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二中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二中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二中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二中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安庆市二中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庆二中2023届高三阶段考试一、选择题1.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 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 D.F2中a基因频率为7/9〖答案〗D〖祥解〗从题干信息可知:“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所以鸡群中野生型个体(aa)占20%,匍匐型个体(Aa)占80%,A基因频率为1/2×80/100=2/5,a基因频率为1-2/5=3/5。【详析】A、鸡群中野生型个体(aa)占20%,匍匐型个体(Aa)占80%,A基因频率为2/5,a基因频率为3/5,随机交配得到F1,依据遗传平衡定律,F1中AA=2/5×2/5=4/25,Aa=2×2/5×3/5=12/25,aa=3/5×3/5=9/25,由于AA死亡,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12/25+9/25)=4/7,A错误;B、因为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会导致每一代A基因频率减小,所以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低,B错误;C、F1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4/7,野生型个体(aa)占3/7,则A基因频率为1/2×4/7=2/7,a基因频率为1-2/7=5/7,那么依据遗传平衡定律,F2中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5/7×5/7=25/49,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2×2/7×5/7=20/49,AA=2/7×2/7=4/49,但AA个体死亡,所以F2中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25/49÷(25/49+20/49)=5/9,C错误;D、F2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4/9,野生型个体(aa)占5/9,则F2中a基因频率为5/9+1/2×4/9=7/9,D正确。故选D。2.下图为白色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的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B.过程②的培育原理为染色体变异C.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可能出现三种表现型D.过程④产生的子代出现白色棉的概率为1/4〖答案〗D〖祥解〗诱变育种应用基因突变为原理,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②处理后b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丢失了片段,故为染色体结构变易的缺失。图示③过程为通过自交筛选不含b基因的个体,④过程为通过单倍体育种的方式筛选不含b基因的个体。【详析】过程①是利用了太空的特殊条件进行诱变育种,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A正确;过程②处理的结果导致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粉红棉产生的配子含b基因的配子:含缺失染色体(用0表示)的配子=1:1,自交后代,bb:b0:00=1:2:1,其中bb表现为深红棉,b0表现为粉红棉,00表现为白色棉,故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出现了三种表现型,C正确;b0花药离体培养产生两种单倍体(b、0),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形成bb和00两种个体,故白色棉的概率为1/2,D错误。故选D。3.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关系有误的是()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B.细胞骨架:蛋白质C.细胞质基质:水、无机盐、糖类、脂质、核苷酸、酶等D.染色质:核糖核酸、蛋白质〖答案〗D〖祥解〗本题综合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和细胞各结构的物质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还含有少量糖类;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详析】A.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的蛋白质和磷脂,还含有少量糖类,A正确;B.细胞骨架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B正确;C.细胞质基质的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质、核苷酸、酶等,C正确;D.染色质的成分主要为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D错误。4.下图是细胞膜上3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A和B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很可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B.如膜蛋白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某激素的受体C.如蛋白质B具有运输功能,其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可能消耗ATPD.如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其活性的高低受温度的影响,因为高温可以破坏肽键〖答案〗D【详析】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磷脂的尾部基团,具有很强的疏水性,A与B两种蛋白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能与脂双层牢固结合,所以它们也可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A正确;细胞膜上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蛋白质,极可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某激素的受体,B正确;物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协助的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后者消耗ATP,C正确;高温不会破坏蛋白质类酶中的肽键,只是破坏其空间结构,D错误。5.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持续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经过长期的耐力性运动训练,骨骼肌纤维会出现一些适应性变化,如骨骼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和骨骼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数量都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相联系B.骨骼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时,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产生NADHC.