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_第1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_第2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_第3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_第4页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

教案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种支配和决策,教案是教学活动中

的根本,所以在制定的时候肯定要足够细致,今日就为您带来了人教

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8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关心。

人教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

位),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连加、连减、加减混

合,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学问点:

L使同学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步

式题。

2.使同学能结合详细情景进行加、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使同学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学问解决生活中的一些

简洁问题。力量点:

L培育同学计算力量和估算的力量。

2.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实践力量。

3.培育同学分析对比的力量。

4.培育同学自主探究学问的力量。

5.培育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德育点:

L使同学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

活的亲密联系。

2.鼓舞同学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结合课本内容对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会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计算加减两

步式题。

教学难点:使同学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学问解决生活

中的一些简洁问题。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L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点:

1.使同学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关心同学把握计算方

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力量点:培育同学思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德育点:对同学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打算组织我们二班级的小伴侣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

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支配呢?你们能帮

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

(小组沟通)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

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L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

以请小棒来帮忙。同学汇报:(1)用口算30+30=60,60+6=66

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确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

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

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

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精确?

2.用你喜爱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

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留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

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20+67=24+63=46+53=

62+17=35+24=3+84=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50+26=42+3=72

175042

+2+26+30

19767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特别喜爱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

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3745

+2?+?4

5979

开放题:36

+63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9

课后小结:??

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学问点:

L使同学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把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2.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力量点:培育同学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德育点:培育同学乐观思索、大胆探究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加法。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预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L计算:36+21=23+7556+30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需要什么信息?如何计算?

二、自主探究:

L出示36+35=,同学试算。沟通算法。

2.摆小棒:小组说摆法。问:怎么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

单根还剩几根?整捆的有几捆?合起来是多少?

3.怎样列竖式?要留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6+5超过了10怎么办?

师:我们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写上一个小小的"1”字表示个位满十向

十位进1。在加十位时不要遗忘加上这个1,也可以从这个1加起。

4.比较36+21与36+35有什么不同?

5.计算46+24,试算,可以借助于小棒。个位的。可不行以不写,

为什么?

6、小组合作争论:笔算加法要留意什么?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你认为还应当提示同学们什么问题?

三、拓展运用:

L"做一做",图中有什么信息?依据信息提出问题。自己动手解决

问题。

人教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1.课件出示(老师叙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飘

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观察它们的半个身影,你

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

2.同学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老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二)沟通引入

1.观看沟通: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

称的。(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从大自然中的昆虫引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同学在猜

想中调动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储备,初步感受对称现象,丰富想象

力,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翦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图形,思索探究。

同学动手剪一只"蝴蝶〃,老师巡察指导。

2.汇报展现,优化剪法。

为什么有的小伴侣剪出的蝴蝶特别逼真,有的小伴侣剪出的蝴蝶却

不像呢?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

3.再翦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熟悉轴对称图形。

1.相互观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顾剪法:这些漂亮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

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

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4.巩固熟悉: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折一折,进一步熟悉轴对称图形。

1.折一折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你有什么发觉?

2.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为什么?(理解“完全重合〃的意

(四)辨一辨,辨别轴对称图形。

1.下面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依据教材第29页的"做一

做〃改编)

2.同学独自辨别,有困难的可以先折一折再推断。

(五)找一找,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其实,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轴对称现象,请大家睁大眼睛到我们生

活中去找一找。

【设计意图:同学通过“剪一剪、赏一赏、折一折、辨一辨、找一

找〃等学习活动,在动手操作和合作沟通中直观熟悉轴对称现象,知

道对称轴,会用"对折〃的方法辨认轴对称图形,同时感悟生活中五彩

缤纷的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感受图形的对称美。】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本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第1题

2.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2题。

(二)变式练习

1.教材第33页练习七的第3题

(三)拓展练习(教材第35页练习七的第11题)

1.将一张正方形纸如下图所示,先对折两次,再剪去一个角,绽

开后是什么图形?

