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以朝花夕拾为例_第1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以朝花夕拾为例_第2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以朝花夕拾为例_第3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以朝花夕拾为例_第4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以朝花夕拾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整本书阅读已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大课题。尤其对于初中生来讲,教材中单篇选文的阅读不足以让学生完整地了解作者创作的整个背景,也不易于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基于初中学生的这种现状,教师要与教育界开展的整本书阅读理念保持一致,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与指导。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整本书阅读的缘起、对象、现状和方法。第二部分则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论概念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则以《朝花夕拾》为例探讨整本书阅读对于初中学生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第四部分具体来探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教师应从多个层面上来探讨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本文探讨了拟定阅读计划,根据不同文本选择不同批注方式,进行向深层阅读引领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笔者希望通过本篇文章引起现阶段的教师和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和技巧,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更好地探索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帮助。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策略

ABSTRACTInthecontextofqualityeducation,thereadingofthewholebookhasbecomeamajortopicineducationalresearch.Especiallyforjuniorhighschoolstudents,asinglereadingcannolongermeettheirneedsforcompletetextinformation.Thesinglereadinginthejuniorhighschooltextbookcannotgivestudentsagoodunderstandingoftheentirebackgroundoftheauthor'screation,norcanitallowstudentstoexperiencetheauthor'sfeelingsmoredeeply.Basedonthecurrentsituationofmiddleschoolstudents,teachersshouldbeconsistentwiththeconceptofreadingthewholebookcarriedoutbytheeducationalcommunity,andcarryoutanexplorationandadviceontheteachingstrategyofreadingthewholebook.Thisarticleisdividedintofoursections.Thefirstpartisanintroduction,whichmainlyintroducestheorigin,object,currentsituation,andmethodofreadingthewholebook.Thesecondpartexpoundsthetheoreticalconceptualprinciplesreadthroughoutthebook.Thethirdpartanalyzesthesignificanceandvalueofreadingthewholebook"ChaoHuaXiShi"forjuniorhighschoolstudents.Thefourthpartusesthebook"ChaoHuaXiShi"asanexampletodiscusstheteachingstrategiesforreadingthewholebookinjuniorhighschoolChinese.Theauthorhopesthatthroughthisarticle,teachersandstudentsatthisstagecanpayattentiontothereadingofthewholebook,sothatstudentscanimprovethereadingabilityandskillsofthewholebook,andalsoprovidecertainideasandhelpforteacherstoexploretheteachingstrategyofreadingthewholebook.Keywords:Readthewholebook,"PickingUpflowersandflowers",Teachingstrategies

目录TOC\o"1-2"\h\u1720摘要 118951ABSTRACT 260511引言 434311.1研究缘起 4247691.2研究对象 460061.3国内外研究现状 5135631.4研究方法和思路 5234732整本书阅读理论阐释 6238542.1整本书阅读 6239502.2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 6237683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案例分析 728904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后名著导读 713743.1《朝花夕拾》的文章解读 87053.2《朝花夕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教学价值 951744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 11218034.1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 11152964.2采取多样化的阅读策略 12121154.3进行深层的阅读引导 16132075结语 1719201参考文献 175269致谢 19

