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 母鸡 名师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 母鸡 名师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 母鸡 名师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 母鸡 名师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4 母鸡 名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母鸡【课前解析】关注作者语言特点:《母鸡》也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一贯的语言严谨、善用口语,读起来倍感亲切。老舍先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细致生动地描绘生活场景,母鸡的形象便跃然其中:像文中写到母鸡如何保护小鸡雏们的安全、耐心地教小鸡雏学习“啄食、掘地、洗澡”的生活本领等,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表现母鸡慈爱与责任。本课语言平白晓畅,富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什么理由,讨厌!”这样的语言就像作者和读者聊家常,通俗亲切。看似作者的语言表达散淡随意,其实都经过了作者的斟字酌句,只有反复品读才会体味到几经锤炼的文字所呈现的表现力。如“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其描写的形态生动可爱,无一生僻难懂处。关注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变化:本文共10个自然段,结构清晰。可引导学生学会摘句梳理文章脉络。课文第4自然段“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起过渡作用,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发生转折,由此,课文分为前后两部分。课文中有两句话直接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句在第1自然段开篇“我一向讨厌母鸡。”另一句在最后一自然段“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中间部分就是缘由——作者把这前后变化的所观所感娓娓道来,细致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在探究原因的相关段落处,可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批注,读思结合。关注课文的插图:本课图文相衬。插图将母鸡和小鸡雏的外形、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有利于学生结合文字描述,具体感知母鸡的形象特点。关注《猫》与《母鸡》的比较阅读:本课和《猫》的作者均是老舍先生。从两篇课文的结构、语言、情感表达等方面比较,可指导学生自主阅读,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再汇总。在结构方面,两篇课文的条理清晰,都运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在语言方面,相同之处,都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都通过小事体现动物特点;不同之处,《猫》明贬实褒,《母鸡》欲扬先抑。在情感表达方面,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诚的喜爱和赞美;不同之处,《猫》通篇表达对猫的喜爱,视猫为“孩童”,语带宠爱;《母鸡》则写出了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前后强烈对比,转化为敬意之后,更加深了对母爱的赞美。【教学目标】1.认识“疙、瘩”等10个会认字,读准其中的多音字“恶”字,正确书写“讨、厌”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2.默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探究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的原因。3.感受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4.比较本文与《猫》在表达上的异同,体会老舍先生语言风格。【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语句,探究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的变化的原因。【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疙、瘩”等10个会认字,读准其中的多音字“恶”字,正确书写“讨、厌”等15个会写字,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等10个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对母鸡的前后态度,梳理出文章脉络。3.读懂课文内容,通过品读对母鸡叫声的描写,感受老舍讨厌母鸡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习字词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猫》这篇课文,认识了作家老舍。我们阅读课本第53页“资料袋”,了解老舍先生的作品与成就。出示课件1:2.教师提问:这样杰出的语言大师,把猫当孩子似的宠爱,那他眼中的母鸡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又会怎么写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母鸡》。板书:(母鸡作者:老舍)3.学生读课题及作者。(设计意图:学生学完上一课《猫》之后,对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有了初步感知。此环节,先运用课后资料袋中对老舍先生的简介,让学生了解老舍先生的成就,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4.初读课文,检查字词预习情况。(1)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读互听,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出示课件3:(3)教师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小组轮读,全班随机点读。(4)重点认识多音字“恶”。教师出示关于多音字“恶”的句子,引导学生在句子中辨析语音及语义。出示课件4:(设计意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在句子里学习多音字,既能区别识记读音,又可理解字音义的联系——读音不同呈现的字义不同。)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5:5.教师指定小组轮读,教师随机指认生字,全班抢读。6.教师引导: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7.小组交流,教师巡视点拨。预设1:按字的结构进行分类认识。本课出现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的字类。预设2:可以旧字换部件变成新字。比如姑字换偏旁“口”变成咕。预设3:观察难记字的重点笔画,标注出来,便于复习时检读,比如“戒”字的最一笔“撇”可用红笔圈注。8.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办法都有效。我们可以通过字的部件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式把旧字变新字。这也是形近字的归类识字的好方法。9.教师引导:有的同学还注意到字的重点笔画及走势,这样我们就能把字写正确、写好看。10.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孵戒”字。“孵”左右结构,左边是“卵”笔顺是: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点。右边的部分是个“爫+子”。“戒”半包围结构,和“戎”区别识记。(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指导学习生字新词时,主要引导学生运用以前掌握的方法自主记忆,逐步引导学生养成分析字形、归类识字、规范书写的好习惯。易错难写的生字,教师要重点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准确识记。)11.检查认读词语。出示课件9:12.小组合作轮读。13.教师引导学生按要求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结合课文内容说一句话。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点拨。全班分享。(设计意图:在认读词语方面,注重学生结合句子理解运用的能力,引导学生利用课文进行语言表达,疏通文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我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词语,现在请把它们送回到课文中,轻声读读课文吧。2.学生轻声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具体学情,适时点拨。3.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按屏幕要求默读课文。出示课件13:4.师生小结:从讨厌到不再讨厌,作者态度鲜明,可见中间部分便是作者前后态度的“佐证”了。5.教师过渡: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意识到文中的关键句对文章表达的作用。)6.