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1页
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2页
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3页
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4页
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复绿方案基本情况采矿权人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开采矿种铜矿方案编制单位湖北汇明志远地质环境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资质证号项目性质方案设计编制目的采矿权延续矿权范围拐点数量交通及建设条件李家湾铜矿位于阳新县城区正东(方位92°,直距23千米行政区隶属阳新县富池镇管辖。濒临长江,北距长江南岸2千米,南距武九铁路枫林站9千米,距富池镇8千米(运距),有正规公路联通富池镇,通过省级公路及106国道可直达黄石、九江、武汉等地,交通十分方便面积(km2)0.671开采标高(m)+50m~-675m编制的主要依据采矿证C4200002009093120035148储量文件鄂自然资储备字[2019]52号生产规模/其它文件依据/采情况已开采范围储量消耗5097文件设计主要开采指标(%)回收率79%开采至-500m中段贫化率矿石资源量地质储量(kt)6318保有资源储量(kt)设计利用资源储量(kt)1066.6压占损可采储量(kt)853.3矿层(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总体产状工程地质条件类型涌水量(m³/d)正常1828.92类型顶板稳固矿层稳固类型其它瓦斯最大2548.46//其它///开拓方式竖井+盲竖井开拓开采方法浅孔留矿采矿法开采规模(万吨/年)近期/中长期/服务年限全区ⅠⅡⅢⅣⅤ8/////可采储量(kt)全矿山853.3分采区ⅠⅡⅢⅣⅤ三级矿量(万吨)开拓采准备采/////507开拓工程布置简要描述矿山采用竖井+盲竖井开拓,0~-350m中段采用竖井提升,-350m~-675m中段采用盲竖井提升,中段高度50m。开拓工程量工作项目单位工作量主要设备设备名称型号数量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基建工程量m325316.25提升设备JKMD-2.25×4(Ⅰ)1通风设备1矿山公路km2JTP1.6*1.21供气设备4经济效益总投入(万元)年销售收入(万元)年生产成本(万元)年税后利润(万元)返本期收益率2208.44116523328.46242.787.7主要附图序号序号比例尺1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地形地质图1:20002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矿体垂直纵投影及资源储量分布图1:10003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10004开拓、通风、排水、避灾系统图1:20005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总平面布置及井上井下对照图1:20006-350m、-650m中段水平投影图1:10007浅孔留矿采矿法示意图8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1:20009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2000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部署图1:2000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土地利用现状图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土地损毁现状及预测分区图1:2000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土地复垦规划图1:2000主要附件序号附件名称序号附件名称1委托书3鄂自然资储备字[2019]52号2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4 1 7 7 14 18第二章矿产资源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 20 20 20第三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80 80 86 97 110 112 120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 135 135 154 155 159 167 167 189 194 198 198 202 209 215 221 221 221 223 225 225 225 228 230 230 230 231 231 234 234第十章开发与生态复绿方案简要结论 235第十一章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39 239 2391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地形地质图1:20002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1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及资源储量分布图1:10003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2号矿体纵投影及资源储量分布图1:10004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3、23、24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及资源储量分布图1:10005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4、6、11矿体垂直纵投影及资源储量分布图1:20006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5、10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及资源储量分布图1:20007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7、8、9、12、13、14、20号矿体垂直纵投影及资源储量分布图1:20008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15、16、17、18、19、21、22号矿体纵投影及资源储量分布图1:10009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4号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1000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7号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1000阳新县李家湾铜矿床1号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1000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开拓、通风、排水、避灾系统图1:2000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总平面布置及井上井下对照图1:2000李家湾铜矿床-350m中段采掘工程平面图1:1000李家湾铜矿床-650m中段水平投影图1:1000浅孔留矿采矿法示意图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