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_第1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_第2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_第3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_第4页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全册课时练(一课一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神奇

1、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电闪雷鸣B.“嫦娥"二号升空

C.雨后彩虹D.大雁南飞

2、下列现象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A.海啸

B.夏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

C.舞台上云雾缭绕

D.电视机多彩的画面

3、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处在宇宙中的什么地方?

4、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5、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6、如图所示将一束扯成线状的塑料捆扎绳,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绳就会向四周

散开,而且捋的次数越多,下端散开得越大,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C、D属于自然现象,B是人为制造的现象。

2、【答案】A

【解析】B、C、D属于生活现象,A属于自然现象。

3、【答案】宇宙是由大量的天体组成的,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宇宙中拥有数十亿个星

系,银河系是数十亿个星系中的一员,太阳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员。太阳周围有八大行

星绕它运行,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在离太阳比较

近的第三条轨道上。

4、【答案】太阳光里包含许多种色光,可以看到的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太阳光先经过地球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大气层中的空气与水蒸气会把太阳光向四面八方分散。

波长较短的蓝、靛、紫三种色光容易分散,在地球上的人(白天)看到这些散射光,天空就呈蔚蓝

色。而红、橙、黄三种色光波长很长,不容易被散射,能通过较厚的大气层到达地面,所以人在黄

昏时能看到红色(或橙黄色)的晚霞。

5、【答案】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

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X10'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

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6、【答案】用清洁干燥的手自上而下地捋塑料扎绳,扎绳与手摩擦而使扎绳带上了同种电荷,

而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塑料绳会向四周散开,捋的次数越多,塑料绳带的同种电荷量就越多,斥

力就越大,故散开得越大。

【解析】塑料绳向四周散开,说明塑料绳带了同种电荷,散开得越大,说明带的电荷量越多。

探索之路

1、早在2000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经发现了磁现象,并利用发现的规律制成

了,成为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为世界航海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也为

世界性人员的流动、物流提供了可能。

2、小奇同学买了一瓶矿泉水,正想打开,无意中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当小奇把手指放到矿泉

水瓶后面时,发现手指被To(选填“放大”或“缩小”)

3、除了课本中列举的几位科学家,你还知道哪位科学家:o请写出这位

科学家的一个主要贡献:。

4、地球的周围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着,而太空却是一片真空。请问,太阳光(选填

“能”或“不能”)穿过真空。

5、述科学家和其主要贡献连线正确的是()«

A.哥白尼——万有引力

B.伽利略——量子力学

C.牛顿----运动定律

D.爱因斯坦——浮力定律

6、如图为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日出"和"日落",请你试着说出这两个文字包含了古人怎样

的科学思索?

£但

日出日落

7、公元前300多年前,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从高空落下的物体,重的要比轻的下

落得快!”以后2000多年,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话都深信不疑。

16世纪末,伽利略对这位学者的话产生了怀疑。有不少人讽刺嘲笑伽利略的无知与轻狂,伽利

略便在比萨斜塔上进行了公开实验。他登上斜塔,一只手拿一个10磅(1磅约等于0.4536千克)的

铁球,另一手拿一个1磅的铁球,喊了一声:“请各位注意!“随后他两手一松,两球同时落下,"啪"

的一声,两球同时着地了。实验的结果使原来迷信亚里士多德的人目瞪口呆!

(1)阅读后你最深的一点感受是什么?

(2)根据你的感受,你认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

参考答案

1、【答案】指南专十

2、【答案】放大

3、【答案】袁隆平杂交水稻(其他合理也可)

4、【答案】能

5、【答案】C

【解析】哥白尼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日心说,伽利略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并具有

严密逻辑体系和数学表达形式的近代科学,牛顿的主要贡献是建立了三大运动定律,爱因斯坦的主

要贡献是创立了相对论。故选D。

6、【答案】"日出",字的上部为太阳,光线向上,字的下部为山,好似一轮朝阳从山后升起;

"日落",即疲乏的太阳退到山后了。

7、【答案】(1)凭感觉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错误的。

(2)勤于思考,积极用实验探索自己不明白的物理问题。

【解析】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仅凭感觉得出的结论往

往是错误的,要改正错误,得出正确的科学规律,需要进行艰苦的实验和执着的探索。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体间的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然

科学。

2、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质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

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体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拿磁体吸了

