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名校试卷PAGEPAGE1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试题一、选择题1.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是()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答案〗A〖祥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吉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绿色植物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是生产者,A正确。故选A。2.用电高峰期限电停产的主要原因是煤炭涨价造成的电力紧缺和碳中和、碳达标带来的能耗双控。下列对于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叙述最合理的是()A.加大化石燃料开采以提高火力发电比例B.开发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C.火力发电与全球气候变暖无直接关系D.提倡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弥补供电不足〖答案〗B〖祥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详析】A、加大化石燃料开采,会导致排放碳增大,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核碳达标,A错误;B、开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降低碳排放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B正确;C、火力发电增大了碳的排放量,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C错误;D、柴油发电机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也会引起其他环境问题,不利于实现碳中和,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基因产品都存在安全性问题B.世界范围内应局部禁止生物武器C.试管婴儿属于生殖性克隆人D.中国政府支持治疗性克隆〖答案〗D〖祥解〗1、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2、2010年,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重申支持《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宗旨和目标,全面、严格履行公约义务,支持不断加强公约的约束力,并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等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详析】A、转基因产品并不是都存在安全性问题,A错误;B、生物武器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世界范围内应全面禁止生物武器,B错误;C、试管婴儿属于胚胎工程,先进行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再进行胚胎移植,不是生殖性克隆人,C错误;D、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支持治疗性克隆,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可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B.均可形成溶酶体C.均由膜囊和管状的腔组成D.表面都附着有核糖体〖答案〗A〖祥解〗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详析】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是具膜结构,可以形成囊泡运输物质,A正确;B、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B错误;C、内质网由膜囊和管状的腔组成,C错误;D、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D错误。故选A。5.人成熟红细胞和肝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衰老过程中,核体积增大、核膜向内折叠B.红细胞成熟后开始转录凋亡基因,启动凋亡过程C.肝细胞癌变后形态改变,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肝细胞和红细胞的差异与其含有特定的基因有关〖答案〗C〖祥解〗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析】A、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B、人的红细胞发育成熟后,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细胞中不含基因,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说明人的红细胞在发育成熟前就已经启动了凋亡基因,B错误;C、正常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变成癌细胞,肝细胞癌变后形态改变,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正确;D、肝细胞和红细胞(成熟之前)中的基因相同,肝细胞与红细胞的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D错误。故选C。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某些变化对人体内环境稳态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B.到达高原地区会导致血压上升C.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浆pH急剧下降D.花粉过敏会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答案〗C〖祥解〗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析】A、营养不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影响人体内环境稳态,A正确;B、到达高原地区,由于氧气浓度的下降(导致血浆中的氧气浓度也下降),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高原反应的症状,影响人体内环境稳态,B正确;C、剧烈运动后产生大量的乳酸,由于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C错误;D、花粉过敏会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到组织液中,使水分积累在细胞间隙,从而导致组织水肿,影响人体内环境稳态,D正确。故选C。7.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时通常进行密封处理,下列密封处理的作用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果酒制作时有利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B.果醋制作时有利于醋酸杆菌进行果醋发酵C.酸奶制作时有利于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D.泡菜制作时有利于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答案〗B〖祥解〗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可产生醋酸;乳酸菌是厌氧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乳酸。详析】A、酵母菌无氧条件下可以产生酒精,因此果酒制作时密封处理有利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A正确;B、醋酸杆菌是好氧细菌,需要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发酵,不能进行密封处理,B错误;CD、制作酸奶和泡菜时利用乳酸菌发酵,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乳酸菌发酵时需要密闭处理创造无氧环境,CD正确。故选B。8.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染色后要先洗浮色再观察B.在“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中,解离后要先漂洗再染色C.在“DNA的相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离心后要先沉淀再鉴定D.在“PCR扩增DNA片段”实验中,变性后要先升温后降温〖答案〗D〖祥解〗利用PCR可以在体外进行DNA片段的扩增。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详析】A、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先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再用显微镜观察,A正确;B、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而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呈酸性,因此在“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中,解离后要先漂洗再染色,B正确;C、在“DNA的相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离心后要先沉淀,弃去上清液,将管底的沉淀物(粗提取的DNA)晾干,再用二苯胺试剂鉴定,C正确;D、在“PCR扩增DNA片段”实验中,变性后DNA解旋为单链,先降温到50℃左右时引物与模板链结合,再升温到72℃时子链开始延伸,D错误。故选D。9.