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寿宁一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开学考试高二语文科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命题人:范秋雯审核人:李梅芳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畏葸(xǐ)玉玦(jué)央浼(měi)前合后偃(yǎn)B.朱拓(tà)言荃(quán)蹙缩(cù)抢呼欲绝(qiānɡ)C.剽掠(piāo)惙然(chuò)讪讪(shān)千乘之国(shènɡ)D.狡狯(kuài)觇视(chān)褊小(biǎn)彼节有间(jiān)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所举中医药对人类健康的贡献,不过沧海一粟。B.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C.李峰数学学得很吃力,课堂上老师娓娓道来,李峰却不知所云,一头雾水。D.请您在公司里为我说番好话吧,不要再给我雪上加霜,我已经够受的了。3.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舞幽壑之潜蛟②蚕食诸侯③轻暖不足于体与④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⑤此亡秦之续耳⑥崖限当道者⑦籍吏民⑧曾皙后⑨四海一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⑨ B.①④/②⑧/③⑤/⑥⑦/⑨C.①⑤/②⑧/③/④/⑥⑦/⑨ D.①④/②⑥/③/⑤/⑦⑧/⑨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冀君实或见恕也百姓之不见保B.壬戌之秋苟以天下之大C.多于机上之工女寒于水D.始速祸焉风雨兴焉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金就砺则利②于反覆不宜卤莽③思厥先祖父④刺客不行,良将犹在⑤视为止,行为迟⑥民以殷盛,国以富强⑦行李之往来⑧相对默然,不复聊赖⑨傲物则骨肉为行路A.①③⑤⑥⑧ B.③④⑤⑦⑨C.②③⑤⑥⑨ D.②④⑦⑧⑨6.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②渺渺兮予怀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⑤戍卒叫,函谷举⑥技经肯綮之未尝⑦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⑧竖子不足与谋⑨不然,籍何以至此?A.①⑥⑨/②④/③/⑤⑦/⑧ B.①⑥⑨/②/③⑦/④⑤/⑧C①⑥/②⑨/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③⑤/④⑨/⑦⑧7.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祝福》从“我”的视角,追述了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其中祥林嫂再嫁深山时“出格”的反抗举动,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B.《谏逐客书》是一篇反驳逐客谬论、劝主改变成命的奏章。李斯站位高远,从“跨海内,制诸侯”,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角度来分析阐明逐客之害,劝谏秦王撤销逐客令。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中,恩格斯用词准确,使用了避讳等手法,运用高超的语言艺术,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励人,缅怀革命导师马克思。D.《谏太宗十思疏》主要阐明的是君王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主旨,劝唐太宗“善始”以后仍要“克终”,以“积其德义”,使国家达到长治久安的局面。二、现代文阅读(2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悲剧意识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帮助文化的成长,而文化的性质又决定了该文化中悲剧意识的形态。西方文化是一个在剧烈的斗争中发展进步的文化。从古希腊始就有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特征:崇尚个性和自由,富于冒险和开拓,讲求力量和技术;具有批判精神,怀疑态度和否定勇气。亚里士多德的逻辑,真是真,假是假,来不得滑头。实验科学更是钉是钉、铆是铆,都充满了一种刚性。荀子说:“强自取柱”。柱,折也,断也。太硬的东西就容易折断。西方文化的发展史就是一个不断地毁灭和新生的历史,学说上不断地一个否定一个。浮士德的追求精神代表着西方文化的精神,黑格尔的哲学思辨更能反映西方精神。西方文化不就是在不断地追求,在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前进发展的吗?西方文化的性质决定了帮助文化成长的西方悲剧意识的形态。它描摹故事,是悲剧:强调行动,轰轰烈烈的行动,刚勇地抗争,它的结局是毁灭,往往是双方的毁灭,以尸体加尸体落幕。西方的文化是在否定中前进的,在这种文化中只有通过悲剧能弥补哲学、宗教之不足,使人承受毁灭,询问毁灭,不断发展。黑格尔说,在双方的毁灭中是绝对理念的胜利。西方悲剧是有助于西方文化的进取性的。