1引言随着新课标的颁布,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重视。互联网快速发展,碎片化阅读越来越受欢迎,整本经典著作的阅读成为了一个难事。而在这样一个快餐式阅读的大环境下,对于学生来讲,尤其是对于初中生来讲,整本著作的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不只是我国,其他国家也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把整本书阅读抬高到法律高度的国家也不在少数。在阅读整本经典著作的人群中,学生是最大的一个群体,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整本经典著作阅读成为现在教育界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笔者就阅读整本经典著作的教学策略展开探讨,希望借此能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一点思路。1.1研究缘起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意培养中小学生普遍的读书爱好,拓宽读书范围,扩大读书数量,培养读书品质。提倡少做题,多阅读,爱书,读善书,看整篇的书。”[1]这一课程标准,反映出了社会对中小学生多读书的殷切希望,同时也指出了整本书的阅读重点。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大都趋向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存在着忽视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的倾向。所以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落实情况有待改进。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在整本书阅读的探究过程中扮演好推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致力于制定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深入学习,自主探究。”[2]面对整本书阅读成为“空架子”的现象,笔者以《朝花夕拾》为例,期望通过对该书内容的深入研究来给当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相应的策略帮助。1.2研究对象以整本书阅读作为研究对象。与普通的阅读不同,整本书阅读主要侧重阅读的“整体性”,包括内容的整合性和思想的整体性。从字面意思上来说,“整本书”阅读就是完整地读完一本书,其实不止于此。“整本书阅读”还可以是一个作家的不同著作,如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老舍的话剧《茶馆》。从一个作家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来完整地认识作家,认识作家在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和思想变化。“整本书阅读”也可以是同一时期不同作家的作品形成的文集,如现代文学30年代同样描写土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各含千秋。从这个意义上说,“整本书阅读”不单单是字面上的阅读一本书的意思,它还包括多种形式的阅读。这些阅读形式对于初中生来讲都是非常有益的,不仅能够增加他们的阅读知识储备,而且有助于他们进行深入地阅读。1.3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整本书阅读”在世界各国掀起热潮,而且国外学者对整本书阅读的研究已经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方面,在理论上也较为成熟。美国教育部于1997年提出《美国阅读挑战》,号召各界以发展阅读教育为主。1998年10月,美国议会又批准了《卓越读书法案》,该法案打算以2亿6000万美金支持孩子们和父母的读书事业。著名美籍教育家莫提默J.艾德勒在《如何读完一本书》(1940)上将读书过程分成了四大方面,分别为基本读书、检视书籍、分层阅读、专题阅读,为整本书阅读提供了大致的阅读方向。2001年,日本颁布了《儿童阅读活动推进法》,这等同于将儿童读书活动提高到了法律的重要层面上。我国自古就有“读整本书”的观念,可以上溯至春秋时代。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到了“不读《诗》,不能说”的读书思想。旧式教育中我国倡导学生阅读的童蒙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也是阅读整本书的体现。而现代“整本书阅读”思想实际上是叶圣陶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来的。他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点》(1940)中,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基本含义:“读书方式,又因读书材料而有所不同。就分量上来说,单篇和全部的书都应当有差异,但单篇宜做细致分析,而全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意义。”在《论高中国文课堂的改订》(1942)一文中明确提出要把“整本书作为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国文教科书编写思想,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与实用价值,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1.4研究方法和思路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文献研究法是一种收集、整理、分析现有文献的方法,以便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文章通过阅读和分析现有文献,明确了“整本书阅读”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和研究现状,对“整本书阅读”这一问题进行了反思。尤其是针对初中整本书阅读的现状,为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当前初中语文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案例分析法是对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得到整体的理解的一种科学的方法。本文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的探讨,以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为例,全面搜集了有关《朝花夕拾》的现有文献资料,系统地整理了《朝花夕拾》的价值和意义,并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相联系。以《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为代表来探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2整本书阅读理论阐释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就有许多学者对这个理念做出研究和解释。其实这不是一个全新的理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早已有了“读整本书”的说法,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阅读的重视,这一理念又以一个更权威的定义出现在人们面前。2.1整本书阅读培养读书兴趣,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是语文教学的“牛鼻子”。