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科的关键问题与练习(世界现代史)_第1页
高中历史学科的关键问题与练习(世界现代史)_第2页
高中历史学科的关键问题与练习(世界现代史)_第3页
高中历史学科的关键问题与练习(世界现代史)_第4页
高中历史学科的关键问题与练习(世界现代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高中历史学科的关键问题与练习推送(五)(2022年5月)世界现代史(1914—20世纪90年代)一、整合学习本模块的若干问题供教学时参考:由重要历史概念衍生的一些问题,牵涉到有关学术研究领域的话题以及对现实有深远影响的情况需要关注。(一)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世界(1914-1945)1.理解一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2.比较俄国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革命对象、革命任务和革命性质的差异,理解十月革命的必然性。3.梳理苏俄(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工业化、农业集体化的发展演变,并评价苏联经济发展模式。4.理解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繁荣与危机并存的原因和影响(如对资本市场、货币体系、贸易体系的冲击和破坏,新经济理论的兴起等)。5.了解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条件,理解罗斯福新政前后联邦政府职能的变化及影响,理解罗斯福政府拓展国内外市场的举措及作用。6.了解德、日反常规的干预危机措施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局势带来的影响。7.分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原因、特点及意义。(二)二战后的世界(1945—今)1.理解二战后国际力量变化的具体表现,理解大国实力消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2.知道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和特点。(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大国强权,兼具民主进步与霸权政治等)3.归纳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共同特点,分析大国在处置德日问题上存在的差异和影响。4.理解冷战时期美苏对中间地带的争夺及各自阵营内部的矛盾;分析美苏在冷战过程中管控重大危机的机制及影响。5.以美日欧为例,了解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状况及其原因和对内外政策的影响。6.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由兴到废的原因,并说明其变化产生的影响。7.分析欧洲一体化的启动原因,概述其演变过程,了解欧盟机制存在的问题。8.了解二战后斯大林模式的发展(如四五计划、扩大农业集体化、美苏对抗等)。分析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的原因及影响。9.分析冷战视域下基于地缘政治的朝鲜战争成因与影响。10.理解发展中国家崛起的表现及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举措。上述所列问题仅供参考。建议在复习教学时,重在指导学生掌握主干知识以及彼此逻辑关系,吃透相关历史概念,求得应用所学知识、方法去提出、探究、讨论和解决有关重要的问题,并借助上述参考问题指向,训练重建知识逻辑结构的能力。二、近年高考的考查情况近5年全国卷客观题汇总——两次世界大战-20世纪90年代(说明:表中2018-Ⅰ(35)是指2018年全国课标1卷第35题。其他呈现方式类同。)时期考点试题与考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战与战后的凡—华体系(1)一战的影响(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20·全国Ⅰ卷·462020·全国Ⅱ卷高考·462021·山东高考·192020·山东高考·12一战后世界格局变化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彼得格勒苏维埃(2)土地法令2019·海南高考·182018·海南高考·20马列主义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2)苏联工业化(3)苏联农业集体化(4)斯大林模式2020·海南高考·162021·全国甲卷高考·342021·山东高考·132020·山东高考·132019·全国Ⅰ卷高考·4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及历史教训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经济大危机(2)罗斯福新政2021·全国甲卷高考·352018·全国Ⅲ卷高考·342020·海南高考·172019·海南高考·19经济危机劳资矛盾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及进程(2)二战后民族解放高潮2020·全国Ⅲ卷高考·462019·全国Ⅲ卷高考·452019·全国Ⅰ卷高考·462019·全国Ⅱ卷高考·462018·全国Ⅲ卷高考·462018·全国Ⅰ卷高考·462020·山东高考·142018·海南高考·252019·全国Ⅲ卷高考·41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战场开辟英法对德经济封锁《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美苏冷战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美苏在文化领域的冷战(3)越南战争(4)美国对日本的扶植(5)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6)西欧经济调整2021·全国乙卷高考·352021·全国甲卷高考·412020·全国Ⅱ卷高考·352019·全国Ⅲ卷高考·342021·全国乙卷高考·462020·山东高考·152020·海南高考·202019·全国Ⅲ卷高考·352019·全国Ⅰ卷高考·412021·福建高考·162021·山东高考·142020·海南高考·182019·海南高考·232019·全国Ⅰ卷高考·412021·福建高考·15国家实力的消长与国际格局的关系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和全球化发展趋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农业改革(2)赫鲁晓夫改革2019·全国Ⅰ卷高考·412019·全国Ⅱ卷高考·352019·全国Ⅰ卷高考·412018·全国Ⅲ卷高考·352018·海南高考·1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与教训多极化发展趋势(1)联合国(2)欧洲一体化(3)多极化趋势(七十七国集团;第三世界壮大;日本崛起)2021·全国甲卷高考·462018·全国Ⅱ卷高考·462020·全国Ⅲ卷高考·352018·全国Ⅰ卷高考·352018·全国Ⅱ卷高考·352021·山东高考·152020·海南高考·192020·海南高考·262019·海南高考·20联合国的产生、地位及作用新兴力量对传统世界格局的冲击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1)北美自由贸易区(2)中国对外开放(3)欧洲联盟(4)全球化2020·全国Ⅲ卷高考·422019·全国Ⅰ卷高考·412020·全国Ⅰ卷高考·352020·全国Ⅱ卷高考·422020·海南高考·222018·海南高考·23区域合作的影响三、提高适应性练习(一)选择题1.(2018•全国I卷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2.(2018•全国II卷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3.(2018•全国III卷34)表3 1929~1931年国分业人周资化(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据表3可知,当时美国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4.(2018•全国III卷35)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7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 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 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5.(2018•福建省质检卷35)1960年,法国政府为农民购买农田和农业机械提供各种优惠贷款;70年代初,政府向55岁以上的农民一次性发放“离农终身补贴”,鼓励年老农场主退出土地经营。这有利于A.完善农村的保障制度 B.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C.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D.摆脱经济滞胀的困境6.(2019•福建省质检卷35)表1是联合国有关机构关于国际投资的统计数据。表11990-1993年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状况。时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的资全额(单位:美元)310亿390亿510亿800亿占世界直接投资的比重15%24%32%41%据此可推断A.新兴资本市场逐渐崛起B.跨国公司全球并购行为日趋活跃C.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加快D.世贸组织推动国际投资迅速增7.(2019•北京卷23)日本自1963年起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出口国。同年,美国指责日本对美进行钢铁倾销,日本遂减少对美出口。1968年美国迫使日本签署协定,日本再次大幅减少对美钢铁出口。这说明A.“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已形成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C.日本难以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D.美国开始建立世界经济霸权8.(2019•天津卷11)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几十年中,美国大力开展军备竞赛,一些大公司与美国政府签订了以“成本+固定利润”为条件的防务合同,很多小型企业从大公司获得的分包合同也是如此。这反映美国A.冷战政策与公司发展相互影响B.已经把军备竞赛作为根本国策C.军工订单解决了严重失业问题D.国民经济军事化加剧战争危险9.(2019全国卷Ⅱ35)表1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类别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1970年实际产量钢1.45亿1.15亿煤3.9亿3.35亿肉2500万1230万蔬菜与瓜类4700万1300万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10.