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标准_第1页
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标准_第2页
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标准_第3页
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标准_第4页
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根据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1年山东省工

程建设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鲁建标字[2021]19号)的要求,编制组广泛调查研究,

立足山东省实际,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施工扬尘控制措施、工程现

场控制要求、施工扬尘控制指标、附录等七部分内容。

本标准由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负

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各单位在标准实施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山东省建筑

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路29号,邮政编码:250031,联系电

话E-mail:sdjkyhjs@126.com。)

主编单位:

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

主要审查人:

目次

1总则·······································································································1

2术语·······································································································2

3基本规定··································································································3

4施工扬尘控制措施······················································································4

4.1一般规定··········································································································4

4.2组织与管理·······································································································4

4.3设置施工围挡····································································································5

4.4搭设密目网·······································································································6

4.5道路硬化··········································································································6

4.6湿法施工··········································································································7

4.7易起尘物料处理·································································································7

4.8裸土覆盖··········································································································7

4.9喷洒抑尘剂·······································································································8

4.10车辆冲洗········································································································8

4.11信息化管理·····································································································8

5工程现场控制要求····················································································10

5.1一般规定·········································································································10

5.2土石方及地基工程·····························································································10

5.3主体结构工程···································································································11

5.4装饰装修工程···································································································13

5.5拆除工程·········································································································14

5.6其他···············································································································15

6施工扬尘控制指标·····················································································17

附录A抑尘剂及其喷洒装置技术要求······························································18

本规程用词说明··························································································20

引用标准名录·····························································································21

1

1总则

1.0.1为控制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提高施工单位文明施工水平,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安全可靠,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1.0.1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中央和山东省关于大气污染防治的有关工作部署和要

求,进一步提升全省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施工扬尘,强化施工扬尘工作措

施,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本标准的制定从技术角度提出控制要求,确保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得到有效

控制。

1.0.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地产生的施工扬尘控制。

1.0.3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控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条文说明]:1.0.3现行国家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等,

除此还应符合行业、山东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管理规定的规定要求。

1

2术语

2.0.1建筑工地施工扬尘constructiondustofconstructionsite

在建筑工地施工场所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一定粒径范围的空气颗粒物,以下简称

“施工扬尘”。

[条文说明]:2.0.1建筑施工中,由于施工场地植被清除,土层破坏,形成大面积裸露的土地,且施

工现场散装物料品种多,使用量大,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就会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大量扬尘。

2.0.2易起尘物料dustpronematerials

指建筑工地施工场所和施工过程中使用或产生的水泥、砂浆、砂石、石灰、腻子粉、

石膏粉、灰土、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裸露土体等易产生粉尘颗粒物的物料。

2.0.3建筑废弃物constructionwaste

指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以及装修房屋等工程施工

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砖瓦、混凝土块和建筑余土以及其他废弃物。

2.0.4可吸入颗粒物(PM10)inhalableparticulatematter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0μm的颗粒物,简称PM10。

[条文说明]:2.0.4PM10是环境空气质量AQI的重要考核指标,能够直接反映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对环

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与环境空气质量考核直接挂钩,以PM10作为建筑施工现场的考核指标,更直接

更科学。

2

3基本规定

3.0.1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宜采用有利于施工扬尘控制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新设备,优先采用建筑工业化技术和绿色施工技术。

3.0.2施工现场总平面的布置应充分考虑施工扬尘污染控制需求,优化作业线路,减少

施工扬尘产生,各功能分区明确,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3.0.3建筑材料宜在工厂内进行加工。需现场加工制作的,宜在封闭的场所内进行。

3.0.4已建成道路的地下管线施工时宜采用非开挖施工工艺。

3.0.5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应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超过三个月的,应进行绿化、

铺装或者遮盖。

3.0.6施工现场各作业面应做到工完场清,不得在未实施洒水等降尘措施的情况下进行

直接清扫。

3

4施工扬尘控制措施

4.1一般规定

4.1.1施工现场应根据气候环境特点、施工各个阶段实际情况等,对施工扬尘污染控制

进行动态调整。

[条文说明]:4.1.1不同温湿度、不同季节,施工扬尘的扩散方式会有所不同,应结合季节特点,制

定相应的防尘措施。

4.1.2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特点选择不同的综合施工扬尘控制措施。

[条文说明]:4.1.2施工工序的不同,产生的扬尘特点也不同,要根据施工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防

