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1-2022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名校试卷PAGEPAGE1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但植物一定是生产者B.因为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处于捕食链中的最高营养级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D.消费者一定都是动物,但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答案〗C〖解析〗A、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也可以是蓝细菌、硝化细菌等,但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植物,但是属于消费者,A错误;B、捕食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B错误;C、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去,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C正确;D、消费者不一定都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如寄生的植物、细菌,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蜣螂、秃鹫、蚯蚓营腐生,为分解者,D错误。故选C。2.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为此草原中能量流经鸟类时的示意图,f为蛇的同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共有6条食物链,蛇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B.b代表鸟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其有机物中C.“b→c”的箭头对应左图中的“鸟类→蛇”的箭头D.“a→d”的箭头所示能量不属于鸟类流向分解者的部分〖答案〗D〖解析〗A、图甲中共有5条食物链,蛇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A错误;B、b代表鸟类同化的能量,储存在其有机物中,B错误;C、b代表鸟类同化的能量,c表示鸟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错误;D、a→d的箭头表示鸟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不属于鸟类,D正确。故选D。3.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抑制细菌和霉菌;在不含碳源的培养基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硫酸铋。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①大肠杆菌②霉菌③放线菌④固氮细菌⑤伤寒沙门氏菌⑥自养微生物A.④②③⑥⑤ B.⑥④①⑤②C.④⑤③⑥② D.⑥①⑤②③〖答案〗A〖解析〗固氮菌的氮源是氮气,所以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是④固氮细菌可以生长,可分离出④;霉菌是真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后,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放线菌,但是不抑制真菌,所以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出②霉菌;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霉菌,可以筛选③放线菌;自养型生物能制造有机物,在不含碳源的培养基上可以选出自养型生物,故可选出⑥自养微生物;亚硫酸铋适合于伤寒沙门氏菌生长,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硫酸铋可筛选出⑤伤寒沙门氏菌。故选A。4.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B.操作③到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处理了6次C.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D.制备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过程是先调pH再灭菌〖答案〗C〖解析〗A、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划三至五条平行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和第一区相连,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A正确;B、步骤③到④的过程是利用接种环进行划线操作,每次接种前后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图中划了5次线,故接种环需灼烧6次,B正确;C、平板划线法无法用于大肠杆菌的计数,可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等,C错误;D、制备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过程是先调pH再灭菌,D正确。故选C。5.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图甲为选育菌种及获得β-胡萝卜素的流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要得到图乙所示的菌落,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②操作,然后培养B.经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都能在含β-紫罗酮培养基上生长C.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较大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D.能在添加了β-紫罗酮的乙上长成菌落的细菌,其遗传物质不一定都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A、图乙所示的菌落,利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B、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作用是利用物理因素诱导基因突变,由于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被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不可能都能在含β-紫罗酮培养基上生长,B错误;C、橙红色的菌体为高产菌,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较大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C正确;D、能在添加了β-紫罗酮的乙上长成菌落的细菌是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高产菌,其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D错误。故选C。6.我国泡菜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3100年历史,《诗经》的《小雅·信南山》一篇中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黄祖”的诗句。其中的菹就是泡菜的古称。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时所使用的微生物菌种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B.制作泡菜时,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菌膜,这主要是乳酸菌形成的C.腌制泡菜时,可通过向泡菜坛沿边水槽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环境D.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解析〗A、制作泡菜时所使用的微生物菌种是乳酸菌,为异养厌氧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正确;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泡菜发酵时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生长,形成白膜是产膜酵母菌的繁殖,B错误;C、向泡菜坛沿边水槽注水可以保持无氧环境,适宜发酵,C正确;D、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D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微生物发酵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菌种选育、扩大培养及配置培养基和灭菌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B.只要不断地向发酵罐中通入液体培养基,就能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C.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D.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不需添加营养组分〖答案〗C〖解析〗A、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其中发酵过程是发酵的中心阶段,A错误;B、发酵过程中应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细菌数目、产物浓度等,同时应对发酵过程中的一些条件进行控制才能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B错误;C、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这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例如,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pH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当溶氧不足时,生成的代谢产物就会是乳酸或琥珀酸,C正确;D、发酵过程是发酵的中心阶段,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培养基组分,以满足菌种的营养需要,D错误。故选C。8.