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传承与创新子库可研报告_第1页
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传承与创新子库可研报告_第2页
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传承与创新子库可研报告_第3页
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传承与创新子库可研报告_第4页
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传承与创新子库可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2010年,国家教育部启动实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其中‚民族文化

传承与创新资源库‛项目着重强调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的双向互动和协同发展,保

存、传承、传播、创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本项目‚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子

库‛旨在申请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

(一)项目建设背景

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

园之母,在它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影响着亚洲汉文化圈内的一些国家,甚至还远

播欧美。它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

风景式园林体系。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保护与

传承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江南园林被誉为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典

范,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之称。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

慧,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是一个充满着东方

美学和中国人精神理念的生命体。历史上的江南,历来是富庶之地,文化气息浓郁,

才人辈出,六朝古都金陵,南宋都城临安,吴国首都苏州见证了王朝更替,时代兴

衰。江南园林始于春秋,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唐宋,兴旺于明,清代达到鼎盛。当

时各官僚富豪、文人士夫,或葺旧园,或筑新构,扬州、南京、苏州、杭州等江南

城市,皆呈现出一派兴建园林之风。江南园林之美,在于叠石理水,花木众多,建

筑淡雅朴素,蕴含着诗情画意,这种文人园林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文化是其它任

何形式所不能代替的。

在江南园林中,‚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四大园林更能体现出中国古

典园林设计的理想品质。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

的典范。‛这是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地位、社会价值、

科学价值的最好诠释。苏州古典园林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

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

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

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

4

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

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

美,获得精神满足的。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宅第园林,曾影响到整

个江南城市的建筑格调,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寝的生活方

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重要资料。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2006年‚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入选第一

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08年‚木雕‛、‚盆景技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2011年‚苏州碑刻技艺‛、‚苏州石雕‛、‚苏州砖

雕‛相继入选江苏省第一、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苏州正积极启动‚中国园

林传统造园技艺——苏州古典园林‛申报国家级非遗。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本项目是促进‚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江南园林艺术自1980年首次出口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式庭院‚明轩‛后,

‚品牌‛效应凸现。30多年来,香山匠人以苏州古典园林为蓝本,先后设计、建造

日本池田‚齐芳亭‛、加拿大‚逸园‛、新加坡‚蕴秀园‛、日本金泽‚金兰亭‛、

美国佛罗里达‚锦绣中华‛微缩景区、香港九龙寨城公园、雀鸟公园、美国纽约斯

坦顿岛‚寄兴园‛、美国波特兰‚兰苏园‛等,使中国品牌的园林在五湖四海安家

落户,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近年来,我院也在不断探索,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配合中国制造,把

自己优秀的职业教育成果输出国门与世界分享。通过建造秀美典雅的江南园林,将

现代‚鲁班工坊‛的作品建在各国大地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友好的文

化交流。

2012年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隆重开幕,我院师生科技团队设计、施工的‚中国

园‛惊艳亮相,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中国驻荷兰大使

张军,2012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组委会主席嘉伯、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法博,

2012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执委会主席贝克、执委会国际部主任克莱嫩,国际园艺生

产者协会副主席和田、秘书长沙克等60多位嘉宾出席了中国园开园仪式。‚中国园‛

5

以江南园林代表——拙政园内‚远香堂‛的结构为特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虽由

人作,宛自天开,步移景异,疏密布局‛的构造手法,展现‚小桥流水印空廊,乱

把荷城作苏堂‛的中国江南意境之美,传达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国传

统文化思想。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法博对‚中国园‛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中

国园‛是本届世园会最具特色的国家展园,并且,中国园将作为唯一一座永久性留

存的展园,作为中荷建交40周年庆典的献礼。

2016年土耳其安塔利亚世园会,我院再次代表中国政府具体承担2016年土耳

其世园会‚中国华园‛设计、建设和维护工作。中国华园也迎来了第一位贵宾——

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和中国花卉协会

秘书长刘红一同接待了埃尔多安总统,总统给予了‚中国华园‛高度评价,央视新

闻联播也以‚土耳其世园会中国元素引人注目‛做了详细报导。国际园艺生产者协

会副主席及日本代表团、韩国大使及相关随行、安塔利亚高级官员、土耳其世园会

组委会官员等共同游览中国华园,并对华园整体风貌及运营给与充分认可和肯定。

伊兹密尔技术大学建筑系大四学生艾尔金说:‚‘中国华园’的建筑非常有特色,

远远看去,红色灯笼点缀在黑瓦白墙之中,与院内多姿多彩的树木花草和绿水相得

益彰,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2016年4月27日晚,欧洲议会旅游交通委员会副主席伊什特万·乌伊海伊,

比中经贸委员会主席德威特,欧盟旅游委员会执行主席爱德华多·桑坦德尔共同发

起的‚一带一路‛欧中文化旅游委员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揭幕仪式,旨在

推动欧中双方加强文化旅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中

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表示,文化旅游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所体现的包

容发展、绿色发展和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不仅使其成为当下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在中欧‚一带一路‛合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欧作为世界两大文明发源地,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合作空间广泛、潜力巨大,具有