与西方不同,建立在农业社会和血缘宗族制度上的中国文化是内陆型的。它的政治思想是稳定,它的哲学理想是中和,它不是一种进取性文化,而是一种保存型的文化,“天不变,道亦不变”。中国文化的气质与西方文化比起来,显现为一种柔性,一种韧性,荀子说:“柔自取束”。束即放不开,没有超越性。中国文化本身就不需要超越,不需要标新立异,而就是要“束”,要稳定,要延续,要保存。为了使这种保存型文化得以保存,中国的悲剧意识是柔性的,是内心的,是情感的,是悲诗。中国悲剧意识作为悲剧意识,也同样暴露文化的困境,也有“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强烈的询问和怀疑。但作为文化的悲剧意识,它又弥合着这种询问和怀疑。与文化的其它意识一道,保存着中国的保存型文化。总之,中西悲剧意识虽有着形态、特征、内容、韵味的差异,但二者都一样具有悲剧意识的两种功能(暴露困境和弥合困境),也都同样地帮助着各自文化的生长。在悲剧意识和文化的关系上,中西方也是同构的。(摘编自张法《中国文化与悲剧意识》)材料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当中国人遇到人的命运这个问题时,是既不会在智能方面表现出特别好奇,也不会在感情上骚动不安。因为面对命运,中国人用很强的道德感代替了宗教狂热。他们认为人必须自己救自己,不能依靠鬼神。他们深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报应不在今生,就在来世。好人遭逢不幸,也被认为是前世作了孽,应当受谴责的总是遭难者自己,而不是命运。中国人既然有这样的道德信念,自然对人生悲剧性的一面就感受不深。对人类命运的不合理性没有一点感觉,也就没有悲剧,而中国人是不愿承认痛苦和灾难有什么不合理的。此外,他们的文学也受到他们的道德感的束缚。对他们说来,文艺总是一件严肃的事情,总有一个道德目的。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他们不愿触及在他们看来有伤教化的题材。中国观众看见俄狄浦斯成为自己母亲的丈夫、费德尔对继子怀着私情,都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和不快。中国剧作家最爱写的是名誉和爱情。剧中的主人公十有八九是上京赶考的穷书生,金榜题名时中了状元,然后是做大官,衣锦还乡,与相爱很久的美人终成眷属。或者主人公遭受冤屈,被有权势的奸臣迫害,受尽折磨,但终于因为某位钦差或清官大老爷的公正而能够报仇雪恨。他们强烈的道德感使他们不愿承认人生的悲剧面。毕竟善者遭难在道德家眼里看来是违背正义公理,在宗教家眼里看来是亵渎神圣。在他们的文学神庙里没有悲剧之神的祭坛,也就不足为怪了。但希腊人却不是那么容易满足于宗教或道德,他们创造的悲剧是异教精神的表现,他们一方面渴求人的自由和神的正义,另一方面又看见人的苦难、命运的盲目、神的专横和残忍,于是感到困惑不解。既有一套不太明确的理论,又有深刻的怀疑态度。仅以近代悲剧而言,我们可以说,希腊异教精神战胜了基督教精神。莎士比亚尤其是这样子,他通过塞内加和英国本国的前辈剧作家,间接地从希腊人那里继承了悲剧的形式。莎士比亚并不相信神的正义公道,在悲剧里,好人和坏人都同归于尽。如果剧情发展中,既有基督徒,又有异教徒,莎士比亚的同情常常不在基督徒,而在异教徒一边,像夏洛克和奥赛罗的情形就是如此。(摘编自朱光潜《悲剧心理学》)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文化崇尚个性和自由,体现了海洋文化和商业文化的特征,是一种在否定中前进的文化。B.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悲剧意识有自己的特征,具有暴露文化困境的功能,体现出怀疑和询问。C.在悲剧意识和文化的关系上,中西方是同构的,都体现出了悲剧意识与文化互相影响的关系。D.中国人因为有自己的道德信念,所以不愿承认痛苦和灾难的不合理性,对人生悲剧性感受不深。9.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人对命运看法的一项是()A.《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李小二夫妻巧遇林冲,欢喜道:“今日得恩人到来,便是从天降下”。B.《红楼梦》中,曹雪芹曾作《留余庆》咏贾巧姐,其中写到“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C.《祝福》中,祥林嫂死前向“我”提出“有无魂灵”“有无地狱”“死后能否相见”询问。D.《雷雨》中,繁漪生活在周公馆,目睹了周家的种种罪恶,在她看来周家“永远是不干净”。10.哈姆莱特复仇后中毒而死,窦娥死后沉冤昭雪。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两部戏剧结局差异的理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苦恼(俄)契诃夫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在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车夫姚纳·波达波夫周身雪白,像个幽灵。他在赶车座位上坐着,一动也不动。他那匹小马也是一身白,也是一动都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棱棱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它多半也在想。姚纳和他的瘦马已经停在这里很久了。“赶车的,到维堡区去!”姚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姚纳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那匹瘦马也伸长脖子,弯起它那像棍子一样的腿,迟疑不决地向前迈步……姚纳回过头去瞧着乘客,微微动了动嘴唇……“什么?”