下图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种植株的流程图,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经过程①获得的a、b称为原生质体,需悬浮在30%蔗糖溶液中以维持正常形态B.②过程完成后需进行筛选,若只考虑两两融合,c细胞有AAAA、BBBB、AABB三种类型C.过程③和④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D.所获得的d为异源四倍体,属于新物种〖答案〗D〖解析〗A、经①去除植物细胞壁过程获得的a、b称为原生质体,获得的原生质体需悬浮在等渗溶液中,若将得到的原生质体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会失水皱缩,A错误;B、②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若只考虑两两融,c细胞有AAAA、BBBB、AABB三种类型,应在⑤过程进行筛选,B错误;C、③是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④是脱分化过程,C错误;D、所获得的d为异源四倍体,属于新物种,物种是指可以自由交配可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D正确。故选D。9.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自然状态下红豆杉生长慢,紫杉醇含量低,通过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紫杉醇。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是指将游离的单细胞或细胞团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用摇床或转床进行大规模培养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继代培养筛选出疏松性均匀一致、分散性良好、大小大致相同的细胞和细胞团,建立悬浮培养细胞系。据图叙述正确的是()A.离体的红豆杉组织细胞通过果胶酶分散处理后直接进行悬浮培养B.悬浮培养液中大多数细胞在形态上呈等径形,核-质比率大,胞质浓厚,液泡化程度高C.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培养液中一般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比值大于1D.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细胞生长没有接触抑制,因此只要空间足够大,就可以扩大培养〖答案〗B〖解析〗A、离体的红豆杉组织细胞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散处理后直接进行悬浮培养,A错误;B、悬浮培养液中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大多数细胞在形态上大小相差不大,细胞的核-质比率大,胞质浓厚,液泡化程度高,B正确;C、脱分化过程一般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比值小于1,C错误;D、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植物细胞生长没有接触抑制,但是受营养物质的影响,不可能无限扩大培养,D错误。故选B。10.某课外活动小组获得了一株性状优良的结球生菜,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进行快速繁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外植体进行灭菌B.为保持结球生菜的优良遗传性状,应选用花粉进行培养C.可取茎尖生长点,用于制备几乎不带病毒或者抵抗少量病毒的幼苗D.经再分化产生的不定芽可经人工薄膜包装制成人工种子〖答案〗D〖解析〗A、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A错误;B、由于产生花粉过程中发生基因分离,故为保持结球生菜的优良遗传性状,应选用体细胞进行培养(无性生殖可以保留亲本的优良形状),B错误;C、可取茎尖生长点,用于制备几乎不带病毒的幼苗,但不能获得抵抗病毒的幼苗,C错误;D、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不定芽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故经再分化产生的不定芽可经人工薄膜包装制成人工种子,D正确。故选D。11.下列有关培育体细胞克隆牛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受体卵母细胞去核后可用灭活的病毒促进其与供核细胞的融合B.克隆牛的培育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克隆牛的性别是对体细胞供体牛100%的复制D.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培养至10代以上的细胞〖答案〗C〖解析〗A、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或灭活的病毒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A错误;B、克隆牛的培育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C、细胞核移植方法获得的重组细胞,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供体核,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因此克隆牛的性别是对体细胞供体牛100%的复制,C正确;D、核移植时做供核一方的一般是传代10代以内细胞,原因是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12.下图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图中的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经抗原多次免疫后取其脾脏获取浆细胞,1号试管内可能含有多种浆细胞B.3号试管的杂交瘤细胞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C.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并克隆化培养获得的4种抗体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用以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就是以单克隆抗体作为抗癌药物定向杀死癌细胞的〖答案〗D〖解析〗A、由于抗原上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的抗原表位可以结合不同的B淋巴细胞,导致增殖和分化,因此1号试管内可能含有多种浆细胞,A正确;B、3号试管的杂交瘤细胞是特定的抗原表位刺激产生的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B正确;C、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并克隆化培养获得的4种抗体,在抗原上都存在相应的抗原表位,因此4种抗体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D、单克隆抗体与药物结合,单克隆抗体又可以与癌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靶向给药,被称为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D错误。故选D。13.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经常转换培养基即“管”,以下对其原因的说明不符合实际的是()A.正常细胞贴壁生长一段时间后只能形成单细胞层,而不能重叠B.由于考虑到氧气等的供应而在培养瓶中加入的培养基不是很多,会出现营养供给不足的现象C.活细胞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对细胞自身有毒害作用,需要定时“转管”加以清除D.细胞长到一定阶段,换成促分化培养基,诱导产生各种组织器官或系统,直至产生动物新个体〖答案〗D〖解析〗A、正常细胞贴壁生长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即只能形成单细胞层,而不能重叠,A正确;B、由于考虑到氧气等供应而在培养瓶中加入的培养基不是很多,避免占据氧气的空间,会出现营养供给不足现象,B正确;C、由于活细胞中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对细胞自身有毒害作用,需要定时转管加以清除,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C正确;D、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不能培养成动物个体,动物细胞培养的结果是细胞株、细胞系,D错误。故选D。14.为研究治疗性克隆技术能否用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科研人员利用人帕金森综合征模型鼠进行如图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得到的细胞,其DNA主要来自于鼠皮肤细胞B.过程③的关键是利用特定条件诱导胚胎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C.过程②获取的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大、核小但核仁明显的特征D.过程④对受体小鼠来说植入的神经元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A、过程①是细胞核移植,由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故得到的细胞的DNA主要来自于鼠皮肤细胞,A正确;B、过程③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关键是利用特定条件诱导胚胎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B正确;C、过程②获取的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C错误;D、由于重组细胞的核来自鼠的皮肤细胞,故过程④对受体小鼠来说植入的神经元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桑基鱼塘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智慧结晶。劳动人民把原本割裂的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将陆地种植和鱼塘养殖有机结合,实现鱼、蚕、猪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图是该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桑、水稻、蚕、鱼和猪等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鱼粉喂猪、猪粪喂鱼实现了物质与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该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均能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D.