下图是利用某生态系统在某一特定时刻统计的相关数据建构的生态金字塔,图中C1、C2代表不同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金字塔呈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形B.图中的次级生产者为C1、C2和分解者C.图中C1到C2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D.图中反映的是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关系〖答案〗C〖祥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详析】AD、根据该金字塔中各种生物数据的相关单位,是生物量金字塔,图中反映的是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关系,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物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AD正确;B、异养型的生物都属于次级生产者,C1、C2分别是初级、次级消费者,故C1、C2和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图示为生物量金字塔,其中数据不能用于计算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故选C。10.下图表示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种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两种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都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C.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祥解〗左图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为基因重组,右图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为易位。【详析】A、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异,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左图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为基因重组,右图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为易位,因此仅左图变异类型在显微镜下不可见,A错误;B、易位、基因重组,均可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因此均会改变DNA分子中碱基序列,B正确;C、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错误;D、左图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为基因重组,右图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行为和生活经历能够被遗传。如给线虫喂食某种细菌,它们的体型就会变得又小又圆。而这些线虫的后代即使从不接触该种细菌,这种体型上的变化仍然可以持续,甚至到第40代。11.线虫后代体型出现上述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A.亲代线虫的遗传信息发生了变化B.亲代线虫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C.线虫后代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D.线虫后代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12.下列现象中,与上述实例相似的是()A.母亲在妊娠期过量饮酒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B.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的现象C.小鼠闻到使它们父辈产生恐惧感的气味时,也会表现出恐惧D.用药物处理亲代果蝇使其基因改变,子代果蝇也表现出与亲代一样的变化〖答案〗11.B12.C〖祥解〗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11题详析】线虫喂食某种细菌(食物),它们的体型就会变得又小又圆,而且这些线虫的后代即使从不接触该种细菌,这种体型上的变化仍然可以持续,甚至到第40代,说明亲代线虫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属于表观遗传,其遗传信息没有发生变化。故线虫后代体型出现上述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亲代线虫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B符合题意。故选B。【12题详析】A、上述实例属于表观遗传,母亲在妊娠期过量饮酒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与遗传无关,A不符合题意;B、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的现象,是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的结果,不是表观遗传,B不符合题意;C、小鼠闻到使它们父辈产生恐惧感的气味时,也会表现出恐惧,说明恐惧记忆能被遗传,遗传信息没有改变,属于表观遗传,C符合题意;D、用药物处理亲代果蝇使其基因改变,子代果蝇也表现出与亲代一样的变化,这是用药物处理导致遗传物质改变,不是表观遗传,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人体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有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受到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二次接种可使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D〖祥解〗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详析】A、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B、受到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C、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最终呈递给B细胞,故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C正确;D、二次接种可使人体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由于是相同种类的疫苗(抗原),因此,二次接种可使人体产生更多相同种类(不是更多种类)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D。14.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适量增加甲瓶中的酵母菌数量,可以提高乙醇的最大产量B.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情况C.乙瓶的溶液颜色由蓝变黄,说明酵母菌呼吸产生了CO₂D.乙瓶中的CO₂来自酵母菌的需氧呼吸〖答案〗C〖祥解〗图示为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培养酵母菌并研究其细胞呼吸过程的模式图,图示模拟的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其中溴麝香草酚蓝可检测二氧化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详析】A、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能加快乙醇产生的速率,而乙醇最大产量由反应底物(纤维素水解液)的多少决定,A错误;B、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时,应该待实验结束后从甲瓶取出部分液体进行鉴定,B错误;C、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乙瓶的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正确;D、图示模拟的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乙瓶中的CO2来自酵母菌的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C。15.将装有等量萤火虫发光器粉末的试管编号为A、B,加水后试管发出荧光,15分钟后荧光消失。随后在试管A中加入ATP溶液,在试管B中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结果试管A发出荧光,试管B无荧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萤火虫发光的实质是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B.加水后试管A、B发出荧光是因为水为发光器粉末的发光提供能量C.试管B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仍无荧光,表明葡萄糖不是萤火虫的能源物质D.试管A加入ATP溶液后荧光再次出现,表明ATP能为粉末发出荧光提供能量〖答案〗D〖祥解〗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详析】A、萤火虫发光的实质是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ATP中的能量转化成了光能,A错误;B、实验中第一次发出荧光,是因为发光器粉末中的含有少量的ATP、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B错误;C、根据题干“待荧光消失后,向A试管加入ATP溶液,B试管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结果A试管发出荧光,B试管不发出荧光”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但不能说葡萄糖不是萤火虫的能源物质,C错误;D、“待荧光消失后,向A试管加入ATP溶液,B试管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结果A试管发出荧光,B试管不发出荧光”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ATP中的能量转化成了光能,表明ATP能为粉末发出荧光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16.