[3]毋庸置疑,读书对于学好语文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而整本书阅读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阅读方式。整本书阅读方式是基于现代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提出的有效阅读方式。此概念一经提出,有赞扬,亦有质疑。现代中小学学生从小就经过传统的语文阅读模式的熏陶,而且现代中小学学生大都依仗着语文课本进行阅读,不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整本书阅读。这里,还需把整本书阅读与片段阅读或单片文章阅读区分开来。“整本书阅读的价值,是在与篇章阅读、片段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比较中凸现出来的。”[4]所以,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的提出并代表否定单篇阅读、碎片化阅读等阅读方式,而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更好、更有效、更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阅读方式。徐鹏在《整本书阅读:内涵,价值与挑战》(2017)中给整本书阅读下过这样的定义:“整本书阅读是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个人阅读的方法,围绕着整部经典作品,与作者、文本、教师、同伴进行对话”[5]。以此来看,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整本书阅读的主体不单单是学生,还包括在阅读过程中起指导作用的老师,交流阅读心得的同伴以及书本背后的作者。2.2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与整本书阅读还有一定的差别。首先,初中生处于阅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而且相对于高中生来说,初中生面临的压力少,阅读时间也相对宽裕。其次,初中生的阅读理解力和阅读能力还处于上升期,初中生的整本书阅读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在学生的这个初中阶段帮助初中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帮助他们筛选“营养价值高”的经典篇目,使他们能够接受良好的文化的熏陶。就此来看,初中语文阅读还涉及到教师对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一个教学策略的应用。“整本书阅读”概念的提出也给了教师一个大的难题。整本书阅读如何教?用什么方法教?诸如此类问题。如若教不好,则会干涉学生的阅读;如若教对,则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深刻的影响。以初中语文推荐的阅读篇目——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为例,教师可以联系选入语文课本中的篇目来指导学生阅读。从而引领学生能够对选文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也能够拓展学生对鲁迅先生其他文章写作风格的了解,乃至能够通过对《朝花夕拾》整本书的阅读加深对鲁迅这个作家的了解。3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的案例分析为了推进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初中语文课本中就提供了许多名著导读。有世界名著、中国经典著作,进行这些经典著作的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有很大的帮助。部编版初中语文课后名著导读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名著导读《西游记》:精读和跳读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八年级上册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纪实作品的阅读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八年级下册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艾青诗选集》:如何读诗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九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名著导读《简爱》:外国小说的阅读以上表格是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名著导读。根据这个表能够看出,初中的名著导读涉及面广,有写实的,有科普类的;有中国古典小说,也有世界名著。可见初中语文教育对于整本书阅读的重视程度。而且对于不同的名著导读也标注了不同的侧重点,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供了一定的引导作用。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以鲁迅先生的作品《朝花夕拾》为例论述整部书阅读学习的方法,并期望能够对整本书阅读与教学上带来一些的帮助。3.1《朝花夕拾》的文章解读《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对自己童年和少年的追忆之作。《朝花夕拾》描绘了从清末到民国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幅人情画和民俗画。《朝花夕拾》虽然是一部追忆性的散文,却具有强烈的现实斗争精神和深厚的思想性,其中包含了作家对历史的深思和对现实的剖析。《朝花夕拾》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和批判意识。其中《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丑恶和残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则对封建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进行鞭挞,指责了它们对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的束缚、压制和摧残;《无常》一文采用了《聊斋志异》的讽刺笔法,揭露了人世间没有公正的裁判,对那些打着“公理”、“正义”名义的“正人君子”进行嘲讽;《父亲的病》中对那些敲诈勒索、草营人命的江湖郎中进行了强烈的抨击;《琐记》中描绘了洋务学业内的“乌烟瘴气”;《藤野先生》则将那些愚昧无知的清国留学生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朝花夕拾》是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写照,体现了他人格塑造和思想塑造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情深意切。《阿长与<山海经>》中描述了长妈妈的勤劳、质朴以及对小鲁迅的关怀。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深切地表达了鲁迅对她的悼念之情。另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那个方正、严肃的寿镜吾老先生也让鲁迅难以忘怀。