2.想一想,再剪一剪。

3.展现不同剪法绽开后得到的不同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让同学在观看、推断等数学活

动中,进一步巩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直观熟悉及辨别方法,增加同学的

观看力量、想象力量和表达力量,进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长

(一)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说一说。

(二)走进生活,观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课件配乐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同学享受学习胜利的欢乐的

同时,伴着美丽的音乐,走进生活中的对称世界,不仅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亲密联系,更领会到那无处不在的对称美。】

人教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人教二班级下册教材第59~60页例1及第60页“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借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动,先进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动,并

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再进行有剩余的操作活动,通过对比使同学体

会其异同,关心同学理解有剩余的状况,并用除法算式表示。通过与

表内除法的对比,使同学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结合详细情境,经受熟悉余数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通过主题图教学,让同学知道计算问题是从生活实际中产生,

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3、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及初步的观看、概括力量。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能够精确求出余数。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运用自主学习法,引导同学通过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

同学经受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

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2、本课时同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

来学习。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故事描写法:周末小熊准备请2个好伴侣到他家做客,加上小熊一

共3人,他想请大家一起吃草莓。可是他打开冰箱一看,发觉只有7

个草莓,3人怎么分7个草莓呢?他很苦恼。聪慧的小伴侣们,你们

知道他为什么苦恼吗?谁能来说一说?(不能把草莓平均分完)这就

是我们今日要共同探究的内容一一有余数的除法(板书)。【品析:把

教材中的情景进行了改编,增加了课堂的趣味,吸引了同学的留意力,

为新知教学做了充分的预备。】活动导入法:请同学们拿出10个小

圆片。

①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个?

②把10个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个?

(同学说法不一:有的说不能分,有的说分不出来)

这样的问题毕竟应当怎样解决呢?这就是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新内

容,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品析:活动导入,

让同学动手操作,每个同学都参加其中并思索没有刚好分完怎么办?

于是激发了同学剧烈的求知欲望,随着老师的引导进入新知的学习

中。】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平常我们分东西,有时候能正好平均分完,有时候不能正好分完,

剩下的又不够再分。剩下不够再分的数就叫余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出示课题)。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

摆。

(2)同学沟通猎取信息。

(3)利用学具实际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过程。课件出示6个草莓摆放的结果图:

(5)小组内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品析:沟

通操作过程、算式、语言表达之间的转换,使同学明白它们的意思是

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2、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消失有剩余的状况。

①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一摆。

②同学利用学具操作。

③沟通发觉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2)在沟通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①同学用算式表示刚才摆的过程,老师巡察,选取典型案例。

②老师板书规范写法:

7+2=3(盘)……1(个)

余数

③读作:7除以2等于3余1。写法:首先在等号的右面写商,然

后点上6个小圆点再写上余数。

④沟通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

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同学的认知结构。

①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②老师随同学的回答,用

课件呈现下表。

分的物品几个一份分的结果算式表达

6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正好分完6+2=3(盘)

7个草莓每2个一盘分了3盘,还剩1个7+2=3(盘)……1(个)

?品析:充分调动同学已有的阅历,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同学

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同学创设

自主构建学问的空间。】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同学准时消化汲取,请同学同桌之间

相互叙述余数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然后老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同

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什么是余数?余数的单位名称是什么?

同学争论后归纳:当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余且不够再分的时候,剩

余的数叫余数。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相同。

质疑二: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

同学争论后总结:带有余数的除法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穿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聪慧的你能帮老师简洁总结一下刚刚我

们都学习了哪些内容吗?

"本节课中,我们明白了平均分后有剩余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表示。也知道余数的单位名称和被除数的单位名称一样。"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本节课,我使用故事导入,通过小熊分草莓款待客人,草莓有剩余

的状况,唤醒同学的生活阅历,

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余数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余数的意义。

打破原有教学模式,组织同学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老师和同学是公平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同学。当出示问

题时,先让同学自己独自尝试分一分,在小组内沟通自己是怎样做的,

怎样想的,这样给同学充分的思索空间,让每个同学都能在趣味中学

习,享受到胜利的喜悦。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1)

7+2=3(盘)……1(个)

余数

第2课时有余数的除法(2)

教学内容

人教二班级下册教材第61页例2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2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同学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同学在猎取学问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讨论问题的意识和方

法,积累观看、操作、争论、合作沟通、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阅历,

进展抽象思维。

3、同学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体验胜利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探究并发觉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主要是运用计算和对比的教学方法,探究并发觉余数和