当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机体会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来维持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炎热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基础代谢率增强B.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大于产热量C.受到寒冷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D.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产生冷觉,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答案〗C〖祥解〗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析】A、炎热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基础代谢率减弱,产热减少,A错误;B、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增多,散热增多,但人体是恒温动物,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B错误;C、受到寒冷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产热增多,C正确;D、冷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D错误。故选C。17.为了进一步检验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35S标记T₂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进行放射性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搅拌不充分导致沉淀物的放射性降低B.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培养时间过短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C.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噬菌体需先在含32P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D.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只有少数子代噬菌体能检测出放射性〖答案〗D〖祥解〗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培养时间过短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因为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后与细菌分开,再经过离心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培养时间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而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详析】A、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搅拌不充分导致一部分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而分布于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的放射性升高,A错误;B、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培养时间过短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因为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后与细菌分开,再经过离心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培养时间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而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B错误;C、噬菌体为细菌病毒,依赖于活细胞生存,故无法用培养液培养噬菌体,C错误;D、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的两条链带上放射性,而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体内的P是不带放射性的,噬菌体的子代DNA的复制是以自身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的P为原料合成的,故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只有少数子代噬菌体能检测出放射性,D正确。故选D。18.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织叶蛾选择摄食内部叶片的目的是防止取食有强毒素的部分D.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D〖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经紫外线照射后,乌凤蝶发生变异,乌凤蝶中存在对香豆素降解能力强和降解能力弱的个体,香豆素可将降解能力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即适应环境就保留下来并遗传给后代),故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因此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正确;C、某植物叶片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内部叶片接触到紫外线更少,香豆素含量较少,织叶蛾选择摄食内部叶片的目的是防止取食有强毒素的部分,C正确;D、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错误。故选D。19.某长日植物(LDP)与某短日植物(SDP)在不同光暗周期条件下持续一段时间后的开花情况如图所示。现有某长日植物开花临界夜长是8h,在下列光周期中,此长日植物不能正常开花的是()A.15h光照/9h黑暗B.16h光照/8h黑暗C.10h光照/7h黑暗/闪光/7h黑暗D.6h光照/7h黑暗/5h光照/6h黑暗〖答案〗A〖祥解〗不同植物开花所需的日照长度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开花必须大于一定的日照时数(长日照植物),这个一定的日照时数称为临界日长。短日照植物的日照时数短于临界日长时,如果缩短日照长度则可提早开花。长日照植物在超过临界日长时则光照越长开花越早。另外短日植物开花要求长夜,而长日植物开花则要求短夜。【详析】A、根据图示可知,当连续夜长大于临界夜长时,该植物表现为营养生长,不开花,长日植物开花的临界夜长是8h,则15h光照/9h黑暗处理超过了临界夜长,不能正常开花,A正确;B、长日植物开花的临界夜长是8h,则16h光照/8h黑暗处理没有超过临界夜长,能正常开花,B错误;C、长日植物开花的临界夜长是8h,则10h光照/7h黑暗/闪光/7h黑暗处理的连续夜长没有超过临界夜长,能正常开花,C错误;D、6h光照/7h黑暗/5h光照/6h黑暗处理也没有超过临界夜长8h,能正常开花,D错误。故选A。20.为了研究细胞分裂的过程,研究团队将GFP基因和NEO基因(2个基因的每条单链均被32P标记)分别插入到鼠精原细胞(不含32P)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将其置于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得到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标记情况。若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进行减数分裂,子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0、1、2B.若进行有丝分裂,GFP基因和NEO基因不会同时移向细胞两极C.若每个子细胞中均只有Ⅰ条染色体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若某个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含31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答案〗A〖祥解〗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的复制。(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详析】A、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四个子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体数有0、0、2、2条,或者1、1、1、1条,A正确;B、GFP基因和NEO基因(2个基因的每条单链均被32P标记)分别插入到鼠精原细胞(不含32P)的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等分裂,所以若进行有丝分裂,GFP基因和NEO基因会同时移向细胞两极,B错误;C、若每个子细胞中均只有Ⅰ条染色体含32P、则也有可能进行有丝分裂,C错误;D、若某个子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含31P,也可能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A。