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总结2_第1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总结2_第2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总结2_第3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总结2_第4页
中医执业医师针灸学考点总结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针灸学模拟试题(一)

1.十二经脉的命名,主要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

A.阴阳、五行、脏腑

B.五行、手足、阴阳

C.手足、阴阳、脏腑

D.脏腑、手足、五行

E.以上均非

答案:C

解析:二十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2.手、足三阳经在头部的分布规律是:

A阳明在前,太阳在侧,少阳在后

D太阳在前,少阳在侧,阳明在后

C少阳在前,阳明在侧,太阳在后

D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E太阳在前,阳明在侧,少阳在后

答案:D

解析:阳经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头、身部均如此。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循行规律。

30.手阳明经、足阳明经的交接部位在:

A.目内眦旁

B.目外眦旁

C.鼻翼旁

D.口角旁

E.额骨旁

答案:C

解析: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通过鼻旁。手足太阳经交接在目内眦,手足少阳经交接在

目外眦.

3.十二经之海是指: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阴维脉

答案:C

解析:冲脉上至头,下至足,通贯全身,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之称。

A.足阳明经

B.任脉

C.督脉

D.冲脉

E.足太阴经

139.被称作血海的经脉是:

答案:D

解析:冲脉与督、任脉、足阳阴、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

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

140.被称作五脏六腑之海的经脉是:

答案:D

解析:《灵枢•逆顺肥瘦》: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

32.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

A.奇经八脉

B.十二经别

C.十二经筋

D.十二皮部

E.十五络脉

答案:B

解析: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分出称“离"进入胸腹腔称“入”,于头颈部出来称“出"又

与表里经脉会合称“合。

33.太阳经头痛•般表现在:

A.顶部

B.颗部

C.顶撅部

D.前额部

E.后枕部

答案:E

解析:太阳经循经于头后部,故太阳经头痛表现在后枕部。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头痛的分经.

34.下列脆穴在五行配属中,属金的是:

A.少府

D.大陵

C.阳溪

D.后溪

E.经渠

答案:E

解析:阴经经穴属金;阳经井穴属金。

A.井穴

B.荥穴

C.合穴

D.经穴

E.输穴

145.曲池在五输穴中,属:

答案:C

146.太溪在五输穴中,属:

答案:E

35.在五输穴中,合穴主要治疗:

A.心下满

B.身热

C.体重节痛

D.喘咳寒热

E.逆气而泄

答案:E

解析:《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

主逆气而泄。

36.脾之大络,名为:

A.天池

B.俞府

C.鸠尾

D.大包

E.虚里

答案:D

37.足阳明胃经的原穴是:

A.内庭

B.陷谷

C.冲阳

D.解溪

&丰隆

答案:C

解析:内庭为荥穴,陷谷为输穴,解溪为经穴,丰隆为络穴。

38.用背俞穴治疗耳聋,应首选:

A.肺俞

B.三焦俞

C.肝俞

D.肾俞

E.脾俞

答案:D

解析:背俞穴不但可治疗与其相应的脏腑病症,也可以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

骨等病症。肾开窍于耳,故治耳聋取肾俞。

39.八会穴中的脉会穴是:

A.阳陵泉

B.悬钟

C.太渊

I).膻中

E.中皖

答案:C

解析:脉会太渊,筋会阳陵泉,悬钟为髓会,膻中为气会,中皖为腑会。

103.患儿,女,10岁。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恶心呕吐,腹部平软。用特定穴治疗.应首选:

A.原穴

B.络穴

C.背俞穴

D.八会穴

E.下合穴

答案:E

解析:“合治内府”,故取下合穴治疗。

40.与公孙穴相通的奇经是:

A.冲脉

B.带脉

C.阴维脉

D.阴跷脉

E.任脉

答案:A

解析:“公孙冲脉胃心胸”。

A.后溪

B.公孙

C.太渊

D.列缺

E.内关

143.在八脉交会穴中,通任脉的是:

答案:D

解析:“列缺任脉行肺系”。

144.在八脉交会穴中,通督脉的是:

答案:A

解析:“后溪督脉内眦颈,

A.12寸

B.13寸

C.16寸

D.18寸

E.19寸

141.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的骨度分寸是:答案:D

142.膝中至外踝尖的骨度分寸是:

答案:C

41.手太阴肺经在上肢的分布是:

A.内侧前廉

B.外侧前廉

C.内侧中行

D.外侧后廉

E.内侧后廉

答案:A

解析:经络颁布四肢内侧为阴,外侧为阳,上肢内侧前缘及大指梯侧端为手太阴,内侧面中

间为手厥阴,内侧面后缘为手少阴。

42.尺泽穴位于:

A.肱二头肌腱梯侧缘

B.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C.肱二头肌腱楼侧缘的肘横纹中

D.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的肘横纹中

E.肱二头肌腱尺侧缘向外0.5寸处

答案:C

105.患者因肺肾阴虚,虚火妄动,脉络受伤而致咯血。治疗应首选:

A.孔最

B.梁丘

C.隐白

D.太渊

E.定喘

答案:A

解析:阴经都穴多治血症。孔最为手太阴肺经邦穴,故用治咯血。

43.迎香穴位于:

A.鼻孔外缘,旁开0.5寸

B.鼻翼外缘,旁开0.5寸

C.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

D.鼻翼上缘中点,旁开0.5寸

E.平鼻孔,当鼻唇沟中

答案:C

51.治疗滞产,应首选:

A.合谷

B.太冲

C.足三里

D.血海

E.至阴

答案:A

解析:《针灸大成》难产:补合谷,泻三阴交。

104.患者外感风寒,咽喉赤肿疼痛,吞咽困难,咽干,咳嗽。治疗应首选:

A.合谷

B.内庭

C.太溪

D.鱼际

E.廉泉

答案:A

解析:合谷穴主治火热恶寒、咽喉肿痛、失喑、咳嗽。

44.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的腌穴是:

A.不容

B.承满

C.梁门

D.关门

E.滑肉门

答案:C

45.下列各穴中,常用于保健并具有强壮作用的穴位是:

A.百会

B.肾俞

C.脾俞

D.足三里

E.气海俞

答案:D

解析:足三里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46.下列各穴中,属足太阴脾经的是:

A.大横

B.章门

C.期门

D.梁门

E.带脉

答案:A

解析:章门、期门属肝经,梁门属胃经,带脉属胆经。

47.公孙穴位于:

A.第一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

B.第一跖骨小头前缘,赤白肉际处

C.第一跖骨趾关节部,赤白肉际处

D.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E.第一跖骨基底部后下缘,赤白肉际处

答案:D

48.血海穴位于:

A.鹘骨上缘中点上2寸

B.骸骨内上缘上2寸

C.嵌骨外上缘上2寸

D.骸骨内下缘上2寸

E.骸骨外下缘上2寸

答案:B

49.耳屏前,卜颁颌骨靓状突后缘的腌穴是:

A.下关

B.听宫

C.听会

D.耳门

E.颊醪

答案:B

50.采用背俞穴治疗皮肤痒疹,应首选:

A.肝俞

B.肺俞

C.脾俞

D.三焦俞

E.心俞

答案:B

解析:背俞穴不但可治疗与其相应脏腑病症,也可以治疗与脏腑相关的五官九窍、皮肉筋骨

等病症。肺主皮毛,故皮肤痒疹首选肺俞.