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

A.论证B.猜想C.实验D.分析

3、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B.任何实验资料都要保密,不宜交流

C.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计划D.大胆的猜想与假设

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科学家们已得出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

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

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

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认真做好实脸记录

5、科学家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

探究的第一步应该是()

A.制定实验计划B.猜想与假设

C.发现并提出问题D.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6、(多选)众多科学家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知识财富,这些财富是指()

A.已经得出的物理规律B.科学的探究方法

C.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计划D.大胆的猜想和假设

7、每次实心球项目测试,小明同学的成绩总是不理想。他想影响实心球掷得远近的因素到底有

哪些呢?为此,他以一支玩具手枪为实验器材进行了以下探究:

(1)熟悉手枪结构:玩具手枪的内部结构中有一根弹簧,弹簧压缩的长度可调节。压缩的弹簧

伸长时,将子弹射出。

(2)①提出猜想: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可能和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

②设计实验,记录数据:他把手枪固定在某一高度后,保持子弹从枪口射出时的速度相同,改

变枪管与水平面夹角,用同一颗子弹做了五次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e15。30°45。60°75°

子弹落点到枪口的水平距离s/m7.510.110.99.25.3

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子弹的射程跟枪管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夹角在

左右时,子弹射程最远。小明由此推想:相同条件下,实心球以这一角度掷出,掷得最远。

④交流和评价:第二天,小明与同桌交流探究成果,同桌认真分析小明的实验数据及其得到的

结论后,认为他收集的数据还不够充分,同桌的话启发小明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获得了更准确的

结论。小明所做的改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想到影响子弹射程的因素可能还有许多,又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你

认为他的假设是:.小明开始了新的探究…

参考答案

1、【答案】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运动

2、【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

与交流,用磁铁吸一下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过程,根据叙述可知“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是一

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提出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报告与交流的基

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故选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包括提出和发现问题,假设问题,设计与分析,实验,检验实验,

报告与交流,第一个环节是提出和发现问题,故选C。

6、【答案】A.B

【解析】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科学家不仅总结、建造了知识的宫殿,还总结了有

效的探究方法和为真理而奋斗的科学精神。故选A.B

7、【答案】45,在45°附近多测几组数据;子弹射程可能与子弹出口时的速度有关。

【解析】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枪管和水平面的夹角不同时,子弹的射程也不同,当夹角为

45°时,射程最远;

为获得更准确的结论,可在45附近多测几组数据;

新的猜想:子弹射程可能与子弹出口时的速度有关

动与静

1、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

■一个选定的而言的。

2、放暑假了,小明乘座火车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的。

3、说“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是以为参照物的。

4、如图1所示的六架战机以相同的速度列队飞行。此时,若以战机下面的白云为参照物,战机上的

飞行员是的;若以其中任意一架战机为参照物,其他战机是的。

6、图(a)、(b)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先用双手蒙住双眼,

后放开手,发现编和的小朋友作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A、迎面走来的行人

B、路旁的树木

C、小明同学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

D.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9.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参考答案

1.机械运动;参照物

2.列车;运动

3.地面

4.运动;静止

5.静止;运动

6.13

7.C

8.C

9.B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PM2.5”是指大气层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pn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微粒,它的浓度直接影响空气

的质量和能见度,其中2.5Rm相当于()

A.2.5X10'2mB.2.5X10-3m

C.2.5XW6mD.2.5X109m

2.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或读数正确的是()

该木块的长用刻度尺该木块的长视线与尺

度为2.00cm测量木块度为2.0cm面的位置

的长度

ABCD

3.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A.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3m,分度值1mm

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B.误差和错误,只要我们认真测量,都可以避免

C.只要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就可以消除误差

D.误差只可能尽量减小,不可能避免

5.(2013•贵港中考)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6.图中手表所表示时刻为

7.一名粗心的同学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上了单位,请你帮他填写上合适的单位: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为16.3

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1.9.

一本字典的厚度为3.5

8.(2014•安徽芜湖期末)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5元硬币纪念币。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

刻度尺测量该硬币的直径,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测得硬币的直径是.cm。

9.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们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个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吗?”