尘措施。

4.1.3钢筋除锈应集中处理,钢筋加工中产生的粉末状废料应收集和处理,不得随意掩

埋或丢弃。

4.1.4施工现场不得焚烧垃圾和各类废弃物,不得燃煤、燃柴,宜使用天燃气、电、太

阳能等清洁能源。

4.1.5施工现场宜设置密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应分类存放,并及时清运出

场。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应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不得凌空抛掷。

[条文说明]:4.1.5钢筋废料可不设置密闭式垃圾站。

4.2组织与管理

4.2.1施工项目应成立由建设单位牵头,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参加的施工现场扬尘

控制领导小组,制定施工扬尘控制工作制度,明确各方施工扬尘控制责任,落实施工扬

尘控制工作。

4.2.2建设单位施工扬尘控制的主要职责应包括:

1在招标文件中应明确施工扬尘控制要求,并提供工期、资金等方面保障;

2在工程承包合同中应明确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目标、内容和各责任主体的职责;

3应定期组织各责任主体单位检查施工扬尘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应对控制效果

进行阶段评估;

4对关于施工扬尘的投诉,应查明原因,督促整改落实,并应及时反馈;

5应负责与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4.2.3施工单位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主要责任人的施工扬尘控制管理组织,并应制定施

工扬尘控制管理制度。

4.2.4施工单位扬尘控制的主要职责应包括:

1应建立健全施工扬尘具体防治措施,对建筑工地施工全过程的扬尘污染防治进行

4

动态管理,明确各级、各工序扬尘污染防治责任人,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

[条文说明]:1施工单位应强化教育、责任到人,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规范作业人员的

文明施工行为,建立考核制度,并形成必要的工作台帐,明确各级扬尘防治人员职责。

2在专业分包合同及劳务分包合同中,应明确施工扬尘控制的相关要求。专业承包

单位应服从施工单位的管理,并对承包范围内的施工扬尘控制负责;

3应负责施工扬尘控制措施的实施;

4应保证施工扬尘控制专项资金专款专用;

5应定期对施工扬尘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阶段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估;

并应对检查、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6应负责收集整理施工扬尘控制的管理资料和检查记录;

7应当在施工工地公示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相关责任人、部门等信息。

[条文说明]:8施工单位应在项目开工前设置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监管公示牌,并清晰完好地保持到

工程结束。扬尘污染防治监管公示牌的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

目经理姓名及电话、监理工程师姓名、扬尘在线监测仪的安装情况、扬尘管理标准、防尘措施、扬

尘负责人姓名及电话、投诉电话、监督电话等。

4.2.5监理单位应建立施工扬尘控制监理制度,对施工扬尘控制措施的执行实施监督。

4.2.6监理单位扬尘控制的主要职责应包括:

1应编制建设工程施工扬尘控制监理实施细则,对施工单位扬尘控制实施过程应进

行监督、检查,并形成检查记录;

2应负责监督施工单位扬尘控制措施费用的使用情况;