21.已知不同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和传导速率均存在差异;多条神经纤维同步兴奋时,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某实验人员用新制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注:保留坐骨神经与脊髓相连的结构)进行以下实验:依次用小于、等于和大于阈强度(阈强度是指能引发肌肉收缩或动作电位产生的最小刺激强度)的电极刺激坐骨神经,观察腓肠肌收缩情况和测量反射中枢处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进行小于阈强度刺激时,不能观察到腓肠肌收缩但能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B.进行阈强度刺激时,既能观察到腓肠肌收缩又能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C.进行大于阈强度刺激时,只能使腓肠肌收缩加强而不能使膜电位峰值加大D.进行大于阈强度刺激时,在反射中枢测量到膜电位峰值始终只有一个〖答案〗B〖祥解〗单根神经纤维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反映出全或无定律,即动作电位不论以何种刺激方式产生,但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阈值方能出现。【详析】A、进行小于阈强度刺激时,既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也不能观察到腓肠肌收缩,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阈强度是指能引发肌肉收缩或动作电位产生的最小刺激强度,进行阈强度刺激时,既能观察到腓肠肌收缩又能在反射中枢测量到动作电位,B正确;C、阈强度是指能引发肌肉收缩或动作电位产生的最小刺激强度,进行大于阈强度刺激时,能使腓肠肌收缩加强也能使膜电位峰值加大,C错误;D、分析题意可知,若多条神经纤维同步兴奋,其动作电位幅值(即大小变化幅度)可以叠加,故进行大于阈强度刺激时.在反射中枢测量到膜电位峰值可能有多个,D错误。故选B。22.青少年型帕金森氏综合征(PD)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单基因遗传病,该病在人群中发病率为1/10000。图甲是某家族青少年型帕金森氏综合征的遗传系谐图,图乙是用特定限制酶酶切PD相关基因后的凝胶电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若要判断胎儿Ⅲ1是否患病、需对其进行性别鉴定C.若Ⅱ1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男孩患PD的概率为1/606D.若Ⅱ4与色盲女性婚配、所生孩子PD和色盲两病兼患的概率为1/808〖答案〗D〖祥解〗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析】A、根据I1和I2正常,其儿子Ⅱ2患病,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再结合电冰条带分析可知,Ⅰ3正常,Ⅰ1和Ⅰ2都是致病基因携带者,可知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因此该病与性别无关,患病概率在男女中是一样的,因此无需对Ⅲ1做性别检测,B错误;C、假设与根据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相关的基因是A、a,根据青少年型帕金森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aa)为1/10000,可得a的基因频率为1/100,则A的基因频率为99/100,因此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99/100×99/100=9801/10000,人群中基因型为Aa的基因型频率为2×99/100×1/100=198/10000,Ⅰ1和Ⅰ2的基因型为Aa,Ⅱ1的基因型为A-,若Ⅱ1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男孩患PD,正常男性的基因型必须是Aa,正常人群中Aa=Aa/(Aa+AA)=198/(198+9801)=2/101,Ⅱ1的基因型为2/3Aa,2/101Aa×2/3Aa,aa=2/101×2/3×1/4=1/303,C错误;D、由图甲乙可知,Ⅰ3正常且基因型为AA,Ⅰ4基因型为Aa,所以Ⅱ4的基因型A-即1/2AA或1/2Aa,Ⅱ4与色盲女性婚配(色盲基因用B、b)、所生孩子PD和色盲两病兼患,则Ⅱ4的基因型1/2AaXBY,色盲女性的基因型为198/9999AaXbXb,aaXbY=1/2×198/9999×1/4×1/2=1/808,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23.稻-鱼共作是指以杂食性鱼类为主、人工投料饲养、稻鱼并收的现代农Ⅲ生态系统的种养结合模式,常使用灯光诱捕害虫。回答下列问题:(1)该农田生态系统是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需要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补充输入,以保证系统内部__________的协调稳定,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该种养结合模式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采用灯光诱捕害虫利用了__________信息的传递,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诱捕害虫的目的是使能量___________。(3)稻-鱼共作是被生产实践证明的促进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请从稻鱼相互关系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为进一步提高稻-鱼共作中的水稻产量,请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写出两点)。〖答案〗(1)①.结构与功能②.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的饲料③.不能(2)①.物理②.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3)①.水稻为鱼提供遮蔽场所和食物来源,鱼为水稻提供鱼粪作为水稻的肥料②.合理密植、改善水稻品种、增施有机肥等〖祥解〗维持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小问1详析】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需要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补充输入,以保证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稳定。该生态系统有人工投料,因此流经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人工投入饲料中的化学能。该种养结合模式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小问2详析】采用灯光诱捕害虫利用了物理信息的传递,诱捕害虫可以使农作物免遭其害,提高产量,因此诱捕害虫能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小问3详析】水稻为鱼提供遮蔽场所和食物来源,鱼为水稻提供鱼粪作为水稻的肥料,因此稻-鱼共作可以促进增产增收。为进一步提高稻-鱼共作中的水稻产量,可以合理密植、改善水稻品种、增施有机肥等。24.水分和光照是限制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科研人员研究干旱、遮阴对2年树龄的马尾松形态结构和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处理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气孔导度(mmol-m²·s+¹)胞间CO₂浓度(μmol/mol)净光合速率(μmol·m²*s₂¹)针叶长度株高增长(mg/g)(cm)(cm)对照1.022.870.36307.0114.82162.47干旱1.12.970.09212.029.26141.55遮阴1.622.570.18307.318.56181.43注:在光照条件下,人们测得的CO₂吸收量是植物从外界环境吸收的CO₂总量,称为净光合速率。回答下列问题:(1)叶片中的色素需先用______提取,才能进行含量测定。若利用缺镁植物叶片作为材料,纸层析时滤纸条由上向下第______条色素带将会缺失或变浅。(2)据表分析,遮阴条件下,植株通过改变_____提高吸收光的能力。与对照组相比,遮阴时马尾松净光合速率下降,原因是___;干旱条件下,马尾松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______(3)据表分析,净光合速率与____呈正相关;在遮阴处理时,马尾松植株可能优先将光合产物分配至______中,这是自然选择结果。〖答案〗(1)①.无水乙醇②.3、4(2)①.叶绿素含量②.叶绿素a/叶绿素b降低,捕获光能减少,光反应速率降低,光合速率降低③.气孔导度降低,吸收CO2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光合速率降低(3)①.株高增长②.针叶〖祥解〗据图分析可知:本实验自变量为水分和光照,因变量为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净光合速率,据表分析可知,干旱导致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净光合速率降低,遮荫导致叶绿素含量上升,净光合下降。【小问1详析】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镁用于形成叶绿素,缺镁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纸层析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速度快,反之则慢,因此滤纸条由上至下的条带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所以第3、4条带缺失或变浅。