阿凡提沉思了一下,然后一本正经地说:“如果桶跟这个池塘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如果桶

有池塘的一半大的话,那么就有两桶水;如果这个桶只有池塘的十分之一大,那就有十桶水……”

国王听后拍手称道:"你果真聪明!”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阿凡提抓住了可以人为确定桶的大小作为测量标准这一突破点,从而以“狡

辩”战胜了国王的刁难。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本题考查长度的单位换算。因为1m=10Vm,故2.5nm=2.5X10"m。

2.【解析】选A。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故B错;读数时,视线应

正对刻度线,故D错;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中测量方法正确,且已估读,C中没有估

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A对,C错。

【方法归纳】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可以归纳为"六会"

⑴会认: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会选:所测物体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且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3)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4)会看: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得斜视。

⑸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计值以及单位。

3.【解析】选D。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刻度尺的选取。长度测量要求被测量值不许超出量程,在

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分度值越小越精确。据生活常识知人的身高一般小于2m,故选D。

4.【解析】选D。误差是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是不可避免和消除的,只能减小;

错误是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数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

认真测量只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故D正确。

5.【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测量。用刻度尺测量之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零刻线是否磨损、

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应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此刻度尺的一大格表示1cm,

一小格代表1mm,物体的左边正对零刻度线,右边正对2.5cm刻度线,估读其下一位为0,故物体

长度为2.50cm。

答案:1mm2.50(2.49〜2.51均可)

6.【解析】短粗指针为时针,指示在10处,即为10时;长粗指针为分针,指示在2前面小格处,即为9

分;长细指针为秒针,指示在8后第一小格处,即为41秒。

答案:10941

7.【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估测。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即16.0dm,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mm,一本字典的厚度约为4cm。

答案:dmmmcm

8.【解析】本题考查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刻度尺的分度值是两个最小刻度之间的距离,故分度值为

1mm。硬币的起始刻度在1.00cm处,末端刻度在4.00cm处,故硬币的直径为4.00cm-1.00cm=3.00

crrio

答案:13.00

9.【解析】无论要测出什么量,都要先确定一个标准(即确定出单位)。由此可见,在长度、时间等物

理量的测量中确定出国际单位是多么重要。

答案: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规定它的单位。

快与慢

1.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

大的排列顺序是()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

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2.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A.1.2cm/sB.1.2m/s

C.12cm/sD.12m/s

3.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4.如图所示是香香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ABCD

5.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t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6.2013年12月14日晚9点10分,"嫦娥三号"月面软着陆成功。探测器从距月面15km处实施动力下降,

相对速度将从1.7km/s逐渐减为0,持续时间约

12min。探测器在动力下降阶段相对月球的平均速度是m/s=km/h。

7.如图所示,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物理学中我们通常可以采用相同比较的方法。

8.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部分内容。求:

TAXI

车费发票

车号码沪A-8888

日期2014-3-28

上车10:00

下车10:10

单价2.40元

里程6.0km

金额18.00元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多少?

⑵出租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

⑶若出租车以此速度匀速行驶半小时,则所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9.一辆汽车在公路上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6km/h,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5

4km/h,则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解析】选C。运动员的速度v=S=SOm=10m/s,汽车的速度v=54km/h=(34)m/s=

t5S3.6

15tn/s,故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选C。

2.【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速度的估计。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m/s„A和C项速度太小;D项速度

太大,人的步行速度达不到。故选B。

3.【解析】选C。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沿直线运动,且速度不变,从图像中可以看出A、B、D

的速度是改变的,而C的速度是不变的。故选C。

4.【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也保持不变的

一种运动形式。A图中在相等时间间隔里,人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她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

B图中人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的路程相等,间隔的距离相等,所以人可能做匀速运动,故B正确。

C图从左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里,人与人的间隔越来越大,人可能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D图从左

向右,在相等的时间里,人与人的间隔越来越小,人可能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5.【解析】选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变,速度的大小可以由公式v=§求出,但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t

由于速度是定值,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选C。

6.【解析】t=12min=720s,s=15km=15000m;

v=s=13000m=20.83m/s=75km/h

t720s

答案:20.8375

7.【解析】本题考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我们通常有两种方法比较:一是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二是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图中是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跑在前面来判断谁跑得快。故采用相同时间