军人问。姚纳撇着嘴苦笑一下,嗓子眼用一下劲,这才沙哑说出口:“老爷,我的,那个……我的儿子……这个星期死了。7岁……”“赶你的车吧,赶你的车吧……”乘客说,“照这样走下去,明天也到不了。快点走!”姚纳就又伸长脖子,微微欠起身子,使劲而熟练地挥动着鞭子。好几次他回头去看乘客,那军人闭着眼睛,分明不愿意再听了。到维堡区后,他把雪橇赶到一家饭馆旁停下来……湿雪又把他和他的瘦马涂得满身是白。一个钟头过去,又一个钟头过去了……人行道上有三个年轻人路过,把套靴踩得很响,互相诟骂,其中两个人又高又瘦,另一个又矮又驼。“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叫,“坐三个人……二十戈比!”姚纳嘴里吧哒了几下。这点车钱是不公道的,不过他顾不上讲价了……只要有主儿就行……“好,走吧!”驼子还是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姚纳的后脑勺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彼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糟的了……”姚纳感到他背后驼子的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驼子骂个不停,诌出一长串稀奇古怪的骂人话。正好他们的谈话短暂地停顿一下,姚纳再次回过头去,嘟嘟哝哝说:“我的……那个……我的儿子……”“所有人都会死!”驼子说道,“得了,你赶车吧!诸位先生,照这样的走法我再也受不住了!他什么时候才会把我们拉到呢?”“那你就稍微鼓励他一下……给他一个脖儿拐!”姚纳与其说是感到,不如说是听到他的后脑勺上啪的一响。“赶车的,有老婆吗?”一个高个子问。“我吗?嘻嘻……我的老婆现在成了烂泥地啰……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奇怪,一定是死神弄错了……”姚纳回转身,想讲讲儿子是怎样死的,可这时候总算到了警察桥。姚纳久久地看着这几个人消失在远处。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刚刚稍平息的苦恼,现在更加强烈地压在他的心口上。姚纳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穿梭不息的人群;在这人群中,难道真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吗?然而就是没人注意到他,更不要说注意他的苦恼了……这苦恼大得简直无边无际,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似乎可以淹没整个世界,这种苦恼居然可以容纳在这样一个小得连白天打着灯笼都看不见的躯壳里……“回大车店去!”他想。那匹瘦马仿佛领会了他的想法,小跑起来。大约过了一个半钟头,姚纳已经坐在一个脏兮兮的大火炉边。炉台上、地板上、长凳上,到处鼾声一片。空气又臭又闷。墙角上有一个年轻的车夫站起来,带着睡意嗽一嗽喉咙。“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这个星期在医院里死掉的……”姚纳看着他,可是那个青年人已经盖好被子,连头蒙上,睡着了。老人就叹气……他的儿子去世快满一个星期了,他却至今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一下这件事……“去看看马吧。”姚纳想。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你在吃草吗?”姚纳望着自己马儿亮晶晶的眼睛说,“好,吃吧,吃吧。既然我们连买燕麦的钱都没挣到,那咱们就吃干草好了……库兹玛·约内奇不在了……他死了……现在,好比说,你生了个马驹……可是突然,如果驹儿死了……你不难过吗?”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有删改)文本二: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节选自鲁迅《祝福》)11.下列对《苦恼》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端的环境描写营造了一个压抑的环境氛围,“幽灵”“瘦骨棱棱”“棍子般”等词塑造了令人怜悯的形象。B.作者采用冷静而客观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过对比、对话、细节描写等手法,深刻揭示小说主题。C.小说既有对姚纳的详尽刻画,也有对次要人物外貌、动作和心理的刻画,形象鲜明生动。D.小说结构紧凑,所有内容都紧紧围绕着姚纳深深的苦恼、倾诉苦恼的动机和行为展开,首尾互相呼应并形成对照。12.《苦恼》《祝福》中都多次写到“雪花”,请分析文章中下面两处写到雪花在文中的作用。暮色昏暗。大片的湿雪在刚点亮的街灯上盘旋着,落在房顶、马背、肩膀、帽子上,积成软薄的一层。(《苦恼》)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祝福》)13.有人说“客观的叙述、精简的白描和热烈的抒情”构成了《苦恼》独特的艺术风格,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三、古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思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文本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文本三: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盘也,民者水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民不亲不爱,而求其为己用、为己死,不可得也。