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暑期托管成果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暑期托管成果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暑期托管成果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暑期托管成果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福建省上杭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暑期托管成果测试)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杭三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暑期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材料叙述的事件是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故题干的“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叙述的是虎门销烟。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叙述的是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发生在虎门销烟之后。故B不符合题意;武昌起义与林则徐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与道光帝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它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在“这些战争”中,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抗日战争【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在“这些战争”中,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事件是鸦片战争。1840年6月,英国舰队入侵中国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在1856-1860年,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发生在1894-1895年,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抗日战争发生在1931-1945年,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D项。故选A项。3.1839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其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后来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达到了该目的。这个岛屿是A.香港岛B.辽东半岛C.台湾岛D.澎湖列岛【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清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因此英国通过鸦片战争达到了“要求清政府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的目的。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属于识记层面,难度不大。但是容易和甲午中日战争记混,记忆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清政府割占香港岛给英国;甲午中日战争后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得出答案。4.“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问香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这首诗反映了近代以来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题干“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问香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深圳、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近代以来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条约不是近代以来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排除;故选A。5.“英军没有流血就占领了定海。他们占领了定海道头洋炮台时,一看那里的大炮上刻着的制造年代和铸造者的姓名,不觉轻松地吹起了口哨。上面刻着“RichardPhilip1601”。原来炮龄已经二百四十年。”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英军对清军的蔑视 B.清政府妥协投降C.定海官兵不战而逃 D.清军武器的落后【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题干中的“RichardPhilip1601”“原来炮龄已经二百四十年”信息可知当时清军武器的落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由于军备落后,导致清军在战争中不断失利,故D项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6.《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虎门条约》,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外事官去裁决,使中国的司法主权受到严重的破坏,故C正确;A项涉及的是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问题,排除;BD两项涉及的是列强对我国进行侵略获得的经济权利,排除。故答案为C。7.某班同学学习了《鸦片战争》一课后,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形成四种意见,正确的是()A.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B.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C.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D.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签订的《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资本主义的漩涡。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项正确;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与鸦片战争相关,但不是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的开端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不是把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开端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是鸦片战争的结果,但不是鸦片战争作为近代史的开端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8.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为此,英国()A.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B.在北京划定东交民巷C.成立了“洋枪队” D.在中国开设工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作为鸦片战争的胜利者,英国人很失望,因为中国人不愿与他们接触,通商口岸并没有带来所期望的贸易扩张。英方认为,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获得更多的租界”可以看出英国希望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A项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了太平军,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帝国主义获得了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的权利,排除D项。故选A项。9.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可知材料中描述的情况是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列强是在1858年《天津条约》中获得了这一特权,C项正确;《南京条约》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列强没有获得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特权,排除A项;《北京条约》是在1860年签订,排除B项;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共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排除D项。故选C项。10.清政府是在下列哪一条约中,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D项正确;《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和关税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使中国由一个独立主权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排除A项;《天津条约》中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排除B项;《北京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排除C项。故选D项。11.遗迹承载历史记忆。图中可见证的历史事件是A.英军攻陷浙江定海B.英法联军入侵北京C.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D.八国联军攻占天津【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的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入圆明园,抢劫并火烧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给中华文化带来了沉重的损失,所以答案选B。12.某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看到一个条约有如下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个条约应该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60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增加赔款数额。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3.在1858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是()A.沙俄武力比中国强大 B.中俄《瑷珲条约》的规定C.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规定 D.这里自古就是沙俄的领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1858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共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B项正确;沙俄武力比中国强大不是材料现象出来的原因,排除A项;中俄签署《尼布楚条约》是在1689年,规定规定黑龙江流域和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黑龙江以北地区”并不是这里自古就是沙俄的领土,排除D项。故选B项。14.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A.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第二次鸦片战争又增开天津为商埠【答案】C【解析】【详解】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是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评价,属于历史结论,C项正确;ABD项分别是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原因、过程、结果的历史事实的叙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BD项。