠列传》,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更为穷困。据《弟子列传•正义》引《韩诗外传》,曾参曾经做小吏,能谋斗升之粟来养亲,就很满足,可见曾点、曾参父子都很穷。据《吕氏春秋•尊师篇》,子张是“鲁之鄙家”。颜回居住在陋巷,箪食瓢饮,死后有棺无椁,都见于《论语》。由此推论,孔子学生,出身贫贱的多。《韩非子》说“令之显学,儒、墨也”,由儒家墨家而后有诸子百家,所以我说,中国文化的流传和发达与孔子的整理古代文献和设立私塾是分不开的。摘编自杨伯峻的《试论孔子》材料二:井上靖先生说:“把自己没写的小说告诉举世闻名的作家巴金先生,简直是匪夷所思,班门弄斧。但机会难得,我还是想跟先生说一说我的创作计划。我在国际笔会东京大会的开幕式上讲了葵丘大会,那是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各国诸侯于祭坛前盟誓,约定黄河沿岸的各国不用黄河之水作为武器互相攻击,史称‘葵丘会盟’。春秋战国,天下大乱,各国剑拔弩张,争雄称霸,血雨腥风,但在五百年间,大家都遵守这一盟约。这是人类的大智慧。孔子希望天下安定,并且致力于创建一个幸福的社会,使百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基于这个思想,他提出了‘仁’。“‘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其根本要义是爱人,也就是尊重人、关心人。他把仁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将其确定为人们的道德观念,这是很了不起的。当时还没有佛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在那样的年代,孔子就认为人类会在未来建立理想中的和平社会,这就是我现在要思考的,要写的。”巴老说:“我回到上海以后,想读一读关于孔子的书,或者孔子写的东西。我小时候,每逢孔子的诞辰日,都要给孔子磕头;在私塾念书时,每天都要背‘四书五经’,背不下来,老师就用竹板打手心。虽然要求背诵,但老师一点也不讲,只是死记硬背,根本不懂是什么意思。“渐渐长大了,家人时常用孔子的话教训我。后来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开始提倡新文化,新文化运动号召打倒‘孔家店’,我很高兴,很兴奋。当时我很年轻,对反对封建礼教很赞成,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反感,在我的小说《家》中,年轻的主人公就有反孔的思想,我写《家》的时候二十七岁。当时的社会与现在完全不同了,井上靖先生刚才讲的我以前没有考虑过,现在我应该冷静地、客观地重新研究孔子,期望从井上靖先生的小说中再认识孔子。”井上靖先生说:“长期以来,人们把孔子当作千古圣人、一代宗师、万世师表来顶礼膜拜,但我想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两千多年来,孔子一会儿被肯定,一会儿被否定,我个人的思想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但我现在肯定孔子,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摘自《陈喜儒:听井上靖谈孔子》材料三:我们现代人自然应走出古人的局限,重新评估古书与古人的价值。我们看孔子自不应再以“素王”看待他,也不能将《论语》视为治国的宝典,所以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也不见得对,用“治天下”的观念,其实是看“小”了《论语》。读《论语》应该先看其中言论是否真出自孔子或孔子的弟子,然后依可信的数据来判断孔于是怎样一种人。从可信的材料,我认为孔子是这样一种人:他整理了中国古代最可贵也最可信的文化材料,把这些材料流传下来,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我们不见得认为六经是夫子的手订与手著,但孔子设救,以此教人,终使六经可以阅读流传。我们从孔子“述作”的六经。可以看出一个特点来,这六部经书虽然性质不同,但都有一个相同的部分,就是都注重“人”的价值。在六经里面,哲学是人的哲学、历史是人的历史、文学是人的文学、政治礼俗也是供人生存的政治礼俗,这些特色在今天者稀松平常,但在两千五百多年之前,人类社会还多被迷信烟雾所弥漫,六经坚信人的理智与价值,在很早的年代就把中国带入“人文社会”,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极高又极难得的成就。摘自周志文的《以一人之力,让中国提前“文艺复兴”》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虽然说“生而知之者上也”,但是孔子并不真正承认有“生而知之者”。