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本课时同学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等方法

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操作实践法:假如摆1个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那么8根小棒可以

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个)。

同学动手实践,得到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

假如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会消失什么状况?接下来,

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

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小棒根数摆的结果算式

8根8+4=2(个)

9根9+4=2(个)……1(根)

?品析:在实践操作中,同学情趣盎然,乐观参加,并把操作结果

一一记录,为下一步观看、比较、分析做了充分的预备工作。】

故事描述法:孙悟空开了一家眼镜店,给人做镜框,他做一个正方

形的镜框用4根铝合金条。8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9根铝合

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1根;10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

余下2根;11根铝合金条可以做两个镜框,余下3根……真好玩,孙

悟空的眼镜店里所包含的数学学问就是我们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我

们今日就跟孙悟空一起探究这些有余数的除法里好玩的数学问题

——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品析:把用小棒摆正方形编写成孙悟空做镜框的童话故事,大大

增加了课堂情趣,吸引了同学的留意力。】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1)老师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上用4根小棒摆出一个正方形。

(2)同学思索:用8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

算式吗?

(3)小组合作: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摆出独自的正

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每组预备的小棒根数不同,

共分成以下5种状况)

(4)依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2、沟通反馈。

老师组织全班沟通,依据同学的回答,将结果展现在黑板上。

3、观看对比,发觉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1)现在,老师要请小伴侣们认真观看这些除法算式,你发觉了

什么?

(2)组织同学争论:

①你们发觉余数有什么规律?

②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数?

③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④余数和谁有关系?是怎样的关系?

(3)老师小结并板书:

余数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需比除数小。

余数

?品析:充分让同学进行操作实践,实践操作可以使同学对学问点

印象更深刻。】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人教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素养教育目标:

(一)学问教学点

1.初步理解笔算减法中验算的算理。

2.把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二)力量训练点

1.培育同学口语表达力量和有序思维力量。

2.通过计算提高计算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

培育同学仔细计算和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要求:

使同学熟悉到验算的重要性,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育仔细计算

和验算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使同学熟悉到验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用加法验算减法,培育仔细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步骤:

一、复习

L把下面减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1)15-3=8()+()=()

(2)42-30=12()+()=()

2.按课本上面:"假如把例3里的差和减数加起来,结果怎样?算

算看。〃

用竖式计算:1230-425805+425

指定二名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列式计算。

做后,引导同学观看两道复习题,并说说加法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

数之间的关系,由此导入新课。

二、新授

1.老师将上述两题竖式中相同部分用线连起来如下:

在同学观看、争论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差和减数相加,结

果等于被减数。”我们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老师说明: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不仅要把握计算法则,仔细计算,

还要学会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老师板书课题:减法的验算。

2.教学例4。

(1)出示:4736-826=

指名用竖式演算,然后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验算。全班同学计算

并验算。

(2)利用同学的板演,指名讲计算过程。(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减

起,百位不够减,从千位退1作10,百位17减8得9,千位剩3。)

(3)正验算是否正确,看差与减数相加是否等于被减数。

老师还要指出:假如题目没要求验算,为了简便,也可以不另写验

算的竖式,就用原来的竖式验算。验算时也是把差和减数加起来看得

数是否等于被减数。

可以让同学看看原来的竖式,从下往上,由同学口述:个位。加6

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进上的1加3得4。

板书如下:

3.小结:用差和减数相加的方法可以验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指导同学阅读课本,齐读验算的方法。

做课本“做一做〃和习题第1—3题。

四、课堂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5—7题。

五、课后练习

练习二十五第8、9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第六单元第65、66页。

教材分析:

二班级的孩子,已经积累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对直角有了初步的模

糊的熟悉。本节课教材首先呈现三个同学身边的生活物品一一数学书、

黑板、三角板,用红线在物品上描出直角,让同学直观熟悉直角;通

过“比一比,认一认〃、“折一折,画一画〃等多种活动,让同学进一步

体会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加强对这三种角的熟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经受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直角的过程,直观熟

悉直角,初步进展空间观念。

2、会借助三角板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3、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教学重点:

熟悉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借助三角板推断三种角。

教学难点:

把握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画法。

教学预备:

课件、三角板、卡纸、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熟悉了图形王国中的一位新伴侣,它

是谁呀?

