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1页
惠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2页
惠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3页
惠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4页
惠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和资源宝库,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关系到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问题。如何平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两者间关系,实现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俨然成为目前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惠州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惠州市海洋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一、惠州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惠州海洋资源丰富,是广东省海洋大市之一,海域面积452平方公里,海岸线281.4公里,海岛162个,分别居全省第六、第五和第四。惠州构建了以临海化工为龙头,以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临海清洁能源、现代海洋渔业为重点,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202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达1,050亿元,占全市GDP的24.7%,海洋经济不断壮大,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惠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蓝色增长极。一是海洋石化产业不断壮大。中海油惠炼二期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和100万吨/年乙烯项目顺利投产,石化区已形成2200万吨炼油、220万吨乙烯的规模,惠州炼化一体化规模跃居全国第一,综合实力居全国化工园区排行榜第1,获批国家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绿色园区。2020年,规上石化行业总产值1309亿元,规上石化行业增加值232亿元。二是港口运输业快速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沿海形成了荃湾港区、东马港区、惠东港区三大港区,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5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31个,总吞吐能力超过1亿吨。2020年惠州港完成吞吐量9636.44万吨,增长12.67%。三是滨海旅游业发展强劲。惠州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积极融入“深莞惠3+2”经济圈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力发展滨海休闲观光、商务度假、文化体育,着力打造百里滨海旅游长廊,建设世界级的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基地。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6013万人次、旅游收入450亿元。四是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推进以海上垂钓、餐饮娱乐为主要内容的休闲渔业,形成东升、大辣甲、大三门岛等主要渔家风情旅游区;大力发展工厂化养殖和深水网箱养殖等现代渔业;大力发展绿色健康渔业,建成了现代渔业示范基地45家,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场17家。二、惠州海洋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当前,惠州海洋经济发展主要面临着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投入不足、涉海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海洋岸线资源利用“粗放低效”等方面问题。1.海洋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惠州主要海洋产业以临海石化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高,对沿海其他产业部门产生排挤效应;滨海旅游业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以海洋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主要海洋产业的产业链存在结构性缺陷,暂未形成链条化、精细化的产品链,难以满足市场的特色化、差异化、高端化产品需求。2.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和投入不足海洋科技总体水平较低,推进海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力度不够,缺乏海洋科技发展相关规划。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科技支撑力度不够,海洋经济竞争力不高。海洋综合管理队伍、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测绘、海洋发展战略等人才欠缺,尤其是海洋科技人才、科研机构和院校紧缺,与发展需求相差较大。3.

涉海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惠州港吞吐能力虽已超过1亿吨,但公共码头能力不足10%,90%以上为货主码头,建成投产的公共码头已超负荷运转;而货主码头的实际吞吐量不到吞吐能力的一半。渔港建设滞后,现有渔港布局密度低,港池面积小,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现代海洋渔业发展需求。大众性休闲码头及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滞后,离发展高端滨海旅游业还存在较大距离。4.

海洋岸线资源利用“粗放低效”由于前期缺乏统筹规划和管理,随着临海工业和滨海旅游的快速发展,惠州大量优质岸线及景观资源被侵蚀,岸线资源利用粗放无序、功能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海岸带保护与利用造成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可利用岸线资源已十分稀缺和优质沙滩岸线资源被私有化、低效利用,制约了惠州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目的地,挤占了远期优质海洋产业项目发展空间。三、惠州海洋经济发展对策探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海陆统筹,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坚持陆海统筹,助力惠州打造成为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1.构建海洋经济开发新格局突出惠州海洋资源禀赋优势和海洋产业基础,着力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巽寮湾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依托“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强流重离子加速器”中科院两大科学装置,着力构建稔平岛能源科技岛;以惠州港和惠州机场等2大交通枢纽为依托,加快完善现代化物流园区建设,实现海陆空联运,加强与中国香港、深圳等地海洋科技交流合作,深化海洋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临港综合物流基地、海洋新兴产业成果转化基地等。2.

做强做优主要海洋产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临海石化、滨海旅游、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水平、集聚化发展,打造海洋核心产业集群。全力推进埃克森美孚化工综合体、惠州石化炼油产品结构优化及质量升级、中海壳牌三期等项目建设,提升石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建设世界级高端石化产业集群;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海洋观光旅游合作,建设以海岛、海湾、海港为特色的海洋全域旅游示范区;布局海洋电子信息产业链,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实施集聚发展战略,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设备研发和制造,打造海洋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3.

加快突破海洋科技核心技术以广东省重点发展的六大海洋产业为着力点,以能源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为平台,推动海洋领域高端要素整合,加强海洋科研机构和海洋科技人才的引进,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培育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生物、海工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4.

加强海洋金融合作与创新成立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发展以临海石化、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和现代海洋渔业为重点的四大优势产业,以海洋电子信息、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和海洋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四大新兴产业,以海洋生物医药和海洋生态环保为重点的两大潜力产业,鼓励和引导外资、社会资本支持海洋产业发展;支持金融机构对海洋产业提供贷款、保险和担保等金融服务,支持涉海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开展涉海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四、结语近年来,惠州市充分发挥区位、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不断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初步构建了临海产业区、港口物流区、休闲度假区、生态保护区、海洋渔业区五大沿海功能区,形成了以临海工业为龙头,以滨海旅游、海洋交通运输、临海清洁能源、现代海洋渔业为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