图1:2000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图1:2000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部署1:200020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工程设计大样图21221︰1000231︰100024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土地利用现状图1:1000025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土地损毁预测图1:200026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土地复垦规划图1:2000附表目录附件目录););李家湾铜矿自1986年6月筹建,历经多年开采,采矿权人变更为阳新县兴达许可证(证号:C4200002009093120035148),开采矿种铜矿,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的通知》(鄂土资规〔2016〕2号)规定,省、1(1)为矿山企业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区内的矿产资源提供科学的技术路线和规划(2)为生产单位矿山土地复垦、恢复治理工作实施提供依据。方案的编制,为矿(3)为征收、落实复垦资金提供依据。方案编制后,可按照确定的复垦工程概预(4)为做好临时用地复垦管理和监督检查提供依据。方案的编制有利于相关部门(1)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2)坚持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原则,以建设“安全矿业、绿色矿业、和谐矿业”为(3)建设成为管理科学、开采规范、绿色环保、安全和谐、技术先进、规模大型(4)为满足全市工业生产和社会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办矿标准,实行规范化、2(5)对采矿区采取“人防、技防、物防”(即动态巡查、录像监控、设置路障)等);(2)地质储量:根据湖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湖北省阳新县李家湾矿区铜矿资源),);3五、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结论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属小型;评估区重要程度属重要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类型;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确定为一级评估,评估区面积为3、现状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和较轻区,较严重区分布4、预测评估将评估区划分为地质环境影响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矿山地质):):占评估区总面积3.4%。该区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地面建构筑对地):45、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原则,将评估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Ⅰ区次重点防治区(Ⅱ区)和一般防治区(Ⅲ区)。重点防治区(Ⅰ区)面积为0.6782km2,一般防治区(Ⅲ区)面积为0.8027km2,占评估区面积的52.4%。同时将综合治理工作括:有林地、灌木林地、其他草地、采矿用地、水田地面积0hm2,按地类分为有林地(0.1209hm2)、灌木林地(0.5639hm2)、其他草地七、矿山开发利用及生态复绿方案适用年限5调整,必要时,予以重新编制,以适应矿山生产6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矿山基本情况),),C4200002009093120035148),开采矿种铜矿,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16万吨/7李家湾铜矿图1-1交通位置图表1-1采矿许可证信息表C420000200909312003514880.671km2123456789裕。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次为玉米、红薯,经9照片1-2项目区植被照片1-3项目区农作物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5元,比上年增长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比增长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4.85亿元,同比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告》(原湖北省地质矿产局试验中心—1985)进行了李家湾铜矿-250m标高以上矿体-400m。设计可利用储量(122b+332+333)矿石量1092千吨,金属量Cu14089吨,矿深部地下开采初步设计及安全专篇》,对深部-矿区距离富池镇较近,生产用电已达矿区,有两趟供电线路,可以满足矿山生产和区内人口较为稠密,劳动力过剩,除农忙季第二节编制依据);;);););););););););););););(2)《省国土资源厅关于严格执行责任清单推进简政放权提高矿业权政务服务效););););(7)《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改进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审查工作的通知》(鄂国););(9)《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编报有关工);护与治理方恢复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鄂土资);(11)《湖北省财政厅、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贯彻执行(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3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三、地质依据及开采、复绿条件(1)《湖北省阳新县李家湾矿区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黄石市金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3月以下简称《2018核实报告》(2)《湖北省阳新县李家湾矿区铜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2015年5月以下简称《2014核实报告》(3)《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2011年1月,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初步设计》年4月,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全专篇》);););(9)《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李家湾铜矿采空区塌陷治理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报);第三节问题与建议(1)-250m标高以上各开采中段缺少生产勘探采样资料,只能用地质勘探的钻孔-500m水平矿坑涌水量为矿山各中段涌水量之和,而不是-450m、-500m水平的真实涌(4)-50m水平以下虽富水性减弱,(5)加强矿区环境保护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加大矿区周围绿化第二章矿产资源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第一节矿区总体概况二、本项目与矿区总体规划的关系),第二节矿区资源概况及地质环境背景矿区位于大冶凹褶断束中Ⅴ级构造单元鸡笼山~苗母山复式向斜之次级构造—立李家湾矿床地层为一单斜地层,走向大致近东西向。