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看法_第1页
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看法_第2页
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看法_第3页
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看法_第4页
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谈对世界的物质性的看法

自打我们有意识起,世界就变的具有可知性,具有物质性。而且这些物质不会随着人内心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世界中的花草鱼虫、山川湖泊都是物质的,生活中充满了物质,所有可视可触及的、不可视而又真实存在的物质,像风、空气、电磁波等等。我们在物质中生存,依靠物质而存在。地球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生命的存在,而随着时间发展、慢慢有了生物、有了海洋,有了人类的摇篮,到现在,回头看看,周身到处是拔地而起的高楼,绚丽多彩的灯光,形形色色的人们,物质社会的神奇之处也就在此。

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目前为止比较规范且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总结:“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载体。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就像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人是发展的,河流是奔腾的,时间也是一去不复返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螺旋式上升的。物质是在不断运动的,静止也是相对静止,需要有对照系,即使我们坐着,移动不动,对于凳子,我们是静止的,而对于窗外经过的人,看见了而又消失不见,静止时特殊的运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固有的,不随着外物改变而变化。

既然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就要以冷静、清醒、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和人生,这种智慧叫冷慧;既然人的意识、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那么应以热烈的情感,创造世界的精神投入实践和生活,实现理想,成全自我这叫热慧。唯物主义给人的是冷慧,物质世界不相信眼泪。唯心主义给人的是热慧,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统一了起来,其所给予人的启迪就是冷慧和热慧双举。

既然世界是物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要顺应物质世界,要在物质世界面前顺从而不违逆,谦虚而不狂妄,敬畏而不玩世,这叫顺德。既然物质是运动不息,健动不止的,人就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开物成务,这叫健德。既然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那么人就应顺健相资。《周易》中乾卦的本质是“健”。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本质是“顺”。“坤,顺也”(《周易·说卦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不需要上帝之手推动,这叫“自己运动”。“自己运动”就是自因自本,这一宇宙本质所启示与人的价值理念就是“自由”,人应以自由为至高价值。同时,物质运动又有时空秩序,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范围,有自己的时间顺序,不能随便越过时空秩序,这启发人要有所节制。节制为古希腊四大美德之一。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因而人要把自由和节制两种价值结合起来。

物质运动在时间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有限中包括着无限,无限体现在有限之中。因此,人应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追求无限,在瞬间中追求和体验永恒。上天之道,於穆不已,人要不断奋斗,在奋斗中提升自我。不应为个体生命在时间上的短暂性和不可重复性而悲观,要认识到有限中有无限,在有限的生命时间中实现永恒价值,追求不朽。离开无限的生命是缺乏意义的空虚的;离开有限生命追求无限和不朽不仅不实际,而具有否定人生,结束生命的危险。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舍静,静中含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这一哲理启迪人们应当兼具两种精神境界,即奋斗境界和静穆境界。奋斗境界由物质的运动属性下惯于人而得。上天之道,於穆不已,人要不断奋斗,在奋斗中提升自我。静穆境界是由物质的相对静止属性下贯于人而得。它要求人要静穆恬淡,怡然自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静穆之境也。奋斗境界中的人如战将,静穆境界中的人如仙佛,各有胜场。前者如鲁迅、毛泽东之人格境界即是,后者如陶渊明、朱光潜、沈从文之人格境界即是。

于是,我们应该坚持“天下无心外之物”,以客观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看待这个世界。事物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曲折性,我们不能奢望以后的路能够一帆风顺,要善于洞察和发现物质发展的可能性,估计其困难程度,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坚定信心,知难而上,开辟前进的道路。社会的进步是这样,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科学进展)世界科技发展史表明,历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都是基于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其科学源头通常是新现象的发现、新概念的提出和新理论的创建。19世纪末物理学中的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电子)和物理学晴空上的两大“乌云”(以太漂移和黑体辐射问题所存在的困难)是20世纪新的科学革命到来的先兆。20世纪诞生了两大科学理论,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出现了宇宙大爆炸模型、物质结构夸克模型、全球大地构造板块模型以及遗传基因DNA分子结构双螺旋模型四大科学发现;拥有了六大技术发明,即空天技术、信息技术、核技术、激光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继18世纪蒸汽时代、19世纪电气时代之后,我们进入了20世纪信息时代。20世纪的新科技革命不仅为人类生活提供了先进而高质量的物质条件,带来人类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还对人类的传统观念带来巨大冲击,引发人类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使人类更加重视创造性思维,更加富于创新精神。21世纪的科学面临巨大的挑战与生机。物理学中相对论的局域性与量子力学的全域性之间的不协调问题,生物学中遗传与进化的统一问题,脑与认知科学中脑知识结构和本质问题,自然界中宇宙、物质和生命的起源问题,是人类带进新世纪的四大科学难题。有科学家预言,建立统一的宇宙理论,发现包容一切的科学理论,可望在今后的一百年内变为现实。当今世界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据中国科学院组织多名院士和专家的研究,未来可能发生重大突破的科技领域有以下六个方面:基本科学问题、能源与资源领域、信息网络领域、先进材料和制造领域、农业领域、人口健康领域。止是相对的。静止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社会的物质性表现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工作中,我们对客观的事物一定要去认真对待,不能因为我们自己的意愿而去掩盖它、改变它。也不能因为我们以前的固有思维、固有印象,而去否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