52.悬钟穴位于:

A.外踝后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B.外踝前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C.外踝下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D.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后缘

E.外踝上缘中点上3寸,腓骨后缘

答案:D

53.球后穴位于眶下缘的:

A.外1/3与内2/3交点处

B.内1/3与外2/3交点处

C.直对瞳孔处

D.外1/4与内3/4交点处

E.内1/4与外3/4交点处

答案:D

54.取头、面、胸、腹部腌穴,最适宜的体位是:

A.仰卧位

I).俯卧位

C.侧卧位

D.俯伏坐位

E.侧伏坐位

答案:A

名师点拨:本题题眼为针刺治疗的取穴与体位。

55.捻转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

A.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快

B.捻转角度小,用力重,频率快

C.捻转角度大,用力轻,频率快

D.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

E.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慢

答案:D

解析:捻转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56.治疗中风闭证,除选太冲、劳宫外还应为:

A.水沟、

B.水沟、

C.下关、

D.中冲、

E.丰隆、

答案:B

解析:泻水沟具开闭泄热、醒脑开窍的作用。

57.治疗因痰饮引起的呕吐,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脾俞、章门

B.下院、足三里

C.上皖、行间

D.梁门、内庭

E.膻中、丰隆

答案:E

解析:丰隆运脾胃之气,为袪痰要穴;膻中调气,使气行而痰化.

108.患者,男,45岁。自觉心慌,时息时作,健忘失眠。治疗应首选:

A.三阴交

B.神门

C.足三里

D.太溪

E.合谷

答案:B

解析:神门为心经原穴,具有安神定悸的作用。

109.患者,男,70岁,家属代诉:患者于今晨起床后半小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

口张,遗溺,手撒,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用隔盐灸,应首选:

A.肾俞、太溪

B.关元、神阙

C.脾俞、足三里

D.胃俞、三阴交

E.三焦俞、内关

答案:B

解析:任脉为阴脉之海,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之会穴,为三焦元气之所出,联系命门真阳,

为阴中含阳的穴位,元阳外脱,取之以救阳。神阙位于脐中,为真气所系,故用大艾炷重灸

二穴,以回垂绝之阳。

110.患者,男,50岁。肩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抬举困难,夜间痛甚,劳累加剧。治疗应

首选:

A.手太阳经穴

B.近取穴为主

C.分部近取穴与远取穴相结合

D.循经取穴

E.手少阳经穴

答案:C

解析:根据痹证性质部位、发病部位分局部取穴和远部取穴,以调和营卫,痹痛遂解。

111.患者,男,20岁。左踝部疼痛,行走时加重,喜温热,舌苔白,脉弦紧。治疗应首选:

A.申脉、照海、昆仑、丘墟

B.悬钟、照海、丘墟、三阴交

C.太溪、昆仑、阳陵泉、解溪

D.太冲、太溪、照海、悬钟

E.昆仑、悬钟、阴陵泉、申脉

答案:A

解析:根据病所的经络循行部位选穴,旨在疏通经络气血的阻滞,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邪无

所依附而痹痛遂解。故取踝部穴位治疗。

112.患者,男,38岁。素有腰痛,近日因劳累后症状加重,腰部触之僵硬,俯仰困难,其

痛固定不移,舌紫喑,脉弦涩。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膈俞、次修

B.命门、阳陵泉

C.腰阳关、养老

D.命门、志室

E.次谬、阳陵泉

答案:A

解析:膈俞为血会,合次醪以疏利膀胱经气,消络中瘀滞,腰肌劳损者宜之。

113.患者,女,45岁,失眠2个月,近日来人睡困难,有时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

至彻夜不眠,舌苔薄,脉沉细。治疗应首选:

A.神门、内关

B.神门、胆俞

C.神门、三阴交

D.心俞、脾俞

E.心俞、足三里

答案:C

解析:本病治以养心安神为主,取心经原穴神门调理心经经气,宁心安神,三阴交协调脾肾

气机。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失眠的证治。

114.患者•,男,60岁,咳嗽1个月,劳累后加重,咳吐粘痰,胸皖痞闷,胃纳减少,舌苔

腻,脉濡滑,治疗除取肺俞、太渊外,还应加:

A.风门、大椎、合谷

B.章门、太白、丰隆

C.脾俞、胃俞、列缺

D.尺泽、列缺、外关

E.脾俞、太冲、阴陵泉

答案:B

解析:原穴为本脏真气所输注,故取肺原太渊与脾原太白,配肺俞、章门,健运脾士而利肺

气。丰隆可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

115.患者,女,40岁,呕吐痰涎,伴头晕,胸痞,心悸,舌苔白,脉滑。治疗除取主穴外,

还应加:

A.列缺、尺泽

B.膻中、丰隆

C.曲池、外关

D.风池、尺泽

E.列缺、合谷

答案:B

解析:本证治疗取丰隆运脾胃之气,膻中调气,使气行而痰化。

116.患者,男,50岁。胃脱部经常隐隐作痛,时泛吐清水,喜暖恶寒.按之痛减,纳差神疲,

大便滴,舌苔白,脉弱。治疗除取章门、内关、足三里外,还应加:

A.脾俞、肝俞、下腕

B.脾俞、胆俞、上脱

C.脾俞、胃俞、中皖

D.胃俞、肝俞、三阴交

E.胃俞、胆俞、上巨虚

答案:C

解析:本证为中阳不振,脾、胃虚寒,故取背腹部俞募穴为主,胃俞与中皖,脾俞与章门为

俞募配穴法,而辅以内关、足三里,和胃气而定痛。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胃痛的证治。

117.患者,男,55岁。1年来每日黎明之前腹微痛,痛即泄泻,或肠鸣而不痛,腹部和下肢

畏寒,舌淡苔白,脉沉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胃俞、合谷

B.肝俞、内关

C.三焦俞、公孙

D.命门、关兀

E.关元俞、三阴交

答案:D

解析:本证属肾阳虚泄泻,取命门、关元灸之为益命火、壮肾阳,以奏温养脾肾、腐熟水谷

之功,属治本之法。

118.患者•,男,18岁。腹痛2日,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舌苔黄腻,脉

滑数。治疗应首选:

A.合谷、中脱、气海

D.合谷、天枢、上巨虚

C.合谷、下脱、关元

D.曲池、梁门、足三里

E.曲池、上巨虚、内关

答案:B

解析:痢疾主因暑湿之邪滞留肠腑,故取阳明之原合谷、大肠募穴天枢,下合穴上巨虚,三

穴能通调大肠腑气,使气调而湿化滞行。

A.风池、太冲、合谷、内关、后溪

B.风池、百会、悬颅、侠溪、行间

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D.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E.率谷、太阳、侠溪、内庭

147.治疗头痛肝阳上亢证,应首选:

答案:B

解析:足厥阴经脉会于巅,足少阳经脉布于头之两侧,取两经之病部与循经远取相配以平熄

亢逆之风阳。

148.治疗前头痛风邪袭络证,应首选:

答案:C

解析:前头属阳明,远取阳明经穴合谷与病部近取相配,旨在疏通经络之气,含通则不痛之

意。

A.膀胱俞、中极、行间、内庭

B.阴谷、肾俞、三焦俞、气海、委阳

C.脾俞、胃俞、足三里、血海

D.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中极

E.关元、中极、足三里、肾俞

149.治疗癖闭湿热下注证,应首选:

答案:D

解析:本证由脾经湿热之邪下注膀胱所致,膀胱为州都之官,气化所出,湿热蕴结,膀胱气

化失司,故分利脾经湿热同时,取膀胱俞、中极,疏调下焦之气而利湿热.

