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 同步讲义:《沁园春·长沙》新课预习-2023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原卷版)_第1页
专题09 同步讲义:《沁园春·长沙》新课预习-2023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原卷版)_第2页
专题09 同步讲义:《沁园春·长沙》新课预习-2023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原卷版)_第3页
专题09 同步讲义:《沁园春·长沙》新课预习-2023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原卷版)_第4页
专题09 同步讲义:《沁园春·长沙》新课预习-2023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9《沁园春·长沙》同步教学讲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这首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3、引导学生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4、从写景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把握词作在意象选择上的形象性和抒情性。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助读资料1.了解作者—毛泽东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军事家,诗人,书法家。2.了解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此时也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基本确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3.了解文体知识(1)配乐歌唱的诗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音乐的,所以又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又称为“诗余”。词大致上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含91字)为长调。(2)词牌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又叫词调。每种词牌都有一定的格律,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字数、韵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作者按照这种规格作词,叫作“填词”。词牌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词题。(3)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4)粪土当年万户侯侯:音hóu,侯爵,侯门,封侯,诸侯;封建制度五等(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第二等。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这些户口要向受封者缴租税、服劳役。食邑万户以上的侯爵,号称“万户侯”,是汉代侯爵最高的一层,其中张良、卫青与霍去病都曾受封。万户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作为一个特殊阶层,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掌握着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关税及自然资源等),代表着地位、财富、权力。后来泛指高官贵爵。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诗:“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唐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诗:“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二、文本解读朗读技巧1.节拍:是由义脉联系决定的。①四字句,二二式。如:独立/寒秋,湘江/北去但“橘子洲头”,则需三一式,即橘子洲/头②五字句,一四式。如:恰/同学少年(不可读成:恰同/学少年),问/苍茫大地③七字句,二五式。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是“以……为粪土”,前后关系不可破坏)④七字句,四三式。如:万类霜天/竞自由⑤八字句,三二三式。如: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重音①领起性重读:看、怅、问、恰。②强调性重读:红、尽、碧、争、击、翔、竞、主、峥嵘、挥斥、激扬、粪土、击、遏。3.呼应上片“看”字领起的七句,下片“恰”字引发的七句,一气相应,渐快渐高,“竞自由”、“万户侯”须收缩有力。文本解析原文译文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gě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1.漫江满江。漫:满、遍2.百舸争流舸:大船争流:争着行驶3.鹰击长空击:搏击,这里指鹰飞得矫健有力4.鱼翔浅底翔:这里指鱼在清澈的水中轻快地游动浅底:江水清澈,显得很浅5.万类霜天竞自由万类:一切生物秋天:深秋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6.怅寥廓怅: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高院空阔,指宇宙的广阔7.谁主沉浮主:主宰沉浮:事物的盛衰、消长8.峥嵘岁月稠峥嵘:不平常稠:多9.恰同学少年恰:正当、刚好10.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11.书生意气书生:青年学生意气:意志和概念12.