3应检查施工扬尘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分阶段评估控制效果;并应对发现的问题

及整改情况进行监督;对拒不整改或情况严重的,应及时报告建设单位和有关主管部门。

4.3设置施工围挡

4.3.1施工现场周围应设置连续、密闭的硬质围挡。围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

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中围挡的技

术要求。

[条文说明]:4.3.1围挡应以金属板材、砌体等硬质材料为主,当采用砌体围挡时,宜使用再生建筑

材料。有条件的也可采用绿色围挡、装配式围挡。

4.3.2在主要路段和市容景观道路及机场、码头、车站广场等地区设置围挡,其高度不

得低于2.5m,在其他路段设置围挡,其高度不得低于1.8m。

4.3.3临时维修、维护、抢修、抢建工程应设置临时围挡。

4.3.4围挡应保证施工作业人员和周边行人的安全,且应牢固、美观、环保、无破损。

4.3.5围挡底边应封闭严密,应有防止泥浆或渣土外漏的措施。

5

4.3.6围挡上部宜设置微灌喷雾系统。喷射水雾方向应向工地内部倾斜。

[条文说明]:4.3.6围挡上的微灌喷雾系统,在施工区域喷射水雾,可吸附工地上扬起的粉尘,喷射

水雾的方向向工地内部倾斜,是为了防止溅湿路人。

4.3.7围挡应定期清洗,并应保持工地周围环境整洁。

4.3.8占道施工的围挡上端应设警示红灯(或LED灯带)。

4.3.9工程结束前,不得拆除施工现场围挡。

4.4搭设密目网

4.4.1房屋建筑工程在高度超过4m时必须搭设随建筑物上升的密目式安全网(以下简称

密目网)对脚手架外侧进行密实封闭。

4.4.2施工现场脚手架外侧应张满密目网,密目网应满足《安全网》GB5725的要求,

且网目数不小于2000目/100cm2。

4.4.3脚手架底部应采取硬质材料封闭,并及时清理封板上的垃圾或其他遗撒物,清理

时应提前洒水润湿。

4.4.5施工现场建筑外立面应采用密目网进行全封闭。

4.4.6密目网应定期清理,拆下后的密目网宜采用水浸泡冲洗方式,不得采用易起尘的

方法清理。

4.5道路硬化

4.5.1施工工地出入口和工地内主要车行道应铺设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或钢板进行

硬化抑尘处理,定期对路面进行冲洗,保持路面干净整洁。

4.5.2施工区一般道路、办公区、生活区的道路应进行硬化干化防尘措施,与施工区道

路连接。

4.5.3建筑材料仓库、材料堆放区、加工区、建筑废弃物堆放场等生产区域应进行硬化

干化防尘措施,与场内道路相连。

4.5.4施工工地内未进行硬底化的车行道宜喷洒抑尘剂。

[条文说明]:4.5.1~4.5.3道路硬化的方法较多,根据绿色施工的要求,宜采用装配时、定型周转构

建铺设道路,不仅可以满足扬尘防治要求,还能节约能源,降低成本。非主要道路为避免硬化后反

复拆卸、拆除而引起扬尘,在工程实践中,对临时性道路采用砖、焦渣、碎石等材料铺设,具有很

好的抑尘效果。

6

4.6湿法施工

4.6.1干燥易起尘的施工作业面,应洒水维持表面湿润。

4.6.2施工现场应配置移动式洒水设备和移动式雾炮,根据现场情况,适时开启降尘。

4.6.3施工现场宜在围挡顶部、施工通道两侧、脚手架外侧、开挖基坑周围等部位设置

喷淋、喷雾等降尘装置,并适时开启。

4.6.4现场进行清理、剔凿、切割、铣刨、钻孔作业、物料装卸等易产生扬尘作业时,

应在封闭的空间内进行或采用洒水喷淋等湿式作业法进行施工,防止碎屑、纤维飘散和

扬尘。

4.6.5喷射混凝土作业时宜采用湿喷、潮喷作业法。

4.7易起尘物料处理

4.7.1易起尘物料应采用专用仓库、储藏罐等形式分类存放;建筑工地使用的砂、石等

建筑材料露天堆放时,应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

4.7.2建筑废弃物应集中堆放,并在48h内完成清运。

4.7.348h内无法完成清运的,应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并应洒水保持湿润或采

用防尘网进行覆盖。

4.7.4建设工程项目混凝土或砂浆需求总量超过10m3或者一次用量超过5m3,应使用预

拌混凝土或预拌砂浆。

4.7.5预拌砂浆应使用自带螺旋输送装置和搅拌设备的专用储藏罐,搅拌设备四周设置

全封闭围挡。

4.7.6建筑工地使用储罐式散装水泥时,储罐顶部应设置扬尘防治罩,下部设置输送装

置,并封闭围挡。

4.7.7确需使用袋装水泥或现场搅拌混凝土或砂浆的,应在密闭的空间进行搅拌,严禁

露天搅拌。

4.8裸土覆盖

4.8.1建筑工地内裸露场地和堆放的土方应采取绿化、覆盖或固化等控制措施。

4.8.2建筑工地内裸露场地、土堆、基坑开挖等可采用植被种植、防尘网覆盖、或喷洒

抑尘剂等控制措施。

4.8.3建筑工地内空置区域应根据使用周期和使用功能不同,采取场地硬化、防尘网覆

盖或植被种植等控制措施。

7

4.9喷洒抑尘剂

4.9.1建筑工地应选用安全卫生、无毒、无污染、无残留的环境友好型抑尘剂,抑尘剂

及其喷洒装置的技术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4.9.2施工工地宜配置抑尘剂喷洒装置,抑尘剂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配置,并与喷洒

装置匹配使用,按照操作说明书作业。

4.9.3抑尘剂应均匀喷洒,并根据使用抑尘剂种类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间隔时间。

