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课时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1页
【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课时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2页
【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课时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3页
【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课时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4页
【生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一课时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核心素养生命观念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学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于其他元素循环的分析。通过分析“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危害,培养学生的推理,联想,思维迁移的能力。科学思维利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比较,归纳以及对自己所持观点的总结表达能力。科学探究通过学习人类对碳循环的影响以及温室效应的危害,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积累生态学知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社会责任课标要求0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及特点,强化物质与能量观,培养科学思维能力。02.利用物质循环的规律,分析碳循环失衡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强化社会责任。04.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0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富集的现象。归纳概括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新课导入2019.9.6~2020.1.10期间,澳大利亚长达4个多月的山火,造成:约1070万公顷的植被被毁2000多座住宅被夷为平地约10亿只动物死亡,27人死亡24万人收到警告短信被要求撤离本次山火给澳大利亚造成50亿澳元(≈230亿人民币)的经济损失。旷日持久的森林大火有哪些全球性的影响?碳循环碳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之一。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等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形成的。蛋白质碳链碳循环大气中的碳主要是二氧化碳。生物体和大气中的碳含量,都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这是怎样维持的呢?CO2CO2CO2碳循环结合示意图,分析(1)碳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内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2)碳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其过程。)某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碳循环问题1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

的形式进行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溶解在水中,还随着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碳循环具有

性。全球碳循环生产者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体内。碳循环消费者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摄食:将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碳循环分解者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腐生:将残枝败叶、遗体中现成有机物转化为自身有机物。碳循环其他途径某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水体中的HCO3-岩石中的CaCO3煤、石油CO2与HCO3-的相互转化。CaCO3与HCO3-的相互转化。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将有机物分解二氧化碳等。碳循环的过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生产者(有机物)消费者(有机物)分解者(有机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被摄食被分解被分解煤炭、石油等被开采和使用水体中的HCO3-溶解分解岩石中的CaCO3呼吸作用碳循环的过程碳以什么形式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碳如何从无机环境进入群落?碳怎样从一种生物传递给另一生物,以什么形式传递?生物群落中的碳以什么途径回归大气圈?二氧化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食物链呼吸作用有机物碳在无机环境及生物群落的循环过程无机环境(CO2形式)碳循环生物群落(有机物形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碳循环的全球性回顾澳大利亚山火,会给碳循环和全球生态带来哪些影响?大火破坏了植被,减少了固碳量,且燃烧过程直接释放CO2。大气环流世界环流可以为鱼类带来丰富的饵料,如北海道渔场。温室效应太阳短波辐射地表长波辐射CO2、CH4、N2O、H2O…增温效应温室效应示意图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带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部分地区干旱等环境及气候问题。南北极冰川融化25年间,海平面上升8cm土地干旱少雨温室效应我国主要从两个方面防治温室效应:①采取积极措施减少CO2排放。②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CO2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温室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大面积人工林的成长显示出巨大的固碳潜力。20多年来,由于采取秸秆还田等措施,我国农田表层土壤也储存了大量的碳。如果进一步提高秸秆还田率,农田土壤储碳量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肉类粮食木材饲料薪材能源化工…人类社会的需求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资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对木材的消耗加大。此外,化石燃料燃烧时释放的硫氧化物容易导致酸雨。实施措施低碳生活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戒奢侈、捐旧衣重隔热、简装修点适量、不浪费乘公交、少开车关水电、节约纸氮循环根据右图,观察氮循环示意图,描述其循环过程。试着总结氮循环的特点,并尝试分析人类活动的影响。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质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非化合物。循环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C、H、O、N、P、S等化学元素反复循环概念中所说的生态系统指的是哪个生态系统?生物圈特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形式特点范围太阳能→化学能→热能主要以无机物形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性食物链、食物网,各营养级之间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联系4.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都是食物链和食物网。1.二者是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3.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正是由于物质和能量,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堂检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当堂检测2.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染色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叶绿体和核糖体D.线粒体和内质网B当堂检测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主要循环形式是CO2B.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D.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当堂检测4.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存在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乙→丙B.该生态系统中流经乙的能量最多C.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物质的循环D.所有箭头表示的含义可以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C当堂检测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