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静电现象(解析版)_第1页
第2节 静电现象(解析版)_第2页
第2节 静电现象(解析版)_第3页
第2节 静电现象(解析版)_第4页
第2节 静电现象(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o"第7章从粒子到宇宙"从粒子到宇宙第2节\o"7.2静电现象"静电现象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知道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解释。002预习导学1、物体带电及静电现象(1)静电的基本概念

①静电:即相对静止不动的电荷,通常指因不同物体之间相互摩擦而产生的在物体表面所带的正负电荷。

②静电放电:指具有不同静电电位的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静电感应所引起的物体之间静电电荷的转移。通常指在静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2):摩擦过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电。带电物体(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摩擦起电(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2)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注意①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发生了转移,它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②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还有接触带电与感应带电①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后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②感应带电:。

3、两种电荷及其相互间的作用(1)两种电荷: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凡是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吸引的,必定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排斥,由此人们得出自然界中有且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①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②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量单位是库仑,简称为库,符号是C。元电荷(e):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元电荷也是物理学的基本常数之一,常用符号e表示。基本电荷e=1.6021892×10-19库仑,是一个电子或一个质子所带的电荷量,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4)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4、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1)自然界的静电现象——闪电:闪电是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层在相互靠近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放电现象。(2)生活中的静电现象:①干燥的日子里,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如果在黑暗处,还会看到闪光,这是由于毛衣与内衣摩擦起电而导致的。②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越梳越蓬松,这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使头发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致。③穿化纤裤子走路时,裤脚上容易吸附灰尘,是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3)静电的应用与防护

①应用:静电复印、静电植绒、静电喷漆等;

②防护: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油罐车尾部拖一条铁链等。003考向释疑考向一:\o"物体带电现象"物体带电现象【重点释疑】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的是静电,带电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

2.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法:

(1)摩擦起电,起电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起电实质:电子通过直接接触发生转移。

(3)感应起电,起电实质:物体中的电荷重新排列。【例题精讲】(2023秋•顺德区期中)同学们将塑料梳子在头皮上摩擦后,就可以将纸屑“粘”起来,下列选项中“粘”的物理原理与之相同的是()A.两个铅块,挤压后“粘”在一起 B.家里的塑料吸盘“粘”在墙上 C.寒冷的冬天,手拿铁棒会被“粘”住 D.干燥的天气里化纤衣服容易“粘”灰【答案】D【解答】解:物体间摩擦后,若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说明物体带了电,这种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A、表面平滑的铅块由于分子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所以紧压后会“粘”在一起,故A不符合题意;B、家里的塑料吸盘“粘”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作用的缘故,故B不符合题意;C、寒冷的冬天,手拿铁棒由于手上的水分遇冷凝固形成的,所以会“粘”在一起,故C不符合题意;D、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灰,这是摩擦起电现象,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D符合题意。故选:D。【巩固训练】(2023秋•南安市期中)有些地毯在编制过程中,往往夹杂一些不锈钢丝,其作用主要是()A.钢丝容易传递热量 B.钢丝可以增大摩擦不易滑倒 C.钢丝硬度大可使地毯更耐用 D.钢丝能防止静电造成的危害【答案】D【解答】解:在有些地毯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夹杂一些不锈钢丝,其作用主要是钢丝能把由于摩擦所带的电荷及时导走,防止静电现象的产生;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考向二:\o"摩擦起电"摩擦起电【重点释疑】1、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两个物体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发生了转移,它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2、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例题精讲】(2023秋•沂水县期中)下列发生的现象与摩擦起电无关的是()A.梳过头的塑料梳子靠近细细的水流,会看到水流靠近梳子 B.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 C.秋冬干燥季节,夜间脱毛衣时会看到电火花 D.冬天摩擦双手使手变暖和【答案】D【解答】解:A、用在干燥的头发上梳过的塑料梳子靠近水流,会看到水流靠近梳子,是因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A与摩擦起电有关;B、用塑料桶装运汽油,通过摩擦可以使汽油带电,容易发生危险,与摩擦起电有关,故B与摩擦起电有关;C、秋冬干燥季节,脱毛衣时看到电火花是因为衣服和身体摩擦带电,故C与摩擦起电有关;D、冬天摩擦双手使手变暖和,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与摩擦起电无关。故选:D。【巩固训练】(2023春•句容市期末)摩擦后的气球能“吸”起头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A.磁铁能“吸”起硬币 B.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容易“吸”附灰尘 C.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 D.两表面削平的铅柱压紧后会“吸”在一起【答案】B【解答】解:摩擦后的气球能“吸”起头发,这是因为气球带电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A、磁铁能“吸”起硬币,属于磁体的吸铁性,故A不符合题意;B、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容易因摩擦而带电,会吸引轻小的灰尘,故B符合题意;C、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砖上,是大气压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D、削平的铅柱压紧后能“吸”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考向三:两种电荷及其相互间的作用【重点释疑】1、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不同物体互相摩擦的时候,束缚电子本领弱的就会失去电子,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电子带正电;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就会得到电子,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2、在电荷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即电荷是守恒的;在转移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可见,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例题精讲】(2022秋•通河县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当它靠近纸屑时纸屑将被吸引。【答案】正;吸引。【解答】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当它靠近纸屑时纸屑将被吸引。故答案为:正;吸引。【巩固训练】(2023秋•大连期中)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属于绝缘体(选填“导体”或“绝缘体”)。【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由于得到电子带负电,同时毛皮因失去电子带正电;橡胶棒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不容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答案为:负;正;绝缘体。考向四: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重点释疑】1、电荷间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两个物体(不涉及磁体)相互排斥,有两种可能:

(1)都带正电。

(2)都带负电。

3、两个物体相互吸引,有三种可能:

(1)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带负电。

(2)一物体带正电,另一物体不带电。

(3)一物体带负电,另一物体不带电。【例题精讲】(2023秋•乾安县期末)生活中的静电,有的可以利用,有的需要防止,下列选项属于利用静电的是()A.油罐车的尾部通常拖一条铁链 B.地毯中编织了一些细小的钢丝 C.复印时,让硒鼓带电吸引墨粉 D.高层楼房顶部都安装上避雷针【答案】C【解答】解:A、因为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把运输过程中会由于振动、摩擦产生的静电荷导走,属于防止静电危害,故A错误;B、地毯中编织了一些细小的钢丝,把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导走,属于防止静电危害,故B错误;C、复印时,让硒鼓带电吸引墨粉,属于利用静电,故C正确;D、高楼顶部装上避雷针,防止静电放电时造成危害,故D错误。故选:C。【巩固训练】(2023秋•温江区校级期中)下列现象中,与静电现象无关的是()A.电缆的芯线用铜制成,外皮用橡胶制成 B.干燥的冬季,触碰门把手时,通常有触电的感觉 C.油罐车的尾部通常拖一条铁链 D.古书记载的“琥珀拾芥(芥:小草,引申为轻微纤细的东西)”【答案】A【解答】解:A、铜容易导电,是导体,因此电缆的芯线用铜制成,橡胶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因此外皮用橡胶制成,与静电无关,故A符合题意;B、干燥的冬季,触碰门把手时,通常有触电的感觉,因为干燥的冬季,人体容易积累静电,属于静电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运输汽油的油罐车通常在地上拖一根铁链,是为了将摩擦产生的静电及时导入大地,防止静电危害,故C不符合题意;D、摩擦后的琥珀带上了电荷,能吸引轻小物体,是静电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00401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23•安徽)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在摩擦过程中()A.玻璃棒和丝绸都得到电子 B.玻璃棒和丝绸都失去电子 C.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 D.玻璃棒得到电子,丝绸失去电子【答案】C【解答】解: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玻璃棒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023秋•青岛期中)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物理原理与其不相同的是()A.干燥的天气,衣服容易“吸”灰尘 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 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 D.塑料梳子梳头,头发被“吸”起来【答案】B【解答】解: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这是因为带电的塑料尺可以吸引轻小物体;A、干燥的天气,衣服“吸”灰,因为衣服摩擦起电后会吸引轻小物体,原理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B、削平的铅柱压紧后能“吸”在一起,因为分子间有引力,原理不同,故B符合题意;C、干手搓开的新塑料袋“吸”在手上,这是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故C不符合题意;D、用塑料梳子梳头,摩擦起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梳子能把头发“吸”起来;原理相同,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2023•长春模拟)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 B.油罐车装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 C.汽油桶用绝缘性能极好的塑料制作 D.印染车间里空气保持适当的湿度【答案】C【解答】解:A、飞机轮胎用导电橡胶制成,是为了在着陆时使机身积累的电荷流入大地,防止静电产生火花导致起火,故A不符合题意;B、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油和罐之间不断摩擦,从而产生大量的静电,通过后面装一条拖地的铁链,及时导走,这是防止静电危害,故B不符合题意;C、用绝缘性能极好的塑料制作的塑料桶储存汽油时,由于塑料不容易导电,静电不能及时导出,会出现静电危害,故C符合题意;D、在印染厂车间里,物体间摩擦产生大量静电,所以印染车间中保持适当的湿度,及时把静电导走,避免静电造成的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3秋•贵阳期中)燃油具有易挥发、易燃易爆、易集聚静电荷的特性。加油站内常能看到以下安全警示标志,其中为了防止摩擦起电带来安全隐患的标志是()A.禁止烟火 B.请勿吸烟 C.限速行驶 D.禁止穿化纤服【答案】D【解答】解:化纤衣服在摩擦时容易产生静电,会产生电火花,在加油站有引发火灾,发生爆炸的危险。故选:D。5.(2022秋•渠县期末)关于橡胶棒与毛皮摩擦起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得到电子而带正电 B.橡胶棒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C.将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毛皮,它们会相互排斥 D.摩擦起电的过程产生了新的电荷【答案】B【解答】解:ABC.