4.9.4工地内未进行硬底化的车行道、大面积裸露地表、土方堆场等在降雨形成明显径

流条件下,待雨干后宜二次重喷。

4.10车辆冲洗

4.10.1凡有土石方作业和裸露场地的建筑工地主要出入口应设置车辆自动冲洗系统。

4.10.2出场车辆的车身、车轮、底盘应冲洗干净方可上路。

4.10.3车辆冲洗宜采用循环用水措施。

4.10.4冲洗废水应进行收集和处理回用,沉淀池应方便挖掘机或人工清挖。

4.10.5不具备建设车辆自动冲洗系统条件的施工工地或施工作业面出口,应设配备高压

水枪的人工冲洗平台。

4.10.6自动冲洗设施冲洗压力应能满足车辆冲洗要求,冲洗设施应能满足各类工程车辆

外围尺寸要求。

4.11信息化管理

4.11.1施工现场宜采用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对施工扬尘

进行控制管理。

4.11.2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应为施工现场提供真实可靠的扬尘监测数据,数据的传输应符

合《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HJ212的规定。

4.11.3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应符合国家和山东省相关标准、管理规定的要求。

4.11.4工地雾炮、喷淋、冲洗等设备设施不得对扬尘监测设备的正常监测产生干扰。

4.11.5扬尘监测设备数据超标时(非大气环境原因),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应能发出警示

信息或自动开启降尘设备设施。

4.11.6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宜对工地从开始至结束的扬尘监测数据进行存储,并能够按时

间段进行查询。

4.11.7视频监控系统应对施工现场工程车辆主要出入口、施工作业面、搅拌场所等扬尘

重点监控区域进行监控。

4.11.8视频监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宜符合《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

8

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的规定。

4.11.9视频监控数据本地存储时间应大于72h,并能够进行回放查询。

4.11.10主城区内施工工地工程车辆进出口可安装车辆未冲洗自动抓拍设备,对离场工

程车辆未冲洗情况进行实时探测、自动抓拍。

4.11.11工程项目应做好信息化设备、系统的维护,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

9

5工程现场控制要求

5.1一般规定

5.1.1本章适用于土石方、地基、主体结构、装饰装修、拆除工程及其他作业的工程现

场施工扬尘控制,其他工程可参照本章相关内容进行施工扬尘控制。

5.1.2施工作业方法应根据施工作业面和作业对象选择,并应采取相应的扬尘控制措施

减少施工扬尘。

5.2土石方及地基工程

5.2.1土石方开挖、回填、运输、装卸施工和场地平整、地基处理等施工时,应采取喷

雾、洒水等防尘降尘措施。

5.2.2施工现场土石方开挖宜随挖随运,土方回填应及时平整压实,并应减少开挖和回

填过程中土方裸露时间。当挖出的土方在施工现场堆放超过48h时,应有裸土覆盖措施。

5.2.3土方开挖后应尽快回填,不能及时回填的裸露场地,应采取洒水、覆盖等防尘措

施。

[条文说明]:5.2.3不能及时回填的裸露场地,当场地较稳固且干燥时,应采取洒水、覆盖等防尘措

施,当场地较湿或容易松动时,不得采取洒水措施。

5.2.4用作回填的土方应集中堆放。在土方未干化之前,经表面整平压实后,采取覆盖

措施。

5.2.5大规模场地平整应分区有序进行,整平后的施工场地应采取覆盖、绿化、洒水或

喷洒抑尘剂等扬尘控制措施。

5.2.6基坑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宜采用湿喷或水泥裹砂喷射工艺;当采用干法喷

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用综合防尘措施。

[条文说明]:5.2.6采用干法喷射混凝土施工时,应采用以下综合防尘措施:

1在喷射机或混合料搅拌处,设集尘器或除尘器;

2在扬尘浓度较高地段,设置降尘水幕;

3采用增黏剂等外加剂。

5.2.7采用挤密桩法进行地基处理施工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采用灰土回填时,宜在封闭的作业棚内进行拌和。土料水分不足时,应洒水湿润;

2采用砂石回填时,砂石应过筛,并冲洗干净,保持一定湿润;