【小问2详析】在遮阴条件下,叶绿素总量明显增多进而提高吸收光的能力;与对照组比,遮阴时叶绿素a/叶绿素b降低,捕获光能减少,光反应速率降低,光合速率降低;干旱条件下,马尾松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气孔导度降低,吸收CO2减少,暗反应速率降低,光合速率降低。【小问3详析】据表可知,净光合速率递减时,株高增长也在递减,因此净光合速率与株高增长呈正相关;遮阴时净光合速率最低,但针叶长度最长,这样利于吸收光照,适应遮阴环境。25.果蝇的长翅和残翅、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和B/b控制,刚毛和截毛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一培养瓶内装有1只残翅刚毛雄蝇与1只长翅刚毛雌蝇。经交配后统计瓶中的子一代果蝇,其中长翅刚毛雌蝇有59只,长翅截毛雌蝇有61只,长翅刚毛雄蝇有120只。(注:不考虑致死和突变)(1)长翅和残翅中,显性性状是____,控制刚毛和截毛的基因在_____(填“X”或“X和Y”)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______(2)F1长翅刚毛雄蝇的基因型是_____。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F2中残翅截毛雌蝇的比例是______。(3)若鉴定F1中某一只长翅刚毛雄蝇的基因型,应选用一只表型为_____的雌蝇与之交配,观察子代果蝇的表型。若子代_____,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若子代_____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答案〗(1)①.长翅②.X和Y③.若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亲本为刚毛雄蝇和刚毛雌蝇,子一代雌蝇中不应有截毛(2)①.AaXBYB和AaXbYB②.3/64(3)①.残翅截毛②.出现截毛雌蝇③.AaXbYB④.雌雄全为刚毛⑤.AaXBYB〖祥解〗残翅刚毛雄蝇与长翅刚毛雌蝇杂交,后代长翅刚毛雌蝇:长翅截毛雌蝇:长翅刚毛雄蝇=1:1:2,可知长翅和刚毛为显性,根据雌雄表型可知A/a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亲本雄性为刚毛显性,而子代雌性中有刚毛有截毛,因此B/b位于XY同源区段上。【小问1详析】残翅刚毛雄蝇与长翅刚毛雌蝇杂交,后代长翅刚毛雌蝇:长翅截毛雌蝇:长翅刚毛雄蝇=1:1:2,可知长翅和刚毛为显性;因为亲本雄性为刚毛显性,而子代雌性中有刚毛有截毛,因此B/b位于XY同源区段上,若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亲本为刚毛雄蝇和刚毛雌蝇,子一代雌蝇中不应有截毛。【小问2详析】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B,子一代长翅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B和AaXbYB;F1雌性基因型为AaXBXb、AaXbXb,与雄性随机交配,A_:aa=3:1,雌配子产生XB:Xb=1:3,雄配子产生XB:Xb:YB=1:1:2,得XbXb为1/4×3/4=3/16,因此得残翅截毛雌蝇=1/4×3/16=3/64。【小问3详析】F1长翅刚毛雄蝇基因型为AaXBYB和AaXbYB,可以与残翅截毛雌蝇(aaXbXb)杂交,若子代不论雌雄都为刚毛,则长翅刚毛雄蝇基因型为AaXBYB;若子代雌性中出现截毛,则长翅刚毛雄蝇基因型为AaXbYB。26.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从中高风险地区返程的人员都应主动进行相关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的不同、或隔离防控或配合治疗。回答下列问题:(1)新冠病毒检测。先将采集的鼻咽拭子放在含___________酶抑制剂和蛋白酶的RNA提取裂解液中进行处理,目的是防止样本RNA水解、并提高样本转运、检测阶段的安全性;然后以新冠病毒的单链RNA为模板,合成cDNA,再通过PCR技术扩增。设计PCR引物应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的核苷酸序列,目的是为了_________;同时需注意引物内部及两种引物之间不能存在___________的序列,避免引物通过折叠形成双链区或引物之间形成双链区,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除了核酸检测,还可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相应__________的指标变化。(2)如果返程人员检测结果为阴性.则需隔离防控。预防新冠肺炎最好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目前常用的疫苗是灭活疫苗和重组疫苗。科学家在制备灭活疫苗前,需要先对病毒进行分离和培养、其流程如下图所示。将采集到的病毒样本进行梯度稀释时、须用___________吸取100μL的病毒样本。稀释后,④号试管中病毒浓度是样本的___________倍。根据病毒的特征,A培养体系中必须含有____________,病毒才能繁殖。然后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毒杀死,使其失去致病力而保留抗原性.从而制得灭活疫苗。科学家在制备重组腺病毒疫苗时,首先将腺病毒的复制基因敲除.然后再将以新冠病毒的____________基因为模板合成的cDNA插入腺病毒基因组中,构建重组腺病毒。上述腺病毒的作用是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____________,使目的基因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产生特异的病毒抗原蛋白,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3)如果返程人员检测结果为阳性且伴有较严重的新冠肺炎症状,医护人员拟用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先取免疫阳性小鼠的___________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并使其融合.然后逐步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与普通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的优点(答出2点),因此在治疗新冠肺炎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答案〗(1)①.RNA②.提高核酸检测的准确性③.碱基互补配对④.抗体(2)①.微量移液器(或移液器或移液枪)②.10-4③.活细胞/病毒的宿主细胞/动物细胞④.抗原⑤.载体(3)①.B淋巴细胞/脾细胞/浆细胞②.纯度高、可大量制备〖祥解〗基因工程的步骤有目的基因的筛选与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小问1详析】新冠病毒为RNA病毒,遗传物质为RNA,防止样本RNA水解、并提高样本转运、检测阶段的安全性,需将采集的鼻咽拭子放在含RNA酶抑制剂和蛋白酶的RNA提取裂解液中进行处理。为提高核酸检测的准确性设计PCR引物应依据新冠病毒RNA中特异性强、稳定性高的核苷酸序列;同时需注意引物内部及两种引物之间不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的序列,避免引物通过折叠形成双链区或引物之间形成双链区。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除了核酸检测,还可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指标变化。【小问2详析】将采集到的病毒样本进行梯度稀释时、须用微量移液器(或移液器或移液枪)吸取100μL的病毒样本。由图可知从样本中吸取100μL加到900μL稀释液的①号试管中病毒被稀释10倍,依次类推,②号试管中病毒被稀释102倍,③号试管中病毒被稀释103倍,④号试管病毒被稀释104倍,因此④号试管中病毒浓度是样本的10-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因此A培养体系中必须含有活细胞病毒才能繁殖。腺病毒会侵染人体细胞,制备重组腺病毒疫苗时,需将腺病毒的复制基因敲除.然后再将以新冠病毒的抗原基因为模板合成的cDNA插入腺病毒基因组中,构建重组腺病毒。腺病毒的作用是作为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载体,使目的基因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产生特异的病毒抗原蛋白,从而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小问3详析】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先取免疫阳性小鼠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培养并使其融合.然后逐步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具有纯度高、可大量制等优点。27.柿子在成熟过程中会逐渐变软,颜色由黄变红,口感变甜。某生物兴趣小组到柿子种植基地开展研学活动,欲研究乙烯对果实催熟的作用,提出以下实验思路:①采摘若干未成熟的黄果皮柿子均分为甲、乙两组,甲组用清水浸泡1~2分钟,乙组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溶液浸泡相同时长,然后分别静置;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柿子的红.色果皮面积、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城﹔并记录;③对每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请回答:(1)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设计一个坐标系,绘制实验组的红色果皮面积、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曲线图)(2)分析与讨论:①实验中用乙烯利替代乙烯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对照组柿子的成熟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受乙烯影响,因为____________。