比较路程的方法。

答案:时间路程

8.【解析】(l)t=10min

(2)s=6000m,

t=10min=600s

v=s=6000m=10m/s

t600s

(3)s1=vt|=10m/sX1800s=18000m

答案:(l)10min(2)10m/s⑶18000m

9.【解析】

汽车在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却=W=s,

2------------

36km/h,2km/h

汽车在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2=W=S,

2--------------

54km/h108km/h

总时间:t=tt+t2=4-□S

72km/hlOSkm/h216km/h

汽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S=s=216km/h=43.2km/ho

t5s5

2i6km/h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填空题

1、观察如右图的停表,每一小格代表S,此

时的秒表所表示的时间是_______SO

2、一辆小汽车在京沈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

位乘客在车经过如右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

表,时间正好是7h;当车经过B处时,他又看了

一下手表,时间是7h48min,则小汽车从A处到B

处所用的时间4______min,在A、B之间的平均速

度是_________km/ho0Q

距沈阳

3、一位同学骑自行车行驶在一段公路上,前5min

行驶了1200m,然后又用0.5h行驶了8km,最

后用5min行驶1000m。这位同学骑自行车前

5min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中途8km路

程中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m/s,通过整段公

路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m/s。

二、选择题

()4、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A.人眼睛迅速一眨B.人心脏跳动一次

C.人做深呼吸一次D.人打一个呵欠

()5、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

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B.2m/sC.Im/sD.2.5m/s

()6、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

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

A.5rn/sB.10m/sC.15m/sD.20m/s

()7、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

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

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

说法正确的是

A.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

B.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C.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D.兔子睡觉时肯定是静止的

三、实验、探究题

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

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内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

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

“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cm,tjjc=s,V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

均速度VAC偏o(填“大”或“小”)

(5)通过计算可知:VacVbc。(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计算题

9、火车钢轨每根25m,若在45s内听到车轮和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注:计时开始为第一次)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0.1s71.2s

2、48100

3、44.44.25

二、选择题

4、B

5、C

6、A

7、A

三、实验、探究题

8、(1)v=s/t

(2)小

(3)5.0010.033

(4)大

(5)小于

四、计算题

9、16.lm/s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下列是小明列举的实验与事例,其中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吹响笛子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C.人们先听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能听到远处的雷声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笔,把钟敲响后,将纸从笔尖拖过,在纸上被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2.一个小孩吹气球,由于用力过猛,“啪”的一声气球吹破了,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响声

C.吹气时球内气体振动发生的响声D.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

3.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手指B.弦柱C.空气D.琴弦

4.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人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听到敲击声次数是()

A.2次B.3次C.4次D.无数次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生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生物体都在振动

6.《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

和0

7.哈尔滨的端午节赛龙舟时,龙舟上发出的阵阵鼓声是由于鼓面的产生的;鼓声通过

传到观众处。

8.根据以下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两条。你获得的信息:

①②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nTs')

空气(15℃)340海水(25℃)1531

空气(25℃)346铜(棒)3750

软木500大理石3810

煤油(25℃)1324铅(棒)5000

蒸馅水(25℃)1497铁(棒)5200

9.人而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约为0.1秒,由此可见,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人距

离障碍物至少多远?

答案

l.D

2.D

3.D

4.B

5.D

6.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

7.振动;空气

8.①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有关,介质不同,声速不同;②介质的温度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

9.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

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和0

2.频率指,描述物体振动的,频率的单位为。频率决定着

__________高低。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项均未改变

4.“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D..以上均有可能

5.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音是否刺耳

6.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的节奏

7.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其原理是()

A..减少声音分散,增强响度B..改变音色

C..提高音调D..增大发声体的振幅

8.从环保角度看,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阅览室内的絮絮细语

B.上物理课时,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夜深了,人们正要入睡,忽然传来弹奏很熟练的钢琴声

D.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

9.在使用二胡之前,乐师常旋动琴弦轴以"定弦",这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B.响度

C.音色D.音调、响度、音色都改变

10.如果你在卧室里睡觉时,家人仍在客厅看电视,电视的声音打扰了你的休息,请你提出两种减小

噪声干扰的具体方法。

(1);

(2)。

参考答案

1.音调响度音色

2.每秒振动的次数快慢赫兹(Hz)音调

3.B

4.B

5.C

6.C

7.A

8.D

9.A

10.⑴把电视声音调小(2)关紧卧室门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1.下面事例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①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②声呐捕鱼;

③超声波碎石;

④B超探病;

⑤用超声波来清洗眼镜片;

⑥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情况。

A.①②③⑥B.①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③④⑤⑥

2.下列声现象中,可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的是()

3.以下实例中可以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A.利用超声波清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来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

C.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与悬崖的距离

D.利用超声波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4.下列不属于利用声获得信息是()