而《藤野先生》中那个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让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他对我的殷切期望和不厌其烦的教导,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大而言之,是为了学术。他的品格在我心中是很了不起的,尽管他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6]这一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敬佩和怀念之情。除此之外,作品中还始终贯穿着一个人物形象——“我”。《狗·猫·鼠》中有一个陶醉于“老鼠成亲”的充满童趣的“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个捉蟋蟀、捕鸟的顽皮好动的“我”,敢于提出“怪哉”为何物的“我”;《五猖会》中有对“背不出,不准去看会”的封建家长制和封建教育不满和反抗的“我”;而在《藤野先生》、《范爱农》、《琐记》中,则有苦苦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爱国青年的“我”。文集虽然记叙了作者若干不同生活片断,但各篇联系起来看,“我”从充满童心的孩童时代,到身受封建教育对心灵的迫害而萌发叛逆的思想,离家去异地走异路,成为爱国青年和革命民主主义者,这中间的思想变化、生活方向、兴趣性格,历历可见。3.2《朝花夕拾》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教学价值鲁迅的《朝花夕拾》为当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该本书较为完整地记录了鲁迅先生早期的生活和思想,是研究鲁迅先生的一份重要文献材料。《朝花夕拾》之所以能入选国家七年级上册的名著导读,是因为其具有可读性,在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3.2.1文学价值《朝花夕拾》是一部文学作品。文学的价值是由文学的品质决定的,它的本质是艺术的。《朝花夕拾》较为全面地记载了鲁迅自幼至少年的人生历程,对晚明早期的生活图景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这是中国当代散文的一部经典之作。《朝花夕拾》共收入了回忆性散文10篇,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这些是鲁迅“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过去的回忆:对家猫的憎恨的原因、对养隐鼠的惊奇、对长妈妈的感情、对《二十四孝图》的伦理的质疑、对封建父母专横的反抗、对无常“大戏”的偏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热爱、刻画了江湖医生对父亲的影响、对离乡异地求学从而接触到《天演论》的惊喜、对藤野先生的思念、回国后对辛亥革命的失望、对朋友范爱农的去世的悲伤等等。从童年的回忆、对人生的思考、对家乡的风土人情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的思念。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场景,少年鲁迅的爱国情感以及这种爱国情感成长的环境。这并非普通的个人化的自传,而是鲁迅用一种强烈的感情、一种尖锐讽刺的语言叙述着的、充满生命和战争气息的回忆。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社会日益解体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人民心理特征;我们还可以看到“百日维新”的衰弱和“学堂生活”的混乱。对于鲁迅而言,革命者的失败,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失败尤其刻骨铭心。3.2.2教育价值“近世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这是柳亚子先生对鲁迅的评价。在《朝花夕拾》的许多文章中都体现出对于儿童教育的探讨。如《二十四孝图》描写的是对儿童读物题材的严厉批判。儿童读物是儿童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出现了为数不多的新式儿童读物,而民间仍然有相当数量的传统书籍。这些传统的儿童读物中含有大量的封建思想,它们的形态、特点大都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违背。鲁迅对这一问题的强烈批判,主要表现在《二十四孝图》中对“孝道”的反思和批判。鲁迅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首先要做到尊重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精神世界。在《五猖会》这篇文章中,鲁迅写到小时候很喜欢去五猖会,因为在那里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十分有趣的东西。但是,严格的父亲要求他背熟《鉴略》,否则不许出门。这是鲁迅童年时的一种悲哀。虽然背得很好,可是对五猖会的兴趣却少了一半,这对童年鲁迅的幼小心灵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鲁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玩是孩子的本性,家长不能把它掐灭。《朝花夕拾》中的许多文章都从现代人的思想以及现代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探讨新型儿童的教育。3.2.3审美价值《朝花夕拾》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朝花夕拾》将议论、记叙、抒情与描写有机结合起来,使该本书具有较高的艺术魅力。作品经常摄取人生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描绘出角色的神韵,写事则描绘出事情的实质。如《无常》这篇文章,在无常也有妻子与儿女的事实中,作家既写了无常富有人情味的特性,也恰到好处地嘲讽了现实生活中一个虚假的知识分子,入木三分。鲁迅还进行了视角的转换,分别从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来描述议论。鲁迅在《朝花夕拾》中,以天真的眼光和懵懂的心来体味传统文化,以儿童的眼光来感知故乡。百草园是“我”儿时唯一的乐园,在这里孩子们任性而为;在沉闷乏味的三味书屋中,先生不愿回答“怪哉”,“我”才知道学生是不该问这事的;好不容易盼到了“五猖会”,在临行前父亲又要让“我”背《鉴略》;《二十四孝图》的故事不仅将“我”的全部“痴心妄想”摧毁,而且“连作孝子的计划也完全绝望了”。在此,鲁迅以少年时代的潜意识直觉(包含爱与叛逆),以一颗“天真、自由”的心灵去审视、评价自己和这个世界。鲁迅在以孩子的角度讲述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以成年人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童年经历。所以本文既以孩子的价值观念来看待这个世界,也用成年人的眼光来评价这个世界。鲁迅很好地运用了时间这个要素,他在成人和孩子的世界里来回穿梭,将过去和现在、童年和成人结合起来,并从过往的材料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同时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了对过往的补充,使其在叙述方法上呈现出《朝花夕拾》的双重意蕴。此外,作者在批判和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也多采用反讽的方式。