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_第1页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_第2页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_第3页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_第4页
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齐鲁书社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传统文化教案四年级全册东营市胜利第一小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是寻找一个进德修身的人共八课时教师姓名第1课熟读精思(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学生能够了解方以智的读书故事。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两句古文的意思。3.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多做到学思结合。4.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两句古文的意思。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学思结合。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日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二、学文立志三、课堂小结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1.学生自读《方以智好学勤记》,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方以智读书方法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方以智好学勤记的故事中,掌握了哪些读书方法?(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2.教师总结3.情感升华。课下搜集更多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故事和诗词。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只要》)失解西归》)小结教师姓名第1课熟读精思(二)课时进度第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学生能够了解郭沫若的读书故事。2.学生能够对《史记》有初步的了解。3.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学思结合。4.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学思结合。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记住关于《史记》的知识常识。三、博学研思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故事和诗词。2.学生从交流中总结出古人的读书方3.教师总结。1.学生观察课本第四页的三张图片,思考:他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2.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3.教师总结。1.学生自由朗读《读书如走路,切莫贪坦途》,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郭沫若读书方法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郭沫若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那些启发?(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4.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四、学以致用五、课堂总结(2)教师介绍《史记》。(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正。2.学生发言。3.教师总结。1.学生总结2.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小结教师姓名课时进度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1.学生能够理解“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两句古文的意思。2.学生能够复述成语“程门立雪”的故事。3.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人身上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重点“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日知其所亡,月无教学难点“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日知其所亡,月无教学步骤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论语子张》)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3.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4.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5.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二、学文立志三、课堂总结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6.师生共同放声齐读。1.学生自读《程门立雪》,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杨时尊师重道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怎样做才是真正尊师?(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2.教师总结3.情感升华。课外搜集更多关于古人勤学、尊师的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论语子张》)小结教师姓名课时进度第4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1.学生能够了解贾思勰养羊的故事。2.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历史上的几部农书及其地位。3.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人身上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人身上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难点我国历史上的几部农书及其地位。教学步骤三、博学研思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勤学、尊师的故事和诗词。2.教师总结。1.学生观察课本第九页的三张图片,思考:他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2.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3.教师总结。1.学生自由朗读《贾思勰养羊》,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勤学好问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你从贾思勰故事中学到了什么?(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4.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2)教师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几部农书及其历史地位,(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四、学以致用五、课堂总结1.学生收集一些类似的事例,制作几张齐鲁历史名人风采录卡片。2.学生发言。3.教师总结。1.学生总结2.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授时通考》清代官修的综合性农书小结教师姓名第3课见贤思齐(二)课时进度第5课时课型特点新授2.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3.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已的行动。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二、学文立志三、课堂小结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1.学生自读《展子虔与董伯仁》,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展子虔与董伯仁交往、以及前后态度对比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你能找出展子虔与东董伯仁画技提升的原因吗?(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2.教师总结3.情感升华。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扬长避短、见贤思齐的故事和诗词。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小结教师姓名第3课见贤思齐(二)课时进度第6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2.学生能够了解唐寅学画的故事,并能明白唐寅画技提升的原3.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三、博学研思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见贤思齐、扬长避短的故事和诗词。2..教师总结。