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考试地理试题_第1页
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考试地理试题_第2页
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考试地理试题_第3页
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考试地理试题_第4页
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三模考试地理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三明市2024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本试卷共7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冰盖冰川中流动速度明显大于其周围冰体的部分叫做冰流。在格陵兰岛海岸线附近,能看到巨大的冰川在蜿蜒的峡谷中游走,冰流前锋探入大海,峡谷中横卧的冰川与峡湾共存,这种地貌便是冰峡湾(下图)。据此完成1~3题。1.冰峡湾的形成过程可能是()A.冰盖—冰流—U形谷—冰流前锋入海—冰峡湾B.冰盖—U形谷—冰流—冰峡湾—冰流前锋入海C.冰流—冰盖—冰流前锋入海—U形谷—冰峡湾D.冰流—冰盖—冰峡湾—U形谷—冰流前锋入海2.我国冰峡湾地貌缺乏的原因主要是()A.冰川缺乏 B.纬度较低 C.地形平坦 D.海拔偏低3.前往格陵兰岛观察冰峡湾现象最合适的季节()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024年3月5日12点(北京时间)三明某校(117°37′E)考试结束,小明同学透过窗户发现走廊护栏的垂直杆的影子几乎与教室垂直。下图为教室平面图。据此完成4~5题。4.在讲台上就座的老师面朝()A.南 B.西 C.东 D.北5.该日护栏上同一垂直杆影子朝向和影长变化描述正确的()A.从教室后门移向前门,长—短—长 B.从教室后门移向前门,短一长一短C.从教室前门移向后门,短—长—短 D.从教室前门移向后门,长—短—长敦煌莫高窟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来自附近鸣沙山沙物质所形成的戈壁风沙对它构成威胁,鸣沙山主导风向为东西风。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后认为,鸣沙山短期内不会埋压莫高窟,没有必要马上搬迁,但必须进行防风固沙。2000年以后初步建成综合防护体系(图3),挡住了85%的沙子。图4为风沙流随高度分布。据此完成6~8题。图3 图46.关于戈壁和沙漠环境的风沙流与高度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戈壁风沙流的最大输沙量出现在4厘米高度处B.沙漠风沙流的最大输沙量出现在20厘米高度处C.戈壁风沙流输沙量与高度变化呈负相关D.沙漠风沙流输沙量与高度变化呈正相关7.鸣沙山短期内不会埋压莫高窟,主要原因是()A.鸣沙山基底松散,沙丘移动速度快 B.东、西风势均力敌,东风略占优势C.莫高窟位于戈壁下方,无沙尘堆积 D.窟前防护林对风沙的阻截作用显著8.该地综合防护体系作用,正确的是()A.“A”字形顶点指向西风,截断沙源 B.草方格固沙带主要阻拦人工戈壁沙源C.两个斜边与主害风交角小,利于导沙 D.横向阻沙网主要用于阻拦鸣沙山沙源福建某乡村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村庄周边的竹林地依地形逐级改造成大规模连片的耕地计划在一段时间内建设成为高标准农田。据此完成9~11题。9.与多年种植水稻的稻田相比,新建的耕地()A.机械水平低 B.土壤肥力高C.旱涝灾害多 D.粮食亩产低10.针对该区域土壤改良措施不合理的是()A.增施有机肥 B.撒适量熟石灰C.掺适量细砂 D.建设排水渠11.该地退林还耕的根本原因是()A.增加耕地面积 B.保护生态环境C.保障粮食安全 D.减轻旱涝灾害香港东平洲海岸公园景区内的页岩如画卷般铺之于大地(下图),成为郊外旅游及地理考察的热点,该地页岩形成于中生代,常含有植物和昆虫化石。据此完成12~13题。12.本次野外地质考察用到的工具及其用途描述正确的是()A.地质罗盘测量页岩年代 B.地质锤识别矿物硬度C.放大镜观察矿物结构 D.小刀切割岩石样品13.图中页岩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抗风化侵蚀能力弱 B.含三叶虫化石C.硬度大,坚硬致密 D.常见气孔构造福建山区某古村落,山环水绕形成“藏风聚气”、“玉带环腰”的良好格局(图6)。该地房屋高矮均衡,错落有致,择高而盖,一般为两层干栏式木制建筑(图7),一面依山,一面悬空。据此完成14~16题。图6 图714.古村落依山而建、择高而盖分布的最主要目的是()A.美观好看 B.节约耕地 C.利用阳光 D.就地取材15.古建筑采用传统干栏式风格的气候原因是()A.冬冷夏热 B.光照不足 C.气候潮湿 D.温差较大16.