地层产状180°~206°∠42°~80°。主要地层由北至南,从老冶组(T1d)是矿床的主要地层,各段发育完整,呈东西向分布于矿床中部。其中大冶组第二段(T1d2)、第三段(T1d3)产于岩体和矿体的顶底板,为近矿围岩系密切(属‘层控层’)。接触带附近多变质为大):4.第四系(Qh):粘土及砂粘土。由基岩风化残李家湾矿床位于立头倒转向斜北翼,该褶皱构造走向为NWW,轴向走向呈波状弯曲伸展,轴面北倒南倾,核部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组(T1d),两翼地层主要为二叠1m1m),造主要有F1(断裂破碎带~岩脉充填带)和F2(岩枝岩墙充填带)。F1由铁帽岭断裂两地层结合面间隙部位。长2500m,宽8~45m,延深较大。产状175~185°∠51~F2分布于矿床中部,产于大冶组(T1d2)和(T1裂形态产状直接影响到接触带构造及岩体、矿体的空间分布,是(T1d2)和(T1d3)两发现有成矿后小断层F4和成矿前(时)小断层F5,但规模不大,断距较小,对矿体的斑晶由半自形为主的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石1:4。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付矿物有磁铁矿、磷三、矿床(体)地质特征李家湾铜矿床中是一个以铜、金为主的多金属—非金属矽卡岩型和广义的层控型综合矿床。主要矿体赋存部位于李家山脉状岩体与大冶组第二段(T1d2)、第三),或碳酸盐岩层间剥离带内(大理岩型)。经过本次工作查实矿床内矿体规模、表2-1李家湾铜矿床矿体分布情况统计表—2注:未编号小矿体为工业价值不大的零星矿或非工业矿化,不根据工程的揭露,矿(体)带投影在水平面上,呈北西西或近东西向展布,走体在剖面上呈舒缓波状延深,矿化在变陡地段增厚富集;矿(体)带的发育受岩体形态的制约,岩体形态复杂部位,矿(体)带最数量增多,而且主矿体的厚度增大,品位增高,倾斜延深加深,宽度增大。岩体膨大部位,使南、北缘矿(体)带距离增大。从现有工程控制情况看,矿(体)),指标要求的组分以该组分命名矿体,多组分),1号矿体:赋存于花岗斑岩岩脉中下盘,北缘接触带上部。分布范围1~10线间,型为主,铜金矿石分布主要集中在6线50m标高至4线-450m标高地段以及-2线0m标高至-250m标高地段。主要有用组分品位:Cu0.30~12.81%,平均含量Cu1.58%;3号矿体:赋存部位为花岗斑岩岩脉下盘,北缘接赋存标高-80m~-539m(-400m围岩成“舌状体”伸入岩体中,在“舌端部”矿体号铜(钼%)自至4矿/678970////////1/3/7////矿矿////4/7///矿石结构以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交化残余结构、包含1)半自形—自形粒状结构:此结构表明一般早期晶出的矿物2)固溶体分解结构:表明两种以上的金属矿物,在高于一定温度时呈混溶体,随3)交代残余结构:黄铁矿被后期的黄铜矿交代,保留黄铁矿晶形假象,有时黄铁4)环带结构:辉铜矿呈反应边交代斑铜矿、黄铜矿边部,或黄铜矿交代黄铁矿边1)浸染与细脉浸染状构造:是本矿区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黄铜矿、黄铁矿、3)放射状构造:金属矿物沿硅灰石(放射状4)角砾状构造:在破碎地段早生成的黄铜矿、黄铁矿等常呈这种5)条带状构造:矿石受动力作用形成不规则的似层状的条带,有的还呈皱纹状构矿物金属矿物脉石矿物硫化物氧化物元素主要矿物辉铜矿、辉钼矿兰铜矿赤铁矿硅灰石、石榴石、方解石、斜长石、石英、石膏、绿泥石、绢云母次要矿物砂、铜兰孔雀石、镜铁矿、褐铁矿、针铁矿、磁铁矿方柱石、阳起石、角闪石、透辉石、黑云母、磷灰石、重晶石、石棉、钾长脉充填于黄铁矿、闪锌矿及脉石矿物颗粒间隙中。黄铜矿2)斑铜矿:是矿区主要铜矿物之一,是矿石中仅次于黄铜矿的重要铜矿物,占矿石中金属矿物总量20~23%。同黄铜矿、辉铜矿、铜蓝期斑铜矿形成的金矿化以细粒包裹状为主;晚期斑铜矿黄铜矿、斑铜矿稍晚,常与斑铜矿铜兰、硫砷铜矿、黝铜矿、白铁矿共生,主要分布于42%。呈他形—自形晶粒状。从内带的岩浆岩到外带的大理岩中广泛分布,在各5)白铁矿:呈板状、球粒状及放射状。主要在角岩型矿石中发育,是该矿石类型局部富集,常于闪锌矿共生。方铅矿呈半自形-他形7)闪锌矿:矿石金属矿物中主要锌矿物,含量不多。生成时间较早,在黄铜矿、8)辉钼矿:呈叶片状,有的为六边形自形晶。主要产于脉石中。在矽卡岩与铜矿):表2-4矿石主要组分分析结果表(%)MgOSFePbAuAgMoAs石榴石SK岩/////硅灰石SK岩/////);据“金矿补勘报告”资料研究:Au与Cu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Au、Cu相关系数0.64~0.73),铜矿规模大、品Mo:最高品位0.370%,最低品位0.本矿床有益组分指的是经组合分析的可综合利用的伴生组分,Cu和Au作为主要组Ag:平均品位23.42克/吨(来源于2018年核实报告)。主要银矿物为碲银矿,次Mo这里指伴生Mo,单独钼矿体和铜钼矿体中的共生Mo作为有用组分的主要组Se:平均品位0.0012%(来源于“金矿补勘报告”组合分析法结果)。Se及Se组合分析结果中有Ag、Mo、S、Zn、In、Re、Se、Te等,达到伴生组分含量要求的有Ag、Mo、S、Se。而In、Re、Te等伴生组分“初勘报告”和“补勘报告”虽概算了储量,后经“金矿补勘报告”选矿试验《湖北李家湾铜、金矿石可选性试验报告》认定不能在精矿中回收,其储量也未与计算。按新“铜规范”In、Re、Te等伴年度储量报告”和“2003年度检测报告”一样也不再估算其资源储量。部为含金(伴生)斑岩铜矿和斑岩型钼矿。以矽卡型矿石占矿床的81%其中硅灰石矽卡岩型占本类型的58%,石榴石矽卡岩型占本类);1)硫化铜矿石主要工业类型)②铜矿石:Cu平均品位1.43%,伴生Au平均品位1.15g/t,伴生Mo平均品位2)硫化钼矿石次要工业类型)钼矿石:Mo平均品位0.099%,伴生Au平均品位0.23克/吨,伴生Cu平均品位主矿体顶底板围岩的岩性种类、所占比例(数量)、有用组分含量及分布情况详表2-5主矿体围岩矿体号顶底板岩石种类所占比例有用组分平均含量分布位置Cu(%)1顶板蚀变花岗闪长斑岩91%0.190.15下接触带0~10线大理岩0//无矽卡岩9%0.200.15下接触带4~0线底蚀变花岗闪长斑岩0//无大理岩85%0.190.1010~2线板矽卡岩0.200.142~0线2顶板蚀变花岗闪长斑岩0.190.07上接触带4~3线大理岩82%0.180.10上接触带9~10线矽卡岩0.180.07上接触带2~5线底板蚀变花岗闪长斑岩76%0.180.149~10线大理岩8%0.080.1710~8线和3~5线矽卡岩0.280.21-2线和0~5线矿体夹石以矽卡岩为主,少量蚀变花岗闪长斑岩。其规模、有用组分含量及分布表2-6矿体中夹石情况矿体岩石种类分布位置真厚度走向长度倾向长度赋存标高有用组分平均品位备注Cu(%)1矿化矽卡岩2.50450.250.28大理岩2.20900.200.225矿化矽卡岩3.000.230.25矿化矽卡岩2.04/0.18),试样产品名称产率回收率(%)AuAgS(%)AuCuAgS富矿样铜、金精矿10.7120.3123.70276.2031.4887.7596.5399.4484.17尾矿89.290.340.1023.500.7112.253.479.5615.83原矿100.002.480.6332.714.01100.00100.00100.00100.00贫矿样铜、金精矿5.9113.0620.23271.3427.0088.1895.2789.7379.03尾矿94.090.110.0630.4511.824.7310.2720.97原矿100.000.8751.25517.8712.02100.00100.00100.00100.00注:贫矿样是铜金矿石+铜矿石,既混合样见附件《李家湾铜、金矿石可选性试验报告》30页。