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 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 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 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 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 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九年级第三单元《儒林外史》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儒林外史》导读课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相关知识,整体把握全书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感知作者的情感态度。

3、体会作品犀利的讽刺手法,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1、分析正面人物,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和理想信念。

2、剖析讽刺手法,感知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深入感知讽刺艺术的表现手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通读全书,对重点章节进行针对性批注。

0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

师:读完《儒林外史》,你对这本书了解多少?

引导学生从作者、时代、创作背景、作品内容、艺术风格等方面发言,帮助学生梳理文学常识。

教师归纳:《儒林外史》是由清代康熙、雍正年间的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本小说,通过对儒林人物乃至整个社会的描摹,深刻批判封建科举八股制度,是中国四大谴责小说之一。

设计目的: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相关知识,总结和梳理相关知识点,避免面面俱到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发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梳理线索,回忆全书内容

提问:快速浏览全书,以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为序,完成填空。

屏显:

(王冕)——周进——(范进)——张静斋——(汤奉)——严贡生——(严监生)——荀玫——(王惠)——蘧公孙——二娄——(杨执中)——鲁编修——权勿用——马二先生——(匡超人)——牛布衣——牛浦郎——(鲍文卿)——鲍廷玺——杜慎卿——(杜少卿)——庄绍光——(虞育德)——郭孝子——(萧云仙)——沈琼枝——汤总镇——余氏兄弟——(王玉辉)——凤四老爹——陈木南——(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

学生浏览全书,通过填空回顾内容。

教师提示内容衔接的事件,激活学生的记忆,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把握全书内容。

活动:如果为了方便联系,以上人物将根据各自的喜好,成立不同的微信群。如果你负责管理其中一个群,你将为这个群取什么群名?你打算拉哪些人入群?请你设计100字以内的群公告,详细说明该群的特色。

设计目的:此环节引导学生快速回顾全书内容,以人物为序进行梳理,然后引导学生对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对人物进行分类,可以根据人物品行进行分类,如“真名士群"、“斗方名士群”、“贪官污吏群”,可以把书中的聚集活动作为标准,成立“莺脰湖诗会群”、“莫愁湖诗会群"、“泰伯祠祭祀大典筹委会”,可以将某个人物作为中心,成立“娄氏兄弟亲友团"、“杜少卿好友群”等。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纵向分析,从而全面了解人物形象。

三、梳理线索,回忆全书内容

提问:虽然这是一部讽刺、谴责小说,但书中也有正面人物的存在。很多同学会投杜少卿一票,能说说你的理由吗?请游览31回至34回,概括能表现杜少卿真名士风范的事件。

学生跳读,快速概括事件。

屏显:

悉心照顾家中老仆娄老爹

资助杨裁缝筹办母亲丧事

赞助鲍廷玺成立戏班

携妻子游山玩水

装病拒绝朝廷征辟,远离官场

捐款建造泰伯祠

斥责纳妾为“最伤天理"

活动:鉴于以上突出表现,杜少卿先生当选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你作为颁奖活动组织者,请设计颁奖词,150字以内。

屏显:

他装病逃避官场,体现出对科举八股的厌恶;他对老仆人关怀倍至,彰显以诚待人的高风亮节;他在身边的人遭遇经济危机时,解囊相助;他大胆痛斥纳妾陋习,宣扬男女平等,体现出高尚的人文情怀。他就是用行动和精神感动中国的真名士——杜少卿!

教师小结:读懂一个人物,不仅要观其行,还要识其人,从不同方面去了解,才能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

设计目的:通过对杜少卿这个人物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赏析小说人物的具体方法:概括事件,品评性格。这个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写颁奖词,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获得理性思维的提升。

四、解析反面人物,品味讽刺手法

提问:这是一部谴责、讽刺小说,作者用大量笔墨刻画了许多反面人物。其中有一个人物很特殊,作者详细叙述了这个人由纯朴到虚伪、从善良到邪恶的全过程,集中体现了八股取士制度对读书的戕害。这个人是匡迥匡超人。

请大家在目录中找出跟匡超人有关的回目,圈出对匡超人的称呼,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深意。

屏显:

十五回:葬神仙马秀才送丧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十六回:大柳庄孝子事亲乐清县贤宰爱士

十七回:匡秀才重游旧地赵医生高踞诗坛

十八回:约诗会名士携匡二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十九回:匡超人幸得良朋潘自业横遭祸事

二十回:匡超人高兴长安道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匡童生——孝子——匡秀才——匡二——匡超人"

学生自由发言。

归纳:成长史=堕落史

教师小结:“童生”和“孝子"阶段的匡超人淳朴善良,孝敬父母,本分老实,勤奋刻苦,但是成为“秀才”后,沾染了读书人的习气,就变得虚伪自私、唯利是图,甚至跟市井恶棍潘三勾结,做违法乱纪的事,代人考试,瞒婚再娶,最终堕落成所谓的“名士”,令人不齿。

活动:跳读15回至20回,思考作者在刻画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时,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能不能举例说明。

屏显:

提示:强烈鲜明的对比、真切传神的细节、夸大变形的夸张、笔调沉稳的白描,都是讽刺艺术最常用的手法,你能从对匡超人的描述中感受讽刺艺术吗?

书中哪些人物或者细节运用了这些讽刺手法?

归纳:鲁迅评价《儒林外史》的艺术成就:“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在书中,讽刺手法的广泛运用,让小说的艺术成就得到全面的彰显,范进中举发疯,胡屠户的一个巴掌,严监生的两根手指,杨执中避而不见,权勿用白衣入城,张铁臂人头大会,牛浦郎盗世欺名,万雪斋隐瞒出身,王玉辉劝女殉夫,都是作者精彩的讽刺手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成就了这一部不朽的讽刺小说。希望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再去阅读《儒林外史》,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设计目的:匡超人这个形象在全书中非常特殊,跟狡黠市侩的牛浦郞、吝啬成性的严监生、追名逐利的蘧公孙相比,作者详细介绍匡超人变质的过程,向读者阐述一个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