挥斥方遒挥斥:奔放遒:强劲有力13.激扬文字激扬:激浊扬清14.粪土:把……看做粪土15.击水:游泳16.浪遏飞舟遏:阻止问题探究1.诵读全词,概述上下片的内容上片描写秋景,下片回忆往事。2.上片实际由两幅画面构成,如果把其中一幅取名为“独立寒江图”,另一幅取名什么为好?湘江秋景图3.可否将“独立”改为“站立”或“直立”?不能。“站立”和“直立”未必是一个人,“独立”表明是一个人,突出了中流砥柱的气概。回想当时,诗人遭军阀通缉,身处险境却能独立寒秋,无所畏惧,坦荡从容!4.“湘江秋景图”其实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怎样分?依据是什么?“看”至“万类霜天竞自由”为一层,“怅寥廓”等三小句为一层。因为“看”以下7句是作者“寒秋”所见,而“怅寥廓”等三小句是作者“寒秋”所思。5.一般地说,句号要比逗号停顿的时间稍长一点,而逗号要比词语间的停顿稍长一点,但是,在“看万山红遍”里,“看”字停顿时间要少长一点,不能太短,这是为什么?因为“看”字管控的不只是“万山红遍”,而是其后的7个句子。在古诗中,这叫一字起领,俗称领字。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6.古人做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这说的就是炼字。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在这“看”领起的7个句子里,你认为哪几个字用得最好?遍、染、争、击、翔遍——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枫林,也就是像火一样的枫林。一个“遍”写出红之广。这一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因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染——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了枫树经霜后变红的程度和红遍现象。王实甫在《西厢记》中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一个“染”字就把一带枫林彷佛人工染成的一样的壮美景色描绘出来。争——满江的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往来的船只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描写了一个十分热闹的场面。“争”展现了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击——奋力拍打,“击”字把雄鹰展翅奋飞、迅猛有力地拍打天空的那种矫健勇猛的雄姿绘显出来。翔——“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影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好像在天空中游动,好像飞翔一样。“翔”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在水中游动时轻松自如的神态。7.“看”字领起的7句,最后一句与前面六句有和不同?前六句“看”的是山、林、江、舸、鹰、鱼六种具体的景物,而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则由眼前之物一下子扩展到世界万物,并作了哲理性的概括。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的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的人民,不是更应该争自由吗?这样看来,“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实际上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号召和呼唤。8.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王维的诗。毛泽东的这首词也是“诗中有画”的典范,请同学们从构图的角度来赏析“看”字所展现的画面。=1\*GB3①布局的角度:先写山上,后写江中,再写天空,最后写水底,由远及近,由高而低,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多角度描绘湘江秋景。②从动静的角度: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为静态景物;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为动态景物。有动有静,动静搭配,画面生动活泼。③从色彩的角度:山林红,江水碧,长空蓝,注重颜色搭配,画面色彩鲜明。9.“怅寥廓”三字如何理解?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寥廓,广远空阔,这里用来描写宇宙之大。这个句子调整顺序赢为“(对)寥廓(而)怅”,准确的理解应为:面对广阔的宇宙惆怅感慨。10.面对着绚丽多姿、充满生机的湘江秋景,词人应该感到心旷神怡才是,为什么会感到“怅”呢?明确:词人面对着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感到了“怅”。这里的“怅”不是失意,是怅惘。1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苍茫,旷远迷茫;主,主宰;沉浮,同升降,有上升和没落的意思相近,比喻事物盛衰、消长,这里指兴衰。俯看游鱼,仰看飞鹰,“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由得惆怅感慨起来,想到究竟是谁主宰着世间万物的升沉起伏。由大自然的万物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主沉浮”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质是词人进入深沉的历史思索,提出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抒写出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12.结合内容,简述下片的思路。上片写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看(湘江秋景图)远眺:山红林染(静)近观:江碧舸争(静、动)