该农业生态模式能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答案〗ABC〖解析〗A、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集合,故“桑基鱼塘”是一个生态系统,而图中的全部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B、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特点,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C、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但无法确定各组成之间的信息都是双向传递的,C错误;D、该农业生态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故能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ABC。16.黄粉虫可以吞食、降解塑料,利用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对白色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工艺。下图是从黄粉虫肠道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富集培养基含有酵母膏、蛋白胨、琼脂等,酵母膏能提供所需的碳源和氮源B.涂布用的菌浓度应控制在30-300个/mLC.将转接至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的不同菌落置于4℃的冰箱临时保存,用于相关研究D.挑取培养基上长出的较大单菌落,纯化后进行降解效率分析〖答案〗CD〖解析〗A、富集培养基应该用液体培养基,不能加入琼脂,A错误;B、涂布时所用菌液不超过0.1mL,平板上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个,涂布用的菌浓度应控制在300-3000个/mL,B错误;C、临时保藏菌种时需要将转接至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的不同菌落置于4℃的冰箱临时保存,C正确;D、挑取培养基上长出的较大单菌落,纯化后进行降解效率分析,以获得能高效降解白色污染物的菌种,D正确。故选CD。17.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下面是培育四季柑橘(2N=18)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取花蕾并消毒取花粉粒,接种到培养基A愈伤组织转接到培养基B丛芽转接到培养基C转接到培养基D花粉植株A.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B.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橘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18条染色体过程C.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需提供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等D.花粉植株需炼苗后才可直接移栽到大田应用于生产〖答案〗AC〖解析〗A、花粉细胞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A正确;B、花粉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为9条,有丝分裂中期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为9条,B错误;C、图中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差异主要表现在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均含有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等,C正确;D、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高度不育,不适合移栽到大田应用于生产,D错误。故选AC。18.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利用甲高产不耐盐、乙低产耐盐的两种二倍体植物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植株不可育B.②到③过程中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标志着细胞融合成功C.由④到目的植株需进一步筛选的原因是④中含有高产不耐盐品种D.为提高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处理效果①过程可将植物细胞置于适当浓度的高渗溶液中〖答案〗AC〖解析〗A、甲、乙是二倍体植株,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目的植株是四倍体,是可育的,A错误;B、②到③的过程是融合细胞再生细胞壁的过程,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标志着细胞融合成功,B正确;C、④是筛选获得的具有耐盐特性的胚状体,但不能确定其是高产还是低产,故需要进一步筛选,C错误;D、①过程可将植物细胞置于适当浓度的高渗溶液中,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同时适度失水,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处理效果,避免细胞壁被分解后因吸水而被涨破,D正确。故选AC。19.培育肉是利用动物体内分离的成肌细胞或全能干细胞,采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出类似于动物肌肉的肉丝,同时添加了人体所需的元素如铁、钙等,使之营养更加丰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胃蛋白酶处理肌肉组织,可以获得分裂能力强的肌肉母细胞B.生物反应器内应控制温度适宜,并充入一定量的CO2保证培养液pH相对稳定C.培养液中的支架提供了更多的细胞附着面积,有利于细胞贴壁生长D.“人造牛肉”的培养有利于工厂化生产,产品是真肉〖答案〗BCD〖解析〗A、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肌肉组织,可以获得分裂能力强的肌肉母细胞,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而动物细胞培养的pH为7.2-7.4,此时胃蛋白酶失活,故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A错误;B、生物反应器内应控制温度适宜,36.5±0.5℃,并充入一定量的CO2,以保证培养液的pH相对稳定,B正确;C、培养液中的支架为细胞提供了更大的附着面积,贴壁生长的细胞不仅可在培养瓶壁生长,还可以在支架上生长,故有利于细胞贴壁生长,C正确;D、“人造牛肉”的培养有利于工厂化生产,产品是类似于动物肌肉的肉丝,是真肉,D正确。故选BCD。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20.夜郎无闲草,黔地好蓝莓,蓝莓酿美酒,美酒状元蓝,蓝莓酸甜宜人、细腻多汁、气味清香,口感脆爽,被誉作“水果皇后”,由蓝莓酿制的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和“口服化妆品”等。如下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天然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结合图形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蓝莓酒的微生物来自___________,因此①不要过度冲洗,防止菌种被冲洗掉,该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型。(2)在第④发酵阶段,发酵液虽然未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但杂菌却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因为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___________的环境而受到抑制。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来检验,其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_色。(3)为测定果园土壤中酵母菌的数量,选用稀释获得的102、103、104倍的土壤液,并依次分别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操作。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当菌落数目稳定时,对每组的三个平板进行菌落计数(如表)。序号ⅠⅡⅢ稀释度104倍583稀释度103倍178191156稀释度102倍418511389则每克土壤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约为___个。要使该实验所得数据可靠,还应该实施的操作是___。(4)蓝莓醋可以在蓝莓酒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其中酒精为醋酸菌提供了_______,此过程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5)蓝莓酒、蓝莓醋的发酵装置如图所示,排气口弯管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答案〗(1)①.附着在蓝莓皮上的野生酵母菌②.异养兼性厌氧(2)①.缺氧、呈酸性②.重铬酸钾③.灰绿(3)①.1.75×106②.同时在各稀释度组中,另加一个平板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4)①.C2H5OH+O2CH3COOH+H2O+能量②.碳源(能源)③.30-35℃(5)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1)附着在蓝莓皮上的野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用于制作蓝莓酒;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菌,需要利用现成有机物(异养),且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2)在第④发酵阶段,发酵液缺氧、呈酸性,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该环境,因此发酵液虽然未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但杂菌却不能正常生长繁殖;重铬酸钾可以用来检测酒精的有无;若有酒精,则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3)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计数,符合条件的稀释倍数是103倍,0.1mL的稀释液中含有活菌数为(178+191+156)÷3=175个,1mL中有1750个,每克土壤样品中约含酵母菌1750×103=1.75×106个;要使该实验所得数据可靠,还应该设置对照实验,即同时在各稀释度组中,另加一个平板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以确保培养基灭菌和培养条件合格。