生:角。

师:你都知道哪些关于角的学问呢?

生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生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的大小有关,张口越

大角就越大,张口越小角就越小。

生3:画角方法: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

师:看来角真的是大家的老伴侣了。

2、课件出示图片。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你能找出它们里面藏着的角

吗?(同学观看并指认。)

课件演示从图中抽离出直角。

(让同学经受从实际物品上描出直角的过程。)

老师告知同学:这些都是直角。

二、探究新知

1>熟悉直角

(1)熟悉直角符号。

(2)肢体语言表示直角。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直角的样子吗?你能用身体做出

直角吗?请同学上台展现。

2、推断直角

方法一:直观推断直角。

方法二:借助三角板辨认。

(设计意图:老师重点示范方法,通过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比一比,

这是对直接观看的一种验证,让同学感受到数学的严密性与精确

性。)

3、找一找直角。

师:我们的教室哪里还有直角?说一说。

比一比你找到的直角的大小,你发觉了什么?

(通过测量,得出结论:全部的直角一样大。)

4、用活动角摆直角。

5、熟悉锐角和钝角。

师: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6、感受三种角的大小关系。

师:假如将这三种角按大小排队,怎么排?

(同学独自思索完成,可以从大到小排列,也可以从小到大排列,

最终集体沟通。)

三、嬉戏延长

嬉戏要求:说出老师用活动角变出的角的名字。

(1)推断锐角。

老师用活动角做出锐角,并渐渐变大,但仍旧是锐角。

得出:锐角有大有小,但再大都比直角小。

(2)推断直角。

变出直角,用三角板比一比。

得出:直角都是这么大。

(3)推断钝角。

老师操作,得出结论:钝角有大有小,但再小都比直角大。

四、动手操作。

1>用纸折出三种角。

2、画三种角。

(老师示范,同学独自完成,巡察检查,发觉问题准时指导。)

五、总结思索。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课本第66页第1、2题。

人教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同学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使同学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

题,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育同学乐观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爱好,对数学有奇怪心和

求知欲。在沟通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敬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

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把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敏捷运用所学解决简洁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启发同学思索,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预备: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学问,谁能说一下这些小伴侣

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同学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

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同学观看主题图,同桌相互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

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同学依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按肯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

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育同学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

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

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赐予确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肯定的规律

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育同学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

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同学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

结果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排列。

要求同学娴熟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索问题的方法。

嬉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同学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同学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同学独自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同学起来回答他是怎样

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同学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同学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同学的学习爱好,巩固同

学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娴熟。)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除数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x()=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引导同学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

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按肯定的

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

的规律进行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育同学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

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一,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同学的口算

力量,使同学对乘除混合运算的挨次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初步熟悉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力量目标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息息相关,

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

容,注意让同学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同学的进展

为本,强调对同学空间观念的培育,融观看、操作、沟通、合作等学

习方法为一体,注意让同学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美丽的城堡)我们的好伴侣调皮带我们来到了一座美丽

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外形的图形,请小伴侣们认一认,

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浩大的家族,那就

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同学尝试说说熟悉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要一起来熟悉这些平面图形。(板书:熟悉

图形乂结合同学已有的学问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动身,再让同学熟悉

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同学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熟悉。)

(二)操作沟通,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看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

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沟通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

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同学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

过摸的活动,让同学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觉(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别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看发

觉,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

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⑴老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方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

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究性,

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沟通不同的方法引导同学想出多种方法(可用描、画、印

等方法),赐予赞扬。(充分给同学说的机会,让同学陈述操作过程,

表达亲身感受,培育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规律性。)(通过这种

做中学,让同学乐观参加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关心同

学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

突出同学学习的自主性和制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同

学进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

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觉,这些图

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

形。

4、嬉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把握的本事。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

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

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同学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育空间想

象力,有效地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关心同学更好

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同学在概括中获得对图

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老师先引导同

学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

摸,再把发觉告知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

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

是什么外形?(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平安教

育)(将数学课上熟悉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

熟悉。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同学对生活的观看,体会生活中

到处有数学,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3、找伴侣(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日这节课小伴侣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嘉奖给每个小组

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

出你最喜爱的东西。

⑴小组合作。

(2)沟通展现。

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同学的思维,进展同

学的动手操作力量和创新力量,满意同学的制造欲,培育同学的数学

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现,让同学学会自我观赏和相互观赏,培育

同学的自信念。)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

好玩的是什么?