看似平静地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实际上却是反唇相讥,隐含着一种“言在此处,意在彼”的精妙讽刺。就像《父亲的病》中,作者只是对医生的医术描述地很详细,没有直接的批评,但是却充满了作者的愤怒和嘲讽。4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讨构建“整本书”的目标、内容、程序、方法、时间安排、督导推进、研讨评价等综合机制是实现整本书阅读的根本条件。[7]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如何教好?以什么方式教?这是现在摆在初中语文老师面前的难题。初中生正处在整本书阅读的一个“开端”,我们要将这个“开端”做好才能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尤其是对于现在的初中生来讲,好的阅读教学策略会使他们爱上阅读。这里就以《朝花夕拾》为例谈谈对于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4.1制定可行的阅读计划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大的工作量,要使学生有效率地完成这项任务,就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例如,教师可以将《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分成三个阶段阅读。第一个阶段可以让学生“略读”《朝花夕拾》中的所有文章,对每一篇都有个大概的了解,为时一周。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这可能是个难题,所以教师可以在该阶段之前设置一些内容宽泛且易思考的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更容易投入到文章中去,找到重点,且读有所获。第二个阶段为“精读”,为时一周。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老师不能对整本书的内容进行详尽的解释,但是可以从中挑选出一些短小的段落,引导学生进行“精耕细作”,使他们了解如何深入地阅读一部作品,并以此作为一种阅读整本书的指导方法。[8]第三个阶段,则可以采取专题阅读的形式,为时一周。教师可以选择与鲁迅的其他文章,如鲁迅的小说集《彷徨》《呐喊》做专题阅读,可以集中研究鲁迅的文风或他的思想变化。教师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散文集,如汪曾祺的《人间草木》,集中探讨散文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方法。这样一个分阶段的阅读计划既能帮助学生缓解整本书的阅读压力,而且每个阶段都是为时一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在该时间段内集中掌握这本书最精华的部分。4.2采取多样化的阅读策略阅读策略不是一个模式,而是帮助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文本的一种方法。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根据文本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也可以根据自身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策略,也可以多种阅读策略交叉使用。现就《朝花夕拾》为例,探讨几种不同的阅读策略。4.2.1“批注式”阅读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应该将阅读引导策略融入到整个阅读教学中,而“批注法”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运用“批注”教学法,不但可以使学生真正地进入到读书的状态,而且可以使他们更深入地学习。[9]批注阅读在中国由来已久。我国古代的许多些著作,也是通过对其它著作的注释而产生的,如郑玄所作的《仪礼注疏》。许多学生在阅读大块头的经典作品时,往往草草了事,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批注式阅读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全神贯注,随时记录自己的阅读经历,帮助学生真正进入文本,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批注式阅读是将文本中重要或精彩的单词圈点勾画并记录下来的一种阅读阅读形式。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批注式阅读教学,从而使其得到全面发展。阅读中常用的批注类型包括赏析型批注、质疑型批注、联想型批注等。下面就以《朝花夕拾》为例来具体说明批注型阅读。4.2.1.1赏析型批注赏析型批注是最常见、使用最多的批注方式。这也是检验学生读懂文章的一种基本方式。学生自主批注时,会批注得过于简单。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进行赏析批注,如语言的运用、修辞的运用、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例如:《阿长与<山海经>》中“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这里的“黄胖而矮”是对阿长的外貌描写,与阿长这个名字一点也不符,有些诙谐。这里是将阿长的名字与外貌描写结合起来了,是比较新颖的一种写外貌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准赏析的点,这样赏析才更有意义。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10]这里作者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型来突出“单是”后面的内容。“单是”就已趣味盎然,说明整个百草园到处充满趣味。教师可以就这一句型让学生造句,不仅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作者的表达,还能够将这一表达方式运用到实际中。4.2.1.2质疑型批注所谓质疑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提问。把没有读懂的地方批注出来搞懂它才是阅读的真正目的。例如,《狗·猫·鼠》这篇散文,全文主要在写猫,为什么取名叫《狗·猫·鼠》呢?这里教师就可以适时地出示有关该篇文章的背景资料,帮助同学们解决这个问题。这里作者运用的是“取类型”的手法,猫是这些反动派中的典型。这种质疑的解答就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篇文章。再比如《无常》这篇散文有什么深层含义呢?《无常》描绘了他童年时代在乡村迎神会中看到的“无常”的形象。“无常”这个形象之所以受到了人们的欢迎,是因为世间没有公平,恶人也不会受到惩罚,而“正义的裁判”在地府。鲁迅先生并不相信什么鬼怪。这篇文章其实是对那些打着“公理”和“正义”的名义而干“鬼事”的“正义之士”进行了尖锐的嘲讽。《无常》表面上描写“鬼”,实际上是将“鬼”与真实的“人”进行比较,将一些“人格”低于“鬼格”者的真实形象进行了深刻的描绘。