B.过去的工艺和拳术教师不愿把全部本领传授给学生,孔子则对学生无所隐瞒。C.孔子对每个学生非常了解,在解答学生的同一问题时,问者不同,答复也不同。D.孔子不以貌取人,也不以学生出身决定自己是否招收,他的学生都出身贫贱。5.下列对三则材料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认为有儒家墨家然后才有了诸子百家,因此杨伯峻认为中国文化的流传和发达与孔子的整理古代文献和设立私塾相关。B.孔子希望天下安定,并且致力于创建一个幸福的社会,使百姓感受到人生的幸福;基于这个思想,他提出了自己的核心思想——“仁”。C.巴金和井上靖一样,对孔子的认识都有一个变化,由肯定到否定又到现在的肯定,他二人都认为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D.正确读《论语》的态度是先看其中言论是否真出自孔子或孔子的弟子,然后依据可信的数据来判断孔于是怎样一类人。6.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注重‘人’的价值”的一项是A.孔子“事事请教”“不懂就问”“终身学习”的学习态度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B.在孔子的诞辰日,学生要向孔子行大礼,即使不懂是什么意思,每天也要背诵“四书五经”。C.孔子把根本要义是爱人(尊重人、关心人)的“仁”上升到哲学高度,并将其定为人的道德观念。D.孔子“述作”《诗》《书》《礼》《易》《乐》《春秋》,并以六经设教,以此教人,使其被阅读流传。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臣等今日中书传谕,奉圣旨宣示宋庠①自辩及求退等事。臣等蒙陛下擢任,处之谏垣②,惟采取天下公议,别白贤③不肖,敷闻于上,冀陛下倚任常得其人,以熙大政;不使贪冒非才者得计,胶固其位,害败于事,乃臣等之职分,亦陛下所责任者也。固不敢缘私诋欺,变黑为白,惑乱陛下耳目,动摇大臣爵位,以取奇誉,巧资身计,斯亦臣等所自信,陛下所明照者也。臣等昨于二月二十三日具劄子④,论列宋庠自再秉衡轴⑤首尾七年殊无建明少效补报而但阴拱持禄窃位素餐安处洋洋以为得策;且复求解之际,陛下降诏,未及断章,庠乃从容,遂止其请,足见其固位无耻之甚也。今乃自辩,谓臣等议论,暗合己意;臣等亦谓庠本意暗合天下之议论也,斯不近于欺乎?陛下所深察矣。且云无过,则又不然。臣等窃以前代治世,至于祖宗之朝,罢免执政大臣,莫不以其谟明无效,取群议而行也。何则?执政大臣,与国同体,不能尽心竭节,灼然树立,是谓之过,宜乎当黜,非如群有司小官之类,必有犯状,挂于刑书,乃为过也。唐宪宗朝,权德舆为宰相,不能有所发明,时人讥之,终以循默而罢,复守本官。宪宗聪明仁爱之主也,德舆文学德行之人也。当时罢免,只缘循默,不必指瑕,未致罪名而然也。至如祖宗朝罢免范质、宋琪、李昉、张齐贤,亦只以不称职,均劳逸为辞矣,未尝明过也。近岁方乃摭拾⑥细故,托以为名,扬于外廷,斯乃不识大体之臣,上惑圣听,有此举措,非所以责大臣之义也。宋庠岂无细故,臣等不言之者,盖为陛下惜此事体。臣等所陈,惟陛下圣度详处。(节选自《弹宋庠疏》北宋·包拯)[注]①宋庠(996年-1066年),北宋大臣、文学家,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指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皇佑元年(1049年),正式拜相。其后因罪罢相外放,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②垣:官署的代称。③白贤:贤能。④劄子:同“札子”,相当于奏折。⑤衡轴:古代天文仪器的转轴,比喻中枢要职。⑥摭拾:拣拾、拾取。书《包孝肃弹宋庠疏》后包公拯弹宰相宋庠疏曰……读之流汗。庠素有才望,不愧科名者,秉衡七年不为久,无所建明未为罪,又求解不得命乃止,而包公直以“固位无耻”斥之,抑何过之深也!假令当时宰相才望科名不及庠,秉衡不止七年,而又擅权纳贿,贬贤逢君,无所不至,不但略无补报而已,则包公更将何以奋其笔舌乎!观其疏曰:“执政大臣与国同体,不能尽心竭节,灼然树立,是谓之过,宜乎当黜。”不必指瑕,未致罪名而然。呜呼,乃今而知执政者,苟其罪不止于瑕末,职不比于循默,久贪大位,塞贤者路,彼固包公所不齿者,又何足以辱公之笔舌哉!(节选自《解舂集文钞》清·冯景)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冀陛下倚任常得其人冀:希望B.具劄子论列宋庠具:撰写C.均劳逸为辞辞:拒绝D.庠素有才望素:向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臣等之职分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扬于外廷君幸于赵王C.