②为了进一步验证乙烯利的催熟作用,在上述分组的基础上增设丙组,该组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③乙烯浓度和果实储存方式(放置在密封透明袋或遮光木箱)都会影响柿子的成熟速度。若要研究柿子快速成熟的方法,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答案〗(1)(2)①乙烯利可分解产生乙烯会对照组柿子本身会产生乙烯②.用一定浓度乙烯合成抑制剂浸泡③.设置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每种浓度喷施后进行不同方式的储存,比较不同组合柿子成熟所需的时间〖祥解〗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工业品为液体。当溶液pH<3.5时,它比较稳定;但随着溶液pH升高,它会分解释放出乙烯。乙烯对水果有催熟作用,还可以进一步诱导水果自身产生乙烯,加速水果成熟。【小问1详析】柿子在成熟过程中会逐渐变软,颜色由黄变红,口感变甜。乙烯对果实有催熟作用,乙烯利可分解产生乙烯,因此用乙烯利溶液对黄果皮柿子进行浸泡,随着时间的延长,果皮颜色由黄变红,淀粉分解为还原糖,淀粉含量降低,还原糖含量升高,口感变甜。实验结果曲线图见〖答案〗。【小问2详析】乙烯利可分解产生乙烯,因此实验中用可乙烯利替代乙烯,对照组柿子的成熟会受到乙烯的影响,因为柿子本身也会产生乙烯。为了进一步验证乙烯利的催熟作用,在上述分组的基础上增设丙组,丙组中柿子可用一定浓度乙烯合成抑制剂浸泡,若相同时间丙组柿子成熟程度小于甲组,则可证明乙烯利的催熟作用。乙烯浓度和果实储存方式(放置在密封透明袋或遮光木箱)都会影响柿子的成熟速度。因此可设置不同浓度的乙烯利溶液,每种浓度喷施后进行不同方式的储存,比较不同组合柿子成熟所需的时间,可探究柿子快速成熟的方法。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评估试题一、选择题1.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中,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的是()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成分〖答案〗A〖祥解〗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吉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详析】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绿色植物可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因此,在生态系统中能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是生产者,A正确。故选A。2.用电高峰期限电停产的主要原因是煤炭涨价造成的电力紧缺和碳中和、碳达标带来的能耗双控。下列对于解决能源供应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叙述最合理的是()A.加大化石燃料开采以提高火力发电比例B.开发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C.火力发电与全球气候变暖无直接关系D.提倡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弥补供电不足〖答案〗B〖祥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详析】A、加大化石燃料开采,会导致排放碳增大,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核碳达标,A错误;B、开发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降低碳排放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B正确;C、火力发电增大了碳的排放量,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C错误;D、柴油发电机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也会引起其他环境问题,不利于实现碳中和,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基因产品都存在安全性问题B.世界范围内应局部禁止生物武器C.试管婴儿属于生殖性克隆人D.中国政府支持治疗性克隆〖答案〗D〖祥解〗1、我国政府一再重申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实验。2、2010年,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重申支持《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的宗旨和目标,全面、严格履行公约义务,支持不断加强公约的约束力,并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生物武器等各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详析】A、转基因产品并不是都存在安全性问题,A错误;B、生物武器致病能力强、攻击范围广,世界范围内应全面禁止生物武器,B错误;C、试管婴儿属于胚胎工程,先进行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再进行胚胎移植,不是生殖性克隆人,C错误;D、中国政府禁止生殖性克隆,支持治疗性克隆,D正确。故选D。4.下列关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可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B.均可形成溶酶体C.均由膜囊和管状的腔组成D.表面都附着有核糖体〖答案〗A〖祥解〗内质网是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合成、加工场所和运输通道;高尔基体主要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详析】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是具膜结构,可以形成囊泡运输物质,A正确;B、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B错误;C、内质网由膜囊和管状的腔组成,C错误;D、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D错误。故选A。5.人成熟红细胞和肝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衰老过程中,核体积增大、核膜向内折叠B.红细胞成熟后开始转录凋亡基因,启动凋亡过程C.肝细胞癌变后形态改变,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肝细胞和红细胞的差异与其含有特定的基因有关〖答案〗C〖祥解〗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3、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只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详析】A、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A错误;B、人的红细胞发育成熟后,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因此细胞中不含基因,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说明人的红细胞在发育成熟前就已经启动了凋亡基因,B错误;C、正常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会变成癌细胞,肝细胞癌变后形态改变,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正确;D、肝细胞和红细胞(成熟之前)中的基因相同,肝细胞与红细胞的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D错误。故选C。6.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某些变化对人体内环境稳态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水肿B.到达高原地区会导致血压上升C.剧烈运动会导致血浆pH急剧下降D.花粉过敏会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答案〗C〖祥解〗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析】A、营养不良,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增多,形成组织水肿,影响人体内环境稳态,A正确;B、到达高原地区,由于氧气浓度的下降(导致血浆中的氧气浓度也下降),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高原反应的症状,影响人体内环境稳态,B正确;C、剧烈运动后产生大量的乳酸,由于缓冲物质的缓冲作用,不会导致血浆pH明显下降,C错误;D、花粉过敏会导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到组织液中,使水分积累在细胞间隙,从而导致组织水肿,影响人体内环境稳态,D正确。故选C。7.利用传统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时通常进行密封处理,下列密封处理的作用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果酒制作时有利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B.果醋制作时有利于醋酸杆菌进行果醋发酵C.酸奶制作时有利于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D.泡菜制作时有利于乳酸菌进行乳酸发酵〖答案〗B〖祥解〗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酵母菌的繁殖,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可产生醋酸;乳酸菌是厌氧菌,需要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乳酸。