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纤维产生CO₂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和毛细血管数量的增加有利于骨骼肌纤维储备大量的ATP〖答案〗A〖祥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析】A、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如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形成葡萄糖,A正确;B、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能产生NADH,故骨骼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B错误;C、骨骼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CO₂,骨骼肌纤维只能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能产生CO₂,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错误;D、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十分迅速,既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骨骼肌纤维并没有储备大量ATP,D错误。故选A。6.细胞内的许多DNA分子都是闭环双链,如细菌质粒、细胞器DNA和许多病毒DNA分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的次数总和即为双螺旋的连环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闭环双链DNA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闭环双链DNA的每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闭环双链DNA中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的数目与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D.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间期时DNA的连环数会降低,分裂期DNA的连环数会增高〖答案〗B〖祥解〗DNA结构:①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②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③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详析】A、闭环双链DNA和链状双链DNA一样,都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A正确;B、闭环双链DNA的每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C、闭环双链DNA中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可看作链状双链DNA两端形成磷酸二酯键连在一起,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磷酸基团的数目与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C正确;D、根据题意,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的次数总和即为双螺旋的连环数,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间期时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DNA的连环数会降低,分裂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因此DNA的连环数会增高,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7.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0.5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___________作用的糖蛋白。(2)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蛋白质②.流动性③.识别(2)①.随环境温度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速率减慢②.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祥解〗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功能越复杂的膜,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2、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否则不能融合。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膜的流动性。膜的流动性和温度有关。【详析】(1)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与细胞膜上的抗原蛋白结合,则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必须除去糖蛋白,人、鼠细胞膜才能融合在一起。(2)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因此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所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细胞膜没有融合在一起。8.图1中光合复合体是叶绿体中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的重要场所。D1是光合复合体的核心蛋白,由叶绿体内的基因psbA控制编码,高温会造成叶绿体内活性氧的大量累积,对D1造成破坏,并显著抑制psbA基因mRNA的合成。图2表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高温强光下,过剩的光能可使D1蛋白受损,影响到光反应的正常进行,使__________合成减少,并进一步影响到__________的还原。(2)高温主要影响基因psbA表达的___________过程。除此之外,高温对暗反应也存在抑制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答出2项)。(3)图2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反应,A表示__________,A可来源于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填细胞器),图2过程要产生一个六碳糖,需要__________个CO2分子。〖答案〗(1)①.ATP和NADPH②.三碳化合物(C3)(2)①.转录②.影响酶的活性;高温导致气孔关闭,影响植物吸收CO2(3)①.暗②.二氧化碳③.线粒体④.6〖祥解〗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小问1详析】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高温强光下,过剩的光能可使D1蛋白受损,从而损伤光合结构,影响到光反应的正常进行,使ATP和NADPH合成减少,从而影响到三碳化合物(C3)的还原。【小问2详析】mRNA是翻译的模板,由题干可知,高温会显著抑制mpsbAmRNA的合成,故高温主要影响其基因psbA表达的转录过程;除此之外,高温使酶的活性降低,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抑制暗反应,同时高温会导致气孔关闭,影响植物吸收CO2也使暗反应受到抑制。【小问3详析】图2表示卡尔文循环(暗反应),A表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来自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卡尔文循环每循环一次只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循环6次,才能把个二氧化碳同化为一个六碳糖,即要产生一个六碳糖,需要6个二氧化碳分子。9.NAGase是催化几丁质降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研究发现一些糖类物质对NAGase催化活力有影响,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作为效应物,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_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影响该酶作用最强的是_____。