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思政融合 21 古诗三首 凉州词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思政融合 21 古诗三首 凉州词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思政融合 21 古诗三首 凉州词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思政融合 21 古诗三首 凉州词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思政融合21古诗三首凉州词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思政融合教学设计凉州词

课时目标:

1.学习《凉州词》,结合注释弄懂诗词的大意,背诵诗文。

2.品读诗词,想象画面,说出自己的体会。

思政融合:在想象、诵读中感受到了戍边将士准备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走进塞外诗情。

1.学生齐背《出塞》,感受诗人浓烈的家国情怀。

2.简介边塞诗,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我们背诵的这首《出塞》是一首边塞诗。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后世称他们为“边塞诗人"。边塞诗的题材很丰富,有的描写边关自然风光,有的倾诉别离的思念,还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3.课件出示图片,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沙漠图片)你们看,边关沙漠,人烟稀少,这就是唐朝的边塞重镇——凉州,当地歌曲中夹杂少数民族的曲调,别具一格,人们称之为凉州词,许多诗人都喜欢为它填写新词并咏唱。(教师板书:《凉州词》)

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歌主题。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

重点指导:“葡萄”和“琵琶"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2.读通诗句,借助注释理解词意。字理识字:“催”:武力逼迫,强力敦促。指导书写“催"。

3.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关注戍边战士的壮举:为国征战沙场。

(字理识字既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又加强了对汉字文化的认识。主题感知确定了情感的基调和思政融合的目标。)

三、细品诗句,感悟战士壮志。

1.自由读诗句,感受边塞诗的地域特点。

(1)这是一首边塞诗,诗中的哪些事物具有边塞的地域性。

(2)学生交流,随机出示课件。

课件分别展示夜光杯和葡萄酒的图片。

①介绍:同学们,这就是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域胡人用白玉精制而成,因“光明夜照”得名。凉州往西就是新疆的吐鲁番,那里是盛产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地方。

②标红:琵琶,马上

教师介绍:西域人有骑在马上弹奏他们特有的琵琶以助兴的习俗。

③标红:沙场

教师引导:大唐盛世,国富民强,唯边疆不宁,塞外变成了战场。这也成为了边塞的常态化的生活场景。

(3)齐读全诗,小结:边塞诗的特点之一就是地域特点明显。

(地域风情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诗歌的文字中探究发现地域特点、民风民情是增进民族团结及民族文化的加强,德育在探究发现中与语言学习相融合。)

2.这首诗描写了将士们边塞生活的哪两个场景?

(1)出示第一句:葡萄美酒夜光杯

①引导想象“欢聚场面":读着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你仿佛听到什么?又想到什么?(在一个宽大的帐篷内,一群将士们聚在一起,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碰杯声、欢笑声、劝酒声,多么欢快的气氛啊!)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场面的盛大和气氛的欢乐。

(2)出示第二句:“欲饮琵琶马上催"。

①引导想象:将士们刚要举杯豪饮时,什么声音传来了?这急促的琵琶声在催促什么?

预设:快尽兴畅饮;快喝,喝完了要奔赴战场。

②指导朗读:听,琵琶声在催,此刻,军旗猎猎,战马嘶鸣,出征在即。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3)出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①引出诗句:这样的盛宴,这样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②引导想象“战争场景”:一旦战争来临会是怎样的场景?(播放视频)

骑兵呼啸而出,两军身披盔甲,长剑铿锵飞舞,长矛铺天盖地飞出,喊杀声震天动地,战场上尘土飞扬。

这样的场景是每一个戍边战士实现报效国家壮志的阵地,也是他们驻守这里的目的:赶走外来的侵略者,守住一方百姓的安宁。

所以,便有了“醉卧沙场"的从容:怕什么,醉就醉吧,醉卧沙场,不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吗?——指导朗读,读出潇洒从容。

③对比体会:把最后一行诗换成:古来征战无人回。

醉卧沙场,奋力与敌人厮杀,然而,从古至今,有几个人能在战场上活着回来?潇洒中带着心酸,带着悲壮指导读好反问句。

④师生互动:这样的场景,你会笑吗?你敢笑吗?你能笑吗?为什么?

因为:---自古以来边关烽火难息,多少将士血洒疆场!----多少母亲失去儿子,悲凉无比。----将士们奔赴沙场,将生死置之度外。

(2)引导发现:前两行诗和后两行诗场景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描写了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两个截然相反的生活状况的画面,情感的舍与不舍的交互穿插。)

(5)指导诵读全诗:尽管有那样多的将士们战死沙场,但仍然有无数的热血男儿们奔赴边关戍边、前仆后继,这是为什么?

为国戍边,死得其所!(全班齐读全诗)

(从“这首诗描写了将士们边塞生活的哪两个场景?”这个问题整体把握诗词的内容,切入对诗词情感的体悟。画面想象增强了情感的厚度,对比体会发现了情感表达的秘密,深情诵读感悟了爱国的情感,德育与在对诗词的深度解读中融合在一起。)

四、拓展阅读,凝练边塞诗情。

1.总结全诗,回归整体。

《凉州词》短短四行,二十八个字,两个生活场景的对比,两种情感的穿插,两种句式的交互,让我们仿佛闻到了醉人的美酒香味,看到了将士们醉卧沙场的那份潇洒从容,感受到了戍边将士准备为国捐躯的悲壮与豪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这首诗。

2.指导背诵:让我们将这种豪情融在记忆中,融在血液里,试着背一背这首诗。

3.拓展阅读:《凉州词二》:秦中花鸟已应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