(4)醋酸菌可以以酒精为原料进行果醋发酵,化学反应式为;酒精含有C、H、O元素,可以为醋酸菌提供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醋酸菌的适宜温度为30-35℃。(5)排气口弯管是用于在酒精发酵时排出CO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21.图甲是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图,图乙是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技术的原理为________,容器A中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_____。(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两次使用___________处理,且都需要注意浓度和处理时间,以防对细胞结构造成破环。图甲中细胞培养的培养液成分与植物组织培养基成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含有____。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细胞在____培养过程中,绝大部分会衰老死亡,只有极少数细胞存活,这是因为存活的细胞发生了________。(3)图乙中核移植时受体应选用_______________期的卵母细胞,将供体的核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法,多莉面部的毛色为______________。(4)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多选)。A.卵母细胞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B.卵母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C.卵母细胞大,便于操作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5)克隆动物培育成功有什么实际应用意义?_____________。〖答案〗(1)①.细胞增殖②.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2)①.胰蛋白(或胶原蛋白)②.动物血清③.抗生素④.传代⑤.基因突变(癌变)(3)①.减数分裂Ⅱ中(或MⅡ中)②.显微操作③.白色(4)ABC(5)拯救濒危物种、繁育优良物种、医学上克隆器官等(1)图甲所示的技术为动物细胞的原代及传代培养,依据的原理是细胞增殖;容器A中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两次使用胰蛋白(或胶原蛋白)处理,一次是原代培养时对动物组织进行细胞的分离,第二次是传代培养时处理贴壁生长的细胞;图甲为动物细胞培养,培养液中含有动物血清,而植物细胞培养时不需要添加动物血清;抗生素可以杀灭杂菌,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细胞在传代培养过程中绝大部分会衰老死亡,只有极少数细胞存活;存活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癌变,导致传代过程中会死亡。(3)图乙中核移植时受体应选用减数分裂Ⅱ中期的卵母细胞,此时的卵母细胞较成熟,有利于重组细胞的发育;一般采用显微操作将供体的核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多莉的性状主要取决于细胞核的基因,细胞核来自于白面绵羊,因此多莉的面部为白色。(4)A、卵母细胞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而其它细胞的细胞质促进全能性表达的作用较弱,A正确;B、卵母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有利于核基因的表达和重组细胞的分裂,B正确;C、卵母细胞大,便于在显微镜下进行核移植操作,C正确;D、动物的受精卵以及受精卵卵裂形成的几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生殖细胞也具有全能性,D错误。故选ABC。(5)克隆动物是用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卵母细胞中,经体外培养和胚胎移植而获得的与核供体动物遗传性状完全一致的一类动物,可以拯救濒危物种、繁育优良物种、医学上克隆器官等。22.园艺工作者在栽培开黄花的兰花品种时,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白花的兰花。以这株白花兰花作为实验材料,利用离体的组织或细胞培育出完整的植株。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材料选自白花植株的不同部位,下列细胞中不适合进行植物组织培养的是___。A.表皮细胞 B.叶肉细胞C.成熟筛管细胞 D.茎尖分生区细胞(2)图中生理过程______(填写图中字母和名称)是对细胞分化不可逆的否定。经过程b产生的胚状体中出现形态结构不同的细胞,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3)已知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可用植物组织培养来实现柴油的工业化生产。若利用此技术,将柴油树细胞培养到______阶段即可。(4)若想获得抗冻的植株,通常对________进行人工诱变,可在低温环境下对植株进行筛选。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___________繁殖。(5)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培养铁皮石斛拟原球茎(简称PLBs,类似愈伤组织)生产生物碱的实验流程如下:在固体培养基上,PLBs的重量、生物碱含量随增殖培养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选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的原因是_________。据图分析,与黑暗条件下相比,PLBs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的优势体现在生长起始较快、快速生长时间较长、_________等。脱落酸(ABA)能提高生物碱含量,但会抑制PLBs的生长。若采用液体培养,推测添加适量的ABA可提高生物碱产量。同学们拟开展探究实验验证该推测,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探讨了以下问题:①ABA的浓度梯度设置和添加方式:设3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因ABA受热易分解,故一定浓度的无菌ABA母液应在各组液体培养基_______后按比例加入。②实验进程和取样:实验60天完成,每10天取样,将样品(PLBs)称重(g/瓶)后再测定生物碱含量。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样品数为_______。③依所测定数据确定适宜的ABA浓度和培养时间: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______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应培养时间。〖答案〗(1)C(2)①.a脱分化②.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愈伤组织(4)①.愈伤组织②.无性(5)①.新生营养芽细胞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容易诱导形成PLBS②.PLBS产量较高③.灭菌冷却④.72⑤.生物碱含量平均值最大(或PLBS重量和生物碱含量乘积的平均值最大)(1)嫩枝或分化程度较低的部位的细胞分裂能力强、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容易表达,所以外外植体一般选用嫩枝或分化程度较低的部位成功率更高,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茎尖分生区细胞均符合要求,而成熟筛管细胞的细胞器和细胞核都退化了,不能分裂分化,不适合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故选C。(2)一般而言,细胞分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但图示a脱分化是对其的否定;经过程b产生的胚状体中出现形态结构不同的细胞,是细胞再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柴油树种子含有的柴油是植物细胞的代谢产物,因此,将柴油树细胞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即可。(4)愈伤组织是一团相对未分化的细胞,分裂能力旺盛,通常对愈伤组织进行人工诱变,成功率较高;低温下筛选获得抗冻植株,没有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繁殖。(5)新生营养芽细胞分化程度低,分裂能力强,容易诱导形成PLBs,常用新生营养芽为外植体;结合图示可知,与黑暗条件下相比(图中虚线),PLBs在光照条件(黑色实线)下PLBs产量较高、生长起始较快、快速生长时间较长;因ABA受热易分解,不适合用高压蒸汽灭菌,需进行过滤灭菌,且等高压蒸汽灭菌过的培养基冷却后再加入;如初始(第0天)数据已知,每10天取样,实验60天完成,设3个ABA处理组,1个空白对照组,3次重复,即每10天需测定的样品数为12个,因此待第60天完成,一共有6次样品测定,一共需要测定的样品数量为12×6=72;铁皮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因此当某3个样品(重复样)的生物碱含量平均值最大时,其对应的ABA浓度为适宜浓度,对应的培养时间是适应培养时间。23.苹果树腐烂病由真菌感染引起,为了开发生物防治该病的途径,研究者拟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生长的芽孢杆菌,实验流程如下图。(1)配制培养基时,培养基的灭菌应该在倒平板___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培养基灭菌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为避免混淆应在培养皿的________做标记,并在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培养,目的是______。(2)图中①过程取5g土壤加入________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得到10-1的土壤悬液。进行系列稀释后进行接种,此方法为_______,每个浓度重复3次。37℃条件下,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根据菌落特征鉴别出芽孢杆菌并进一步纯化。(3)目的菌筛选时,应取直径为5mm的_________菌落移置于A处,B处接种________菌。培养3~5天,筛选出抑菌率最高的菌株。