150.治疗癖闭肾气不足证,应首选:

答案:B

解析:肾气不足,命门火衰,治当以培补肾气为主,取肾经合穴阴谷配肾俞用补法振奋肾经

经气。肾气不足,致三焦决渎无力,所以取三焦俞及其下合穴委阳以通调三焦气机。灸任脉

气海以温补下焦,达到补肾气、理三焦、通尿闭的功效。

107.患者,女,26岁。非周期性子宫出血.,量多、色紫红、质稠.夹有血块,腹痛拒按,舌

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A.气海

B.中极

C.三阴交

D隐白

E.太冲

答案:C

解析: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有补脾统血之作用,为治疗妇科病的要穴。

119.患者,女,25岁。痛经2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瘀块,血块

下后痛可缓解,舌有瘀斑,脉沉涩。治疗应以哪组经穴为主:

A.任脉、足少阴经

B.任脉、足阳明经

C.督脉、足厥阴经

D.任脉、足太阴经

E.督脉、足阳明经

答案:D

解析:本证治疗应通调冲任,疏调脾经经气,行瘀止痛,故取任脉、足太阴经穴为主。

120.患者,男,50岁。右额面部束带状刺痛5天,局部皮肤潮红,皮疹呈簇状水疱,排列

如带状,小便黄,大便于,舌红苔薄黄,脉弦。治疗除取血海、三阴交、太冲外,还应加:

A.曲池、合谷、大椎

B.外关、合谷、侠溪

C.尺泽、合谷、大椎

D.风池、合谷、膈俞

E.曲池、合谷、支沟

答案:E

解析:曲池、合谷有泄热作用,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穴,疏利少阳经气,解在表之邪毒。

106.患者牙痛剧烈,伴口臭,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洪。治疗应首选:

A.风池

B.外关

C.足三里

D.风门

E.内庭

答案:E

解析:内庭疏泻足阳明胃经经气,主治齿痛、咽喉肿痛、便秘、热病。

针灸学模拟试题(二)

1.足三阴经从开始部位至内踝上8、『段的分布是(2004、2005)

A.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少阴在前,太阴在中,厥阴在后

D.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答案:D

解析: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其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

八寸处足厥阴与足太阴经交叉后,循行在太阴与少阴之间。

2.分布于胸腹第二侧线的经脉是

A.足太阴脾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阳明胃经

D.足厥阴肝经

E.足少阳胆经

答案:C

解析:胸腹部第一侧线为足少阴肾经,第二侧线为足阳明胃经,第三侧线为足太阴脾经,第

四侧线为足厥阴肝经。

3.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阴经的交接部位在

A.胸部

B.腹部

C.胸腹部

D.四肢内侧

E.指(趾)内侧端

答案:C

解析:十二经脉中阴经与阳经交接部位在指(趾)内侧端,阴经与阴经交接部位在胸腹部,

阳经与阳经交接部位在头面部。

4.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部位是

A.目外眦

B.目内眦

C.目中

I).目内眦下

E.目外眦上

答案:B

解析: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均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交接在目外眦。

5.阳脉之海指的是

A.阳躅脉

B.阳维脉

C.带脉

D.督脉

E.冲脉

答案:D

解析: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6.外邪由皮毛传入脏腑的途径,依次是

A.络脉一孙脉一经脉

B.孙脉-经脉一络脉

C.经脉一孙脉一络脉

D.络脉一经脉一孙脉

E.孙脉一络脉一经脉

答案:E

7.下列腌穴在五行配属中,属火的是

A.少府

B.大陵

C.后溪

D.曲泉

E.经渠

答案:A

解析:阴经荥穴属火,阳经经穴属火。

8.在五输穴中,荥穴主要治疗

A.心下满

B.身热

C.体重节痛

D.喘咳寒热

E.逆气而泄

答案:B

解析: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9.心包经的原穴是

A.神门

B.间使

C.大陵

I).内关

E.太渊

答案:C

解析:神门为心经原穴,间使为心包经经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太渊为肺经原穴。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原穴。

10.心经的络穴是

A.少府

B.神门

C.阴郑

D.灵道

E.通里

答案:E

解析:少府为心经荥穴,神门为心经原穴,阴郅为心经郎穴,灵道为心经经穴。

A.太渊

B.合谷

C.后溪

D.内关

E.阳池

49.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腌穴是

答案:D

解析:内关为心包络穴通阴维脉。

50.既是原穴,又是八会穴的腌穴是

答案:A

解析:太渊为肺经原穴,为脉会。

A.五脏六腑病证

B.表里经脉病证

C.五脏病证

D.六腑病证

E.急性病证

51.络穴主要治疗

答案:B

解析: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治疗表里经脉病证。

52.原穴主要治疗

答案:A

解析: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治疗五脏六腑病证。

A.足三里

B.阳陵泉

C.悬钟

1).足临泣

E.公孙

53.八会穴中的筋会穴是

答案:B

解析:阳陵泉位于膝下,膝为筋之府。

54.八脉交会穴中通带脉的是

答案:D

解析:足临泣通过足少阳胆经过季胁与带脉相通。

11.膀胱经的郡穴是

A.中都

B.外丘

C.梁丘

D.地机

E.金门

答案:E

A.地机

B.养老

C.外丘

D.部门

E.梁丘

55.手太阳小肠经的郑穴是

答案:B

56.足阳明胃经的郑穴是

答案:E

12.下合穴中可治疗肠痈、痢疾的是

A.足三里

B.上巨虚

C.下巨虚

D.委中

E.阳陵泉

答案:B

解析:上巨虚为大肠经下合穴“合治内府工

13.在八脉交会中,与后溪相通的奇经是

A.任脉

B.督脉

C.阳维脉

D.阳瞄脉

E.冲脉

答案:B

解析:“后溪督脉内眦颈”。

14.骨度分寸规定,髀枢至膝中的距离是

A.13寸

B.14寸

C.16寸

D.18寸

E.19寸

答案:E

15.联系舌根,分散于舌下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阴脾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少阳胆经

答案:C

解析:脾经“连舌本,散舌下”

A.血海

B.少海

C.小海

D.照海

E.气海

60.属足太阴脾经的腌穴是

答案:A

16.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楼侧凹陷中的腌穴是

A.神门

B.大陵

C.列缺

D.太渊

E.内关

答案:A

A.足太阳膀胱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少阳胆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阳小肠经