(2)某小组开展实验探讨这四种糖影响该酶催化活力的机制,图2是效应物影响酶催化活力的两种理论:模型A表示抑制剂与底物存在竞争关系,可以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并表现为可逆,但该结合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模型B表示抑制剂与底物没有竞争关系,而是结合到酶的其他部位,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图3是依据这两种理论判断这四种糖降低NAGase活力类型的曲线图,其中曲线a表示不添加效应物时的正常反应速度。请根据图3简要写出探究实验的实验思路,并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推断相应的结论。实验思路:_____。实验预期:若实验结果如曲线b,则为模型_____;若实验结果如曲线c,则为模型_____。(3)该小组还探究了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作用机理,其作用机理可用右图坐标曲线表示。其中a表示不同温度下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分析,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分子活性是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酶促反应速率是_____与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①.抑制②.葡萄糖(2)①.(加入定量的不同种类的效应物后)持续增加底物浓度,检测反应速度(是否能恢复到正常反应速度(写出增加底物浓度即可得1分)②.A③.B(3)①.不同②.底物分子的能量③.酶活性〖祥解〗1、分析图1可知,NAGase催化活力随效应物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均减小,因此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随葡萄糖浓度增加,NAGase的催化活力下降速度更显著,因此对于NAGase的催化活力抑制作用最强的是葡萄糖。2、分析图2可知,其中A图模型表示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精氨酸通过与反应底物竞争活性部位而抑制酶的活性,图B模型显示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精氨酸通过与酶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抑制酶活性。3、图3中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中,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a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可知曲线b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可知曲线c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小问1详析】分析图1可知,相比于效应物浓度为0,NAGase催化活力随效应物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加入而减小,因此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随葡萄糖浓度增加,NAGase的催化活力下降速度更显著,因此对于NAGase的催化活力抑制作用最强的是葡萄糖。【小问2详析】分析图2可知,其中A图模型表示抑制剂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抑制剂通过与反应底物竞争活性部位而抑制酶的活性,图B模型显示抑制剂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抑制剂通过与酶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抑制酶活性。图3中的酶促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中,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a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可知曲线b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可知曲线c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若实验结果如曲线b,则为模型A;若实验结果如曲线c,则为模型B。【小问3详析】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促反应速率相等,但由曲线b可知酶分子活性并不同;由图可知,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活性都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10.下图1~3是某种生物的细胞分裂部分示意图,图4是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细胞中④和⑧在该细胞所处时期的前一时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2)图1~3中,图________(填序号)细胞的DNA含量与图4中的AB段的相等,图3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3)图3所示细胞对应于图4中的________段,DE段对应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_〖答案〗(1)姐妹染色单体(2)①.1、2②.极体和卵细胞(3)①.EF②.着丝点(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祥解〗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2: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3: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析图4:该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小问1详析】图1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④和⑧在该细胞所处时期的前一时期的关系是姐妹染色单体。【小问2详析】图4中AB段DNA含量是体细胞的2倍,图1和图2细胞中的DNA含量也是体细胞的2倍。图3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和极体。【小问3详析】图3所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4中的EF段;DE段对应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着丝点(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11.某XY型性别决定的一年生二倍体植物,野生种群中花色有白色、粉色、红色三种类型,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遗传代谢机制如下图所示。为进一步探究其遗传规律,现在野生种群中选取不同花色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F1,其中部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注:本题不考虑X、Y同源区段,只有Y染色体的细胞不能完成胚胎或体细胞胚的发育)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亲本表型F1表型及比例组合一♀红花红花:粉花:白花=3:3:1♂粉花红花:粉花:白花=3:3:1组合二♀红花红花:白花=6:2♂红花红花:粉花:白花=3:3:1(1)上述人工杂交前后,对母本需进行__________处理,组合一母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遗传代谢机制图说明基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2)通过分析两组杂交实验F1的分离比,可以确定雌株的致死基因型为__________,为了证明雄株的致死基因型,可以让F1白花雄株与纯种粉花雌株进行杂交,观察子代表型。若子代出现红花,请用遗传图解说明此过程____________。(3)若要获得纯种粉花雌株,通常选取_______植株为材料,采用_________________方法能快速高效获得目标植物,此方法获得的后代有_____种表型。〖答案〗(1)①.套袋-人工授粉-套袋②.AaXBXb③.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2)①.aaXbXb②.(3)①.粉花雄性②.