美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家‚一带一路‛宏观战略的指导下,通过建设‚江南园林文

化及造园技艺‛资源库,将中国园林文化及技艺进行资源处理,集中展示和交流,

是非常有必要的宣传手段。

6

2.建设本项目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迫切需要

就世界范围而言,园林行业已被公认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其独特的环保和

生态概念已经获得愈来愈多的认同,推进着‚美丽中国‛环境建设的发展,展现出

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持续推动着对园林环

境建设的需求。截至2012年末,我国的城市化率为52.57%左右,与发达国家平均

75%的城市化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城市化进程中,不断增加的城镇人口

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园林行业每年产值约万亿左

右,园林朝阳产业在中国将以25%至30%左右的年增长速度快速发展。

据有关数据统计,2013年我国园林从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每年可带动解决

6000多万劳动力的就业,但是接受园林专业教育的不到100万人,尤其是一些造园

技艺的专项人才培养数量与社会行业和产业需求相差甚远,供不应求。尽快加大园林

专业学生的培养力度,从整体上提供园林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机会,大幅度提高我

国园林行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建设‚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资源库已经成为

一项迫在眉睫的紧急任务。

3.建设本项目是培养现代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

江南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名片,继承发扬这种

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并承载着东方特色的文化,需要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进一步

开发创新,特别是民族文化传承现代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据不完

全统计,全国开设与园林类相近专业的中高职院校有800余所,在校师生规模80

余万人。根据不同地区的特色,全国各中高职院校开设了很多园林文化和技艺类课

程,但专业培养侧重点不同,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偏重于园林景观设

计和施工,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偏重于传统古建筑的营造,艺术设计专业着眼于园

林文化衍生产品的开发,旅游管理、导游专业着眼于园林旅游产业推广人才的培养。

由于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得不到拓展,专业知识迁移需求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现

代创新技能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园林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因此,建设‚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资源库才能够拓展园林及相近专业的

7

教学资源,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技术创新。只有科学与文化相结合,技术与艺术

相结合,通过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艺术手段并用,发挥职业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

创新中的基础作用、服务作用和促进作用,才能最大程度地培养民族文化传承的现

代创新技术技能人才。

4.建设本项目是保护中华民族宝贵文化和技艺的需要

江南传统造园文化是中华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南地区历史的见证和

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记忆的背影‛。2015年1月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

所历经一年半时间的集体调研,通过《光明日报》公布的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

发明创造‛中,作为江南园林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榜上有名。这次评选结果,进一

步说明古典园林不仅是苏州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它不仅是一种物质遗产,

也是一种科学技艺。世界遗产保护专家、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副调研员周苏宁

认为,古典园林、古建筑作为一种‚历史的记忆‛,是向后人传递一个城市,乃至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精神领地,而作为建造和维护它们的传统技艺,则

是使这一领地得以延年益寿的法宝。‚任何一座建筑、园林,工匠都是主角,没有

工匠的智慧和劳动,任何高明的愿景设想都只是空中楼阁。‛但是,作为历尽沧桑

的古典园林‚延年益寿‛法宝的传统技艺,正面临断档失传,甚至‚人去技消‛的

困境!在兴盛起来的古城保护的大潮中,人才缺乏、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等声音不绝于

耳,各种担忧也随之而来。江南传统造园技艺传承面临哪些突出问题?吴地能工巧

匠的生存现状如何?又该如何破解?因此,建设‚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资源库

能够更好的这些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和技艺,让它们得以传承和发展。

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规定了‚非遗‛保护

工作的十六字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列入世

界遗产名录的苏州古典园林作为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但古典园林里面又蕴含

着大量的非物质的技艺。为保持古典园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苏州应国家住建部的

要求,正在紧锣密鼓地启动‚中国园林传统造园技艺——苏州古典园林‛申报国家

级非遗,从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全面保护苏州古典园林。

因此,本项目以‚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为主要内容,基于中国造园文化和

8

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以培养新时期高技能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根本目标,建设民族文

化传承创新教学资源库,创建保存、传承、传播和创新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平

台,原汁原味地呈现传统造园的各类素材和资源,传播当代的文化作品和创新技艺,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园林产业发展,促进中国园林文化和技艺的国际化交流,

全面提升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水平。

9

二、项目建设团队实力

1.项目负责人行业知名、社会影响力高

项目主持人:李振陆教授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现为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库评审专家;国

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专家小组组长;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

业发展管理平台特邀评审专家;‚万人计划‛国家名师评审专家,曾为江苏农林职

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主要策划者和实施者。现为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教育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职业院校农业类技能大赛专家组组长;教育部高等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三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

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组长;江苏省人民政府聘任的省级督学;第四届江

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农林牧渔组组长;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

委员会委员等。

2014年‚农科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机制与模式的创新和实践‛获教育部

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四);2013年,‚农科高职继续教育立体化培训的探索与

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主持人);2011年,‚农科专业工学结合培

养高职人才机制与模式的创新和实践‛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三);

2013年,主持的《作物栽培》课程成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4年,主持的‚江

苏省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农林牧渔类)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2011年,

参与的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采集平台建设及统计分析通过验收

(排名第五);现主持教育部‚企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项目‛、农业部‚农业职

业院校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项目‛等,2013年编著‚高职毕业论文指南‛,2014年,

主编的‚作物栽培(第二版)‛获国家规划教材,年度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

项目,植物生产环境获2014年度全国农业教育优秀教材资助项目。

项目主持人:周军副教授

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园林专业,现任学院园林工程学院院长,人力

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花卉园艺师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开发专家。2011年同济大学高

级访问学者;2013年教育部选派参加德国GIZ跨专业教学法研修,苏州市姑苏高技

10

能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015年全国农业职教名师。

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连续4年学院先进个人,2014年度江苏省优秀

共产党员。

连续多次主持设计并带领师生科技团队参加国内外顶级园艺园林展屡获大奖:

2010年,郑州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江苏园‛获特等奖和最佳设计奖;

2011年,重庆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张家港园‛获综合金奖和优秀设计奖;

2012年,荷兰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中国园‛获世园会最高奖项——‚绿色城

市奖‛;

2013年,常州第八届中国花卉园艺博览会‚江苏园‛获特等奖;