人教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一)使同学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

(二)培育同学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力量。

(三)通过教学,培育同学仔细审题、乐观思维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和正确选择解题方法,是复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教具和学具

写有练习题的翻转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老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同数量关系的几组两步计算的

应用题,这节课在同学们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复习。

(一)想一想,议一议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都学习了哪些不同数量关系的应用题。请

同位同学相互议一议、说一说。(可给5分钟时间)

在同学们说的基础上,老师出示一题。如:

“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又买来45袋,食堂现在有多少袋

面粉?〃

(二)分析解答,变换条件和问题

师说:这是刚才同学们在争论中讲的一题,哪位同学能从条件入手

分析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并说出解答方法?

同学们经过仔细思索,大部分同学能做出正确解答。

40-16=24(袋)24+45=69(袋)

答:现在还有69袋面粉。

接着,老师启发同学转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变为我们已经学过的

其他数量关系的应用题,并能做出相应列式解答。同学由于有争论的

基础,又在老师不断启发和鼓舞下,因此许多同学能做出正确变换。

变换1.食堂有40袋面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其次星期吃了"

袋,还剩多少袋?

答:还剩7袋。

变换2.食堂有40袋面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

吃多少袋面粉?

列式:40-16=24(袋)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面粉。

变换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买来16袋方案8天吃完,平均每天

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变换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买来16袋,假如每天吃7袋,可以

够吃几天?

列式:40+16=56(袋)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变换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装9千克,还剩多少

千克?列式:9x4=36(千克)40-36=4(千克)

答:还剩4千克。

变换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其次天吃的和第一

天同样多,还剩面粉多少袋?

……这样在老师指导下,同学越编爱好越高,他们所学的应用题得

到全面的复习。

(三)分析、比较、推断

题目进行变换时,老师可有目的地将变换的每一道题有方案地写在

表格里,以便于同学观看、思索、比较。

题目变化后,老师可逐个提出如下问题让同学观看、思索、分析、

回答。

1.每道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

2.请学习较好的同学从每个应用题的条件或问题入手或动身,试着

分析解题思路。

3.每道题在解答时,先算哪一步?为什么?

4.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什么不同?(共同特点:都是三个已知

条件,一个问题渚B是先算中间问题,再算最终要求的问题。不同之

处是数量关系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题方法也不同)

在同学观看、思索、比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小结出解答两步计算

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读题理解题意,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

(2)分析解题思路,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列出正确算式,算出结果。

(4)写出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

最终老师再强调指出: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

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防止死记硬背,敏捷选择算法,

详细问题详细分析。

(四)巩固提高

L第一组练习(要求说出解题思路,提出中间问题)

⑴有46张纸,出墙报用了14张,剩下的纸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

用几张?

(2)学校里原来有7棵杨树,又栽了6棵杨树,死了3棵,现在有多

少棵杨树?

(3)食堂买白菜45千克,午饭吃了12千克,晚饭又吃了15千克,

还剩多少千克?

2.其次组练习题(要求先自己小声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⑴二班级一班有22个男同学,20个女同学。每7个同学一组,全

班可以分成几组?

(2)前进学校买1个足球和4个皮球一共用了42元。买1个足球用

了18元,每个皮球多少元钱?

(3)修花池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其次次搬来38块,还

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解答)3.第三组练习(要求补充条件,成为两

步计算的应用题)

⑴"小熊猫”商店,共有98只气球,,现在有多少只气球?

