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第1页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第2页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第3页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第4页
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整体性的课标要求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形式。2.理解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一的地理要素功能。3.理解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演化与自然地理演化的关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4.理解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什么叫自然地理环境?2、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哪些组成要素人类的生存环境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3、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即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题读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图,回答:E

D

C

B

A

1、将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填入方框中。2、箭头E表示的含义为A、植物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变成有机物B、微生物对有机残体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呼吸作用D、动植物死亡

环境

植物

动物微生物

A

1、地球原始大气的成分主要是A、氮气、氧气B、一氧化碳、氧气、甲烷C、甲烷、氮气、二氧化碳、水汽D、一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D3、读生物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项名称:

A______

B_____

C______

D_____

E______

F_____(2)简述光合作用的过程:(3)光合作用的意义表现在两方面:①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②将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___植物动物微生物CO2水无机盐6CO2+6H2O——————C6H12O6+6O2光能、叶绿素无机物有机物太阳能化学能ABCDEFF生产功能:合成有机物的能力,主要依赖光合作用。藏羚羊的例子环境食物、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环境食物、水源、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锐减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形水文生物土壤气候由湖泊变成了陆地由湿润变得干燥湖水由深变浅直至消失由水生生物变成了陆地生物逐渐由湿变干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思考1、分析破坏森林引发的环境效应。思考2、分析修建水库或大坝的环境效应。123451、地下水位上升2、生物量增大3、降水增多、温差减小4、泥沙沉积减少5、洪水灾害减轻思考3、分析厄尔尼诺可能产生的环境效应。“厄尔尼诺”: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热带西太平洋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厄尔尼诺”也会影响到热带以外的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异常。1、“一山不容二虎”反映了地理环境所具备的A、生产功能B、消费功能C、分解功能D、平衡功能2、自然地理环境的生产功能是A、生物这一单一地理要素的功能B、生物与大气这两个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产生的功能C、植物叶绿素的功能D、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3、每天人类在使用化石燃料过程中排放大量CO2,但大气中CO2浓度却基本稳定是因为A、大气本身具有减缓CO2增加的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C、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生产功能D、生物要素具有平衡功能DDB1、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②水土流失严重③引起全球变冷④许多物种灭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我国南方季风区,气候上高温,地表发育了红壤,其上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发育较多,水循环活跃,多外流河,这种自然特征体现了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B、陆地环境的差异性C、南方环境的独特性D、自然景观的差异性CA1、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全球,其原因有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变化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2、“牵一发而动全身”生动阐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A、整体性B、地域差异C、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AA3、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大量挖掘“发菜”、“甘草”,导致环境恶化,这反映了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②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③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④某一要素的改变必将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厄尔尼诺”现象实际上是大气、水、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B、“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是生物这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C、“厄尔尼诺”现象反映出地理环境中的每一要素都与其它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D、“厄尔尼诺”现象反映出某一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DB按下列选项中反映的现象的成因关系,将选项的字母填入下图适当的方框内。A大气中碳元素增多B全球气候变暖C沿海陆地被淹D化石燃料被开采燃烧E碳元素循环F海面上升G地壳中碳元素减少H极地冰融化I排放二氧化碳根据图上反映的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说明了地理环境具有

特点EGADIBHFC整体性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变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⑴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⑵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⑶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⑷山地针叶林海拔高度降低A.⑴⑷B.⑵⑶C.⑶⑷D.⑴⑵D

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在国际上已达成共识,目前已有121个国家加入《湿地公约》,我国被列入亚洲湿地名录的湿地约2300万公顷。读“我国某区域2000~2007年湿地的转化表”,完成7~8题。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单位:km2。2.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 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

转化来源湿地类型旱田城镇用地工矿用地草地其他河渠489-7023548海涂43-155-2027017627水库坑塘25657-33-2115694926水田76-793-1053003.与2000年相比,2007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差异性的课标要求1.了解地域分异的含义和空间尺度大小,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绝对的。2.掌握自然带的概念、要素的分布特征;理解自然带既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体现差异性。3.通过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图”,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4.通过阅读“喜玛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布规律。热带雨林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通常以植被命名草原一、自然带: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冰原气候苔原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冰原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热带季雨林带热带雨林带温带荒漠带66°34N23°26N0°西岸中部东岸西岸中部东岸中纬度地区低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观察发现:全球陆地自然带的更替有什么规律?一、自然带: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从赤道到两极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

2、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明显?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向作有规律更替基础:以的变化为基础纬度热量1、纬度地带性表现:在纬度和纬度表现更明显高低1、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是如何更替的?2、这种地域分异规律受什么因素影响?3、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纬度表现更典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各自然带沿着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基础:以的变化为基础经度水分2、经度地带性表现:在纬度大陆表现更典型中长白山高度山麓500米高度1100米高度1800米高度2100米高度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高山苔原1、珠穆朗玛峰的南、北坡自然带类型和分布有哪些差异?

2、这种变化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3、这种地域分异在哪些高山上表现明显?山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各自然带从山麓到随着高度的增加作有规律更替基础:以的变化为基础山顶水热状况3、垂直地带性表现:海拔越高,纬度越低

的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越复杂思考喜马拉雅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一样,你认为哪个坡雪线要高些?

喜马拉雅山脉的雪线,北坡大约6000米左右,南坡约为5500米,北坡比南坡约高500米。从气温分布分析,南坡暖于北坡,为什么南坡的雪线反而比北坡低了呢?这是因为雪线高度是由温度和降雪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南面迎风坡接受从印度洋来的潮湿西南季风,空气温和湿润,降雪比背风的北坡要多得多;北坡雪少,加上空气干燥,蒸发大。到了夏季,在阳光照耀下积雪容易融化,于是,就出现了北坡雪线比南坡高的现象。1、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西两侧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2、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西半部景观有何差异?3、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差异?这种分异现象是地带性分异吗?

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分异现象称为非地带性分异。图1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据此回答1~2题。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A.温带落叶阔叶林

B.热带草原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

上图是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农业地带沿0°经线变化所反映出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的基础是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4.甲地区是世界上著名的棉花产区,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源D.土壤5.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6.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7.雪线为山地永久积雪区的下界。下列选项与雪线高度无关的是A、纬度高低

B、降水量多少C、植被覆盖程度

D、气温高低读“四个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其他非地带性因素叠加上去,b、d位于南半球;②a可能位于智利;③c可能位于西伯利亚;④d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NNSSNSNSabcd

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甸高寒荒漠冰雪C1、下列现象属于地带性现象的是A、南半球缺少苔原带B、尼罗河沿岸的“绿色走廊”C、天山山麓的绿洲D、塔克拉玛干沙漠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