铜钼硫混合浮选试验结果SS矿(1)铜金矿石(共生金)虽然可以圈定成体,但是在开采时与铜矿石一并开采,产品名称产率(%)回收率(%)Cu(%)SCuAuAgS铜、金精矿5.9120.2313.06271.3427.095.2788.1889.7379.03尾矿94.090.0630.110.454.7311.8210.2720.97原矿100.001.2550.87517.8712.02100.00100.00100.00100.00(2)铜矿石(即混合矿石)是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对矿床不能分采的情况下最有代表性。因此,推荐混合矿石的选矿流程最恰当,其%;贫化率:10%%;选矿回收率:Cu92Au75Ag84%尾矿品位:Cu0.045%;Au0.11g精矿品位:Cu23.64%,Mo0.162%,Au15.36g/t,),插图2-1山和中岭山,海拔标高反别为449.8m和359.09m,矿区地形呈簸箕状向西方(夹溪湖)开矿区周边地表水系发育,北有长江,西距夹溪湖约2km,江水和湖水相互通连。夹),),溪湖。夹溪湖与矿区之间有伍家拦水土坝(坝顶标高19.98~21.2m)相隔,湖水与矿区a、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中下统嘉陵江组岩溶裂隙含水层(T1d4、T1-2j)岩性为灰岩、含燧石灰岩,厚—巨厚层状。富水性较强而且不均,泉水流量该层为钙质、泥质页岩,呈条带状出露于区域北岩性为石英砂岩,厚度10m左右。透水性较弱,起相对隔水作用。呈窄带状分布于e、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相对隔水体(Υδπ)②花岗闪长斑岩风化裂隙含水层(γδπ)③三迭系下统大冶组岩溶裂隙含水层(T1d1-溶沟和落水洞较发育。+45m平巷揭露2个直通地表的落水洞,但施工的所有钻孔中均%,弱,钻孔提水试验:q=0.0066—0.0095L/s.m,K=0.00247-0.0035m/d,水化学类型为较弱,钻孔中未见到溶洞,孔内一般不漏水。富水性较弱,钻孔提水试验资料:q=溶含水层;在矿区内北边仅有少量钻孔见到此层,均未见到溶洞,岩溶发育比较弱,钻孔中不漏水。富水性较弱,钻孔提水试验资料:q=0.0021L/s.m,K=0.0010m/d,地下水化⑥花岗闪长斑岩相对隔水体(γδπ)由铁帽岭断层、李家湾断层组成。分布于矿区中部,断层呈近东西向延展(N80°W°⑧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第一段相对隔水层(T⑨二叠系上统龙潭组相对隔水层(P2L)侧的丰山小溪距李家矿床坑道水平距离约5等,与矿层顶板岩溶裂隙弱含水层(T1d3)地下水有密切水力联系。矿区内李家湾溪流经矿区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補给明显;泉水及第四系地层、基岩地下水位均受降雨量大小矿区地下水动态变化表观测点号及项目观测时间(年度)季度平均值最高—最低值年度变化幅度值项目单位起止一二三四7CK23水位m59.1668.068.1366.5555.96—77.1621.18Q119流量L/S2.2610.360.320.06—14.3414.26岩均为富水性有一定差异的岩溶裂隙含水层,各含水层(带)之间不存在隔水的岩层,因此各含水层之间地下水是相互联系的;形成李家湾矿床石灰岩、大理岩和接触构造带的综下水由北、东、西三面向中南部山间凹地汇集,再由北向南运动,以泉的形式排泄。各含水层(带)之间的水力联系程度则因导水性及透水性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导水性强的含水带,地下水联系密切(如导水小断层和接触构造含水带);而透水性弱的含水层则地对隔水层存在,矿坑排水疏干时,含矿带顶板岩溶裂隙弱含水层(T1d3)地下水将直接通山资料和本次调查:李家湾铜矿矿坑出水主要在-50m标高以上;在1990年底前井下开采270.33m,井底标高-211.90m;井筒断面岩性为燧石灰岩(P1m3未见溶洞,据访进,出水点多自接触构造带中岩石及靠近接触带的大理岩(MT1d1-2)中流出,水流状态92.52—100.25m(标高-65至-74m)为大理岩(MT1d3)中F3断层东南侧的延伸部位,见到在井巷中无论是二叠系燧石灰岩(P1m3还是三迭系下统灰岩、大理岩(T1d1-3)坑道出水点统计表中段标高(m)出水点部位岩性水流状态出水点数流量备注MT1d2大理岩从缝隙中渗出20.01-0.20接触带从岩层界面渗出40.08-1.00有铁染痕迹小断层带大理岩与接触带从水平钻孔中流出2-50MT1d2大理岩从节理裂隙中渗流出10.08小断层带大理岩与接触带从巷道西部流出1巷道停掘-50运输大巷坑道顶板P1m3燧石灰岩坑顶成片滴水20.15-0.68二处滴水于花岗闪长斑岩(γδπ)南支脉的北、南两侧接触带上;北支脉自5勘探线分支后贯入铁),1986年,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进行了李家湾铜矿-350m中段以上矿体的采、选工业设计;矿山于当年开始建设,1989年投产建成了日处理矿石量500t/d的采选业,至今已生产了30年。该矿山为地下开矿法;1990年正式投产,至2006年,开拓了主井、风井、充填井,矿体储量已大部分开采完毕。2016~2018年底,矿山处于停产状态。其中:-50m中段及以上矿坑水经-50m泵房直接排至地表水池;-50m以下为三级排矿坑水汇至-650m水仓,先抽至-350m水仓表2-12现有排水系统水仓、水泵水泵房位置水仓容水泵型号水泵技术参数3/h)-50m中段600553-200m中段3072204-350m中段4002-650m中段400100D-45X83603表2-132015年期间收集的各中段年份月份备注-50m-200m-350m-650m所有中段20155462.8333.9所有中段排水量为-50m和-200m中段排水量之和6515.7352.21543.871031.3380.6266.78431.5226.9658.49208.6241.9450.5206.6205411.6日均排水量672.73338.82234.021011.55注:2016年-2017年矿山停产,淹井,未进行排水,无记录。表2-142014年期间矿坑实际排水量统计表(平均2014年10月2014年12月“补勘报告”矿坑涌水量的预测是在勘探阶段所取得的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以度:矿床地下水是以岩溶裂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矿层顶、底板大理岩(MT1d2-3)岩溶裂表2-15“补勘报告”矿坑涌水量预测结推荐比拟法)2)“2014年储量核实报告”矿表2-16“2014年储量核实报告”矿坑涌水量预测成果表中段标高比拟法涌水量计算结果(m3/d)-450mSS 1597.31(正常值)2225.73(最大值)-500mSS 1828.92(正常值)2548.46(最大值)对比前期报告的涌水量估算结果:“补勘报告”估算-400m中段正常矿坑总涌水量为①涌水量估算公式),本次涌水量估算沿用“2014年储量核实报告”的估算方法,即:依据本次收集的矿坑 );Q4——目前矿坑总排水量(m3/d),此处取本次收集的最大月日均矿坑总排②矿坑正常涌水量估算结果表2-17本次矿坑涌标高比拟法计算参数计算结果备注预测采空区总面积F(m2)面积F1(m2)预测水位降深位降深总排水量预测中段总矿坑涌水量(m3/d)-450Q × F 17880153005154651593.101959.28此结果为正常涌水量。矿区初始水位标高按+65m计算。-500Q × F 19530153005654651593.102241.57-650Q × F 23853153007154651593.103079.79采空区、水位降深、涌水量为参数进行比拟计算最大矿坑总涌水量为3840.19m3/d;预测-500m中段矿体采空时正常矿坑总涌水量为 ③以上估算的李家湾铜矿深部矿坑涌水量系根据-400m以上中段实际排水量向下推 构造含水带(SK)和岩溶裂隙含水层(MT 孔范围内,2CK5孔至李家湾村80m长的冲沟两侧,以及露天采坑至2ZK02缝和塌洞区,发生雨后大量地表水和泥沙涌入0m及-50m中段坑道中的突水事故。据矿方介绍:-50m中段以下各中段尚未发生过突水事故,坑道出水点多以滴水、渗李家湾铜矿矿坑充水主要因素是接触构造裂隙含水带(SK)及与其斜交的小断层目前矿山生产用水主要利用矿坑涌水,其次为河水;生活涌水为自来水。