57.至目外眦,转入耳中的经脉是

答案:E

解析:手太阳小肠经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

58.从耳后,入耳中至目外眦之下的经脉是

答案:D

解析:手少阳三焦经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

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17.治疗胎位不正最常用的腌穴是

A.合谷

B.至阴

C.三阴交

D.太冲

E.足三里

答案:B

解析:至阴主治胎位不正、难产。

18.沿腹中线旁开5分,胸中线旁开2寸到达锁骨下缘的经脉是

A.足阳明胃经

B.手太阴肺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厥阴肝经

答案:C

19.下列腌穴中,归经错误的是

A.合谷-大肠经

B.太溪-肝经

C.列缺-肺经

D.阳陵泉-胆经

E.阴陵泉-脾经

答案:B

解析:太溪为足少阴肾经输穴。

A.血海

B.少海

C.小海

D.照海

E.气海

59.属足少阴肾经的肺穴是

答案:D

20.百会穴在头正中线上,其具体位置在

A.入前发际7寸

B.入前发际5寸

C.入后发际6寸

D.头顶旋毛中

E.两耳连线上

答案:B

21.四缝穴的位置在

A.手1—5指间,指蹊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B.手1〜4指掌侧,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C.手2-5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D.手1—4指掌侧,近端指骨关节横纹中点处

E.手2〜5指掌侧,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

答案:C

22.针刺浅薄部位月俞穴,应用

A.指切进针法

B.挟持进针法

C.提捏进针法

D.舒张进针法

E.套管进针法

答案:C

24.提插补泻法中,补法的操作手法是

A.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

B.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慢

C.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

D.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

E.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

答案:E

解析:针下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25.隔姜灸可用于治疗

A.寒性呕吐腹痛

B.哮喘

C.摞病

D.疮疡

E.小儿脐风

答案:A

解析:隔姜灸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及风寒痹痛等。

26.下列病症,不宜用三棱针治疗的是

A.高热惊厥

B.中风脱证

C.中暑昏迷

D.急性腰扭伤

E.喉蛾

答案:B

解析:三棱针刺具有开窍泄热、活血袪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症的作用。

27.治疗咳嗽肝火烁肺证,应首选

A.肝俞、鱼际、侠溪、阴陵泉

B.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C.中府、丰隆、肺俞、太渊

D.列缺、合谷、行间、章门

E.肝俞、肺俞、太渊、章门

答案:B

解析:本症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肺俞调肺气,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

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

28.治疗热结型便秘,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脾俞、胃俞

B.气海、神阙

C.关兀、命门

I).合谷、曲池

E.中脱、行间

答案:D

解析:合谷、曲池泻阳明之热。

31.患者,女,43岁。眩晕2个月,加重1周,昏眩欲仆,神疲乏力,面色吭白,时有心

悸,夜寐欠安,舌淡,脉细。治疗应首选

A.风池、肝俞、肾俞、行间、侠溪

B.丰隆、中脱、内关、解溪、头维

C.百会、上星、风池、丰隆、合谷

D.脾俞、足三里、气海、百会

E.百会、太阳、印堂、合谷

答案:D

解析:本证为眩晕气血不足型,治当从培补脾胃着手。取脾俞、足三里能运化水谷,生精化

血,以资生化之源。百会、气海属任督两脉,二穴能补气以运血,使髓海得以充养而眩晕自

止。

32.患者,男,22岁。头痛,以后头部为主,阵阵发作,痛如锥刺,时有胀痛,每当受风

或劳累时疼痛加重,舌苔薄,脉弦。治疗应首选

A.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B.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D.通天、头维、太冲、阿是穴

E.头临泣、目窗、前顶、阿是穴

答案:A

解析:后头痛为太阳头痛,治疗取足太阳经穴昆仑配以局部后顶、天柱,以达通络止痛目的。

33.患者,女,59岁。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尤以右膝部为重,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

并见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除选用犊鼻、梁丘、阳陵泉、膝阳关外,还应加

A.大椎、曲池

B.肾俞、关元

C.脾俞、气海

D.脾俞、胃俞

E.肾俞、合谷

答案:A

解析:本证为热痹,取大椎、曲池清热解表以治热痹。

34.患者,男,48岁。腰痛,起病缓慢,隐隐作痛,绵绵不已,腰腿疫软乏力,腰冷,脉

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风府、大杼、阳陵泉

B.命门、志室、太溪

C.人中、风府、足三里

D.风府、三阴交、太冲

E.风府、足三里、血海

答案:B

解析:本证为肾虚腰痛,灸命门、补志室,以补肾中真阳,太溪为足少阴肾经之原穴,为脏

病取原之意。

35.患者,男,47岁。下肢弛缓无力1年余,肌肉明显萎缩,功能严重受限,并感麻木,

发凉,腰疫瘦,头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A.阳明经穴

B.太阳经穴

C.督脉经穴

D.少阳经穴

E.厥阴经穴

答案:A

解析:“治萎独取阳明”,故首选阳明经穴。

36.患者,女,45岁。失眠2年,经常多梦少寐,入睡迟,易惊醒,平常遇事惊怕,多疑

善感,气短头晕,舌淡,脉弦细。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心俞、厥阴俞、脾俞

B.心俞、肾俞、太溪、足三里

C.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D.肝俞、间使、太冲

E.脾俞、胃俞、足三里

答案:C

解析:本证不寐属心胆虚怯,取心经、胆经腌穴以宁心安神。

37.患者,女,53岁。咳嗽月余,加重1周,咳引胸胁疼痛,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舌苔

黄少津,脉弦数。治疗应首选

A.足阳明、手阳明经穴

B.手太阴、手阳明经穴

C.手阳明、足厥阴经穴

D.足厥阴、手太阴经穴

E.手太阴、足太阴经穴

答案:D

解析:肝火咳嗽,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

38.患者,女,40岁。呕吐清水,胃部不适,食久乃吐,喜热畏寒,身倦,便清,小便可,

舌苔白,脉迟。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上脱、胃俞

B.肝俞、太冲

C.肾俞、太溪

D.胆俞、丘墟

E.次醪、血海

答案A

解析:胃寒呕吐,取上皖灸之可温胃散寒,胃俞、中院俞募配穴奏通降胃气之功。

39.患者,男,42岁。胃脱胀痛,攻痛连胁,暧气频作,并呕逆酸苦,二便如常,舌苔薄

白,脉沉弦。治疗应首选

A.足阳明、足厥阴经穴

B.足阳明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任脉、足太阴经穴

E.足太阳、督脉经穴

答案:A

解析:肝气犯胃胃痛应取足阳明、足厥阴经穴。

40.患者,男,30岁。两天前因食不洁水果,出现腹痛腹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

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中脱、气海

B.中脱、内关

C.行间、足三里

D.曲池、内庭

E.脾俞、肾俞

答案:D

解析:此证为湿热痢,曲池、内庭分别为大肠合穴和胃经荥穴,可清泄肠胃湿热。

41.患者,女,23岁。痛经9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血

块下后痛即缓解,脉沉涩。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太冲、三阴交

B.中极、次醪、地机

C.合谷、三阴交

D.曲池、内庭

E.合谷、归来

答案:B

解析:本证治疗以通调冲任、行瘀止痛,取任脉中极通调冲任脉气,脾经那穴地机能疏调脾

经经气而止痛;次修为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

42.患儿,男,3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时有U干腹胀,不思饮食,烦躁啼哭,毛发稀