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和诱导染色体加倍)③.1〖祥解〗根据组合二F1表型有性别差异可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A/a位于X染色体,则组合二中亲本为BbXAXa和BbXAY,则后代只有雄性中能出现白花,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B/b位于X染色体上,即白色的基因型为aa--,粉花的基因型为A-Xb-,红色的基因型为A-XB-,。【小问1详析】在人工杂交前后,需要对母本需进行套袋-人工授粉-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根据组合二F1表型有性别差异可知,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A/a位于X染色体,则组合二中亲本为BbXAXa和BbXAY,则后代只有雄性中能出现白花,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a位于常染色体上,而B/b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即母本基因型为AaXBXb。遗传代谢机制图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小问2详析】组合一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理论上子一代中红色:粉色:白色=3:3:2,其中开白色花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Y:aaXbY=1:1:1:1,而实际上子一代中红色:粉色:白色=3:3:1,故白花中雌雄各有致死;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子一代理论上表现型比例为红(A-XB-):粉(A-Xb-):白(aa--)=9/16:1/4×3/4:1/4=9:3:4,其中雌花中红花:白花=6:2,故雌花aaXBXb存活,即雌花中致死基因型为aaXbXb。雄花中可能是aaXBY或aaXbY致死,为了证明雄株的致死基因型,可以让F1白花雄株(aaXBY或aaXbY)与纯种粉花雌株(AAXbXb)进行杂交,观察子代表型,若子代出现红花,则说明F1白花雄株基因型为aaXBY,即致死基因型为aaXbY,遗传图解:【小问3详析】快速高效获得目标植物,可以选择粉花雄性A-XbY,利用单倍体育种理论上可得AXb、AY、aXb、aY四种单倍体,但只有Y染色体的细胞不能完成胚胎或体细胞胚的发育所以AY、aY不能存活,而aXb加倍后是致死类型,所以最后只能得到1种类型的植株。安庆二中2023届高三阶段考试一、选择题1.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 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 D.F2中a基因频率为7/9〖答案〗D〖祥解〗从题干信息可知:“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所以鸡群中野生型个体(aa)占20%,匍匐型个体(Aa)占80%,A基因频率为1/2×80/100=2/5,a基因频率为1-2/5=3/5。【详析】A、鸡群中野生型个体(aa)占20%,匍匐型个体(Aa)占80%,A基因频率为2/5,a基因频率为3/5,随机交配得到F1,依据遗传平衡定律,F1中AA=2/5×2/5=4/25,Aa=2×2/5×3/5=12/25,aa=3/5×3/5=9/25,由于AA死亡,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12/25+9/25)=4/7,A错误;B、因为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会导致每一代A基因频率减小,所以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低,B错误;C、F1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4/7,野生型个体(aa)占3/7,则A基因频率为1/2×4/7=2/7,a基因频率为1-2/7=5/7,那么依据遗传平衡定律,F2中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5/7×5/7=25/49,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2×2/7×5/7=20/49,AA=2/7×2/7=4/49,但AA个体死亡,所以F2中野生型个体(aa)的比例为25/49÷(25/49+20/49)=5/9,C错误;D、F2中匍匐型个体(Aa)的比例为4/9,野生型个体(aa)占5/9,则F2中a基因频率为5/9+1/2×4/9=7/9,D正确。故选D。2.下图为白色棉的培育过程。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过程①的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B.过程②的培育原理为染色体变异C.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可能出现三种表现型D.过程④产生的子代出现白色棉的概率为1/4〖答案〗D〖祥解〗诱变育种应用基因突变为原理,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②处理后b基因所在的一条染色体丢失了片段,故为染色体结构变易的缺失。图示③过程为通过自交筛选不含b基因的个体,④过程为通过单倍体育种的方式筛选不含b基因的个体。【详析】过程①是利用了太空的特殊条件进行诱变育种,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A正确;过程②处理的结果导致染色体片段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粉红棉产生的配子含b基因的配子:含缺失染色体(用0表示)的配子=1:1,自交后代,bb:b0:00=1:2:1,其中bb表现为深红棉,b0表现为粉红棉,00表现为白色棉,故过程③产生的子代出现了三种表现型,C正确;b0花药离体培养产生两种单倍体(b、0),经染色体加倍处理后形成bb和00两种个体,故白色棉的概率为1/2,D错误。故选D。3.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关系有误的是()A.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B.细胞骨架:蛋白质C.细胞质基质:水、无机盐、糖类、脂质、核苷酸、酶等D.染色质:核糖核酸、蛋白质〖答案〗D〖祥解〗本题综合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和细胞各结构的物质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还含有少量糖类;染色体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DNA;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中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详析】A.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的蛋白质和磷脂,还含有少量糖类,A正确;B.细胞骨架的成分主要为蛋白质,B正确;C.细胞质基质的成分中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脂质、核苷酸、酶等,C正确;D.染色质的成分主要为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D错误。4.下图是细胞膜上3种膜蛋白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A和B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很可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B.如膜蛋白A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则该蛋白可能是某激素的受体C.如蛋白质B具有运输功能,其运输物质的过程中可能消耗ATPD.如蛋白C具有催化功能,其活性的高低受温度的影响,因为高温可以破坏肽键〖答案〗D【详析】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是磷脂的尾部基团,具有很强的疏水性,A与B两种蛋白的跨膜区段的氨基酸能与脂双层牢固结合,所以它们也可能具有较强的疏水性,A正确;细胞膜上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蛋白质,极可能是位于细胞膜上的某激素的受体,B正确;物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协助的有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其中后者消耗ATP,C正确;高温不会破坏蛋白质类酶中的肽键,只是破坏其空间结构,D错误。5.耐力性运动是指机体持续进行一定时间(每次30min以上)的低中等强度的运动。