4.2.1.3联想型批注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时候,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单纯的文本语言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所以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能通过联想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例如学生在读到《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联想描述一下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这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也更容易使学生理解鲁迅对自己老师的感恩之情。当然,也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以前学过的或自己阅读过的书,使知识串联起来。例如学生在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沈复的《童趣》,同样是记录童年故事,他们有什么不同?这种联想型的批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还能加深对当前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对鲁迅这个作家思想的系统认识。因为我们阅读一本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从文字中读出作者的思想,与作者对话。这个系统思想的建立,不能单靠作者的一本书,我们要联想到作者其他的著作。比如,在读到《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篇文章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作比较,同样是看戏,同样在看戏前被家长阻拦,但是这两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却是截然不同的。《故乡》虽是篇小说,但它是鲁迅对故乡那种朴素、热情民风的怀念;而《五猖会》则以散文的形式,真实地记录了鲁迅在少年时期受到的封建家长制的迫害。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作品,就要从思想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联想。4.2.2“混合式”阅读所谓“混合式”阅读就是阅读方式的混合。运用混合式阅读模式的整本书阅读并不只局限于教室,而且可以把阅读范围扩展至家庭、社会和其他空间,同时也能够引入线上、线下的阅读方法。至少部分是学生在线交流、研究,甚至部分是教学上有教师的指导,还有至少部分是由学生自己阅读。[11]4.2.2.1采取“混合式”阅读的原因随着时代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地推进,为教和学提供了更多灵活的方式。因此,“混合式”的学习方式更能够满足新时代的学习者的需求。此外,“混合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学习资源,灵活统筹课内与课外、线上和线下、个体与群体的学习优势,适用于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阅读目标的实现。4.2.2.2以《朝花夕拾》为例的“混合式”阅读教学探究在设计七年级《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时,以“混合式”的阅读方式,笔者设计了线下课堂讨论和线上网络交流两个模块来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首先是导读。在这一阶段,主要目的就是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从微信公众号或者B站上搜集有关的荐书视频或者影视资源。尤其是比较难懂的文章,比如《狗·猫·鼠》,然后线下指导学生进行略读,加深对大概故事情节的印象,让学生开始进入文本。其次是自读。在这一阶段,师生共同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教师要指导学生每周写阅读心得,并挑选优秀作品发布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此外,还可以用问题答卷、限时答题比赛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最后是深入阅读。基于导读和自读,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情节和人物。在深入阅读阶段,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有所输出。这一阶段,可以采取线上辩论赛和写作的方式。如就《五猖会》来开展“父母与孩子关系”的辩论,也可以挖掘鲁迅反讽的手法或视角转换的写作特点来开展写作比赛,评选优秀作品,进行线上颁奖。4.2.3“任务单”阅读因为整部书的内容含量很多,所以采用“任务单”式的阅读策略也是对指导整部书阅读并执行最有效的一种策略。这一战略的执行关键在于把学习者需要阅读并掌握的新内容隐含于一项或多项任务之间,然后把这些任务汇总制成一本任务单,并注重导读方法、步骤引导。[12]首先,就是引导学生实行整本书的“自建”。在读整本书时,应先抓住全书的大框架,厘清整体故事情节、社会环境等,从而对全书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此,在该阶段,笔者制定了两个任务单:任务单1:《朝花夕拾》主要写了作者的哪些事?任务单2:请对《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散文做一个主题概括。这两个任务单不仅能帮助学生把握整本书的主要线索,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然后,指导学生对整本书的主要人物进行“素描”。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这些人物展示的语言、神态等展示了当时的社会图景。所以,“人物形象”是整本书阅读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来揭示时代背景、发觉意义。在这一阶段,笔者也设计了两个任务单:任务单1:《朝花夕拾》中主要有哪些人物?他们都有各自的哪些特点?任务单2:小组合作对这些人物进行品析、评价。通过这两个任务单,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书中人物的经历,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从而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鲁迅的思想感情。4.3进行深层的阅读引导整本书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还要进行深层的阅读引导。吴欣歆曾提出过“跨界阅读”的策略。“经典总是以多种形式呈现,有些名著急需打通各种形式的界限,借助于话剧、影视、评书、连环画等形式,通过比较细节发掘差别。”[13]在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不是只局限于文学作品,可以引导学生从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探讨。如在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时,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观看电影,以一种更直观的方式加深对文字的理解。阅读不是读死书,所谓深入也并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