疏,大便如米沿,舌苔黄腻,脉细。治疗应首选

A.下腔、足三里、四缝、商丘

B.上脱、三阴交、太冲、解溪

C.下脱、中脱、上脱、内庭

D.下脱、上脱、四缝、足三里

E.中皖、合谷、曲池、四缝

答案:A

解析:疳积当取下院以和胃理肠清热,足三里可以扶土以补中气,商丘能健脾化积消滞,四

缝为治疳积经验效穴。

43.患者,男,36岁。右下腹疼痛1天。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H1现脐周疼痛,继而转移

至右下腹,以手按之,其痛加剧,痛处固定不移,伴有发热,恶心,舌苔黄薄而腻,脉弦数。

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阑尾、曲池、天枢

B.合谷、委中、天枢、太冲

C.梁门、幽门、上巨虚、足三里

D.合谷、三阴交、太冲、内庭

E.上巨虚、阴陵泉、内关、合谷

答案:A

解析:“合治内府”取胃经合穴足三里疏导足阳明经腑气,阑尾为治疗阑尾炎之有效穴,曲

池为大肠经合穴,泻之以疏泄肠中热邪,天枢为大肠募穴,通调肠腑气机。

29.治疗肾虚型牙痛,除取主穴外,还应加

A.外关、风池

B.太溪、行间

C.太溪、外关

D.太冲、曲池

E.太冲、阳溪

答案:B

解析:太溪补肾阴,行间泻肝火,故能治肾阴虚牙痛。

44.患者,男,43岁。两耳轰鸣,按之不减,听力减退,兼见烦躁易怒,咽干,便秘,脉

弦。治疗应首选

A.手、足太阴经穴

B.手、足少阴经穴

C.手、足少阳经穴

D.手阳明经穴

E.足太阳经穴

答案:C

解析: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故取手、足少阳经穴

治疗耳鸣。

45.患者,女,31岁。右侧牙痛3天,龈肿,痛剧,伴口臭,口渴,大便3日未行,舌苔

黄,脉洪。治疗除取颊车、下关穴外,还应加

A.外关、风池

B.太溪、行间

C.中渚、养老

D.合谷、内庭

E.太冲、曲池

答案:D

解析:本证治疗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合谷清手阳明之热,颊车、内庭、下关疏泄足阳明经

气。

30.治疗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应首选

A.四缝

B.十宣

C.八邪

D.合谷

E.曲池

答案:B

解析:十宣穴主治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

46.患者,男,68岁。家属代诉:患者于今日下午外出散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

不遂,目合口张,鼻鼾息微,遗尿,汗出,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应首选

A.督脉经穴,灸法

B.任脉经穴,灸法

C.背俞穴,灸法

D.足阳明经穴,灸法

E.足厥阴经穴,针刺用泻法

答案:B

解析:任脉为阴脉之海,用大艾炷重灸,以回垂绝之阳,治疗中风脱症。

47.患者•,男,22岁。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舌

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应首选A

A.手太阴、手阳明、足太阳经穴

B.手少阴、手太阳、手太阴经穴

C.手太阴、足太阳、手少阳经穴

D.手太阴、手少阳、足少阳经穴

E.手阳明、足阳明、手太阴经穴

答案:A

解析:本证治以袪散风寒表邪主。肺合皮毛,太阳主一身之表,太阴与阳明为表里,故取手

太阴、手阳明、足太阳经穴为主。

48.患者,女,50岁。家属代诉:刚才与人争吵,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见面色苍白,汗

出,四肢逆冷,脉细缓。治疗应首选D

A.百会、神庭、印堂、太阳

B.百会、囱会、人中、承浆

C.通天、四神聪、神门、液门

D.人中、合谷、足三里、中冲

E.三阴交、合谷、神门、大陵

答案:D

解析:晕厥治以苏厥醒脑为主。人中通督脉,位居任督交接处,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

续阴阳经气,施捻转法有开窍醒脑作用。中冲为手厥阴经的井穴,刺之可调阴阳经气,为治

疗昏厥之要穴。合谷、足三里分属手、足阳明经原、合穴,阳明系多气多血之经,针施补法,

推动气血循经上注清窍而醒脑。

针灸学模拟试题(三)

22.足三阴经从起始部至内踝上8寸段的

分布是

A.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

B.厥阴在前,少阴在中,太阴在后

C.少阴在前,太阴在巾,厥阴在后

D.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E.太阴在前,少阴在中,厥阴在后

答案:A

解析:足三阴经在小腿下半部及足背,其排列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上

八寸处足厥阴与足太阴经交叉后,循行在太阴与少阴之间。

29.“阴脉之海”是指

A.带脉

B.任脉

C.冲脉

D.阴跷脉

E.阴维脉

答案:B

解析: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30.十二经脉中,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的

交接部位在

A.四肢部

B.胸部

C.腹部

D.头部

E.面部

答案:A

解析:阴经与阳经多在四肢部衔接.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相接.阴经与阴经在胸部交接。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31.外邪由皮毛传入脏腑的途径,依次是

A.络脉一孙脉一经脉

B.络脉一经脉一孙脉

C.经脉一孙脉一络脉

D.孙脉一络脉一经脉

E.孙脉一经脉一络脉

答案:D

解析:孙络分布范围最广,最先接触到病邪。疾病发展由表及里从孙络、络脉、经脉逐步深

入。

32.下列各项,在五输穴中属“水”的是

A.少府

B.大陵

C.后溪

D,曲泉

E.经渠

答案:D

解析:阴经合穴属水;阳经荥穴属水。

33.心经的原穴是

A.神门

B.间使

C.大陵

D.内关

E.太渊

答案:A

解析:心经原穴神门,间使为心包经经穴,大陵为心包经原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太渊为

肺经原穴。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原穴内容。

34.在五输腌穴中,输穴主治

A.身热

B.心下满

C.体重节痛

D.喘咳寒热

E.逆气而泄

答案:C

解析: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35.治疗胎位不正最常用的腌穴是

A.隐白

B.至阴

C.太冲

D.昆仑

E.三阴交

答案:B

解析:至阴主治治位不正,难产。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至阴的主治作用。

36.大肠的下合穴是

A.委中

B.足三里

C.上巨虚

D.下巨虚

E,阳陵泉

答案:C

解析:委中为膀胱下合穴,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下巨虚为小肠下合

穴,阳陵泉为胆经下合穴.

39.公孙穴所通的旬奇经是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阳维脉

S.阳跷脉

答案:C

解析:公孙冲脉胃心胸。

38.“循喉咙之后,上入顽颗”的经脉是

A.足厥阴肝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阳明胃经

答案:A

解析:《灵枢•经脉》“循喉咙之后,上入旋颠,连目系”。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肝经的循行.