经过长期的耐力性运动训练,骨骼肌纤维会出现一些适应性变化,如骨骼肌纤维中线粒体数量和骨骼肌纤维周围的毛细血管数量都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代谢相联系B.骨骼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时,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上产生NADHC.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纤维产生CO₂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线粒体和毛细血管数量的增加有利于骨骼肌纤维储备大量的ATP〖答案〗A〖祥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析】A、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如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形成葡萄糖,A正确;B、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都能产生NADH,故骨骼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NAD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B错误;C、骨骼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CO₂,骨骼肌纤维只能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能产生CO₂,场所是线粒体基质,C错误;D、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ATP与ADP在细胞内的相互转化十分迅速,既可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骨骼肌纤维并没有储备大量ATP,D错误。故选A。6.细胞内的许多DNA分子都是闭环双链,如细菌质粒、细胞器DNA和许多病毒DNA分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的次数总和即为双螺旋的连环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闭环双链DNA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B.闭环双链DNA的每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氢键连接,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闭环双链DNA中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的数目与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D.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间期时DNA的连环数会降低,分裂期DNA的连环数会增高〖答案〗B〖祥解〗DNA结构:①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②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③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详析】A、闭环双链DNA和链状双链DNA一样,都是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A正确;B、闭环双链DNA的每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一磷酸一脱氧核糖”连接,B错误;C、闭环双链DNA中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可看作链状双链DNA两端形成磷酸二酯键连在一起,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磷酸基团的数目与脱氧核苷酸数目相等,C正确;D、根据题意,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的次数总和即为双螺旋的连环数,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间期时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转录,因此DNA的连环数会降低,分裂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因此DNA的连环数会增高,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7.用不同的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人细胞和小鼠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蛋白质结合,使两类细胞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当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但在37℃下保温0.5h后,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呈均匀分布。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融合细胞表面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表明了组成细胞膜的___________分子是可以运动的,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___________。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___________作用的糖蛋白。(2)如果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这说明_______________。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蛋白质②.流动性③.识别(2)①.随环境温度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运动速率减慢②.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祥解〗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功能越复杂的膜,其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2、为使人、鼠细胞膜融合在一起,必须除去细胞膜表面起识别作用的糖蛋白,否则不能融合。3、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体现膜的流动性。膜的流动性和温度有关。【详析】(1)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与细胞膜上的抗原蛋白结合,则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这表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必须除去糖蛋白,人、鼠细胞膜才能融合在一起。(2)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膜上蛋白质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因此该融合实验在20℃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荧光点均匀分布的时间将大大延长。细胞膜的流动性特点只有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体现,所以在0℃下培养40min,则发现细胞仍然保持一半发红色荧光,另一半发绿色荧光,细胞膜没有融合在一起。8.图1中光合复合体是叶绿体中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的重要场所。D1是光合复合体的核心蛋白,由叶绿体内的基因psbA控制编码,高温会造成叶绿体内活性氧的大量累积,对D1造成破坏,并显著抑制psbA基因mRNA的合成。图2表示植株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高温强光下,过剩的光能可使D1蛋白受损,影响到光反应的正常进行,使__________合成减少,并进一步影响到__________的还原。(2)高温主要影响基因psbA表达的___________过程。除此之外,高温对暗反应也存在抑制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答出2项)。