详析】A、酵母菌无氧条件下可以产生酒精,因此果酒制作时密封处理有利于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A正确;B、醋酸杆菌是好氧细菌,需要在氧气充足条件下发酵,不能进行密封处理,B错误;CD、制作酸奶和泡菜时利用乳酸菌发酵,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乳酸菌发酵时需要密闭处理创造无氧环境,CD正确。故选B。8.下列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染色后要先洗浮色再观察B.在“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中,解离后要先漂洗再染色C.在“DNA的相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离心后要先沉淀再鉴定D.在“PCR扩增DNA片段”实验中,变性后要先升温后降温〖答案〗D〖祥解〗利用PCR可以在体外进行DNA片段的扩增。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调节温度来控制DNA双链的解聚与结合。【详析】A、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实验中,先用苏丹Ⅲ染液染色,再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再用显微镜观察,A正确;B、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着色,而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的混合液,呈酸性,因此在“制作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中,解离后要先漂洗再染色,B正确;C、在“DNA的相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离心后要先沉淀,弃去上清液,将管底的沉淀物(粗提取的DNA)晾干,再用二苯胺试剂鉴定,C正确;D、在“PCR扩增DNA片段”实验中,变性后DNA解旋为单链,先降温到50℃左右时引物与模板链结合,再升温到72℃时子链开始延伸,D错误。故选D。9.下图是利用某生态系统在某一特定时刻统计的相关数据建构的生态金字塔,图中C1、C2代表不同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金字塔呈下宽上窄的正金字塔形B.图中的次级生产者为C1、C2和分解者C.图中C1到C2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D.图中反映的是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关系〖答案〗C〖祥解〗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的途径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通常为10%~20%之间,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100%。【详析】AD、根据该金字塔中各种生物数据的相关单位,是生物量金字塔,图中反映的是各营养级之间的生物量关系,因为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生物量金字塔通常都是上窄下宽的正金字塔形,AD正确;B、异养型的生物都属于次级生产者,C1、C2分别是初级、次级消费者,故C1、C2和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B正确;C、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图示为生物量金字塔,其中数据不能用于计算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故选C。10.下图表示进行有性生殖的某种二倍体动物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的两种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B.都会改变DNA的碱基序列C.都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祥解〗左图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为基因重组,右图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为易位。【详析】A、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染色体变异,不能观察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左图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为基因重组,右图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为易位,因此仅左图变异类型在显微镜下不可见,A错误;B、易位、基因重组,均可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因此均会改变DNA分子中碱基序列,B正确;C、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错误;D、左图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为基因重组,右图是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D错误。故选B。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研究发现,某些特定的行为和生活经历能够被遗传。如给线虫喂食某种细菌,它们的体型就会变得又小又圆。而这些线虫的后代即使从不接触该种细菌,这种体型上的变化仍然可以持续,甚至到第40代。11.线虫后代体型出现上述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A.亲代线虫的遗传信息发生了变化B.亲代线虫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C.线虫后代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D.线虫后代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12.下列现象中,与上述实例相似的是()A.母亲在妊娠期过量饮酒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B.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的现象C.小鼠闻到使它们父辈产生恐惧感的气味时,也会表现出恐惧D.用药物处理亲代果蝇使其基因改变,子代果蝇也表现出与亲代一样的变化〖答案〗11.B12.C〖祥解〗表观遗传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11题详析】线虫喂食某种细菌(食物),它们的体型就会变得又小又圆,而且这些线虫的后代即使从不接触该种细菌,这种体型上的变化仍然可以持续,甚至到第40代,说明亲代线虫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属于表观遗传,其遗传信息没有发生变化。故线虫后代体型出现上述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亲代线虫的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B符合题意。故选B。【12题详析】A、上述实例属于表观遗传,母亲在妊娠期过量饮酒导致胎儿大脑发育异常,与遗传无关,A不符合题意;B、高茎豌豆自交产生的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的现象,是等位基因发生分离的结果,不是表观遗传,B不符合题意;C、小鼠闻到使它们父辈产生恐惧感的气味时,也会表现出恐惧,说明恐惧记忆能被遗传,遗传信息没有改变,属于表观遗传,C符合题意;D、用药物处理亲代果蝇使其基因改变,子代果蝇也表现出与亲代一样的变化,这是用药物处理导致遗传物质改变,不是表观遗传,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人体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有多种免疫细胞参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受到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C.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D.二次接种可使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答案〗D〖祥解〗1、体液免疫过程为: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抗体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和呈递给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悔增殖、分化产生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相应的靶细胞密切接触,进而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出来,此时体液中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细胞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详析】A、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T淋巴细胞既可参与细胞免疫,也可参与体液免疫,A正确;B、受到抗原刺激后的B淋巴细胞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正确;C、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最终呈递给B细胞,故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作用,C正确;D、二次接种可使人体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由于是相同种类的疫苗(抗原),因此,二次接种可使人体产生更多相同种类(不是更多种类)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D错误。