1.学生观察课本第十四页的三张图片,思考:下列同学的行为对他们将产生哪些影响2.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3.教师总结。1.学生自由朗读《唐寅学画,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唐寅学画态度转变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唐寅在房间里领悟了什么道理?他为什么会专心致志地学画画?四、学以致用(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4.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2)教师介绍江南四大才子。(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1)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剧本并排演。(2)小组展示(3)教师及时点评。1.学生总结2.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扬长避短、见贤思齐的故事和诗词。江南四大才子:唐寅、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小结教师姓名课时进度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5.学生能够了解老者捕蝉的读书故事。6.学生能够理解“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生者也。”日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三句古文的意7.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专心致志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专心致志做事学习的习惯。8.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专心致志。教学步骤读书之法:今夫弈之为数,小数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要求:(4)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5)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译文:下棋也是技艺的一种,而且浅显易懂。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是学不好的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它也不能生存下去。二、学文立志三、课堂小结眼睛不能同时看清楚两样东西,耳朵不能同时听清楚两种声音。(6)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4.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5)全班交流。(6)教师小结。5.学生练读(3)学生认真跟读。(4)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4.学生自读《老者捕蝉》,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5.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孔子和一位老者的对话,明了专心致志做事的道理。6.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方以智好学勤记的故事中,掌握了哪些读书方法?(4)学生小组交流讨论。(5)小组代表发言。(6)教师总结。4.学生总结本课内容5.教师总结6.情感升华。课下搜集更多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故事和诗词。读书之法: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小结教师姓名第4课专心致志(二)课时进度第8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5.学生能够了解董仲舒的读书故事。6.学生能够对《春秋繁露》有初步的了解。7.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多做到专心致志。8.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在学习中能够做到专心致志。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记住关于《春秋繁露》的知识常识。三、博学研思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读书方法的故事和诗词。2.学生从交流中总结出古人的读书方3.教师总结。4.学生观察课本第21页的一张图片,思考:他您知道的专心致志学习的好方法和故事?讲给同学听听。5.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6.教师总结。并随时加以指导。5.学生画出文中关于董仲舒酷爱写字读书的句子。6.学生回答问题:董仲舒的故事对你的学习有那些启发?(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4.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四、学以致用五、课堂总结(2)教师介绍《春秋繁露》。(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组内交流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正。5.学生发言。6.教师总结。3.学生总结4.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春秋繁露》明正统六年董仲舒他是令人敬仰的儒学大师。小结句之一。共八课时教师姓名课时进度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1.学生能够理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君子博学而2.学生能够复述成语“万斯同闭门苦读”的故事。3.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人身上勤奋好学的精神,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步骤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要求:(4)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5)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6)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5.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一一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因此他能有真知灼见,行为没有过错。)二、学文立志三、课堂总结(5)全班交流。(6)教师小结。6.学生练读(3)学生认真跟读。(4)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5.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6.师生共同放声齐读。4.学生自读《万斯同闭门苦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5.学生画出文中关于万斯同如何苦读的句子。6.学生回答问题:怎样做才是真正闭门苦读?(4)学生小组交流讨论。(5)小组代表发言。(6)教师总结。4.学生总结本课内容5.教师总结6.情感升华。课外搜集更多关于古人勤学苦读的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习乎?”《论语·学而》;小结教师姓名第5课三省吾身(二)课时进度第10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1.学生能够了解柳公权谦虚学书的故事。2.学生能够理解我国古代书法。3.学生能够感悟到古代书法反映思想、性格、趣味、学识。以及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趣。教学重点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趣。教学难点我国古代书法作品了解。教学步骤三、博学研思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勤学、2.教师总结。4.学生观察课本第九页的三张图片,思考:他们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5.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6.教师总结。4.学生自由朗读《柳公权谦虚学书》,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5.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勤学苦练的句子。6.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柳公权谦虚学书故事中学到了什么?(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4.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2)教师介绍我国历史上的几部古代书法。(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四、学以致用五、课堂总结(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神策军碑》柳公权宋拓帖《容庚金文》书法作品4.学生收集一些类似的事例,制作几张现代名人书法风采卡片。5.学生发言。6.教师总结。3.学生总结4.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神策军碑》柳公权宋拓帖小结教师姓名第6课择善而从(一)课时进度第1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1.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之,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两句古文的意思。