(3)图2表示的是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反应,A表示__________,A可来源于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填细胞器),图2过程要产生一个六碳糖,需要__________个CO2分子。〖答案〗(1)①.ATP和NADPH②.三碳化合物(C3)(2)①.转录②.影响酶的活性;高温导致气孔关闭,影响植物吸收CO2(3)①.暗②.二氧化碳③.线粒体④.6〖祥解〗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NADP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被还原。【小问1详析】光反应可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高温强光下,过剩的光能可使D1蛋白受损,从而损伤光合结构,影响到光反应的正常进行,使ATP和NADPH合成减少,从而影响到三碳化合物(C3)的还原。【小问2详析】mRNA是翻译的模板,由题干可知,高温会显著抑制mpsbAmRNA的合成,故高温主要影响其基因psbA表达的转录过程;除此之外,高温使酶的活性降低,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抑制暗反应,同时高温会导致气孔关闭,影响植物吸收CO2也使暗反应受到抑制。【小问3详析】图2表示卡尔文循环(暗反应),A表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来自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卡尔文循环每循环一次只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循环6次,才能把个二氧化碳同化为一个六碳糖,即要产生一个六碳糖,需要6个二氧化碳分子。9.NAGase是催化几丁质降解过程中的一种关键酶,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研究发现一些糖类物质对NAGase催化活力有影响,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以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作为效应物,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_____(填“抑制”或“促进”)作用,其中影响该酶作用最强的是_____。(2)某小组开展实验探讨这四种糖影响该酶催化活力的机制,图2是效应物影响酶催化活力的两种理论:模型A表示抑制剂与底物存在竞争关系,可以结合到酶的活性部位,并表现为可逆,但该结合不改变酶的空间结构;模型B表示抑制剂与底物没有竞争关系,而是结合到酶的其他部位,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发生不可逆变化。图3是依据这两种理论判断这四种糖降低NAGase活力类型的曲线图,其中曲线a表示不添加效应物时的正常反应速度。请根据图3简要写出探究实验的实验思路,并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推断相应的结论。实验思路:_____。实验预期:若实验结果如曲线b,则为模型_____;若实验结果如曲线c,则为模型_____。(3)该小组还探究了温度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作用机理,其作用机理可用右图坐标曲线表示。其中a表示不同温度下底物分子具有的能量,b表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表示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据图分析,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分子活性是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酶促反应速率是_____与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1)①.抑制②.葡萄糖(2)①.(加入定量的不同种类的效应物后)持续增加底物浓度,检测反应速度(是否能恢复到正常反应速度(写出增加底物浓度即可得1分)②.A③.B(3)①.不同②.底物分子的能量③.酶活性〖祥解〗1、分析图1可知,NAGase催化活力随效应物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均减小,因此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随葡萄糖浓度增加,NAGase的催化活力下降速度更显著,因此对于NAGase的催化活力抑制作用最强的是葡萄糖。2、分析图2可知,其中A图模型表示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精氨酸通过与反应底物竞争活性部位而抑制酶的活性,图B模型显示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精氨酸通过与酶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抑制酶活性。3、图3中的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中,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a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可知曲线b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可知曲线c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小问1详析】分析图1可知,相比于效应物浓度为0,NAGase催化活力随效应物果糖、蔗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的加入而减小,因此这四种糖对NAGase的催化活力均有抑制作用;其中随葡萄糖浓度增加,NAGase的催化活力下降速度更显著,因此对于NAGase的催化活力抑制作用最强的是葡萄糖。【小问2详析】分析图2可知,其中A图模型表示抑制剂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抑制剂通过与反应底物竞争活性部位而抑制酶的活性,图B模型显示抑制剂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的机理是抑制剂通过与酶结合,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而抑制酶活性。图3中的酶促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中,底物浓度较低时,曲线a的反应速率最高,表示未加入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竞争性抑制剂后酶对底物的结合机会降低,但升高底物浓度后酶和底物的结合机会又会升高,其催化反应速率又升高,可知曲线b是表示加入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后酶会失去催化活性,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反应速率,可知曲线c是表示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时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若实验结果如曲线b,则为模型A;若实验结果如曲线c,则为模型B。【小问3详析】处于曲线c中1、2位点酶促反应速率相等,但由曲线b可知酶分子活性并不同;由图可知,底物分子的能量与酶活性都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10.下图1~3是某种生物的细胞分裂部分示意图,图4是某种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细胞中④和⑧在该细胞所处时期的前一时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2)图1~3中,图________(填序号)细胞的DNA含量与图4中的AB段的相等,图3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3)图3所示细胞对应于图4中的________段,DE段对应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_〖答案〗(1)姐妹染色单体(2)①.1、2②.极体和卵细胞(3)①.EF②.着丝点(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两极)〖祥解〗分析图1: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2: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析图3: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