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朝阳中学2024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高邮市朝阳中学2024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高邮市朝阳中学2024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高邮市朝阳中学2024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高邮市朝阳中学2024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高邮市朝阳中学2024年十校联考最后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是A.法兰西第一帝国B.巴黎公社C.苏俄D.苏联2.一个人一个民族在前进中不会没有曲折,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下列能够正确反映这—趋势的是A. B.C. D.3.当大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战争要胜利了!”并且还特意打电话给罗斯福,装着糊涂揣着明白的问这位老兄到底发生什么事了。材料中“此事件”指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联合国家宣言》签署C.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D.诺曼底登陆4.总书记号召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甘当螺丝钉的精神”源于A.王进喜B.焦裕禄C.邓稼先D.雷锋5.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A.秦 B.夏 C.唐 D.隋6.我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A.废除丞相制 B.设立军机处 C.实行郡县制 D.实行行省制7.若上网搜索唐太宗时期的有关历史,应输入下列哪一关键词()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8.由CCTV纪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已逐渐不为今人所知,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到的城市是A.北京B.南京C.广州D.厦门9.1970年12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毛主席语录”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1972年尼克松总统在见到毛主席和周总理时讲道:“在我任第二届总统期间,我一定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这说明推动两国关系改善的原因是A.民间交往的推动 B.国际形势的变化C.两国领导人的努力 D.经济发展的需要10.2016年是“丝绸之路旅游年”,中文宣传口号为“漫漫丝绸路,悠悠中国行”;英文宣传口号为“ExploreBeautifulChinaAlongtheSilkRoad”。“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B.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11.对联“恢拓禹功名父子;创开天府古神仙”称颂的人物A.治理了黄河水患B.编著了《道德经》C.修建了都江堰D.开凿了大运河12.“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是真正平等自由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材料中“他的学说”指的是A.人文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进化论 D.空想社会主义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写出二战期间,粉碎德军和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分别是什么?14.观察下图,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5.“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二十世纪末,我国哪两块领土的回归,有力证明这一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镇压人民.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故B符合题意;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是资产阶级政权,故A不合题意;苏俄、苏联是社会主义政权,故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2、B【解析】

依据图片中的时间,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了领导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国民党右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和革命人士,革命陷入低潮;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把重心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1931年建立江西瑞金红色政权,革命有所发展;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躲避国民党的围剿,被迫开始长征。是革命发展中的挫折;1937年日本前面侵华,共产党积极进行抵抗,与国民进行第二次合作。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力量逐渐发展起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自己的政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图片中的时间是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图片中的时间,据所学1921、1931、1941、1949年前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史实,确定共产党发展情况,确定折线图。3、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实现了丘吉尔让美国参战的目的,故A符合题意;《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故B不符合题意;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故C不符合题意;诺曼底登陆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之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雷锋立足本职、扎根岗位,勤恳敬业、履职尽责,默默付出、甘于奉献,把一件又一件的小事做成好事。被称之为螺丝钉精神。D符合题意。王进喜被称为“铁人”;焦裕禄被称为“党的好干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5、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秦朝。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6、B【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清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将军国机密大事的决策权抓到自己手中,大臣只是跪受笔录,这使皇权空前加强,我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故B符合题意;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初步集中了权力,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实行郡县制,实行中央集权,故C不符合题意;元代实行行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7、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相关知识,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唐太宗时期的统治,我们称之为贞观之治,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的统治,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史事,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史事,所以答案是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8、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统治者实行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1757年清政府下令唯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广州,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十三行。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C【解析】

根据材料内容“毛主席语录: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1972年尼克松总统……我一定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可知,推动两国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两国领导人的努力,选项C符合题意;A项表述错误;BD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故选C。10、A【解析】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的桥梁,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和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都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的。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和丝绸之路无关。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1、C【解析】依据题干提示信息“创开天府古神仙”,结合课本所学,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它既能防洪,又能灌溉,它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C项符合题意。远古时代尧舜禹都治理过黄河,A项不合题意;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著的《道德经》阐述了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B项不合题意;为了巩固统治,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12、B【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抛弃了空想的成分”“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可知,马克思主义标志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到科学,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成为了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选项B符合题意;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代表资产阶级利益,A排除;进化论是达尔文提出的生物科学理论,C排除;空想社会主义与材料信息“抛弃了空想的成分”不符,D排除。故选B。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长驱直入,很快便进攻到莫斯科郊区。在危急时刻,苏联军民进行了顽强抵抗,最终取得了胜利.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德军闪电战的失败与“不可战胜”神话的破灭。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平型关歼敌1000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大胜利;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振奋和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14、郑和下西洋。【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1405年——1433年,共计七次,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的刘家港集结,至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伺风开洋,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已知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