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江苏园‛项目荣获由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颁发

的本次园博会唯一大奖;

2015年,天津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江苏园‛获金奖。

2.风景园林行业业内权威任项目首席顾问

项目组邀请了贺凤春院长担任首席顾问,贺凤春女士是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

司董事长,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现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勘

察设计协会园林和景观分会副会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

风景园林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风景园林协会副理事长、苏州市政府专家咨询

委员会委员、苏州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客座教授、东南大学客座

教授、苏州大学客座教授、苏州科技大学产业教授,为业内权威,行业影响力大。

主持和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和政府重点工程项目100余项,其中近10年分别

获得住建部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铜奖一个,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和江苏省优秀勘察

设计一等奖三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一个,还获得美国优秀‚人居环境奖‛和‚特

别贡献奖‛。2011年评为江苏省百名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师,2012年评为江苏省有突

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0和2015年两次评为江苏省勘察设计行业优秀企业家(院

长)。

参加住建部国家标准《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和《中国木结构

建筑设计规范》(南方区)校审工作,2009-2011年参加住建部国家标准《公园设

11

计规范》修编工作。2015-2016年参加全国风景园林师执业资格考试《风景园林工

程与技术》编写工作。2010年主编《苏州园林》一书由建工出版社出版。获得实用

新型专利4项,主持省部级学术课题研究4项。

3.项目建设单位实力雄厚,水平领先

本次参与资源库建设的单位共有33家(含主持申报院校),高职院校16所(含

1所中职),其中有国示范3所,国骨干2所,省示范3所。行业学会2家,包括

苏州风景园林学会和苏州世界遗产与古建筑保护研究会。园林管理处企业3家,分

别是苏州拙政园管理处、留园管理处、网师园管理处。园林骨干企业11家,其中上

市企业7家。苏州园林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在全国园林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三甲,

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大型具备完整产业链的综合性园林企业,还具有‚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香山帮古典园林营造技法实习基地‛、江苏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苏

州古典园林建筑名师工作室‛。苏州皇家木业集团是低碳节能建筑整体系统相关技

术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都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联建单位之一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大型具备完整产业

链的综合性园林企业,具有园林景观、古建施工的设计、施工企业,公司及其下属

子公司拥有园林古建筑工程专业承包、城市园林绿化、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三个一级

资质及园林设计甲级资质。还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山帮古典园林营

造技法实习基地‛、江苏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名师工作室‛

以及设计研究院为核心的研发体系,多次获得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的建筑业最高奖

‚鲁班奖‛,承建项目遍及全球,代表了行业的最高水平。

平台技术支持单位领航未来是英特尔职业教育领域系统解决方案商与‚未来课

堂‛项目指定合作伙伴,在国内成功搭建了1300多个‚未来课堂‛项目试点,承担

多个职教重大信息化项目的系统设计、技术实施与运营维护;专注于职教领域教学

信息化研发、应用与培训普及,客户遍布全国千所高职和部分中职院校,用户涵盖

数百万职教师生。领航未来设计研发的《数字校园学习平台》成功支持多个高职院

校获得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包括:特警、药物制剂技术、制冷与冷藏技术、

新能源类、服装设计、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应用、汽车服务与营销、焊接技术及自动

12

化等多个专业。并契合职教特色,为资源库融入日常教学,设计搭建了不同专业的

O2O复合教学实训室。

产品研发部主要负责《数字校园学习平台》,包括:子系统Ⅱ:《在线学习管

理系统》;《互动学习社区系统》;《数字校园门户系统》;《数字校园数据中心

系统》以及‚微知库‛APP的运营、支持,技术升级等工作。

4.团队人员结构合理,积极参与

本项目的建设指导小组成员22人,项目组邀请了贺凤春院长担任首席顾问,贺

凤春女士是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院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为风景园

林行业业内权威,行业影响力大。其余21人中政府主管部门领导5人,行业学会专

家4人,高校专业教授和职业教育研究专家6人,园林骨干企业的老总6人,人员

遍布政、行、校、企,能够有力的指导项目的建设。

项目建设团队47人,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振陆教授、专业负责人周

军副教授为主持人。李振陆教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研究,周军副教授专业影响力大。

两位主持人能够很好的带领项目开发团队进行资源库建设。另外,还有1位长期从

事资源库技术支持的专家,1位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1位古建模型大师和2位古

建筑修复保护研究专家。

13

三、项目建设基础

(一)主持院校百年办学的专业传承

1.专业办学实力雄厚

项目主持单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州,东临留园,西靠寒山寺,北望

虎丘,为江南园林所环抱。于1907年建校,迄今已109年历史,1912年创办园艺科,

1983年为江苏省建委委托培养园林绿化班,是全国最早开设园林类专业的学校,被

誉为‚中国近现代园艺与园林职业教育发祥地‛。百年栉风沐雨,百年桑梓耕耘,

培养过以一代园艺宗师章守玉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园艺园林人才,以及现北京林业

大学博导苏雪痕教授等知名园林专家,为我国园林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园林类专业近年来先后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特色专业、省级示范性高职

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项目建设专

业、中央财政支持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依托专业、‚十二五‛江苏省重点园林

专业群(验收获评‚优秀‛,江苏省同类专业中唯一)、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培育点

等。学院先后获得了一批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

2.设计和筑园成果丰富

近年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致力打造五张‚专业名片‛,本着弘扬江南园

林文化,传承经典造园技艺的主旨,争当‚江南园林技艺的传承者‛。学院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积极利用花博会、绿博会、园博会等高端造园实践平台,锻炼师生造

