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时详案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第1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时详案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第2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时详案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第3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时详案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第4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时详案 第2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单/元/整/体/说/课

、、教材分析

第一学段中关于“数的运算”的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笔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二年级下册学习了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延续,是在100

以内加、减法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生

活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在

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可

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准

备。本单元的估算教学内容体现了估算教学的新理念,改变了估算教学的

主要载体,由主要结合数的四则运算进行估算教学,改为结合运用计算解

决问题进行教学,从而将估算当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策略。

a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

1.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

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

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解

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数学思考

增强生活中到处有数学问题的意识,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在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问题解测

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获得过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1t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以及积极思考、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e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

法。

【难点】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教学建议

1.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多是在前面学习的计算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是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

一位数、整十数等情况的组合。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笔算两

位数加减法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教

学中应注意复习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等

知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学习新知识。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本单元计算内容的教学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既要尊重

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但也要适时适度地

给予帮助。同时,还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

十时,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

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做具体要求。

3.加强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

估算是一种开放型的创造性活动,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因内容而定,

因实际情况而变化,往往带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第一学段的学生估算

意识和估算的方法都在形成过程中,这就要求加强估算方法的指导,使学

生有章可循,进行合理的估算。一方面,要创设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中

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体

会到估算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培养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多练习,

逐步积累估算的经验,总结规律,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认识到在面对一个现实的问题情景时一,要合理选择估算策略,感

受到估算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估算往往要涉及在哪个数位上进行

计算的问题,如果选择的数位不合适,即使估算的策略选择正确了,也不能

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需要在计算之前针对实际背景

选择适当的单位。

点课时划分

法<

的(

课/时/教/学/详/案

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目—整体设寸

Q)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相

关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刚接触

两位数的口算,相比以往的口算,难度有所提高,特别是对于把一个两位数

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对于学

生来说难度不小,所以在教学时一,教师尽量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

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

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并引导学生认识

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5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

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

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

(串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卡。

旧教学过程

反复习准备

口算:

30+20=50+10=10+20=

60-40=50-10=40-3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参考答案】506030204010

陷新课导入

方法一

课件呈现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师: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

(呈现主题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

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

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

题之-----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设计意图]由世博会的图片引入,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

通过让学生寻找主题图中的数学信息、,又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方法二

师:观察教材第9页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从这幅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

以提出哪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

师: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预设生1: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生2: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怎样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这就要用到本节课的知识。(板书课

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设计意图]由情景图得出有用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方法三

师:春天到了,学校组织安排一次春游,你想参加吗?

师:(播放展示动画)我们将去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一起去看看吧!

师:可是美丽的地方远离我们的学校,我们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

师生商议选择交通工具。

(1)认真观看,回答问题。

一年级(1)班有35人,

一年级(2)班有34人,

二年级(1)班有39人,

二年级⑵班有44人。

(2)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在乘车时将遇到哪些问题?

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肯定、引导。鼓励拓展思路,尽可能多地

提出数学问题。

师:怎样才能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两

位数加两位数。(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置身数学问题情景中,不仅能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

叵新知构建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课件演示: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

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得出:求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让学生独立列式。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

式: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35+34应

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

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教师有选择性地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地表述出每种

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35+30=65,再算65+4=69o

方法二: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先算30+34=64,再算64+5=69。

⑶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

式板书出来:

35+34=6935+34=6935+34=69

3()5304

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引导学生发现:第一、

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

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

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在归纳时一,利用课件逐步演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引导学

生发现: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都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

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

(1)反思: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一,都自觉

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不拆分我们

就不能口算了吗?让学生发现: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

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问题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这样的拆分、

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

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的。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

种方法?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独立探究方法,再利用观察比较与反思小结,

让学生真正理解口算的方法,初步感受转化思想的运用及其重要性。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景图:提出问题二: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教师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

起展示。

方法一:39+40=79,79+4=83o

方法二: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30+44=74,74+9=83o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9+44=83

39+44=8339+44=83

/\/\八

309404I

4309

70

791374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①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第一、三两种方法)

②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第一、三两种

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第二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④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让学生发现:这道题需要进位。

3.小结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

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

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经历独立思考、交流汇报以及观察比较与反

思小结等学习活动,来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g随堂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1)(2)两个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

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①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在组内交流汇报。