仰视:鹰击(动)

俯视:鱼翔(动)

概括:万类竞问:谁主沉浮写出:博大胸怀

凌云壮志13.上片由“独立寒江图”和“湘江秋景图”两幅画面组成,下片也由两幅画面组成,阅读下片,给两幅画面各取一个名词。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14.“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起承接过渡作用。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然后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为过片,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过渡自然,上下片衔接巧妙。15.上片我们讨论过“看”字的作用,再下片里哪一个字和“看”作用相当?问什么?恰,正值。一个“恰”字,统领七句。16.注释里说:指点,评论;江山,国家。如果将“指点江山”改为“评论国事”?“评论”较为抽象,不如“指点”具体形象;“江山”代指国家,以特征代本体,化抽象为具象。“指点江山”,面对祖国的山河居高临下,指指点点,臧否一切,这比“评论国事”或“评论国是”留给读者的形象要鲜明深刻得多。17.“粪土”一词用的极妙,请你说说妙处。“粪土”是名词,这里把它作为及物动词来用,让其支配“当年万户侯”。实际上这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其意为:把……当成粪土,视……为粪土。打破用词常规,将名词活用为动词,而且将其使动化,使得句子紧凑而有表现力。18.最后三小句最有表现力的词语有哪些?击,拍击,水击进拍击着水,以此代指游泳,更显在激流中游泳的雄姿。遏,阻止,拍起浪花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何等英武的形象。19.下片结句和上片结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在诗词鉴赏中,下片这种结尾方式有种说法,这种说法叫什么?上片结尾的表达方式是抒情,下片结尾的表达方式是描写。诗歌最后转为写景,以场景描写代替直接的感情抒发,结束全篇,这种方法叫“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可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让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20.具体说明“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诗人巧妙地借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的图景,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的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21.从思路的角度对下片作简单小结。下片采用总分结构进行描写,先总写“峥嵘岁月稠”,再具体描绘往昔的“峥嵘岁月”,最后再选取往昔最富有激情的一幅画面来描写,抒发了豪情壮志。22.这首词作上片提出问题,下片形象回答,请对此作简单说明。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副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沧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忆事,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疑难探究思考1: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结合上阕谈谈具体表现在哪里。答案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词句精彩用字表达效果万山红遍万、遍万——山之多,写出了群山的重叠之态遍——红之广,写出了树林红得彻底层林尽染层、染层——写出了林之密染——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景红色之深漫江碧透漫、透漫——写出了江水的溢满之状透——写出了江水的碧绿清澈之状