3桩位填孔完成后,应及时将桩四周洒落的灰土砂石等收集清扫干净。

10

5.2.8施工作业中产生大量泥浆时,应配备相应的泥浆池、泥浆沟,对泥浆进行集中收

集消纳,防止泥浆外流。废浆应当采用密封式罐车外运,有条件的宜采用泥浆分离脱水

机,将废浆脱水后外运或现场留置。

5.2.9地基处理采用换填法施工时应做好灰土过筛的扬尘防治措施。

5.2.10土方或渣土外运时,施工现场车辆出入口处应安排专人负责路面保洁。运输土方、

渣土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应采取密闭或遮盖措施。装载物不得超过车厢挡板高度,沿途

不得抛撒、滴漏或者飞扬。

5.2.11地下室防水施工严禁使用作业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烟尘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地

下室底板及顶板防水作业施工时,禁止使用鼓风机清扫基层浮灰。

5.2.12五级风以上天气时,不宜进行土石方开挖、爆破、回填、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

扬尘的施工作业。

5.3主体结构工程

5.3.1现场运输砂浆、砂石的斗车或料罐应封闭完好,散装物料、建筑垃圾的清理、运

送应采用密闭方式,不得高空抛掷、扬撒。

[条文说明]:5.3.1散装物料、建筑垃圾和渣土宜产生扬尘,也是施工现场产生扬尘的主要因素,必

须严格过程控制,采用密闭方式清理运输。

5.3.2房屋建筑工程在高度超过4m时必须搭设随建筑物上升的脚手架,其外侧应进行密

实封闭,施工扬尘控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1外侧采用密目网进行封闭,其密目网应符合国家标准,且应定期维护,确保在建

工程立面整洁、美观。

2外侧采用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或附着式升降作业安全防护平台的防护网片进行封

闭,其网孔应满足防尘要求。

3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悬挑脚手架底部应采取硬质材料全部封闭。

4密目网应定期清理,替换后的密目网用水浸泡冲洗,不得用拍打法除尘;脚手架

拆除时,宜采取喷洒水雾等防尘措施。

5脚手架作业层和隔离防护层应定期清理,不得堆积垃圾。

[条文说明]:5.3.2密目网使用过程中会集聚大量灰尘,为避免成为新的扬尘污染源,应定期对密目

网进行清洗;清理、拆除密目网时会产生大量扬尘,应采取喷洒水雾、用水浸泡冲洗等防尘措施。

爬升、悬挑脚手架底部应采取硬质材料全部封闭,防治高空抛掷、扬撒。脚手架作业层和隔离防护

层中的垃圾定期清理,一是为了安全,二是防止产生扬尘污染。

5.3.3建筑保温层施工时,施工扬尘控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保温砂浆宜采用预拌砂浆,现场拌和应集中在封闭环境内进行,并有相应的防尘

11

措施。

2现浇泡沫混凝土保温层施工时其拌合料宜在工厂干拌、封闭运输。

3玻璃棉、岩棉等保温材料宜涂刷界面剂进行表面固化处理,并应封闭存放。玻璃

棉、岩棉等保温材料在施工现场裁切后的剩余材料应封闭包装、回收利用。

4泡沫塑料类保温层施工时,塑料板现场裁切时应采取遮挡或封闭措施,预防粉料

飞溅;现场喷涂时应采取遮挡、防风措施,预防浆料飞溅。

5五级以上大风天气时,室外不得进行玻璃棉、岩棉等保温材料施工作业。

[条文说明]:5.3.3保温砂浆和现浇泡沫混凝土施工易产生扬尘,工厂预拌、封闭运输、现场随用随

拌是减少粉尘的有效办法。玻璃棉、岩棉和泡沫塑料类等保温材料质轻、松散,必须封闭存放、并

采取遮挡或封闭措施预防粉料飞溅。

5.3.4零星模板配件不宜在现场制作,宜在作业棚内集中加工,并采取相应的有防尘措

施。木工棚内木工机械宜配有收集木屑的装置。

[条文说明]:5.3.4模板及零星模板配件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木屑粉尘,应在封闭环境下作业,并

集中处置。

5.3.5零星砌筑材料宜采取工厂定制或统一加工的形式。如需现场切割加工时,应集中

进行,并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

[条文说明]:5.3.5砌筑材料在切割、剔凿、打磨加工时,往往会产生粉尘,目前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洒