矿山供水 -450m中段矿体采空时平均矿坑各中段累计涌水), 累计涌水量为2225.73(m3/d);预测-500m中段矿体采空时平均矿坑各中段累计涌水量 ),);根据岩土体的的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将矿区岩土划2)散体-碎裂结构岩浆岩类(γδπ)%,岩性主要为花岗闪长班岩,在矿区内呈岩脉产出,顺层侵入于二叠系茅口燧石灰岩%;6)薄层状结构三迭系下统大冶组碳酸盐岩类(T1好。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湿容重2.7—2.72g/cm3,轴向抗压强度66.630—96.027)厚层状结构二叠系下统茅口组碳酸盐岩类(矿体顶底板围岩的裂隙发育程度以不同的岩石及矿石和不同标高(m)裂隙率(℅)备注MT1d2MT1d3接触带0.270.300.270—-500.100.350.15-50—-1000.06——0.08——0.08-2000.02——0.03从上表可以看出矿区岩石裂隙上部比下部发育,到-200m标高以下裂隙发育程度显试验方向试验项目花岗闪长岩大理岩备注一般平均一般平均平行层面抗压强度(MPa)93.4普氏系数(f)0.93————垂直层面88.572.3普氏系数(f)0.880.72————型采坑,坑底标高10m左右。由于地表矿体采完,采坑已废弃多年,其中积水深度可达矿山开拓方案为井下开采,采矿方法为浅孔留矿法,由上至采用后退式回采顺序。设计开采规模为500t/d,165Kt/a,矿块沿矿体走向布置,矿块长大冶灰岩(T1d1-3)井段,岩石稳固性较好,冒顶、片帮现象较少发生,一般井壁未进行支护。对个别坑顶松动岩块,都进行了铲除处理;巷道穿过花岗闪长斑岩(γδπ)井段,岩石多为块状结构,稳固性好,一般未进行支护,但靠近接触构造带的斑岩(γδπ)及灰膨胀变形严重部分井段(如-200中段)还用钢架进行了支撑加固。采空区的接触构造含泥糊状,稳固性差,容易发生冒顶,片帮事故,其建矿早期露天采矿形成的小型采坑经过多年雨水侵李家湾铜矿现为地下开采,开采层位较深;竖井、平触构造带的花岗闪长斑岩(γδπ)与大冶灰岩(T1d1-3)及小断层破碎带(F2-F5)两侧,岩李家湾铜矿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γδπ)与三迭系大理岩(MT1d1-3)接触构造带带顶板围岩花岗闪长斑岩和南矿带底板围岩花岗闪长斑岩(γδπ)岩石稳固性总体较好;中的含矿矽卡岩(SK),岩(矿)石软硬相间,具碎裂结构,其中硅灰石矽卡岩遇水容根据国家标准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域图(2001型采坑,坑底标高10m左右。后期由于地表矿体采完,采坑废弃多年,形成积水,深度0—6勘探线间2ZK5至2ZK01孔之间范围内地面曾出现裂缝;2ZK5至距离李家湾开采形成采空区引发的冒落塌陷。塌坑近似圆形,直径约22米左右,塌坑可见深度14针对上述采空塌陷及地面变形,矿山采取了塌坑回填+部分民房搬迁+充填注浆+监测2尾矿库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结论:阳新县兴达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工程的安全设备和工程的接触构造带(SK)含矿矽卡岩,岩带总体上比较稳固,但有软弱夹层(硅灰石矽卡岩碎,稳固性较差。各中段平巷穿过的花岗闪长斑岩(γδπ),总体上岩石坚硬完整,稳固性好;但靠近接触构造带(SK)及小断层带(F2-F5)中的岩石裂隙变岩石遇水软化,稳固性差。含矿矽卡岩(SK)带岩石软硬相间,多呈碎裂结构,其中建设场地造成小部分水土流失现象。对矿区自染。尾矿库水向下渗透,尾矿中有害成分会对库底及其周边地下水和土壤造成局部轻微化矿区大冶组灰岩(T1d3-4)岩溶发育以溶蚀及溶孔为主,未见较大溶洞,且渗透系数亦较表2-19李家湾矿区井温测量结果统计表测量中段温度-200m中段-350m中段20℃-400m中段20℃-500m中段21℃-650m中段23℃③做好坑道稳定性、斜坡稳定性及地表水质等长期监测,做到预构造含水带(SK)。富水性中等的裂隙岩溶水(T1d4)以越流形式通过弱富水性岩溶裂(2)李家湾铜矿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γδπ)与三叠系大理岩(MT1d1-3)接触构(3)李家湾铜矿为地下开采,建设规模较小,矿山开采对土地资源有一定的破坏,(4)综上所述,李家湾铜矿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地质环境条件为中等类型复合问题的矿床(Ⅱ-4)。2748号《关于丰山洞铜矿工业指标批复有关部分》和工业主管部门下达的工业指标(正式指标)湖北省冶金总公司鄂冶函[1991]43号“李家湾铜矿床中铜金矿石和铜矿石工矿石类型边界品位最低工业品位Cu(%)Mo(%)Cu(%)Mo(%)铜矿石≥0.3≥0.5铜金矿石≥0.3≥1.0≥0.5≥2.5钼矿≥0.03≥0.06最低可采厚度≥1米夹石剔除厚度≥2米),),序号1980西安坐标系统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XYXY133022939173302292.62938638734.1623302413.12138638853.6693302412.60138638970.9133302228.68238639571.7263302228.16238639688.9743302183.45238639664.9583302182.93238639782.253302137.57238639707.6983302137.05238639824.9463302061.30138639694.1083302060.78138639811.3573301831.5238639602.143301831.00038639719.3883301829.38838639501.8983301828.86838639619.1493302080.59838638937.1713302080.07838639054.41),5)结合勘探工程控制程度和工程质量等因素,“2014年储量核实报告”中的一致。即:根据相邻两断面矿体的相对面积差的大小及尖V=L*(S1+S2)/2①V=L*(S1+S2+S1*S2)/3②V=L*S/2③4、当相邻两断面矿体若无对应,以及内推或外推时,V=L*S/3④Vi=KV⑤式中Vi为分体积,V为块段总体积(V=∑Vi),K为分摊系数(K=Si/S),Si为块段内相邻两断面同一矿石类型面积之和,S为块段内相邻两断面的总面积(S=∑Si= 矿石平均体重计算结果表矿石类型样品个数测值范围平均体重平均品位(%)大体重矽卡岩型432.345~3.6153.19D1=3.29D2=3.31大理岩型2.650~3.1972.770.32斑岩型2.463~3.2512.630.39算,按矿石自然类型相对应的工业类型由单项工程(取样长依据工业指标和单项工程取样分析结果,先将单项工程中大于和等于边界品位的样品计算其平均品位,后再把块段平均品位大于和等于最低工业品位或可采厚度或米百分率态变化较大时视其产状用曲线连接(如个别地段的大理岩①同一剖(断)面相邻工程中,一个见矿,一个未见矿,矿体按相邻工程间距的1/2尖②同一剖(断)面相邻工程,同一矿体的矿石类型不同时,用对角线相连。④相邻剖(断)面间矿体作无限外推时,主矿体作楔形尖灭,零星矿体作锥形尖灭。走-400m中段)划分原则和块段编号方法分述如下:②同一块段两段断面上的矿体赋存部位,矿体的形态、产状要求对应。年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进了初步设计;2004年长沙有色冶金设计院受湖北兴冶矿业有开采设计及矿山开采情况。对矿床铜资源储量进①探明的(可研)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经可行性研究报告取样认定的、平均品的矿体、主矿体-400m标高以下的块段。④推断的(概研)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3),相当于概略研究、控制程度低的小矿①控制的(预可研)经济的基础储量(122b),空间分布位置在-400米标高以上的②控制的(概研)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2),空间分布位置在-400m标高以下的基③推断的(概研)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3),矿床内控制程度低的小矿体、单工程控制主矿体块段(涉及到外推的部分)。