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得到了电子,带上的是负电荷,毛皮失去电子,带上的是正电荷,将摩擦后的橡胶棒靠近毛皮,它们会相互排斥吸引,故AC错误,B正确;D、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子的转移,不是产生了新的电荷,故D错误。故选:B。6.(2022秋•五常市期末)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况,则该小球的带电情况是()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一定不带电荷 D.可能不带电荷【答案】A【解答】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时,它们相互排斥,说明这个小球一定和玻璃棒带的电荷相同,则该小球带正电荷,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2023秋•齐齐哈尔期末)下列的说法,比较合理的是()A.分子间存在引力而不存在斥力 B.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无关 C.水和冰是同种物质所以比热容相同 D.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答案】D【解答】解:A、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故A错误;B、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分子运动越快,故B错误;C、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冰和水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因此比热容不同,故C错误;D、自然界中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故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6小题)8.(2023秋•田阳区期中)用化纤布料制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容易脏,这主要由于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起电现象,从而吸引细小的灰尘造成的。【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化纤布料和皮肤摩擦,容易带电,带电的化纤布料吸引轻小的灰尘,所以容易脏,这是带电体的性质。故答案为:摩擦起电;吸引。9.(2023秋•从江县校级期中)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起地上的羽毛,是因为玻璃棒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使玻璃棒带了电,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玻璃棒能吸起地上的羽毛。【答案】吸引轻小物体。【解答】解: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起地上的羽毛,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发生了电荷的转移,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从而使玻璃棒带电,而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玻璃棒能吸起地上的羽毛。故答案为:吸引轻小物体。10.(2023秋•扶余市期末)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古书籍时,为防止书籍破损,通常先给古书充电,使的书页带上相同电荷而自动分开。如果某次充电时,书页都带上了正电荷,则它们是失去(选填:“得到”或者“失去”)负(选填:“正”或“负”)电荷。【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给古书充电,使书页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自动分开,书页都带上了正电荷,说明是失去负电荷。故答案为:失去;负。11.(2023秋•蚌埠期中)如图,小琳用气球与头发摩擦,发现头发会随着气球飘起来。该现象中气球得到(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负电。【答案】得到。【解答】解:气球与头发摩擦,气球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头发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故答案为:得到。12.(2023秋•依安县期末)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四个带电小球,甲吸引乙,甲排斥丙,丙吸引丁。若丁带负电,则甲带正电,乙带负电。【答案】正;负。【解答】解:这四个小球都是带电的;已知丁带负电,丙丁相互吸引,则丙带正电;丙与甲相互排斥,则甲带正电;甲与乙相互吸引,则乙带负电。故答案为:正;负。13.(2022秋•锦州期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选填“正”或“负”)电。如图所示,用该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在此过程中,验电器金属杆中电流的方向为由B到A(选填“由A到B”或“由B到A”)。【答案】负;排斥;由B到A。【解答】解: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多余电子),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橡胶棒多余的电子通过金属球转移到金属箔上,金属箔由于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电子从金属球到金属箔形成电流,因为电子带负电,所以电流方向是由B到A。