2.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推荐关系近的人而不避讳亲属,推荐关系远的人而不遗漏应当推荐的人,可以说是合于道义的。”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教学重点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之,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左传·昭公二十八年》两句古文的意思。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推荐关系近的人而不避讳亲属,推荐关系远的人而不遗漏应当推荐的人,可以说是合于道义的。”教学步骤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仲尼闻魏子之举也,以为之,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1.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2.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已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间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二、学文立志三、课堂小结虚无样,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一一从前我的朋友就是这样做的。孔子听到魏献子推荐人才的事,认为合于道义,说:“推荐关系近的人而不避讳亲属,推荐关系远的人而不遗漏应当推荐的人,可以说是合于道义的。)(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3.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1.学生自读《不耻下问》,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孔子与孔文子的故事。3.学生回答问题:你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小组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4.学生总结本课内容5.教师总结6.情感升华。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扬长避短、见贤思齐的故事和诗词。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论语·泰伯》;《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小结教师姓名第6课择善而从(二)课时进度第1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2.学生能够了解鲍叔牙和管仲的故事。3.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举贤不避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举贤不避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感悟见贤思齐,举贤不避亲,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三、博学研思1.学生交流课下搜集的关于古人见贤思齐、举贤不避亲的故事和诗词。2.教师总结。1.学生观察课本第30页的二张图片,思考:下列同学的行为对他们将产生哪些影响2.小组交流讨论并发言。3.教师总结。1.学生自由朗读《鲍叔牙荐管仲》,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文中关于鲍叔牙对管仲的欣赏态度转变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同学们从鲍叔牙身上学到了什么?(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4.资料卡四、学以致用五、课堂小结(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2)教师介绍春秋五霸。(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根据本课内容,同学们懂得了什么?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道理?(1)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剧本并排演。(2)小组展示(3)教师及时点评。1.学生总结2.教师总结并进行思想情感教育课下搜集更多关于扬长避短、举贤不避亲的故事和诗词。了解《春秋》小结教师姓名勿施于人(一)课时进度第13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二、简介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练读原文◎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江南人事不获已③,须言阀阅④,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颜氏家训·风操》)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小组交流。七、拓展活动:读一读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介子推与寒食节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唐)韩愈《送孟东野序》背诵读典明理,并理解意思。《勿施于人》(一)读典明理学文立志课后反思或小结教师姓名《勿施于人》(二)课时进度第14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步骤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范读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四、学生练读原文◎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中庸》)亦欲无加诸人。”(《论语·公冶长》)◎江南人事不获已③,须言阀阅④,必以文翰,罕有面论者。北人无何°便尔话说,及相访问。如此之事,不可加于人也。(《颜氏家训·风操》)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链接:博学研思七、拓展活动:读一读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以邻为壑。寒食节忆事思辨在阅读故事后你有了哪些收获?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宽容待人、为别人着想勿施于人博学研思忆事思辨寒食节课后反思或小结教师姓名与人为善(一)课时进度第15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注释帮助句子的意练读◎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五、学文立志六、拓展活动:查一查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郑板桥教子的故事。“卧冰求鲤”“芦衣顺母”等故事就发生在山东。查阅资料,找出发生在山东的“二十四孝”故事还有哪些?并说说故事的主人公都是哪些人?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与人为善读典明理学文立志郑板桥教子课后反思或小结教师姓名《与人为善》(二)课时进度第16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练读原文◎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①大焉,善与人同,孙丑上》)则止,毋3自辱焉。”(《论语·颜渊》)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链接:博学研思六、拓展活动:读一读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苏轼爱民的故事资料卡忆事思辨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与人为善呢?将你做到的与人为善的事情记录下来。与人为善博学研思忆事思辨资料卡课后反思或小结如战国时的隐士田光,为助燕太子丹刺秦王,举荐荆轲,更为守秘而刎颈,田禹锡之交往即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共八课时教师姓名有德不孤(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练读原文里仁》)子夏曰语·颜渊》)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七、拓展活动:读一读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学文立志:舜耕历山的故事刘禹锡之交往即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与善友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背诵读典明理,并理解意思。读典明理学文立志课后反思或小结教师姓名《有德不孤》(二)课时进度第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过程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练读原文里仁》)子夏曰语·颜渊》)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小组交流。链接:博学研思七、拓展活动:读一读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淮海战役的支前大军的故事忆事思辨与人为善博学研思忆事思辨资料卡课后反思或小结教师姓名第10课君子之交(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9.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10.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古文的能力。