园技能,弘扬江南园林。将‚中国园‛、‚江苏园‛设计、施工布展作为典型项目

案例融入教学,师生分享设计理念、工程新技术、植物新品种,这已经成为学院园

林类专业‚双线四段筑园塑人‛人才培养模式的鲜明特色之一。2012年,学院师生

科技团队设计建造的‚中国园‛勇夺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最高奖——‚绿色城市奖‛,

这是我国历时20年,3次参展所获得的最好成绩,并作为中荷建交40周年中国政府

送给荷兰的礼物永久保存。特色办学成果获得国际大奖,职教成果唱响国际舞台,

教育部领导高度肯定了这项成果,并亲笔作了重要批示,指出‚这对加快现代职业

教育发展,做世界一流职教学校更具意义,是中国职业教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鲜

14

活案例‛。2013-2015年,学院5次为全国职业院校校长培训班作典型介绍,为全国

职业教育园林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典型范例。2016年,学院又再次承担

重任,代表中国政府具体承担2016年土耳其世园会‚中国华园‛设计、建设和维护

工作,中央电视台做了专项报道。这些取得的园林推广创新成果都为资源库的建设

提供了鲜活的案例素材。具体成果见表1。

表1近年来江南园林现代造园作品获奖成果一览表

项目名称时间等级授予部门

国家林业局

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苏园‛和品园2009年国家级金奖

(中国花卉协会)

国家级特等奖、最

中国第二届绿化博览会‚江苏园‛2010年全国绿化委员会

佳设计奖

第八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张家港国家级金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

2011年

园‛优秀设计奖部

第六届荷兰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中国

2012年国际级最高奖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

园‛获‚绿色城市奖‛(本次唯一大奖)

国家林业局

中国第八届花卉博览会‚江苏园‛2013年国家级特等奖

(中国花卉协会)

青岛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江苏园‛获

获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大奖(本次唯一2014年国际级最高奖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

大奖)

国家级金奖、

第三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江苏园‛2015年全国绿化委员会

最佳设计奖

(二)项目建设团队凝聚了政行企校的多方助力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项

目先期建设的召集单位,在2015年已与32家单位组成资源库建设团队,其中有15

所高职院校(1所中职)、15家园林骨干企业(含园林管理处)、2家行业学会。

1.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曾任苏州市委书记的石泰峰(现江苏省省长)在苏州古城、苏州古典园林保护

和苏州旅游等调研时提出,‚坚持保护第一,古典园林一个不能少‛、‚打响园林

会奖品牌‛。苏州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更加注重保护

生态环境,更加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总体要求。学院资源库建设工作也得到

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主管部门江苏省农委、江苏省教育厅大力支持学院申

15

报‚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2015年江苏省品牌专

业培育点园林技术专业的建设任务中,也明确了前期苏州园林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目

标。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多次与学院合作,委托学院举办各类园林文化和技艺

行业培训;中国四大名园的拙政园、留园和其它园林管理单位相继与学院签订了学

生专业教学基地的协议。

2.行业企业实力雄厚,深度参与

学院深入贯彻‚以服务赢得信任、以信任开展合作、以合作实现共赢‛的合作

理念,依托校企联盟开展合作。2015年,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

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签订协议,在学院设立培训交流中心,致力于中国造园文

化技艺在国际的推广和交流。定期开展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培训、世界遗产保护国

际论坛(含世界遗产国际青少年夏令营),组织中外学生参与交流,传播中国园林

文化。

实施新时期‚香山匠人‛计划,聘请国家级香山帮古建营造技艺传承人、蒯祥

古建公司董事长杨根兴,古建园林模型大师郑可俊(作品‚明轩‛模型收录于美国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世界遗产保护专家周苏宁成立大师工作室,打造一支传

承江南园林文化和技艺的‚大师团队‛,扩大、延伸、创新和发展当代江南园林的

国际品牌。

学院向企业开出特色订单,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并以此作为‚做中学、做中教‛

的典型项目化教学案例,在‚实战筑园‛中,形成教学相长的‚现代师徒制‛关系,

先后协同全国园林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三甲的苏州园林股份发展有限公司、全国

建筑装饰行业百强之首的苏州金螳螂集团、古建著名企业蒯祥古建等十余家大型企

业,签约共建‚江南园林班‛,同苏州皇家木业集团开设‚皇家特种兵班‛,量身

定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3.合作平台企业理念先进

项目合作的领航未来(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为资源库网络平台、网络共享问题提

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进行系统运行维护、可持续发展研究及资源库推广培训等工

作。该公司借助INTEL公司雄厚的开发团队做后盾所架构的资源库平台能够满足教

师、学生、企业员工和社会学习者多方需求,通过整合校企资源,学校企业合作,

16

构建满足园林类专业领域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社会从业人员充电的优质资源库。

开发配套的手机APP,便于用户在线学习、在线实训、互动交流、测试及任务提交、

下载等功能。可实现学生随时、随地、随心(时时、处处、人人)学习,提高学习

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可减少实训过程中实训设备的损耗,

降低实训成本、规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危险。通过平台企业的努力,资源库在前

期建设过程中,充分借助平台提供的强大功能和先进教学理念,为使用平台的教师

和学生真正体会到教和学的乐趣,真正实现资源库‚能学、辅教‛功能。

4.共建院校地域优势明显

‚江南‛一词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被用于行政区划,清初时期江南省,

即今江苏、安徽和上海市统称江南,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江宁、杭州、嘉兴、

湖州等江南八府同时也是清代最有代表性的行政地。明清时期江西省境内的饶州府、

九江府、南昌府和安徽省境内的池州府、太平府、宁国府、徽州府等也是极具代表

性的江南地区。本次资源库参与建设的院校共有15所(含中职1所),其中国家示

范院校3所,国家骨干院校2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所。

这些联合建设院校均位于典型江南园林代表之地,拥有着丰富的园林资源,对

于园林文化和造园技艺素材资源的采集有着先天的便利条件。另外,这些院校汇集

了江南地区高职园林类专业教育领域的优秀骨干力量,具有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

念、丰富的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经验和教学资源开发能力,在园林行业领域各有特色