臣等不言之者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则包公更将何以奋其笔舌乎以乱易整,不武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论列宋庠自再秉衡轴/首尾七年/殊无建明/略效补报/而但阴拱持禄/窃位素餐/安处洋洋/以为得策B.论列宋庠/自再秉衡轴首尾/七年殊无建明/略效补报而但阴拱持禄/窃位素餐安处洋洋/以为得策C.论列宋庠/自再秉衡轴/首尾七年/殊无建明/略效补报而但阴拱持禄/窃位素餐安处洋洋/以为得策D.论列宋庠自再秉衡轴首尾/七年殊无建明/略效补报/而但阴拱持禄/窃位素餐/安处洋洋/以为得策10.下列句子不属于包拯直接弹劾宋庠理由的一组是()①臣等今日中书传谕,奉圣旨宣示宋庠自辩及求退等事。②今乃自辩,谓臣等议论暗合已意。③执政大臣与国同体,不能尽心竭节,灼然树立,是谓之过,宜乎当黜。④非如群有司小官之类,必有犯状,挂于刑书,乃为过也。⑤当时罢免,只缘循默,不必指瑕,未致罪名而然也。⑥近岁方乃摭拾细故,托以为名,扬于外廷,斯乃不识大体之臣。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⑤⑥ D.②③④1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选文既节选了北宋谏官包拯弹劾宰相宋庠的奏折,又选取了清代冯景看了《包孝肃弹宋庠疏》的感想,两段文字形成鲜明的对比,观点各不相同。B.包拯深知以史为鉴的道理,从历史中找论据,在奏折中,他不仅列举了前代唐宪宗时的历史鉴戒,而且列举了本朝——祖宗朝皇帝罢免范质等人的事例来说明。C.包拯在奏折中作了明确阐述,他认为一个掌握国家高层权力的人,无功即为过。D.在官员奢侈庸碌渐成世风的北宋,单纯弹劾一个无所建明的宋庠并不公平,冯景作此文的目的在于尖锐地指出包拯的偏颇。12.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唐宪宗朝,权德舆为宰相,不能有所发明,时人讥之,终以循默而罢,复守本官。②执政大臣与国同体,不能尽心竭节,灼然树立,是谓之过,宜乎当黜。13.包拯对于宋庠的弹劾,后人的评论是多元的,有的说他是“从严要求”,也有的说他是“求全责备”,清代冯景也进行了质疑,对此你怎么看?四、古代诗歌阅读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满江红•山居即事辛弃疾(宋)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①,饱看修竹何妨肉②。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注】①晋•郭澄之《郭子》:“王孝伯云:‘名士不须奋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读《离骚》,便可称名士也。’”②苏轼《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作紧扣题目“山居即事”,描写春末初夏时节,词人山居生活的清闲情景。B.“细读”“饱看”两句借“读离骚”和苏轼之典,表现作者安适、达观的态度。C.“故来”一词“语中含情”:一对鸂鶒水中“争浴”,像是故意想让词人开心。D.“看”和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看”用法一致,引领下阙的景物描写。(2).鉴赏上片画线的句子。(3).结合全诗,分析“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包含诗人的感情。五、混合默写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开荒南野际,。(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3)落日楼头,,江南游子。(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卧龙跃马终黄土,。(杜甫《阁夜》)(5)苏轼在《赤壁赋》中所说的:“,”在反腐倡廉的今天,正是那些清廉正直的官员的真实写照。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草原八月末①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毡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如繁星在天,如落英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地迷人。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在城里办完事,主人说:“怕这时坝上已经转冷,没有多少看头了。”