②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并反馈订正。

2.口算比赛,看谁能全算对: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题。

⑴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全算对,教师巡视,注意对速度慢的

学生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教师给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学生给

予鼓励。

(4)错例分析: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

出错孩子的名字)。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3.我是小小营业员:课件演示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3题。

⑴情景创设: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景图,先出现问题一:一位阿姨要

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

出计算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4.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呈现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4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2)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叙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参考答案】1.(教材第10页做一做)(1)35+36=71(张)

⑵36+38=74(张)(3)如: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41+42=83(张)

2.(教材第12页练习二)1.47596678544072

783.(教材第12页练习二)3.834.(教材第12页练习二)4.61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比赛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

时设计一个错题展示与分析环节,给学生一个必要的提醒,让学生减少或

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最后再通过两个情景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

景与问题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

的目的。

区课堂小结

1.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师生共同回顾: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

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

的、比较容易的口算。(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

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

金钥匙!

陷作业设计

作业1

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2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15+55=61+39=

35+56=23+28=32+46=

53+36=37+54=15+65=

18+26=41+56=13+29=

2.(基础题)春节过后,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用了39元,买一个天

线宝宝用了55元,他一共用去多少钱?

【提升培优】

3.(重点题)我会填。

=

46=

【思维创新】

4.(易错题)把和是100的两个气球涂上相同的颜色。

5.(探究题)元旦到了,同学们做了一些灯笼,已经挂上37个,还剩14个,

同学们一共做了多少个灯笼?

【参考答案】

作业1:2.8299778790895851

作业2:1,7570100915178899180449742

2.39+55=94(元)3.(1)69768798(2)638071924.81—

—1978——2264—365.37+14=51(个)

0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一)成功之处

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一内容时,我从实际情景入手,在实

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在口算过程中,孩子们

根据不同类型的口算题所选择的方法也是多样的,因此,我结合题目的特

点交流口算的方法,孩子们对是否进位反应比较灵敏。然后让孩子们自己

编写口算题目,由于对口算题型提高了敏感度,因而也减少了计算中的错

误。

对于比较简单的口算,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计算出结果。对于涉及进

位的算式则出现了一些错误。口算采取的计算方法也比较集中在相同数位

相加的方法上。

(±)不足之处

经过反复练习,同学们的计算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效果还是让我

不大满意。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

因于以下两方面: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

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安排不多,再加上配套的作业本难度偏大,

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这样,仅仅靠教材上少得可怜的几道练习题,是

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口算方法不熟练,导致了在口算时不可避免地出

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口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

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有的孩子在口算时过于急躁,

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口算,见到题目就匆匆计算,导致方法错误。另外,

做完题目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①再教设计

1.利用课件展示多种形式的口算题目,组织一些口算比赛。

2.在口算的同时一,让学生注意多交流、汇报口算算理。

区L教材习题解答

【做一做•10页】

(1)35+36=71(张)(2)36+38=74(张)(3)如:五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

票?41+42=83(张)

区L教学参考资料

区)典型例题精析

豳!四计算37+35o

[名师]个位上的两个数字相加时,即7个一和5个一相加得一个十

和2个一。十位上的两个数字相加时,即3个十和3个十相加得6个十。

最后把两个结果合在一起就是7个十和2个一,即是72O

[解答]37+35=72

【知识拓展】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先把两位数都分成整十

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

的和加起来;也可以先把其中一个两位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用另一

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事相关知识拓展

低年级口算教学策略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对低年级计算教学进行了明显的改革,从使用的

情况看,老师普遍认同新教材在计算教学中结合漂亮的图案、鲜艳的色彩,

给学生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表现形式灵活新颖都是

低年级学生所喜欢的。但也有一部分老师反映新教材过于花哨,不够注重

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认为计算教学课时明显减少,课堂上练习不够,担

心学生的计算基础不够扎实。于是,有的老师为了单纯地提高学生的计算

能力,往往拿着新教材,用着老方法,一味地练习而轻视方法教学,忽略学

生对算理的理解,从而使计算成为一项机械技能。结果造成学生往往会因

为畏惧计算而对数学缺乏兴趣,甚至失去信心。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与教

师不理解新教材的意图有直接关系。这种做法显然与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不一致。如何把握好教材改革的趋势成为目前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针对低年级计算教学内容的改革,计算教学特点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低年级计算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势。