和优势。在项目开发上通过区域联动、优势互补、系统集成的方法,能够高起点严

标准打造‚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传承与创新‛教学资源库。

(三)资源库前期建设效果显著

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资源库筹建以来,凭借各家院校、企业的长期积累以

及建设团队的创新建设,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的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

建设成果。目前,已经建成《江南园林建筑艺术》、《江南园林植物艺术》、《江

南园林文化艺术》、《江南盆景技艺》、《香山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江南园林

古建模型制作》等6门课程。

资源条目近4000条,多媒体资源超过50%,多为学院自主开发。在近一年内,

学院投入近百万元建设,拍摄制作了高质量的微课、教学动画及实训操作视频,尝

17

试了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根据老师的任务观看视频、动画,学习微课,课堂教师

答疑、指导实操,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初期,园林类专业的师生已经广泛利用了资源库平台的学

习功能,实现了在线教学互动,教学效果显著,目前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及联合

申请院校学生及企业员工注册人数达到5205人,每天在教学资源库平台上进行学习,

与老师互动的活跃用户数达到近20%。

18

四、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

(一)资源库总体框架设计

基于资源库‚能学辅教‛的功能定位,根据2016年国家教学资源库‚一体化设

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设要求,设计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传承与

创新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分为资源管理平台和学习运营平台,其中资源管理平台组

建‚一园三廊一馆三中心‛,‚一园‛即专业园地,‚三廊‛即造园教学长廊,包

括造园文化长廊、造园技艺长廊、造园创新长廊,‚一馆‛即园林博物馆,‚三中

心‛包括造园技艺培训中心、江南造园职教联盟、中国造园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学

习运营平台是为用户提供基于资源管理系统的体验平台,满足学习者和教师利用资

源库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搭建课程。

图1资源库体系框架图

(二)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资源库管理平台从专业园地、造园教学长廊、园林博物馆、造园技艺培训中心、

19

江南造园职教联盟、中国造园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六个方面建设。

1.专业园地

充分发挥联合建设单位区域分布合理、代表性强的优势,以学院所在的江南园

林代表地的苏州古典园林造园为基础,全面推广经过多年实践,近年来锤炼形成的

国家级教学成果‚双线四段,筑园塑人‛人才培养模式。

主要完成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介绍、专业调研报告、专业教学标

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办学条件建设。具体内容见表2:

表2专业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建设要求

包括: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学制、生源、就业

专业介绍

面向、培养目标等。

包括行业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相关行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专业基

专业调研报告本情况和专业定位等。通过专业调研得到行业专业第一手资料,指导专

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向。

包括: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教育类型、学历层次、学制、生源、就业

专业教学标准

面向、培养目标、职业证书、教学内容及标准等。

在江南园林行业调研基础上,优化和深化国家级教学成果‚双线四段,

人才培养方案筑园塑人‛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具有普适性的人才

培养方案。

通过专业调研和专家论证,形成具有普适性的专业办学条件范本,为风

专业办学条件

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提供规范性的参考。

2.造园教学长廊

围绕传播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以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为载体,