空间分布位置在―250~―400m离主要开拓工资源储量1236千吨、金金属量2671千克;钼*矿石(铜钼矿石+钼矿石)资源储量414资源储量范围资源储量类型矿石类型矿种资源储量(铜、金、钼、银矿石量千吨/铜、钼、银金属量吨;金金属量千克)备注累计查明累计消耗保有矿石量金属量平均矿石量金属量平均矿石量金属量平均(证李家湾铜矿床铜矿石Cu1985119851伴生Au0.580.58伴生Ag4022.504022.50伴生Mo3420.023420.02铜金矿石Cu41863.5141863.51Au3392.853392.85伴生Ag220.16220.16伴生Mo740.02740.02钼矿石Mo80.0580.05伴生Cu950.67950.67合计Cu2403724037伴生Cu950.67950.67Au3392.853392.85伴生Au0.580.58伴生Ag4242Mo80.0580.05伴生Mo3600.023600.02(证李家湾铜矿床铜矿石Cu2553289492167968567980.987伴生Au24480.760.806854550.59伴生Ag23735322.213520.5065626.52伴生Mo3260.035960.034440.028铜金矿石Cu981189729031795678Au98120472.099032.1778伴生Ag9662424.249122254225.21伴生Mo278900.03274900.04400.012合计Cu35334792127423963579182860.71Au98120472.099032.1778伴生Au24480.760.827144550.59伴生Ag33397722.9026295721.637102027.13伴生Mo4160.038702790.034480.028331低铜矿石低Cu0.620.62伴生Au740.56740.56伴生Ag00合计低Cu0.620.62伴生Au740.56740.56伴生Ag00332低铜矿石低Cu3920.463920.46伴生Au3020.613020.61伴生Ag358926.26358926.26伴生Mo210.02210.02钼矿石Mo2212080.092202080.09伴生Cu0.180.18伴生Au200.24200.24(证李家湾铜矿床332低钼矿石低Mo0.040.04伴生Cu9494伴生Au620.23620.23合计低Cu3920.463920.46Mo2212080.092202080.09低Mo0.040.04伴生Cu2003020.152003020.15伴生Au4482140.494482140.49伴生Ag358926.26358926.26伴生Mo210.02210.02333铜矿石Cu7778313458544031928730.89伴生Au6644130.623732760.742920.46伴生Ag659349720.993115伴生Mo203530.03390.03750.019铜金矿石Cu25199121132.19454060.6Au2852.22912.1645962.43伴生Ag321.85225.56621伴生Mo260.06260.06钼铜矿石Cu652.33652.33Mo65390.0665390.060伴生Au40.2040.20低铜矿石低Cu633200.50522550.49650.65伴生Au52240.5942200.6240.38伴生Ag40123.2935123.5350伴生Mo30.2430.24(证李家湾铜矿333钼矿石Mo0.10680.1347300.066伴生Cu7630424666伴生Au30.2130.21低钼矿石低Mo380.0580.052090.045伴生Cu31460.1320310.15伴生Au2760.22720.222040.20(证李家湾铜矿床333合计Cu9781235154975534284798Au2852.23912.0844962.43低Cu633200.50522550.49650.65伴生Cu415766970.15伴生Au7764500.584363010.703400.43伴生Ag85020.2747321.533776Mo0.13680.13690.062低Mo633200.05522550.05650.045伴生Mo242730.03590.04750.019铜矿石Cu51075711340754697096710.92伴生Au489033010.67388527090.719765920.58伴生Ag481021.91384321.459672323.48伴生Mo28447210.0323255700.025190.026铜金矿石Cu256772.02242552.17Au26712.1824522.25219伴生Ag3023.552723.77323.17伴生Mo3780.033740.03400.012钼铜矿石Cu652.33652.33Mo65390.0665390.060伴生Au40.2040.20(证李家湾铜矿床低铜矿石低Cu46822080.4745721430.47650.65伴生Au3612080.613512040.6140.38伴生Ag41125.2540625.6450伴生Mo240.02240.02钼矿石Mo3493340.103013040.1048300.066伴生Cu3910.203250.224666伴生Au99230.2399230.23低钼矿石低Mo227980.042070.042090.045伴生Cu0.1320310.15伴生Au200.20690.232040.20(证李家湾铜矿床工业矿石矿石量*67905551Cu*64418447952507187612612Au*26712.1824522.24219Mo*4143730.0893013040.10690.062伴生Cu3910.23250.224666伴生Au500733280.66401227320.699945960.54伴生Ag604722.3849642623.42伴生Mo32218460.02626996950.0255230.026低品位矿石矿石量*69566530低Cu46822080.4745721430.47650.65低Mo227980.042070.042090.045伴生Cu0.1320310.15伴生Au4502280.534202200.553080.25伴生Ag41125.2540625.6450伴生Mo240.021240.021七、对地质勘探报告的评述报告章节齐全,基础地质资料较为丰富。附图和第三章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第一节主要建设方案矿区保有工业铜*矿石(铜矿石+铜金矿石+铜钼矿石)资源储量1191千吨、铜金属量););52146449石89备注:统计的铜金矿石总量误差1kt主要为四舍五入计算导致,误差在允许范围以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的公告(2013年第21号)”,矿体厚度小于5mAg84%,资源利用率=可采储量/保有资源量=853.3/1239=68.9%。本矿伴生资源金、银),),达计价标准而不予计算销售收入,因此,矿山实际获利资矿山主要矿体呈脉状、急倾斜,赋存于+110m~-665m水平,矿山原采用地下开采用于回采-350m及以上水平时提升矿石、废石、上下人员和运输材气管一趟,主排水管两趟,以及供水管、主供电电缆,梯),排水管两趟,以及供水管、主供电电缆,梯子西风井位于矿区西侧,国家2000中心坐标(X=3302505.56、Y=38638782.95、Z=105.25),井底标高-50m。采用圆形断面,净断面Φ=5m。用于矿井回风,井内装有(1)地形条件:李家湾铜矿厂址主要布置在山谷底部,坡度较小,主要为主井口布置有集水池,用于矿山生产及消防用水,生活用部岩层中产生的裂缝和塌洞渗入补给矿床地下水,2)为防止排土场在雨季被雨水冲刷流失,须沿排土场坡脚处修筑水汇入+650m井底水仓,经盲竖井汇至-350m水仓2)建议建立矿山地表水流量与矿坑排水量的长期观测系统,加强4)井下各通道做好明显的安全出口及逃生方向标志;在每个采区天井行人梯通向上中段平巷,井下工作人员遇紧急情况5)采矿过程中经常巡视检查矿区地面,观察有无塌第二节矿床开采一、首采地段的选择及开采顺序及近退采的原则,各中段内回采顺序为由远经验证矿山生产能力基本能满足160千吨/年矿石的生产要求。矿山在开采过程中=853.3÷[160×(1-10%)]≈5.9年);),),三、开采移动范围的确定(1)主要矿体形态产状特征3号矿体:赋存标高-80m~-539m,矿体形状以似层状、脉状为主,无分枝现湾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以岩溶裂隙水充水为主的水文李家湾铜矿地表出露的花岗闪长斑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破碎,具碎裂结构,性较好,南矿带(2号矿体)顶板围岩三迭系大理岩(MT1d3)呈层状结构,岩石稳固性好。