1.进一步删减笔算内容,强调理解算理和合理地运用计算方法。

2.适当地分散处理计算教学内容。

3.低年级计算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减少。

4.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更适应学生的特点。

5.在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中引入估算,加强心算的灵活计算。

二、重视低年级计算教学的“三性”,采取合适的计算教学策略。

L重视计算教学中的基础性。

(1)加强口算练习。

(2)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重视低年级计算教学中的情景性。

3.重视计算教学中的思考性。

(1)计算教学要加强估算。

(2)鼓励算法多样化。

(3)重视计算活动中的思考性训练。

口算----快心算

什么是口算?口算就是一边计算一边口说的运算。口算就是用脑计算,

用口头叙述来记忆当时的结果。这种方法用于速算,常练有助于智力的提

高,也成为如今的主流的计算方法,也叫“心算”,是数学教学方法之一,

是一种只凭思维及语言活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计算方法。它能培养学生快

速计算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口算熟练后有助

于笔算,且便于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什么是口算一一,快心算?它是目前唯一不借助任何实物进行简便运算

的方法,既不用算盘,也不用手指,口算——快心算一一真正与小学数学教

材同步的教学模式。

口算一一,快心算教材的编排和难度是紧扣小学数学大纲并与初中代

数接轨,比小学教材更简便的一门速算,它简化了笔算,加强了口算,简单,

易学,趣味性强。小学生通过短时间培训后,计算多位数加、减、乘、除,

不列竖式,直接可以写出答数。

“口算,快心算”有别于“珠心算”和“手脑算”。西安教师牛宏伟发

明的快心算,主要是通过教材中的一定规则,对孩子进行加减乘除快速运

算训练。“快心算”有助于提高孩子思维和行为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灵

敏性,锻炼孩子眼、手、脑的同步快速反应,计算方法和中小学数学具有一

致性,所以很受幼儿及家长的欢迎。口算一一,快心算真正与小学数学教材

同步的教学模式:

1.会算法。

现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检验学生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单,那

么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应试、答题,答题要用笔写,笔算训练是教学的主线。

与小学数学计算方法一致,不运用任何实物计算,无论横式、竖式、连加连

减都可运用自如,用笔做计算是启动智慧快车的一把金钥匙。

2.明算理。

不但要使孩子会算法,还要让孩子明白算理。使孩子在拼玩中理解计

算的算理,突破数的计算。孩子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计算。

3.练速度。

速度训练,会用笔算题还远远不够,小学的口算要有时间限定,是否达

标要用时间说话,也就是会算题还不够,主要还是要提速。

4.启智慧。

智力体操,不单纯地学习计算,着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全面激

发左右脑潜能,开发全脑。经过快心算的训练,学前孩子可以深刻地理解数

学的本质(包含),数的意义(基数,序数和包含),数的运算机理(同数位的

数的加减),数学逻辑运算的方式,使孩子掌握处理复杂信息分解方法,发

散思维,逆向思维得到了发展。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国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

关知识的基础上,来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由于学生前面已

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

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

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节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

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

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

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

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

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

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

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的口算方法。

【难点】

100以内减法的口算方法的熟练应用。

(串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卡。

旧教学过程

JT复习准备

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1.4+53=47+25=

24+21=32+29=

2.43-7=32-5=

53-30=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参考答案】1.577245612.36272345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

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

垫和迁移的准备。

里新课导入

方法一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

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

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同时教师

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

的一个问题吧!

二、引入新课。

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

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

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方法二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例2的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

哪些信息?

预设生: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师: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预设生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生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预设生:用减法计算,列式为65-54o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方法三

1.创设情景,激趣引入。(课件展示)

利用羊村为了迎接亚运盛会,举行了圣火接力赛,让学生通过口算来

帮助小羊胜利地完成任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逐一出示口算题,指名学生说出结果

48-7=39-30=90-40=

84-8=78-60=50-20=

【参考答案】41950761830

2.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帮羊村完成了这意义重大的任务,村长为了

表扬我们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决定请我们去参观野生动物园,高兴吗?准备

好,看看你认识哪些野生动物。

(伴随悠扬的音乐,课件分别展示熊猫、东北虎、丹顶鹤、蜥蜴、青蛙、

金丝猴、藏羚羊等受保护野生动物)

师:要参观野生动物园,需要解决下面的问题。

呈现问题:教材第11页例2的第⑴题: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

元?