我想总不能枉来一次,还是驱车上了草原。②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③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④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牛羊群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电影里的物。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⑤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令。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⑥在这个大浅盘的最低处是一片水,当地叫泡子,其实就是一个小湖。当年康熙帝的舅父曾带兵在此与阴谋勾结沙俄叛国的噶尔丹部决一死战,并为国捐躯。因此这地名就叫将军泡子。水极清,也像凝固了一样,连倒影的云朵也纹丝不动。对岸有石山,鲜红色,说是将土的血凝成。历史的活剧已成隔世渺茫的传说。我遥望对岸的红山,水中的白云,觉得这泡子是一块凝入了历史影子的透明琥珀,或一块凝有三叶虫的化石。往昔岁月的深沉和眼前大自然的纯真使我陶醉。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这空旷、静谧、水草连天、蓝天无垠的草原,教人真想长啸一声念天地之悠悠,想大呼一声魂兮归来。教人灵犀一点想到光阴的飞逝,想到天地人间的久长。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⑦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正如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舞台上浓妆长袖的美人是一种美,画家在画室里欣赏裸立于窗前晨曦中的模特又是一种美。两种都是艺术美,但后者是一种更纯更深的展示着灵性的美。这种美不可多得也无法搬上舞台,它不但要有上帝特造的极少数的标准的模特,还要有特定的环境和时刻,更重要的还要有能生美感共鸣的欣赏者。这几者一刹那的交汇,才可能迸发出如电光石火般震颤人心的美。⑧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如读小说分开故事读里面的美学、哲学,这才是高级。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⑨呜呼!草原八月末。大矣!净矣!静矣!真矣!山水原来也和人一样会一见钟情,如诗一样耐人寻味。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将要翻过山口时又停下来伫立良久。明年这时还能再来吗?我的草原。(取材于梁衡同题散文)16.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落英:花 B.亭亭玉立:高耸直立的样子C.蓝天无垠:边界 D.一见钟情:衷心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以细腻的笔触具体描写出眼前草原的开阔、静谧、干净。B.文章第③段“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一句形象写出了开阔草原给人的神奇感受。C.文中写当年康熙皇帝舅父血战叛军,为国捐躯,意在表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D.文章的结尾,作者把八月末的草原称之为“我的草原”,表达了对草原浓浓的深情。E.文章以清新质朴的语言描绘了草原八月末独特的美,令作者留恋,读者回味。18.作者写“将军泡子”的来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19.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20.文章第⑦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美”的体验,请结合《红楼梦》中的一处情节,谈谈你对这种“美”的理解。名著阅读21.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生动地刻画了众多英雄形象,请你选择其中一位,为他写一段简短的评语。要求:必须提及该人物事迹,且评价符合人物特征。八、语言表达22.