故选D。14.秸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培养酵母菌并探究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适量增加甲瓶中的酵母菌数量,可以提高乙醇的最大产量B.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情况C.乙瓶的溶液颜色由蓝变黄,说明酵母菌呼吸产生了CO₂D.乙瓶中的CO₂来自酵母菌的需氧呼吸〖答案〗C〖祥解〗图示为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培养酵母菌并研究其细胞呼吸过程的模式图,图示模拟的是酵母菌无氧呼吸,其中溴麝香草酚蓝可检测二氧化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原理是:(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2)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或澄清石灰水鉴定,因为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可用重铬酸钾鉴定,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详析】A、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能加快乙醇产生的速率,而乙醇最大产量由反应底物(纤维素水解液)的多少决定,A错误;B、用重铬酸钾检测酒精时,应该待实验结束后从甲瓶取出部分液体进行鉴定,B错误;C、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乙瓶的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正确;D、图示模拟的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乙瓶中的CO2来自酵母菌的无氧呼吸,D错误。故选C。15.将装有等量萤火虫发光器粉末的试管编号为A、B,加水后试管发出荧光,15分钟后荧光消失。随后在试管A中加入ATP溶液,在试管B中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结果试管A发出荧光,试管B无荧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萤火虫发光的实质是通过细胞呼吸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B.加水后试管A、B发出荧光是因为水为发光器粉末的发光提供能量C.试管B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仍无荧光,表明葡萄糖不是萤火虫的能源物质D.试管A加入ATP溶液后荧光再次出现,表明ATP能为粉末发出荧光提供能量〖答案〗D〖祥解〗萤火虫尾部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详析】A、萤火虫发光的实质是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ATP中的能量转化成了光能,A错误;B、实验中第一次发出荧光,是因为发光器粉末中的含有少量的ATP、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B错误;C、根据题干“待荧光消失后,向A试管加入ATP溶液,B试管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结果A试管发出荧光,B试管不发出荧光”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但不能说葡萄糖不是萤火虫的能源物质,C错误;D、“待荧光消失后,向A试管加入ATP溶液,B试管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结果A试管发出荧光,B试管不发出荧光”说明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荧光素在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ATP中的能量转化成了光能,表明ATP能为粉末发出荧光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D。16.当环境温度发生较大变化时,机体会通过一定的调节机制来维持稳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炎热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基础代谢率增强B.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增多,散热量大于产热量C.受到寒冷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D.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产生冷觉,骨骼肌和肝脏产热增多〖答案〗C〖祥解〗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析】A、炎热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基础代谢率减弱,产热减少,A错误;B、炎热环境中,汗液分泌增多,散热增多,但人体是恒温动物,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B错误;C、受到寒冷刺激时,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产热增多,C正确;D、冷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D错误。故选C。17.为了进一步检验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2P、35S标记T₂噬菌体,然后将大肠杆菌和被标记的噬菌体置于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进行搅拌、离心,并进行放射性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搅拌不充分导致沉淀物的放射性降低B.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培养时间过短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C.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噬菌体需先在含32P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D.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只有少数子代噬菌体能检测出放射性〖答案〗D〖祥解〗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培养时间过短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因为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后与细菌分开,再经过离心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培养时间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而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详析】A、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搅拌不充分导致一部分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而分布于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的放射性升高,A错误;B、在35S标记的实验组中,培养时间过短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因为35S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后与细菌分开,再经过离心分布在上清液中,因此培养时间不会影响上清液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而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沉淀物中出现少量放射性,B错误;C、噬菌体为细菌病毒,依赖于活细胞生存,故无法用培养液培养噬菌体,C错误;D、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只有亲代噬菌体的DNA的两条链带上放射性,而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体内的P是不带放射性的,噬菌体的子代DNA的复制是以自身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的P为原料合成的,故在32P标记的实验组中,只有少数子代噬菌体能检测出放射性,D正确。故选D。18.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B.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织叶蛾选择摄食内部叶片的目的是防止取食有强毒素的部分D.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D〖祥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析】A、经紫外线照射后,乌凤蝶发生变异,乌凤蝶中存在对香豆素降解能力强和降解能力弱的个体,香豆素可将降解能力强的个体选择并保存下来(即适应环境就保留下来并遗传给后代),故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A正确;B、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因此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正确;C、某植物叶片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内部叶片接触到紫外线更少,香豆素含量较少,织叶蛾选择摄食内部叶片的目的是防止取食有强毒素的部分,C正确;D、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