师:我们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怎么列式?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

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

的内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叵新知构建

一、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独立计算: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

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0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llo

方法三: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l=llo(板书)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

加以概括或提炼。如: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

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

即列竖式计算。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的、正确

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二、比较反思。

师: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

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师: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三、重点反思。

1.师: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

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

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

简单化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独立

地解决问题,在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再引

领学生比较反思,最后教师重点介绍一种主要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

次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

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

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所以就得到:15-8=7,50-

40=10,7+10=17o(板书)

⑵比较相同点: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

单化。

3.反思小结。

(1)同桌议一议:经过这两次尝试,你最喜欢哪种口算方法呢?你觉得

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哪种方法更合理?

(2)全班交流。

4.反馈练习。

(1)课件再次呈现前面学生提出的其他数学问题,让学生从刚才同学

提出的这些问题中,选择一个来解决。

(2)学生独立完成。

(3)反馈:请一学生汇报结果与算法,其他学生汇报自己的对错情况。

对于出错的学生,师生共同帮助其分析原因。

5.巩固练习:我是保龄球高手。

课件呈现: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而后集体

核对,注意让学生说出口算方法。

【参考答案】88328394549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再度探究中,通过自主选择口算方法,比较方

法、反思小结以及反馈练习、巩固练习等各个环节,逐步形成自己的口算

方法,从而完善对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构建。

⑷随堂练习

1.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6题。

请五位学生来进行游戏。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

赛。

2.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5题。

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让学生快速

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我是小小计分员: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景图,让学生独立解决,完成后集体核

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景图。

①分析问题: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参考答案】1.(教材第13页练习二)6.471952102.(教材

第13页练习二)5.略3.(教材第13页练习二)7.1524

区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

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②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⑴两者都运用了: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

加,而减法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还有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

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

生搬硬套。

国作业设计

作业1

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8题。

作业2

【基础巩固】

1.(基础题)直接写得数。

76-56=79-28=

24+73=65-27=

31+53=87-38=

【提升培优】

2.(易错题)填一填。

(])]5+13-19+56-14+47

/Q\RQ—26+35-34+18—29

3.(变式题)在。里填上“+”或“-

48029=7750026=24

65030=3543020=63

74016=9056028=84

【思维创新】

4.(重点题)连一连。

5.(易错题)把差是25的两个气球涂上相同的颜色。

6.(探究题)袋鼠妈妈的体重是48千克,袋鼠孩子的体重是13千克。

⑴袋鼠妈妈和袋鼠孩子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千克?

⑵袋鼠妈妈比袋鼠孩子重多少千克?

【参考答案】

作业1:8.884

作业2:1.2051973884492.(1)289655198(2)33

683452233.+--+++4.:-5.5——3021—

4670——456.(1)48+13=61(千克)(2)48-13=35(千克)

旧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65-54=11

方法一:65-50=15,15-4=11

方法二:65-4=61,61-50=11

方法三:65-60=5,60-54=6,5+6=11

方法四:5-4=1,60-50=10,10+1=11

65-48=17

15-8=7,50-40=10,7+10=17

旧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计算使得数学往往给人以枯燥、呆板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注入适当

的生活元素,这样会使我们的学习研究活动变得富有情趣。本节是口算数

学,重点是体现算法多样化,形成口算的技能。本节课的设计本着从生活实

际出发,学习有用的数学的理念,以生活情景引入,使得学生在帮助别人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的同时学会口算,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能理解的方法快速

口算。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学过“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的基础上

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不退位减的时候,感觉学生

的困难很小,退位减方面也没有什么障碍。整节课我都是放手让学生自己

提出问题,自己通过计算解决问题,在比较中去发现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不足之处

在计算课中要精讲多练,但学生训练的时间实在太少。计算方法是容

易理解的,但是学生在做题时总是容易出错,有的是粗心大意,有的是以前

学过的加减法不过关。所以我们还是要让学生多进行训练,因为口算是必

须人人过关的。

¥再教设计

i.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探究交流活动,让学生尽量自主探究算理。

2.利用课件,多展示一些练习题目。

区L教材习题解答

【做一做・11页】

88328394549

【练习二•12页】

1.47596678544072782.82997787908958

513.834.616.471952107.15248.884

区L教学参考资料

区)典型例题精析

弧粗心的明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错把24写成了42,算出来的结

果是68,你能帮他改正,并求出正确的结果吗?