百舸争流百、争百——形容船只之多争——写出了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击准确地展现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迅速有力的飞翔身姿鱼翔浅底翔鲜活地刻画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轻快活泼的游动神态技法点拨—巧用对比【技法指引】在景物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把感情蕴含于景物之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通过景物抒情能够达到景生情,情生景的效果,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彰显出作者伟大的胸怀。这样的写法能使文章含而不露,深切动人。这首诗的景,富有吞吐古今的伟大气魄,写到搏击长空的雄鹰,翱翔水中的小鱼,极力地表现出一种要冲破牢笼的力量。诗人在景物描写中巧妙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自己的伟大的救国救民的胸怀表现的淋漓尽致。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①首先是诗人用了色彩的对比,用冷暖色调的对比衬托出两种不同的革命情怀。诗歌的景物描写主要在于讲究意境美,在氛围的营造中抒发情感,为抒情做好铺垫。景物的色彩不但构织出景物的主要的色调,更重要的是透露出诗人的情感基调,暖色调主要衬托的是豪迈、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冷色调主要衬托的是沉郁、低沉和哀怨的情感氛围。在《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中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中,“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鲜明的颜色的对比,这两种颜色的鲜明对比把富有生命力的树林和奔涌的江水的气势表现的非常到位,渲染出了诗人的豪迈的情怀,为下文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做好了铺垫。②其次是这首词中的动作的鲜明对比。如“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③还运用了明比和暗比两种手法,把有激情和革命斗志的“同学少年”与粪土当年的“万户侯”进行鲜明的明比;人民的被压迫和诗中的“万类霜天竞自由”是暗含在词中的对比。【效果】对比手法的运用,把诗人心忧天下和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情景和祖国的大好河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对比反差展现了人民无法做江山主人的悲哀,诗人的字里行间,充分显露出诗人要改造旧天地,建立新世界的决心和胸怀。一个从湖南农村走出的农民的儿子,到能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血性青年,再到“埋骨何须桑梓地”的有志之士,最后是一位“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负重之人。在心中始终流动着奔涌的鲜血,旨在报国,作为一个青年,能够把祖国放在心中,以天下为己任,在文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思考2:《沁园春·长沙》下片的结尾句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刚开始用的是“向”,后来改为“到”。为什么要这样改动?请谈谈你的看法。①从内容上看,“到”包含“在”的意思,表明击水是在江心,水急浪大,与下文的“浪遏飞舟”相符,而“向”则说明是从江岸击水,并未到达江心,这样效果就差了。②从节奏感上看,“到”是动词,与“携”“挥斥”“指点”“激扬”“击”“遇”等动词和谐一致,而“向”是介词,用在此处没有这一效果。③从词人性格上看,“到”更能表现出其英雄豪情。毛泽东一生在革命风雨中运筹帷握,只有“到中流击水”,才能更贴切地表现他的英雄豪情。思考3:《沁园春·长沙》一词让我们看到了词人高大的形象,本词是怎样塑造这一高大形象的?①词的上阕,主要通过几个动词来表现。“独立”二字,让我们看到了词人的卓然超逸;“看”字领起所写的景物,表现了词人高瞻远瞩、洞察一切的政治眼光;一“怅”一“问”,表明词人对革命前途的深切关注和敢于担当的非凡气魄与胆量。②词的下阕,主要通过再现“同学少年”的群体形象来表现。这里虽无一处写词人自己,但词人的身影却又随处可见,表现了词人早年的革命气魄和精神。这样,词人的自我形象在写景、叙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思考4:词中“同学少年”是一个怎样的群体?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当时青年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与气概,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视为粪土,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表明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肩负国家兴旺、充满主宰国家命运的壮志豪情。三、文章主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所表现的,不是长沙的秋景,不是他观赏长沙秋景引起的感受,也不是对“中流击水”伟大斗争经历的回顾,而是以长沙秋景的描写表现了强大的斗争精神,以宏大的空间意象表现了博大的心胸,又以“浪遏飞舟”等意象表现了对伟大理想的热烈追求。占有宏大空间的博大胸怀《沁园春·长沙》上阙写景部分有两种特征:一是大自然“竞自由”的勃勃生机,二是由“万类霜天竞自由”表现出的宏大的意象。正是这两种意象特征有着超越所谓一般秋景描写的艺术意蕴:“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的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激情澎湃的主体精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宏大意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而这两者的融合则表现了一种主宰“苍茫大地”的伟大理想追求。秋天的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毛泽东激情澎湃主体精神的艺术符号。主宰苍茫大地的伟大理想《沁园春·长沙》下阙“携来百侣曾游”等句,正是对上阙以长沙秋景为符号表达的对空间占有思想的承续。那是一种对“往昔岁月”主宰“苍茫大地”理想追求的满怀激情的回顾:“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在青春年少时,我们风华正茂,激情奔放,以青年知识分子单纯炽热的理想追求,以激烈的文字评论国家大事,批判社会时弊,抨击达官贵人。下阙以“直抒胸臆”方式回顾的这段文字恰好是对上阙以意象方式隐喻意蕴的直接表白。“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其实回答的是“我们”。主宰苍茫大地是我们的伟大理想,我们曾经为实现这伟大理想而热血沸腾,我们曾经为主宰这苍茫大地而斗争。四、素材积累:毛泽东名句(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2)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忆秦娥·娄山关》(3)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4)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5)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6)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7)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8)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9)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10)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专项练习专项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列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携(xié)带

峥嵘(zhēng)挥斥方遒(qiú)B.上阕(juè)

阻遏(è)

百舸(gě)争流C.惆怅(chàng)

寥廓(guò)

慷慨(kǎi)激昂D.百侣(lǔ)