39.心经的郑穴是

A.少府

B.神门

C.阴郑

D.灵道

E.通里

答案:c

解析:阴那为心经郑穴,少府为心经荥穴,神门为心经原穴,灵道为心经经穴,通里为心经

络穴。

40.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交接

部位是

A.目外眦

B.目内眦

C.目中

D.鼻旁

E.口角旁

答案:B

解析:两经均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交接在目外眦,手足阴明经交接于鼻旁。

41.下列穴位归经,错误的是

A.太白-肝经

B.列缺-肺经

C.合谷-大肠经

D.阳陵泉-胆经

E.阴陵泉-脾经

答案:A

解析:太白归脾经。

42.太溪穴位于

A.内踝下缘凹陷处

B.外踝下缘凹陷处

C.内踩前下方凹陷中

D.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E.内踩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答案:E

43.治疗便秘气滞证,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腌穴是

A.脾俞、胃俞

B.气海、神阙

C.关元、命门

D.合谷、曲池

E.中院、行间

答案:E

解析:本证治疗取腑会中皖通降腑气,肝郁气滞,泻行间以疏肝气。

44.针刺肌肉浅薄部位的腌穴,常用的进针法是

A.指切

B.挟持

C.舒张

D.提捏

E.套管

答案:D

解析:指切多用于短针进针,舒张多用于皮肤松弛部位,提捏多用于皮肉浅薄处。

45.下列哪项属行针基本手法

A.捻转法,震颤法

B.提捅法,弹针法

C.震颤法,弹针法

D,提插法,刮柄法

E.提插法,捻转法

答案:E

解析:行针基本手法是针刺的基本动作,有提插、捻转两种。

46.提插补泻法中,泻法的操作手法是

A.重插轻提,幅度大,频率快

B.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快

C.重插轻提,幅度小,频率慢

D.轻插重提,幅度小,频率快

E.轻插重提,幅度大,频率快

答案:E

解析: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47.手三里位于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曲池穴卜

A.5寸

B.4寸

C.3寸

D.2寸

E.1寸

答案:D

48.下列哪项不宜用三棱针治疗

A.高热

B.脱证

C.昏迷

D.惊厥

E.咽痛

答案:B

解析:三棱针刺法具有开窍泄热、活血袪瘀、疏经通络,治疗顽固性痹症的作用。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三棱针的作用。

49.治疗咳嗽肝火烁肺证,应首选

A.肝俞、鱼际、侠溪、阴陵泉

B.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

C.中府、丰隆、肺俞、大渊

D.列缺、合谷、中府、章门

E.肝俞、肺俞、太渊、章门

答案:B

解析:本症取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肺俞调肺气,尺泽为肺经合穴,泻之以清肺热;阳

陵泉、太冲清泄肝胆二经邪热。

50.治疗风火牙痛,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腌穴是

A.太溪、行间

B.太溪、外关

C.大太冲、曲池

D.大太冲、阳漠溪

E.外关、风池

答案:E

解析:外关、风池疏解表邪,有袪风热作用。

51.脾经的郑穴是

A.外丘

B.粱丘

C.中都

D.地机

E.金门

答案:D

解析:地机为脾经那穴,外丘为胆经邦穴,梁丘为胃经邳穴,中都为肝经郑穴,金门为膀胱

经郑穴。

52.髀枢至膝中的骨度分寸是

A.14寸

B.15寸

C.16寸

D.18寸

E.19寸

答案:E

51.分布于胸腹第一侧线的经脉是

A.足太阴牌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少阳胆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厥阴肝经

答案:B

解析:胸腹部第一侧线经脉是足少阴肾经,第二侧线为足阳明胃经,第三侧线为足太阴脾经,

第四侧线为足厥阴肝经。

54.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税侧凹陷巾中的腌穴是

A.列缺

B,大陵

C.神门

D.太渊

E.内关

答案:C

55.治疗昏迷,高热,应首选

A.四缝

B,曲池

C.八邪

E.十宜宣

D.合谷

答案:E

解析:十宣穴主治昏迷、癫痫、高热、咽喉肿痛。

56.循行于腹中线旁开2寸,胸中线旁开4寸的经脉是

A.手太阴肺经

B.足阳明胃经

C.足少阴肾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厥阴肝经

答案:B

解析:胸腹部第一侧线经脉是足少阴肾经,第二侧线为足阳明胃经,第三侧线为足太阴脾经,

第四侧线为足厥阴肝经。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脉胸腹部循行规律。

100.患者,男,52岁。呕吐清水,胃部不适,喜热畏寒,身倦,便溃,小便可,舌苔白,

脉迟。治疗除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腌穴是

A.上院、胃俞

B.肝俞、太冲

C.肾俞、太溪

D.脾俞,丘墟

E.胃俞、血海

答案:A

解析:寒客胃院呕吐,取上皖灸之可温胃散寒,背俞穴胃俞配中院可奏通降胃气之功。

102.患者,男,22岁。头痛,以前头部为主,疼痛阵作,捕如锥刺,每当受风或劳累时疼

痛加重,舌苔薄,脉弦。治疗应首选

A.后顶、天柱、昆仑、阿是穴

B.百会、通天、行间、阿是穴

C.上星、头维、合谷、阿是穴

D.通天、头维、太冲、阿是穴

E.头临泣、目窗、前顶、阿是穴

答案:C

解析:前头属阳明,远取阳明经穴合谷与病部近取配,旨在疏通经络之气,含通则不痛之意。

105.患者,女,72岁。1小时前,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日合口张,遗尿,汗

出,四肢厥冷,脉细弱。治疗应首选

A.背俞穴,灸法

B.任脉经穴,灸法

C.督脉经穴,灸法

D.足阳明经穴,灸法

E.足厥阴经穴,毫针泻法

答案:B

解析:任脉为阴脉之海,用大艾炷重灸,可以回垂绝之阳,治疗中风脱症。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中风脱症的证治。

106.患者,女,43岁。眩晕半年,加重1周,伴神疲乏力,面色白,时有心悸,夜寐欠安,

舌淡,脉细。治疗应首选

A.风池、肝俞、肾俞、行间

B.中脱、内关、解溪、头维

C.白百会、上星、风池、丰隆

D.百会、人阳、印堂、合谷

E.脾俞、足三里、气海、百合会

答案:E

解析:本证为气血不足眩晕,治以培补脾胃为主,取脾俞、足三里能运化水谷,生精化血,

以资生化之源。百会、气海属任督两脉,二穴能补气以运血,使髓海得以充养而眩晕自止。

107.患者,女,48岁。两膝关节红肿热痛,兼身热,口渴,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除选