解构江南造园筑山、理水、建筑、植物、文化要素,剖析其文化艺术;在非物质文

化遗产中遴选出与江南传统造园有关的‚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木雕技艺‛、

‚砖雕技艺‛、‚盆景技艺‛等,融合现代造园创新课程,创建造园文化长廊、造

园技艺长廊和造园创新长廊的课程体系。

每类课程建设4门,共12门课程。课程资源从课程、模块、积件和素材等四个

层次进行课程设计和建设。每门课程资源主要完成课程简介、课程标准、课程整体

方案设计、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程题库、参考资料、实训资源、微课资源、

数字化教材等。素材是课程资源的基础,按照媒体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

频、动画、混合媒体等,按照项目类型分为微课库、虚拟实训库、电子课件库、案

20

例库、教学录像库、设计图库等六大类。

图2造园教学长廊课程体系

3.园林博物馆

以博采各地之长,纵览江南园林为主旨,打造网上园林博物馆,选取苏州、扬

州、无锡、南京等地经典园林,建立江南名园虚拟游览库,通过3D虚拟技术,将拙

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个园、何园、寄畅园、瞻园等园林搬上网络,建成

虚拟漫游系统,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江南园林文化艺术精髓。博物馆通过园林大

讲堂,以文本、图片、视频、电子书籍等方式展示园林文化、经典园林、园林名人、

园林典籍等。

4.造园技艺培训中心

职业资格鉴定是职业培训的重要环节,建设内容包括职业资格鉴定规范和试题

库等,主要建成木工、木雕工、瓦工、石雕工、砖细工、砖雕工、泥塑工、砌街工、

假山工、油漆工、彩画工、园林预算员等技能工种培训包,达到职业技能培训包10

个以上。

5.江南造园职教联盟

依托各联合建设院校的合作企业,成立规模更大、范围更广的江南造园职教联

盟,主要完成企业网站链接、行业信息发布、就业创业指导站。与联建院校、行业

企业实现就业信息连接,发布就业指导、就业培训,介绍行业企业优秀专家,设立

专家答疑,收集国家有关园林施工法规及技术规程等。

6.中国造园文化国际交流中心

依托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设在我院的培训交流中心,

21

展示精典园林资源,建设国际交流培训包5个以上,致力于中国造园文化技艺在国

际上的推广和交流,主要完成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培训中心、世界遗产保护国际论

坛(含世界遗产国际青少年夏令营),吸引外国留学生参与交流,传播中国园林文

化。国际交流中心采用两个入口,双语资源建设。

(三)资源库运营平台建设

1.江南园林文化与造园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运营平台

资源库运营平台将依托‚互联网+‛先进技术与手段,打造‚O2O复合教学模式‛,

本着‚便捷、成效、促用‛原则持续为职教战线(学习者、授课者、行业企业、社

会访客四类用户)提供优质资源与在线学习服务,提升学习兴趣与效率,融入职教

日常教学(课堂、实训、教材、课余四大场景),以‚知识服务‛推动‚学习者为

中心‛的教与学模式变革。

(1)平台愿景

使学习者乐学、授课者善教;行业企业众筹共享、社会访客充电提升。

(2)平台架构

江南园林文化与造园技艺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平台的架构由资源管理、教与学管

理、学习社区、双证书学习、专业大数据组成。是一个支持课前、课中、课后学习

的开放的、可扩展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授课者设计、开发和交付高质量的课程,

提供学习者、行业企业、社会访客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3)平台特色

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其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

表3平台特色

用户身份便捷成效促用

自主学习时时可学、处处能学《学习者在线学习激

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路径与知学习效率提升励机制》

识服务

快捷获取资源

22

灵活组课教学组织管理效率提升《教师排名奖励机

即时发布测试教学效率提升,质量保证制》

授课者即时掌握学生学习进

多班教学

协作备课

自主学习、泛在学习时时可学、处处能学《行业企业/社会访

行业企业个性化学习路径与知学习效率提升客在线学习激励机

/社会访客识服务随时随地充电、提升职场制》

快捷获取资源竞争力

(4)平台主要功能

①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资源创建、资源审核与发布、资源统计与检索、

资源评论等,实现资源存储、资源评价、资源管理以及资源再生等功能;建立针对

不同学习用户导学功能;实现针对不同使用者的资源检索、方案推送、过程管理、

讨论互动、跟踪评价等功能。

②教与学管理

教与学管理平台通过在线教学、考勤管理可实现授课者将的教学空间从教室延

伸到任何地方,把教学时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前、课中和课后,把‚以教师为中心‛

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自助学习。

③学习社区

学习社区主要包括:公告/讨论/提问/、文件管理、学习笔记学习分享、学习

评价、进度提醒、活动管理、学习互动,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可实现各类

用户时时可学、处处能学。

④数字双证平台

数字双证平台根据职业院校教育特点,在人社部的指导下,联合各相关院校构

建‚数字双证‛在线学习系统,使专业课程体系融合了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标

准,为职业院校学生获取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学习支持,从而提升职业

院校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以及从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

⑤专业大数据

资源库平台可对学习者、授课者、行业企业、社会访客等各类用户浏览资源、

23

上传/下载/删除资源、收藏资源、评价/分享资源、浏览课程、关注/收藏课程、注

册/分享/评价课程、评价课程;发帖/读贴、发布/提交/批改作业、发布/参加考试

等资源管理、教与学管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呈现,根据不同学习用户(学习

者、行业企业、社会访客)的学习进度情况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提升授课者效

率,真正做到‚能学、辅教‛。

(5)平台性能与安全

资源库运营平台在性能及安全方面均达到教育部《2016年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

指南》要求。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出具了资源库运营平台测试报告。

2.O2O复合教学模式

美国《连线》前主编凯文凯利(KK)在《必然》中提及我们现代人正处在‚屏

读‛时代,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投影屏幕、Ipad屏幕、手机屏幕、LED广告屏幕

等多个终端‚屏幕‛充斥着我们的生活。

数字时代,IT行业以观众的双眼到数字媒体屏幕之间的距离来区分不同类型数

字媒体终端界面。

‚10尺界面‛是指从观众双眼到投影屏幕或大电视屏幕之间超过10英尺距离,

例如:电视机、电子白板、投影机投射幕布等,‚10尺界面‛的数字资源展现方式

属于单向的播放(如:播放电影、电视),也常常配合一对多场景下的单向交流展

示(如:课堂授课);

‚2尺界面‛涵盖个人PC终端,如:台式电脑、笔记本,数字资源展现方式属

于个性化一对一人机互动,更适合内容的创作;

‚1尺界面‛泛指平板、手机等,数字资源展现方式灵活多样(例如:一对一、

多对一(群组),P2P,O2O)交互方式多种多样灵活便捷,适合时时处处人人的数

字资源体验(内容浏览),多被用于短小内容的即时创作与高频次交互(例如:手

机微信、手机QQ、贴吧APP等)。

‚O2O复合教学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手段,通过资源库学

习平台将线下Offline内容资源(如:纸质教材、课堂板书、实训设备等)与线上

Online数字资源(如:资源库数字内容、视频、动画、虚拟化学习系统等)有机结

合起来,复合利用多种数字终端(10尺界面:投影屏幕、2尺界面:个人电脑屏幕、

24

1尺界面:手机屏幕等),将需要的、数字资源即时调用并灵活呈现给职教课堂、实

训场景中的授课者、学习者,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时交互复合教学模式。

课前备课:授课者在课前通过PC电脑(2尺界面)在资源库中进行:资源准备、

课程建设、编辑组课、教学管理等;

课堂---授课:授课者在课上将资源库中的课件通过投影仪大屏幕(10尺界面)

投放给课堂上的学习者,通过资源库学习平台发布‚随堂测验‛、接收个体学习者

的‚即时问答‛,实时掌握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追踪分析学习者个体情况进行

有针对性的教学调整;