A.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可发现松螺栓

B.雷达可以探测敌机

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

D.外科医生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5.为了安全,有些轿车装有倒车雷达(如图所示),当轿车倒车时,

在非安全距离内遇到人或障碍物,雷达就会发出警报,方便司机判

尾与后部障得物间的距离。在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应用了

、和(选填“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回声"、"超

声波”)大量的物理知识。

6.近几年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的过程中,各国舰船在f-定位

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波测位仪(如图所示),请问:£

(1)超声波测位仪是利用超声波的性质来工作的;w

(2)若海的深度是7500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

要经过多少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7.某一汽车停在在离山崖255m远的地方鸣笛,问它鸣笛后多长时间能听到回声?(若当时温度是15

摄氏度,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答案与解析

1.B

2.C

3.A

4.BD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回声;超声波。

6.6.(1)频率高和穿透力强;(2)需要经过10s才能接收到信号。

7.(1)超声波具有频率高、穿透力强的特点;

8.(2)已知海的深度,可求得超声波传播的距离,然后利用速度公式变形可求得测位仪从海面发出

超声波到接收到声信号需要的时间。

9.7.先根据速度公式片算出鸣笛声传到山崖的时间,就会算出鸣笛后能听到回声的时间。

光的反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速度不变

C、月食是因为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D、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控制光的传播路径

2.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源能射出无数条光线

B、光线就是很细的光束

C、光线是看不见的,人们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光线,用到理想模型法

D、光线是用来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常用虚线表示

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上的E点.若要使反射光射到墙上的F点,可

采用的方法是()

A、平面镜不动,入射点不变,减小入射角

B、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定距离

C、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逆时针转动适当角度

D、入射光不动,将平面镜顺时针转动适当角

4.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铅笔在水杯处"折断"B、放大镜把字放大

C、夕阳在水中的倒影D、人在阳光下的影子

5.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是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增大10°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6.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

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

二、非选择题

1.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句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人,一

个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形成的像.

2.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斜射到一块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选填"增大"、"不变"

或"减小")

3.请你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和S发出的经镜面反射且过P点的光线.

JS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C3.D4.C5.AD6.B

二、非选择题

1.直线传播反射

2.60"变小

3.如图所示:

平面镜成像

姓名:班级: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人向平面镜靠近0.2m,像将远离平面镜0.2m

2、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

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3、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小丑平面镜’丑平面镜

ABcD

4、探

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用薄的茶色玻璃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一

;物体向平面镜移动,物体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将_________.

5、芳站在穿衣镜前2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m;若小芳向镜面前进1m,则她成

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不变”)O

6、教学楼的走廊里挂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进镜子时,他们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有时阳光射进来,有的同学看到镜子很

"刺眼",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镜面发生了.

7、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⑴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这样.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

蜡烛乙.对这两只蜡烛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填“甲"或"乙”)

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

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

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8、(1)发光点S位于平面镜MN前,S'是发光点S的像,试作出从S发出的任意光

线SO的反射光线

参考答案

1、B2、D

平面造成的像与物体等大,又关于循面对称,斯以人成的像看起来是左右相反的.因此A、C送

项中像与物体左右相同,是错误的;B选项中物像不对称,即对应点连线与循面不垂直,是错误

的;D选项中物像对称、等大,对应点的连线与循面垂直,是正确的.

3D故送D.

4、确定像的位置变小

5、4m不变

6、解:(1)同学们在平面镜中成虚像,虚像大小和该同学大小相等,所以当同学们走进平面镜时,他

们在镜中像的大小不变.(2)阳光射向平面镜,阳光经平面镜之后,平行射出,正好反射到有的同学的

眼睛上,所以就得很刺眼,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

故答案为:不变;镜面反射.

7.⑴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高度、粗细相同(3)甲(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5)玻璃的两

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换较薄的玻璃板

8、如答图所示

【解析】连接S'O,并延长就得出反射光线,画上箭头,如答图所示。

光的折射

姓名:班级:

1、我市罗城县怀群镇剑江两岸的山水可与桂林山水相媲美,游客撑着竹排在剑江中游玩时看到的下

列现象中,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水中的“白云"B.水中游动的鱼

C.两岸青山在水中的倒影D.岸边的游客在“树荫”下乘凉

2、下列成语中,属于描述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坐井观天B.形影相依C.海市蜃楼D.波光粼粼

3、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