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寻句分段。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出示课件14:7.教师追问:从讨厌到不敢再讨厌,转折点在哪?(你是怎么确定这样分段的?)预设:从课文第4自然段“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看出,这之前作者讨厌母鸡,这之后就发生了转变。8.教师小结:这个句子找得非常准确,这样的过渡,承上启下,还交代了转变态度的线索。同学们,在分析文章时,我们要善于找到这样的关键句。板书:(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转变))9.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第1~3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讨厌母鸡?10.教师提示:可以是书上的词语或句子,也可以是自己读后概括的语句。11.教师引导:因为母鸡嘎嘎乱叫且没完没了,有时候还无病呻吟,所以“我”讨厌母鸡。出示课件15:12.教师指名读句子,重点引导:你想到了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预设:无病生吟板书:(无病呻吟)13.教师追问: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再读。14.教师指导朗读:是呀,这叫声多惹人烦呀!学生齐读,带着对母鸡的讨厌的情绪表演朗读。15.教师小结:母鸡的叫声让人心烦,作者讨厌母鸡。还有别的原因吗?学生继续交流。16.教师引导:因为母鸡欺软怕硬,所以“我”讨厌母鸡。出示课件18:17.教师点拨:这只母鸡面对高大的公鸡,从不反抗,可是它却要去欺侮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它会欺负其他母鸡。读到这儿,你想说什么?预设:母鸡欺软怕硬。18.教师小结:这只母鸡,不但叫声烦人,而且欺软怕硬,实在让人讨厌。这也是作者讨厌它的原因之一。板书:(欺软怕硬)19.教师提示:因为母鸡拼命炫耀,所以“我”讨厌母鸡。出示课件19:预设:学生找出“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阅读时感受到这一句太夸张了!20.教师小结:这段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鸡爱炫耀的特点,突出了作者对它的讨厌。板书:(拼命炫耀)2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同样写叫声,作者在《猫》这一课中,却是这样描写的。出示课件20:22.学生对比朗读、小组交流朗读体会,教师巡视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关键词句所呈现出的情感,全班分享。23.教师小结:读到这儿,我们很认同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那为什么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它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会抓住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理清文章思路,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板书设计母鸡老舍无病呻吟一向讨厌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转变)不敢再讨厌四、课后作业一、读拼音,写汉字。tǎoyànhěndúchénɡjìjǐnɡjiè()()()()二、形近字组词侮()讨()雏()掘()海()付()雄()倔()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1.形容声音柔软轻细。()2.防敌袭击和侦察的警卫措施。是战斗保障的内容之一。()3.堤岸旁边的田地。()4.指令人厌恶恼恨及憎恶。()5.预先准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了解作者对母鸡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母爱的伟大。2.比较《母鸡》和《猫》写法的异同,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梳理了课文内容,了解了作者对母鸡前后不同的态度,一起分析了作者“一向讨厌”母鸡的原因。一起回顾:出示课件26:2.教师引导: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作者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预设:学生通过默读批注,找出相关语句与同桌交流,全班分享总结母鸡形象上的变化,初步感知母鸡对鸡雏的关爱,其“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形象,令作者肃然起敬。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教师引导:老舍先生用词精准,他描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我们读起来真是觉得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课后第2题)出示课件32:2.教师引导: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3.学生反馈、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体会:(1)体会“负责”。出示课件33:教师引导理解:a.母鸡总是挺着脖儿,这个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人什么呢?b.母鸡为什么要预备作战?它为什么还要到处看看?c.通过母鸡的一举一动,你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板书:(负责)(2)体会“慈爱”。出示课件35:教师引导理解:a.母鸡为什么要先啄一啄,又为什么要放下呢?b.母鸡为什么消瘦了?预设:母鸡为了它的儿女能吃饱,宁愿自己饿着。教师追问:你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板书:(慈爱)(3)体会“勇敢”。出示课件39:教师引导理解:a.为什么大公鸡会怕母鸡?b.哪个句子最能体现母鸡的勇敢?教师追问:“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一句中,“顶”是什么意思?母鸡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黄鼠狼发现后,首先就把它吃掉吗?预设:母鸡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板书:(勇敢)(4)体会“辛苦”。出示课件40:教师引导:母鸡为什么一天要教鸡雏们这么多次?预设:学生通过品读,交流感受,认识到母鸡非常有耐心地一遍遍的教,是为了儿女真正学会生活本领,可以独立生活。教师追问:你认为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板书:(辛苦)4.比较句子,体会情感。出示课件41:教师提问:结合之前母鸡照顾雏鸡时“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着重思考“不敢”一词所表达情感。教师追问:如何理解“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师生交流,明确: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升华为对母爱的尊敬。板书:(尊敬)4.教师过渡:因此,在课文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出示课件43:5.学生齐读,批注感受深刻的句子。6.教师追问:此时此刻,你还认为作者只是赞美母鸡吗?他还在赞美谁?7.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赞美伟大的母亲)(设计意图:此板块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给学生自主朗读感悟的空间,引导学生寻章断句,自己读懂课文,逐渐习得读思结合的阅读能力。以读为主,在读中悟,在读中体情,突破重难点。)三、对比阅读,了解写法1.教师引导:《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异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互助归纳异同:预设1:都有过渡句,结构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清晰明了。预设2:采用的都是总分构段。采用总分构段来表现小动物特点。预设3:都善于用口语,通过点滴小事生动具体描写动物形象,通俗易懂。预设4:《猫》直接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母鸡》由“讨厌”到“不敢讨厌”,欲扬先抑。2.小练笔:“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母子之情”为主题,描述一段话。(设计意图:抓住中心句“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感受,体会母爱的伟大。同时,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语言实践,使学生认识到,母鸡也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实现了课内外的迁移。)四、板书设计母鸡讨厌尊敬赞美负责慈爱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伟大的母亲伟大的母亲五、课后作业一、根据意思选填词语。如怨如诉颤颤巍巍趁其不备欺侮凄惨警戒1.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2.趁人不防备的时候。()3.凄凉悲惨。()二、下面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