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腌穴是

A.大椎、曲池

B.血海、曲池

C.脾俞、气海

D.肿脾俞、胃俞

E.肾俞、合谷

答案:A

解析:本症为热痹,取大椎、曲池清热解表以治热痹。

108.患者,女,62岁。腰部隐隐作痛2年,下肢酸软乏力,腰冷,脉细。治疗除选取主穴

外,应加用的腌穴是

A.风府,大杆、阳陵泉

B.风府、足三里,血海

C.风府、三阴交、太冲

D.水沟、风府、足三里

E.命门、志室、太溪

答案:E

解析:肾虚腰痛灸命门、补志室,以补肾中真阳.太溪为足少阴经之原穴,为脏病取原之意。

100.患者,女,26岁。下肢弛缓无力1年余,肌肉明显萎缩,功能严重受限,并感麻木,

发凉,腰瘦痰,头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选取何经穴为主

A.督脉经

B.太阳经

C.阳明经

D.少阳经

E.厥阴经

答案:C

解析:“治痿独取阳明”,故取阳明经穴为主。

110.患者,女,45岁。失眠2年,多梦少寐,入睡迟,易惊醒,多疑善惊,气短头晕,舌

淡,脉弦细。治疗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腌穴是

A.心俞、厥阴俞、脾俞

B,肝俞、间使、太冲

C.脾俞、胃俞、足三里

D.心俞、胆俞、大陵、丘墟

E.心俞、肾俞、太溪、足三里

答案:D

解析:本证不寐属心胆虚怯,取心经、胆经背俞穴、胆经原穴以宁心安神。

111.患儿,男,3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时有口千干腹胀,不思饮食,烦躁啼哭,毛

发稀疏,大便如米常,舌苔黄腻,脉细。在取相应经穴治疗的同时应加用的腌穴是

A.四缝

B.二白

C.八邪

D.八风

E.十宣

答案:A

解析:四缝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112.患者,女,53岁。咳嗽月余,加重1周,咳引胸胁疼痛,痰少而稠,面赤咽干,舌苔

黄少津,脉弦数.治疗应选取何经穴为主

A.手太阴、手阳明经

B.手太阴、足太阴经

C.足阳明、手阳明经

D,足太阴、足厥阴经

E.足厥阴、手太阴经

答案:E

解析:肝火烁肺咳嗽以手太阴、足厥阴经穴为主,以清肺热、泄肝经邪热。

113.患者,男,42岁。胃脱胀痫痛,攻痛连胁,暧气频作,呕逆酸苦,二便如常,舌苔薄

白,脉沉弦。治疗应选取何经穴为主

A.手、足阳明经

B.手、足少阳经

C.足阳明、足厥阴经

D.任脉、足太阴经

E.足太阳经、督脉

答案:C

114.患者,男,28岁。1天前因饮食不沽洁,出现腹痛腹泻,下痢赤白,里急后重,肛门

灼热,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除选取主穴外,应加用的腌穴是

A.中脱、上脱

B.中脱、内关

C,曲池、内庭

D,脾俞、下院

E.行间、足三里

答案:C

解析:本证为湿热痢,曲池、内庭分别为大肠合穴和胃经荥穴,可清泄肠胃湿热。

115.患者,女,26岁。痛经9年,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拒按,经色紫红,夹有血块,脉

沉涩。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太冲、三阴交

B.合谷、气海、三阴交

C.曲池、内庭、三阴交

D.中极、次骸、地机

E.合谷、归来、脾俞

答案:D

解析:本症治以通调冲任,行瘀止痛为主。中极为任脉穴,可通调冲任脉气、地机为脾经都

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次修为治痛经的经验有效穴。

116.患者,男,36岁。右下腹疼痛1天。患者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继而转移

至右下腹,以于手按之,其痛加剧,痛处固定不移,伴有发热,恶心,舌苔黄薄而腻,脉弦

数。治疗应首选

A.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内庭

B.足三里,阑尾、曲池、天枢

C.合谷、委中、天枢、太冲

D.粱门、幽门、上巨虚、足三里

E.上巨虚、阴陵泉、内关、合谷

答案:B

解析:本证为肠痈,据“合治内府”取胃经合穴足三里以疏导足阳明经腑气,阑尾为治疗阑

尾炎之有效穴,曲池为大肠经合穴,泻之以疏泄肠中热邪,取大肠募穴天枢,以通调肠腑气

机。

117.患名,男,36岁。上齿剧痛3天,伴口臭,口渴,便秘,舌苔黄,脉洪。治疗应首选

A.风池

B.外关

C.足三里

1).内庭

E.地仓

答案:D

解析:内庭主治齿痛、喉痹、鼻蜕等。

118.患者,男,43岁。两耳轰鸣,按之不减,听力减退,兼见烦躁易怒,咽干,便秘,脉

弦。治疗应选取何经穴为主

A.手、足太阴经

B.手、足少阱经

C.手、足少阳经

D.手、足阳明经

E.手、足太阳经

答案:C

解析: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绕行于耳之前后,“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故取之。

119.患者,男,22岁。发热恶寒,寒重热轻,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清稀,舌

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应选取何经穴为主

A.手少阴、手太阳、手太阴经

B.手太阴、手阳明、足太阳经

C.手太阴、足太阳、手少阳经

D.于阳明、足阳明,于太阴经

E.于太阴、于少阳、足少阳经

答案:B

解析:本证风寒感冒以袪散风寒表邪为主,肺主皮毛,太阳主一身之表,太阴、阳明为表里,

以达散风寒、宣肺气之目的。

120.患者,男,30岁.口角歪向右侧,左眼不能闭合2天,左侧额纹消失,治疗应选取何

经穴为主

A.手、足少阳经

B.手、足太阴经

C.手、足太阳经

D.手、足厥阴经

E.手、足阳明经

答案:E

解析:本病为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故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手足少阳经穴为辅。

A.阳池

B.合谷

C.后溪

D.内关

E.太渊

125.既是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的腌穴是

答案:D

解析:内关通阴维脉、手少阳三焦经络穴.

126.既是原穴,又是八会穴的输腌穴是

答案:E

解析:太渊为脉会,手太阴肺经原穴。

A.足三里

B.阳陵泉

C.足临泣

D.悬钟

E.公孙

127.八会穴中筋的会穴是

答案:B

解析:阳陵泉位于膝下,膝为筋之府。

128.八脉交会穴中通带脉的是

答案:C

解析:临泣胆经连带脉。

A.慢性病证

B.五脏病证

C.六腑病证

D.急性病证

E,表里经脉病证

143.络穴主治的是

答案:E

解析:络穴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144.下合穴主治的是

答案:C

解析:“合治内府”,下合穴主治六腑病证。

A.足阳明胃经

B.足少阳胆经

C.足太阳膀胱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阳小肠经

145.至目外眦,转入耳中的经脉是

答案:E

解析:手太阳小肠经支脉从缺盆上行沿颈旁上向面颊,到外眼角,弯向后,进入耳中。

146.起于目外眦,……下行耳后的经脉是

答案:B

解析: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行到额角下耳后。

A.地机

B.养老

C.中都

D.郊门

E.梁丘

147.手厥阴心包经的郊穴是

答案:D

148.足厥阴肝经的那穴是

答案:A

解析:地机为脾经邦穴,养老为小肠经郊穴,中都为肝经郑穴,那门为心包经郑穴,梁丘为

胃经那穴。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六都穴内容。

A.照海

B.气海

C.血海

D.少海

E.小海

149.属手少阴心经的腌穴是

答案:D

150.属足少阴肾经的腌穴是

答案:A

针灸学模拟试题(四)