故答案为:负;排斥;由B到A。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4.(2023秋•潞州区期中)小美在超市购物时,发现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分开。服务员告诉小美,只要将塑料袋在衣服上摩擦几下,塑料袋带了电荷,合在一起的薄膜塑料袋的袋口就分开了。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来探究和衣服摩擦过的塑料袋是否带电。(1)实验器材:碎纸屑(或泡沫屑)。(2)实验步骤:将碎纸屑均匀地撒在桌面上,将和衣服摩擦过的塑料袋接近碎纸屑,观察实验现象。(3)实验现象与结论:若碎纸屑被吸引,说明塑料袋带电;反之则不带电。【答案】(1)碎纸屑(或泡沫屑);(2)将碎纸屑均匀地撒在桌面上,将和衣服摩擦过的塑料袋接近碎纸屑,观察实验现象;(3)若碎纸屑被吸引,说明塑料袋带电;反之则不带电。【解答】解: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据此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可选择碎纸屑或泡沫屑;(2)实验步骤:将碎纸屑均匀地撒在桌面上,将和衣服摩擦过的塑料袋接近碎纸屑,观察实验现象;(3)实验现象与结论:若碎纸屑被吸引,说明塑料袋带电;反之则不带电。1.(2022秋•平凉期末)在晴朗的冬日,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会越梳越蓬松,其主要原因是()A.梳头时,空气进入头发 B.梳头时,头发的毛囊会收缩 C.梳子对头发有力的作用 D.头发和梳子摩擦后,头发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答案】D【解答】解:在晴朗、干燥的冬日里,用塑料梳子梳干燥的头发时,头发与梳子摩擦而带电。由于头发带有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越梳越蓬松。故选:D。2.(2023秋•吐鲁番市期中)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A.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B.电子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上 C.原子核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D.原子核从橡胶棒转移到了毛皮上【答案】A【解答】解: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中的部分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所以毛皮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而橡胶棒得到电子带等量的负电荷,即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橡胶棒。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3.(2023秋•罗湖区校级期中)小滨妈妈做饭时,不小心把胡椒粉洒在粗粒盐上。小滨急中生智,拿塑料小勺在毛料布上摩擦了几下,然后把小勺靠近胡椒粉,胡椒粉立刻被吸到勺子上,成功将胡椒粉和粗粒盐分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 B.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 C.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 D.胡椒粉洒出后与粗粒盐混合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答案】C【解答】解:A、塑料小勺能吸引胡椒粉是因为小勺由于摩擦而带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能力,故A错误;B、塑料小勺带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电子发生转移,故B错误;C、若塑料小勺带负电是因为它得到了电子,故C正确;D.胡椒粉洒出后与粗粒盐混合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在做无规则运动,故D错误。故选:C。4.(2023秋•舒兰市期末)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细小的水流,观察到水流弯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流一定带负电 B.水流一定带正电 C.玻璃棒一定带正电 D.水流和玻璃棒带同种电荷【答案】C【解答】解:AB.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玻璃棒吸引水流,水流不一定带电,故AB错误;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故BC正确;D.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玻璃棒吸引水流,所以水流和玻璃棒一定不会带同种电荷,故D错误。故选:C。5.(2023秋•长宁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是构成物质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当物体发生摩擦时,可能会发生转移的是()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答案】C【解答】解: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图可知电子在外围,受原子核的束缚力最小,故可能会发生转移的是电子,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6.