橘(jú)子洲

沁(qìng)园春2.对下列词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反问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使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手法。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C.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D.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表程度,极)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不寻常)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褒扬清明)D.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视……如粪土,表鄙视)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约开始于南朝,定形于晚唐,盛行于宋朝。B.按照词的风格,词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派是以柳永、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C.《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为词牌,“长沙”为词题。D.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此不再讲究格律,比较自由。7.下列选项中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里的“红”字用得极妙。“红”是表色彩的形容词,在这里有了动词的意义,既有色彩,也有秋天渐来、万山渐红的动态意境。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里,人们常常吟咏的是“碧”与“流”的动静结合。其实,“漫”字也很有特色:“漫”是“满”的意思,放眼望去,满江碧透,给人一种深厚的绿意的感受。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这两个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动词,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在万里长空中鹰飞得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得欢愉自在的情景。D.词人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用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万物。二、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八首·其三①杜甫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信宿②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匡衡③抗疏功名薄,刘向④传经心事违。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注]①本诗是诗人流寓夔州时所作。②信宿:再宿。③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多次上疏陈述自己对朝廷政策的意见。④刘向:西汉经学家,宣帝时曾因反对宦官而下狱。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8.下列对杜甫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触景生情,感发诗兴。诗人日日独坐江楼,秋气清明,江色宁静,而这种宁静给诗人带来的却是烦扰不安。B.颔联由眼前所见,进而铺叙。渔舟依旧泛泛,燕子故意飞飞,“泛泛”“飞飞”巧用叠词,透出诗人的闲适之情。C.颈联借用典故,抒发苦闷。以匡衡上书进谏、刘向整理经典自比,借典抒情,表达诗人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D.全诗借秋而兴,意境深闳。本诗主要抒发诗人的悒郁不平,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整体基调悲壮苍凉。9.杜诗和毛词都借“同学少年”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两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两首词作,完成下列小题。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0.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怅寥廓”抒发了词人的情怀,“问苍茫大地”蕴含着词人的忧思和责任,这两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谁主沉浮”暗含以身许国之志。B.毛泽东同志常用旧体诗来反映现代生活的思想,这些诗也是现代诗歌。如《沁园春·长沙》就是现代诗歌。C.“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几句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俯仰结合等景物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激流勇进的知识青年的形象,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11.两首词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有何异同,请结合全词分析。拓展提升拓展提升一、阅读下面的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2.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空间的流动感,又为下文写雪中之梅作了饱经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B.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下阕一个“笑”字赋予了梅花人格化的特征,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C.陆游《卜算子·咏梅》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D.毛泽东的词表达了词人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陆游的词借孤高寂寞的梅花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守和高洁的傲骨。13.请简要分析“犹有花枝俏”中“俏”字的表达效果。二、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枕上[注]毛泽东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注)此词是毛泽东写给新婚不久的夫人杨开慧的,写作时间1921年。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江海翻波浪”以比喻、夸张手法,化无形为有形,突出、鲜明地写出“愁”状。B.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见月怀人,含蓄地写出了别离之苦。D.这首词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离愁别绪。15.这首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从借景抒情的角度看,有何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注】本词作于1929年10月。1929年重阳节,是公历10月11日。这一年秋,红四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界,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当地军阀,攻克了上杭,发展了红军和扩大了革命根据地。所以词中说“战地黄花分外香”。16.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仿用李贺“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句,突出了“天难老”,再用“天难老”与“人生易老”对比。B.“岁岁重阳”承首句而来,既是“天难老”的进一步引申,又言及时令,点题明旨,引起下文。C.“一年一度秋风劲”,紧承“岁岁重阳。今又重阳”的意脉,写凭高远眺,将词的意境向更深更阔处开拓。D.“寥廓江天万里霜”句摹画出一幅宏阔、秋色无限的景象,表现了词人对自身渺小、前途茫然的无限感慨。17.下阕中的“不似春光”与“胜似春光”,是不是自相矛盾?谈谈你的理解。四、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①。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②,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注:①极目楚天舒:极目,放眼远望。武昌一带在春秋战国时属于楚国的范围,所以作者把这一带的天空叫“楚天”。②巫山云雨:传楚宋玉《高唐赋·序》说,楚怀王在游云梦泽的高唐时曾梦遇巫山神女,神女自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这里只是借用这个故事中的字面和人物。1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仗工稳,一方面表明了诗人的行踪,一方面说明了游泳的地点。B.“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既是对游泳的特定环境的描写,也显示出诗人藐视天堑的恢宏气度。C.“风樯动,龟蛇静”,以“风”字起,紧接着上阕意脉,瞩目两岸景色,一“动”一“静”,相映成趣。D.“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用直接描写,通过神女的眼睛反映中国的巨大变化,生动形象而又新颖别致。19.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两句里,哪个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2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中有何含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