(4)探究不同稀释倍数的芽孢杆菌发酵原液对感染了苹果树腐烂病菌枝条的抑菌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①将发酵原液稀释0、5、20、50、100倍,选取健康果树枝条进行消毒和打孔。②实验组枝条上分别涂抹等量的_________,对照组枝条上涂抹等量的_________。③在所有枝条的打孔处接种等量的苹果腐烂病菌,7天后测量并计算抑菌率。(5)实验数据表明发酵原液的稀释倍数与抑菌率之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与化学防治相比,该方法的优势是___________。〖答案〗(1)①.之前②.高压蒸汽灭菌法③.皿底④.防止水分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2)①.45②.稀释涂布平板法(3)①苹果腐烂病菌②.芽孢杆菌(4)①.不同稀释倍数芽孢杆菌发酵液②.无菌水(5)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化学试剂的残留;对其他动物扰动小等(1)倒平板之前应先将培养基进行灭菌,培养基的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为避免混淆应在培养皿的皿底做标记,并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倒置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2)要获得稀释了10倍的土壤悬液,应该将5g土壤加入45mL无菌水中充分振荡。由图可知在不同的稀释度下取0.1ml接种到三个平板上,这种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37℃条件下,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根据菌落特征鉴别出芽孢杆菌并进一步纯化。(3)由图分析可知,目的菌筛选时,应取直径为5mm的苹果腐烂病菌的菌落移置于A处,B处接种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出能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生长的芽孢杆菌,培养3~5天,测量并计算抑菌率,筛选出抑菌率最高的菌株。(4)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稀释倍数的芽孢杆菌发酵原液对感染了苹果树腐烂病菌枝条的抑菌率的影响,选材结束后,实验组枝条上应分别涂抹等量的不同稀释倍数芽孢杆菌发酵液,对照组枝条上涂抹等量的无菌水。(5)与化学防治方法相比,该生物防治方法的优势是降低环境污染;减少化学试剂的残留;对其他动物扰动小等。24.I、1987年5月,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发生特大火灾,使104万公顷的森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破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1表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结构和功能,图中A~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其中B1为食草动物,①~⑩则代表碳元素流动的相应过程。图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的过程有____(填数字)。(2)恢复后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如图2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①若图中松毛虫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杜鹃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松毛虫到杜鹃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②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_____表示(用图中字母写出表达式)。(3)在黑龙江某农村生态系统中人口数量和农作物产量一直保持稳定,人的食物来源为1/2来自农作物,1/2来自家禽家畜及其产品,在农作物的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若要求所有居民调整食物结构以满足人口数量增加一倍的需要。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请计算,应将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由现在的1:1调整为_______:1(精确到整数)。II、某地区对受污染河流进行生态修复,利用微生物和水生植物吸收、吸附、转化和降解河流中有机物污染和有毒物质,效果显著。下列图表是科研团队利用铜钱草、红波等水生植物进行研究所获得的相关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水生植物对水中污染物质去除效果的影响反应器TP进水水质/(mg·L-1)①铜钱草3.010.5008②红波3.010.50.08③铜钱草+红波3.010.50.08出水水质/(mg·L-1)①铜钱草1.93.00.07②红波1.71.50.04③铜钱草+红波1.62.30.008注:TP指水体中总含磷量,指氨态氮,指亚硝酸态氮。(4)当水体受到轻微污染时可以很快消除,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稳定性。该河流污染初期水体中的TP、、等含量较高,导致蓝藻等大量生长,形成“水华”,进而引起鱼虾死亡,水体发臭,这种连锁反应机制属于__________。(5)对TP、、去除效果最有效的反应器(植物)是_____________。A.①③② B.③①③ C.③②③ D.③③③(6)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同样的装置通过通气增氧,其他条件不变,每天定时检测各项指标。结果如图所示,第7天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7)近些年来人们开始利用生态浮床技术修复水体,该技术是将芦苇、美人蕉等植物种植于浮在水面的材料上,能有效地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浮床植物能通过根系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___________。(8)在上述生态修复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主体作用,它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生态修复后该河流再现水质清澈,水草繁茂,鱼跃鸟闹的景象,成为休闲晨练的公园,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价值。〖答案〗(1)③⑤⑥⑦⑧⑨(2)①.15%②.D+F或者F+D(3)4(4)①.抵抗力②.正反馈(5)C(6)硝化细菌硝化作用不断将氧化为进而形成(7)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8)①.生产者、分解者②.直接和间接(1)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因此。图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的过程有③⑤⑥⑦⑧⑨。(2)①根据分析可知,A是松毛虫所固定的能量,则松毛虫到杜鹃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108)÷(1.6×109)=15%。②D(遗体)+F(杜鹃粪便)是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3)人的食物来源为1/2来自农作物,1/2来自家禽家畜及其产品,此时需要农作物的量为:1/2÷10%+1/2÷10%÷10%=55,设人从农作物中直接获得x,则从家禽中直接获得(2-x),则有55=x÷10%+(2-x)÷10%÷10%,解得x=29/18,则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为x/2-x=29/7,近似于4:1。(4)当水体受到轻微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其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正反馈调节是指某一生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变化促进或加强最初所发生的变化。河流污染,蓝藻大量生长导致鱼虾死亡,水体发臭,进一步加剧污染,因此该连锁机制属于正反馈调节。(5)去除效果越好,出水水质中污染物质含量就越少,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比较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可得出:对TP、NH4+N、NO2-N去除效果最有效的反应器分别是铜钱草+红波、红波、铜钱草+红波,分别对应③②③。故选C。(6)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科研人员利用同样的装置通过通气增氧,其他条件不变,则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7天后,NH4+N含量较少,而NO3-N含量增多,故推测7天后各物质变化的原因是:硝化细菌硝化作用不断将NH4+N氧化为NO2-N进而形成NO3-N。(7)浮床植物和藻类是种间竞争关系,浮床植物能通过根系向水中分泌化感物质抑制藻类生长,说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8)微生物包括异养型和硝化细菌等自养型,故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分解者和生产者。河流水质清澈,水草繁茂,鱼跃鸟闹,成为休闲晨练的公园,既有实际应用价值,也有生态方面的价值,故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和间接价值。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14题,每题2分,共计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但植物一定是生产者B.因为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可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分解者处于捕食链中的最高营养级C.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D.消费者一定都是动物,但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答案〗C〖解析〗A、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也可以是蓝细菌、硝化细菌等,但植物也不一定都是生产者,如菟丝子是植物,但是属于消费者,A错误;B、捕食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的食物链,不包含分解者,B错误;C、分解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及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去,是生态系统中连接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C正确;D、消费者不一定都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如寄生的植物、细菌,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如蜣螂、秃鹫、蚯蚓营腐生,为分解者,D错误。