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鲁迅提过,“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丰子恺的漫画《村学校的音乐课》却没有画人的眼睛。你觉得二者矛盾吗?请结合画面说明理由。九、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管子·正世》)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③自立自重,不可跟人脚迹、学人言语。(陆九渊《陆九渊集》)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D2.B3.A【答案】4.C5.A6.B【答案】7.C8.D9.A10.C11.D12.①唐宪宗朝时,权德舆做宰相,不能有什么创新,当时的人讥讽他,不久因为依循常规不发表意见而被罢官,又回去做他原来的官。②执政大臣与国家结为一体,不能尽心竭力,建立大功德,这就是错误,罢黜他也很适宜。13.赞成这是“从严要求”。包拯在奏折中作了明确阐述,他认为,对于掌握国家中枢权力的高层官员的评价,不能等同于基层干部一定要有触犯刑律、贪赃枉法的罪行与事证(“非如群有司小官之类,必有违状挂于刑书”),这是因为一个掌握国家高层权力的人,无功即为过,因为其执政地位的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其施政影响也必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位高而权尊,权尊而责重。与其地位、权力相应的是义务与责任。就此而言,包拯所论,并非毫无道理。赞成这是“求全责备”。包拯偏偏只对一个虽然无功,至少无过,何况颇有声望的官员揪住不放?这一行为是否体现了北宋台谏制度的荒唐性,又如何让人赞赏包拯的职业精神?宋庠的“殊无建明”,可能有制度的缺陷,可能有皇权的制约,可能有同僚的挤压,可能有环境的影响……把责任归结到宋庠一个人身上,是不公平的。【答案】14.(1).D(2).运用了动静结合、借代的手法:描绘了轻鸥飞来,群集水面,划破如镜子似的碧水的优美景象,突出山居生活环境的清幽绝尘,表达了作者自然惬意的心情。(3).“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表达了诗人满足又不满足的矛盾心理:为清幽闲适的山居生活而满足,为丰收在望的农家景象而满足,为亲切淳朴的乡村友情而满足;为自己志向未能实现感到遗憾。15.【答案】(1)守拙归园田(2)西当太白有鸟道(3)断鸿声里(4)人事音书漫寂寥(5)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答案】16.D17.C;E18.内容上:突出草原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深沉;为纯净美丽的自然美景增添了历史人文色彩,丰富文章内容。结构上:从描绘草原景色过渡到抒写个人感怀;巧妙将景、情、理融为一体。19.划线句表达了作者对八月末的草原的由衷赞美。“大、净、静、真”表现了草原开阔、干净、静谧,富有历史人文色彩的特点。作者在感叹中诠释了自然美的韵律能够与人心律共振的道理。20.结合名著作品分析这句话时,要注意三个要点:标准的模特、特定的环境或时刻、能生美感共鸣的欣赏者。这三者的交汇产生了作者所定义的“美”。①作者认为“美”的体验需要有极少数“模特”,即美的事物,又要有特定的环境和时刻,更要有懂得欣赏美的人。我认为“美”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红楼梦》黛玉葬花这一情景,书中正直花神退位之时,百花凋零,唯黛玉怜惜,将其收集、埋葬,花瓣落下,黛玉娇弱的身影立于树下,将花埋葬,这一美极之情景,又恰被宝玉这一懂得欣赏美的人遇见,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实在美极。②作者认为,纯粹灵性的美需特定景物、特定环境和时刻以及欣赏者三个要素方能展现出来。《红楼梦》凹晶馆联诗一回便是一个例子。是夜本中秋佳节,贾府却冷清寥落。湘云、黛玉二位孤苦却极富才情的女子避开了热闹,月下联诗。吟:“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有心人读至此处,见诗中孤高格调,两位姑娘的命运性情,在贾府中寥落的衬托下,定会为曹公的设计所折服,融入情境之中。冷清佳节为环境,史、林二人以及联诗即“模特”,再加上有心的读者,方能生发至美。三者缺一不可。21.【答案】关羽: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有着一颗肯吃苦的心。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回赶。虽降了敌,但最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