水、喷淋等湿式作业法进行施工。

5.3.6清理模板和模板内垃圾时应采取相应的抑尘措施。模板内垃圾清理时宜采用吸尘

设备清理,不得使用吹风设备。

5.3.7干粉砂浆放料时应防止粉尘直接外露,减少粉尘的扬起;干粉砂浆筒下方四周应

有封闭措施;干粉砂浆筒出气管下方应有气流过水装置,并用密目网将管道与水桶覆盖,

防止砂浆筒充料时粉尘外逸。

[条文说明]:5.3.7干粉砂浆放料时应有防止粉尘直接外露的物件减少粉尘的扬起,千粉砂浆筒下方

四周应有封闭措施,干粉砂浆筒出气管下方应有气流过水装置,并用密月网将管道与水桶覆盖,防

止砂浆简充料时粉尘外逸。

5.3.8埋设管、线、板的槽、洞宜在砌块砌筑过程中预留。如需现场开槽时宜采用湿作

业法进行施工。

5.3.9建筑轻质隔墙施工产生的现场粉尘、废弃物等,应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避免对

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条文说明]:5.3.9建筑轻质隔墙材料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粉尘、废弃物等,应加强过程控制。

5.3.10钢结构防火、防腐涂料现场喷涂施工时,应采取专项措施防止涂料喷溅、外泄。

[条文说明]:5.3.10钢结构现场防火防腐涂料喷涂施工时,应采取防止涂料外泄的专项措施。在现

12

场防火防腐涂料施工作业区搭设简易的防护棚,防火防腐涂料施工操作在防护棚内进行,将作业区

进行简易的隔离。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严禁雨天进行防火防腐涂料施工;防火防腐涂

料喷涂施工应选择匹配的喷涂设备,减少涂料的雾化和散射;防火防腐涂料对应的稀释剂应合理配

比,不宜过多添加稀释剂,避免雾化严重。

5.3.11主体结构基层清理施工时,应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

[条文说明]:5.3.11主体结构基层清理施工时,剔凿、打磨等操作的过程中会产生粉尘,目前通常的

做法是在采用机械作业时用洒水、喷淋等湿式作业法进行施工。

5.4装饰装修工程

5.4.1基层清理、剔凿、切割、打磨时,应采用洒水喷淋等湿式作业法进行施工。

[条文说明]:5.4.1通常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在施工前,都要对饰面的基层进行清理、剔凿、切割、打

磨。这些工序在操作的过程中,易产生粉尘,如不采取防尘措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常用做法

是采用湿式作业法进行施工。

5.4.2装饰工程所用瓷砖、石材、木制品、塑料、装饰板、型材等材料宜在场外加工。

如需现场加工时,应集中进行,并采取围护、遮挡、喷雾、湿法作业等防尘措施。

[条文说明]:5.4.2装饰木制品、石材、型材等在加工的过程中,易产生锯木粉尘、石粉尘、铁粉尘

等,为了施工现场扬尘防治的需要,可以采取场外定制或工厂化加工,半成品到现场的制作加工应

在现场,如需现场切割、钻孔作业的,采取湿式作业法。

5.4.3当使用机械在结构上钻孔、开槽时,应采用湿式作业法,宜采用自动吸尘装置。

[条文说明]:5.4.3现场装饰或机电安装时,经常需要在结构上钻孔和开槽。在钻孔和开槽的过程中,

如不采取措施,就会产生粉尘而污染环境。目前有些钻孔或开槽设备自带自动吸尘装置。如设备不

自带自动吸尘装置,就需要采用湿式作业法。

5.4.4涂料施工宜采用滚涂或涂刷工艺,当采用喷涂工艺时,应采取有效遮挡措施。

5.4.5三级以上大风天气不宜进行外墙喷涂作业。

[条文说明]:5.4.5风速过大会使喷涂材料漂向空气,会造成环境污染。

5.4.6装饰装修工程工作面在清扫前,应洒水润湿。

[条文说明]:5.4.6装饰工程在施工前,通常需要对作业区域、周边作业环境进行清理,洒水润湿可

以防止在清理过程中产生扬尘。

13

5.5拆除工程

5.5.1拆除工程应根据建筑物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施工扬尘污染控制方案。

5.5.2拆除工地施工区域应采用围挡封闭,围挡结构应安全可靠,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条文说明]:5.5.2拆除施工时会出现掉落和飞溅的粉尘及破碎颗粒物,因此应对拆除工程施工区域

设置连续围挡,进行全封闭施工,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起到阻隔及抑制扬尘的作用。