故选C。2.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乙为此草原中能量流经鸟类时的示意图,f为蛇的同化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共有6条食物链,蛇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B.b代表鸟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其有机物中C.“b→c”的箭头对应左图中的“鸟类→蛇”的箭头D.“a→d”的箭头所示能量不属于鸟类流向分解者的部分〖答案〗D〖解析〗A、图甲中共有5条食物链,蛇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A错误;B、b代表鸟类同化的能量,储存在其有机物中,B错误;C、b代表鸟类同化的能量,c表示鸟类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错误;D、a→d的箭头表示鸟粪便中的能量流向分解者,不属于鸟类,D正确。故选D。3.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酚可抑制细菌和霉菌;在不含碳源的培养基上;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硫酸铋。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别分离出()①大肠杆菌②霉菌③放线菌④固氮细菌⑤伤寒沙门氏菌⑥自养微生物A.④②③⑥⑤ B.⑥④①⑤②C.④⑤③⑥② D.⑥①⑤②③〖答案〗A〖解析〗固氮菌的氮源是氮气,所以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但是④固氮细菌可以生长,可分离出④;霉菌是真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后,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放线菌,但是不抑制真菌,所以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可以选择出②霉菌;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如大肠杆菌、固氮细菌)和霉菌,可以筛选③放线菌;自养型生物能制造有机物,在不含碳源的培养基上可以选出自养型生物,故可选出⑥自养微生物;亚硫酸铋适合于伤寒沙门氏菌生长,在培养基中添加亚硫酸铋可筛选出⑤伤寒沙门氏菌。故选A。4.下图为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B.操作③到④的过程中,接种环共灼烧处理了6次C.步骤④恒温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计数D.制备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过程是先调pH再灭菌〖答案〗C〖解析〗A、步骤③应多个方向划线,划三至五条平行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和第一区相连,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A正确;B、步骤③到④的过程是利用接种环进行划线操作,每次接种前后都需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处理,图中划了5次线,故接种环需灼烧6次,B正确;C、平板划线法无法用于大肠杆菌的计数,可用于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等,C错误;D、制备①步骤使用的培养基过程是先调pH再灭菌,D正确。故选C。5.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利用诱变方式选育可高产β-胡萝卜素的三孢布拉霉负菌。未突变菌不能在含有β-紫罗酮的培养基上生长。随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菌体颜色从黄色加深至橙红色。图甲为选育菌种及获得β-胡萝卜素的流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要得到图乙所示的菌落,可用平板划线法进行②操作,然后培养B.经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都能在含β-紫罗酮培养基上生长C.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较大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D.能在添加了β-紫罗酮的乙上长成菌落的细菌,其遗传物质不一定都发生了改变〖答案〗C〖解析〗A、图乙所示的菌落,利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A错误;B、过程①紫外线照射的作用是利用物理因素诱导基因突变,由于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被照射的三孢布拉霉负菌不可能都能在含β-紫罗酮培养基上生长,B错误;C、橙红色的菌体为高产菌,进行③操作时,应选择较大的橙红色菌落中的菌株继续接种培养,C正确;D、能在添加了β-紫罗酮的乙上长成菌落的细菌是经过紫外线照射后的高产菌,其遗传物质都发生了改变,D错误。故选C。6.我国泡菜最早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3100年历史,《诗经》的《小雅·信南山》一篇中就有“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献之黄祖”的诗句。其中的菹就是泡菜的古称。下列有关泡菜制作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泡菜时所使用的微生物菌种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B.制作泡菜时,坛内有时会长出一层菌膜,这主要是乳酸菌形成的C.腌制泡菜时,可通过向泡菜坛沿边水槽注水保持发酵所需环境D.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答案〗B〖解析〗A、制作泡菜时所使用的微生物菌种是乳酸菌,为异养厌氧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正确;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泡菜发酵时发酵液营养丰富,其表面氧气含量也很丰富,适合酵母菌生长,形成白膜是产膜酵母菌的繁殖,B错误;C、向泡菜坛沿边水槽注水可以保持无氧环境,适宜发酵,C正确;D、泡菜制作过程中,在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很低,随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含量会随天数增多逐渐升高;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的乳酸,抑制了硝酸盐还原菌的繁殖,亚硝酸盐的含量逐渐降低,D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微生物发酵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菌种选育、扩大培养及配置培养基和灭菌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B.只要不断地向发酵罐中通入液体培养基,就能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C.在发酵工程的发酵环节中,发酵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也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D.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不需添加营养组分〖答案〗C〖解析〗A、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其中发酵过程是发酵的中心阶段,A错误;B、发酵过程中应随时检测培养液中的细菌数目、产物浓度等,同时应对发酵过程中的一些条件进行控制才能保证发酵的正常进行,B错误;C、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这是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不仅会影响菌种的生长繁殖,而且会影响菌种代谢产物的形成。例如,在谷氨酸发酵过程中,当pH呈酸性时,谷氨酸棒状杆菌就会生成乙酰谷氨酰胺;当溶氧不足时,生成的代谢产物就会是乳酸或琥珀酸,C正确;D、发酵过程是发酵的中心阶段,要严格控制温度、pH、溶氧、通气量与转速等发酵条件,还要及时添加必需的培养基组分,以满足菌种的营养需要,D错误。故选C。8.下图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种植株的流程图,甲和乙分别表示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组分别是AA和BB.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经过程①获得的a、b称为原生质体,需悬浮在30%蔗糖溶液中以维持正常形态B.②过程完成后需进行筛选,若只考虑两两融合,c细胞有AAAA、BBBB、AABB三种类型C.过程③和④分别是脱分化和再分化D.所获得的d为异源四倍体,属于新物种〖答案〗D〖解析〗A、经①去除植物细胞壁过程获得的a、b称为原生质体,获得的原生质体需悬浮在等渗溶液中,若将得到的原生质体置于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原生质体会失水皱缩,A错误;B、②是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若只考虑两两融,c细胞有AAAA、BBBB、AABB三种类型,应在⑤过程进行筛选,B错误;C、③是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④是脱分化过程,C错误;D、所获得的d为异源四倍体,属于新物种,物种是指可以自由交配可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D正确。故选D。9.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自然状态下红豆杉生长慢,紫杉醇含量低,通过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可获得大量紫杉醇。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是指将游离的单细胞或细胞团按照一定的细胞密度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用摇床或转床进行大规模培养的方法。通过不断的继代培养筛选出疏松性均匀一致、分散性良好、大小大致相同的细胞和细胞团,建立悬浮培养细胞系。