(2020•天津卷20)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11.(2020•江苏卷20)在科索沃危机期间,欧盟坚持召开朗布伊埃和谈,希望在欧盟的主导下解决问题。1999年科索沃战争后,欧盟决定设立外交和国防总代表一职,充分表现了独立解决欧洲问题的决心。这表明A.欧洲已实现政治一体化 B.欧盟在多极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欧盟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12.(2020•全国卷Ⅲ35)1964年,主要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成立。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七十七国集团成员的意见基本一致。这种状况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B.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D.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13.(2021•湖南卷15)192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官法》,完全赋予最高法院对上诉案件的自由裁量权,使之可以更多地根据其主观判断来审理案件。此后,最高法院得以积极干预政府的公共政策。据此可知,美国A.国会地位在这一时期高于最高法院B.三权分立体制进行了一次内部调整C.最高法院可利用自由裁量权压制政府D.分权与制衡机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14.(2021•全国I卷34)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察里津和卡卢加一带,当地苏维埃政权没有禁止粮食的自由贸易,而是向贩粮者征税,用于支援战争和救济饥民。这一史实可用来说明,当时苏俄A.粮食短缺问题得到解决 B.自由贸易成为经济活动常态C.战时经济措施存在弊端 D.粮食税已经代替余粮收集制15.(2021•全国I卷35)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16.(2021•全国Ⅱ卷35)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纽约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波洛克以将油墨滴洒和倾泼在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竭力推崇该画派,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A.纽约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纽约画派的影响力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渗透冷战思维17.(2021•广东卷16)表1美国与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贸易出口额比较单位:百万美元年份美国对苏联、东欧国家西欧对苏联、东欧国家1948年3975821949年1457651950年1—6月41268表1作为直接论据,可用来探究的论题是A.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及其历史背景B.两极格局与西方国家滞胀的根源C.世界贸易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D.欧洲市场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18.(2021•海南卷18)1948年,英国政府确定:把柏林空运作为开展对苏外交谈判的手段,在柏林空运取得重大进展前,暂不同苏联接触;英国的实力难以单独担负起西柏林的物资运输任务,须充分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英美联合空运机制,以便督促美国对空运行动投入人员和物资。此举意在A.依附美国共同对抗苏联B.加速联邦德国的军事化C.争取对苏政策的主动权D.刺激法国挑战美国霸权19.(2021•海南卷19)图1“欧洲站立”摘自《扩张》(1986年12月),站台上显示的是1970年各方的购买力数额。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B.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C.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D.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崩溃20.(2021•全国Ⅰ卷15)如图为1949年2月美国报纸上刊登一幅漫画,日本被描绘成“还没有能力独立行走”的发条玩具男孩形象。该漫画反映了当时A.日本成为美国争霸的工具 B.日美两国关系趋于正常化C.美国社会对日本人的嘲讽 D.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和控制21.(2021•全国Ⅰ卷46)1979年,苏联一官方媒体评论道:“资本主义正在把人类社会推向生态灾难。……唯有社会主义团结、人道的社会关系,才能使自然与人类社会真正和谐共处。”这主要反映了该时期A.苏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B.资本主义国家存在严重的生态危机C.生态环境成为冷战竞争的宣传话题D.环境保护成效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二)非选择题22.(2018•全国III卷46)(15分)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教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6分)【参考答案】(1)成立专门机构领导协调;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9分)(2)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6分)23.(2018•海南卷23)(15)材料表220世自贸的展演变时间事件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1941年261946~1948年23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4)(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11分)【参考答案】(1)目的:①避免重蹈经济危机的覆辙,促进本(美)国经济的发展;(2分)②确立美国贸易主导权。(2分)(2)趋势:①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3分)②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体系或者制度化或者法制化或者规范化或者体系化。(任答一个3分)作用:①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化;(任答两点3分)②促进各国经济增长。(2分)24.(2019•福建省质检卷46)(15分)材料一1938—1939年,苏联两次挫败了日本在中苏、中蒙边界挑起的武装冲突。与此同时,苏联对日采取中立缓和的修好政策,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防范德国可能的进攻之上。日本挑衅失败后,军部内部“南进”的主张占上风。在此前后,日德之间展开结盟谈判,但在围绕主攻对象是苏联还是英法的问题上分歧巨大。1939年8月,德国背着日本与苏联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世界大国无暇顾及远东。1940年7月,日本决定发动太平洋战争。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签订了《中立条约》。材料二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为了争取苏联早日参加对日作战和获得苏联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的合作,罗斯福牺牲中国的主权来满足苏联的要求。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给日本关东军以重创。——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日双方签订《中立条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调整对日政策的依据,并简析苏联对日宣战的影响。(9分)【参考答案】(1)原因:①苏联:保证远东地区安全;避免两线作战。②日本:军事挑衅的失败;日德矛盾;南进方针的确定。(6分)(2)依据:维护国家利益;国际形势变化。影响:加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扩大苏联在远东的势力;奠定战后远东的政治格局:损害了中国主权。(9分)25.(2019-全国Ⅱ卷46)(15分)材料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信心大增,表示抗战到底,并建议各友邦成立军事同盟。美、英、中等国相继对日、德、意宣战。同月,美、英两国首脑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商讨在远东设立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越南等地区,由蒋介石担任最高统帅。1942年1月1日,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的26个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对德、意、日共同采取行动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签字国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打击共同敌人;相互合作,不得与任何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月,中国战区统帅部成立。中国以多年独立抗日所显示的伟大力量,赢得了世界大国的地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中国战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战区设立的意义。(9分)【参考答案】(1)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中国抗战地位得到国际承认。(6分)(2)加强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的联系;增强抗战信心,增强中国对日作战能力;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卓越贡献。(9分)26.(2020•福建省质检46)(15分)由于地理位置和所控制的自然资源会使国家享有优势或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将对外方略置于地缘政治角度来着重考虑,通常被称为地缘战略。

