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测量》第5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数字测量》第5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数字测量》第5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数字测量》第5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数字测量》第5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字测量》第5章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5-1]简述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答: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依次在前后两根直立的水准尺上读数,计算两立尺点间的高差。然后根据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待测点的高程。[5-2]水准仪上有几条基本轴线,各轴线间满足什么关系。答:水准仪的基本轴线有:视准轴CC、水准管轴LL、竖轴VV、圆水准器轴L′L′。这些基本轴线应满足下列三个几何条件:(1)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CC∥LL;(2)圆水准器轴平行于竖轴L′L′∥VV;(3)十字丝横丝垂直于竖轴VV。[5-3]视差的产生原因和消除方法。答:当水准尺的影像和十字丝分划板不重合时,会产生视差,从而导致读数的误差。消除视差的方法是:首先调节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然后调节物镜调焦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5-4]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或减弱哪些误差的影响。答: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或减弱的误差有: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误差(角误差)、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球气差)的影响。[5-5]水准测量测站校核和路线校核的方法有哪些?答:测站检核的方法:双仪高法或双面尺法。路线检核的方法:单水准路线中的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以及水准网。[5-6]简述四等水准测量一个测站的测量程序和限差要求。答: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按照“后(黑)-后(红)-前(黑)-前(红)”的顺序进行,即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限差要求见下表。等级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水准仪级别水准尺视线长度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m前后视的距离较差累积m视线离地面最低高度m基辅分划读数较差mm基辅分划所测高差较差(测站两次观测高差较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平地mm山地mm四等10DS3(DSZ3)双面尺(条码式玻璃钢尺)1005(3.0)10.00.2(0.35)3.0(—)5.01.L为水准路线长度km,n为测站数。2.括号内为数字水准仪的指标要求。[5-7]根据下图所示水准路线中的数据,计算P、Q、R点的高程。()PPHM=26.201mHN=30.425mQMN+1.326m2.1km4km2km-3.517m+2.674mR+3.718m3.4km点号路线长km高差m高差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M2.11.326+0.0041.33026.201P27.53142.674+0.0082.682Q30.21323.718+0.0043.722R33.9353.4-3.517+0.007-3.510N30.425∑11.54.201+0.0234.224==-0.023m=0.101m[5-8]整理下表中附合水准测量成果,计算各点高程,并进行计算检核(=mm)。点号水准尺读数高差(m)高差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程(m)后视前视BM1182520.00011546124520.576+0.580-4+0.57621764130020.818+0.246-4+0.24231400143421.144+0.330-4+0.326BM2154021.00065355519-0.140+1.016-4-0.144计算检核,,-测=-16mm=mm=24mm[5-9]五等闭合水准测量,A1为已知高程水准点,观测成果已列于表中。试求各未知点高程。点号测站数高差m高差改正数m改正后高差m高程mA19-2.101-0.011-2.11275.189B173.0775+1.468-0.0061.462B274.5397+1.469-0.0091.460B375.9997-0.801-0.009-0.810A175.189∑280.035-0.0350.0350fh=35mmfh允=[5-10]四等水准测量2个测站的数据记录如下表,完成表中各项计算。测站编号后尺下丝前尺下丝方向及点号标尺读数K+黑-红mm平均高差m备注上丝上丝黑面红面后距前距视距差d∑d115710739后A1138461710K为标尺常数K1=4.787K2=4.68711970363前TP105515239-137.437.6后-前+0833+0932+1+0.8325-0.2-0.2221212196后TP119346621017471821前A220086796-137.437.5后-前-0074-0175+1-0.0745-0.1-0.3[5-11]简述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它与水准测量相比各有何优缺点?答: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已知A点的高程为,用三角高程测量的方法得出A、B两点之间的高差,从而获得B点的高程。如图所示,在A点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在B点安置觇标(或棱镜)。分别量取仪器高、目标高,测出竖直角α,斜距S(或平距D)。根据三角形原理,可知:B点的高程。几何高程测量主要有水准测量(Levelling)和三角高程测量(Trigonometriclevelling)两种方法。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Level)、水准尺(Levelstaff,Levellingrod)和几何原理来测定高差,是一种精度较高、应用广泛的高程测量方法。三角高程测量是利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和三角学原理来测定高差,是一种不受地形条件制约的高程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山区或者不适宜开展水准测量的地区。[5-12]已知A点高程为39.830m,现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进行了往、返观测,观测数据列入下表中。已知AB的水平距离为581.380m,试求B点的高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