北矿带顶板围岩岩石稳固性总体较好;但是,靠近接触构造带和小断层破碎带矿房回采是由切割拉底层开始自下而上分层回采,分层高度2.0面采用梯段布置,用YT27型凿岩机凿水平炮眼,在一个分层中进行崩矿、通风、局部放矿、平场及松石处理等作业。局部放矿一般放出每次崩落矿石作面保持不大于2.0m的空间,当矿房回采至顶柱时,即进行大量放矿。人员、设备和⑷采场通风:新鲜风流从中段运输平巷进入,经切割天井、联络道、拉底平巷进12m/kt3%4%567%表3-6西风井井巷通风摩擦阻力LaPSQhf1234656通风的局部阻力为摩擦阻力的20%,即通风的局部阻力h=0.2hf,因此,矿井通风),为保证井下局部通风要求,所有工作面必须进行局部通风:采用JK58-1№4(风量和探矿等独头掘进工作面当送风距离较长时,可和个体防护措施:采用湿式凿岩,抑制矽尘飞扬,减少工作湾铜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以岩溶裂隙水充水为主的水文按照核实报告估算公式,本次预测-650m中段矿体采空时正常矿坑总涌水量为李家湾铜矿采用竖井+盲竖井开拓,采取机械排水方式,目前矿山在-50m中段、水汇入+650m井底水仓,经盲竖井汇至-350m水仓七、建设工程及采掘进度计划李家湾铜矿自2014年开始基建-350m以下中段,一直未开采,已基建工程有盲竖),表3-7基建工程量及投资计划表序号项目规格断面m2工程量估价备注掘进支护砼单价(元/m3)总价(万元)mm3m31盲竖井9.63003768浇灌砼600226.082马头门8.21205.25浇灌砼60012.323石门8.942103756素喷40075.104运输平巷4.12260010712素喷400428.5新增1080m5天井3.75500素喷40075.00新增6硐室工程2000素喷40080.00新增泵房、水仓7采切工程300030090.00新增合计25316.25987.0表3-8矿施工项目时1234567891施工准备2新增中段3天井4硐室5采准切割巷道第三节矿山机械至地表或运送至井下。提升机采用JKMD-2.25×4(Ⅰ)型落地式多绳卷扬机(技术性能参),表3-9JKMD-2.25×4(Ⅰ)型提升机技术性能表钢丝绳最大提升减速器天轮直最大静拉力最大静拉力差最大直径速比JKMD-2.25×42.2521065223007.35图3-1提升三阶段图①一次提升有效装载量②确定提升速度③提升加速度、减速度④停歇时间罐笼进出车停歇时间θ=120s。⑤提升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停歇时间:θ=120s一次提升循环全时间:TT1+θ)×2=309s通过上述计算可知,该提升矿井配套的提升设)g])g])g①一次提升有效装载量②确定提升速度③提升加速度、减速度④停歇时间罐笼进出车停歇时间θ=120s。⑤提升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停歇时间:θ=120s一次提升循环全时间:TT1+θ)×2=406s通过上述计算可知,该提升矿井配套的提升设)g]m=nQp/[(Qd+Qr+nPH0)g]r(1)按牵引机车的启动条件计算牵引重量GjnΨQzh=Wzh+ip+ww+0.11a-Gj式中:Gjn——牵引机车的黏着重量,3000kg;wzh——重车启动时的阻尼系数,0.009;ww——弯道阻力系数,重列车不在弯道上启动时,可取0;a——列车的加速度,对于地下运输可取0.03~0.经计算牵引机车的牵引重量等于24911kg。GjzΨwzh——重车启动时的阻尼系数,0.009;az——制动时的减速度设计机车长时运行速度取6km(3)牵引矿车数量根据上述计算,牵引机车的牵引重量取小值等于7344kg。Z=Qzh式中:Z1——矿车数,辆;经计算,矿车数等于2辆。和探矿等独头掘进工作面当送风距离较长时,可),表3-10采矿生产用气序号用气设备名称数量(n)台耗气量q(m3/min)同时工作系数磨损系数总耗气量(nqKm)1YT-27凿岩机83.00.924.82CP-6混凝土喷射机350.9小计40.3矿补充地质勘探报告》(简称“补充勘探报告”)、《2014年核实报告》、《2018年中段矿体采空时正常矿坑总涌水量累计为3079.79m3/d,最大矿坑总涌水量累计为-50m~-200m中段日均正常排水量为128.9m3/d。-200m~-350m中段日均正常排水量为台水泵组成,工作水泵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检修泵外,其它配两路排水管,排水管道为两列Φ217×7155m3/h,配用电机(4台)功率220kW,并预留有一台水泵位置。-200m水排水管道为两列,平时一列工作,一列备用,最大1)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井下主要排水设备至少应由同类型的三台水泵组成,工作水泵应能在20小时内排出一昼夜的正常涌水量。除检修泵外,-350m正常涌水量时:Q=1820.59/20=91要求的水泵扬程为:Hb=Hp——排水高度,m;表3-12管路效率表管路敷设角度α=90°90°>α>30°30°>α>20°α<20°管路效率ηg0.9-0.890.83-0.80.8-0.770.77-0.742)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规定,矿井主要水仓容积应能容纳6~8h 第四节选矿及尾矿设施%;贫化率:10%%;选矿回收率:Cu92Au75Ag84%%;精矿采用浓缩、过滤两段脱水流程,浓缩机溢流水及过滤矿山老尾矿库已停止服务,已复垦作为建设用地,目前矿山新尾矿库占地面积4m3第五节总图运输及公用辅助设施(1)工业场地布置应尽量紧凑,尽量缩短物流距离,少占农田和土地。工业场地(2)对外交通畅通,有环形车道或宽松的调车场地,如需夜间作业需有足够的照(4)矿山内电气设备可能被人触及的裸露部分,必须设置保护罩或遮拦及警示标主井口工业场地于主竖井附近,主要由卷扬机1)为防止直击雷对电气设备和建筑物的袭击,地面装设二根20m高钢结构独立避2)为防止由线路侵入雷电波对电气设3)为了保证配电运行人员的人身安全,变电所内所有正常不带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机电硐室配备四台馈电开关(KBD-350),作为电源总开关和双回路联络开关。采调度室内设KT7001型矿用生产调度电话总机一台,作为生产调度用。通过专用接口与行政电话联成网络。井下调度用户经调度交换机的本安接口接出,电缆选用矿山用水主要为采矿场洒水防尘、湿式作业用水及消防、生活用水等。按485吨/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要求,矿区地面建筑按三级厂房设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l6423—2006)要求,井下消防水池井下消采用高位水池集中供水方式,生产消防用水共用一个供水系统。矿区建有350m3高位水池。供水总管道均选用Φ85×3.5无缝钢管,输水管道从地表经各平硐输送到各井下通风采用抽出式通风,具体见第五第六第六节职业卫生与安全一、影响矿山职业卫生与安全的主要因素(1)本矿设计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矿石采出后,原岩应力平衡遭到破坏,使围(2)井下凿岩、放炮、装矿、卸矿和地表矿石转运、碎矿等生产过程将产生一些(3)工程产生的噪声主要有爆破产生的振动和噪声,凿岩机、空压机、通风机等(4)矿体开采过程中使用炸药,炸药从地面炸药库运出的途中、装药和爆破过程(5)井下生产系统中使用的用电设备,如电动机、配电线路、电热设备、开关、(6)机械伤害是矿井生产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井下的各种机械设备都有可能造(7)矿山生产中通风不良的独头巷道以及开采过程中突然遇到采空区或溶洞内大地表工业场地及主要井巷等工程设施均布置在矿山开采岩石移动范围以外的安全),针对矿区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开采过程中加强对巷道1)收集、整理、分析、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和当地大气降雨资料,注意收听当2)编制防治水措施,作到防治水标准化作业。