据图叙述正确的是()A.离体的红豆杉组织细胞通过果胶酶分散处理后直接进行悬浮培养B.悬浮培养液中大多数细胞在形态上呈等径形,核-质比率大,胞质浓厚,液泡化程度高C.植物细胞悬浮培养培养液中一般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比值大于1D.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细胞生长没有接触抑制,因此只要空间足够大,就可以扩大培养〖答案〗B〖解析〗A、离体的红豆杉组织细胞通过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散处理后直接进行悬浮培养,A错误;B、悬浮培养液中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大多数细胞在形态上大小相差不大,细胞的核-质比率大,胞质浓厚,液泡化程度高,B正确;C、脱分化过程一般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比值小于1,C错误;D、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中植物细胞生长没有接触抑制,但是受营养物质的影响,不可能无限扩大培养,D错误。故选B。10.某课外活动小组获得了一株性状优良的结球生菜,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进行快速繁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可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外植体进行灭菌B.为保持结球生菜的优良遗传性状,应选用花粉进行培养C.可取茎尖生长点,用于制备几乎不带病毒或者抵抗少量病毒的幼苗D.经再分化产生的不定芽可经人工薄膜包装制成人工种子〖答案〗D〖解析〗A、使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A错误;B、由于产生花粉过程中发生基因分离,故为保持结球生菜的优良遗传性状,应选用体细胞进行培养(无性生殖可以保留亲本的优良形状),B错误;C、可取茎尖生长点,用于制备几乎不带病毒的幼苗,但不能获得抵抗病毒的幼苗,C错误;D、用人工薄膜将胚状体、不定芽等分别包装可制成人工种子,故经再分化产生的不定芽可经人工薄膜包装制成人工种子,D正确。故选D。11.下列有关培育体细胞克隆牛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受体卵母细胞去核后可用灭活的病毒促进其与供核细胞的融合B.克隆牛的培育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C.克隆牛的性别是对体细胞供体牛100%的复制D.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培养至10代以上的细胞〖答案〗C〖解析〗A、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或灭活的病毒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A错误;B、克隆牛的培育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错误;C、细胞核移植方法获得的重组细胞,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供体核,细胞核中的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因此克隆牛的性别是对体细胞供体牛100%的复制,C正确;D、核移植时做供核一方的一般是传代10代以内细胞,原因是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12.下图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图中的抗原表位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经抗原多次免疫后取其脾脏获取浆细胞,1号试管内可能含有多种浆细胞B.3号试管的杂交瘤细胞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C.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并克隆化培养获得的4种抗体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用以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就是以单克隆抗体作为抗癌药物定向杀死癌细胞的〖答案〗D〖解析〗A、由于抗原上有多种抗原表位,不同的抗原表位可以结合不同的B淋巴细胞,导致增殖和分化,因此1号试管内可能含有多种浆细胞,A正确;B、3号试管的杂交瘤细胞是特定的抗原表位刺激产生的效应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既能迅速大量增殖又能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B正确;C、杂交瘤细胞经筛选并克隆化培养获得的4种抗体,在抗原上都存在相应的抗原表位,因此4种抗体都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正确;D、单克隆抗体与药物结合,单克隆抗体又可以与癌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实现靶向给药,被称为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D错误。故选D。13.动物细胞培养中需要经常转换培养基即“管”,以下对其原因的说明不符合实际的是()A.正常细胞贴壁生长一段时间后只能形成单细胞层,而不能重叠B.由于考虑到氧气等的供应而在培养瓶中加入的培养基不是很多,会出现营养供给不足的现象C.活细胞产生的一些代谢产物对细胞自身有毒害作用,需要定时“转管”加以清除D.细胞长到一定阶段,换成促分化培养基,诱导产生各种组织器官或系统,直至产生动物新个体〖答案〗D〖解析〗A、正常细胞贴壁生长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即只能形成单细胞层,而不能重叠,A正确;B、由于考虑到氧气等供应而在培养瓶中加入的培养基不是很多,避免占据氧气的空间,会出现营养供给不足现象,B正确;C、由于活细胞中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对细胞自身有毒害作用,需要定时转管加以清除,以保证细胞的正常生长,C正确;D、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不能培养成动物个体,动物细胞培养的结果是细胞株、细胞系,D错误。故选D。14.为研究治疗性克隆技术能否用于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科研人员利用人帕金森综合征模型鼠进行如图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得到的细胞,其DNA主要来自于鼠皮肤细胞B.过程③的关键是利用特定条件诱导胚胎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C.过程②获取的胚胎干细胞具有细胞大、核小但核仁明显的特征D.过程④对受体小鼠来说植入的神经元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答案〗C〖解析〗A、过程①是细胞核移植,由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故得到的细胞的DNA主要来自于鼠皮肤细胞,A正确;B、过程③诱导分化成神经元,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关键是利用特定条件诱导胚胎干细胞相关基因表达,B正确;C、过程②获取的胚胎干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较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C错误;D、由于重组细胞的核来自鼠的皮肤细胞,故过程④对受体小鼠来说植入的神经元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故选C。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5.桑基鱼塘是我国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智慧结晶。劳动人民把原本割裂的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将陆地种植和鱼塘养殖有机结合,实现鱼、蚕、猪和粮食的全面丰收。下图是该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桑、水稻、蚕、鱼和猪等全部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鱼粉喂猪、猪粪喂鱼实现了物质与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C.该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均能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D.该农业生态模式能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答案〗ABC〖解析〗A、生态系统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集合,故“桑基鱼塘”是一个生态系统,而图中的全部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B、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和单向流动的特点,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C、信息传递可以发生在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之间,但无法确定各组成之间的信息都是双向传递的,C错误;D、该农业生态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故能降低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D正确。故选ABC。16.黄粉虫可以吞食、降解塑料,利用黄粉虫肠道微生物对白色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处理工艺。下图是从黄粉虫肠道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富集培养基含有酵母膏、蛋白胨、琼脂等,酵母膏能提供所需的碳源和氮源B.涂布用的菌浓度应控制在30-300个/mLC.将转接至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的不同菌落置于4℃的冰箱临时保存,用于相关研究D.挑取培养基上长出的较大单菌落,纯化后进行降解效率分析〖答案〗CD〖解析〗A、富集培养基应该用液体培养基,不能加入琼脂,A错误;B、涂布时所用菌液不超过0.1mL,平板上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个,涂布用的菌浓度应控制在300-3000个/mL,B错误;C、临时保藏菌种时需要将转接至固体斜面培养基上的不同菌落置于4℃的冰箱临时保存,C正确;D、挑取培养基上长出的较大单菌落,纯化后进行降解效率分析,以获得能高效降解白色污染物的菌种,D正确。