[名师]因为明明做的是加法题,错把24写成了42,42比24多18,

所以应从结果中去掉多加的18,也就是从68中减去18,就能得到正确的结

果了。我们还可以先求出另一个加数是多少,再用24与它相加,就是正确

结果。既然是把24看成42了,那么利用42就可以求出另一个加数,即68-

42=26,然后我们用正确的加数24与26相加,得24+26=50,即为正确结果。

[解答]42-24=18,68-18=50。

相关知识拓展

不容忽视的口算能力训练

口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

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

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

展性。”如何进行口算能力训练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口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运算的基础。

学习的迁移又叫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

的笔算离不开口算做基础,口算能力的高低也影响着学生的计算能力。因

此,学生的口算能力,对笔算的计算速度,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三、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智力的核心是思维

能力,而学生的思维,则是由一般到抽象,又由抽象到一般的复杂过程。先

是对具体实物的感知形成数的认识,也就是形成实物的直观表象,然后通

过对实物的感知,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数量关系,即使不出现实物,头脑中

也能形成数的表象特征,正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的关键。

四、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

反应是指对某一事物,做出准确判断,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培养学生的迅速反应能力,只有通过学生亲自去实践、去尝试,逐步形成对

数字的快速认识反应。个体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做出的反应速度是很重

要的。毋庸置疑,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中,老师提出的问题谁的反应速度快,

谁就回答问题的概率大,对于小学生来说,甚至没等他人说,反应较快的学

生早把答案说了,不仅他自己受益最多,而且掩盖了其他人的思维,他人

“坐享其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然也是班级授课制的缺陷之一,久而

久之,必将导致学生优、差两极分化。

五、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之所系。培养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某

种事件有独特的想法与见解,口算训练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培养。为了

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就会自觉地去思考与探究,寻求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口

算方法,某些速算方法不正是由此而产生的吗?

学生口算训练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才会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呢?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1.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必要的

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

2.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

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3.家校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

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钟的时间,与孩

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励孩子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

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5.强化性的口算练习,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间隔一段时间,

出示部分口算题,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对

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但要注意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学

实践告诫我们,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

重视。

3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区L整体设.

①教材分析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的基础上

编排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

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了铺垫。由于前面在学习两位数

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时,学生已经接触了转化的思想方法。所以本节课一

开始时,学生就很可能想到把几百几十看成几十几个十,将几百几十加几

百几十转化成两位数加两位数来计算。也可能会有学生就直接列竖式进行

笔算。但不论学生运用哪种方法,一定要让学生说清算理,并且要注意各种

算法中相应的问题。特别要重视的是进位加与退位减,要让不同算法的学

生尝试一下其他算法,通过对照、比较,选择更合理、更适合自己的算法。

G教学目标

i.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

计算。

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

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难点】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卡。

E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i.口算练习。

50+70=30+600=30+300=

90-20=40+50=60+500=

2.求38加25的和。

(1)怎样列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

(2)得数十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5”?(因为个位相加满十,向

十位进1,十位3个十加2个十是5个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一个十应是

6个十)

(3)你觉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十位上不要忘记加进上来的一个

十)

(4)两位数笔算加法的法则是什么?(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

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参考答案】L1206303307090560

2.38+25=63

38

十25

63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既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

减两位数,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加、减法笔算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

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

国新课导入

方法一

情景导入,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上海世博会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关于世博会

的知识,教师适当补充。

课件出示某个纪念品商店的情景,然后放大销售“海宝”的柜台。

师:售货员阿姨在盘点今天“海宝”的销售情况,我们一起看看吧!

发现信息、,自由提问。

上午380个

下午550个

师: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生:上午和下午分别卖出了380个和550个“海宝”。上午和下

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师: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用到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知识。(板

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世博园纪念品商店里“海宝”出售情况的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表格出示售货员阿姨

盘点的结果,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并

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方法二

1.课件直接呈现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二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对,它就是我们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一一

“海宝”。

2.课件呈现: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商品琳琅满目,吉祥物“海

宝”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1)师:你们看,同学们来到了世博园纪念品商店。这里面的商品可真

多呀!其中吉祥物“海宝”最受游客的欢迎。

(2)课件出示: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3.提出问题:你能根据图中的内容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1)可能会有学生提出:

①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②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2)分析比较:

①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列出算式吗?