27.手三阳经的走向为

A,从头走足

B.从足走腹

C.从胸走手

D.从手走头

E,从手走足

答案:D

解析: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28.按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小肠经上接

A.胆经

B.心经

C.胃经

D.膀胱经

E.三焦经

答案:B

解析: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脉流注次序。

30.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的经脉是

A.手太阳经

B.手少阳经

C.手厥阴经

D.手少阴经

E.手太阴经

答案:C

解析:阴经行于内侧,上肢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脉四肢部循行规律。

32.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

A.阴维脉

B.督脉

C.任脉

D.冲脉

E.带脉

答案:D

解析: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经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奇经八脉的作用。

A.足少阳胆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厥阴肝经

D.足阳明胃经

E.足太阴脾经

121.行于下肢外侧前线的经脉是

答案:D

解析:手足三阳经四肢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122.行于下肢外侧中线的经脉是

答案:A

解析:手足三阳经四肢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针灸学模拟试题(五)

11.三焦经在上肢的循行部位是

A.外侧前缘

B.内侧中线

C.外侧后缘

D.内侧前缘

E.外侧中线

答案:E

解析:手足三阳经四肢排列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十二经脉四肢部循行规律。

12.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肝经向下流注的经脉是

A.膀胱经

B.胆经

C.三焦经

D.心经

E.肺经

答案:E

解析: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肺、大肠、胃、脾、心、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带脉

E.阴维脉

105.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

答案:C

解析: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经等脉有联系,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

妇女月经与冲脉功能有密切联系。

106.与女子妊娠密切相关的经脉是

答案:C

解析: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经等脉有联系,有“十二经脉之海”、“血海”之称。

妇女月经与冲脉功能有密切联系.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冲脉的作用。

47.地机穴位于

A.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上5、1

B.胫骨内侧黑下方凹陷处

C.胫骨内侧面中央,内踝尖上5寸

D.胫骨内侧面中央,内踝尖上7寸

E.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

答案:E

48.治疗丹毒首选的拔罐法是

A.留罐法

B.走罐法

C.留针拔罐法

D.刺血拔罐法

E.闪罐法

答案:D

解析:局部刺血拔罐可清泄血中郁热,含“荒陈则除之”之意。

49.治疗遗尿伴夜梦多,除主穴外,应加

A.肾俞、内关

B.肾俞、肺俞

C.肺俞、足三里

D.百会、神门

E.脾俞、内关

答案:D

解析:百会、神门有宁心安神之作用。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遗尿的证治。

50.下列经脉循行除哪项外,都经过心

A.手厥阴经

B.手少阴经

C.手太阳经

D.手阳明经

E.足少阴经

答案:D

解析:手厥阴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手少阴经:起于心中;手太阳经:向下进入缺盆

部,联络心脏;足少阴经:肺部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脏。

51.耳穴“脾”位于

A.耳舟

B.耳轮

C.耳甲

D.耳垂

E.三角窝

答案:C

解析:耳穴“脾”位于耳甲腔的外上方。

52.治疗疳积,应首选

A.印堂

B.二白

C.太阳

D.四缝

E.八风

答案:D

解析:四缝主治小儿疳积、百日咳。

名师点拨:此题考点为四缝的主治.

53.下列穴位与关元相平的是

A.归来

B.大赫

C.大横

D.外陵

E.水道

答案:E

54.治疗行痹,在取主穴的基础上,应加

A.膈俞、血海

B.肾俞、关元

C.阴陵泉、足三里

D.大椎、曲池

E.合谷、内关

答案:A

解析:“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取膈俞、血海以活血袪风。

55.下列属于原络配穴法的是

A.合谷、偏历

B.太溪、大钟

C.太渊、列缺

D.合谷、列缺

E.冲阳、丰隆

答案:D

解析:原络配穴指络穴与其相表里经的原穴配合使用。

56.雀啄灸属于

A.天灸

B.艾炷灸

C.温针灸

1).温灸器灸

E.艾条灸

答案:E

解析:雀啄灸施灸时,将点燃的艾条端与施灸部位不固定距离,一上一下活动施灸。

57.腕横纹中央,掌长肌腱与横侧腕屈肌腱之间的穴位是

A.阳溪

B.太渊

C.大陵

D.神门

E.腕骨

答案:C

58.足临泣是八脉交会穴中

A.通任脉的穴位

B.通督脉的穴位

C.通冲脉的穴位

D.通带脉的穴位

E.通阳跻脉的穴位

答案:D

解析:“临泣胆经连带脉”。

59.治疗痛闭、遗尿的穴位是

A.太冲

B.大陵

C.神门

D.内关

E.阴郑

答案:A

解析:太冲为足厥阴肝经穴,肝经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等。

60.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镰上缘的骨度分寸是

A.18寸

B.19寸

C.20寸

D.21寸

E.22寸

答案:A

61.中风左侧肢体瘫痪的患者应取

A.左侧顶飘前斜线和顶频后斜线

B.右侧顶颍前斜线和顶颗后斜线

C.右侧顶撅后斜线

D.左侧项顶颍频后斜线

E.左侧颜后线

答案:B

62.太乙针灸属于

A.艾条灸

B.艾炷灸

C.温针灸

D.温灸器灸

E.药物灸

答案:E

63.面瘫的恢复,应加用

A.膏肓俞

B.命门

C.气海

D.关元

E.足三里

答案:E

解析:面瘫为风寒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取足阳明胃经足三里以补益阳明经气.

64.下列哪项不属足太阴经的主治范围

A.妇科病

B.口舌病

C.前阴病

D.肾脏病

E.脾胃病

答案:B

解析:足太阴脾经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等。

65.五输穴中所行为

A.井

B.荥

C.输

D.经

E.合

答案:D

解析:“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66.治疗痛经,在下列穴位中应首选

A.漏谷

B.阳陵泉

C.冲门

D.地机

E.公孙

答案:D

解析:地机为脾经郑穴,能疏调脾经经气而止痛。

67.膀胱经的合穴是

A.上巨虚

B.下巨虚

C.足三里

D.委阳

E.委中

答案:E

解析: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下巨虚为小肠下合穴,足三里为胃经合穴、下合穴,委阳为三

焦经下合穴,委中为膀胱合穴、下合穴。

68.下列哪项不是足厥阴肝经的循行

A.起于大趾丛毛之际

B.上循足附上廉,去内踝一寸

C.循喉咙之后,上入颈颠

D.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

E.上胴内廉,下股内后廉

答案:E

69.翳风穴位于

A.胸锁乳突肌后缘,平下颌角处

B.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C.乳突后下方凹陷中

D.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E.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3寸,当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答案:B

70.按照五行生克关系,治疗胆经实证应首选

A.足临泣

B.足窍阴

C.丘墟

D.侠溪

&阳辅

答案:D

解析:胆在五行属木,侠溪在五行属火。“实则泻其子”故取侠溪。

71.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的穴位是

A.章门

B.期门

C.带脉

D.京门

E.日月

答案:E

72.化脓灸属于

A.直接灸

B.间接灸

C.温和灸

D.回旋灸

E.实按灸

答案:A

解析: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将皮肤烧伤化脓为化脓灸。

名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