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案_第1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案_第2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案_第3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案_第4页
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4课望海潮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柳永词两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作家作品,了解柳永词的写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过程与方法1、反复吟咏,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音律美。2、品味语言,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美。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培养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教材分析重点及突出重点的措施1、鉴赏词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写作手法。2、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词的鉴赏能力。难点及突破难点的方法词的意境的鉴赏。教学方法诵读法、情境法、研讨法教具使用板书、多媒体课型新授课多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月日第周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词的能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设计学生活动设计第一课时知识预热: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怡。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感受词人笔下杭州的美好景色。一轮听读知人论世:联系背景,揣摩情感走进作者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补充柳永词《鹤冲天》、梁衡《读柳永》(结合现实生活解说柳永的影响力)

基于柳永词的艺术魅力和他对当时社会效应,我们今天来学习他的《望海潮》、《雨霖铃》这两首词。2.背景引入《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想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并使其在青楼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北宋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当取其意。3.诵读思考初读本词,思考:作者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什么美景?明确:杭州欣赏杭州西湖传统景观,使学生初步感知杭州的繁华与美丽。二轮跟读因声求气:把握节奏、疏通字词(1)把握节奏。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②上阙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④学生朗读体味。疏通字词三轮诵读缘景明情:把握意象、体会意境1.个人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望海潮》中描写都市生活景象的句子,体会词作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明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2.小组内成员边读边共同在表格中填写相应的诗句,理解体悟作者如何全面、细致地描绘了北宋王朝大都市的品牌形象—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小结:上阕:写杭州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阕: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词人全面细致地描述了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现了词人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和艳羡之情。四轮诵读吟咏诗韵:品味语言、把握写法(一)品味语言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提示:“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2.“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加以赏析。

提示:“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植荷广,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与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把握技法。“点染”艺术鉴赏:点染,本来是指书画家挥笔作书作画。尔后,画家即以此作为笔法——点染、设色;继而文艺理论家引以概括词的此种表现手法,并将“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以《长亭送别》、《天净沙秋思》为例分析)练习: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