故选C项。1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两次战争都是由英法发动的 B.两次战争都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C.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D.两次战争清政府都签订了卖国条约【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打开了中国大门,取得许多侵略权益。但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两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两次战争性质相同,都是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由于两次战争的性质和爆发的目的相同,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选项C符合题意;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没有法国,排除A;B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16.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是()A.洪秀全 B.林则徐 C.关天培 D.陈化成【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因此农民阶级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是洪秀全,A项正确;清朝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排除B项;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将领关天培等在虎门英勇殉国,排除C项;陈化成任福建水师提督,后改任江南提督,在鸦片战争时期保卫吴淞(今属上海市宝山区),与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牺牲殉国,排除D项。故选A项。17.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道:“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段论述中的“革命”爆发的标志是()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鸦片战争 D.五四运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可知,材料反映的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时间是从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B项正确;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排除A项;这次起义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C项;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B项。18.太平天国时期有许多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其中“金田”出“新君”是在()A.1840年 B.1842年 C.1851年 D.1853年【答案】C【解析】【详解】“金田快有新君出”指的是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太平天国,C项正确;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排除A项;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排除B项;1853年,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与信息“金田快有新君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9.“天父天兄手段高,打得清军四处跑,拿下南京立天国,旗开得胜万民笑。”与歌谣相关的事件是()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火烧圆明园 D.亚罗号事件【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歌谣相关的事件是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B项正确;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排除A项;1856年英法两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排除C项;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逮捕窝藏在中国商船"亚罗"号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硬说其为英国船,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而实际情况是,执照于1856年9月27日已期满失效,该船被捕获前,已有6天没有挂英国旗了,"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排除D项。故选B项。20.有专家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文件中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C.《定国是诏》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太平天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可知,其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要求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的土地要求,A符合题意。《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文件,排除B;《定国是诏》是光绪帝颁布的诏书,标志戊戌变法的开始,排除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的第一部具有资本主义民主共和性质的宪法,排除D。故选A。21.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当时整个世界发展大趋势的结果。当时的西方列强主要想通过战争()A.提升生产技术 B.推动世界进步 C.强化军队实力 D.扩大海外市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而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体现出当时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西方列强国家主要想开拓落后国家为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由此可以判断出正确的选择。22.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可见,引发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A.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 B.领导集团内部的争斗C.体制的不均等性 D.战略上不断失误【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犯了兵家大忌”“形同流寇”的信息说明整个运动过程中,太平军出现众多战略上失误,从而引发整个运动最终走向失败,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23.根据下表一能够得出最恰当的结论是()时间事件1858年4月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至白河口1858年5月英法联车攻陷大沽炮台1858年5月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率兵到达瑷珲,与中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8月陈玉成、李秀成统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清政府的江北大营A.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 B.外国的侵略已经深入内地C.清政府面临外忧内患局面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的时间“1958年”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面临英、法、俄、美等国家的侵略和威胁,同时“陈玉成、李秀成统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清政府的江北大营”,说明内部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忧。所以能够得出最恰当的结论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局面,C项正确;太平天国于1864年失败,排除A项;外国侵略深入内地是在甲午战争后,排除B项;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在1900年,排除D项。故选C项。24.“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当时还有一个国家和美国想法类似,你知道他是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在鸦片战争中,英国是战争的发动者,俄国是帮凶。英法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发动者,俄国表面上是调停者,实际上是帮凶。所以答案选D25.1851年1月11日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的情况,这就是()A.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B.内部变乱削弱了实力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前的农民运动没有列强的镇压,只有封建统治者的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洋枪队助剿,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D项正确;清军同地主武装都属于封建势力,排除A项;内部变乱属于阶级局限性,长期围困封锁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镇压,均不属于近代以来的农民运动的新情况,排除BC项。故选D项。2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的意思是太平天国()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群众 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太平天国运动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知,李大钊认为利用宗教的方式建立所谓的天国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说明太平天国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D项正确;太平天国起义用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宗教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起着发展和推动的作用,材料没有涉及宗教改革,排除A项;1864年7月19日,湘军轰塌天京,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一降者,说明太平天国有彻底的革命精神,排除B项;《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现实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说明充分依靠人民,排除C项。故选D项。27.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A.太平军已经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经失去抵抗能力C.