配备足够能力的排水设备,并加强4)针对直接的含水层顶板,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严加防范,采取有疑必探、探注5)对未封孔的探测孔进行治理,及时封堵,防止人为的造成过水通道,造成井下7)对井下采区生产用水要及时疏排,严禁水滞留采掘作业区。水淹区域下方采掘8)定期清理运输巷道排水沟的杂物,及时排除滞留在井巷中的积水,保证水能通9)有突水危险的地方,只有在其附近设置防水闸门后方可掘进。严禁采用放炮法各类运输及机械设施防护装置及安全运行保障严格②为保护变压器、电器设备及人身安全,矿区总降压所应专门设有2支独立的⑤坑内变压器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三线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变电所采用可靠的⑥民用用电电压采用~220V,坑内主要开拓井巷采用~220V固定式照明,作业面⑦主要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物均按第三类工业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标准作雷电保护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要求,矿区地面建筑按三级厂房设生产部主要负责采掘场、除灰车库、工程机表3-13序号配置地点(单位)灭火器名称灭火器型号数量负责人备注维修部1211灭火器1ABC干粉灭火器MFZL--41ABC干粉灭火器MFZL--21小计3生产部1211灭火器21211灭火器2ABC干粉灭火器MFZL--42ABC干粉灭火器MFZL--22小计8车队1211灭火器全矿累计1211灭火器31211灭火器ABC干粉灭火器MFZL--43ABC干粉灭火器MFZL--23总计21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随后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 置风压传感器。主要通风机、辅助通风机、局部通风机根据矿区实际情况,选择围岩体内应力测量、围岩体内根据所选择的采矿方法每个回采矿块均有采区2条以上通风天井通往上下两个中段井下避灾路线,矿山建设时期要编制避灾路线图,拟定各紧急避险设施,矿山最低中段距安全出口垂直距离大于300m,根据规定供水总管道选用Φ85×3.5无缝钢管,生产、消防输水管道从地表经主竖井输送到各中段及各分层作业地点,给水管道呈树枝状布置。生活五、劳动保护、职业安全卫生的防护措施(1)矿山设备供电电缆的敷设,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保持绝缘良好,不得与金属第七节环境保护经了解,矿区在2011年发生小规模塌陷,经治理后已恢复,目前已有农民在水、井下凿岩废水;地面生产废水来源于压风生活污水排放量约为20m3/d,生活污水、水量不太大,也无大的危害,经沉淀处选矿厂废水放入尾砂库,经沉淀过滤后再回业机械噪声一般在55db(A)以内;运输车辆噪声影响也极为有限。且周围植被较好,设备噪声值较小,噪声主要对操作工人有一定坡面,在坡面下方自然流水冲沟沟口修建挡水拦沙坝,避免因经调查,西风井口有部分原有堆放废石,沿坡堆放,第四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方案第一节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编制规范》“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应根据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表4-1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1.分布有200~500人的居民集中1.居民居住分散,居民集中2.分布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铁路、中型2.无重要交通要道或建筑设3.矿区紧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含地质公3.远离各级自然保护区及旅表4-2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矿种类别计量单位年生产量备注大型小型铜矿万吨≥100100~30矿石表4-3井工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1.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矿坑进水边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强,补给条件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密切,老窿(窑)水威胁大,矿坑正常涌水量大于干排水容易造成区域含水1.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附近或以下,矿坑进水边界条件中等,充水含水层和构造破碎带、岩溶裂隙发育带等富水性中等,补给条件较好,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有一定联3000-10000m3/d,地下采矿和疏干排水较容易造成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1.主要矿层(体)位于地下水位以上,矿坑进水边界条件简单,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差,补给条件差,与区域强含水层、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或地表水联系不密切,矿坑正常涌水量和疏干排水导致矿区周围主要充水含水层破坏可能2.矿床围岩岩体结构以碎裂结构、散体结构为主,软弱岩层或松散岩层发育,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岩石风化强烈,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差,矿山工程场地2.矿床围岩岩体以薄-厚层状结构为主,蚀变带、岩溶裂隙带发育中等,局部有软弱岩层,岩石风化中等,地表残坡积层、基岩矿层(体)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中等,矿山工2.矿床围岩岩体以巨厚层变作用弱,岩溶裂隙带不发育,岩石风化弱,地表残坡积层、基岩风化破碎顶底板和矿床围岩稳固性好,矿山工程场地地基稳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大,断裂构造发育或有活动断裂,导水断裂带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强,对井下采矿安全影响3.地质构造较复杂,矿层(体)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较大,断裂构造较发育,并切割矿层(体)围岩、覆岩和主要含水层),水性较差,对井下采矿安和矿床围岩岩层产状变化小,断裂构造不发育,断裂未切割矿层(体)和围岩覆岩,断裂带对采矿活4.现状条件下原生地质灾害发育,或矿山地质环境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较多,危害4.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大,多次重复开采及残采,采空区未得到有效处理,采大,重复开采较少,采空区部分得到处理,采动影5.采空区面积和空间小,无重复开采,采空区得到6.地貌单元类型多,微地貌形态复杂,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自然排水,相对高差大,地面倾向与6.地貌单元类型较多,微地貌形态较复杂,地形起伏变化中等,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坡度一般为地面倾向与岩层倾向多为6.地貌单元类型单一,微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