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原文: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庄子·山木》)宗师》)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六、拓展活动:读一读七、课堂小结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学文立志:王茂生送酒忆事思辨7.学生总结本课内容8.教师总结9.情感升华。背诵读典明理,并理解意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小结教师姓名第10课君子之交(二)课时进度第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主备人1.识记《生死之谊》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资料卡并尝试理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古文的能力。教学步骤四、学以致用五、课堂小结7.学生自由朗读《生死之谊》,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8.学生画出体现友谊的句子。9.学生回答问题:这个故事对你有那些启发?(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们交流。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2)教师介绍对联。(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朋友间和睦相处、互相帮助的事例也很多。写下来,配上精美的插图,做成一份精美的生日贺卡,在朋友生日时送给他吧!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2.教师总结3.情感升华。课后继续搜集与朋友相处的故事。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小结教师姓名第11课以友辅仁(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古文的能力。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原文:下》)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荀子·大略》)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六、拓展活动:读一读七、课堂小结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学文立志:学友相长忆事思辨10.学生总结本课内容11.教师总结12.情感升华。背诵读典明理,并理解意思。小结教师姓名第11课以友辅仁(二)课时进度第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钱学森与郝天护》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资料卡并尝试理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古文的能力。四、学以致用1.学生自由朗读《钱学森与郝天护》,2.学生画出体现友谊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这个故事对你有那些启发?(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你自己的身边有这样的师长朋友吗?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2)教师介绍《尚书》。(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想一想,你的师长时怎样帮助你的?将他或她的帮助过程写在日记本上。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2.教师总结3.情感升华。课后继续搜集与朋友相处的故事。小结教师姓名第12课益者三友(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古文的能力。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原文: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马迁《史记》)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六、拓展活动:读一读七、课堂小结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学文立志:桃园结义忆事思辨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2.教师总结3.情感升华背诵读典明理,并理解意思。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小结教师姓名第12课以友辅仁(二)课时进度第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管宁割席》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资料卡并尝试理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古文的能力。四、学以致用1.学生自由朗读《管宁割席》,教师巡视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学生画出体现友谊的句子。3.学生回答问题:这个故事对你有那些启发?(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2)学生代表发言(3)教师总结管宁为什么要把席子分割开,与华歆断交?资料卡(1)学生自由朗读资料卡的内容,画出你认为关键的信息。(2)教师介绍中国的桃文化。(3)教师画出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4)学生齐读资料卡。(5)学生记忆资料卡中的文化常识。想一想,生活中应该如何与他人交往?1.学生总结本课内容2.教师总结3.情感升华。中国的桃文化桃夭小结教师姓名勤俭持家(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经典的能力,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练读原文禹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颜氏家训·治家》)译文活上要节约俭朴。是指合乎礼制的节省;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七、拓展活动:读一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学文立志:家训传家的故事从郑氏父子身上能学到哪些优良品德?清廉俭朴,品德高尚忆事思辨背诵读典明理,并理解意思。《勤俭持家》(一)读典明理学文立志课后反思或小结教师姓名勤俭持家(二)课时进度第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博学研思对勤和俭的含义有全面的认识2.家风家训:良好家族风气,向高贤大德学习。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熟读学文励志,读完故事你从孙叔敖身上能学到哪些优良品德?研思练读孙叔敖勤政俭朴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链接:博学研思七、拓展活动:读一读颜氏家训忆事思辨勤俭持家博学研思忆事思辨资料卡课后反思或小结教师姓名节俭养德(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古文的能力。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注释帮助句子的意练读原文传·庄公二十四年》)夫君子之行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史·范纯仁传》)译文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才兼备之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宁静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简朴的习惯来培养品德的只有节约,俭朴可以助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人数,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1.学生认真跟读。2.学生自读。六、拓展活动:读一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小组交流。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学文立志:奢易俭难的故事忆事思辨背诵读典明理,并理解意思。《君子无逸》(一)读典明理学文立志课后反思或小结教师姓名《节俭养德》(二)课时进度第2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一生节俭的教育家陶行知》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资料卡并尝试理解。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学习陶行知、诸葛亮的优秀品质。教学过程研思练读四、学以致用原文o鸣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尚书无逸》)o宴安鸩毒,不可怀也。(《左传·公元年》)资料卡诸葛亮的故事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全班交流。3.教师小结。4.学生认真跟读。5.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1.小组交流。2.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3.师生共同放声齐读。4.学以致用:光盘行动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勤俭节约的小故事博学研思学以致用资料卡课后反思或小结教师姓名君子无逸(一)课时进度第1课时课型特点新授1.识记《读典明理》中生僻的字。2.找出韵律,熟读《读典明理》并尝试背诵。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练读原文o鸣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