材料一

图x建国初期美国对华战略军事包围示意图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战后美苏安排的东方格局。为此,美国强调不允许“丢失”中国周边的朝鲜、越南。越南加入中苏同盟后,其在美国地缘政治战略中的地位迅速蹿升。美国积极支持并援助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为此越南共产党请求中国提供有力援助。美国又组织“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并打过三八线。在危急时刻,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求援。中国认为:美国支持法军在越南的行动,已经威胁到华南和西南;而占领台湾已经威胁到华北、上海;如果再压到鸭绿江边,对中国更不利。中国反复权衡,先后决定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在中国的努力下,1953年、1954年有关各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印度支那停战协定》。——摘编自陈宾,吕彩云《援越抗法与抗美援朝战略抉择的共同性》

(1)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缘战略视角简要分析美国军事干涉印度支那和朝鲜的主要原因。(8分)(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对美国采取上述反制行动的意义。(7分)

【参考答案】(1)美苏在全球范围的对抗;认为中苏同盟的扩大威胁其东亚战略利益;军事干涉与中国接壤的朝鲜半岛与印度支那,可直接威胁中国、遏制社会主义阵营。(8分)(2)打乱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部署;保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东亚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稳定了社会主义阵营。(7分)27.(2020全国Ⅱ卷42)(12分)

材料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12所示:

——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参考答案】(略):答题指导:首先,分析材料,选取论述点。如从第一支柱中提取出欧洲一体化起步于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从第二支柱中提取出欧共体成员国强化了维护自身安全的军事外交合作,推动欧洲联合的进一步深化,从第三支柱中提取出欧洲在政治联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成员国间司法与内务的合作,联系三个论述点得出观点:欧洲一体化以经济为先导,逐步加强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或者欧盟是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组织、欧盟国家主权让渡先经济后政治。其次,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特点、影响等进行分析论述。最后,总结观点,表述成文。28.(2021江苏卷19)(12分)材料租让制是列宁首先制定并亲自领导苏维埃俄国加以实践的对外经济制度。1920年11月之后,列宁在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