5.5.3拆除作业应当采取洒水、喷淋等防尘措施,拆除作业区及废弃物堆放区应保持湿

润状态。确因洒水或喷淋易导致建筑物、构筑物结构疏松影响施工安全的,可采取其它

降尘措施。

[条文说明]:5.5.3如因洒水或喷淋易导致建筑物、构筑物结构疏松影响施工安全的,可采取其他降

尘措施,但需编制专项方案,必要时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5.5.4装饰面层拆除应采取分层拆除法,先拆除附着物,再剥除粉刷层,宜采取湿式作

业法。

[条文说明]:5.5.4装饰面层拆除施工易产生粉尘,采用分层拆除、湿法作业等方法既可有效抑制扬

尘,又确保施工作业安全。

5.5.5混凝土结构拆除宜采用链锯、盘锯等无损切割方法,切除的构件外运至固定地点

集中处理,不宜在施工现场破碎。

5.5.6人工拆除、静力破碎作业施工扬尘控制措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从上至下、逐层分段进行,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

2拆下的材料、构件、杆件等,宜采用垂直升降设备运至地面或从流放槽中卸下,

不得直接丢弃至地面;

3建筑垃圾通过原电梯井道或设置的垃圾井道卸下。

5.5.7爆破拆除作业施工扬尘控制措施应符合以下规定:

1应预拆非承重墙,清理部分致尘构件及积尘;

2应在爆破作业区外围洒水喷湿,防止扬尘扩散;

3应控制爆破强度,宜采用多孔微量爆破方法;

4钻机成孔时,应设置粉尘收集装置,或采取钻杆带水作业等降尘措施;

5应设置分区隔挡;

6各层楼板及各爆点四周应设置塑料盛水袋;

7起爆前后采取持续洒水或喷淋措施。

[条文说明]:5.5.7多孔微量爆破方法是指采取“密布孔,浅打眼,少装药”的方法,将炸药进行分

散化和微量化处理,合理地、微量地分布在多孔之中,降低爆破地震波、空气冲击波、噪声和飞石

的危害,同时达到降尘效果。

14

5.5.8拆除多层建筑时,应按建筑的实际高度进行防尘围护,临近主要道路和生活区的

一侧应设置双层密目网,防止和减少拆除中物料、建筑垃圾等外抛,避免粉尘、废弃物

飘散。

5.5.9对烟囱、水塔等高大建(构)筑物进行爆破拆除时,爆破拆除设计时应考虑控制

建(构)筑物倒塌时的触地振动,宜在倒塌范围内铺设缓冲垫层和开挖减震沟,防止震

动产生扬尘污染。

[条文说明]:5.5.9高大建(构)筑物进行爆破拆除,倒塌时的触地震动不仅会产生较大风险,同时也易

造成扬尘污染。铺设缓冲垫层可有效减缓触地振动速度,开挖减震沟可隔断触地震动引起的地震波

传播,两种措施联合使用可有效降低触地振动速度及控制其传播扩散,达到减小扬尘的目的。

5.5.10拆除现场宜配备风送式喷雾机持续交叉喷雾降尘;需快速拆除的项目,在拆除时

应使用喷雾洒水车持续喷雾降尘。

[条文说明]:5.5.10风送式喷雾机是由风机、离心泵、蓄水池等组成,可以将水化为小水珠,与漂浮

的尘埃接触,形成一种潮湿的雾状体,能够有效降尘的一种设备。其基本原理:水珠颗粒和尘埃颗粒

大小相似,尘埃颗粒会随气流运行,与水珠颗粒产生接触而变得湿润,被湿润的扬尘颗粒继续与其

他扬尘接触形成一个颗粒团,颗粒团由于自身重力作用而沉淀,从而达到降尘效果。

5.5.11拆除下来的各种材料应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在指定场所,严禁向下抛掷拆除产生

的废弃物;建筑垃圾应采用封闭容器吊运并及时清运,暂时不能清运的,应集中堆放,

并采取洒水、遮盖等措施。

[条文说明]:5.5.11应妥善处理拆除工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防止产生二次污染。

5.5.12五级及以上大风天气时,严禁进行爆破或者拆除作业。

[条文说明]:5.5.12本条是防止风速过大,使爆破或拆除作业出现不安全施工状况以及粉尘漂向空气

中而造成扬尘污染。

5.5.13拆除工程完成后,场地裸置2个月以下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压实、洒水等防尘