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劲、城不固,而求敌之不至,不可得也。敌至而求无危削、不灭亡,不可得也。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狂生者,不胥时而落。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支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焉而亡(节选自《荀子·君道》)【注】①仪:指日晷仪,用日影度量时间的仪器。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B.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C.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D.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指田猎时网设三面,留一面不设,不过分捕杀。B.豫游,指出游,游乐。帝王秋天出巡为“豫”,春天出游为“游”。C.度,丈量的意思,与《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的“度”含义不同。D.社稷,“太社”与“太稷”的合称,社是谷神,稷是土神,后用来借指国家。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提出君王积累德义的十种具体做法,并表示唐太宗如能做到“十思”,便可“尽豫游之乐”、“鸣琴垂拱”,坐享其成。B.文本二阐述了君王应以推己及人之心推恩,以及推恩的好处和不推恩的害处,鼓励宣王效法古人,推恩于百姓。C.文本三用气势充沛的排比句论述了“君”与“民”的关系,强调人民在国家政权中至关重要的作用。D.三则材料,都能针对言说对象的身份、地位和心理提出建议,因此容易被对象所接受,这体现了先贤的智慧,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2)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8.三则文本都谈到了“为君之道”,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读李白集齐已竭云涛,刳巨鳌,搜括造化空牢牢。冥心入海海神怖,骊龙不敢为珠主。人间物象不供取,饱饮游神向悬圃[注]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须知一一丈夫气,不是绮罗儿女言。[注]悬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三句用“云涛”“巨鳌”等意象表现李白创作时上天入海,在辽阔深远的自然界搜寻素材。B.四、五两句中以“怖”“不敢”写海神、骊龙的心理活动,侧面表现李白作品气象神奇脱俗。C.六、七两句诗人运用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表现李白想象力丰富惊人,仿佛从昆仑仙境寻来灵感。D.八、九两句写到李白作品数量众多,如金玉般弥足珍贵,这些作品读来朗朗上口,广为传诵。20.结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你对作品最后两句中“丈夫气”的理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9分)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煜《虞美人》中,“______,______”两句是词人遥望金陵的想象,并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2)《登岳阳楼》中,诗人更关心的是“______”,自己的凄苦境况并未使诗人伤心落泪;可想到国家,诗人却“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通鉴·唐纪·贞观十一年》载:“盖幽、厉尝笑桀、纣,炀帝亦笑周、齐矣,不可使后之笑今如今之笑炀帝也。”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的感慨“______,______”与之一脉相承。四、整本书阅读(9分)22.《乡土中国》中提到了血缘结合的社会现象,在以下《红楼梦》相关事件中不符合血缘结合的一项是()A.林黛玉住进潇湘馆 B.探春住进秋爽斋C.妙玉住进陇翠庵 D.邢岫烟住进紫菱洲23.费孝通在《乡土中国》“男女有别”这章中,引用了“阿波罗式”和“浮士德式”两种文化模式来帮助读者了解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在感情定向上的差别;“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男女生理上的分化是为了生育,生育却又规定了男女的结合。这一种结合基于异,并非基于同。在相异的基础上去求充分了解,是困难的,是阻碍重重的,是需要不断地再创在中求统一,是浮士德式的企图。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作为生命的主脉。浮士德式的企图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