故选CD。17.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下面是培育四季柑橘(2N=18)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取花蕾并消毒取花粉粒,接种到培养基A愈伤组织转接到培养基B丛芽转接到培养基C转接到培养基D花粉植株A.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B.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橘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18条染色体过程C.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需提供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等D.花粉植株需炼苗后才可直接移栽到大田应用于生产〖答案〗AC〖解析〗A、花粉细胞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A正确;B、花粉植株是由花粉粒发育而来,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一半,为9条,有丝分裂中期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均为9条,B错误;C、图中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差异主要表现在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均含有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和植物激素等,C正确;D、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高度不育,不适合移栽到大田应用于生产,D错误。故选AC。18.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利用甲高产不耐盐、乙低产耐盐的两种二倍体植物培育高产耐盐的杂种植株,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目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植株不可育B.②到③过程中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标志着细胞融合成功C.由④到目的植株需进一步筛选的原因是④中含有高产不耐盐品种D.为提高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处理效果①过程可将植物细胞置于适当浓度的高渗溶液中〖答案〗AC〖解析〗A、甲、乙是二倍体植株,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的目的植株是四倍体,是可育的,A错误;B、②到③的过程是融合细胞再生细胞壁的过程,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标志着细胞融合成功,B正确;C、④是筛选获得的具有耐盐特性的胚状体,但不能确定其是高产还是低产,故需要进一步筛选,C错误;D、①过程可将植物细胞置于适当浓度的高渗溶液中,使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同时适度失水,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处理效果,避免细胞壁被分解后因吸水而被涨破,D正确。故选AC。19.培育肉是利用动物体内分离的成肌细胞或全能干细胞,采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出类似于动物肌肉的肉丝,同时添加了人体所需的元素如铁、钙等,使之营养更加丰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用胃蛋白酶处理肌肉组织,可以获得分裂能力强的肌肉母细胞B.生物反应器内应控制温度适宜,并充入一定量的CO2保证培养液pH相对稳定C.培养液中的支架提供了更多的细胞附着面积,有利于细胞贴壁生长D.“人造牛肉”的培养有利于工厂化生产,产品是真肉〖答案〗BCD〖解析〗A、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肌肉组织,可以获得分裂能力强的肌肉母细胞,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而动物细胞培养的pH为7.2-7.4,此时胃蛋白酶失活,故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A错误;B、生物反应器内应控制温度适宜,36.5±0.5℃,并充入一定量的CO2,以保证培养液的pH相对稳定,B正确;C、培养液中的支架为细胞提供了更大的附着面积,贴壁生长的细胞不仅可在培养瓶壁生长,还可以在支架上生长,故有利于细胞贴壁生长,C正确;D、“人造牛肉”的培养有利于工厂化生产,产品是类似于动物肌肉的肉丝,是真肉,D正确。故选BCD。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共计57分。20.夜郎无闲草,黔地好蓝莓,蓝莓酿美酒,美酒状元蓝,蓝莓酸甜宜人、细腻多汁、气味清香,口感脆爽,被誉作“水果皇后”,由蓝莓酿制的蓝莓酒和蓝莓醋被称为“液体黄金”和“口服化妆品”等。如下图是以鲜蓝莓为原料天然发酵制作蓝莓酒和蓝莓醋的过程简图。结合图形和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蓝莓酒的微生物来自___________,因此①不要过度冲洗,防止菌种被冲洗掉,该生物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型。(2)在第④发酵阶段,发酵液虽然未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但杂菌却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因为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___________的环境而受到抑制。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来检验,其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呈现___________色。(3)为测定果园土壤中酵母菌的数量,选用稀释获得的102、103、104倍的土壤液,并依次分别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操作。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当菌落数目稳定时,对每组的三个平板进行菌落计数(如表)。序号ⅠⅡⅢ稀释度104倍583稀释度103倍178191156稀释度102倍418511389则每克土壤样品中的酵母菌数量约为___个。要使该实验所得数据可靠,还应该实施的操作是___。(4)蓝莓醋可以在蓝莓酒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其中酒精为醋酸菌提供了_______,此过程的适宜温度为_______。(5)蓝莓酒、蓝莓醋的发酵装置如图所示,排气口弯管设置的目的是_________。〖答案〗(1)①.附着在蓝莓皮上的野生酵母菌②.异养兼性厌氧(2)①.缺氧、呈酸性②.重铬酸钾③.灰绿(3)①.1.75×106②.同时在各稀释度组中,另加一个平板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4)①.C2H5OH+O2CH3COOH+H2O+能量②.碳源(能源)③.30-35℃(5)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1)附着在蓝莓皮上的野生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用于制作蓝莓酒;酵母菌为异养兼性厌氧菌,需要利用现成有机物(异养),且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2)在第④发酵阶段,发酵液缺氧、呈酸性,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无法适应该环境,因此发酵液虽然未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但杂菌却不能正常生长繁殖;重铬酸钾可以用来检测酒精的有无;若有酒精,则酸性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3)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计数,符合条件的稀释倍数是103倍,0.1mL的稀释液中含有活菌数为(178+191+156)÷3=175个,1mL中有1750个,每克土壤样品中约含酵母菌1750×103=1.75×106个;要使该实验所得数据可靠,还应该设置对照实验,即同时在各稀释度组中,另加一个平板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以确保培养基灭菌和培养条件合格。(4)醋酸菌可以以酒精为原料进行果醋发酵,化学反应式为;酒精含有C、H、O元素,可以为醋酸菌提供碳源(提供碳元素的物质);醋酸菌的适宜温度为30-35℃。(5)排气口弯管是用于在酒精发酵时排出CO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21.图甲是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图,图乙是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所示技术的原理为________,容器A中的是动物器官或组织,它一般取自_____。(2)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两次使用___________处理,且都需要注意浓度和处理时间,以防对细胞结构造成破环。图甲中细胞培养的培养液成分与植物组织培养基成分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含有____。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细胞在____培养过程中,绝大部分会衰老死亡,只有极少数细胞存活,这是因为存活的细胞发生了________。(3)图乙中核移植时受体应选用_______________期的卵母细胞,将供体的核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法,多莉面部的毛色为______________。(4)在目前现有技术条件下,还不能将从动物体内分离出来的成熟的体细胞直接培养成一个新个体,而是必须将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才能发育成新个体,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多选)。A.卵母细胞细胞质可使体细胞核全能性得到表达B.卵母细胞含有的营养物质多C.卵母细胞大,便于操作D.重组细胞才具有全能性(5)克隆动物培育成功有什么实际应用意义?_____________。〖答案〗(1)①.细胞增殖②.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2)①.胰蛋白(或胶原蛋白)②.动物血清③.抗生素④.传代⑤.基因突变(癌变)(3)①.减数分裂Ⅱ中(或MⅡ中)②.显微操作③.白色(4)ABC(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