措施;场地裸置2个月以上的土方,应播撒快生草种进行复绿或种植草坪。

5.6其他

5.6.1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等应按规定要求分类、分规格堆放,整齐有序、稳

定牢固,并应设置明显的分类标识牌。

5.6.2易起尘物料应利用仓库、储藏罐、封闭或半封闭堆场等形式分类存放。砂石等散

体材料应集中、分类堆放,并采取覆盖或洒水等防尘措施,必要时配备吸尘器进行降尘

处理。

5.6.3建筑废弃物应及时清运出场。无法及时清运的,应在施工工地内设置临时堆放场,

15

采取洒水、覆盖防尘网、喷洒抑尘剂等防尘措施;长期存在的废弃物堆场,应设置高于

废弃物堆的围墙、防尘网或者在废弃物堆场表面植被绿化。

5.6.4不得在施工现场围挡外堆放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

5.6.5施工单位应每天派人清扫施工道路,随时洒水降尘。

5.6.6施工现场应建立出入口保洁和管理制度,指派专人负责清洗和登记、监督管理工

作。

5.6.7建筑施工现场出入口宜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实时监控建筑垃圾和土方(泥浆)运

输情况。具备联网条件的项目应与监管部门联网,无法联网监控的,项目完工前,由施

工单位保存完整的视频监控资料备查。

5.6.8建筑垃圾和土方(泥浆)运输车辆型式选择应符合以下规定:

1易起尘物料运输宜采用密封式货车;若采用无密闭车斗运输,其装载高度不得超

过车辆槽帮上沿,车斗应用苫布遮盖严实。苫布边缘至少要遮住槽帮上沿以下150mm,

保证物料不露出;

2工程泥浆运输应采用密封式罐车;

3渣土运输宜使用环保渣土运输车;

4建筑垃圾和土方运输车厢盖应采用机械密闭装置;

5建筑垃圾装载高度应低于车厢栏板高度,装载量不得超过车辆额定载重量。

[条文说明]:5.6.8环保渣土运输车是指采用平推密闭顶盖和智能化启停管理系统,具有无抛洒、无

遗漏,可防止超载、超速,并实时跟踪定位的专用渣土车。环保渣土运输车是专为市容环境卫生设

计的新型智能渣土车,当车的顶盖无法关闭或关闭不严时,汽车无法启动,从而避免超载引起的渣

土抛洒和遗漏。

5.6.9运输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台上清洗轮胎及车身,不得带泥上路。

16

6施工扬尘控制指标

6.0.1建设工程施工工地颗粒物PM10浓度限值

1监测要求

监测方法、点位设置和监测设备应符合《施工场地颗粒物(PM10)与噪声在线监测

技术规范》DB37/T4338的规定。

2颗粒物PM10浓度限值

表6.0.1监控点PM10浓度限值

控制项目单位监控点浓度限值达标判定依据(次/连续24小时)

3

颗粒物(PM10)μg/m80≤2

注:监控点浓度限值为监控点PM10小时浓度值与同时段所属县(市、区)PM10小

时平均浓度的差值不得超过的限值。当县(市、区)PM10小时平均浓度值大于150μg/m³

时,以150μg/m³计。

17

附录A抑尘剂及其喷洒装置技术要求

A.0.1抑尘剂的各项技术参数应符合表A.0.1的要求。

表A.0.1抑尘剂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

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

气味无味或无明显刺激气味TB/T3210.1

外观及感官特性色泽透明、乳白或浅色TB/T3210.1

杂质无外来可见机械杂质TB/T3210.1

密度(g/cm3)(20°C)1.00~1.10GB/T13354

黏度(mPa·S)(25°C)>5GB/T10247

pH值6~8GB/T14518

固形物(%)≥1GB/T2793

腐蚀性钢材平均腐蚀速率(m/a)≤5×10-5JB/T7901

铝合金均匀腐蚀速率(m/a)≤3×10-5JB/T7901

TSC不锈钢平均腐蚀速率(m/a)≤1×10-7JB/T7901

车辆橡胶管均匀腐蚀(mg/cm2·h)≤1×10-7GB/T1690

车辆醇酸油漆片均匀腐蚀(mg/cm2·h)≤1×10-7SH/T0084

皮肤刺激度<2.0GB/T21604

闪点(°C)>61GB/T261

总汞≤0.05HJ597

总镉≤0.1GB/T7475

总铅≤1.0GB/T7475

毒理指标(mg/L)

总铬≤1.5GB/T7466

总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