外国势力已经全面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太平天国运动中,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可知,列强成立了“洋枪队”说明太平天国受到外来反动势力的镇压,它们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体现了中外反动势力共同勾结,D项正确;太平军没有攻陷北京城,A项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说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军,说明不了清军已经失去抵抗能力,说明不了外国势力已经全面侵华,排除BC项。故选D项。28.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措施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到来了。可是它并不是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20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这表明,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用武力维护中英之间的正当贸易B.打破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C.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D.抵制中国的禁烟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1840年英国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发动鸦片战争。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因而英国对中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倾销商品,材料内容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结论。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故选C。29.张老师在给八年级(3)班的同学们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此图不能说明()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D.两次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各种社会矛盾加剧洪秀全屡试不第后1843年在罗孝全的帮助下洪秀全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借用、吸收西方基督教中的平等、互助的思想创立了拜上帝教利用宗教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欧洲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秋,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了。因此此图不能说明两次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由图片信息“西方列强联合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0.马克思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从这个角度来说,鸦片战争A.加重了中国的负担B.严重的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C.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D.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直接结果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由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文明的漩涡里了”指的是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选D。二、辨析题(6分)31.阅读材料,辨析作答。材料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1)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什么事件?(2)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鸦片战争(2)正确。理由:为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小问1详解】事件:根据材料“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中的这场战争是指鸦片战争。小问2详解】判断及理由:由题目中的关键词“界碑”可以知道这一历史事件一定是具有分界性质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说法正确。这种说法正确的理由是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综合题(本大题2题,32题12分,33题10分,共22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况茶叶大黄(一种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任凭)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啬),恩莫大焉……——摘自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材料二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知西人极藐水师……——摘自《魏源集》(上册)材料三1841年,英军进攻虎门,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身先士卒,与敌人肉搏而壮烈牺牲。1842年6月,英军攻陷吴淞,提督陈化成血战牺牲。8月中英双方签订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材料四《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令英国资产阶级感到不满。(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2)材料三中“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指的是什么条约?“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指的是什么?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3)根据材料四,分析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为扭转材料中“资产阶级感到不满”的局面,英国采取了什么行动?【答案】(1)变化:由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到开眼看世界。(或由认为中国比外国强大到认识到西方的先进。)(2)条约:《南京条约》事件: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内容: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或协定关税。)(3)目的: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或开辟海外市场,倾销商品。)措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一“乃听(任凭)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啬),恩莫大焉”和材料二“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可知,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从由受“天朝上国”思想的束缚到开眼看世界。【小问2详解】条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含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遭到破坏;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最能体现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小问3详解】目的:根据材料“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和所学可知,其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行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为此,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33.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重了中华民族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材料一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圆明园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法]维克多·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1)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和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2)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3)历史学家钱乘旦在新书《西方那一块土》中论述:“西方文明的确有许多长处,值得他人学习,但也有不少短处,需被他人引以为戒。我们观察西方文明的最大优势,就在于文明不在‘那山’中,可以看得更清楚。”从客观角度评价西方“文明”国家在材料中的作为。【答案】(1)英国和法国;清政府;西方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2)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3)西方列强在材料中的表现充分证明,标榜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国家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弱国无外交;应该建立强大的国家。(意思相近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两个强盗和树上的伙伴:根据材料“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英法侵略者闯入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疯狂劫掠园中珍宝,洗劫过后,侵略者又放火烧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宏伟华美的圆明园变成了一篇废墟。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和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英国和法国。“果园的主人”和“果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果园的主人”指清政府;“果子”指西方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小问2详解】严重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6——1860年,英法联军向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小问3详解】评价: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可看出,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结合所学知识,从认识西方列强的本质、受到侵略的原因、怎么做等角度作答,如:西方列强在材料中的表现充分证明,标榜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国家落后就会被动挨打;弱国无外交;应该建立强大的国家。四、材料论述题(12分)34.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侵略史,也是一部抗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之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他在信函中称:“朕承天命,抚有四海,视中国和异邦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