(2023秋•隆回县期中)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橡胶棒会带上电荷,毛皮也会带上电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橡胶棒与毛皮所带的电性相反 B.橡胶棒与毛皮所带的电量相等 C.毛皮中的部分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D.毛皮与橡胶棒在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答案】D【解答】解:ABC、毛皮与橡胶棒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因束缚电子的本领强而得到电子带负电,毛皮因束缚电子的本领弱而失去电子带正电,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上,使得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故ABC正确;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并没有创造电荷,故D错误。故选:D。7.(2023秋•天河区校级期中)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的强弱如表所示,小明同学将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靠近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轻质小球被吸引,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弱→强玻璃毛皮丝绸纸金属硬橡胶涤纶硬塑料A.摩擦时玻璃棒与丝绸都失去电子带正电 B.小球一定带负电 C.摩擦后,玻璃棒与丝绸带等量的异种电荷 D.摩擦时玻璃棒得到正电荷带正电【答案】C【解答】解:ACD、摩擦时玻璃棒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玻璃棒与丝绸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故AD错误,C正确;B、与丝绸摩擦后的玻璃棒它失去电子带正电,玻璃棒靠近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轻质小球被吸引,故小球可能带负电或者不带电,故B错误。故选:C。8.(2023秋•扶余市期末)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古书籍时,为防止书籍破损,通常先给古书充电,使的书页带上相同电荷而自动分开。如果某次充电时,书页都带上了正电荷,则它们是失去(选填:“得到”或者“失去”)负(选填:“正”或“负”)电荷。【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给古书充电,使书页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自动分开,书页都带上了正电荷,说明是失去负电荷。故答案为:失去;负。9.(2023•福建)我国古药物学家常用布摩擦过的琥珀能否吸引干草屑来辨别琥珀的真假。摩擦后的琥珀能吸引干草屑,说明琥珀带了电。吸管和纸巾摩擦后,吸管带负电,说明摩擦过程中纸巾(填“吸管”或“纸巾”)失去电子。【答案】电;纸巾。【解答】解:摩擦后的琥珀能吸引干草屑,说明琥珀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吸管和纸巾摩擦后,吸管带负电,则纸巾带正电,说明摩擦过程中纸巾失去电子。故答案为:电;纸巾。10.(2023秋•榕城区期中)N95口罩的中间层为多孔结构的熔喷布,熔喷布能过滤比自身空隙小得多、直径仅为0.3μm的颗粒物,原因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处理,使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负(选填“正”或“负”)电,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作用。由于熔喷布有很好的绝缘性,所以能长时间保留静电,但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晾干后,熔喷布对细微颗粒物的过滤效果严重下降。【答案】负;吸引轻小物体;绝缘【解答】解:N95口罩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处理,使熔喷布得到大量电子而带负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进而吸附一些粒径较小的污染物,甚至病毒这种纳米级的物质也会被吸附;熔喷布有很好的绝缘性,所以能长时间保留静电。故答案为:负;吸引轻小物体;绝缘。11.(2022秋•港北区校级期末)三个悬挂着的泡沫小球,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带正电,丙球的带电情况是:带负电或不带电。【答案】正;带负电或不带电。【解答】解:甲、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甲带正电,则乙带正电;丙、乙相互吸引,乙球带正电,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故答案为:正;带负电或不带电。12.(2022秋•广州期末)如图,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带电,橡胶棒带电的原因是得到电子。将橡胶棒靠近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向橡胶棒靠拢,根据这种现象不能(选填“能”或者“不能”)确定铝箔条是否带电。【答案】得到;不能。【解答】解: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荷,毛皮失去带正电荷。将橡胶棒靠近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