(2)手工组做了38辆纸坦克,送给幼儿园中班7辆,,还

剩几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应用题复习课,是通过复习使同学对所学的两步计算的应

用题得到系统整理和巩固,从而提高同学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力量。

因此从课堂设计上留意引导同学参加,通过回忆争论把学过的应用

题一一列举出来,再经过分析、解答、变换对已经学过的两步计算的

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更加清晰,又通过分析、比较、推断等教学活动,

使同学更好地把握不同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达

到提高解答应用题力量的目的。

人教二班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中的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挨次的探究过程,明白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的计算方法。

2.理解并把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依据正确运

算挨次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同学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

的作用。

4.培育同学独自思索、独自解决问题和乐观参加学习活动的力量。

目标解析:

在算式的比较中唤起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让同学经受含有括号的

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的探究过程,并在计算、比较中体会“小括号〃在

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把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会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

教学预备:课件自我评价纸口算纸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口算竞赛

1、师:课前老师就听说我们二一班的同学们数学计算力量特别棒,

今日老师先预备了1分钟的口算题卡,想看看大家的计算力量究竟怎

么样?我们先来比一比好吗?

师:你们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张自我评价纸,老师会结合同学们

的课上表现,嘉奖给大家评价星星,这节课得到评价星多的同学老师

会为你预备一份小礼物,盼望同学们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在这节课上

展现出来。

2、老师组织同学完成1组1分钟口算。

3、反馈计算结果。老师订正,同学自己判,统计全对、错3个及

以下、错5个及以下、错5个以上同学数。

师:整体来看大家的计算速度有很大的不同,我觉得有的同学有点

紧急了,没关系,老师不会通过这一次比试就对大家下定论,由于这

节课上我们还有许多的机会来展现自己。请全对的同学在自我评价纸

上画2个星星,错题在3个及以下的同学画1颗星星。

(二)计算(课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题)

75-36+24=8x3+4=6x8-5=

9x(64-3)=7+(9-6)=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题目,分组完成。指名侧板书。(老师提前写

好)

反馈同学做题状况,板书同学给订正,并总结我们学过的混合运算

计算挨次。指名4人侧板书并订正。

同学自我评价。(作对的同学涂1颗星星)

(三)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例3:7x(7-5)(77-42)4-7

师:大家看这两个算式,比较一下,和我们刚才完成的算式有什么

相同点和不同点。(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而且有括号)

师:这样的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呢?今日这节课我们来连续讨论。

板书(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让同学独自计算、集体沟通,进一步

梳理同级运算、两级运算的运算挨次,并唤起同学已有的学问阅历,

回顾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师:以前我们学过了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中含

有小括号的算式,我们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指示)

像这样加减乘除混合并有小括号的算式,老师告知同学们我们也要先

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计算挨次。

1、播放课件。(展现运算挨次)

2、同学学习状况反馈:

师:看了刚才的演示,结合以前的学习你能试着总结一下这样的混

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吗?

(同学试总结,老师课件出示完整过程及运算挨次,并板书)

3、经受完整运算过程,指名板书。

(算式条贴:(14+7)4-75x(16-9)

师:老师这有两道题,你选择其中一题,来试着算一算写在答题纸

上。

(1)同学选择试算,指名板书两题。

(2)同学口述运算挨次并订正。

(3)同学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在唤起已有学问阅历的基础上,让同学迁移类推,自

主学习,亲身体会规定运算挨次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把握含有

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又在算式的比较中充分体会"小括号"

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提高同学的思维力量和计算力量。

三、巩固深化,综合应用

师:同学们又了解到了一种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同学们你们都得

到多少颗评价星。随机抽取同学问。选取得星多的同学到台前老师送

一个小礼物。

师:同学们你们想得到惊喜吗?那老师就再给大家制造一些机会,

我们来做一些练习。同学们要加油了!

师:下面的活动同学们要涉及到和小组同学合作。同学们还记得自

己所在的学习小组吗?(课前分好)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1题)

76-(12+25)(12-5)x348+(8-2)

34-(28-13)6x(7+2)(88-56)4-8

1、同学任选一题说说运算挨次。(全部说一遍)

2、小组合作完成其中两道题目。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选2个算式,独自完成,后小

组完成订正。反馈各组学习状况,老师巡察让同学进行自我评价。

师:刚才我们以各种形式对今日学习的内容进行了练习。从反馈状

况看大家把握的还不错。看看自己的评价表,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二)(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做一做〃第2题)

4+5x7(72-18)+924+4+2

(4+5)x772-184-9244-(4+2)

1、师:同学们观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