课堂---互动教学:学习者不再是单向的、被动的接受知识传递与讲授,还可以

通过资源库学习平台+平板、手机(1尺界面)获得‚课件笔记‛资源、接收‚学习

任务‛、完成‚随堂测验‛,通过‚即时问答‛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基础上与授课

者在课堂进行实时互动、反馈。

在‚O2O复合教学课堂‛,授课者与学习者充分交流互动:完成授课者一对多

的知识传递、学习者一对一的学习反馈、授课者一对一的定点知识传递,从而实现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增强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效果。

3.以O2O复合教学模式实现资源库融入职教日常教学最后一英尺

资源库平台可对学习者、授课者、行业企业、社会访客等各类用户浏览资源、

上传/下载/删除资源、收藏资源、评价/分享资源、浏览课程、关注/收藏课程、注

册/分享/评价课程、评价课程;发帖/读贴、发布/提交/批改作业、发布/参加考试

等资源管理、教与学管理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呈现,根据不同学习用户(学习

者、行业企业、社会访客)的学习进度情况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提升授课者效

率,真正做到‚能学、辅教‛

4.融入职教日常教学场景

为实现‚能学、辅教‛,专注为学习者(学生)、授课者(教师)、行业企业、

社会访客等四类用户提供资源管理(创建与更新)、教与学互动、学习行为追踪等

功能具体应用场景如下。

场景(一)课前---备课

25

日常

教学备课:授课者(教师)‚孤军奋战‛,一个人‚死磕‛备课,效率低。

痛点授课:授课者(教师)对多个学生,分身乏术,无法即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

剖析

授课者(教师)可在平台上实现协作备课、教与学管理等活动,提升教学效果与效率。

能学

协作备课:平台可实现多个授课者(教师)创建课程,协作备课,提高备课效率

辅教

教与学管理:授课者(教师)可通过平台作业测验、分组任务、提醒推送、互动交流、

应用

考勤管理等功能,即时掌握学习者(学生)学习情况,实时调整授课内容,提升教学

模式

效果。

场景(一)课前学习

①教材的扩展学习

‚O2O复合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纸质教材的局限性,实现教材的扩展学习。

传统纸质教材中静态的文字、图片不足以直观表达职业教育实操技能的动作流程、

日常

实训设备等的空间构造和动态工作原理。纸质教材也不可能像平板、手机等数字

教学

媒体终端那样通过后台行为跟踪系统与数字屏幕触控感应相结合,持续捕捉学习

痛点

者个体的阅读的行为,诸如读书与否、谁在读书、时间长短、关注点、疑问点等

剖析

一系列动作参数。

为教材设计的动态资源:为抽象的理论,提供动态的资源呈现(音视频及动漫虚

拟化资源),让传统纸质教材‚动‛起来,从而实现‚能学‛。

提升学习兴趣:将资源库中海量的数字资源与传统纸质教材相结合,图文提供形

能学象的动态呈现与学习互动,弥补纸质教材图文资源呈现方式的不足。

辅教学习者为中心的阅读方式:结合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习惯、学习进度,随时随地

应用调用播放扩展资源,在阅读传统纸质教材过程中实现‚学习者为中心‛。

模式阅读行为‚持续捕捉、即时分析‛:通过后台行为跟踪系统与数字屏幕触控感应相

结合,持续捕捉学习者个体的阅读的行为,分析个体学习者一系列动作参数,诸

如:读书与否、谁在读书、时间长短、关注点、疑问点等,从而实现‚辅教---学

习行为分析‛。

场景(二)课堂

①自动考勤‚免点名‛

日常

教学在传统课堂上,老师现场按名单点名,费时费力效率低,占用宝贵课堂时间;迟到

痛点早退代签等管理难度大。

剖析

能学‚O2O复合教学模式‛下,老师在开课前利用资源库运营平台生成课程考勤签到二

辅教

26

应用维码,在上课时适时发布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老师发布的二维码进行课程签到,

模式学生课程考勤情况与统计即时呈现,不占教师授课时间,当堂统计考勤并且能够有

效规避迟到、代签等问题。

②笔记资源分享

日常

教学学习主动性差,课堂笔记记不好、记不全或根本不记,后排学生看不清,抄讲义费时

痛点间。

剖析

能学学生可提前下载教师讲义,节省抄笔记时间。还可通过标注、拍照、录音录像等方式

辅教记录笔记。课后随时随地对课程内容及具体细节进行复习巩固。学生和教师通过平

应用台随时记学习笔记和教学笔记,并在平台进行分享,方便师生、学识之间进行交流,

模式提高了学习效果。

③即时交互的随堂测验

日常

教学

痛点难以现场测验,无法即时了解学生进程

剖析

能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即时推送测试给学生。学生可

辅教以通过资源库手机APP功能在线完成老师布置的测试题,测试结果可实时反馈老

应用师,教师即时了解学生学习进程、知识点掌握情况,老师可针对性调整课堂教学

模式并可一对一解决学生问题,提高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

场景(三)实训

①实训任务功能

围观:示范演示看不真切,影响学习效果

日常

安全:安全操作规范贴在大门口‚有名无实‛

教学

互动:囿于小组划分与场地限制,难以充分交互

痛点

任务提交:繁琐的纸质报告

剖析

测验:难以现场测验,无法即时了解学生进程

扫码点播:实训设备关键点操作示范资源点播扩展学习

能学安全提示:实训设备关键点安全规范自动推送内容下载

辅教交流、互动:时时处处人人讨论区、交流群、贴吧

应用任务提交:任务领取、项目管理、摄影摄像提交成果

模式即时测验:时时处处人人即时测验,实时查看测验结果

这里不仅有教师授课的资源,也有供学生下载的讲义及扩展资源,同时还为学生

27

提供笔记标注、随堂测验、互动问答以及课堂评价等应用。并通过与资源库联动

追踪学习行为,使教师随堂即时掌握学生个体学习进程、效果与反馈。

在资源库应用场景中,实践解析教学:

教师:按教学设计->在实训设备局部标识二维码

学生:手机扫描->触发碎片化资源->辅助学习

在实训设备区域通过二维码或RFID调出来的数字资源,不是教师的课堂讲义,

是专为学生实训室操作中即时触发的“锦囊妙计”“武功秘籍”。由教师事先在实训

室精心设计的针对某台设备-->某道工序-->某个操作-->所对应的某段资源。方便

学生进行知识点实践解析、技能点操作特写(包括友好提示、安全规范)等,为实

训学生进行个性化呈现、点播与反复播放。通过与资源库联动追踪个体行为,使教

师掌握学生实训进程、效果与反馈。

例如,学生在实训现场按照分组二维码领取小组实训任务,明确实训目标并按照

实训步骤开始实训。在实训过程中,在不同实训环节如遇不明之处,可通过手机扫

描响应工序流程设备上的二维码调出有针对性的数字教学资源与实操视频、动画等,

边做边学,完成后通过手机提交实训成果及报告。

场景(四)课余学习

①互动论坛功能

日常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与积极性

教学学习进程:教师难以触及学生课余时段,无法跟踪了解学生学习进程

痛点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与即时反馈通道

剖析

线学习:课程重点、难点内容提供虚拟仿真、动画等趣味性学习资源,提升学生

能学学习的积极性

辅教交流、互动:为教师提供师生互动与即时反馈通道,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人人讨

应用论区、交流群、贴吧

模式解决了超大班级学生容量的实训难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转移拓展

能力,有效的提升了实训效果。

在‚O2O复合教学模式‛中,学习者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登录资源库进行学习,

以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者还可以通过手机微知库APP在论坛中发布

问题即时求助。授课者通过论坛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并加以针对性指导。

28

②消息提醒功能

日常

教学学生学习缺乏兴趣与积极性

痛点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剖析

能学通过与资源库联动与主动推送,为学生提供提醒、在线下载、在线学习空间、互

辅教动论坛等个性化应用。追踪个体行为,使教师掌握学生实训进程、效果与反馈。

应用提醒:事件及任务即时提醒推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跟催及碎片时间的自由学

模式习便利

在‚O2O(线上线下)复合教学‛的应用模式中,学习者根据教师的课程信息提

醒,例如某门课程的开课时间、某次实训课程的具体上课时间等,某次课前预测、

随堂测试或者章节测验的开始时间或均可由教师通过消息提醒功能发送到学习者的

手机上,以方便学习者合理安排时间。

③学习行为分析

日常

教学授课者不了解学习者知识掌握情况。

痛点1位授课者面对多个学习者,分身乏术,无法根据每个学习者学习进度

剖析进行学习辅导。

资源库平台可对学习者、授课者、行业企业、社会访客等各类用户浏览

资源、上传/下载/删除资源、收藏资源、评价/分享资源、浏览课程、

能学

关注/收藏课程、注册/分享/评价课程、评价课程;发帖/读贴、发布/

辅教

提交/批改作业、发布/参加考试等资源管理、教与学管理等数据进行统

应用

计、分析、呈现,根据不同学习用户(学习者、行业企业、社会访客)

模式

的学习进度情况推送个性化的学习内容,提升授课者效率,真正做到‚能

学、辅教‛。

29

五、项目建设计划安排

具体分为调研分析、顶层设计、开发建设、运行调试、推广验收、后续建设六

个步骤。其中顶层设计、开发建设、运行调试、推广验收四个阶段在时间上将有一

定的交叉。

1.调研准备阶段(2015.5-2015.9)

对‚江南园林文化及造园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开展广泛的调研,精心挑选江南

造园企业,如苏州园林股份集团、蒯祥古建、世界遗产保护中心苏州分中心等代表,

对江南造园文化技艺进行深入详细研究,完成非遗保护模式、传承方式、创新途径

的分析;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广泛调研,完成民族文化传承与相关专业职业能

力调研报告,作为资源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依据。邀请政、行、企、校专

家对以上调研基础进行论证,及时修订,出具可行性报告。

2.顶层设计阶段(2015.10-2016.2)

在进行一系列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库进行顶层设计。联合各项目

建设单位,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明确职责,设计资源库框架,明确资源库建设内容,

建立各子项目的建设标准。明确以需求为导向,以课程为骨架,以‚通识性‛与‚专

业性‛、‚普遍性‛与‚针对性‛的颗粒资源为支撑,多方参与、系统设计、客观

测评的建设思想,进行资源库建设规划。在规划中,凸显资源库建设内涵,实践资

源库建设功能。

3.开发建设阶段(2015.12-2018.5)

(1)完成‚一园三廊一馆‛资源建设,建设专业园地、三大造园教学长廊和园

林博物馆。

(2)完成三大管理中心,即造园技艺培训中心、江南造园职教联盟、中国造园

技艺国际交流中心建设。

(3)完成资源库运营平台建设,支持动态组课。

4.运行调试阶段(2018.4-2018.9)

将开发建设好的资源库向联合建设单位开放,运用需求导向、应用激励策略,

把资源库的使用融入学校专业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率先使用,引导学生全面使用。

组织联合建设单位对资源库进行测试,对使用者进行调研,提出改进方案,不断调

30

试完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