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复习分析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复习分析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复习分析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复习分析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复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近现代复习分析社会史观

社会史观是侧重于关注社会民众的生活与观念,关注社会组织、社会运动、妇女儿童、家庭风俗、人口迁移、自然灾害、社会危机、阶级阶层、贫困化、城市化、人口与就业等主题。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历史。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注重分析研究广义的社会问题包括政治、经济、文化问题所有问题,包括社会变迁史、社会日常生活史、社会习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进化和人口流动史、社会保障史、人与环境关系史等等,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和阶段性特点。通史复习:大阶段进行

中国近代史时序

晚清政府(1840---1912)

北洋军阀(1912---1927)

国民政府(1927---1949)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专制和军阀分裂)新文化运动(1915)和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国民革命运动发展和失败(1924---1927)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s)“两半”社会的形成和近代探索(1860--190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覆亡(1901—1911)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中华民族抗日战争(1937---1945)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中国近代史阶段划分整体时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01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1901——1919年)18401919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1919年)与中共成立(1921年)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1949年)领导: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任务:反封建和反侵略;追求社会民主和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主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近代史框架千年变局

——两次鸦片战争与中国社会的变化传统力量的应对与新生力量的出现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危机、变法与革命——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旗帜下的继续革命——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传统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分野——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国共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第七单元

千年变局——两次鸦片战争(1840-1860)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07五月20248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的变革与转型

——两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中国近代化的孕育与起步

(1840-1860、70s)千年变局与中国社会的应对(19世纪40年代——60、70年代)[世界背景]:工业革命使列强加紧全球扩张,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工业革命→列强实力增强,依靠(强大军事+廉价商品)都推行对外侵略的政策,为商品生产开路(市场、原料)。2.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蓬勃发展。3.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9

第六单元千年变局与中国社会的应对【阶段特征】

:列强侵略使中国社会剧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一、政治:⒈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考点: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⒉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不断增强(考点:太平天国运动)。二、经济(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⒈自然经济日益解体;⒉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化;⒊民族资本主义产生;⒋近代工业体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三、思想(考点:新思想的萌发;选修I戊戌变法)⒈开始向西方学习;⒉民主思想逐步产生。四、外交:闭关锁国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中国被迫日益对外开放。政治上一方面,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开始向近代化迈进思想上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要求逐渐成为主流思想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阶段特征】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鸦片战争前的英国与中国比较表中国英国经济政治外交军事科技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政治腐败

君主立宪制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闭关锁国殖民扩张装备陈旧落后坚船利炮近代自然科学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用多元史观、以新的视角,审视和解读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例如: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分析:从革命史观——

从现代化史观—

从全球史观——

从文明史观——它是西方列强侵华史,又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它是中国和世界的联系史,是中国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的历史它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化工业文明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历史。它是一部走向近代化的历史13第七单元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确立和新生力量的抗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前)世界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开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争夺殖民地和霸权矛盾尖锐。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2.列强加紧瓜分世界,为商品生产、资本输出开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3.列强争夺世界霸权、分割世界殖民地的斗争空前激烈,一战爆发。4.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政治上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经济上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思想上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社会生活上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摧残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社会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第八单元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1923)结合即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异同提出中国现代化的新目标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抗争:国民革命探索:统一战线、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

国民党新军阀取代北洋旧军阀的统治,建立一党专制。

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从参加革命到独立领导革命,从右倾转向左倾,从幼稚转向成熟;革命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扩大侵华,国共两党由武装对峙逐步走向合作,中国革命逐步由内战转向对外的民族战争。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一对主要矛盾(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相持、反攻)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与民族复兴探索:三三制、普选制、民主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理论抗争:全民族抗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国民党:反共反人民,发动内战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战争进程。探索:论人民民主专政、第三条道路形成及破产、新政协民主革命历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义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到无产阶级领导由向美国学习到向苏联学习由城市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由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由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

中国现代史线索

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八字方针、论十大关系、人民内部矛盾等)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必修三P87)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政治、经济)、开放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978---)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和文化大革命(1956---1976)朝代政治经济思想科技和文化、教育外交过渡时期(1949—1956)巩固政权恢复经济毛泽东思想三大政治制度一五计划三大改造探索时期(1956—1976)左倾错误三面红旗

十年文革文革经济新时期(1978—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

改革开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现代史(共和国)知识归类和联系07五月202422

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第一阶段过渡时期(1949—1956年)

国际情况:1.第三次科技革命(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50年代初——70年代初)(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两大阵营对峙(1)欧洲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2)亚洲热战:法国入侵越南;美国入侵朝鲜。(3)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07五月2024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10-1956年整体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成功完成三大改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艰苦创业的时期。也是巩固无产阶级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阶段特征政治:新中国建立并巩固了政权,完成两个转变(社会主义/工业化);建立了政协、人大、民族区域自治等重大政治制度。经济:恢复发展经济,并完成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外交: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开拓外交事业新局面其他:教育/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方面向新社会转变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07五月202424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

《共同纲领》1949年07五月202425

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20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1966年)文革十年(1966年—1976年)国际情况:冷战的美苏争霸时代:1.50年代中后期,美苏争霸开始,美国优势;

60年代末,美国转攻为守,苏联转守为攻。2.资本主义经济:由大发展转到70年代后的“滞胀”状态3.第三世界崛起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956——1976)本阶段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总体来讲是成功与失误并存。政治上,民主法制建设有些成就但有巨大曲折。“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空前践踏。经济上,成绩显著,失误较多;一五计划成就巨大,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十年探索有成功也有失误;“文革”时期,经济遭劫难。科技教育上,成就巨大,也有不足,受政治影响较大。外交上,成就显著。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07五月20242607五月202427国际情况:1.西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一体化趋势增强2.90年代两极格局解体,出现多极化趋势3.社会主义运动曲折发展4.世界殖民体系崩溃,亚洲一些国家抓住机遇,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近代现代史复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07五月20242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纠正“左”倾错误,从中国国情出发,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随着改革开放应运而生并发展、完善。1976——1978年,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8——1982年,拨乱反正,伟大转折,农村改革1982——1987年,城市企业改革全面展开1987——1992年,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强调四项基本原则1992——1997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1997年后,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效原因:思想路线、工作重心、改革实质、面向世界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农业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农民所有,自主经营土地公有使用经营归农民土地公有经营使用归集体土地公有,经营使用归集体1953195619581978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4分)范例: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旧有管理体制,促进经济发展。你能看出什么???原因、原状况(要破旧);(要立新)新方法及作用——后期的调整:政治配套及效果。不是简单地原因、情况和结果。

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点: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增强企业活力(主要从破旧方面讲);确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从立新方面讲)(4分)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要点:赋予特区较大经济管理权限(这是特区的主要特征),改革旧有经济体制;吸收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三点最为全面,答对三点给2分,答对二点给1分)。(4分)为全国提供经验,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请看这位学生?分。来自哪里。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