②学生列出算式后,师提问:这两道加、减法的计算与我们前面学习的

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4.点明课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板书课

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设计意图]通过从前几节课延续的生活情景,为学生创设一个简单

的问题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情景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

学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新知做准备。

方法三

课件展示学校二年级和三年级同学参加“环保小卫士”活动情况:

1.收集信息。

根据课件情景图,仔细观察说图意。环保小组的同学正在干什么?图中

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情景:说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二年级收集了380个塑料瓶,三年级收集了550个塑料瓶。

2.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出示:二、三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根据咱们获取的数学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年级比三年

级少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3.汇报列式,揭示课题。

(1)指名完整叙述问题,并列出算式。

(2)点出课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题目,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有什么不同?这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二(板书课题:几

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问题情

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

叵新知构建

一、探究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①“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和算式

“380+550="。

师:刚才我们已经列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对于这个算式,你会计

算吗?

2.尝试练习:学生独立思考,计算380+550=o

3.计算完成后,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4.汇报展示。

①如果学生是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就让学生完整地表述出自己的

思考过程。如: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也可以把380看成38

个十,550看成55个十,55个十加上38个十就是93个十,也就是930等。

②如果学生是用竖式计算的,请学生将自己的竖式利用多媒体展示平

台进行展示,并让其简单地叙述自己的计算过程。特别要引导学生说出:

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

5.互动交流。

①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两种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其中第一个同学是

将几百几十看成几十几个十,得用之前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法来解决,

但是一定要注意最后结果中别漏掉最后的0o

②师:那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同学列竖式计算的方法,请大家在小

组中讨论一下: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教师从中提炼出计算法则,适时板书。

③质疑:课件呈现小精灵的问题: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呢?让学生讨论,

而后师生共同概括:那是因为十位相加已经满十了,需要向百位进1(课件

闪烁进位的1),在列竖式时,我们要将十位往百位进的1写在竖式中,千万

不能漏掉。

6.方法小结。

①课件显示口算方法的过程。

②学生边小结列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师边板演竖式,进行完整的示范。

③师生共同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要从个位加起。如果哪一位

上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在学生汇报时,教师利用课件按步骤演示

计算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尝试,让学生自觉地将两位数加两位数

的口算与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探究新知,再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和教师的

有意设疑,促进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提醒学

生注意笔算加法中的进位问题。

二、探究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呈现算式“550-380="。

2.独立完成计算。

3.小组中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

4.全班反馈,交流方法。学生汇报一种方法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来。

如:

①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

②把550看成55个十,380看成38个十,55个十减去38个十就等于

17个十,也就是170o

③请一位列式计算的同学板演,并让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④课件呈现小精灵的问题: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

5.自主梳理笔算方法(课件分步骤出示):

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十再减。(课件演示:

在百位5的上面点上一个退位的点,并写上一个字号小一点的4,同时在十

位写上字号小一点的150)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尝试、合作交流、

共同梳理,掌握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同时利用课件的动态演

示,突出笔算减法中的重点,突破难点。

区随堂练习

1.比一比,看哪组能全算对:教材第14页做一做。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将结果直接填在书上。

(2)集体汇报,汇报时说出自己选择的计算方法。

(3)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评出最佳小组。

2.桃子熟了: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2题。

(1)学生在练习卡上独立完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解题的格式。先列算

式,再用竖式笔算,不要忘记单位与答语。

(2)学生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核对,看看格式是否符合要求,结果是

否正确。

3.开火车: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3题。

(1)课件呈现题目,分步出题。可以适当增加题目,延长火车的长度。

(2)指定某名学生直接报出答案,其他同学笔算验证。

4.保护视力: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4题。

⑴课件呈现第一幅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①引导学生发现:时间是;明明写字的姿势不对,眼睛近视是300度等。

②让学生再联系实际说一说,如何保护视力。

(2)课件呈现第二幅图:

①让学生说一说:从这幅图上你又获得哪些信息?

②你能根据这两幅图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③引导学生提出:明明的眼镜度数减少了多少度?

④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集体订正。

(3)让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