当地“山—屋—塘—田”的布局优点包括()①阻挡冬季寒风 ②便于生产生活 ③降低暴雨频率 ④防盗防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在印度东北部的偏远山区,卡西族部落创造了活树根桥(下图),建桥的原材料是有高弹性的气生根的印度榕树或橡胶树,通过引导树根沿着竹子脚手架生长,经过15到30年连接成桥。与现代建筑材料不同,活树根桥结构通常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有韧性,遭受风暴和洪水的泛滥,桥体巍然不动。现存最久的活树根桥已有6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人类完美利用大自然的典范。结合区域环境特征,简述当地建活树根桥并使用至今的原因。(10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1古城开封地势低平,曾有“北方水城”之称(图9),为发展漕运(河运),引黄河水为源成为汴河。黄河河水多沙,北宋时期黄河开封段水面比开封府高近10米。黄河泛滥改变了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使开封周边成了“茫茫沙海”。材料21897年京汉铁路(京广铁路前身)开始修建(图10),铁路要穿越黄河,必须架设桥梁,最终选择郑县(现在郑州),而不选择开封。图9 图10(1)分析易泛滥的黄河对古代开封造成的不利影响。(8分)(2)推测京汉铁路最终不选择开封地段的原因。(6分)(3)随着我国水利设施的建设、科技的进步,目前是否具备恢复黄河下游河道通航的条件?说明理由。(6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若尔盖高原的景观类型有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等,三者之间可以相互演化。近几十年来,若尔盖高原气候发生明显改变,总体表现出温度升高,降水增加的趋势。泽湿地是若尔盖高原湿地的主体,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干扰活动的综合影响,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退化。表1为1977年与2007若尔盖高原景观演化统计表。表11977年与2007年若尔盖高原景观演化统计表(单位:公顷)景观类型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等沼泽53119600114641沼泽花草甸235530190299849草甸等32992773718782(1)据表1分析若尔盖高原景观类型的主要演化模式,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2)相比1977年,2007年沼泽化草甸减少多少公顷。(4分)(3)分析近几十年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退化的原因。(6分)(4)指出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可持续利用措施。(6分)

三明市2024年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A2.B3.B4.C5.A6.A7.D8.A9.D10.D11.C12.C13.A14.B15.C16.A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0分)人口稀少,经济活动量少,跨河通行需求量小(2分);就地取材,建桥成本低(2分);(气候)热带气候,适合气生根的生长(2分);(水文水系)水流湍急,山区河道窄,活树根桥横亘在河流两岸,不容易被摧毁(2分);(地形)地处偏远山区,地形起伏大,树根桥适应强,易修建(2分);(植被)树干结实且富有柔韧性,气生根再生能力强,紧固且富有弹性(2分)。(答出其中5点得满分10分)18.(20分)(1)开封河段有地上河,水患灾害引发旱涝、风沙、盐碱化等,使区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2分);破坏了水陆交通(2分);农作物产量锐减,手工业、商业遭重大损失(2分);造成人口密度下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2)开封地段的黄河多沙质土地(2分),河床高,河面宽,泛滥不稳定,容易决口(2分);当时科技水平低,建设铁路桥风险大(2分)。(3)赞同。理由:水利设施建设以来,通过水库拦沙和调水调沙(2分),河道淤积抬升的趋势得到遏制(2分),河床(河槽)形态、水深等条件向有利于通航的方向发展(2分)。不赞同。理由:当前黄河水沙调控体系仍不完善(2分),泥沙淤积、水深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2分),还需要航道进一步整治、清淤疏浚等措施(2分)。19.(22分)(1)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等;(顺序正确才可得分)退化的沼泽大部分演化成沼泽化草甸;退化的沼泽化草甸大部分演化成草甸等。(6分)(2)(2355+30190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